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工艺规程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工艺规程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工艺规程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工艺规程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

###动物药业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

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产品法定质量标准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生产工艺管理。

三、责任者:技术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质管部负责人、车间主任、QC检验员、QA检查员。

四、内容目录:

一、产品简介 (2)

二、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2)

三、处方和依据 (3)

四、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

五、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6)

六、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及卫生要求 (7)

七、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管理与产品贮存方法 (9)

八、劳动组织与定岗定员 (9)

九、产品质量标准 (10)

十、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和检查方法 (10)

十一、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3)

十二、产品相关验证的具体要求 (14)

十三、主要标准操作规程(SOP)名称及要求 (16)

十四、附录(常见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及换算表等) (21)

十五、附页(变更记录) (22)

一、产品简介

包括产品名称(通用名、商品名)、批准文号、剂型、规格和包装等,这些都必须以国家法定质量标准或国家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所批准的为准。

二、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级区10000级区

三、处方和依据

1 处方:根据具体产品处方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2 依据:根据具体产品执行标准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四、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 瓶处理:

1.1 批生产制造指令下达后到理瓶前,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领料岗位操作规程,领取经质管部检验合格的安瓿。

1.2 操作人员严格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瓶处理岗位操作规程、冷瓶岗位操作规程对领取的安瓿进行理瓶、瓶粗洗、瓶精洗、干燥灭菌和冷瓶操作。

1.3 洗净的安瓿在存放和传送时,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1.4 瓶处理工艺参数:

1.4.1 第一生产线:粗洗纯化水水温35℃、电机转速600转/分、超声波旋钮400~500;精洗安瓿的注射用水须用孔径为0.45μm滤芯过滤且澄明度合格;粗洗和精洗各进行1次,洗后用甩水机甩干;除最后一盘外,其余瓶盘都必须按最大装载量进行装载,安瓿干燥灭菌温度为320℃,恒温时间为5分钟。

1.4.2 第二生产线:粗洗纯化水水温35℃、电机转速34~36,精洗安瓿的注射用水须用孔径为0.45μm滤芯过滤且澄明度合格;粗洗和精洗各进行1次,洗后用甩水机甩干;烘箱最大装载量为120盘,除最后一个瓶盘和最后一个烘箱外,其余瓶盘和烘箱都必须按最大装载量进行装载,安瓿干燥灭菌温度为120℃,恒温时间为180分钟。

1.5 冷瓶:热风循环烘箱内温度在60℃以下才允许出瓶,瓶内温度在40℃才允许送入灌封室,出烘箱的安瓿应在48小时内使用,否则按以上操作重新处理。

2 领料、物净脱包消毒、备料称量:

2.1 生产制造指令下达后到配制前,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领料岗位操作规程,领取经质管部检验合格的原辅料。

2.2 领发料时,发料员根据检验报告中各原料的湿品含量或湿品效价,将原料理论用量换算成实际使用量,按实际使用量进行发放,领料员按实际使用量进行领取。辅料的实际使用量与理论用量一致,计算公式见附录1。

2.3 操作人员严格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物净脱包消毒岗位操作规程对领回的原辅料进行物净、脱包、消毒操作。

2.4 原辅料备料称量操作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备料称量岗位操作规程进行。

2.4.1 备料称量前,将处方量原辅料用量换算成批生产量原辅料用量,换算后的原辅料品种、数量应与生产制造指令应一致。计算公式见附录2。

2.4.2 根据原料的实际含量(或效价)、含水量等进行换算,按原料批生产量的100%进行计算、称量,计算公式同2.2项。

2.4.3 称量用衡器每次使用前应校正。

3 配制、过滤:

3.1 配制、过滤操作严格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配制岗位操作规程进行。

3.2 根据产品性质确定配制过程中是否充入惰性气体(氮气)防氧化。氮气质量、供应量应符合要求。

3.3 每一配液罐应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

3.4 配制全过程应严格按照具体产品工艺规程要求进行,每一种原辅料的加入和调

制必须由复核人确认并作好记录。

3.5 pH计应在使用前进行校正,并定期校验,做好记录。

3.6 药液浓配后进行粗滤,稀配后进行精滤,在灌封室进行终端过滤,药液是否进行浓配和粗滤要依具体产品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3.7 药液粗滤、精滤、终端过滤的滤芯(滤膜)孔径大小由产品工艺规程确定。使用前微孔滤膜按《水针剂微孔滤膜使用规程》进行处理。使用前后应检查微孔滤膜的完整性。

3.8 盛装过滤液容器应密闭,并标明药液品种、规格、批号。

3.9 在过滤过程中,如发现过滤压力突然下降或过滤速度突然加快,则应暂停过滤,重新检查测试滤芯(滤膜)的完好性。

3.10 药液自配制至灭菌一般宜在24小时内完成。

4 灌封:

4.1 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灌封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灌封操作。

4.2 灌封软管应不落微粒。

4.3 根据产品性质确定灌封过程中是否充入惰性气体(氮气)防氧化。

4.4 灌封前,按产品工艺规程规定调整装量至规定范围。

4.5 按产品工艺规程规定调节安瓿拉丝长度至规定范围。

4.6 灌封过程中,每30分钟检查一次装量,出现偏差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4.7 盛装灌封后半成品的瓶盘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灌封机号、操作者姓名。

5 灭菌检漏:

5.1 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检漏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灭菌检漏操作。

5.2 工艺参数:第一生产线灭菌柜最大装载为49盘,第二生产线灭菌柜最大装载量为126盘,除最后一盘和最后一灭菌柜外,其余瓶盘和灭菌柜都必须按最大装载量进行装载,半成品灭菌温度、恒温时间依具体产品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5.3 每批产品灭菌前,应核对品名、批号和数量,灭菌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温度、压力和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4 灭菌后半成品必须检漏,检漏工艺参数依具体产品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5.5 灭菌结束出料后,仔细清除灭菌柜中遗漏的半成品,以防混入下一批。

5.6 灭菌后产品应按批号分开存放,严防灭菌前后产品混淆。

6 灯检:

6.1 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灯检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灯检操作。

6.2 灯检时,室内避光。检查无色溶液的光照度为1000~1500Lx,检查有色溶液的光照度为2000~3000Lx,供试品至人眼距离为20~25cm。

6.3 灯检人员视力应在0.9或0.9以上(不包括矫正后视力)、无色盲,每年检查一次,连续灯检2小时后闭目休息20分钟。

6.4 检查后的半成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或代号,由车间质检员抽查,不符合要求时应返工重检。

6.5 灯检不合格品应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置于密闭容器内移交废品处理员集中处理。

7 印字(贴签)和包装:

7.1 从生产制造指令下达到贴签前,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领料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领取经质管部检验合格的包装材料。

7.2 操作人员按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印字(贴签)、包装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7.3 按产品规格、包装要求对灯检合格半成品进行印字(贴签)和包装。

7.4 每批生产结束的剩余标签、使用说明书、托盘、纸盒、中箱、外箱和装箱单等包装材料按车间剩余物料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7.5 必须是灯检合格品才能进行印字(贴签),贴签、包装和装箱过程中随时检查说明书、装箱单及各层次包装的品名、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相符。

