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方案设计

1.厂房的平面设计

厂房的平面设计包括确定柱网尺寸、排架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和设置变形缝。

柱距为6m ,横向定位轴线的间距取为6m ;纵向定位轴线的间距取等于跨度。

为了布置抗风柱,端柱离开(向内)横向定位轴线600mm ,其余排架柱的形心与横向定位轴线重合。一般当吊车起重量小于等于20t 时,可采用封闭结合,纵向定位轴线与边柱外缘重合,否则应采用非封闭结合。当采用非封闭结合时,联系尺寸D 取150mm 或250mm 。是否采用非封闭结构以及联系尺寸取多大,根据吊车架外缘与上柱内缘的净空尺寸B2确定。B2应满足:

?????≥≤≥t 75100t 50802Q m m Q m m B

其中

)(312B B B +-=λ

λ是吊车轨道中心线至柱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一般取750mm ;1B 是吊车轮中心线至桥身外缘的距离,对于10t 、16t 、20t 和32t 吊车(大连起重机厂“85系列”)分别为230mm 、260mm 、260mm 、300mm ;3B 是上柱内边缘至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对于封闭结合等于上柱截面高度,对于非封闭结合等于上柱截面高度减去联系尺寸D 。

对于等高排架,中柱上柱截面形心与纵向定位轴线重合。

厂房长度66m ,小于100m ,可不设伸缩缝。

2.构件选型及布置

构件选型包括屋面板、天沟板、屋架(含屋盖支撑)、吊车梁、连系梁、基础梁、柱间支撑、抗风柱等。

1)屋面构件

屋面板的型号根据外加屋面荷载(不含屋面板自重)的设计值,查表得到。当屋架斜长不是屋面板宽1.5m 的整数倍时,需要布置嵌板,嵌板查表得到。

当屋面采用有组织排水时,需要布置天沟。对于单跨,既可以采用外天沟,也可以采用内天沟;对于多跨,内侧只能采用内天沟。计算天沟的积水荷载时,按天沟的最大深度确定。天沟的型号查表得到。同一型号的天沟板有三种情况:不开洞、开洞和加端壁。在落水管位置的天沟板需开洞,分左端开洞和右端开洞,分别用“a ”、“b ”表示。厂房端部有端壁的天

沟板用“sa”、“sb”表示。 18、24m跨度的内天沟宽度采用620mm,外天沟宽度采用770mm;30m跨度的内天沟宽度采用680mm,外天沟宽度采用860mm。

2)屋架及支撑

屋架根据屋面荷载设计值、天窗类别、悬挂吊车情况,查表得型号。对于非抗震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屋盖支撑查图集布置。当厂房单元不大于66m时,在屋架端部的垂直支撑用CC-1表示,屋架中部的垂直支撑用CC-2表示;当厂房单元不大于66m时,另在柱间支撑处的屋架端部设置垂直支撑CC-3B。屋架端部的水平系杆用GX-1表示;屋架中部的水平系杆用GX-2表示。屋架上弦横向水平支撑用SC表示;当吊车起重量较大、有其他振动设备或水平荷载对屋架下弦产生水平力时,需设置下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用XC表示。当厂房设置托架时,还需布置下弦纵向水平支撑。

3)吊车梁

吊车梁型号根据吊车的额定起重量、吊车的跨距(LK=L—2λ)以及吊车的载荷状态查相关图集确定。

4)基础梁

墙体下需设置基础梁。基础梁型号根据跨度、墙体高度、有无门窗洞等查相关图集得到。

5)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设置在⑥、⑦轴线之间。首先根据吊车起重量、柱顶标高、牛腿顶标高、吊车梁顶标高、上柱高、屋架跨度等查相关图集得到排架号,然后根据排架号和基本风压确定支撑型号。

6)抗风柱

抗风柱下柱采用工字型截面,上柱采用矩形截面。抗风柱的布置需考虑基础梁的最大跨度。间距可采用4.5m和6m。

7)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将围护墙同排架柱、抗风柱等箍在一起,以增强厂房的整体刚度。对于有吊车厂房,除在檐口或窗顶设置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增设一道,外墙高度大于15m 时,还应适当增设。圈梁与柱的连接一般采用锚拉钢筋2φ10~2φ12。

