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部六病之脉学

三部六病之脉学

三部六病之脉学
三部六病之脉学

可触摸的韵律——三部六病之脉学

袅袅茶气伴随着音乐的节拍弥漫开来,那韵律的美妙悠悠长长,有如天籁般闲适,好似阳光透入层层叠叠的密林,让人的心境豁然开朗。韵律的协调统一让音乐的美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脉学的协调统一则是以气血做为铺垫完成的,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脉象里的浮沉迟数有如韵律的节拍,不同的节拍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脉象。中医学术,从古至今,都注重整体观念,脉学也不例外,需要以整体观念作为其指导的理念。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而今临床中,对于脉学的学习杂七杂八,同一脉象却众说纷纭,难以达到统一。书中对于脉学的理论过于繁杂,而作为初学者,脉学越详细却越难以真正领会。“三部六病”中的“四脉”则简而易明且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通过四脉观察人整体的气血运行状况,很适合初到临床中实践的医学生,同时对于脉学的规范化临床教育也很有启发。

1.上鱼际脉即溢脉:指的是寸口的脉动超过腕横纹上到鱼际,此为气血向上肢运行的冲击力长期偏大出现了气血亢逆。此类型的脉象多表现在急躁好胜,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患者。上鱼际脉又可以分两种类型:①实而有力者多以上部气血亢逆为主,上部的实热偏重。②浮而无力者以下部气血不足为主,此类患者总体气血不足,上部气血虽有余但程度轻,下部气血亏损重而出

现鱼际脉的浮而无力。

2.聚关脉即聚脉:指的是寸尺脉宽度不变而关脉独大,其邢如豆。此类脉象主要是由于血管的长期痉挛出现的气血运行不畅,运行到关部桡骨茎突时,对于气血运行构成了阻力,气血运行不畅使关部的血管压力变大,久之则血管变粗出现聚关脉。多见于具有郁闷、悲哀、忧虑情绪的患者。同样的,聚关脉也可再细化分为两种,大而有力的脉象为气血郁积日久,弱而无力的聚关脉则气血郁积轻,以气血郁积轻重为标准,在处方用药时以判断药量的轻重。

3.长弦脉即韧脉或覆脉:脉管弦长,脉象可一直向尺部后方延伸。此类脉象的患者多长期处于寒湿,使大量寒湿性的黏液积于肠内,黏液长期储留被吸收入血,逐渐沉积于血管壁上,久之则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出现长而弦的脉象。多见于长期劳累过度,饮食生冷,过量饮酒或过食肥甘厚味的患者。

4.涩脉即紊脉:也称为三不等脉,即脉象的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包括一些结代脉,迟脉数脉等。涩脉多以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为主,出现了全身气血大小循环的供应不足,全身气血运行不畅,从而显现出涩脉。此类患者多属于虚证,往往劳神及劳力过度,使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同时以心脏为中心的胸腔内气血得不到充分的气血供应及营养支持,导致全身处于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例如: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全身乏力等。

以上为“三部六病”中经典的四脉,在临床上,这几种脉象并不是单纯的出现在患者身上的,大多数情况都是以复合脉出现,比如:鱼际脉与长弦脉多合并出现,鱼际脉代表着上部气血供应有余,上部气血供应太过充足,则全身气血供应减少而出现下部气血亏虚,下部气血亏虚久之,则阳气亏损出现寒湿之象,即呈现出长弦之脉。类似这样的复合脉在临床中很常见,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亲身体会,只有将脉学化繁为简,规范化学习才可避免初学者对脉学的认知如坠烟海。这几种单纯的脉象读之虽易懂,不过还是要在临床中多多实践才可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三部六病说