7.6 上批若有零盒,包装过程中首先对零盒进行拼箱操作,拼箱及本批零头的管理按拼箱管理制度进行。

8 入库:包装完毕的待验品放入包装室待验区或寄存于成品仓库待验区,检验合格后逐件贴上合格证,凭入库单、检验报告单和成品审核放行单办理入库手续,转入成品库合格品区。

9 补(退)料:生产过程中原辅料或包装材料领用量与实际使用量有差异时,按申请补(退)料操作程序进行补料或退料操作。

10 废品、不合格品管理:

10.1 各岗位废品应每批集中放在标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内,操作结束后进行废品统计,由废品处理人员负责收集并处理。

10.2 灯检检出的不合格品及其它岗位的不合格品,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报废处理或重新利用处理。

10.3 经质管部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车间应立即贴上不合格标记存放在不合格区。

11 清场:

11.1 清场要求:地面无积尘,无积垢,门窗、室内照明灯、风管、墙壁、开关箱外壳无积水,室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品。

用的工具、容器,应清洁,无异物,无前次产品的遗留物。

设备内外无前次生产的遗留物、药品、油垢。

非专用设备、管道、容器、工具按照规定拆洗清洁或灭菌。

凡直接接触药品的机器、设备与管道、工具、容器,应每天或每批清洗或处理。

11.2 每批产品每一个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按照清场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清洁规程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各工序负责人须作复核确认。生产间隔超出规定周期或其他异常情况,生产前也应按相应规定对生产现场进行清场操作。

11.3 对工序负责人复核确认合格的工序,车间质检员按要求进行最后检查,检查合格后,现场悬挂“已清洁”标示牌和“清场合格证”副件。

11.4 清场合格证分正件和副件,正件纳入该批生产记录,副证纳入下批生产记录。

12 消耗定额和物料平衡检查:生产过程中,各产品每一阶段的消耗和物料平衡是否正常,应按本规程中“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的要求进行控制,出现异常,应按异常情况及偏差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13 产品记录:

13.1 记录分类:产品记录包括产品批记录和产品非批记录。产品批记录是产品的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和批检验记录的总和,该记录是以批为记录单元;产品非批记录是除产品批记录以外的其他涉及该产品的记录,包括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环节与该批产品有关的各种计划、台帐、卡、报表、辅助记录等,该记录是以时间为记录单元。

13.2 记录要求:

13.2.1 产品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应严格按原始记录填写制度、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和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制度等相关记录管理制度进行。

13.2.2 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各环节产品记录平时应放在操作现场固定位置或悬挂于显眼位置,定期收集归档。

12.3 记录流程:

12.3.1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

13.3.2 批检验记录

13.3.2.1 检验记录

13.3.2.2 检验报告

13.3.3 产品非批记录

13.3.3.1 生产车间

13.3.3.2 质管部

13.3.3.3 其他部门

五、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六、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及卫生要求

1 技术安全:

1.1 一切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按岗位设备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规程进行,不得违章操作。

1.2 各种用电设备要经常检查,防止缺相、短路、漏电、接触不良、超负荷工作等事故发生。

1.3 加强检修工作,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系统、设备运行不正常应暂停使用。

1.4 设备未停机之前不得用手或金属去接触机器转动部位,设备清洁时严禁带电和用水冲洗。

1.5 严禁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酒后或精力不集中对设备进行操作、维修保养。

1.6 度量器具、仪器仪表使用前已调试、校正合格,以确保正常使用并准确指示。

1.7 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眼睛不得直接与紫外线接触。

1.8 在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必须按消毒要求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1.9 灌封操作时,防止燃气、氧气泄漏致使灌封室可燃气体浓度过高而发生火灾或爆炸。

2 劳动保护:

2.1 操作人员要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鞋、帽、口罩、手套及其它劳动保护用品。

2.2 随时保证局部排气系统运行正常,排除可能泄漏的气体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3 各种动力、电器设备均有安全防护装置,并经常检查,以确保其安全有效性。

3 卫生要求:

3.1 物流程序:

3.2 物净程序:

3.3 空气净化:

3.3.1 1万级、10万级洁净区利用层流式整体中央空调净化,恒温、恒湿,换气次数:1万级≥20次/小时、10万级≥15次/小时;

3.3.2 按规定方法进行静态尘粒测试:1万级≥0.5μm尘粒应小于350000个/立方米,≥5μm的尘粒应小于2000个/立方米;10万级≥0.5μm尘粒应小于3500000个/立方米,≥5μm的尘粒小于20000个/立方米;

3.3.3 按规定方法进行静态沉降菌测试:1万级≤1.5个/Φ90皿0.5h、10万级≤3个/Φ90皿0.5h;

3.3.4 初效过滤器每3个月清洗一次,中效过滤器为无纺布滤材,每6个月换洗一次,高效过滤器每2年更换一次。

3.4 人净程序:

3.4.1 十万级洁净区更衣程序:

3.4.2 万级洁净区更衣程序:

3.7.1 按消毒剂配制及使用管理制度对消毒剂进行配制和使用;

3.7.2 具体消毒方法按卫生管理制度和各清洁消毒规程中的消毒部分进行操作。

七、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管理与产品贮存方法

1 包装要求:

1.1 配套包装材料见具体产品工艺规程。

1.2 包装材料应符合该产品有关包装材料质量标准,降级使用的包装材料应附有降级使用单。

1.3 标签上打印(或印刷)生产批号,纸盒上打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1.4 包装层次要求:

1.4.1 安瓿、托盘、纸盒、中箱等按包装的设计层次和摆放要求逐一进行摆放。

1.4.2 安瓿、说明书及托盘摆放:平放的安瓿标签(或印字)面向上,方向一致,说明书正面朝上,纸盒内托盘的安瓿面向上,与纸盒正面一致。

1.4.3 纸盒、中箱、装箱单摆放:平放的纸盒正面朝上,所有纸盒方向一致,竖放的纸盒应正立,所有纸盒方向一致,中箱摆放方向与纸箱一致,装箱单放纸箱内最上层,要求开箱即可看见。

1.5 装箱单上打印产品名称、规格、包装、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装箱员和装箱日期。

1.6 装箱后,用专用封口胶将箱口封严,封口胶位置适中,长短适宜;

1.7 质管部发放的合格证应统一贴在外箱侧面固定位置处,合格证上打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及签证人。

2 标签、说明书管理:

2.1 标签、说明书由车间专人领用和保管,领用后存放于暂存室标签说明书专柜内。

2.2 车间内标签、说明书的发放遵循标示材料管理制度要求,做到计数和数量平衡。

2.3 印有批号的标签必须做报废处理,对报废的标签、说明书应集中统一销毁,剩余的合格标签、说明书应集中收集后及时退回仓库,或按暂存要求存放于暂存室。

3 产品贮存方法:产品按规定条件进行贮存。待验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八、劳动组织与定岗定员

1 劳动组织:

1.1 生产部部长根据生产计划下达生产制造指令给生产车间;

1.2 车间主任接受生产制造指令后组织各工序班组长及生产操作人员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2 定岗定员:

九、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相关法定质量标准,制定了原料质量标准、辅料质量标准、工艺用水内控质量标准、半成品质量标准、成品内控质量标准和包装材料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详见具体产品工艺规程。

十、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和检查方法

2.1 温湿度:岗位操作人员用温湿度计检查,车间质监员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2 压差:岗位操作人员用压差表检查,车间质监员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3 悬浮离子:质管部微生物检验人员或QA人员采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查;

2.4 沉降菌:质管部微生物检验人员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查;

2.5 纯化水酸碱度、氯化物、氨盐、电导率:纯化水制备岗位操作人员采用仪器进行检查;

2.6 纯化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全项:送质管部检查;

2.7 注射用水pH值、氯化物、易氧化物、电导率:注射用水制备岗位操作人员采用仪器进行检查;

2.8 注射用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年版全项:送质管部检查;

2.9 自制氮气的纯度、压力:氮气制备操作人员通过仪表进行感官检查;

2.10 购买氮气合格证、压力:氮气管理员对氮气瓶和压力表进行感官检查;

2.11 购买氧气合格证、压力:氧气管理员对氧气瓶和压力表进行感官检查;

2.12 蒸汽温度、压力:蒸汽制备操作人员通过仪表进行感官检查;

2.13 天燃气检验报告:对天燃气检验报告进行检查;

2.14 理瓶过程中原包装安瓿的合格证和清洁度:理瓶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15 过滤后洗瓶注射用水澄明度:洗瓶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16 洗净后安瓿清洁度:精洗操作人员感官检查,现场质检人员复核检查;

2.17 最后一次淋洗水pH值、澄明度:精洗操作人员通过仪器和感官检查;

2.18 烘瓶时烘箱温度、恒温时间:烘瓶操作人员通过仪表和感官检查;

2.19 冷却后安瓿清洁度:操作人员感官检查,现场质检人员复核检查;

2.20 瓶处理损耗率、数量平衡:操作人员统计并计算检查;

2.21 配制原辅料检验单号、异物、颜色、状态、重量:操作人员感官和称量检查;

2.22 配制后药液性状:配制操作人员感官检查,送质管部进行复检;

2.23 配制后药液pH值:配制操作人员仪器检测,送质管部进行复检;

2.24 配制后药液鉴别、主药含量:送质管部检测;

2.25 过滤后药液澄明度:由配制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26 过滤器材完整性检查:由配制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27 配制半成品损耗量:操作人员统计并计量检查;

2.28 灌封前冷却安瓿的清洁度:由灌封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29 灌封前药液色泽、澄明度:由灌封操作人员感官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0 灌封后安瓿长度:由灌封操作人员用游标卡尺测量、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1 灌封后药液装量:由灌封操作人员用已标定的规定容量量器抽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2 灌封后半成品澄明度、色泽、外观:由灌封操作人员感官抽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3 灌封安瓿损耗率、数量平衡、半成品收率:操作人员统计并计算检查;

2.34 灭菌柜标记、装量、温度、压力、时间、记录:由灭菌检漏操作人员按照产品工艺规程进行感官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5 灭菌检漏前后半成品的外观、清洁度、标记、存放区:由灭菌检漏操作人员感官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36 在灯检品每盘标记、灯检者代号、存放区:灯检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37 灯检后合格品漏检率、灯检不合格品错判率:现场质检人员计数检查;

2.38 灯检安瓿损耗率、数量平衡、半成品收率:操作人员统计并计算检查;

2.39 包装材料检验单号、式样、内容、数量、使用记录:包装材料数量计数统计,其余项感官检查;

2.40 待包装品每盘标记、灯检者代号:印字(贴签)操作人员感官检查;

2.41 印字(贴签)内容、式样 、清晰度、位置:印字操作人员感官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42 纸盒打码内容、式样、清晰度、位置:打码人感官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43 装盒装箱的包装层次、摆放、数量:操作人员感官和计数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44 封箱的外观、牢固:操作人员感官检查、按压检查,现场质检复核检查; 2.45 包装包材损耗率、数量平衡、成品收率:操作人员统计并计算检查; 2.46 待验成品分区、状态标志、贮藏条件:质检人员感官检查;

2.47 合格成品合格证、分区、状态标志、贮藏条件、货位卡:质检人员感官检查。

十一、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消耗定额:

1 原辅料消耗定额:

1.1 原料:为批生产量原料理论用量有效量的100%; 1.2 辅料:为批生产量辅料理论用量。 2 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2.1 包装材料计划用量=包装材料理论用量×(1+定额损耗率) 2.2 定额损耗率:见具体产品工艺规程; 2.3 实际损耗率计算公式:

%100)

((%)?=

包装材料理论用量

废品数工序包装材料损耗数

包装材料实际损耗率

备注:若下工序中有本工序包装材料损耗数,则:工序包装材料损耗数=本工序包装材料损耗数+下工序中属于本工序的包装材料损耗数。

(二)物料平衡: 1 半成品收得率: 1.1 计算公式:

%100(%)?=

成品理论产出数

工序合格半成品数半成品收得率

备注:若下工序中有本工序不合格半成品,工序合格半成品数=本工序交下工序数-下工序中属于本工序的废品数

1.2 限度范围:见产品工艺规程; 2 成品收得率:

2.1 计算公式:

%100(%)?=

成品理论产出数

合格成品产出数成品收得率

2.2 限度范围:见产品工艺规程。 3 物料数量平衡:

3.1 计算公式:

%

100)

()((%)?+-+=

报废数

合格使用数

退库数本批存合格使用数-报废数-

上批存领用数发放数偏差 3.2 允许偏差范围:见产品工艺规程。

十二、产品相关验证的具体要求

十三、主要标准操作规程(SOP)名称及要求1 主要标准操作规程(SOP)名称:

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项目要求

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项目要求 一、验证背景 我公司申报的氯化钠注射液(10ml:90mg)灭菌工艺变更补充申请被国家局不予批准,理由是:灭菌工艺验证不全面,如未提供各取样点不同时间的温度统计数据、灭菌曲线、灭菌平台期数据等,对灭菌验证结果无法评价。 经讨论,现准备重新做氯化钠灭菌工艺变更的灭菌工艺验证,主要针对变更后的灭菌工艺即121℃15min进行验证。 二、验证对象 普药车间灭菌柜性能确认和氯化钠注射液(10ml:90mg)工艺验证同步进行。 放样产品:氯化钠注射液(10ml:90mg) 批量:1.9万支(灭菌柜10m满载能力为:244支/盘×36盘/车×2车/柜,共约17568支) 批次:三批 灭菌柜:普药车间B236-O003 灭菌条件:121℃15min 进行灯检、不印包 三、验证项目要求 1、普药车间灭菌柜性能确认 同以前做的灭菌柜性能确认相同,空载、满载热分布均运行三次。唯一不同的是此次满载样品采用氯化钠注射液(10ml:90mg)。验证所需项目如下: 1.1热分布(1)每次运行均需列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F0最大值,F 最小值,对应探头位置;计算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差,最高温度和平均0 温度的温差,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的温差。可列表如下: (2)最后将三次运行的数据按照下表进行总结:

