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

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理論

一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理論的基本內容

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是先秦農學中很有特色的一種理論,而其意義則超越了傳統農學的範圍。它起源很早,《逸周書·大聚》載周公旦追述的“禹之禁”,就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表明這種思想和實踐在我國從原始社會向文明時代過渡時即已產生。在先秦古籍中,有關記載比比皆是,在七十年代出土的雲夢秦簡中也有這方面的條文。現分別將其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利用

首先是只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砍伐林木,反對濫砍濫伐。如《逸周書·文傳》說:“山林非時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長。”《荀子·王制》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又說:“斬伐、長養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財也。”《孟子·梁惠王上》:“斤斧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這也就是所謂“時禁”。

禁止砍伐林木的時間主要是春季和夏季。《逸周書·大聚》規定的禁期是“春三月”,即整個春季。《管子·禁藏》;“當春三月……毋伐木,毋夭英(謂草木之初生),毋折竿(筍之初生也。),所以息百長也。”《禮記·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季春之月“毋伐桑柘”,孟夏之月“毋伐大樹”,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記載。前些年出土的雲夢秦簡《田律》則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綰(棺)享(槨)者,是不用時”的條文,即除了不幸死亡而需要棺木者外,一律禁止在春天砍伐山林。[1]

與此相聯繫,是保護幼小的林木,以保證林木的生長和再生。《國語·魯語》把“山不槎(砍)蘖(斷木上長出的新生的枝條),澤不伐夭(未長成之草木)”作為“古訓”加以強調。《逸周書·文傳》也說:“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禮記·王制》規定:“木不中伐,不鬻於市;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這和上述“時禁”意義相同,只是從不同的側面予以論述而已。

為了保護森林等自然資源,又制定了防火法令──“火憲”。《荀子·王制》:“修火憲,養山林藪澤草木魚鱉百索(蔬)[2],以時禁發,使國家足用而財物不屈,虞師之事也。”《管子·立政》:“修火憲,敬(警)山澤林藪積草,夫財之所出,以時禁發焉,使民足於宮室之用,薪蒸之所積,虞師之事也。”《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月令》季春之月“毋燒灰”,雲夢秦簡《田律》“不夏月,不敢夜草為灰”,大概就是“火憲”內容之一。《周禮》中還有一個專門“掌行火之政令”的“司爟”。

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利用

首先還是“時禁”,即只允許在一定的時期內捕魚。《荀子·王制》:“汗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逸周書·文傳》:“川澤非時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什麼時候禁止捕魚呢?主要是在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孕別之時。即懷子與產卵期間。《荀子·王制》:“黿鼉魚鱉鰌鱔孕別之時,網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逸周書·大聚》則具體指為“夏三月”。《睡虎地秦簡·田律》:“毋□□□□□□毒魚鱉,置穽罔(網),至七月而縱之。”與《逸周書·大聚》所言合。《國語·魯語上》記載了有名的裏革斷罟的故事:

宣公夏濫(漬網)於泗淵,裏革斷其罟而棄之曰:“古者大寒降(減退),土蟄發(大

寒降,土蟄發為孟春之月),水虞於是乎講罛(大網)罶(竹編魚具),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以寢廟(登嘗,盛物於豆以薦神)……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獸網)羅(鳥網),矠(以矛獵物)魚鱉以為夏犒(幹肉),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

蘖(斷木上長出的新生的枝條),澤不伐夭(未長成之草木),魚禁鯤(魚子)鮞(小魚),麋),鳥翼鷇(待哺幼鳥)卵,蟲舍蚳(蟻卵)蝝(未生翼的蝗子),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

這裏,把什麼時候允許捕魚,什麼時候不允許捕魚,講得很清楚了。

與此相聯繫,是禁止捕捉小魚。所謂“魚禁鯤(魚子)鮞(小魚)”,為此,禁止使用小

南子·應道訓》記載春秋時季子把亶父治理得很好,以致漁民自覺地不取小魚。

禁止竭澤而漁。如《禮記·月令》規定“毋竭川澤,毋漉陂池”。《雲夢秦簡》規定不准使用毒藥。《太平御覽》84引《逸周書·文傳》有“澤不行害”的內容,也就是不許使用毒藥。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利用