现在柱顶、下部窗窗顶和吊车梁标高处设三道圈梁,分别用QL-1、QL-2、QL-3表示。其中柱顶圈梁代替连系梁。圈梁截面采用240×240mm,配筋采用4φ12。圈梁代替门窗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配筋按计算确定。

3.厂房剖面设计

根据由工艺条件提供的轨顶标志标高,确定厂房的控制标高,包括牛腿顶标高和柱顶标高。

牛腿顶标高等于轨顶标高减去吊车梁在支承处的高度和轨道及垫层高度,必须满足300mm的倍数。吊车轨道及垫层高度可以取0.2m。为了使牛腿顶标高满足模数要求,轨顶的实际标高将不同于标志标高。规范允许轨顶实际标高与标志标高之间有±200mm的差值。

柱顶标高H=吊车轨顶的实际标高HA+吊车轨顶至桥架顶面的高度HB+空隙HC

其中,空隙HC不应小于220mm;吊车轨顶至桥架顶面的高度HB可查相关图集得到。

柱顶标高同样需满足300mm的倍数。

完成了方案设计,可以绘制出厂房的屋盖布置图、构件布置图。

二、排架柱设计

1.计算简图

对于没有抽柱的单层厂房,计算单元可以取一个柱距,即6m。排架跨度取厂房的跨度,上柱高度等于柱顶标高减取牛腿顶标高。下柱高度从牛腿顶算至基础顶面,持力层(基底标高)确定后,还需要预估基础高度。基础顶面不能超出室外地面,一般低于地面不少于50mm。对于边柱,由于基础顶面还需放置预制基础梁,所以排架柱基础顶面一般应低于室外地面500mm。

为了得到排架柱的截面几何特征,需要假定柱子的截面尺寸。从刚度条件出发,可按相关规定选取。

2.荷载计算

排架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荷载。其中恒载包括屋盖自重,上柱自重,吊车梁、轨道及垫层自重,下柱自重;活荷载包括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和风荷载。

1)恒载

屋盖自重通过屋架作用在柱子顶面,其作用点离开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为150mm,因而对上柱截面形心有偏心力矩。

吊车梁自重可从相关图集得到。轨道和垫层自重可取0.8kN/m。吊车梁、轨道及垫层自重的作用点在牛腿顶面,离开纵向定位轴线的距离 =750mm。

上柱自重、吊车梁、轨道及垫层自重对下柱截面形心有偏心。

2)屋面活荷载

屋面活荷载取屋面均布活荷载与雪荷载两者中的较大值。屋面活荷载的作用点同屋盖自

重。

3)吊车荷载

横向排架的吊车荷载包括吊车竖向荷载和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吊车竖向荷载max D 、min D 根据最大轮压max P 和最小轮压min P ,利用影响线求得。最大轮压max P 、桥架自重G 、小车自重g ,可查相关图集得到;最小轮压按式

max min 2P g Q G P -++=

求得。 当吊车轮压尽可能向所计算的排架柱靠近

时,排架柱受到的吊车竖向荷载最大。吊车的轮

距用K 表示,桥架宽度用B 表示,当两台吊车靠在一起时,

222211K B K B x -+-=

求得每个轮子的水平制动力T 后,同样利用影响线可计算出作用排架柱上(在吊车梁顶面位置)吊车横向水平荷载max T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可以反向。

计算吊车荷载时,多台吊车的荷载折减系数β在内力组合时再考虑。

4)风荷载

对于单层工业厂房,可不考虑风振系数,即取1=z β。柱顶以下的分布风荷载可近似为均布荷载,柱顶以上的风荷载简化为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查风载体形系数时应注意,正值代表风压,即指向受风面;负值代表风吸,即离开受风面。