三部六病说 “三部六病说”概述 (2010年04月07日)(2010-04-07 17:14:13)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医学论 1.1三部六病的概念 1.1.1三部六病的医学基础 将人体划分为三部,即表部、里部和半表半里部,称为“三部”; 表部是指以皮肤和肺为代表与空气接触的部分;里部是指以消化道为代表的与 饮食接触的部分;半表半里部是表部与里部之间的以心脏为代表的与气血循行相关 的部分; 每部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可分为阴阳两种病性的症候群,因此,三部共 有六种症候群,称为“六病”; 表部有太阳病和厥阴病;里部有阳明病和太阴病;半表半里部有少阳病和少阴病; 1.1.2三部六病的哲学基础 三部六病不仅可以作为医学的思辨框架,也有广阔的哲学基础; 刘绍武对三部六病说的哲学基础做如下总结:“以小宇宙人体观的概念为基 础,运用《周易》的哲学范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具,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作为医学思辩框架。并以周易哲理为先导,结合《伤寒杂病论》及临诊经验为素材,构成三部六病理论体系,其实质内容就是“依部定证,据证定性,辨性定方,以方定名”的四定规范。” 1.2三部六病说的核心内容 刘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对三部六病学说进行总结、规范,把三部六病的精 髓归结为“三纲六要”。“三纲”: “思辨框架”:是三部六病;

“理性规范”:是依部定证、辨证定性、据证定方、以方定名; “整体内涵”:是“八要素”,即是气血的统一性、生态的自主性、层次的有序性、动态的平衡性、结构的功能性、形神的一致性、意识的主导性、天人的合一性。 “六要”: “证的四性”:多样性、多义性、复合性、传变性; “四类”:合病、并病、兼证、合证; “四脉”:上鱼际脉、聚关脉、涩脉、长弦脉; “三化”:规律化、规范化、规格化; “三定”:定证、定方、定疗程; “八字诀”:立纲、归类、正误、补缺。 1.3三部六病的作用 1.3.1三部六病是医学指导原则 认识三部六病不能只停留在微观上,即从一方一病的效果上看待三部六病的优劣。更应该从宏观上来审视,即从三部六病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对中医学学术整理和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等方面来看待三部六病。由此,方可把握三部六病的学术全貌和精髓,并对三部六病理论价值、现实作用、应用前景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部六病的学术的基本特色是有规范的医学,这与传统中医的各家学说有质的差别。三部六病成为规范医学的基本条件是真正揭示了疾病反应的总机理,这是疾病的共性。据此建立了可以控制疾病反应的总机理的方法和措施,并且可以将控制方法和措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指导临床实践的各项原则。因此,三部六病可以作为医学的指导原则。 1.3.2三部六病是对疾病的高度概括

脑淫之《三部六病》读后感 (评论 三部六病精义)

脑淫之《三部六病》读后感(评论三部六病精义) 脑淫之《三部六病》读后感 作者朱老剑客 看完了《三部六病》,刘绍武讲述,宿明良整理,太原市中医学会太原市三部六病研究室1985年版内部资料。前几天我家附近的一个综合门诊部想让我帮忙给他们做做宣 传策划,他们的特色就是使用刘先生的三部六病理论来给人们看病开药,同时给了我这本书。关于刘绍武先生,绝对脑淫大家!我前几天在书店里看到了他的传记,是百大名中医系列里的,在网络上也有三部六病的主页,https://www.docsj.com/doc/c04127478.html,。三部六病理论,是刘先生研究魏晋时期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并参考了如《金匮要略》等其他方剂学书籍,博采众长,取精去糙,将其中各条目所列病征以及对象药方归类总结之后,发现了方剂学的规律,又通过临床验证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医方剂学理论,说白了就是“对征下药”,有什么病

征就选用什么药。同时照顾药性的相克中和、药用效果和作用部位,药物间的替代关系,特定药物的特殊使用方法等等,形成了刘派系列汤丸散剂等内服方剂。屡试不爽,所以就成了三部六病的方剂学理论,授徒以流传。同时,刘先生还根据三部六病理论,校正了《伤寒杂病论》等古医书里的错误,且都是由临床实例的,不是妄言。 《三部六病》这本讲义通俗易懂,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将病理与药理结合解释,让我这个门外汉看都很容易理解,明白。那个综合门诊部这几天正邀请刘先生的孙子来院讲学,据说不但那些医生,其他听课的,护士、会计、勤杂等等,都学会怎么给别人看病开药了,一般是先拿自己开刀。嗯,我在看此书过程中也大有跃跃欲试之举,因为这讲义说得太明白了,抓住主证,配以主药,再加副药,进可攻退可守,有补的就有排的,有热的就有寒的,再加甘草以通内外,貌似中医方剂学就是这么简单。尤其是此书中间一段,说复合证怎么配复合方,就是简单的排列组合,煎服法一般都很简单,既然所有选用的药都不是很极端的,任意搭配只要对症下药就不会出问题,病早晚会好的。难就难在诊断上了,虽然刘先生列出了各种病的特征病征,但要拿准了,一方到

