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

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四策略【摘要】区域材料是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存在的前提

条件,区域材料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提升区域材料投放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有:调整区域规则,还幼儿游戏自主权;巧制材料,发挥材料最大化价值;调整跟进,让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观察指导,让幼儿与教师在互动中提高材料的有效性。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教育价值有效投放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中可见,活

动材料是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幼儿园在材料投放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直接影响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一是缺少选择玩法的自由。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过分重视材料的预设玩法。单一固定的玩法实际上是区域活动材料在控制和绑架幼儿的思维,而不是幼儿摆弄活动材料。当幼儿对材料缺乏控制时就会失去“玩”的兴趣,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该材料的教育价值就难以实现。二是忽视材料的跟进调整。教师往往习惯一次性更换材料,大量的材料一股脑儿投放到区域中,就认为完成了任务。至

于幼儿是否喜欢这些材料?是怎样玩的?遇到哪些困难?

材料是否需要增减?空间是否需要调整……很多教师就不

去关注,无法真正做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以至材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三是忽略材料的组合性。其实,各个区域活动的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关系,教师为了所谓的活动有序、不乱、省事,严格要求幼儿对各个区域的材料不能混合使用,在哪个区域玩就使用那个区域的材料。教师忽略材料的组合性,剥夺了幼儿创新性发挥的机会,降低了材料应有的教育价值。

如何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提高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一、调整规则,还幼儿游戏自主权

把区域活动的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幼儿,首先要从调整区域活动规则入手。

(一)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材料的玩法要从以往单一、限制调整为开放、自由,单份材料多种玩法,玩法不固定,为幼儿思维松绑,鼓励幼儿创新玩法。

(二)允许区域与区域之间互通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材料,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独享走向共享。例如:幼儿发现“车轮滚滚区”滚珠不够,可以到“操作区”中拿滚珠,但是玩完后要把滚珠放回“操作区”。幼

儿在使用不同区域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克服孤立的材料观,树立有机联系的系统材料观。

(三)不限定进区人数

进区人数从限制调整为无限制,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长久下来,幼儿会自行根据场地范围来确定自己是否进入该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允许幼儿经常选择同一区

以往许多教师都会特别要求每个幼儿每周要到不同的

区域去游戏,将其调整为允许幼儿经常待在一个区域游戏,因为重复对幼儿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巧制材料,发挥材料最大化价值

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什么样的材

料能保证幼儿的活动有价值?材料如何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制作材料入手。

(一)注重材料的生态性,整合教育资源

那些花去教师大量时间制作的精美高结构材料,有时并不能引起幼儿较长时间的兴趣,究其原因是玩法少,脱离幼儿生活。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弃物品,如水管、小药盒、鞋盒、乐百氏奶瓶、纸皮、矿泉水瓶、月饼盒等等反而会让幼儿兴致不减。教师不妨将这些材料或者进行组合,或者简单加工,作为区域活动材料。如玩具“汽车轨道”,教师可以运用组合法,将纸筒、小汽车若干、废旧纸盒若干,直接

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搭建轨道,探索影响小车前进速度的原因等。

幼儿之所以对以上生活中的这些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究其原因是这些材料幼儿经常接触,不陌生,可以不受材料的约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且再创造的过程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巧妙组合在一起,通过幼儿玩这些组合的材料来实现教育目标,既节省教师制作材料的时间,又能节约幼儿园资金,最主要的是能满足幼儿玩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家庭与幼儿园资源,让家长了解收集各种废弃物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介绍各自带分享的玩具名称和玩法,教师多角度筛选,有目的地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家长成为材料制作的后援。

(二)注重材料的情境性,诱发情绪体验

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人的兴趣。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区域材料美观、好玩,能满足幼儿内在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教师可赋予材料以情景化和生活化。

如“给妈妈做项链”活动,教师在橡皮泥的垫板上画上了漂亮的“妈妈”,幼儿非常乐意在美工区为“妈妈”做耳环、项链、发夹等。又如“烤箱”活动,幼儿一边安静地按物体名称分类、按大小排序摆好,一边叫喊“买烤鱼咯,买