验证内容项目 结果 数值位置 空载热分布 最高温度和位置 最低温度和位置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满载热分布 最高温度和位置 最低温度和位置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的最 大波动值 / F 最小值(冷点)及位置 F 最大值(热点)及位置 注:a、需提供取样点(冷、热点)的灭菌曲线、灭菌平台期(平衡时间+保温时间)数据;验证试验所用热电偶除需提供试验前校验结果外,还需提供试验后的比对结果。 b、平均温度是指保温阶段各点的平均温度。 c、灭菌柜温度控制探头处也要布点放置探头。 1.2生物指示剂试验:须列出生物指示剂来源(厂家)、批号、生物指示剂名称(菌种名)、D值。 2、氯化钠注射液(10ml:90mg)工艺验证 需做全套工艺验证。 3、成品及稳定性样品取样 取样时间:灭菌后 取样地点:灭菌后室

任务12小容量注射剂

情境三 液体制剂类制备技术 任务十二 小容量注射剂 小容量注射剂:又称水针剂,指装量小于50ml 的注射剂,通常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除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可见异物、PH 值等检查均符合规定。 一、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最终灭菌产品): 二、安瓿的洗涤 (播放视频后讲解以下内容) (一)安瓿(ampule) :为避免折断安瓿瓶颈时产生玻璃屑、微粒进入安瓿污染药液,SFDA 强制推行曲颈易折安瓿(GB 2637-1995)。 易折安瓿有两种: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色环易折安瓿是将一种膨胀系数高于安瓿两倍的低熔点粉末熔固在安瓿颈部成为环状,冷却后由于两种玻璃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环状部位产生一圈永久应力,用力一折即可平整折断,不易产生玻璃碎屑。刻痕易折安瓿是在曲颈部位有一细微刻痕,在刻痕中心标有直径2mm 的色点,折断时施力于刻痕中间的背面,折断后断面平整。 安瓿应无色透明,以便于检查澄明度、杂质以及变质情况;需要避光的药物可选琥珀色玻璃安瓿(可滤除紫外线),但因含氧化铁,已被铁离子催化的药物不能使用。 制造安瓿用玻璃分中性玻璃(适宜中性或弱酸性药液)、含钡玻璃(耐碱性好,适宜碱

性较强药液)和含锆玻璃(耐酸碱性好,适宜酸碱性较强的及对PH敏感的药液)三种。安瓿规格:1、2、5、10、20ml。 (二)安瓿的质量要求及检查 1.安瓿的质量要求: 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优良的耐热性。 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不改变溶液的pH,不被侵蚀。 熔点较低,易于熔封。 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2.安瓿的检查: 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热稳定性等。 化学检查:耐酸、耐碱和中性检查。 尚需做装药试验,检查安瓿与药液的相容性,证明无影响后方能使用。 (三)安瓿的洗涤技术与设备 1.超声洗涤法与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综合洗涤方法。 2.设备:洗、烘(灭菌)、灌、封联动线。 (四)安瓿洗涤岗位洁净度要求: D级 (五)安瓿洗涤操作过程 (六)安瓿清洗过程的工艺管理要点和质量控制 1.生产工艺管理要点: (1)清洗过程随时检查水气压力,保证水气能冲到安瓿底部。 (2)洗瓶机使用后应保持干燥,防止生锈。 (3)洗瓶机水泵禁止长时间干运转,加热器、超声波禁止干运转。 2.质量控制要点: (1)洁净度:应光洁,不得有纤维、白点、异物、玻璃等,符合内控标准。 (2)破损率:符合内控标准。 三、安瓿干燥灭菌:(播放视频后讲解以下内容) (一)安瓿干燥灭菌岗位的洁净度要求: 安瓿清洗、灭菌在D级,灭菌后的存放C级。

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 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1 颁发单位:GMP办公室

工艺规程批准程序 1. 剂型、规格 (2) 2. 生产工艺流程 (2) 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 4.质量控制要点 (6) 5.设备一览表、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6) 6.工艺过程中的SOP (7) 7.中间产品的控制 (8) 8.验证工作要点 (8) 9.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9) 10.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9) 11.劳动组织及岗位定员 (9)

一、制剂类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液,10ml规格,安瓿瓶包装。 二、流程图:小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三、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 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 1.1 是否还留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 证”。 1.2 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已清洁并准备完毕挂上 “合格”标示。 1.3 所使用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品才能 使用。 1.4 检查工艺用水是否新鲜制备,贮存不得超过24小时。 1.5 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 否已准备齐全。 1.6 检查确认生产场所的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8-26℃,相对湿度在 30%-65%)。 2 洗瓶、干燥灭菌 2.1理瓶:根据“批生产指令”准备所需的清洁盘、领取必须的安瓶。在 理瓶室将安瓶的合格品摆满瓶盘。 2.2粗洗:把安瓿瓶盘放在不锈钢传送链条上,开动洗瓶机用高压循环纯 化水洗安瓿瓶内外壁。将安瓿瓶盘对称放置,固定在甩水机上,启动 甩水机,甩水处理8分钟,至安瓶甩干。重复上述操作。 2.3 精洗:用水温50--60℃,经孔径0.45u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 注射用水清洗安瓿瓶内外壁,重复粗洗步骤。定时检查安瓿的清洁 度:目检1000ml注射用水无可见异物,抽50支,毛、块≤2%。 2.4 干燥与灭菌:安瓿盘均匀放入烘干箱内,150℃烘干1小时,或350℃ 烘干5分钟,消除热原。 2.5 灭菌后的安瓿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48小时。洗瓶岗 位按清场SOP进行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3 称量、配料 原辅料除去外包装、经净化处理后,经缓冲区进入称量室。对称量室内的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规程通则 目录 1.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5.物料平衡及技经指标 6.设备一览表 7.岗位定员 8.附件目录(岗位操作、清洁规程)

1.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图 100000级区域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 说明:由质监科按洁净厂房监控制度SMP-ZL-014对洁净区进行监控,由工

程设备科负责维修,车间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洁净厂房在 使用中符合GMP的规定。 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说明:每年需按验证管理制度SMP-ZL-012对上述关键工序及工艺进行验证(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若系统、设备设施发生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 验证由厂验证小组负责。车间应根据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申请。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1 工艺用水: 3.1.1 操作过程: 3.1.1.1 原水为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自来水。 3.1.1.2 纯化水由原水经石英砂过滤→精滤(PE棒)→阴床→阳床→混床→ 紫外灯灭菌→进入贮罐。 3.1.1.3 注射用水由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经过蒸馏而得。 3.1.2 工艺条件: 3.1.2.1 原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1.2.2 原水的预处理的进水流量应≤3m3/h。 3.1.2.3 温床的流量为3m3/h。 3.1.2.4 多放蒸馏水机蒸气压力应在0.30~0.4Mpa之间,压缩空气压力应在 0.3~0.4MPa之间。 3.1.2.5 纯化水的电导率应≤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 部“纯化水”的标准。 注射用水的电导率≤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注射用水”的标准。 3.2 理瓶工序 3.2.1 本公司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所选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为低硼硅玻璃 安瓿,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332002,以下均可简称安瓿。 3.2.2 操作过程: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安瓿并除去外包装,烧字安瓿要核对批号、品名、规格、数量。在理瓶间逐盘理好后送入联动机清洗或送入粗洗间用纯化水粗洗后送入精洗间超声,注射用水甩干并检查清洁符合规定后送隧道烘房。 3.2.3 工艺条件: 3.2.3.1 纯化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3.2.3.2 洗瓶用注射用水水温应为50℃±5℃,冲瓶水压应在0.15-0.2MPa 之间。 3.3 配制工序: 3.3.1 操作过程 3.3.1.1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原辅料。 3.3.1.2 特别注意:注射剂用原料药,非水溶媒,部分辅料经本公司检验 核发的检验报告单加注了“供注射用”字样,请仔细核对!! 3.3.1.3 根据原辅料检验报告书,对原辅料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程 及数量核对,并分别标(量)取原辅料,各不同品种的具体操作按“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3.3.1.4 原辅料的计算、称量、投料必须进行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 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3.3.1.5 过滤前后,过滤器均需要做起泡点试验,应合格。

