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及养殖

施林佐 3110100499

摘要:罗氏沼虾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淡水虾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美、食性杂、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人工养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养殖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成为经济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饲养期一般为五个月,每亩产量100多公斤,规格40-60只/公斤,亩平净利1000-2000元,深受广大生产者的欢迎。

关键词:罗氏沼虾、生物学特性、养殖、形态

1、概述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常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中,主要栖息于受潮水影响的江河下游。在东南亚的一些天然淡水域中,雄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是沼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而且罗氏沼虾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干品。根据测定,虾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0.5%,脂肪0.48%,水分77.83%。所含蛋白质与对虾相当,而比河蟹和鲫、草、鲤鱼都高。(1)

2、生物学特性

2.1分类地位

罗氏沼虾在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沼虾属罗氏沼虾(2)

2.2习性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盐度8~22的半咸水中;幼体成虾仔直至成虾和亲虾,都能在淡水中底栖生活。罗氏沼虾对水温、水流和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很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迟钝;14℃以下,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冻死。当注入新水时,虾会集群游到新水中去,甚至逆水往上爬行。当水中溶氧量少时,即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会窒息死亡。罗氏沼虾白天隐蔽,活动少,夜晚活动频繁。(3)

2.3外形形态

罗氏沼虾全身分为头胸甲部和腹部两大部分。体节有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粗大的头胸甲部由头部和胸部愈合而

成,其体节间无明显界限,各个体节都长有相应的附肢。头部的5对附肢分别称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前两对附肢主要起着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后3对附肢是口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胸部的8对附肢称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和第一至五对步足,前3对颚足与头部的大小腭共同组成口器,作为摄食工具,第一对步足和第二对步足作为摄食和防御工具,后3对步足作为爬行器官。(4)

(本人曾有幸到动物科学院做过罗氏沼虾的解剖实验)

2.3.4生活史

罗氏沼虾从受精卵到成虾所经历的几个发育阶段,其形态和生态是不尽相同的。它们在淡水中成长、发育至成熟。然后,又集群于河口半咸水区域繁殖场所,进行交配、产卵,孵育子代,刚孵出的幼体即是蚤状幼体,经过十一次蜕皮,变成仔虾,形态已与小型成虾相似,具有良好的耐盐性,能适应较大范围的盐度变化。因此,变态后的仔虾能很快适应淡水生活。1-2周内开始溯河洄游至淡水中,甚至能越过浅滩的碎石丛,翻越和横穿大片潮湿地带。总之,罗氏沼虾的生活史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胚胎、幼体、仔虾和成虾。(5)

3、常规养殖

3.1建好虾池

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渗性好,长方形,东西走向,1~3亩为佳。

3.2做好准备工作

1.彻底清塘:虾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青蛙等。

2.设置附着物、隐蔽物:池中应放置树枝、网片、瓦块等,并种植水草,供虾苗附着。附着、隐蔽物占池塘面积的20%以下。

3. 培肥水质:虾苗放养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马粪700~1000千克/亩,培育饲料生物。

3.3虾苗的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3.4科学投饲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3.5水质管理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最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节水质,一般池水呈淡绿、油绿为佳,发现水质不适,及时大量换水。生长季节水的透明度在25~35厘米即可。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污物,严防污水、农药水入池。(6)

3.6预防疾病

育苗前,应对沉淀池、育苗池和工具等进行清洗,用40-50PPm漂白粉或0.05%高锰酸钾水消毒。育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水温,避免忽高忽低,并认真做好排污工作,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带病亲虾绝对不要使用。孵化期间,还应定期做好药物预防,每次加水、换水时,按水体加入0.5PPm土霉素或1PPm穿心莲。(7)

参考文献:

(1)《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谢家燊武汉出版社第2-3页

(2)《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谢家燊武汉出版社第5页

(3)《海鲜存养技术》宋盛宪杨武海洋出版社第59-60页

(4)《罗氏沼虾养殖技术问答》顾德平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第6-7页

(5)《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谢家燊武汉出版社第6-7页

(6)百度百科罗氏沼虾词条https://www.docsj.com/doc/c610169311.html,/view/120495.htm

(7)《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谢家燊武汉出版社第150页

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 生物学)

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生物学) 1.1 淡水虾的名称、自然分布和特性 淡水虾的命名(名称) 根据Bate1868年的论著,目前所有养殖的淡水虾都属于长臂虾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即沼虾属(Macrobrachium)。已得到论述的大约有200个品种,它们绝大多数的生命周期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淡水中渡过的。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第一个从科学角度认知的品种之一,第一个可识别的图解出现在1705年。对淡水虾的命名,无论是在分属上还是在分类上是很混乱的。在过去,其属名包括Cancer(Astacus)和Palaemon。罗氏沼虾的原名包括Palaemon carcinus、P. dacqueti 和P. rosenbergii,直到1959年,它现在的学名罗氏沼虾(De Man,1879年)才被普遍接受。 一些分类学家承认有一个西部的亚种(在印度东部沿海、孟加拉湾、泰国湾、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地区)和一个东部亚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和伊里安查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北部)。西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acqueti(Sunier,1925年),东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osenbergii(De Man,1879年)。但是,从淡水虾养殖者的角度来看,准确的命名无关紧要,特别是因为罗氏沼虾品种在其自然地理范围内已经转移和已经引进到许多其它地域,并在那里定殖。淡水虾的天然产地(分布) 沼虾属淡水虾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olthuis(1980年)提供了有关沼虾品种的分布、当地的名称、生境和最大商品规格等有价值的信息。它们生存在大部分内陆淡水地区,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灌渠、运河和池塘以及河口地区。尽管部分品种在内陆的咸水和淡水湖中完成其生命周期,但是大部分品种在其生命周期的初期需要半咸水(因此它们生存的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相连)。部分品种喜好水清的河流,其它的则存活在极为混浊的水中。罗氏沼虾属于后一种。 在最大个体和生长速度方面,品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很大,罗氏沼虾、美洲沼虾(M. americanum)、真沼虾(M. carcinus)、马氏沼虾(M. malcolmsonii)、恒河沼虾(M. choprai)、非洲沼虾(M. vollenhovenii)和贪食沼虾(M. lar)是已