烤鱼咯……”幼儿间还会发生诸如“等等,还没有烤好”这样的对话,既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又增加了幼儿交往的频率。因此,教师在选择、制作区域材料时要尽可能让材料充满情景,让幼儿百玩不厌,还能生成更多的游戏内容。

(三)注重材料的多元性,促多方面发展

材料的多元性包括内容的丰富性、玩法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是指包含主题内容、领域内容、幼儿生成的内容,同时每个区域材料的结构包含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且尽可能在每个游戏中融入多元的价值。如一个材料对应多个教育目标。“给妈妈做项链”活动材料就对应了多个教育目标:

①学习搓、团等技能玩橡皮泥;②会按大小、颜色排序;③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法打扮妈妈。小班材料“包饺子”对应多个教育目标:①掌握撕纸的方法;②会扣纽扣、暗扣,提高小肌肉力量;③愿意与小朋友交往,会买卖饺子。

玩法的多样性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儿在原有玩法基础上形成的自创玩法,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游戏;二是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

三、调整跟进,让材料不断满足发展需要

幼儿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可以满足和保持他们活动与操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跟踪幼儿对材料的反应:投放的材料能否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怎么玩的?玩了多久?

根据观察分析思考:材料是否能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需要做哪些调整?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来投放材料,通过调整材料的结构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通过调整目标和调整材料顺应推动幼儿的发展。在投放―观察―分析―调整―投放―观察―分析―调整……循环中,让材料不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一份材料上作调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材料本身不太适宜幼儿,需要调整;二是随幼儿的成长需要,需要不断调整推进幼儿发展。如“有趣的钓鱼”活动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反思的基础上,第一次调整: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两个不同的色子,其中一个色子的6面是不同的点数,另一个色子的6面则是不同的卡通鱼,幼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调整的原因是:增加材料的趣味性。第二次调整:将所有的卡通鱼图片全部更换为现实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各种鱼。调整的原因是: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鱼,能说出各种鱼的名称。

在一份材料的调整上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修改法、组合法、添加法、删减法、改造法、功能转移法。对原有材料进行部分抽取或添加,是对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创新,也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新挑战,意味着有新任务吸引幼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材料应有的价值。

四、观察指导,在互动中提高材料有效性

区域材料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上,要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水平、兴趣和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观察,观察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是推进调整材料的依据。教师必须带着足够冷静的态度观察幼儿,客观地了解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要点,加强观察指导的目的性

要提高教师观察的目的性、针对性,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观察的目的是围绕幼儿的发展,评估幼儿的需要,拓展幼儿的经验,来调整材料。

2.教师观察什么?教师主要观察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六项:

①观察幼儿神情、体态:眼睛是闪闪发亮/木然/明亮/

泪汪汪;嘴巴是撅起/吐舌头/咬嘴唇/紧闭/张大/微笑;肢体动作:速度是迅速的/缓慢的/悠闲的/不紧不慢的。

②观察幼儿选择材料的原因:是模仿同伴/自主选择/教师建议。

③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几种材料;是怎样玩(按既定的玩法/创新玩法/有几种玩法/有挑战性吗/有困难吗);结果怎样。

④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是否一边玩一边用语言表达(与他人说话/展示材料和作品);是怎么玩的(独自玩/与其他人一起玩)。

⑤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偶发行为:是否有新的游戏情节出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行为。

⑥观察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需要教师帮助;对教师帮助的反应(接纳/无所谓/有抵触情绪)。

3.教师何时介入?教师介入的时期应该包含:①幼儿提出邀请、求助、告状时;②幼儿间产生冲突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③幼儿产生困难,难以实现自己游戏愿望时;④幼儿长时间进行重复无意义行为时;⑤当幼儿无所事事时;⑥当幼儿情绪低落时;⑦当幼儿需要反馈时;⑧出现提高幼儿能力的契机时。