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

一、概述: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水针剂)是装量小于50 ml,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的最终灭菌注射剂,除 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值等项目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根据GMP要求制定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规范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确保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合格、均一、稳定的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产品。 二、产品名称、剂型、规格、代码 1. 产品名称 1.1. 通用名称:_______ 12英文名称:_________ 拼音名称:_______ 2. 产品代码:_______ 3. 产品剂型:小容量注射液 4. 规格及批准文号:________ 4.1. 产品规格:_______ 4.2. 包装规格:纸箱_________ 4.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三、生产处方及依据 1.处方 处方量(-)万支(_)万支 原料 辅料 注射用水加至ml ml

2.批量:取大量:—ml 支取小量—ml 支 取大量:—ml 支取小量—ml 支 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产品注册要求文件》 四、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区域图 五、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纯化水制备将饮用水经石英砂过滤和活性碳过滤去除水中有机质及微粒,再经过阳离子交换柱(软化 器)制的软化水,精密过滤器过滤后经二级反渗透制得纯化水。 1.1. 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

饮用水T机械过滤T活性炭过滤T精密过滤T阳离子交换柱T一级反渗透f二级反渗透f贮罐f至各用水点。 1.2. 纯化水制备工艺条件 121、纯水制备以合格饮用水为水源,纯化水水质w 2.0us/cm或》0.5 Q /cm。 122、纯化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1.2.3 纯化水制备存放时间不超过72小时。 1.2.4 纯化水经紫外灯灭菌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 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1.2.5 反渗透装置在进口处须安装保安过滤器。 1.2.6 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正常工作时每班生产前进行反冲一次。 1.2.7 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在线监测,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电导率、总有机碳、铵盐、酸碱度均应符合规定。 2.注射用水的制备 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制得注射用水,经80T以上保温或70C以上保温循环,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2.1. 注射用水制备操作过程: 2.2. 纯化水f多效蒸馏水机蒸馏f注射用水f贮存f至各用水点。 2.2.1. 注射用水制备工艺条件 2.2.2. 注射用水的制备必须以合格的纯化水为制备水源。 2.2. 3. 注射用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2.2.4 注射用水制备操作过程,应每2 小时检查电导率、总有机碳、铵盐、pH 值均应合格。 2.1.5 贮水罐夹套保温良好,注射用水应在80C以上保温贮存,70E以上保温 循环。 2.1.6 注射用水贮存、输送系统应做到每星期工作结束后进行在线清洗(CIP)、灭菌(SIP);生产前用注射用水清洗后使用。 3. 备料 备料程序:批生产指令f确认所需物料f计算f复核f领料单f仓库备料f 检查、复核领取所需物料一脱去外包装一清洁一物料暂存间备用。 3.1 根据生产指令确认所需物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及批号,并按产量及消耗定额(原辅料需折干折

(完整版)纯化水_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2010版

《中国药典》2010版 纯化水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水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办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 (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3%)。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附录Ⅷ S)。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 R)。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1%)。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Ⅺ 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类别】溶剂、稀释剂。 【贮藏】密闭保存。 注射用水 本品为纯化水经蒸馏水所得的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pH值取本品100ml,加饱和的氯化钾溶液0.3ml,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5.0~7.0。 氨取本品50ml,照纯化水项下的方法检查,但对照用氯化铵溶液改为1.0ml,应符合规定(0.000 02%)。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电导率、总有机碳、不挥发物与重金属照纯化水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ⅪE),每1ml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25EU。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至少2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Ⅺ 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00ml不得过10个。 【类别】溶剂。 【贮存】密闭保存。 灭菌注射用水 本品为注射用水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pH值取本品100ml,加饱和氯化钾溶液0.3ml,依法测定(附录Ⅵ H),pH值应为5.0~7.0. 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取本品,分置三支试管中,每管各50ml,第一管中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剂1ml,第二管中加氯化钡试剂5ml,第三管中加草酸铵试液2ml,均不得发生浑浊。 二氧化碳取本品25ml,置50ml具塞量筒中,加氢氧化钙试液25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内不得发生浑浊。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氨、电导率、不挥发物、重金属与细菌内毒素照注射用水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B) 【类别】溶剂、冲洗剂。 【规格】(1)1ml (2)2ml (3)3ml (4)5ml (5)10ml (6)20ml (7)50ml (8)500ml (9)1000ml (10)3000ml(冲洗用) 【贮藏】密闭保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介绍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介绍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工艺。在工业上,无菌保证工艺可分为两类:最终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ation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最终灭菌工艺:在控制微生物污染量的基础上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一般来说,本方法成本低,无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10-6。 无菌生产工艺: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无菌操作生产无菌产品的方法,以防止污染为目的,消除可能导致污染的各种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目前WHO和欧盟执行的标准是95%可信限度下微生物残存概率不超过0.1%,大概相当于3000瓶产品中不得有1瓶染菌的水平。本方法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概率远远高于终端灭菌无菌药品。 1基本原则 1.1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在遵循剂型选择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无菌保证水平的角度考虑,注射剂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A.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最终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B.对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须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C.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1.2无菌工艺的选择原则 无菌保证工艺选择原则是:应优先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最终灭菌工艺,只有在充分的工艺研究证明产品无法耐受各种最终灭菌工艺的前提下,才选择非最

小容量注射剂

1.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与环境要求图

2.小容量注射剂验证检查要点 小容量注射剂指将配制好药淮灌入小于50ml安瓿内的注射剂。根据药品新版GMP原则要求,结合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小容量注射剂GMP检查要点,旨在督查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 1、机构与人员 a)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均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并履行其职责。 b)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培训。 c)质量检验、生产、维修保养、清洁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2、厂房设施的管理要点及检查重点 a)洁净区: 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生产厂房洁净度级别的要求是: 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应在10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 稀配、滤过、灌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终处理等操作