调心补阳汤的临床功用资料{三部六病}

调心补阳汤的临床功用 北京军区总医院宿明良 调心补阳汤是刘绍武先生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剂之一,是由三部六病医学的小柴胡汤协调立法开始,渐次演化为协调气血的调心汤,进而在后期三纲六要学术体中,在三部协调治疗的方剂组合方面升华为调心补阳汤,担负着中部气血大协调的主方。 一、调心补阳汤方剂组成 生黄芪120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桃仁30克红花10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生牡蛎3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6克生甘草10克大枣15克 二、主治功能 临床功用以脑梗塞、脑溢血、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为主治方向。 三、煎服方法 上述诸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60分钟,去渣,两次药汁相合,约500—600毫升,温分三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忌食生冷、油腻。

四、方解 原方的组成: 张仲景——小柴胡汤——《伤寒论》 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刘绍武——百丹汤——《三纲六要》 刘绍武先生的组方学具有知识性、技术性、智慧性、艺术性,需在实践中细细的解读,体会,释疑,觉悟。“最高的艺术是摆脱了金碧辉煌的时代,恢复粗糙、沧桑的本性,展现返璞归真的本来面貌,表达着独到的高雅。”对一个方剂的功用,内涵的美,不能光用眼睛去看,要用心去观察。 刘绍武先生当年临床应用调心补阳汤时,曾戏称此方是“一箭双星”,现在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一)小柴胡汤的功用 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就是协调,对生命的协调,需要一个按着自然规律,唤起自然疗能的全自动化系统,确保无功不具,无处不达,说到这里首先要了解协调疗法的用药原则和组方八法,以及四治法则。 ⒈协调疗法的选药四原则 刘绍武先生创立协调疗法,选药有四项基本原则,即疗效要高,治疗全面,副作用小,利于久服。这是创立协调疗法的选药基础,也是构成协调疗法的基石,是实现协调的基本要素。 ⑴疗效要高

三部六病 秘而不宣的脉法 人迎气口诊脉法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I导读: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生套古人的方法,就如一层迷雾,迷住了双眼,看不透疾病的本质。若掌握人迎气口脉法,则如拨开迷雾学中医,临床识证用方会清晰、准确。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作者/王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 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

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从经文看很简单吧!《内经》是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便轻易区分出了六经病。《内经》云:“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只要用人迎穴所在位置的动脉与太渊穴所在位置的动脉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出六经病。这种脉法操作起来并不比独取寸口的脉法复杂,但是为何古人却不用呢?其实只要试过几个病人答案自然就会揭晓。因为这套脉法不正确。懂点西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迎脉实际是颈总动脉,寸口脉实际是桡动脉,颈总动脉的宽度大于桡动脉许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诊脉,人迎脉永远大于寸口脉,两个粗细相似的脉管可以相互比较,相差如此悬殊的颈动脉与桡动脉如何比较?因此以人迎穴与太渊穴的动脉对比方法不能诊断六经病。我从梳理出不同的脏器与藏象理论并确立从藏象理论入手开始,人迎气口脉法就一直困扰着我,经过痛苦的三年学习才突破这个瓶颈。这期间不停地看书,直到有一天我真的弄通了这套脉法,那时我欣喜若狂,郁堵多年的能量一下子全释放出来了,学习到的大量知识重新有条理地排列起来,