(二)多种策略,提高观察指导的适度性

教师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指导策略,才能使指导获得最佳效果。

1.“直接式”指导策略。教师直接参与幼儿游戏,对幼儿加以指导。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合作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2.“参与式”指导策略。教师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游戏中,通过与幼儿的角色互动,对幼儿的行为作

出语言或行为上的反馈,引导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角色扮演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3.“平行式”指导策略。教师在空间上接近幼儿,不用

语言与幼儿交流,而是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游戏,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行为。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旁观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4.“启发式”指导策略。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

对幼儿提出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幼儿思考,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开展。

5.“暗示式”指导策略。教师把区域活动规则及材料玩

法蕴含在环境或材料中,让环境来提醒幼儿活动规则及玩法等,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6.“互动式”指导策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同伴

一起游戏,让幼儿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这种类型为:观察―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介入―促进游戏进行。

(三)多元评价,提升观察指导的有效性

很多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常常忽略评价,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评价非常重要,适宜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还可以集思广益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评价呢?笔者认

为,一可采取集体评价策略,集体评价不是简单的小结,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评价点进行评价。二可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适时地予以评价。教师要从重结果评价转变为重过程评价,从重知识评价转变为包括心理品质和能力发展的评价,从评价手段的单一转为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从评价内容的单一转变为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从评价方法的单一转变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综上,区域材料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适时的调整、跟进,才能有效提升区域材料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华爱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及发展的

关系[J].幼儿教育,2008(4).

[2]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视觉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董旭花,刘霞,赵福云,韩冰川,编着.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仙岳幼儿园361004)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集体活动相互补充,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区域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和利用:(1)提供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材料;(2)提供有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的材料;(3)为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幼儿教育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集体活动相互补充,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活动中,要求教师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区域活动的内涵、特征、价值等内容,能够合理划分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域,同时有效地投放活动材料,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并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笔者认为有效的活动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从对区域活动内涵和功能的认识,以及如何合理的投放、利用区域活动材料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1]目前幼儿园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有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扮演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等,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或教学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区域,如体现地域特色、本园特色的区域,或者主题活动区域等等。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反复操作,这不仅保证了幼儿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而且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区域活动的功能 ㈠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首先,区域活动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自由选择。刘焱曾说过,“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选择去什么区、玩什么、和谁一块玩,还有可以决定万材料的方式、用途,这让幼儿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营造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使幼儿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是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前提,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

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小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章丽丽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并且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个游戏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应与幼儿兴趣、身心发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幼儿很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对所有的东西也很有好奇心,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本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与环竟中获得经验。 1、材料投放应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 小班幼儿年龄小,有较强的亲子依恋,尤其是刚入园的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安全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惧、胆怯的心理,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创设了娃娃家,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娃娃、各种家具、玩具及舒适的环境,使幼儿满足对家庭的依恋,找到家的感觉,情感上得到满足。但是一段时间后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适应,玩娃娃家产生了消极的行为,为此我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积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妆品、梳子等等,幼儿对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玩的兴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特别是有一次我班的杨佳诚小朋友发现用罐子叠起来可以叠的很高,他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小朋友参与的兴趣,在这参与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去想如何把它叠的更