罗氏沼虾人工繁殖技术

SC/T 1033.2-1999 前言 人工繁殖是罗氏沼虾苗种生产的核心。为推广罗氏沼虾人工繁殖技术,提高罗氏沼虾苗种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繁殖标准中的第二个标准。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李增崇、余晓丽、唐章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技术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iant freshwater prawn culture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氏沼虾人工繁殖中的亲虾培育、产卵与孵化管理,以及幼体培育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罗氏沼虾人工繁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SC/T1008-1994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1033.1-1999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 亲虾 3 定义 本采用下列定义。 3.1 蚤状幼体 zoaea 从第一蚤状幼体期至仔虾期的个体呈蚤状,故称蚤状幼体。 3.2 淡化 desalination

蚤状幼体变态成仔虾后,由在半咸水中生活转变为在淡水中生活。为此,向原以半咸水为培育水的幼体培育池中逐渐加入淡水,排出半咸水,使培育水全部被淡水所置换。此过程称为淡化。 4 亲虾培育 4.1 环境与条件 4.1.1 亲虾池的环境条件 亲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邻近本培育池、环境安静的地方;水质应符合BG11607的规定,其中溶解氧应在4mg/L以上,PH值为7~8.5。 4.1.2 亲虾池技术要求 亲虾池总面积与育苗池总面积的比例为2∶1。每个亲虾池的面积以50~100㎡为宜,水深为1m左右。底质以水泥或沙质土结构为好。池底稍倾斜,以利排水。 4.1.3 越冬设施 亲虾池应配有越冬加温设施,越冬亲虾培育池的水温保持在20℃以上。加温热源可利用地下热水、工厂余热等。本标准推荐采用热水锅炉加温,热水通过铺设在池底的回形铁管往各亲虾池循环输送。 4.1.4 增氧设施 本标准推荐采用罗茨鼓风机通过送气管道往各亲虾池送气,每50㎡的亲虾池设8~10个装有散气石的出气头。 4.1.5 设置隐蔽物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大全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大全 概述:罗氏沼虾是世界上**的淡水虾之一,是一种生长迅速、食性较广、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虾类。罗氏沼虾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销售市场一直在增加,这些促使罗氏沼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下面就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虾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深1~1.5米,池底要平坦,防渗性好,长方形,东西走向,1~3亩为佳。 想要大规模养殖罗氏沼虾,一定要选好池塘。池塘要距离水源近,不然每次排水换水都很麻烦,池塘的排水渠出口要设在池底,这样方便在排水的时候给池底沉淀的罗氏沼虾粪便及饲料排出去,改善水质。 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出来的虾肉品质好不好,所以一定要严格把控水质安全。淡水虾适合用江河或者水库的水源养殖,那里的水源有机物质多,矿物质也多,对罗氏沼虾是**好的。

二、准备工作 1.彻底清塘 虾苗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泥鳅、野杂鱼、青蛙等。 2.设置附着物、隐蔽物 池中应放置树枝、网片、瓦块等,并种植水草,供虾苗附着。附着、隐蔽物占池塘面积的20%以下。 3.培肥水质 虾苗放养前3~5天,注水30~50厘米,施牛、羊、马粪700~1000千克/亩,培育饲料生物 三、虾苗的放养 在4月底或5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放养虾苗,放养的虾苗应体质健壮、无病伤、规格整齐。单养罗氏沼虾,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虾苗10000~15000尾;鱼虾混养,以虾为主,每亩可放养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8000~10000尾,配养不与沼虾争食的鲢鳙鱼50~120尾。 四、科学饲喂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浮游动物,水生昆虫、水草、藻类;饼类、米糠、麸皮等都可摄食。一般放苗后20天内投喂蛋黄,豆渣、豆浆等。6~9月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要在30%以上,饲料的粒度和长度分别为0.3厘米和1~2厘米,一般不应投喂粉状饲料,以利沼虾摄食。可每日投喂2~3次,早、晚(或再加午夜)各1次,夜间投饲量可占全天投饲量的2/3。主要生长季节,日投饲量可占池塘虾总重的5%~7%。要坚持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活动等情况而灵活增减。 五、水质管理 罗氏沼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而要加强水质的调节、控制。虾苗入池后1个月保持水位在40~60厘米,以后逐渐加深水位,8~9月加至**深。注水时要用尼龙筛绢网袋严格过滤,严防敌害生物入池。在夏季,可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去15~20厘米,并要安增氧机调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 一、自然分布及生态习性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大虾、淡水长腿大虾、金线虾(台湾),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近十年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相继引种开展了规模化的养殖。罗氏沼虾的幼体阶段只能在盐度8%—22%的通海河口半咸水中生长发育,其幼虾和成虾则主要栖息于河流,特别是受潮汐影响的江河下游,以及与之相连的湖荡、水渠等水域。罗氏沼虾是热带性虾,生长适温为24—25℃,水温下降至14—16℃时,行动迟缓并逐渐死亡;上限水温为35℃。因此,在我国长江流域一带,适宜养殖的时间只有4—5月份,长江以北地区则更短。 罗氏沼虾是营低栖生活的杂食动物,一般白天潜伏于水水底或水草中,晚上出来觅食;其形态与青虾相似,但个体大、体色呈淡青色并间有棕黄色斑纹,雄虾的第二步足特别长,呈蔚蓝色;其摄食的方式主要用第一、第二对末端呈螯状的步足捕捉小动物和吞食有机体碎片。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它的栖息习性有所不同,幼体发育阶段生活于咸淡水中,喜集群有较强的趋光性,但又避开强光和直射光。当幼体变态成幼虾后,则可生活于淡水中,常活动于水域边缘,栖息于水草和其它可攀附的物体上,游泳能力较弱,具明显的负趋光性,白天多呈隐蔽状态,夜间活动较为频繁,觅食、产卵均在夜间进行。