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一,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中枢汤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个丹参30g百合30g乌药10g瓜蒌30g郁金15g五味子15g牡蛎30g石膏30g桂枝10g大黄10g白芍30g 陈皮30g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调胃汤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现在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由于每一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每一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篇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篇篇一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小班上学期工作任务,制定如下健康教育计划: 一、生活、卫生习惯 1、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学会使用手巾、认真洗手不玩水。 2、会使用小勺吃饭,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等好习惯,知道饮食和健康的简单关系,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3、安静就寝,在成人的帮助下有次序地穿脱衣物、鞋子、并把它们放在固定地方。 4、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独立地穿脱衣服、鞋子,使用自己的杯子,学习简单整理自己的床铺。学习分类收放玩具和用品,放在指定的地方。 5、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习饭后漱口的正确方法,懂得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好习惯。 6、爱护五官,不要挖鼻孔、耳孔,不吃手、饰物。帮助幼儿保持仪表整洁。 7、知道不乱拿他人的物品和玩具,也不能使用他人的物品。

8、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二、卫生保健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示范与督促。因而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较好的常规工作。 首先,我们要保证幼儿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其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进餐卫生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进幼儿食欲,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进健康。我要求幼儿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保持桌面及衣服清洁的习惯;养成吃饭时要安静、愉快地进餐,细嚼慢咽,学会用筷子、不挑食、不剩饭菜的习惯;养成不喝生水,少吃零食,睡前及饭前不吃零食,不吃不洁食物的习惯。 认真做好大扫除工作,祛除卫生死角。配合保健大夫做好晨检记录与家长联系簿。定期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健康: 1、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懂得一些健康、卫生知识,有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说课讲解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 法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I导读: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生套古人的方法,就如一层迷雾,迷住了双眼,看不透疾病的本质。若掌握人迎气口脉法,则如拨开迷雾学中医,临床识证用方会清晰、准确。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作者/王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 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从经文看很简单吧!《内经》是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便轻易区分出了六经病。《内经》云:“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只要用人迎穴所在位置的动脉与太渊穴所在位置的动脉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出六经病。这种脉法操作起来并不比独取寸口的脉法复杂,但是为何古人却不用呢?其实只要试过几个病人答案自然就会揭晓。因为这套脉法不正确。懂点西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迎脉实际是颈总动脉,寸口脉实际是桡动脉,颈总动脉的宽度大于桡动脉许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诊脉,人迎脉永远大于寸口脉,两个粗细相似的脉管可以相互比较,相差如此悬殊的颈动脉与桡动脉如何比较?因此以人迎穴与太渊穴的动脉对比方法不能诊断六经病。我从梳理出不同的脏器与藏象理论并确立从藏象理论入手开始,人迎气口脉法就一直困扰着我,经过痛苦的三年学习才突破这个瓶颈。这期间不停地看书,

刘绍武-三部六病伤寒论杂病论

太阳病篇 太阳病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发热而恶寒。 2.太阳病,葛根汤主之。前证悉具,项背强,四肢痹痛者,葛根汤亦主之。 3.太阳病,项背强,四肢痹痛,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者,葛根汤主之。 4.病人头项痛微强,自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脉浮缓,或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桂枝汤证悉具,项背强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不项背强,但漏汗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6.桂枝汤证悉具,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本汤亦主之。 7.太阳病,体痛,脉紧,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8.麻黄汤证悉具,身重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9.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而热多寒少。以其未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若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太阳杂病 10.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1.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2.病人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可与麻杏薏甘汤。 13.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4.肢节疼痛,或身体羸瘦,脚肿如脱,头眩短气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5.四肢肿,小便不利,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脉浮弱,自汗恶风者,防己茯苓汤主之。若脉浮紧,无汗者,甘草麻黄汤主之。 16.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稍稍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17.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护理质量简报

护理质量简报 总第75期2018年第3期 目录 护理质量检查 第一季度分级护理质量检查 第一季度健康教育质量检查 第一季度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 第一季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核查 第一季度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风险质量核查 第一季度疼痛评估符合率核查 第一季度部分护理质量检查总成绩 三月份护士长夜查房情况 四月份护士长夜查房安排表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