對野生動物的狩獵也有“時禁”。《逸周書·文傳》:“畋獵以時,童不夭胎,馬不馳騖,土不失宜。”《太平御覽》84引作“畋獵唯時,不殺童牛,不夭胎,童牛不服,童馬不馳,不騖澤[3],不行害……”。《國語·魯語上》“鳥獸孕……獸虞於是乎禁罝(獸網)羅(鳥網)”,《管子·禁藏》“當春三月……毋殺畜生,毋拊卵……”,《禮記》季春之月“田獵,罘、羅、網、畢、翳,餧獸之藥無出九門”,《睡虎地秦簡·田律》“不夏月,毋

小之時)毋敢將犬以之田”,就是這種“時禁”的具體化。

這種“時禁”是為了保護幼小和懷孕的禽獸以及尚未孵化的禽卵,反對斬盡殺絕式的狩獵。《禮記·王制》有“不麛不卵,不殺胎(懷胎母獸),不夭牝(年青母獸),不覆巢”的記載。《周禮》中有掌管狩獵事務的“跡人”,也規定“禁麛卵者與其毒矢射者”。這就是說,禁止獵取幼獸、懷孕母獸,禁止攫取鳥卵,傾覆鳥巢和使用毒箭。目的是保證野生動物種群能夠正常的生長延續。《逸周書·文傳》說:“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這

蚳(蟻卵)蝝(未生翼的蝗子),蕃庶物也”的記載精神一致。

二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理論形成的基礎及其意義

先秦時代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建立在對廣義農業生產的“時宜”、“地宜”、“物宜”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之上的。

總結歷史教訓,著眼永續利用

我國遠古時代黃河流域的開發過程中,有過一個對自然資源破壞比較嚴重的時代。《管子·揆度》雲:“黃帝之王……破增藪,焚沛澤,逐禽獸。”《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這在當時開拓了人類的活動空間,是必要的。以後,隨著人口增加、土地墾辟,山林川澤自然資源受到破壞的情況仍然不斷發生。[4]但在這過程中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利用過度或不適當的攫取,就會妨害資源的再生,導致資源的枯竭,影響到以後的繼續利用。黃土地區氣候偏旱,天然植被相對

並不豐茂,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就更顯得必要。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義賞》)

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幹澤涸漁,則龜蛇不往。(《呂氏春秋·應同》)[5]

這些無疑是對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所以先秦諸子論述保護自然資源的必要性時,總是著眼於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是從人類的長遠利益立論的。在上面所引述的資料中,這種思想已經反映得相當清楚,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為了“不絕其長”,從而“使國家足用而財物不屈”(俱《荀子·王制》語)。這方面的例子,除了荀子孟子等人的言論外,還可以舉出不少來。如《逸周書·文傳》曰:

無殺夭胎[6],無伐不成材,無墯(墮)四時。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生十殺一者物十重,生一殺十者物頓空。十重者王,頓空者亡。[7]

它說明“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只有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生之不絕,取之有節,才能保持發展的後勁,成功王霸之業。

保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三才”理論

當時人們所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是野生動植物;人們已經認識到,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可以再生的,而其生長繁息和農作物、禽畜一樣,是受天時制約的。其生長發育的階段性和自然界氣候變化的節律是一致的。所以先秦古籍中論述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時,無不強調要順時,“以時禁發”。因為“養長時,則六畜育(禽獸亦然),殺生時,則草木殖(作物亦然)”(《荀子·王制》)。上面談到了我國先秦時期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心點是“時禁”,而“時禁”的目的正是保證野生動植物順應自然界季節變化的規律正常地生長和繁育。因為“養長時,則六畜育(禽獸亦然),殺生時,則草木殖(作物亦然)”(《荀子·王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經濟利用和永續利用的目的。因此,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的出現,是和先秦時代對天時認識的深化分不開的。

先秦時代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和當時“物地宜,盡地利”認識的深化也是分不開的。先秦時代的“物地宜,盡地利”,不但包括對各類農田的合理利用,也包括對農田以外的各類土地的合理利用保護和合理利用山林川澤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正是當時“地宜”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說,是以“地宜”思想為基礎的。所以,《逸周書·文傳》談“以時”入山林川澤和“以時”狩獵,是和“土不失宜”相聯繫的。它又指出:

土可犯,材可蓄。濕潤不[可]穀[之地],樹之竹、葦、莞、蒲;礫石不可穀[之地],樹之葛、木。以為絺綌,以為材用。故凡土地之閑者,聖人裁之,並為民用。是以魚鱉歸其泉,鳥歸其林。

在我國的上古時代,雖然種植業早就成為主要的生產部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地廣人稀,原野不能盡辟,農田一段分佈在都邑的近郊,郊外則辟為牧場,山林川澤仍然是人們重要的生產物件。山林川澤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因為當時這些地方盛產林木葦材鳥獸魚鱉等各類山貨水產,在以半乾旱草原為主的自然環境中顯得特別珍貴。山林藪澤被稱為“物之鍾”、“國之寶”。《國語·周語上》:“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財用於是乎出,其猶原隰衍沃,衣食於是乎生。”山林川澤和原隰衍沃並提,顯示了它在經濟

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國語·楚語下》載王孫圉論寶,把山林藪澤作為國之六寶之一。“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這除了與自然環境有關外,還因為當時種植業不夠穩定,經常受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以山林川澤的天然富源作經濟生活的必要補充。[8]《周禮·天官·塚宰》“以九職任萬民”,其中“三農”、“園圃”、“藪牧”、“虞衡”、“聚斂疏材”屬廣義農業範疇,“虞衡”在“九職”中列於第三位,而且“聚斂疏材”實際上也可以包括在“虞衡”之中。大概反映了戰國以前生產結構的實況。《周禮》中有“山虞”“林衡”“澤虞”“川衡”之職,統稱“虞衡”,就是掌管有關山林川澤的生產事宜的。這類官吏,在《詩經》《左傳》《國語》《夏小正》以至金文彝銘中均可找到。《史記·貨殖列傳》引《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亦見“虞衡”的重要性。到了戰國時代,漁獵採集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已經下降,但仍不失為農牧業的重要補充。所以,春秋戰國政治家在作國土總體利用規劃時,總是把山林川澤考慮在內的。《管子·八觀》以原野的五穀生產,觀一國之饑飽;以山澤、桑麻、六畜之產,觀一國之貧富。“夫山澤廣大,則草木易多也……山澤雖廣,草木毋禁……閉貨之門也,故曰時貨不遂,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

這時山林川澤的“禁發”,除了保護自然資源外,還有保證大田農業有充足勞動力的意義在內。故《管子·八觀》又說:

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必有時,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獨伐也,大木不可獨舉也,大木不可獨運也,大木不可加之薄牆之上。故曰山林雖廣,草木雖美,禁發必有時;國雖充盈,金玉雖多,宮室必有度。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魚鱉雖多,網罟必有正。船網不可一(財)[裁]而成也。非私草木愛魚鱉也,惡廢民生于穀也。

這是就一般年景而言的。山林川澤還作為儲藏天然財富的一個“資源庫”,在年成豐歉之間作調劑之用。在糧食歉收的年份,統治者就會開放山林川澤,讓人民從山澤的資源中獲取維持生計的資料,以安全渡過荒年。

總之,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理論,是和先秦時代人們對“天、地、人”的認識與安排聯繫在一起的。首先,它跟“天時”的掌握有關,其次,它跟“土宜”的利用有關,第三,它跟“農事”的安排有關,最後,它還與對“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認識相關聯。《逸周書·大聚》:

旦(周公旦)聞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且以並農力(執)[桑],成男女之功。夫然,則有(生)[土](而)不失其宜,萬物不失其性,人不失其事,天不失其時,以成萬財。[9]

這是戰國時人依託周公發表的議論。《荀子·王制》在論述了必須“以時”利用山林川澤自然資源和“以時”從事農業生產之後,接著也說:“聖人之用也,上察於天,下錯於地,塞備天地之間,加絕萬物之上……”由此可見,先秦時代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思想的理論依據,正是“天、地、人”關係的“三才”理論。