区域活动创设与材料投放方案word版本

区域活动创设与材料 投放方案

罗庄区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二组) 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研究 ——临沂第二十一中学附属幼儿园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角活动正是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完全是放松的,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造潜力极易被激发出来。所以,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而传统的幼儿园区域创设,区角材料单一,更换时间少,幼儿没有兴趣;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准备或制作充足的游戏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探讨在材料投放应注意什么,孩子最需要玩什么,在不同年龄段投放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方式投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入区等。 通过区域活动的研究充分挖掘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把开展区角活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区角游戏活动效益,引导幼儿大胆地去说、去做、去玩、去尝试、尽情的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自主性游戏中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为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做出不懈地探索和努力。 二、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和选择机会,它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给予个别指导。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幼儿可以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探究中体验着成功和快乐;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交流,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在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的多重互动中,获得多方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在情感和经验上获得快乐和满足。有教师提供相应宽松的活动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本学期我将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为重点,我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纲要》目标,有目的、有计划为幼儿提供区域材料,设置各种区域。此外,区域材料投放具有多用性和开放性。本学期我与配班教师共同商讨下我们确立了6个区域:语言认知区、操作区、巧手坊、小小建筑师、科学区、表演区。现结合实践谈谈小班幼儿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体会、策略: 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开展区域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孩子才能乐意去玩,玩得快乐。在一次滚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在操作中孩子都能大胆地表现,对绘画形式特别感兴趣,我发现孩子对滚画的兴趣意犹未尽,所以在美工区我投放了玻璃球、颜料、篓子等材料,设计滚画“花背心”。 在第一次的游戏中,我让幼儿熟悉材料,知道怎么玩,应注意哪些要求。在进行第二次的游戏中,我准备好各类材料,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玩出新花样。两次游戏的重点不一样,指导方式也不同,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要不断地提出相应地要求。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够,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加上人数较多,要让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与指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游戏的快乐,真正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二、材料丰富,形式多样。

有效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策略

有效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4-04-14T14:08:44.06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第2期供稿作者:沈建香[导读] 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添加区域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的某些时段,教师应撤换和调整材料。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215624)沈建香 陶行知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集幼儿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兴趣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如果说兴趣是前提,那么材料一定是坚实的垫脚石。投放适当的区域活动材料是引导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的前提:如果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角游戏的正常开展;如果投放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起幼儿的操作、探索欲望;如果投放的材料,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程度的层次差异,幼儿不感兴趣,那该区域便会成为空洞的摆设。材料的投放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所以如何恰当地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给幼儿适当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一个话题。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材料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如小班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时,那时候的幼儿尚无区角游戏的任何经验,区角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新鲜刺激的游戏,进入区角游戏后,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也是比较单调的,以模仿的成分居多,缺乏操作目的和对事物的联想。在活动中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们要更多的提供让幼儿可以操作摆弄的实物,如娃娃区,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域的功效,我们只提供一些小碗、小勺和娃娃(小动物),供幼儿操作摆弄,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介绍给孩子,“喂食”,“我是爸爸、妈妈”,让幼儿有目的地操作。在 “生活区”中,为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请家长合作,提供了真实、新颖、美观、能吸引幼儿的各种儿童服饰,改变以往“学习为娃娃穿衣”的做法,让幼儿在真实、有趣的穿衣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 2 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投放区域材料区角游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于我们平时的主题活动,很多活动区域都是在实施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产生设置的,因此,在准备活动区操作材料时要结合主题活动,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区角游戏的作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在实施小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时,其中有美术活动《桃花开了》,桃花是春天的一道风景,而制作桃花的方式有很多,所以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学习了用捻纸团粘贴桃花的方法外,我们还在美工区添设了各种制作桃花的不同材料,材料中可以体现幼儿的动手剪切、粘贴、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粘贴或者涂色,稍强的幼儿可以用皱纹纸揉成团以后在树枝上粘贴,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可以自己绘画树枝,自己进行桃花的分布,从而粘贴。还可以用毛线、彩纸等进行装饰,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区活动。根据主题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可以加深幼儿在活动中的印象,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并以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外观的了解。 3 根据幼儿自主探索的需要投放区域材料在活动中,要多从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农村幼儿园可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成为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一是将自然物艺术化。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 “书签”;捡来小树枝做梅花;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荷叶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泥沙做出汤丸、大炮、坦克……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二是利用废旧物的剩余价值。在一次环保教育中我们一起提出“我爱废旧物品”的口号,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在方便面碗里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其实,区域活动的材料蕴涵着多元价值,传达的是教育者爱的期望。在艺术化的教育游戏中,教师应发挥创造精神,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用途,传递着新的教育机能。 4 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添加区域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的某些时段,教师应撤换和调整材料。当材料经过幼儿一段时间的反复操作后,老师发现一些损坏的材料应该及时的进行更换,另外,孩子经常操作这一材料时间长了就已经掌握了材料的用法,这时就要为幼儿投放新的材料,适当加强材料的难度,以调动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新的活动。在添加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新情境中运用原有知识建构新经验。有时,这种“新材料”可能只是一种信息或要求,但它带来的新刺激会促成新话题、新内容的出现。 如:在引导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为幼儿提供了塑料笔、纸屑、布等材料,过一阶段,就将纸屑换成纸卷的小棍,用一节电池作为底座,将小棍架在电池上,然后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来吸小棍在电池上转动,这样又能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更自信、大胆。因此,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材料的多用性、教育性、开放性、艺术化和情感化。我们除了关注材料的外在因素,还应该考虑材料内隐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在选择与制作区域活动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将环境材料生活化,赋予物化的材料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欢欢喜喜迎新年》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架飞机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四、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及其案例分析