应在10000级洁净区内进行; 物料、中间品应经过物流缓冲间或传递柜进、出洁净区。称量配料间如产尘应与洁净走廊呈相对负压,必要时设捕尘设施。 中国药典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应在100级或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区内进行,并与生产区分开。 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无菌检查用的实验室和空气净化系统最好彼此分开,以尽可能减少对无菌检查的干扰。 b)空气净化系统 应能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级别、温湿度、压差等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并经过验证。 初效、中效过滤器应明确清洗/更换周期,高效过滤器应定期检测其完整性,如有泄漏或阻塞应及时更换。 空气净化系统应每天24小时运行,停用后再次运行应进行清洁、消毒并经过再验证,符合要求的方可开始生产。 c)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辅助设施 这些气体因与产品直接接触,不得对产品带来污染。应对系统进行验证。PQ测试项目包括洁净度级别、含水量、含油量等。 d)注射用水(WFI)系统 以纯化水为原水,经多效蒸馏制得。制水系统应能提供足够量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制备和分配系统材质应无毒、耐腐蚀,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和盲管;

多西他赛注射液工艺规程

多西他赛注射液0.5ml:20mg工艺规程 目录 1. 产品概述 (3) 2. 产品批量 (4) 3. 生产地点 (4) 4. 物料一览表 (4) 5. 生产工艺流程 (5) 6. 主要设备一览表 (6) 7. 生产操作要求 (6) 8. 包装操作要求 (9) 9. 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劳动保护 (10) 10.质量控制要求 (11) 11. 技经指标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及标准 (12) 12.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2) 13. 生产情况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 (13) 14. 文件修订历史 (13)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多西他赛注射液 商品名:N/A 汉语拼音:Duoxitasai Zhusheye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3H53NO14 1.2 产品代码 DC100200IN-F 1.3 规格 0.5ml:20mg 1.4 质量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编号:YBH04852009

1.5 作用与用途 本品属紫杉类化合物抗肿瘤药。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本品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这是本品在体外试验中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大的重要原因。在体内试验中,对小鼠的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卵巢肿瘤移植物等有效。对顺铂、足叶乙苷、5Fu、或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本品不产生交叉耐药。多西他赛适用于先期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除非属于临床禁忌,先期治疗应包括蒽环类抗癌药,适用于使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6 贮藏条件及有效期 贮藏条件:遮光﹑密封,在2-8℃贮存。 有效期:12个月 1.7 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 顶空残氧量:≤5.0% 2 产品批量 10000瓶 3 生产地点 ************************************************* 4 物料一览表 *:原料使用量=1000瓶用量/湿计含量 5 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与厂方设计布局

2.2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图1:注射剂生产流程图 由图1,注射剂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 注射剂生产流程[4]主要包含以下工序:原料领料工序,要求领料人员进行原料品种、批号的复核。原料经过拆外包工序,由一般区经传递窗消毒和灭菌后,传递至十万级暂存称量间存放。称量工序,要求操作人员准确对衡器进行校验,进行称量时要求双人二次复核品种、批号和质量并做好标识。配液工序要求操作人员应完全遵守并按照生产指令和生产工艺卡片执行配液的各项操作,依此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中间品(半成品)。半成品经取样交质保部检测,检测标准依据《兽药典》[5]半成品检验检测合格后,药液被送入灌装工序。 内包材领料工序,要求领料人员复核瓶子外观和规格。经过拆外包后,由一般区经传递窗传至十万级洗瓶间,由洗瓶机进行洗瓶。西林瓶经超声清洗后进行烘干灭菌工序,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和实际生产需要进行洗瓶,根据生产要求,合理控制洗瓶数量,待灭菌冷凉瓶后,由十万级经传递窗转移至万级灌装间进入灌封工序。灌封工序为灌装和加塞操作,其主要要求是最大限度保证装量均匀度。灌装加塞后由传送带送至十万级扎盖间,进行扎盖工序后,进行最终灭菌工序,按照每种产品的灭菌工艺要求灭菌。灯检工序要求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灯检,应明确标识待灯检品的品种、批号,灯检后的合格与不合格品,杜绝混批事故出现。灯检合格后,进行贴签。 外包装材料领料工序,其主要要求准确复核标签规格和批准文号。依据生产 贴 签 湿热灭菌 灯 检 包 装 装 箱 入 库 拆外包 原 料 配 液 称 量 灌 封药液 西林瓶 拆外包 洗 瓶 烘干灭菌 扎 盖 库房领料 批 生 产 指 令

指令进行打印标签和合格证,经复核无误后进行贴签。贴签工序要求按统一整齐美观标准进行贴签。包装后进行装箱,装箱要求产品按顺序摆放并放置合格证。包装完毕后进行入库。 3.生产车间介绍 3.1车间平面布局 图2:注射剂车间平面布局图 由图2,注射剂车间平面布局图可以看出: 注射剂车间包含非洁净区的普通区和洁净区的十万级区和万级区[6]。非洁净区(普通区)与洁净区的十万级区间人流通道设有缓冲间,物流通道设有传递窗,洁净区内不同洁净级别间,十万级区与万级区间同样设有缓冲间和传递窗。 非洁净区和洁净区分别配有各自级别内且独立的其他房间有洁具洗、洁具存和器具洗、器具存,以及洗衣间和整衣间。其中洁净区的洗衣间设在十万级区,万级服在洗衣间(十万级)洗衣后,经低温烘干臭氧灭菌柜(双扉互锁)灭菌后,由后门整衣间(万级)取出并整衣备用。 此外,普通区的地面为灰色环氧树脂涂层,十万级区为绿色环氧树脂自流平,万级区为黄绿色环氧自流平。

灭菌注射用水说明书

灭菌注射用水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灭菌注射用水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11年09月19日 【药品名称】 灭菌注射用水 【英文名称】 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 Miejun Zhusheyong Shui 【成份】 本品成份为注射用水。 分子式:H2O 分子量:18.02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适应症】 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或各科内腔镜冲洗剂。 【规格】 5ml 【用法用量】 临用前,在避菌操作条件下,按需要量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加入或量取加入或直接冲洗。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忌】 不能作为脂溶性药物的溶剂。 【注意事项】 本品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无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 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 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 尚不明确。 【贮藏】 密闭保存。 【包装】 玻璃安瓿包装,每盒10支。【有效期】

36个月。 灭菌注射用水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6年11月17日 修改日期:2010年10月1日 【警告】 使用前请仔细检查本品,容器应完好,封口未松动,溶液须澄明,无可见微粒。 【药品名称】 灭菌注射用水 【英文名称】 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 Miejun Zhusheyong Shui 【成份】

本品成份为注射用水。 分子式:H2O 分子量:18.02 【性状】 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无味。 【适应症】 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或各科内腔镜冲洗剂。 【规格】 500ml 【用法用量】 临用前,在避菌操作条件下,按需要量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加入或量取加入或直接冲洗。 【不良反应】 尚未明确。 【禁忌】 不能作为脂溶性药物的溶剂。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方案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方案 公司名称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依据 4.支持文件 5.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6. 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方法 7.验证合格标准 7.1A注射液生产全过程部分微生物污染监控措施 7.2灭菌釜技术要求 7.3湿热灭菌工艺的生物学验证技术要求 7.3.1沸腾试验阴性 7.3.2沸腾试验阳性 8.湿热灭菌验证操作步骤 8.1 X.PSM.B型旋转水浴式灭菌釜确认 8.1.1概述 8.1.2运行确认 8.1.3空载热分布 8.1.4满载热分布 8.1.5热穿透试验 8.1.6升温速率试验 8.2生物指示剂验证(挑战性试验) 9.取样计划及样品编号 10.验证结果、分析及评价 10.1 A注射液工艺优化、偏差处理及整改措施汇总 10.2 A注射液灭菌前药液微生物限度警戒线及行动线的确认 11.验证培训 12.验证合格证书 13.附件 附件1A注射液无菌保证与国际GMP差距