從上文不完全的介紹可以看到,先秦時代在農業生物學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它發展的局限性。先秦時代的農業生物學知識是比較零散的,缺乏系統性,沒有出現系統總結有關生物學知識的著作。先秦著作中涉及生物學知識比較多的有三類:一類是《詩經》《楚辭》等文學作品。《詩經》中提到了分屬59科的132種植物[10],《楚辭》涉及的植物也有55種[11]。兩部詩歌集中不少關於生物生境和特性的描述,但這

些描述大多數是作為起興或襯托的手段,它們不是被描述的主體,因此也不可能記述系統的生物學知識。另一類是《管子·地員》等土壤學著作,這些著作包含了豐富的植物生態學的知識,但主要是從“土宜”的角度來談植物和動物的,生物同樣不是被描述的主體;因此也稱不上是生物學的著作。第三類是《爾雅》。《爾雅》中有專篇《釋草》《釋木》《釋蟲》《釋獸》等,並運用同屬性生物的類比來區別動植物的種類,比《詩經》《管子·地員》等更接近於生物學的專文,但它畢竟只是一部字書而已。先秦時代,在作為中國傳統農學基礎的一些學科中,傳統的指時系統已經建立起來,傳統的土壤學亦已形成,而中國的古典生物學仍然處於蘊釀和知識積累的階段。

--------------------------------------------------------------------------------

[1] 《睡虎地秦簡·田律》中還有“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的記載,整理小組注曰:“荔,疑讀為甲,《釋名·釋天》:‘甲,孚甲也,萬物解孚甲而生也。’即植物發芽時所戴的種皮。取生甲,採取剛剛出芽的植物。”

[2] 據王先謙考證,“百索”即百蔬。

[3] 朱右曾說:“騖澤猶竭澤。”見《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孟子·告子上》曾揭露當時山林受破壞的情況:“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5]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說:“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以此相似。

[6] 《彙校》引唐大沛雲:此句脫二字,當作“無殺童,無夭胎。”

[7] 戰國時人已經明確認識到,做事不能光顧眼前的利益,應該考慮到長遠的利益。如《呂氏春秋·長利》說:“利雖倍數於今,而不便於後,弗為也。”

[8] 《國語·周語中》:“周制有之曰:……國有藪牧,疆有寓望,蔞妓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災也。”

[9] 據《逸周書彙校集注》校改。

[10] 陸文鬱:《詩經草木今釋》,天津人民出版社,1957年。

[11] 吳仁傑:《離騷草木疏》,叢書集成初編本。

--------------------------------------------------------------------------------

Copyright ? 2005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陽門內大街137號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郵遞區號: 10001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六讲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高考考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能够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成因与分布特征 3.以水资源为例,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高考展望: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在区域发展中,考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还能记住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回答不全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复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高考总复习》P67“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 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征: ①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一般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上,也可以体现在时间上。对于某一种资源而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因此,产生的自然资源的跨时空调配需求。 ②自然资源间存在着联系性。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可能会引起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变化。比如,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的下降。 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是不可再生的,固然是有限的;但纵使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段之内也是有限的。比如,对于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过度利用,则会造成更水资源的枯竭。人类过度狩猎某生物物种,则可能造成该种生物资源的灭绝。 ④自然资源的发展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是在不断扩大的。截止到当前为止,整个地球上,在人类可预期的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资源了。【想一想】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读图,运用交流、分析的方法,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初步认识 到合理利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难点: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三、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课前调查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2、内容与设计:

活动一: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资源。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活动三:桑基鱼塘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理解并描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对策。 活动四:局部地区自然资源改善的条件。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探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板书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 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二、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采取措施改善局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条件 3、设计说明 内容分析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是《初中科学》第十五章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策略等。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对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人口增长所引发的众多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侧重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对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懂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能源的相关知识,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需要有一定量的数据和事例的分析,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阅读图表、分析典型事例,获得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利用用

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枣庄八中南校詹井周 【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四大文明古国及所在大河位置。 人类文明发祥地大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大河流域,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以外,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相继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这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我们2013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课题]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1、概念:自然资源即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关于它的概念我们要理解三个内涵。 ①自然属性:即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四大圈层中。如气候资源、水资 源、生物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而经过人类加工后形成的如火电(能源)就不属于自然资源。 ②社会属性: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才能称之为资源。如农业生产中,要利用光、热、 水、土地等资源。 ③物质与能量。前者作为物质被利用,而后者被当作能源利用。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就是物质与能量的两个典型代表。 2、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 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特别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3、特征: ①分布的不均衡性。 ②资源间的联系性。 ③数量的有限性。 ④利用的发展性。 [典例解剖] 例1、右图所示,能正确 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 图为()