3.内力分析

排架内力计算可采用结构力学的力法。对于等高排架,可借助相关表格用剪力分配法计算。首先在柱顶加上一不动铰支座,查表得到单阶柱柱顶反力,计算弯距和剪力;然后将支座反力反向作用于排架柱顶,用剪力分配法求出各排架柱的剪力和弯距;将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内力迭加。

排架柱的轴力可根据受到的竖向荷载直接确定。

为了进行最不利内力组合,每一项活荷载下的内力需单独计算。

最后画出每一项荷载标准值下的弯距图、轴力图和剪力图。

图1 吊车荷载计算简图

4.内力组合

1)控制截面

上柱高度范围内配筋相同,抗力相同,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即为控制截面。取柱底作为控制截面;下柱高度范围内配筋相同,选取牛腿顶面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

2)荷载组合

有吊车厂房的荷载组合一般由活荷载效应控制。对于排架结构可采用简化组合,取下列两者情况中的较大值:

1.2×恒荷载标准值+1.4×任意一项活荷载标准值

1.2×恒荷载标准值+1.4×(0.9×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活荷载标准值之和)

荷载组合时应注意,风荷载的两种情况(左风和右风)不能同时考虑、只能考虑其一;吊车横向水平荷载的几种工况(单跨有两种,双跨有四种)也只能取其一;当考虑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意味着吊车位于所计算的排架负荷范围内),必须同时考虑吊车竖向荷载。

3)内力组合

排架柱属于偏心受力构件,剪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每个控制截面考虑四组内力:最大正弯距及相应的轴力、剪力;最大负弯距及相应轴力、剪力;最大轴力及相应的弯距和剪力、最小轴力及相应的弯距和轴力。组合第四组内力是因为对于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轴力越小越不利,如果是钢排架柱,则不需要组合第四组内力。

在组合最大轴力和最小轴力时,轴力为零的项也应该组合进去,因为轴力一定的情况下,弯距越大越不利。

5.截面设计

当排架柱截面尺寸满足表2-3的规定时,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位移验算,仅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排架柱的计算长度查表得到。应注意是否考虑吊车荷载,下柱的计算长度不同。

上柱截面共有4组内力;下柱截面共有8组内力。先判别属于小偏心受压还是大偏心受压,利用下列原理挑选出最不利的内力:轴力相同的情况下,弯距越大越Array不利;弯距相同的情况下对小偏压轴力越大越不利,对大偏压轴力越小越

不利。

6.牛腿设计

牛腿的宽度取等于柱宽;牛腿的长度根据构造要求确定,牛腿边至吊

车梁边的尺寸不小于100mm (见图2);牛腿的高度h 由斜截面抗裂条件控制,牛腿外边缘高度h1不应小于h/3,且不小于200。牛腿底面倾角α不应大于450。

计算轨道中心线至下柱边的距离a 时应考虑20mm 的安装误差,当a<0时,取a=0。 牛腿的纵向钢筋按承载力确定;箍筋和弯起钢筋按构造配置。当a/h0≥0.3时,应配置弯起钢筋,纵向钢筋不能兼作弯起钢筋。

7.吊装验算

吊装验算时,安全等级降一级,荷载效应乘0.9;考虑起吊时的动力效应,荷载效应乘

1.5。为了缩短施工工期,一般在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开始吊装,如果需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吊装,务必在施工说明中注明。

吊装验算包括承载力和裂缝宽度。材料强度取值时,不要忘记乘0.7。

当验算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如增加吊点或增加配筋,直至满足。

8.预埋件设计

图3中预埋件M-1的作用是柱子与屋架的连接;M-2的作用是吊车梁顶面与排架柱的连接;M-3的作用是吊车梁与牛腿的连接。

设置柱间支撑的两侧排架柱还有连接上柱支撑的M-4和连接下柱

支撑的M-5。

M-2承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 ,属于受拉预埋件,按下式

计算: s y b A f a T 8.0m ax ≤ 其中d t

a b 25.06.0+=;t —锚板厚度;d —锚筋直径;fy —

锚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 —锚筋的总截面面积。

M-1、M-3属于受压预埋件,锚板的尺寸由混凝土的局部受压

承载力计算确定,即

c f A P 75.0/≤ 式中A —锚板面积;P —锚板受到的竖向压力设计值,对于M-1取屋架传至柱顶的恒载和活荷载之和,对于M-3取吊车竖向荷载Dmax 和吊车梁、轨道等自重之和。

