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

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

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

(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

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公共问题

四、公共利益P19含义。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五、公共权力P20含义。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六、公共秩序

七、公共治理P23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

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含义

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含义。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

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含义。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

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含义

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

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

二、政府支出

三、公共政策范围P33

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

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

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

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一、政府失灵P37含义。缺点。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

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

二、市场失灵P40含义。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

三、契约失灵

四、志愿失灵p42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

五、社会失灵P43

(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

(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

第二章政策分析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

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含义。政策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P5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复杂的学科背景、多架构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领域

四、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P56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结果、政策价值、政策结构

五、政策分析的作用P57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选择、政策资源配置、执行计划拟定

六、政策分析的意义P58

第二节政策分析的局限与陷阱

一、政策分析的局限P59

政府权力的限制、问题认识上的分歧、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

二、政策分析的陷阱P61墨守成规、生搬硬套、贻误时机、一知半解、手忙脚乱、反复无常、脱离政治

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类型

一、分析倡议两分论P62托马斯·戴伊。政策分析与政策倡议的区别

二、研究型分析与快速分析P63

含义。特点。快速分析的基本步骤——确认政策问题、建立评估标准、提出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展示备选方案、监测政策执行

三、信息转换分析模式中的分析类型P66

前瞻性分析与回溯性分析;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应然与实然);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综合分析与分段分析四、面向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

第四节政策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定义问题P69方法: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二、收集证据P70首要工具就是互联网,其他途径

三、分析原因P71鱼骨图

四、评估政策

五、开发方案

六、结果预测P74含义。步骤——收集资料、确定方法、计算和分析、评估结果

七、择优选择P75可行性(优先)、有效性

第五节内容分析:词频统计与公共政策焦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美国的总统竞选辩论

第六节政策分析人员与思想库

一、政策分析人员

(1)谁是政策分析人员P77

(2)人们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大学、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部内制政策部门、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党内制政策部门、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P78

(3)政策分析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取向是什么

二、思想库P78

(1)思想库的作用:生产思想、教育公众、汇集人才

(2)思想库的特征

(3)思想库的类型: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国际思想库

第三章政策理念、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政策理念

生命至尊;公平正义(公平、效率);民主为用(1个与49个);法治优先;宽容为怀;诚信至上;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和而不同P82

第二节政策主体

一、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者、行政执行机关、法院P96

二、非官方参与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大众传媒、思想库P99

第三节政策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P104

三、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地理、经济、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国际环境P104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模型概述

一、什么是模型:具体;抽象P112

二、模型的风险

三、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排列并简化现实、认定重要层面、符合社会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指导调查与研

究、提出一定的解释P115

第二节政策模型——公共政策的分析途径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P117最优选择具备5个条件;问题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P121

(1)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

(2)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有限目标、期望水平、搜索方法(试探、随机、折中、效益方法)

三、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P123特点。“摸着石头过河”

四、团体迷思模型:源自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P126——希特勒

(1)诱发团体迷思的前置因素

(2)团体迷思的表现形式

(3)团体迷思对团体决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

(4)团体迷思的防范

五、精英理论: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P129基本观点

六、制度理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P131含义。特征。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选择P132含义。“智猪博弈”

八、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P136含义。“羚羊与狮子”

九、系统理论: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P137含义。

十、生命周期理论——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

果的评估;政策调整与改变;政策的终结P138

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混合扫描理论P140批判性理论P141实验性理论P142取舍理论P143

政策系统说——信息子、咨询、决策、执行、监控子系统P144

中国古代政策观——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理性推理、法家的系统理念、兵家的知变战术P144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政策议程

第一节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产生P153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P154过失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含义

三、社会问题理论P156社会冲突论、社会越轨论、社会解组论、社会标点理论、手段一目标论、社会分层理

四、社会问题的特征P161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主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式具有阶段性特征、社会问题多带有系统性特征

五、社会问题的比喻:急性病、慢性病、自愈性、晚期、先天性疾病、不治之症、医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

六、社会问题的阶段性分析方法P166

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问题察觉P168含义

二、问题界定P1693步骤

三、问题描述P171含义

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一、政策议程的类型

(1)公共议程与政府议程:含义P172

(2)外在创始型、内在创始型与政治动员型——以政治诉求的主体为标准

(3)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含义P175

二、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私人诉求、团体推动、领袖因素(南方谈话)、体制功能、传媒作用、问题本身P176

三、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1)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范围、强度、时间

(2)触发机制的类型:内在——自然灾害、经济灾难、技术突破、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P182