解题思路: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二者是包含关系。而有些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为一次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这其中也有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些不属于矿产资源如太阳能。另外一些能源则是人类加工后形成的二次能源,如火电、核电等。故能源与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均为相交的关系 参考答案:C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来通过读资料和图表,分析一下其分布特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为合理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 二、水资源 1、水资源及分布 [自主学习] 结合下图,完成《高考总复习》P79“知识梳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是什么,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②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③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诱导点拨] ①狭义水资源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通过左图可知: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所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②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亚洲、南美较多,而大洋洲最少。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区域面积大小,影响到集水范围;二是降水量;三是蒸发量; ③中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空间上由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这是因为我国的降水总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的;而时间分配上也不均衡,受不稳定的夏季风的影响,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过渡语】那么,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P61文字,完成《高考总复习》P80“知识梳理”,并能举例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诱导点拨] (结合幻灯片:千岛湖和农夫山泉等)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西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缩小有水资源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而“农夫山泉”成为了瓶装水中效益较好的品牌利益于水资源的质量。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则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目前,更多的地区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那我们如何合理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为环境资源工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环境资源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今后 年和 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新时期环境资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保护和节约为主要特征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已经有 部环保法律, 多项行政法规, 多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多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和以我国缔结参加的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协定为辅的较为完备的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 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初见雏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 个生态省、 个生态示范区、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 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所国家级 绿色学校 和 个省市级 绿色社区 。我国已经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形成共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的逐渐建立完善,创造了向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转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条件,建立健全了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决策体系,这些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难得的良好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趋势展望 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 十一五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发展趋势。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环境保护和资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3497.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3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word教案 (1)

活动课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课型】活动课 【课标要求】 【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式学习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小组竞赛。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如何? 2.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张问题同我国 的其他自然资源问题一样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合 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们采用 “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法来探讨这一课题。 介绍“问题-解决”式学习基本流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了解 “问题-解决”式学习 基本流程: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二、探究研讨,质疑问难知识点一:了解国情,发现问题 读课文P69-70材料,完成下面内容: 1、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种类()、总量()、许 多自然资源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 3、根据材料二找到石油消费大于生产分界点及其与汽车保有量的关 系,明确我国石油需要大量进口,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口的数量 ()。 4、根据材料三了解我国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引导学生我国中西部 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 贫乏,但经济发达。说明重要自然资源集中分布区与经济发达地区 距离()。 5、活动“观察身边的资源浪费现象” 展示图片: 按照课本给出的数据 知道中国人均资源占 有量,认识我国人均 资源量不足的现状。 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 采取的对策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 题,教师应给学生足 阅读 材料,查 找,对比分 析、讨论, 交流彼此 看法,小组 探究找出 问题。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方案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认识自然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教师总结]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 春小麦(否)汽车(否) 草原(是)袋鼠(是) 教师: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师: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战略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2.能够树立爱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怎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接着上一节的内容介绍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性问题——资源。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认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活动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基本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按照课本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分析和游戏的完成,并针对每个探究活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总结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拥有量之间的差距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等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这些收集中国自然资源资料,以及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 是人类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的一种行为。自然资源与人类社 会密切联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呢 初步了解过度开发对自 然资源造成的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探 究竟1”并讨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 源时存在哪些问题”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捕鱼”游 戏,并讨论哪种方法能捕到更多 的鱼。最后可以确定每次捕捉10 条“鱼”可以捕到数量最多的鱼,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个 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林 木的砍伐、野生动物毛皮的采 集、鱼类的捕捉等。进而引出资 源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的结论。 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进 行讨论,分析人类在利 用自然资源时存在的问 题。 按照课本的叙述完成游 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讨论,进而认识资 源开发利用应注意适度 的问题。 拓展应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针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 也是一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然与社会结合的特点, 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顺利和有效发展道路的历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人类社会对发展经济道路的正确抉择。 二正文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就是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载体。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如若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 就难免有人偷盗, 社会秩序混乱; 不能满足当代生产年龄人口在就业上对生产资料、产业结构的需要,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社会就难以安定, 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以,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发展, 首先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指标, 而是取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 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代际公平, 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后代人利益基础上, 便破坏了代际公平原则, 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1.2可持续发展是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已经有数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事实证明, 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直是不正确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经济不能实现可持