金河幼儿园2015年上半年园本培训资料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及其案例分析 高小芳(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幼儿园高级教师 一、本课程主要内容 1.明确区角的特点及内容划分。 2.介绍《幼儿园活动区玩具配备手册》的应用策略及使用方法。 3.学习如何科学合理的配备玩教具,通过案例分析梳理玩具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二、本课程特色 本课程能够结合区域玩具材料投放现状及教师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应用性培训,不采取枯燥的学习理论的方式,而是本着应用的角度,引导教师学会使用玩具配备手册指导实践工作。策略梳理的过程中,案例丰富有针对性,设计内容广泛,深入,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 学习目标 1.明确区角的特点及材料的教育价值。 2.通过案例培训引导教师反思自身行为,梳理玩具材料投放的具体策略。 区域活动材料,简言之,就是投放在活动区的各种材料,它承载着教育功能。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源泉,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和教育契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正是通过各种游戏进行学习和获得发展的。成人要为幼儿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和条件,支持幼儿与伙伴的共同游戏,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游戏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从而看来,区域游戏活动则正符合这一要求。依据纲要中五大领域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以及幼儿发展需要创设的活动区角,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开展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游戏的特点与内容划分 一、区域活动的概念及特点(目的:明确活动区活动的独特价值) 区域活动,又称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化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

如何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

如何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区域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而活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我们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与尝试,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区域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材料投放缺乏适宜性。 如在科学区“有趣的沉浮”中提供了铁片、花片、石头、纸张、木头、泡沫、塑料玩具……应有尽有,但幼儿在操作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漫无目的将所有材料一股脑儿全倒进水里,再一一捞出来,场面非常混乱,影响了科学区的操作与探索。 2、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 如有些班级设置了手工区“夹珠子”,提供了同样大小,不同颜色的的玻璃珠,看似琳琅满目,但缺少层次性,没有难度与层次区分。又如瓶子与瓶盖的匹配操作,仅提供了大小、规格一致的瓶子与瓶盖,幼儿只能机械操作,达不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3、材料投放可操作性差。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常能看到幼儿对材料会很快失去兴趣,这就说明我们投放的材料操作性不够,他们觉得无事可做。教师对于提供的材料的材料是否便于幼儿操作考虑不周。如为训练小肌肉动作,创设了“好玩的针筒”区(小班),为了方便幼儿操作,教师提供较粗的针筒,但幼儿在操作中却发现幼儿根本推不动针筒。 二、区域材料投放的注意点 1、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趣味性。 幼儿的发展存在差异,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发展状况、发展层次、发展速度、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选择投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来投放材料,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暗示性、游戏性强。“给小动物喂饼干”就是利用游戏方法,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让幼儿通过给相应口型的小动物喂相应形状的“饼干”这个过程来学习和理解数的一一对应。 2、材料投放要考虑层次性。 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为适应各阶段幼儿的不同思维水平,层次性体现在根据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如语言区,幼儿的表述能力可从看图讲述开始,逐渐提高到