二、繁殖与生长 在自然条件下,1冬龄的罗氏沼虾可达性成熟,而人工养殖4—5个月也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的雄虾第二步特别发达,粗长呈鲜艳的蔚蓝色,透过其头部胸甲壳背面可见乳白色的精巢,生殖孔开口于头胸部腹面第五步足基部;性成熟的雌虾第二步足较小、呈浅蓝色,透过其头部胸甲壳背面可见橙黄色的卵巢,生殖孔开口于头胸部腹面第三步足基部。罗氏沼虾产卵期的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关,在我国南方自4月份上旬至11月下旬结束,其5—8月是产卵盛期;而人工控温情况下,只要将水温控制在25℃左右并给予较好的饲养管理,是完全可以使其常年繁殖的。罗氏沼虾在雌虾临产前才进行交配,交配前雌虾要进行一次产前蜕壳,雌雄虾交配在雌虾壳尚未硬化前完成,雄虾排出的精黏附于雌虾第四、五对步足基部间;雌虾交配24小时内产卵,卵子在体外受精后紧紧黏附于雌虾腹足的刚毛上开始胚胎发育,未受精的卵1—3天内会自行死亡脱落。罗氏沼虾属一年产卵多次的1次性产卵类型,两次产卵间隔为30—40天;每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营养水平而异,由几万到数万不等,一般每克雌亲体虾体重怀卵量为1000—1500粒。受精卵在雌虾腹足刚毛上孵化时,卵色由初期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淡灰色,最后变成深灰色;随着胚胎发育,其卵径也略有增大,当胚胎发育到19—20天时,蚤状幼体破卵膜而出。刚孵出的蚤状幼体体长1.7—2.0毫米;营浮游生活,其天然食物

水生动物病害

第十二章水生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病原细菌 一、弧菌属:引起鱼的出血性败血症(弧菌病) (一)鳗弧菌:是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最初称鳗细菌 1、形态及染色特性:菌体弯曲,两端钝圆;单在或双在;菌体一端有单鞭毛,无荚膜和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征 生长要求:兼性厌氧条件;生长温度10-35°C,最适温度为20-25oC;PH为6-10,最适为8;Nacl浓度为0.5-6%,最适为1%。 培养特征: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隆起、半透明或不透明、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边缘整齐、有光泽的菌落。 3、抵抗力:本菌海水中存活2周以上;淡水中存活3-5h 4、致病性:引起大马哈鱼、虹鳟、鳗鲡、虾等多种鱼类的弧菌病。 5、微生物学检查 (1)涂片镜检(2)分离培养(3)血清学检查 6、防治原则: (1)弧菌病疫苗是最早应用于鱼类预防免疫的疫苗 (2)药物预防和治疗:运用四环素、磺胺、硝基呋喃类、萘啶酸等抗生素和化学治疗剂。 (二)奥氏弧菌:引起鲑科鱼类如大马哈鱼、小红点大马哈鱼、虹鳟等的弧菌病。 (三)杀鲑弧菌:为鲑科鱼类冷水性弧菌病的病原。本菌为弯曲杆菌,具极端丛鞭毛(9根以上)。引起贫血和全身各脏器的广泛出血。 (四)溶藻弧菌(五)非凝集性霍乱弧菌 (六)副溶血性弧菌:为海产鱼弧菌病的病原 二、气单胞菌属 (一)杀鲑气单胞菌:鲑科鱼类疖疮病病原 1、形态与染色特征:菌体呈球杆状;无鞭毛、芽孢和荚膜;成双、短链或丛状排列。革兰氏阴性菌。 2、生长要求及培养特征 生长要求:兼性厌氧,需精氨酸和蛋氨酸,适宜温度为22-25oC,PH为6-7,食盐浓度为0-3%。 培养特征:在普通琼脂上形成圆形、隆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松散的菌落。产生褐色色素。 3、抵抗力:本菌对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喹啉酮等敏感。 4、病原性:引起鲑科鱼类疖疮病、鲤鱼红斑性皮炎和金鱼的溃疡病 5、防治:福尔马林灭活菌和减毒菌接种。