锚板厚度宜大于锚筋直径的0.6倍,对于受拉预埋件尚应大于b/8(b 是锚筋的间距)。

图3 排架柱预埋件

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 和20mm 。受拉锚筋的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受压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 。

9.连接构造

为了与墙体连接,柱内应伸出预埋的锚拉钢筋。锚拉钢筋通常采用φ6每隔8~10皮砖与墙拉结(见图4)。圈梁与柱的连接处,柱内也应伸出预埋的锚拉钢筋,锚拉钢筋不少于2φ12。

三、基础设计

当地质条件比较好时,单层排架结构一般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截面尺寸的估算

根据柱插入杯口的深度和杯底厚度可以确定基础的最小高度。柱插入杯口的深度h1需满足三个条件:与柱的形式和截面尺寸有关、20倍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和5%的柱长。在确定基础高度时别忘了杯底有50mm 的灌注层。

基础的底板面积按轴心受压基础估算,然后视弯距的大小增大20~40%。对于边柱基础,尚应考虑基础梁传来的荷载,如图5所示。

杯口顶面尺寸可以根据杯壁厚度、柱子截

面尺寸确定。

2.地基计算

首先要根据基础的底板尺寸和基础的埋

深,按下式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式中 b η、d η——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

承载力修正系数;γ、m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和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b ——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 取3m ,大于6m 取6m ;d ——基础埋置深度,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基承载力需满足下列条件:

图 5 基础的荷载

???????≤++≤+a K K K a K K f W M A G F f A G F 2.1

式中 K G 是基础和基础上覆土自重的标准值;

K c K P N F +=是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组合;

K P 是基础梁传来的自重标准值;

∑=++=n i QiK ci K Q GK c N N N N 21ψ是排架内力分析时,柱顶截面的轴力标准组合(它不同于排架柱III —III 截面内力的基本组合);

GK N 、QiK N 是恒载标准值和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

ci ψ是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e P h V M M K c c K ?+?+=是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标准组合;

c M 是排架内力分析时,柱顶截面弯距的标准组合。

对于甲级和乙级建筑,地基除了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丙级建筑中的单层排架结构,当厂房跨度≤30m 、吊车额定起重量≤30t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0kPa 时,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

3.基础计算

基础的计算内容包括底板的抗弯计算和基础的抗冲切计算。进行基础计算时基底反力取不考虑基础及覆土自重的净反力,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取基本组合。

四、绘制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平面图(屋盖平面布置图、构件平面布置图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排架柱、抗风柱模板图和配筋图;基础配筋图;节点详图;构件一览表和施工说明。

构件一览表一般应包括构件名称、构件形式、主要规格、选用的图集号、构件编号和数量。

施工说明一般应包括材料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吊装方式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最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 导书2012

土木工程专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 1前言 0 1.1 地基基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0 1.2 地基基础的设计内容 (1) 1.3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2) 2设计题目之一——某单层厂房柱下基础设计 (3) 2.1 设计任务 (3) 2.2 设计资料 (4) 2.2.1 工程概况 (4) 2.2.2 地勘资料 0 2.2.3 设计荷载 0 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0 3.1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0 3.2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 0 3.3 设计和计算方法 (1) 4.3.1 概述部分 (1) 4.3.2 基础定位与基础形状 (2) 4.3.3 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 (2) 4.3.4 技术设计(或详细设计) (4) 4.3.5 施工方案 (8) 3.4 进度计划安排参考 (8) 规范及参考书 (10)

1前言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基础工程课程的特点在于它以较多的力学课程为基础,以土层中的复杂的基础结构为研究对象,又涉及到建筑、交通、水电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课程具有内容杂、概念多和理论较深的特点,加之学时数较少和本科学生普遍缺少工程知识,故同学们往往感到比较难学。 基础工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展开的,其主要目标是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重点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概念和知识。结合土木工程大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更为了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反映近年来工程规范的更新,在教研室原来编写的《工民建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桥梁、隧道和铁道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南》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写了这本新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同学们由理论学习通往工程实践的一座桥梁。基础工程的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反过来又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带给同学们的动手机会,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本次课程设计,下面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做一个小结。