二0一八年四月十六日 ****************** *护理质量检查* ****************** 第一季度分级护理质量检查(2018.03.07) 、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四病区:3床多组管道,输液管无标识;输液小卡上无时间及签名;体温单上缺大便记录。 五病区:18床物品多、床单元欠整洁;等级巡视少一次记录;病房陪护多。 六病区:15床病室异味大,床单位欠整齐;等级巡视少一次记录;床头卡护理级别未更正。 七病区:14床床单位欠整洁;患者多管道输液管无标识;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不够了解。 八病区:物品摆放不整齐;39床奥曲肽组输液,执行单上无记录。 九病区:15床带状疱疹患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护理计划未针对疼痛制定护理措施。 十病区:14床自带陪护床未收起,陪护多,物品摆放欠整齐;患者留置针未做标识。 十二病区:9床病室物品摆放凌乱,不整齐;患儿家属对雾化注意事项不够了解;患儿留置针无标识。十三病区:17床病房乱,物品摆放不整齐,陪护多;患儿体重未记录。 十五病区:18床床头柜物品较多、不整齐;临时医嘱血糖监测无执行人签名,林格氏液组输液在执行单上无记录。b5E2RGbC 十六病区:10床病房物品多、欠整齐,体温单缺血压、体温记录一次;责任护士对患者辅助检查阳性 结果未掌握。p1EanqFD 三、分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问题的柏拉图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完整版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I导读: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生套古人的方法,就如一层迷雾,迷住了双眼,看不透疾病的本质。若掌握人迎气口脉法,则如拨开迷雾学中医,临床识证用方会清晰、准确。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作者/王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 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

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从经文看很简单吧!《内经》是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便轻易区分出了六经病。《内经》云:“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只要用人迎穴所在位置的动脉与太渊穴所在位置的动脉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出六经病。这种脉法操作起来并不比独取寸口的脉法复杂,但是为何古人却不用呢其实只要试过几个病人答案自然就会揭晓。因为这套脉法不正确。懂点西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迎脉实际是颈总动脉,寸口脉实际是桡动脉,颈总动脉的宽度大于桡动脉许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诊脉,人迎脉永远大于寸口脉,两个粗细相似的脉管可以相互比较,相差如此悬殊的颈动脉与桡动脉如何比较因此以人迎穴与太渊穴的动脉对比方法不能诊断六经病。我从梳理出不同的脏器与藏象理论并确立从藏象理论入手开始,人迎气口脉法就一直困扰着我,经过痛苦的三年学习才突破这个瓶颈。这期间不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I导读: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生套古人的方法,就如一层迷雾,迷住了双眼,看不透疾病的本质。若掌握人迎气口脉法,则如拨开迷雾学中医,临床识证用方会清晰、准确。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作者/王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 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细记载了怎么辨六经,故而张仲景书中未再提如何明辨六经。“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

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灵枢经·终始》)从经文看很简单吧!《内经》是用如此简单的方法便轻易区分出了六经病。《内经》云:“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只要用人迎穴所在位置的动脉与太渊穴所在位置的动脉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区分出六经病。这种脉法操作起来并不比独取寸口的脉法复杂,但是为何古人却不用呢?其实只要试过几个病人答案自然就会揭晓。因为这套脉法不正确。懂点西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迎脉实际是颈总动脉,寸口脉实际是桡动脉,颈总动脉的宽度大于桡动脉许多倍,因此只要公正诊脉,人迎脉永远大于寸口脉,两个粗细相似的脉管可以相互比较,相差如此悬殊的颈动脉与桡动脉如何比较?因此以人迎穴与太渊穴的动脉对比方法不能诊断六经病。我从梳理出不同的脏器与藏象理论并确立从藏象理论入手开始,人迎气口脉法就一直困扰着我,经过痛苦的三年学习才突破这个瓶颈。这期间不停地看书,直到有一天我真的弄通了这套脉法,那时我欣喜若狂,郁堵多年的能量一下子