罗氏沼虾(Macrochium rosenbergii)胚胎营养与形态发生相关性的研究

罗氏沼虾(Macrochium rosenbergii)胚胎营养与形态发生相关性的 研究 【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虾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罗氏沼虾有较广泛地的研究,内容涉及形态学、生理和生物化学、种群生态学、种质遗传学和毒理学等。但在生殖生物学方面,如胚胎的营养代谢、胚胎营养与组织器官形态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仍未弄清。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发育生物学和生殖营养学的方法和技术,辅以电镜、生化、酶学等手段,系统研究胚胎期营养与形态发生的相关性,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发育过程中器官的形成、发育及其执行生理功能的情况,为甲壳动物胚胎发育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生产中提高罗氏沼虾繁殖育成率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罗氏沼虾胚胎的附着机制的研究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胚胎的附着结构。结果表明,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并随着在刚毛上的滑动、旋转等附着运动,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等固着在腹肢刚毛上。同时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粘液,也是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的吸收和其它物质的通透等。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

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2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采用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制片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发生。结果显示:罗氏沼虾的胚胎发育,基本上是靠卵黄为整个发育过程提供物质和能量。刚产出的受精卵内,卵黄颗粒分布均匀且排列紧密,卵黄颗粒内部中心区致密,外周有许多分泌孔。随着胚胎的发育,位于中部的卵黄颗粒首先释放卵黄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然后周围的卵黄颗粒也随之不断释放卵黄物质。以后卵黄物质形成的致密区逐渐在胚胎表层形成。邻近的卵黄颗粒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卵黄小团块单位。卵裂时的卵裂沟将胚胎的卵黄分成了各个小区域。细胞是在表层卵黄物质致密区产生和快速增殖的。原肠期后形成了大量的组织器官原基,胚胎中部的卵黄颗粒也因不断释放【关键词】:罗氏沼虾日本沼虾缅甸品系泰国品系胚胎发育形态发生营养蛋白质氨基酸脂类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消化酶同工酶复眼眼柄蜕皮蜕皮抑制激素X-器官窦腺复合体Y-器官可溶蛋白卵黄蛋白原卵黄磷蛋白显微结构超微结构RT-PCR序列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组织切片技术电镜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雄性马来西亚大虾(罗氏沼虾)的形态学区分

Morph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Male Malaysian Giant Prawns,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雄性马来西亚大虾(罗氏沼虾)的形态学区分 摘要:由于行为和生长速率的不同,成熟雄性罗氏沼虾可以被分为3个不同的形态.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用相对生长速率技术来区分这些不同的形态,而观察颜色和背甲的排列(spination?)作为对结果的补充。从小的雄性到黄爪雄性的的形态学转变是逐渐的,普遍认为是存在一个中间形态的,这个中间形态被区分和描述为“虚弱的黄爪期”。从黄爪期到蓝爪形态转变发生在一个特定的脱壳质变期(single metamorphic molt)。从幼体雄性(即没有雄性附肢(appendix masculina))生长到小雄性形态中,并没有伴随着爪子部位有异速生长(allometric)的变化。认识形态学将对对我们基因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控制蓝爪雄性和合适的雌性配对的方式来进行。可以方便对生长速率、形态学、和形态学区分的进化意义的实验观察。这些分析也暗含了雄性激素分泌腺体对这些大虾的生长速率的控制。 马来西亚大虾作为一种淡水养殖的物种受到了很多相应的关注。虽然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生长速率经常很高,观察还是发现雄性生长速度还是有很大的变动的。最近Ra’anan等人发现在生长速率不同的大虾与3个可以明显区分开来的形态是相关的。也有研究表明,3种形态都是性成熟的,只是在生长速率上明显的不同。一些很大的雄性有很长的第二步足(pereiopod),颜色是深蓝的,被定义 为蓝爪雄性(Blue Claw,BC)。这些雄性往往是主导性和有领地范围的,可以将成年雌虾优先供自己交配,这些雄虾的生长速率是缓慢的。 Sandifer 和Smith(1977)发现池塘中是存在黄爪雄性的。这些雄性也是非常大的也有很长的爪(比蓝爪雄性(BCmale)要短)。因为其爪的颜色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黄爪雄性(OC male)。这些处于从属地位的动物,并不会占有领地,在交配方面只有很低的成功率。这类虾有很高的生长速率。 剩余的雄性是很小的,有很短的爪子,这些爪子一般为无明显颜色和半透明的。这些被定义为小雄性(SM)。这些也是处于附属地位的,没有领地占有特性,它们在BC雄性在的时候,和雌性交配常偷偷摸摸的进行。SM雄性生长缓慢。 三种雄性的成熟的精子都可以在他们相应的输精管中找到。雄性的三种形态都能在未分化的幼体雄性(UN)中区分开来,因为后者在第二游泳足内肢上缺 乏雄性附肢。 成体雄性形态的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却受大虾群体组成比例很强的影响。选择性移除群体中的BC雄性和OC雄性,可以促使小雄性(SM)生长很快, 并且分化成BC雄性和OC雄性。因此,三种雄性形态的分化并不主要体现在基因的决定上。 于此,我们认为这些雄性形态是异速生长的。我们提供了对爪的颜色和表面做记号进行补充观察。通过跟踪做过记号的个体,我们也描述了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虾蟹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 1、对虾附肢基本上由基肢、内肢、外肢三部分组成。 2、对虾的第一触角基部有平衡囊、眼窝、内侧附肢。 3、对虾的大颚的基肢由门齿部、臼齿部组成;尾肢和尾节组成尾扇。 4、对虾心脏表面有心孔4对,蟹有3对。 5、对虾幼体用颚腺进行排泄,成体又用触角腺进行排泄。 6、蟹的mp1的内肢有3节;mp2的内肢有4节;mp3的内肢有5节。 7、新对虾属的特征无眼胃脊、有眼后沟、额角上缘具齿,下缘无齿、肝沟在肝刺前段,深且明显。 8、沼虾属的特征无鳃甲刺、具肝刺。 9、褐虾科的特征P1亚螯、P2腕节不分节、大颚无触须。 10、匙指虾科的特征:第一,二步足钳状,钳内缘凹陷成匙状。 11、螯虾派的特征:额角发达、前3对步足螯状、头胸甲与口前板分离。 12、蟳属的前侧缘有6/7个齿。 13、黎明蟹科的特征:mp3完全封闭口框、P5为游泳足、前侧缘有1对壮齿。 14、色素细胞的位置真皮层、结缔组织。 15、罗氏沼虾发育从卵到溞状幼体;然后脱壳11次,变为仔虾;再脱壳1次,变为幼虾。 16、虾、蟹自切的自切点在基节和座节之间。 17、食物充满胃,胃壁没有膨胀称Ⅱ级胃或多胃。 18、对虾精子的中央帽状体由质体颗粒、H型环状体、膜囊组成。 19、N I的尾棘1对,N II的尾棘1对,N III的尾棘3对,N IV4对,N V6对,N VI7对。 20、虾蟹也称十足目,按生活方式可分为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按解剖学可分为枝鳃亚目和腹胚亚目。 二、名词解释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P39 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P37 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24、圆脐:雌蟹腹部宽大,呈圆形,分七节。 25、假螯(亚螯):掌节宽扁,基部有一大刺,指节形镰刀,组成一个类似钳状结构,但无螯功能,这个称为假螯也叫亚螯。 26、肢芽期:胚胎依次出现第二触角原基、大颚原基及第一触角原基,此时胚胎可见三对原基隆起。 27、膜内无节幼体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二触角、大颚分出内、外肢,肢端着生刚毛;胚体前端腹面中央出现红色