大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学课程设计指导 书 1

湘潭大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学院 学号 专业 课程题目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 主要内容:确定采区变电所工作面配电点和移动变电站;拟定采区供电系统;进行负荷计算并确定无功功率补偿方案和选择无功功率补偿设备;选择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号;选择供电电缆;计算短路电流;选择开关与启动器;整定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采区保护接地系统;确定采区变电所硐室和设备方案;进行采区供电经济计算与统计等。 2 采区原始资料 1)采区巷道布置及开采方法: 采区为缓倾斜煤层,东西走向,向南倾斜,倾角8~10度。煤质中硬,煤层平均厚度为2.5m,一次采全高。采区采用中间上山开采,采区内分为三个阶段,区段长166,其中工作面长150m,上顺槽宽3.5m,下顺槽宽4m,保安煤柱8.5m,采区一翼走向长1000m。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东西两翼同时开采。东西两翼个设一个综合开采工作面,采煤机采用可调的MLS3—340型双筒采煤机组,支护用ZY35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煤巷掘进采用S100型掘进机。采煤和掘进工作面采取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的工作方式。 2)运输及通风情况 3

采区巷道布置如图所示。 工作面落煤由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经运输槽刮板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至运输上山,运输上山采用三部宽为100mm,的带式输送机将煤运至采煤区煤仓。 采区通风系统的新鲜风流由水平运输大巷,经采区运输上山运输平巷进入工作面,污浊风流经轨道平巷轨道上山采区回风石门至斜风井。 3)电源及负荷情况 井下中央变电所至采区距离为Dm,配电电压为6kv,中央变电所母线短路容量最大为A,最小为B。用电设备在采区内的分布情况和采区各用电设备的台数及技术数据见表1(未知技术见表3) 4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word文档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测绘工程专业) 2011年6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学分数:1 学时数:1周 1.设计的目的 《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设计的任务 (1)该课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时间为一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要求 3.1基本要求: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设计的具体项目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内容,并上交设计报告。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良好学风。 课程设计前学生应认真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和《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指导书,务必弄清基本概念和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以保证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3.2具体设计项目内容及要求: 3.2.1高程控制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水准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要求对该水准网,分别用条件、间接两种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①列条件平差值方程、改正数条件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差值、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和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④进行平差模型正确性的假设检验。 水准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利用自编计算程序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作者:周兵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学习而开设的,它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上机实验是其主要的环节。本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同学们进行上机实验而制订的。 一、实验目的: 1.能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 2.在此过程中,能综合利用以前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3.加深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及方法,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养。 二、面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先修课程: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C++语言、数据库系统概论 四、上机学时数:10学时 五、实验环境 1.单机模式 操作系统:Windows 开发工具:C++ Builder 6.0、Access 2000 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基本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2. 基本能够完成所要求的系统。 3. 报告文档符合具体要求。 七、设计内容 题目:选课系统 1.说明:本设计选择广大学生最熟悉的选课系统最为设计任务,便于同学联系实际,学以至用。但限于具体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宜采用C++ Builder 6.0、Access 2000。 2.具体要求: 1)数据要求 所存储和查询的数据要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字段至少应包括(名称可 以不同):学生姓名、学号、登陆密码、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地址、学生电话、家庭地址、教师号、教师姓名、教研室、职称、性别、教师电话、课名、课号、学 分、先行课号、课时、开课教室、人数限制、选课人数、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总 评成绩。 2)功能要求 功能至少应有:等录、查询开课情况、查询选课情况、查询成绩、选课、退课等。 3)设计要求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及方法应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八、报告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9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了《操作系统》课程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并独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编写程序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设计要求对操作系统的分析以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的认识,初步掌握操作系统组成模块和应用接口的使用方法,提高进行工程设计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熟悉并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强对操作系统有关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并善于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倡互相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4.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 5.初步养成良好的系统软件分析和设计能力,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二、本课程设计有关要求