四、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

五、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失P186

第六章政策规划

第一节规划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优化原则、务实原则、兼听原则、时效原则P189

第二节思维方法:经验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思维定式、逆向思维、创新方法——头脑风暴法(4原则)、综摄法、零起点法、NM法、等价变换法、角色互换法P197

第三节政策规划程序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1)如何确定政策目标

(2)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价值前提——事实因素、价值因素;事实前提

二、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方案的含义P214

(1)战略与战术

(2)方案设计的步骤:轮廓设想、细部设计

(3)方案设计的内容及要点:5W1H、12大要点P216

(4)方案的来源及寻求方法

(5)方案开发的理性基础

三、预测性分析

(1)预测的形式:推断、预言和猜测P220

(2)预测的局限

(3)预测的方法:专家会议法——优点、局限P222;德尔菲法(设计要求、一般程序);投入—产出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马尔科夫模型

(4)可行性分析: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社会P225

四、政策方案的选择

(1)方案选择的主要环节:确定标准、比较性分析

(2)达成共识的途径:交换、说服、强制——双方在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满足了对方利益的最大化

(3)分析麻痹:选择不是越多越好

(4)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性方法:乐观原则(大中取大原则);悲观原则(小中取大原则);乐观系数原则;等可能性原则;后悔值原则P230

第四节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利弊

二、“冒险转移”理论:原因——责任分散、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的作用P233

三、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一票否决规则、多数规则、两两对比规则、偏好次序表决规则、赞成投票规则、淘汰投

票规则、正负表决规则、等级决定规则P234

第七章政策合法化与听证制度

第一节政策合法化

一、广义的政策合法性:含义P238+韦伯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

二、狭义的政策合法性:含义P241合法的决策主体、合法的政策程序、合法的政策内容

三、政策合法化的途径: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加大公民参与力度、建立听证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政策主体权限P243

第二节听证制度

一、听证概述:听证起源——含义P249;听证制度的引进

二、听证步骤:通知、确定听证代表、听证会举行、听证笔录P255

三、座谈会与论证会:座谈会、论证会、信函与电子邮件、听证会与座谈会、论证会的不同P256

第八章政策执行

第一节政策执行概述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基本含义P267;理论界定(行动学派、组织理论学派)P268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

性269

三、政策执行的功能: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检验政策成效、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P274

四、政策执行过程:政策宣传、政策细化、物质与组织准备、组织协调、选择政策试点、政策推广、政策监督

第二节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

第三节政策执行的原则:权变原则、创新原则、法治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P290

第四节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资源:经费、人力、信息、权威P297

二、目标群体

(1)政策认同的缘由: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对公平过程的看法;成本收益的权衡;大局或整体的考虑;避免受到惩罚;环境条件的变化P298

(2)政策抗拒的起因:合法性危机;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社会心理负担过大;政策执行存在偏差;政策自身存在缺陷;政策评估存在问题P300

三、执行手段P304

(1)行政手段:“以力服人”(2)法律手段:“以律服人”

(3)经济手段:“以利服人”(4)教育手段:“以理服人”

四、执行队伍: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P306

五、信息沟通P307

(1)沟通媒介:直面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E-mail(书面)沟通

(2)沟通障碍:语言、观念、角色、时空和习俗、心理

(3)非正式信息的主要特点(4)非正式沟通的基本功能(5)如何克服非正式信息的不良影响

第五节政策执行的策略

目标控制、权力制衡、政策整合、反馈调节、程序优先、法益均衡、重视逆反、去“积”之弊、重视民意(踏板效应,非众意)、上下台阶、修补破窗、欲擒故纵P310

第九章政策评估

第一节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功能:

一、政策评估的含义P336

二、政策影响评估的基本内容P337

(1)对目标群体产生的影响(2)对目标群体以外的群体产生的影响(3)对近期以及未来产生的影响

(4)直接成本(5)间接成本(6)机会成本(7)物质性影响与符号性影响

三、政策评估的功能P339

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政策评估的类型P340

一、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按组织的活动形式划分

二、对象评估、社会评估、自我评估——以不同的评估者划分

三、方案评估、执行评估、终结评估——以评估实施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政策评估的要素

一、评估主体: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的目标群体等。P342

二、评估对象:指所要评估的具体政策

三、评估目标: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方案方面

四、评估标准: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个人福利最大化;保障最低福利;净福利最大化;再分配福利最大化;回应性;适合性