罗氏沼虾中成虾典型饲料配方

罗氏沼虾中成虾典型饲料配方罗氏沼虾中成虾典型饲料配方 (一)原料配方: 1.秘鲁鱼粉15% 2.国产鱼粉8% 3.醇母粉4% 4.大豆磷脂4% 5.豆粕20% 6.花生粕7.4% 7.虾过粉12.5% 8.次粉15% 9.小麦面筋粉6% 10.植物油1.5% 11.乳酸钙0.5% 12.磷酸二氢钙2.6% 13.预混料3.5% (二)预混料配方: 1.多维预混剂1000克 2.矿物元素预混剂3000克 3.50%氯化胆碱3200克 4.维生素C多聚磷酸脂550克 5.25%大蒜素140克

6.胆固醇2150克 7.甜菜碱3000克 8.水产复合酶1000克 9.虾脱壳素1000克 10.HJ-1粘合剂5000克 11.克氧130克 12.双乙酸钠800克 13.载体(小麦粉)14030克,合计35千克(每吨饲料添加量)(三)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组成: 1.维生素组成:维生素A17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DJ12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E45毫克/千克,维生素K4毫克/千克,维生素B1为4.5毫克/千克,维生素B2为10毫克/千克,维生素B6为15毫克/千克,维生素B12为0.05毫克/千克,烟酸为65毫克/千克,D-泛酸23毫克/千克,叶酸5.5毫克/千克,D-生物素0.1毫克/千克,肌醇110毫克。 2.矿物元素组成:铜11毫克/千克,铁170毫克/千克,锌34毫克/千克,锰12毫克/千克,钴1.2毫克/千克,碘1.5毫克/千克,硒0.15毫克/千克,镁60毫克/千克,钾200毫克/千克。 (四)配方分析: 本配方适用于罗氏沼虾的中成虾阶段,加工时的粉碎粒度应通过200目以上分析筛。饲料粒状直径为1.5---2毫米的硬颗粒饲料。本配方的粗蛋白质水平为38.3%,粗脂肪在5%以上。罗氏沼虾的价格在