基本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 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 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经过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掌握系统软件 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 结果、正确绘制系统和程序框图。 5、经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要求: 1.认真阅读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根据要求完成课程设计的系统开发和调试任务,提供可运行的课程设计系统,参加上机面试答辩。 3.根据学校有关格式要求,完成本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及算法流程图) 重点: 本设计的重点是要求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操作系统有关算法并加以实现,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指导书(新稿)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指导书 (修订版) 第一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二章单级直齿圆柱减速器 第三章设计及绘制装配图的步骤 第四章主要零件“底座”、“齿轮轴”和“大端盖”的测绘和草图绘制 第五章由零件图拼装装配图 第六章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 第七章PPT演讲稿的内容、格式及主要制作方法简介第八章用Photoshop软件作简单的图像处理

第一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总纲 一.目的和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可以说是机械大类的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专业性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以一个“单级直齿圆柱齿轮”为主题、以集中强化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为手段,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所学到的知识,熟练地使用CAD设计软件绘制出减速器的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对所有零件和装配体进行三维建模和拼装,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撰写设计说明书并制作答辩演讲稿,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上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通过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练运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知识和CAD软件的强化训练,正确地快速地使用CAD设计软件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零件和装配体的三维建模。 (2)通过本次也是第一次专业性课程设计,了解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书写格式、图文排版以及必要的图形图像处理),制作答辩演讲稿。 2.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器(部件)的装配图既是表达设计机器总体结构意图的图样,也是制造、装配机器及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技术依据。因此,绘制装配图是机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要求,采用“边绘图、边设计、边修改”的方法逐步完成。 机器(部件)的装配图的设计绘制过程比较复杂,限于课程设计的时间,本次设计要求每位同学完成如下任务: 1. 电子文档一份,每人一个文件夹(命名方式为“班级学号姓名”)。交科代表集中制成光盘。 电子文件夹中的内容为: (1)底座零件图1张(设置A2图幅574×400); (2)单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张(设置A1图幅821×574); (3)三维装配体1个; (4)设计说明书1份(word); (5)演讲稿1份(ppt.) 2. 纸质材料(装入资料袋) (1)装配示意图1张(手工或CAD抄画并打印) (2)零件图3张(底座零件图1张,CAD绘制并缩小打印为A3图幅;手工绘制的轴和大端盖零件图各1张(A4图幅)); (3)单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张(CAD绘制并缩小打印为A2图幅) (4)设计任务书1份 (5)设计说明书1份

课程设计指导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PGA设计及应用实验 课程名称: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异步十六分频电路设计院系:电信学院 班级:1005201班 设计者:刘磊 学号:11005A0110 设计时间:2013年10月30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年10月30 日