浅谈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浅谈自然资源 姓名班级学号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林产品资、旅游资源、草原产品资源等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鱼类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源的性质,划分为四类: a 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b 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c 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d 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地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 自然资源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从自然资源利用的一般过程来看,社会生产最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然后再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和反思,提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提出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以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持续环境保护 引言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我国而言,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侵蚀严重、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能源短缺、大气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而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把自然资源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无偿挥霍,只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人类离灭亡的距离也就不远了。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阶段,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覆盖率从建国起就一直迅速下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域和大气污染逐年严重。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十五”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全实现,基本上只完成目标的一半左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环境的有效承载量,各大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正在经受百年来最严重、最困难的环境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多发,对其应该采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人人环保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 变动性 自然资源的定义一直在延伸,其广度和深度都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随着不可再生资源被逐渐消耗和地质勘探出新资源的发现,自然资源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才能丰富自然资源。 2 有限性 自然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有限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数量少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它是地质活动几百万年形成的,不是认为可以重复的,其未来趋势就是越来越少。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果取某个区域来说,其能量也是有限的。水资源虽说是可以循环使用,但是每段时间内其使用也是受到限制的,如果利用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那么良性循环就会转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时代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来看,自然资源必然是有限的。 3 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正是其有限性的直观反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是一定的,但是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正好构成了其稀缺性的自然属性。

中国自然资源复习题

习题精选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铁矿石 B.石油 C.森林 D.铜矿 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原料来自()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5.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 6.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 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5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 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 7.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 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非选择题 1.从这幅漫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看下面这段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小小贺卡与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一贺卡从砍伐树木、印制纸、精美加工、集中邮寄至废弃扔掉,其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十分惊人。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的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就达3000多万。以每17棵树制造1吨纸计算,每寄4000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树,仅北京市去年就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一万多棵。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大量的造纸黑液、废水污染着河流湖泊,淮河污染了,污染了,海河、辽河……都在污染着! 贺卡吞噬着资源,造纸污染着资源 如果不以贺卡来互致祝福,你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祝福方式吗? 3.题目:家庭小调查 容:在第三章的学习之前,请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容如下: (1)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4)从这个小调查的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目的:使学生通过调查家庭世代居住环境的变化,了解我国资源的变化情况。 4.综合题 (1)观察下图,把找到的每种可再生资源用圆圈圈起来,把不可再生资源用方框框起来: (2)下面这些图片,可以提示你节约或保护什么资源呢?

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3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含答案)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教材第49页图3.17 图表分析:农业是用水较大的产业,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潜力较大。从图中文字表述可以看出,三种灌溉系统的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滴灌、旋转式喷灌、重力流动式灌溉,所以从节流角度看,滴灌、旋转式喷灌是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二)教材第50页活动 活动提示:该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现状,了解学校日常生活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的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周围人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材第52页案例 案例分析:首先找到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上喀斯特地貌、地表土层很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人类不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过度砍伐树林,过度开垦荒山、荒坡、陡坡等,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基岩暴露地面,导致石漠化。 (四)教材第53页思考 本题首先要了解土地退化的类型,即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不同。例如,半干旱、干旱的草原,土地退化以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为主;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的地区以土壤侵蚀为主;半干旱农耕区,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除此之外,应注意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间的关系,把防治工作和消除贫困结合起来;还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是这一系列措施的法律保证。

学业达标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②利用率过高③水污染严重④土壤盐渍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②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③灌溉用水量大④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而我国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40%以上,甚至高达90%,因此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再加上图示地区蒸发旺盛,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第2题,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流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有关。 答案:1.C 2.D 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大量引水灌溉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解析: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是由于上游过度引水灌溉造成。 答案:B 4.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