第四节政策评估的方法

一、过程对比法P350

(1)“始—终”对比分析:“前—后”对比法;“投射—实施后”对比法;“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

(2)“始—中”对比分析

(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二、成本—收益分析

第五节政策评估的步骤和障碍

一、政策评估的步骤P356

(1)计划与准备:建立评估机构;挑选评估人员;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落实评估条件

(2)组织与实施:全面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评估政策效果;提出评估结论

(3)总结与报告

三、政策评估的障碍P357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5)政策主体及相关人员的抵制

第十章政策终结

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

一、政策终结的含义

二.政策终结的作用: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三、政策终结的类型

第二节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P367

一、政策终结的对象:权力责任、政策功能、组织机构、政策自身、政策项目

二、政策终结的形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

第三节政策终结的障碍:心理上的抵触、机构的持续性、机构对环境的适应性、反终结的联盟、法律程序上的障碍、高昂的终结成本P374

第四节政策终结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作出必要妥协,降低终结成本;提供利益补偿,消除抵触情绪;选择有利时机,把握政策焦点;设置有效期限,提高终结效率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教学总结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 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 与实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 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 也收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 公益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 也带来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 政策,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 缺少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 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 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 (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 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公共问题 四、公共利益P19 含义。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五、公共权力P20 含义。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六、公共秩序 七、公共治理P23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 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 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 含义。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 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 含义。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 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 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 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二、政府支出 三、公共政策范围P33 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 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 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 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一、政府失灵P37含义。缺点。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 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 二、市场失灵P40含义。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 三、契约失灵 四、志愿失灵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 性 五、社会失灵P43 (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 (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 第二章政策分析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 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 含义。政策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P55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复杂的学科背景、多架构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领域 四、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P56 政策问题、政策内容、政策结果、政策价值、政策结构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完整版)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内容执行分析;效果评价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与框架以及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书中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称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四点: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在书中第二章,作者集中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考察将有助于回答如下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政府应当在哪些方面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这些问题同时也就是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都对其有所涉及。此书主要以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为线索来进行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理论在此领域的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理论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理论对该问题的分析,已经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一种基本的分析途径。大致上,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机关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的过程 (3)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指经过政策分析人员深入分析研究后,确认政府主管机关有必要采取行动,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4)政策议程:指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议论、商讨与规划的程序。 (5)议程设定:指政府机关决定将一个社会问题予以接纳,并排入处理程序的过程。(6)政策规划:是政府为了解决某些政策问题,系统地制定解决预案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7)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8)政策法律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9)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公共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一种活动。 (10)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1)政策持续:所谓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12)公众议程:也称系统议程指社会群体成员所共同认知的议题,引起了一般社会大众的注意,认为政府机关应加以适当处理,但尚未被政府机关接纳和处理。 (13)政府议程:指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议论、商讨与规划的程序。 (14)政府失灵: (15)市场失灵: (16)政策失灵: 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特征、功能。政策理念内容 公共政策的特征、功能: 政策理念可以归纳为:生命价值至上,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优先,民主法治为基,兼容异己,和而不同。 2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因素,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分析模型的功能 因素:社会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征,政治领导者的作用,利益集团和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 特性:(1)政策问题具有相依性(2)主观性(3)历史性(4)不确定性 功能:(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2) 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产生的社会效果; (3) 思考和预测公共政策未来的发展。 3政策议程的构成,创立议程的模型、政府在议程设定中扮演的角色 构成:(1)它是一项已经被提出的公共问题,如环保问题。 (2)它是由政策分析人员认定的。 (3)它是在政府机关管辖范围内,并确定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1、公共物貼与私人物品的显著区别在丁支付费用的主体差别。 2、有限理性模型追求的口标:决策追求满意解。 3、精英理论模型: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來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口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血,精英阶层表现岀看法的一致性。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椿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定是渐进性的,而菲革命性的。 (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团体理论模世的缺陷:过分扩大团体的作用,低估政策制定者作用。 5、政策主体 官方决策者:(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 (4)法院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政党(3)公民个人 (4)大众传媒(5)思想库 6、政策议程的内外触发机制: (1)内在触法机制: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技术突破;④生态变迁;⑤社会变迁(2)外在触发机制:①战争行动;②地区与国际冲突;③经济对抗; ④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7、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小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2)社会问题的两种类型: ①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3)社会问题的特征: 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 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 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 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 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 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 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也带来 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政策, 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缺少 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少数行驶统治权的人,并不是从社会各阶层中成比例抽取的; 7、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认为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采用个人 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8、博弈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在竞争环境中进行理性选择的政策,尤其是 多个参与者进行选择时,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政策分析(本人原创)