FPGA设计及应用试验 --电路图方法设计:异步16分频 一.试验任务 1、熟悉ISE和Model SIM的安装及使用 2、熟悉电路图方式的输入方法; 3、熟悉ISE环境下的波形仿真 4、熟悉Model Sim的仿真 二.实验过程 1、学习SIE和Model Sim安装过程 ①安装ISE9.2 A、在D:\软件\ise92i位置找到setup.exe,运行 B、输入序列号:0653-9278-2450-4237 C、默认安装位置,直至完成。 ②安装modelsim6.0c A、在D:\软件\modelsim6.0c位置找到mti60cse,运行 B、选择FULL Product C、默认安装位置,直至完成。 在C:\盘下建立新目录,命名为:flexlm D、拷贝D:\软件\modelsim6.0c目录下的keygen到C:\flexlm E、运行keygen产生license.dat F、在环境变量中加入LM_LICENSE_FILE = C:\flexlm\license.dat 在Dos下运行c: \xilinx\bin\nt :\compxlib -s mti_se -f all -l all -dir c:\modeltech_6.0c\xilinx_libs G、改变C:\Modeltech_eval_6.0c 中modelsim配置设置文件 2、建立一个新的工程(cpld 9500系列) 3、输入电路图 异步16分频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共13题)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灵活使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独立完成问题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程实现等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综合实践能力。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编程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作风。为今后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编程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处理每个题目时,要求从分析题目的需求入手,按设计抽象数据类型、构思算法、通过算法的设计实现抽象数据类型、编制上机程序和上机调试等若干步骤完成题目,最终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和程序分析报告。前期准备工作完备和否直接影响到后序上机调试工作的效率。 三、课程设计的学生分组情况 每组三至五人,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可以共同编写算法,但必须各自独立完成各自的程序。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前两周:将各项任务及问题进行讲解、分析。 课程设计一周: 星期一:学生对任务进行讨论、研究和分析,初步设计出算法。 星期二到星期四:设计出详细算法,并上机调试程序。 星期五到星期六: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考核。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一】 一元稀疏多项式加法、乘法器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一元稀疏多项式加法、乘法器用于计算两个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例如 (x2+4x5+2x9)+(x+3x4)或(7x4+4x6+2x9)*(x4+3x9) 【基本要求】 (1)输入并建立两个多项式f(x)和g(x); (2)输出每个多项式,要求输出时按指数从小到大输出。 (3)两个多项式完成加法、乘法运算。 (4)输出两个多项式的加法之和及乘积的结果。 (5)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实现提示】 用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 【测试数据】 分别选定三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课程设计题目二】 局域网的架设问题 【问题描述】 若要在8个城市(A、B、C、D、E、F、G、H)之间架设局域网,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架设这个局域网。 【基本要求】 (1)利用三种方法(Prim算法、克鲁斯卡尔(Kruskual和矩阵运算)算法生成局域网的架设方案 (2)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测试数据】 分别对每种方法选定一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课程设计题目三】 二叉树的创建、二叉树的遍历 【问题描述】 创建一棵二叉树,并对二叉树进行中序、前序、后序和层次遍历,分别写出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课程组

2013年12月2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 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一一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 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协作。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 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工程系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4) 六.课程设计内容简介 (4) 七.附录 (6)

前言 课程设计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焊接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焊接结构的整个设计、装配过程外,更应该注重焊接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焊接结构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者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焊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电力、海洋钻探、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许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焊接结构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周开展了焊接结构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焊接结构学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焊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焊接构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试图,使学生加深绘图要点和培养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查阅技术资料、团队协作和独立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了解焊接结构、工况环境、制造过程的特点,掌握焊接结构的整体设计、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的编制要领。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焊接结构,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设计主体可以是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对选择构件进行结构的设计,焊接接头(对接、搭接、T形和角接头)合理性分析,对相关接头的强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易产生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析,绘制部分结构的草图,最后绘制一张A1焊接结构图纸,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的结构特点,了解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各部分的受力及运行状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制造工艺的因素并能按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卡和工艺卡(具体要求见附录)。 具体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 于实践,勇于创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电子11301 班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指导书 一、本课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一个实践环节, 它使学生自己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实用电子产品雏形, 巩固和加深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 理论基础和实验中的基本技能, 训练电子产品制作时的动手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设计出符合任务要求的电路, 掌握通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训 练并提高学生在文献检索、资料利用、方案比较和元器件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同时为毕业设计和毕业以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和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 能合理、灵活地应用各种标准集成电路(SSI、MSI、LSI 等)器件实现 规定的数字系统。 3.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数字系统的能力。 4. 学会使用multisim 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5. 培养独立进行实验,包括电路布局、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6. 培养书写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从选择设计方案开始,进行电路设计;选择合适的器件,画 出设计电路图;通过安装、调试,直至实现任务要求的全部功能。对电路要求布 局合理,走线清晰,工作可靠,经验收合格后,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是:分析设计任务和性能指标,选择总体方案,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器件,计算参数,画总体电路图。进行仿真试验和性能 测试。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反复进行以上各步骤,才能达到设计要求,需要灵活掌握。 1. 总体方案选择 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就是根据提出的设计任务要求及性能指标,用具有一定功能的若干单元电路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设计任务提出的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