刘绍武三部六病

刘绍武“三部六病” 第一篇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他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周易》“一分为二”的阴阳属性论是《伤寒论》辨证分型的总纲。一分为二、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伤寒论》把这种阴阳属性论引入了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同时把抽象的哲学阴阳变为具体的医学阴阳。 《周易》“一分为三”的三极结构论是《伤寒论》辨证定位的基础。三极上中下,三才天地人,三极和三才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共3篇)

传染病年度工作计划(共3篇) 篇:春度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202X年春度皇华小学卫生工作总结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我校为了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与观念,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始终有一支卫生防病健康安全领导小组队伍。 一、晨检制度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对在校学生实施晨检。我校从“非典”传染病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着晨检制度,如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时,或出现水痘等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对该班级进行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二、健康教育常规化 学校组建了健康教育管理网络。每年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工作,学校设有健康教育宣传窗,并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平时利用校广播、学校黑板报、各班级黑板报、小报、班级主题会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如爱眼日、无烟日、爱牙日、学生营养卫生、传染病的预防等等,教育学生勤洗手、勤讲个人卫生,多吃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一)增强传染病防病意识与观念学校利用校广播、宣传画廊等宣传阵地,多方面、多角度地向教师、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宣传。 1.每班在健康教育课上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预防及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宣传画廊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3.卫生老师利用广播进行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主要内容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4.每班利用健康教育课时间上一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课,秋冬季疾病、手足口病。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意识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1.积极、主动地预防感冒。在大范围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 2.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督促家长在家庭里开展一定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疾病流行期,不宜到人口密集地和空气不流通处滞留; 3.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及季节性的传染病,并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 (三)防狂工作皇华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大手牵小手,“防狂”知识一起走活动。 为增强师生对狂犬病的预防意识,掌握狂犬病的预防知识,筑牢狂犬病防护墙,学校老师从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的症状特征、狂犬病的危害、被犬等动物咬伤后的及时处理、如何预防犬只咬伤、饲养宠物的管理等方面向学生进行宣讲。特别针对被狗等动物咬伤后的情形做了详细讲解,预防学生被狗等动物咬伤之后因处理伤口而延误治疗。 最后,学校将会印发百余份《狂犬病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通过小手牵大手,将宣传资料交由家长长期存阅,让狂犬病的防治知识真正入脑入心,给师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四)免疫接种

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 ,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 一个处方。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 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中枢汤处方:柴胡15g黄苓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个丹参30g百合30g乌 药10g 瓜蒌30g 郁金15g 五味子15g 牡蛎30g 石膏30g 桂枝10g 大黄10g 白芍30g 陈皮30g 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 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 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原文是:"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 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调胃汤实际是 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伤寒论》第1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在有一个理论,能 "现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 张颖清提出的。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由于每一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每一个局部病证全身反映同时出现,只不过是在一个很微观的部分得以表现而已。中枢汤的组成就体现了系统整体的治疗。因为在三部中,气血是一个整体。所以中枢汤中选择了调神汤协调整体的气血,在调神汤中寒温并用、补泻并行、升降共施、收涩共用。使整体的气该开则开、该降则降、该出则出、该入则入。气行则血行,气调则血调,所以整体的血该通则通、该藏则藏、该统则统。三部系统中,表部以肺为主导,里部以胃为主导,半表半里部以心为主导。婴儿出生的第一声哭,是肺的功能,因哭使肺接触后天的空气,开始呼吸,人有了后天的呼吸,气血才能循经脉运行。肺似压气机,心似压水机,心肺的机能不能停,一旦失常,或发生病变,或导致死亡。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既虚,则三部俱无生气。所以三部中主导的调节应该是调肺、调心、调胃,由于调心汤中有百合、乌药、五味子等调肺的成分,所以就不再选择调肺汤,而只选择调心、调胃。 人体三部中的各组织、器官,形状不同,功能各异,但其本质是