附件2 生物指示剂制备方法 附件3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预试验取样计划(系列) 附件4 A注射液灭菌前不同工艺环节的药液生物负荷及沸腾试验调查总结附件5 A注射液湿热灭菌工艺验证待确认修改的相关SOP目录 附件6 A注射液湿热灭菌工艺验证待建立相关SOP目录 14.附录: 附录1 A注射液射液灭菌前药液生物负荷及无菌保证值汇总表 附录2 灭菌釜运行测试记录 附录3 空载热分布汇总记录 附录4 满载热分布汇总记录 附录5升温速率试验记录 附录6 A注射液灭菌工艺微生物学验证记录 附录7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取样计划及项目编号 附录8 A注射液灭菌工艺验证取样记录 附录9 偏差处理记录 附录10验证培训记录 附录11验证合格证书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常工艺处理制度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 工 艺 规 程

###动物药业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工艺规程,保证产品生产工艺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产品质量符合产品法定质量标准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通用生产工艺管理。 三、责任者:技术部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质管部负责人、车间主任、QC检验员、QA检查员。 四、内容目录: 一、产品简介 (3) 二、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3) 三、处方和依据 (4) 四、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五、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1) 六、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及卫生要求 (14) 七、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管理与产品贮存方法 (16) 八、劳动组织与定岗定员 (18) 九、产品质量标准 (19) 十、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和检查方法 (19)

十一、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24) 十二、产品相关验证的具体要求 (25) 十三、主要标准操作规程(SOP)名称及要求 (28) 十四、附录(常见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及换算表等) (36) 十五、附页(变更记录) (38)

一、产品简介 包括产品名称(通用名、商品名)、批准文号、剂型、规格和包装等,这些都必须以国家法定质量标准或国家兽药行政管理部门所批准的为准。 二、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100000级区10000级区 三、处方和依据 1 处方:根据具体产品处方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2 依据:根据具体产品执行标准而定,详见产品工艺规程。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及流程说明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生产用物料 包括原辅料、纯化水、注射用水、包装材料。 原辅料、包装材料(包括安瓿)应检验合格后使用。 纯化水为原水制得,清洗安瓿使用;注射用水为纯化水制得,清洗安瓿和配制使用,均应定时检查,制得后及时使用。 二、纯化水、注射用水 1、原水处理(纯化水的制备) 原水处理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制得的去离子水可能存在热原、乳光等问题,主要供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于洗瓶,但不得用来配制注射液。 2、注射用水的制备 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又称重蒸馏水。其质量要求见《中国药典》,除氯化物、硫酸盐、钙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与重金属按蒸馏水检查应符合规定外,还规定pH应为5.0~7.0,氨含量不超过0.00002%,热原检查应符合规定,应于制备后12h使用。三、人员 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 操作作人员按生产区域进行划分,严格遵守工作服穿戴制度,并不得将工作服穿出该区域。不得将头发、胡须外露,不得化妆,不得佩带饰物、手表,操作前后、接触污物后均应洗手并且消毒。 工作服应定期清洗,更换。 四、领料 按生产指令领取处方原料,核对物料品名,批号、规格、数量应相符,所领物料应有检验合格报告书。

五、配料 领取的原料核对品名、批号、数量、合格证,按生产处方配料,装入清洁容器转入下一工序。称量时需由第二人复核。 六、安瓿清洗 将安瓿轩洗瓶机,依次用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进行清洗,清洗后干燥灭菌,置相应区域,检验合格后及时使用。 七、配液 按生产工艺进行配液 八、过滤 将配置完成的药液过滤,除去其中所含的杂质。 九、灌封 滤液经检查合格后进行灌装和封口,即灌封。 十、灭菌 除采用无菌操作生产的注射剂外,注射液在灌封后须尽快进行灭菌,以保证产品的无菌。(灭菌要杀灭微生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同时避免药物的降解,以免影响药效。) 十一、检漏 灭菌后的安瓿立即进行漏气检查。若安瓿未严密熔合,有毛细孔或微小裂缝存在,则药液易被微生物与污物污染或药物泄漏,污损包装,应检查剔除。 十二、灯检 安瓿通过灯检箱进行灯检,剔除不合格产品,若不合格产品比例达到规定限度,则本批产品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作废处理。十三、印字包装 在安瓿瓶上印刷药品名、规格、批号或粘贴标签,容及格式需符合24号令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按批包装指令领取包装材料。标签、纸盒、纸箱按批包装指令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箱号。说明书及印有批号的标签、纸盒、纸箱应计数发放。破损的说明书及印有批号的标签、纸盒、纸箱由专人收回并销毁。 在外包装过程中,应检查包装数量是否正确,待包装品及包装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喷印是否清晰、正确,不合格的应剔除。

灭菌注射用水(QbR模版)-公示

灭菌注射用水(受理号XXXXX)申报生产药学评价要求1 申请人:XXXXX 一、概述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而得,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第500页)。 现申报单位申报仿制本品,规格为XXXXX,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为XXXXX。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本申请属化药6类。 二、生产现场检查情况 问题:生产现场检查报告中,接受检查的三批样品的批号和批量?是否为连续生产?是否为动态检查?动态检查的工序?接受动态检查的批次和批量?现场抽样的三批是否为动态检查的三批,是否与省药检所检验报告中的三批一致? 评价要求:生产现场检查报告需说明进行了生产过程动态检查,明确动态检查的工序,仅对包装工序进行动态检查不予认可。 生产现场检查报告需明确生产现场检查时样品三批抽样的批号,省所或中检所检验报告批次需与生产现场检查抽样批号一致。 三、药学研究情况 1、产品规格 问题:本品是什么规格?是否与已上市规格一致,如不一致,有何依据? 评价要求:根据国家局2004年7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管理的通知》(食药监注函(2004)91号)第五项“除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外,大输液一般不受理50ml、100ml、250ml、500ml以外的其他规格,水针一般不受理1ml、2ml、5ml、10ml、20ml以外的其他规格”,如果规格符合上述要求,则认可;如果规格不符合上述要求,且申请人未提供合理依据,则不予认可。2、处方描述 问题:说明本品的处方是什么? 评价要求:本品处方仅由注射用水组成,不应含有其他组分,否则不予认可。 3、生产 问题1:本品的生产车间是否已经完成GMP认证?是否针对灭菌工艺进行了 1注意:本评价要求内容随技术要求提高而更新,请关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网站(https://www.docsj.com/doc/c51405163.html,)的更新信息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071116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赵慧玲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七室赵慧玲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审评过程中发现的灭菌工艺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 题,如处方研究前未了解药物的稳定特性,忽视了附加剂和灭菌工艺的筛选, 忽视了无菌保证值和F0值考察,以及工艺验证研究等,以供研发参考。 【关键词】注射剂;无菌保证值;F0值;灭菌工艺;灭菌工艺验证 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部分注射剂在研究中由于忽视了药物的结构和稳定性、无菌保证值、以及忽视了灭菌工艺的筛选和优化,从而可能影响最 终产品的质量。这里想就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供研究者参考。 1、充分了解药物的结构特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注射剂中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以氧化变质为常见。如含羟基药物(肾上腺素、维生素C等)、芳胺类药物(磺胺类钠盐、盐酸普鲁卡因胺等)、吡 唑酮类药物(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及氨基酸类药物等,在氧、金属离子、 光线与温度的影响下均易氧化变质。充分了解药物的结构有助于工艺中选用 恰当附加剂,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因此药物的稳定特性是可以通过制备过 程中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改变。 2、应重视附加剂的筛选 附加剂是为确保注射剂的稳定,除主药外,添加的以增加主药的溶解性和稳 定性以及减少对机体的刺激性等的物质的总称。种类包含较多。如在氧、金 属离子、光线与温度的影响下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制备过程中常加入抗氧剂、