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小高:https://www.docsj.com/doc/c219013491.html, 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了材料的最大功用 1、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亮片、各种纸、布等;废旧材料也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不会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反穿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表现猪的时候,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陶泥捏出猪,有的用纸剪出猪,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而且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2、材料重组,合理利用。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在我们搜集的材料中,有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区角活动中,有的在经过加工组合以后更能发挥材料的最大功用。如一个个空可乐瓶,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或漏斗状,或杯状等自制成玩米工具,;又可在瓶上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装饰,让小班幼儿进行“喂娃娃”活动等等。又如:碎布一般放在“手工角”,如果我们把碎布进行加工,剪成各种形状,就可放在“动动小脑筋”中进行分类或排序活动;在形状中间缝上纽扣眼,又可放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进行扣纽扣的练习。这样,把现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就丰富了材料的多变性和可操作性,。 3、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层次。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教师必须从本班幼儿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出发来决定活动角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比如:在穿珠子的活动中,不同的材料能够产生不同的作品,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A硬绳: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穿珠活动,少数幼儿在穿珠时还有一定的难度,手眼协调不是很好。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区域材料应具有安全性和艺术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如创意奶瓶区,我们将幼儿带来的旧奶瓶进行清洗,消毒,晒干后让幼儿为奶瓶“变脸”,“打扮”,让旧奶瓶变得漂亮,独具风格的造型,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区域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不同交通工具模型,让幼儿根据要求,搭建出各种交通工具,自主探索其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如对称、倾斜等问题。 三、区域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 1、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材料自身应付着多种教育因素,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玩,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数量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对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齐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容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想反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对幼儿的活动观察,进行定期补充。 2、有价值的材料不是越美越好 要使投放的材料具有价值,应尽量少提供一些成品材料,多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如各式纸盒,废旧毛线,以及有利于“检验”幼儿想法的材料。 四、提供有意义的材料 1、因地制宜的提供丰富的材料。应该更多地选择幼儿身边易得地材料,如:当地特有的资源和安全的废旧物品。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法会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2、材料有适宜的结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

怎样有效的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怎样有效的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但是目前,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多,而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够,缺乏层次性和动态性;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等等。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投放具有层次性及动态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能满足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的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这是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无论是性格活泼还是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形式,自主地交往,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一)材料的层次性 一方面在活动区域中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给幼儿探索的空间,满足个体和能力有差异的幼儿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比如:在美工区提供给小班幼儿不同类型的纸:如果是画,有动物轮廓边的和没有动物轮廓边的两种纸;如果是撕纸,提供的纸条可以由宽变窄,又短变长,由随意撕到沿痕迹撕,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到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粘贴组合撕。能力不同的幼儿可任选一个层次来练习,这样既满足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让缺乏信心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又如,在科学区“有趣的泡泡”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涤剂,可以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吹泡泡,区分清水和洗涤;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铅网、纱网、等)吸管,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比较泡泡的不同;第三层次的材料有有刻度的透明容器、小印章等,可以满足达到第三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究泡泡水的配制方法,体验浓度关系,并用印章进行简单的记录。可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区,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好的不倒翁让幼儿装饰,也可以提供蛋壳、沙子、石蜡让幼儿自己来制作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分层次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无论多么有趣的材料,如果总是一成不变,也会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当幼儿对原先投放的材料兴趣减弱时,应该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新的兴趣和需要,改进和摒弃不适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教学内容