数年精华:中医用药心得三部六病全息方

数年精华:中医用药心得三部六病全息方数年精华:中医用药心得三部六病全 息方 数年精华:中医用药心得转载自淡泊宁静三部六病全息方 一、三部六病全息方的处方用药心得: 中药不传之在量呵呵,这个量绝非越大越好,三部六病全息方就是中枢汤,是刘老晚年所命名的一个处方。中枢汤由三个方子组成:调心汤,调神汤,调胃汤。中枢汤处方: 而是因人而异的,这需要对药的了解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的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好。 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个丹参30克淋巴结炎: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久病化痰祛瘀,扶正祛邪,临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蒌30克郁金15克床以辩证为主。年前治疗一个慢性淋巴结炎,病史2年,常服五味子15克牡蛎30克石膏30克桂枝10克抗生素,反复发作。我的处方是:黄芪80当归20地龙20白僵大黄10克白芍30克陈皮30克蚕20海藻30白芥子15皂角刺20乳香10没药10双花30蒲公调神汤是《伤寒论》第107条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成。由于用石膏易龙骨并去了铅丹;故亦名日柴膏汤。英30连翘30蚤休20 ; 二,阳痿早泄原文是:“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调胃汤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

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养殖) 调心汤是小柴胡汤加百合、乌药、丹参、郁金、瓜蒌、牡蛎。 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二、三部六病全息方的理论基础。 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刘老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现在有一个理论,能解释咱们这个方子,这个理论就是生物,全息论。 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生物全息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张颖清提出的。张在研究生物的整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相关性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生物的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整体相似,它贮存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相对缩影。生物体的每一局部,甚至细胞,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如基因),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可以培养成整株植物,一些低等动物可以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现代克隆枝术可以用体细胞培养出与原本体相同的高等动物等等。既然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携带着整体生命信息,人体患病,即使重点在局部,这一局部已经含有整体因素,也就具有了整体疾病的性质。 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全息论之所以能诞生在我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中医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人做为一个小宇宙,是生物界的全息元,在中医的诊断、治疗中,充满了全息思想。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由于每一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所以每一个局部病证全身反映同时出现,只不过是在一个很微观的部分得以表现而已。

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

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 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 脉象学说,是祖国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技术,通过平脉可以帮助医生得知疾病性质的真伪。临床有时舍证而从脉,一脉定乾坤。因此,平脉有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以后局部病的论治中,脉象的诊干更具有重要的意义。seJ老中医在线平脉是一门技术,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无论历代医家把脉象描绘的如何尽善尽美,但具体平起脉来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同一脉象,多人平之,常是结论不一,难以说到一起,而不能统一。根据多年实践,认为脉象应分三类,首先掌握脉象的分类,才能正确的区别脉象,作出准确诊断。现就三类脉象的具体内容,作一分述。先认识基础脉象,再认识复合脉象,在此基础上再平奇形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完成脉象从必然到自然的认识过程。seJ 老中医在线 一、基础脉seJ老中医在线 基础脉分七类十四种,根据脉象形成的机理和:临床脉象的变化,平诊时要注意七个方面:seJ老中医在线 1.长度seJ老中医在线 以等身寸量之,正常人脉长一寸九分。按脉时,上不盈寸,

下不及尺者,叫做短脉,主夭;反之,如寸尺两端有余和缓者,为长脉,主寿。seJ老中医在线 2.宽度seJ老中医在线 正常寸口脉宽,以等身寸量之,约为1/10~2/10寸。平脉时,宽度以巨细分,超出正常宽度1/2叫巨脉;仅占正常脉之宽1/3时,称为细脉。巨脉主气盛,细脉主血虚。seJ老中医在线 3.深度seJ老中医在线 脉之深浅以浮、沉分,轻取明显,按之稍减,称为浮脉;轻取不显,重按而明显,称为沉脉。浮脉主病在表,常为外感症;沉脉主病在里,常为内脏病。seJ老中医在线 4.硬度seJ老中医在线 脉之硬度则以弦、软分。紧而弹性差者,谓之弦脉;柔而弹性好者,谓之软。硬度是血管弹性的反应。弦脉主病久,软脉主病近,或为正常。seJ老中医在线 5.频率seJ老中医在线 平脉时,频率以迟、数分。一息四至以下为迟;一息五至以上为数。数脉主热,主病进;迟脉主寒,主病退。临床要结合具体情况并观察心脏的功能状态而确定脉率的意义。seJ 老中医在线 6.充盈度seJ老中医在线 脉之充盈度,以虚、实分。主要凭脉管内血液量的充盈状态。