络合剂等。 2.1 抗氧剂 抗氧剂本身是还原剂,其氧化电势比药物低,因此当它同易氧化的药物共存时,药液中的氧可先和抗氧剂发生作用,从而使药物保持稳定。 水溶性抗氧剂以焦亚硫酸盐(钠或钾)、亚硫酸盐应用较多。通常注射液pH值低时选用焦亚硫酸盐,中等pH值时选用亚硫酸氢盐,pH值高时选用亚硫酸盐较好。它们的抗氧作用是靠二氧化硫,所以用量以SO2计不超过0.2%。 脂溶性抗氧剂常用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0.02%)、二叔丁对甲酚(BHT,0.02%)、生育酚(0.01%-0.1%)、抗坏血酸等。 各国药典对注射剂的附加剂的类型和用量亦有差异。从安全性考虑,审评认为附加剂的用量越少越好。 2.2 金属络合剂 许多药物如维生素C、肾上腺素、普鲁卡因等的氧化降解,可被微量金属离子(如铜、铁、锌)催化加速。这些金属离子来源于原辅料、溶媒、容器以及制造过程中接触的金属设备等。因此在制备这些药物的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控制金属离子的污染,可考虑采用金属络合剂络合,以降低其催化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常用的络合剂是EDTA钠盐,常用剂量为 0.01%-0.05%。 2.3 惰性气体 对氧敏感的药物,在与空气中的氧或溶解在药液中的氧接触时,容易发生氧化变质。生产中常用高纯度的惰性气体N2、CO2来取代药液和容器内的空气。如氨基酸注射液可以在配制过程中控制溶剂氧含量和灌装过程控制顶空氧含量可增加主成分的稳定性,使灭菌工艺可达到残存概率法(F0≥8-12)要求。 3、灭菌工艺的筛选 注射剂的灭菌要求是:既能杀灭微生物,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又要避免药物降解,以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温度高灭菌时间长,容易将微生物杀灭,但不利于药物的稳定。因此在选择灭菌方法时,必须兼顾产品的保证无菌、药物又保持稳定这两个方面。根据具体的品种的性质,来确定具体的灭菌方法和时间。通常热压灭菌可按灭菌效果F0值大于8的残存概率法进行,为保证无菌,实际操作F0值达到12时灭菌(过度杀灭)较可靠。而流通

07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工艺规程分则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本标准在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通则的基础上,规定了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处方与依据,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半成品的检验方法和控制,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等内容. 2. 本标准适用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检查。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 1. 产品名称: 1.1. 通用名称: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1.2. 汉语拼音:Liusuan Amikaxing Zhusheye 1.3. 英文名:Amikacin Sulfate Injection 2. 剂型:注射剂 3. 规格:2ml:0.2g 4.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产品处方和依据 1. 处方: 硫酸阿米卡星0.1kg(以阿米卡星计) 亚硫酸氢钠 2.5g 活性炭1~3‰ 注射用水适量 全量1000ml 2.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3.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465 4. 安瓶质量要求:玻璃安瓶应为中性安瓶.外观,尺寸,折断力应符合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通则要求. 4.1 安瓶精洗:注射用水终端经0.22μm聚砜滤器滤过。 4.2 滤器要求: 除炭过滤(5μm钛棒),粗滤(5μm钛棒),保证过滤(0.45μm聚砜)精滤(0.22μm聚砜). 5. 药液配制 5.1. 根据配制量,向浓配罐内注入配制总量1/2的90℃左右的注射用水,打开入料口盖向上反放稳妥.

5.2. 向盛有亚硫酸氢钠的桶内注入适量注射用水,以溶解亚硫酸氢钠。 5.3. 启动搅拌电源开关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将称好的硫酸阿米卡星原料缓慢加入浓配罐中溶 解。注意不要把原料撒在加料口。把溶解后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倒入罐内,加入称量好的活性炭,把盛放原料的不锈钢桶用注射用水冲洗两遍,冲洗水倒入罐内。 5.4. 投完料关闭机械搅拌,用洁净工具在投料罐之处手工搅拌5~6分钟(防止浓配罐底原料 堆积结块),启动机械搅拌,转入机械自动搅拌。 5.5. 关闭机械搅拌,关紧所需进料的稀配罐底出料口阀门,打开进料口阀门,打开浓配罐底 放料口阀门。 5.6. 启动浓配输液泵,将浓配液送入稀配罐中,药液全部进入稀罐时关闭输液泵。 5.7. 向清洗球内通入注射用水冲洗浓配罐内壁的残存药液,待冲洗水约总体积的1/5时,关 闭冲洗水,再找开输送阀将冲洗水打入稀配罐,关闭输送泵。同法再洗涤两次,洗涤水全部打入稀配罐。 5.8. 启动稀配罐搅拌电源,边搅拌边加注射用水至适量时,关闭搅拌。 5.9. 适当控制注射用水进量,待药液达到要求配制量时,关闭进水阀。 5.10. 打开夹层进水阀进行降温处理,降至40℃。 5.11. 关闭精滤阀,打开回流阀,启动搅拌电源,打开回流泵,让药液通过粗滤器循环15分钟. 5.12. 填写半成品请验单,请化验员取样化验。 5.13. 化验员取无水洁净玻璃瓶,用药液荡洗玻璃瓶3~5次,并冲洗瓶盖2~3次。用一容器 接取冲洗药液作报废处理。在稀配罐加料口取药液适量,盖塞,送化验室进行半成品检测。半成品PH值5.5~6.0,含量95.0%~105.0%,成品4.0~7.0,含量90.0%~110.0%。 6. 装量限度:每支安瓿装量不得低于标示装量。 7. 安瓿充气种类及要求:氮气,纯度≥99.9%;充气速率4L/分钟。 8. 灭菌要求:灭菌程序100±1℃30分钟。 9. 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10. 有效期:2年半。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