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

教学活动延伸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为儿童提供多种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皮亚杰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要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能赋予环境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发幼儿的内在参与兴趣,支持幼儿新经验的建构……因此,材料投放是关系活动区创设成败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正确认识材料,在材料投放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有效投入材料则成了长期困扰幼儿教师的难题。——幼儿园教学活动延伸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如何正确认识材料,不同的材料蕴涵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材料萌发出儿童不同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材料对教师来说,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教学活动延伸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延伸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教学活动延伸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然而,教学活动延伸是否发挥了它的应有作用关键在于材料,科学地进行材料投放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延伸的基础,是教师有效组织和指导的前提。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延伸开展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材料所占的重要地位,下面我就活动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注重活动材料的节俭性和实际性,安全性和美观性,活动材料提供层次性,区域互通等几方面。谈一谈在教学活动延伸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进一步优化区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学活动延伸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并且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和通过与材料的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及同伴的充分互动中,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发展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较好开展教学活动延伸关键在于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材料是教学活动延伸的物质基础,是教育媒介,它能真实反映幼儿情况,再现幼儿生活经验,萌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行为。所谓“有效”是指科学、合理。有效的材料投放是科学、合理地投放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为此,我园将“教学活动延伸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材料投放”作为小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以促进教师能够更合理、科学、适宜地投放区域材料,从而满足各类孩子的需要,促使其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一、我园的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 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有效性”的理解,梳理出“有效性”的具体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研究假设—— (1)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例如: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如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了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能力的教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 投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摘要: 区域游戏是幼儿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别化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探索、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区域游戏中一个活动案例,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更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层次性,注重游戏材料的灵活性。 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将其的潜能激发出来。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一、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

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 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对活动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实现区域游戏活动的中介。 丰盛的游戏材料和百变的操作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例外的知识体验。《新纲要》提出:“提供丰盛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 幼儿运用多种器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废旧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教师、家长一起收集可利用的废旧材料,以丰盛游戏材料。 教师在活动区角合理安排、科学投放废旧材料,充分发挥它在游戏中的价值。孩子们喜欢丰盛风趣的区域游戏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废旧材料数量充塞、种类丰盛、经济实用,能给孩子留有想象和创 造的空间,具风趣味性、可探究性。教师可在美工区、康健区、建工区等各个领域做适量、合适的投放。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废旧材料,并精心地改制成区域游戏活动材料,合理分配放置在塑料小托盘内,幼儿井然有序而又解放喜悦地游戏着。如设备齐全的“魔法超市”,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具有真实感,幼 儿能更好地了解生活,学会交流,管理自己的财务;在“小巧手”夹豆子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动物卡片上的数字,用一次性筷子将豆子夹放在对应的纸盒里。它既巩固了幼儿的数字认读,又锻炼了幼儿手部的精致动作; 塑料管吸剪做成串珠材料,幼儿用线串上色彩各异、长短不一的塑料吸管,系成各种各样的小饰品,如项链、手链等。它的串珠过程培养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色彩搭配及创造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能 力。 废旧材料在区域中的提供和使用在客观上给了幼儿一个刺激,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能用于游戏。它既丰盛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又弥补了现成玩具玩法单一等不够;还萌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创新意识,

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讲课稿

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教师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体验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以区域活动为切入,以挖掘低结构材料的核心价值为重点,让幼儿在自由、自发、自主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 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单一、无变换,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层次性、递进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因此幼儿园应多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以个别化学习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充分发挥幼儿 的主体性,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区域游戏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探究的重要媒介。其中,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玩法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低结构材料的特征

伴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改变原有的高结构材料的投放,而是使用了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那什么是低结构材料呢?顾名思义,材料简单、可变性强、可塑性高、可探究的空间较大,这些正是它们的特性。低结构活动实践上指的是:教育目标比较隐性,表现形式多样化,活动的过程是比较自由,给了幼儿很大的自主空间。在日常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个价格高且制作精美的高结构材料,刚开始投放的时候往往会吸引住幼儿的目光和兴趣,但稍微玩个几次,幼儿就会觉得局限、觉得没有突破空间而厌倦,偏偏是那些没有规定玩法、完全放任他们自由探索挖掘的中低结构材料,会让幼儿觉得像挖宝一样想出多种玩法,这些行为产生的经验会让幼儿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满足感和喜悦感。另外,由于每个孩子对材料的认识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他们也会产生出不同的探究现象和行为,而这些不同又会在幼儿间有一个新的启动和激发,当幼儿的智慧互相撞击出火花时,幼儿的探索欲望、探究能力就会更加相互助长。 二、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原则 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也不是随意性的,也是要遵循一定的投放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欢欢喜喜过新年》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架飞机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