职业卫生自查报告范文3篇

职业卫生自查报告范文3篇 《职业卫生自查报告范文3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职业卫生自查报告篇一: 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孩子们能不能健康生活、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学校而言,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校围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广泛对全体师生进行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将我校卫生工作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学校的突发事件发生情况。 4、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近视、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

二、热门思想汇报 卫生常规工作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1、学校建立了学生日常规制度、环境卫生及教室卫生的管理制度。开学初做好了学校秋季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及季节性多发病预防。做好防传染病、流行病预案,制定行之有效的疫情控制措施。做到学校、班级两级重点监控。 2、学校和班主任进一步加强了“六病”防治工作。预防近视眼、沙眼、龋齿、蛔虫、营养不良、贫血。特别是加强了近视的预防。重点监控学生视力,近视生常抓不懈要持平。切实保证眼保健操时间、带操、检查、监督四落实,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协同家长对学生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为主,及早发现、及早纠正、及早治疗,共同保护学生视力,严格控制近视率。 三、师生饮水卫生 1、学校领导分重视师生饮水卫生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保健老师经常检查督促。 2、学校加大饮用水安全卫生工作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有效措施,责任到人。 3、每次进水,向供水单位索取桶装水生产单位有效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或饮水机有效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复印件,个人简历认真做好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提醒饮水机消毒专业机构定期为学校的饮水机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等。

三部六病

三部六病 第一章思辨框架 第一节三部划分 人体有三个系统构成:表、里、枢合称三部。 三部为病:表部形成:表阳病、表阴病。 里部形成:里阳病、里阴病。合称六病。 枢部形成:枢阳病、枢阴病。 一、表部 表部的概念:凡是与空气外界相接触的部位都属表部的范畴。包括肌表、肺系、生殖系、部分神经系等。表部又称天部,通天而摄天阳之气以自用。 表部功能 1、肺与皮毛的关系。 2、皮毛与腠理的关系。腠理:是皮毛之下,即皮肤的汗腺、皮脂腺、血管、淋巴管、关节腔、神经和肌肉,在分泌、吸收、排泄、代谢、感觉、免疫、反射、保护、调节体温和运动等方面于关重要。 二、里部 里部的概念:凡是和饮食物接触的部分都属里部的范畴。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

弯曲不等的空腔器官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其特点烛适应饮食,完成饮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 里部功能 1、胃与六腑的关系: 2、六腑与水液谢: 3、“脾主运化”和胰与小肠在里部的功能:胰脏是里部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内分泌部主要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这些分泌液在消化和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脾主运化主要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三、枢部 枢部的概念:凡是和气血接触的部分都属于枢部的范畴。 1、心脏的主导作用: 2、血液的营养、保卫功能: 3、肝脏、肾脏的调节、代谢功能: 4、气血的载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异名同类。 第二节六病的产生 第二章整体内涵 第三章理性规范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体系分为整体辨证、系统辨证和局部辨证三大体系。 第一节证的研究 一、证的四性:1、证的多样性 2、证的多义性 3、证的传变性 4、证的复合性 二、证的四类似:1、合病 2、并病 3、兼证 4、合证 三、脉的四象 寸口脉可以反映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的生理状况,寸口脉搏是全身气血信息的窗口,是机体在寸口部的全息。寸口脉是人体的微缩,好似平卧的人体。 头颅颈胸腔膈上腹胁脐腹腰小腹 上竟上上附子中附上是附下下竟下 大鱼际寸部关部尺部尺部 1、溢脉:也叫上鱼际脉。脉搏过寸口直到腕横纹,遂上鱼际,轻可切之跳动,理可望风搏动,此为阳气亢盛之脉。 2、紊脉:也叫涩脉。脉律不齐,艰涩难行,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紊脉多为血行不畅,心脏功能紊乱的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