甲壳纲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实验八甲壳纲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节肢动物门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外有外骨骼,有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动物界第一大门,也是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其中甲壳动物是节肢动物中适应水生生活的一大类群。淡水产的虾分布广泛,易购到活体,结构典型且易观察,也可作为实验材料。 一、实验目的 以鳌虾(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为代表动物,通过实验了解甲壳纲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学习虾类的一般解剖方法。 二、仪器和材料 放大镜、剪刀、镊子、解剖盘、雌、雄鳌虾(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 三、方法和内容 (一)外形 鳌虾(Cambarus)(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1节组成,体表具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呈深红色或红黄色,且随年龄而变化(图10-1)。 1.头胸部 特别粗大,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由头部6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头胸部覆有头胸甲,其背面与胸壁相连,两侧游离,形成腮腔,约在头胸甲的中部有一条弧形横沟称颈沟,是头部和胸部的界限。头胸甲的前方有一个呈三角形的额剑,其边缘有锯齿状突起。额剑两侧各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附眼。 2.腹部 有6节,其后还有一扁平的尾节。观察体节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3.附肢 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鳌虾共有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除第一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他都是双枝型,但因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将鳌虾右侧的附肢,由后至前用镊子逐个的取下,顺次摊放在解剖盘内或硬白纸上,观察附肢的构造(图10-2)。 (1)头部附肢 头部附肢共5对。 a. 小触角一对,为第2节的附肢,在额剑的下方,原肢3节,其内、外肢为两根短须状的触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b. 大触角一对,为第3节的附肢,在眼柄的下方,内肢为一细长的触鞭,外肢呈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介绍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介绍 罗氏沼虾是暖水性的淡水虾,因个体大、生长快,深受消费喜爱。现在价位比较低,所以要提高技术、增加产量才能达到最大利润,在此有必要探讨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1.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平均水深1.2米~1.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池底平坦有些淤泥。 2.生态建设:塘底布置适量的竹梢,四周种植苦草、软叶黑藻,马来眼子菜、萝菜覆盖率为20%左右。 3.机械配置:每口池必须配置增氧机,功率以1.5千瓦/亩,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潜水泵。 4.清池和肥池:放苗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一般来说每亩80公斤石灰,以杀死害鱼和敌害生物。 二、幼虾培育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幼虾的成长极其有利,也为提早上市创造时间剩余。 1.设施:一般来说用塑料大棚水泥或土池与网箱结合。 2.饵料:养殖池中的浮游生物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后期投豆浆和对虾混合饵料,并搅成糊状,全池泼洒。 3.密度:1.3万尾/亩以内。 4.日常工作:做到投数、少投控温、增氧、勤观察等日常工作。 三、分批放养、提高密度

1.第一批放养露天池水温达到20℃以上时,培育好水质,经苗处理后放养第一批苗种,一般密度1万尾/亩。 2.第二批放养时间5月中旬,经5天~7天培育后即可放养。 3.第三批放养可安排在6月中旬,水温偏高质量好,易成活。 四、日常管理随着虾体的增大,水温的增高,饲料以螺蚬肉和成虾颗粒饵料为主,辅以豆饼、菜饼糊、大麦面、水草等,日投饵量5%~8%,依天气、水温、水质和残饵情况灵活掌握,加强水质管理,主要以注水为主。 五、拉开差距逐节上市 1.捕大留小,增大拉网网目,捕大留小不损小虾,又可以小虾长大。 2.逐节上市,第一批上市可根据来确定时间,以后根据商品虾的多少、大小来安排上市。 六、巡塘和防病害巡塘要看水色,一般以茶绿色或油绿色为宜,主要观察虾的生长、摄食、脱皮活动状况。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及养殖 施林佐 3110100499 摘要:罗氏沼虾是世界上最大型的淡水虾之一,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美、食性杂、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人工养殖发展十分迅速。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养殖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成为经济虾类的主要养殖对象。饲养期一般为五个月,每亩产量100多公斤,规格40-60只/公斤,亩平净利1000-2000元,深受广大生产者的欢迎。 关键词:罗氏沼虾、生物学特性、养殖、形态 1、概述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地区,常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中,主要栖息于受潮水影响的江河下游。在东南亚的一些天然淡水域中,雄虾体长25厘米,体重200克,是沼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而且罗氏沼虾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干品。根据测定,虾肉中蛋白质含量为20.5%,脂肪0.48%,水分77.83%。所含蛋白质与对虾相当,而比河蟹和鲫、草、鲤鱼都高。(1) 2、生物学特性 2.1分类地位 罗氏沼虾在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沼虾属罗氏沼虾(2) 2.2习性 罗氏沼虾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盐度8~22的半咸水中;幼体成虾仔直至成虾和亲虾,都能在淡水中底栖生活。罗氏沼虾对水温、水流和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很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迟钝;14℃以下,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冻死。当注入新水时,虾会集群游到新水中去,甚至逆水往上爬行。当水中溶氧量少时,即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会窒息死亡。罗氏沼虾白天隐蔽,活动少,夜晚活动频繁。(3) 2.3外形形态 罗氏沼虾全身分为头胸甲部和腹部两大部分。体节有20节: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粗大的头胸甲部由头部和胸部愈合而 成,其体节间无明显界限,各个体节都长有相应的附肢。头部的5对附肢分别称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前两对附肢主要起着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后3对附肢是口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胸部的8对附肢称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和第一至五对步足,前3对颚足与头部的大小腭共同组成口器,作为摄食工具,第一对步足和第二对步足作为摄食和防御工具,后3对步足作为爬行器官。(4)