公共政策广义(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 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狭义(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事务(不仅包括人们公认的、涉及到所有或绝大多数人的共同事务,而且也包括那些可能转换为前者,但却与部分人,甚至个别人相关的事务) 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等,其中“社会”是相对的,可划分为多个层次) 公共政策的本质(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它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是政府对社会利 益进行的权威性分配。理解要点:1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2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3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4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5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6要在增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复杂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过程:1利益选择2利益整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2整体性3超前性4层次性5多样性6合法性7规范性)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正负导向;2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表现出倾斜性,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政策、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的研究) 公共政策基本分析框架(麦考尔一韦伯分析模式:描述性分析与规范性分析;沃尔夫的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程序;邓恩的分析模式: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 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模型5政策资源6政策评价标准:多元理性基本内容:技术、经济、法律、社会、实质理性7政策效果8政策环境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分析原则(1系统原则2预测原则3协调原则4分解综合原则5民主原则) 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理论框架(1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和政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种基本 途径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性途径。但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依据。3政府也存在失灵的可能性,这将制约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发挥作用的空间。4应将的讨论拓展到包括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社区四者之间关系的讨论) 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一个问题要成为社会问题,必须是一个同时对许多个体发生影响并导致这些个体不满的状态)

行政管理考研人大行管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状元笔记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 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 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 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①排列并简化现实

②认定重要层面 ③符合社会现实 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⑤指导调查和研究 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 (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公共政策学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 ——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第一章绪论 表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术语 ?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政策研究(policy studies) 1.1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 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 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时间、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1.1.1 公共政策 代表性的定义: 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 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Lasswell) 亚伯拉罕·卡普兰(A.Kplan) 我们可以将公共政策界定为: 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 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1.1.2 政策系统 我们将它界定为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政策环境 (1)社会经济状况(2)体制或制度条件(3)政治文化(4)国际环境 4.政策系统的划分 (1)信息子系统(2)咨询子系统(3)决断子系统(4)执行子系统(5)监控子系统 1.1.3 政策过程 阶段途径 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评价七个阶段(拉斯韦尔) 创议、估计、选择、执行、评估、终结(布鲁尔) 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 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 1.制度理性选择框架(institutional rational choice) 2.多源流框架(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3.中断—平衡框架(punctuated-equilibrium framework)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6上半年)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6上半年) 一、单选题 第1题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C、体制内运作)。 第2题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C、林布隆)。 第3题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C、议行合一)。 第4题“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D、元政策)。 第5题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B、国家立法机关)。 第6题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变动性)。 第7题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C、理性)模型。 第8题我国第一个引进听证制度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9题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B、从众效应)的存在。 第10题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我得你不一定失)。 第11题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B、政策僵化) 第12题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等级决定制)。 第13题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A、双趋冲突)。 第14题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C、精英模型)。 第15题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德尔菲法)。 第16题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C|D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B、

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 性政策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17题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A|B|C|D|E )。A、信息原则 B、系统 原则 C、客观原则 D、效益原则E、可行原则 第18题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B|C|D )A、工业政策 B、外交 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E、社会保障政策 第19题后行为主义时期,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共政策学在方法 论上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B|C|D)。A、行为主义 方法论B、公共选择方法论C、博弈论 D、个案研究法E、历史唯物主义 第20题创新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 A|B|C|D|E )。A、思考的独立性B、方法的独特性D、思维的发散性E、形式的超常性 第21题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A|B|C|D)。A、治理的主体多元化 B、主 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C、主体间权利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 D、自主自治网络体系的建立 第22题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有(C|D|E )。A、系统性B、灵活性C、合法性D、普遍性E、强 迫性 第23题政策信息咨询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准确全面的原则 B、客观公正原则 C、最小努力原则 D、优势放大原则 E、有限理性原则 第24题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有哪几部分组成(B|C|D )A、立法决策B、党的政策C、人大决策D、行政决策E、司法政策 第25题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 )。A、妥协B、替代C、合 并D、分解E、缩减 第26题试述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答:政策议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使一个问题从某个群体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3)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由一些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在政府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政府议程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组成,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25 / 1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25 / 2 《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1、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和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四者的一般特征。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 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4.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公共政策的产生 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 (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所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有关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治过程相结合。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公共政策的本质: 1. 社会本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和公共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和动态性 31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1)从结构角度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2)从发生领域的不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3)从作用范围的不同:全国性问题;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