原腔环节软体节肢带答案

1. 在无脊椎动物中,下列为节肢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是()。 A. 触角 B. 体节 C. 分节的附肢 D. 开管式循环系统 2. 节肢动物的体壁和肠壁间有一腔,此腔为()。 A. 初生体腔 B. 次生体腔 C. 原体腔 D. 混合体腔 3. 昆虫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生活是由于外骨骼含有()。 A. 几丁质成分 B. 蜡质成分 C. 石灰质成分 D. 硅质成分 4. 昆虫前胸内一对胸腺可分泌下列哪种激素?() A. 保幼激素 B. 甲壳类蜕皮激素 C. 肽类激素 D. 蜕皮激素 5. 关于节肢动物的附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体壁的中空突起,运动能力不强 B. 内有发达的肌肉,本身也分节 C. 与躯干部相连处无活动关节 D. 内有发达的肌肉,但本身并不分节 6. 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A. 触角腺 B. 基节腺和触角腺 C. 基节腺和颚腺 D. 颚腺和触角腺 7. 肢口纲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A. 书鳃 B. 书肺 C. 肢鳃 D. 外套形成的“肺” 8. 发育过程中经历无节幼体阶段的动物属于()。 A. 头足纲 B. 肢口纲 C. 甲壳纲 D. 腹足纲 9. 既有基节腺,又有马氏管两类排泄器官的动物类群是()。 A. 甲壳纲 B. 蛛形纲 C. 肢口纲 D. 多足纲 10. 甲壳纲区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某一特征是()。 A.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具外骨骼 B. 具两对触角和开管式循环 C. 全部水生 D. 用鳃呼吸 11. 沼虾胸部的附肢有()。 A. 小颚1对,颚足3对 B. 颚足3对,步足5对 C. 步足5对,游泳足5对 D. 触角2对,颚足3对 12. 均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的动物是()。 A. 昆虫和蜈蚣 B. 螯虾和蜘蛛 C. 鲎和昆虫 D. 蜈蚣和中华绒螯虾 13. 甲壳纲中生殖方式出现世代交替现象的动物是()。 A. 蚤状溞 B. 剑水溞 C. 栉水虱 D. 中华哲水蚤 14. 下列动物属于甲壳纲动物的是()。 A. 毛蚶 B.船蛸 C. 紊藤壶 D.牡蛎 15. 具有发光器,尚未被开发且拥有巨大蛋白质资源的虾类是()。 A.蚤状钩虾 B. 罗氏沼虾 C. 中国龙虾 D. 华丽磷虾 16. 俗称“白住房”的甲壳动物是()。 A. 中华绒螯蟹 B. 寄居蟹 C. 三疣梭子蟹 D. 克氏原螯虾 17.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类的是()。 A. 叩头虫 B. 普通卷甲虫 C.埋葬虫 D. 金龟子 18. 蛛形纲的蜘蛛的第2对附肢称为()。 A. 小触角 B. 大触角 C. 脚须 D. 螯肢 19. 下列哪组动物都属于蛛形纲?()A. 棉红叶螨、蝎、条纹蝇虎 B. 蜱、鼠妇、蜘蛛蟹 C. 恙螨、蜘蛛蟹、棉红蝇 D. 体虱、园网蛛、蠕形螨 20. 马陆的特征是()。 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具双枝型附肢 B. 身体分为头部和腹部,具双枝型附肢 C.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具单枝型附肢 D. 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躯干部大多数体节具有2对附肢 21. 蜈蚣的身体可明显地分为()。 A. 头胸部和腹部 B. 头胸部、腹部和尾剑 C. 头、胸、腹3部 D. 头部和躯干部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大多分为头胸部及腹部,全体共6对足 B.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由头、胸、腹3部愈合,第1对附肢为触角 C.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步足 D.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用书肺及气管呼吸 23. 用气管呼吸和马氏管排泄的动物有()。 A. 河蟹、对虾 B. 蜈蚣、马陆 C. 海豆芽、草苔虫 D. 蛞蝓、海兔 24. 在节肢动物中,头胸部与腹部愈合而不分节的动物是()。 A. 肢口纲剑尾目 B. 昆虫纲弹尾目 C.蛛形纲蜱螨目 D. 蛛形纲蝎目 25. 蜘蛛的呼吸器官为()。 A. 气管或书鳃 B. 书鳃或书肺 C. 气管或书肺 D. 书肺或肢鳃 26. 下列何种动物用书鳃呼吸?() A. 鲎 B. 蜘蛛 C. 蜈蚣 D.三叶虫 27. 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的节肢动物是()。 A. 昆虫纲 B. 蛛形纲 C. 甲壳纲 D. 多足纲 28. 蜈蚣的排泄器官为()。 A. 颚腺 B. 马氏管 C. 基节腺 D. 绿腺 29.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蛛纲蜘蛛目的是()。 A. 络新妇 B. 蝇虎 C. 红蜘蛛 D. 前齿肖蛸 30. 下列疾病中,均由蛛形纲蜱螨类传播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 B. 恙虫病、森林脑炎 C. 疟疾、恙虫病 D.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31. 昆虫的消化系统分化明显,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在何处进行()。 A. 口腔 B. 嗉囊 C. 中肠(胃) D. 后肠 32. 前翅膜质,后翅为平衡棒,具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完全变态的昆虫属于()。 A. 直翅目 B. 膜翅目 C. 半翅目 D. 双翅目 33. 昆虫能形成物像的视觉器官是()。 A. 眼点 B. 单眼 C.复眼 D. 单眼和复眼 34.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 A. 鳃 B. 气管 C. 书肺 D. 书鳃

虾蟹类动物疾病病原研究进展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9, 6(3), 110-11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sj.com/doc/c610169311.html,/journal/ojfr https://https://www.docsj.com/doc/c610169311.html,/10.12677/ojfr.2019.63014 Research Advances on Etiology in Shrimp and Crab Diseases Yuting Yi, Yu Tian, Yazhou Hu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Aug. 13th, 2019; accepted: Aug. 28th, 2019; published: Sep. 4th, 20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hrimp and crab farming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veloped steadily, creating good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breed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shrimp and crab diseases occur frequently,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reeding industry of the shrimp and crab. The etiology of shrimp and crab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bacteria, fungus and parasites was re-viewed, and the pathogen species, transmission ways, antibacterial drug screening and detec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rimp and crab diseases in China. Keywords The Diseases of Shrimp and Crab, Etiology, Antibacterial Drug 虾蟹类动物疾病病原研究进展 易玉婷,田钰,胡亚洲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4日 摘要 近年来,我国虾蟹类动物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养殖规模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虾蟹类动物疾病频发,严重制约虾蟹类经济动物健康养殖的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病毒、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

浅谈罗氏沼虾养成技术 罗氏沼虾是暖水性的淡水虾,因个体大、生长快,深受消费喜爱。现在价位比较低,所以要提高技术、增加产量才能达到最大利润,在此有必要探讨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1.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平均水深1.2米~1.5米,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池底平坦有些淤泥。 2.生态建设:塘底布置适量的竹梢,四周种植苦草、软叶黑藻,马来眼子菜、萝菜覆盖率为20%左右。 3.机械配置:每口池必须配置增氧机,功率以1.5千瓦/亩,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潜水泵。 4.虾苗与鱼种:虾苗为外购的0.8厘米左右人工苗,按全池每亩1.6万尾购进。 5.水源和水质:水源方便充足,水质清新,符合罗氏沼虾的生存标准。

6.清池和肥池:放苗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一般来说每亩80公斤石灰,以杀死害鱼和敌害生物。放苗前半月注水、对池水施肥,一般用发酵的猪、牛、鸡粪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使水色保持茶绿色或油绿色为宜。 二、幼虾培育 制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幼虾的成长极其有利,也为提早上市创造时间剩余。 1.设施:一般来说用塑料大棚水泥或土池与网箱结合。 2.饵料:养殖池中的浮游生物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后期投豆浆和对虾混合饵料,并搅成糊状,全池泼洒。 3.密度:1.3万尾/亩以内。 4.日常工作:做到投数、少投控温、增氧、勤观察等日常工作。 三、分批放养、提高密度 1.第一批放养露天池水温达到20℃以上时,培育好水质,经苗处理后放养第一批苗种,一般密度1万尾/亩。

2.第二批放养时间5月中旬,经5天~7天培育后即可放养。 3.第三批放养可安排在6月中旬,水温偏高质量好,易成活。 四、日常管理 随着虾体的增大,水温的增高,饲料以螺蚬肉和成虾颗粒饵料为主,辅以豆饼、菜饼糊、大麦面、水草等,日投饵量5%~8%,依天气、水温、水质和残饵情况灵活掌握,加强水质管理,主要以注水为主。 五、拉开差距逐节上市 1.捕大留小,增大拉网网目,捕大留小不损小虾,又可以小虾长大。 2.逐节上市,第一批上市可根据来确定时间,以后根据商品虾的多少、大小来安排上市。 3.推迟清塘时间:延长时间提高规格,但必须在水温18℃以前结束。 六、巡塘和防病害巡塘要看水色,一般以茶绿色或油绿色为宜,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肢:双肢型附肢的内侧分枝,由原枝顶端内侧发出,其节数由种类而定,软甲类甲壳动物附肢的内肢一般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等5节。 2、体长(虾):眼柄基部或触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3、雄性交接器:十足类甲壳动物雄性个体第一或第二腹肢左右内肢联接完成的管状交接器。在交配时协助将精荚输送到雌体都纳精囊中,不同种类都雄性交接器构造不同,可作为分类都依据。 4、侧鳃:着生在十足类动物附肢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包被在头胸甲两侧所形成的空腔内,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之一。 5、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起量。 6、雌性交接器:亦称纳精囊,十足类甲壳动物雌性个体位于第四及第五胸足基部之间都交 配器官。他有前叶、后叶、和侧叶组成。中央为一开口,通常呈囊带装。具有储存 精子的功能。其形态是分类都重要依据。 7、虾苗淡化:罗氏沼虾和河蟹的发育都要经过变态,且幼体必须在办海水中发育,而成体在淡水中成长,因此当90%的幼体变态后,即可进行淡化。即在虾池的进水口放入淡水,同时出水口打开,逐步更换海水为淡水的过程,淡化过程需6~8h。 8、生殖节:具外生殖器的腹节。上有产卵器和生殖孔 9、雄性腹肢:虾类雄体第二腹肢内侧的细棒形带刺突起。有辅助交尾都功能。 10、足鳃: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上的鳃,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 11、生殖蜕壳:有些甲壳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到来时候,必须完成一次蜕壳,然后开始行生殖。 如河蟹,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 二、判断题 (×)1.再生的速度与个体及环境有关,未成熟者再生能力差。 (√ )2.自然海域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的饵料以多甲藻为主。 (×)3.虾蟹类的精子具鞭毛,入水后游动力较强。 (√ )4.三疣梭子蟹一般早期产卵的是大型个体,中后期的是中小个体。 (×)5.颚舟片指得是第二小颚内肢,其功能是划动水流,以利呼吸。 (×)6.南美白对虾、白对虾、日本对虾都属于开放式纳精囊。 (×)7.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各有一块胃石,用于磨碎食物。 (×)8.对虾的输卵管自卵巢第三侧叶处向腹面延伸,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的雌孔。 (√ )9.青蟹是肉食性的蟹类,主要食物是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