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建筑环境学汇总

建筑环境学汇总

建筑环境学汇总
建筑环境学汇总

第二章

1.赤纬: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阳方位角A: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

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时角h: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得投影之间的夹角,单位deg.

4.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指1平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

能通量,单位W/.太阳常数。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高度角和路径)以及大气透明度。

5.法向太阳直射辐射的计算:

某坡度为的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水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垂直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6.城市微气候的特点:a.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b.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c.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微气候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建筑物本身以其高大墙面而成为的一种风障,以及在地面与其他建筑物上投下的阴影都会改变该处的微气候。

7.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绘制等温曲线,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所以称之为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产生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怎样减小城市热岛现象?(下垫面,植被、建筑等方面分析)

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温差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m/s.

9.风速梯度计算公式:

—气象站风速测量点的高度,m;

—气象站风速测量点处的风速,m/s; —当地的大气边界层厚度,m;

—大气层厚度指数;—需要求风速地点的大气边界层厚度,m;

a—对应需要求风速点大气边界层厚度的指数。

10.高楼风的形成: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对其附近的风向和风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风在遇到障碍物而绕行时所产生方向和风速的变化,易形成高楼风(和街巷风)。

11.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

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决定性作用);②地面的覆盖面;③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微气候区域的温度受到土壤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形式以及土壤受建筑物或植物遮挡情况的影响较大)

12.有效天空温度影响因素:气温、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以及地表温度、海拔高度。大致在230K(冬天晴朗的夜里)到285K(夏天、多云)之间。

利用有些地区夜间较低的有效天空温度会造成建筑物进行夜间降温,是控制夏季室内热环境的节能方法。但冬季较低的有效天空温度会造成建筑物额外的夜间采暖能耗。

—距地面1.5~2.0m处的空气温度,K;

—地面附近空气的发射率,可用计算;

—地面附近的空气露点温度,。

13.天空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因此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这就是为什么清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地面、植物叶片等会结霜、结露的原因。

第三章

1.得热: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如果得热<0,意味着

房间失去热量。

负荷:

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出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如果只控制室内温度,则热负荷就只包括显热负荷。

2.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得热量分潜热得热和显热得热,潜热的热一般直接进入室内空气形

成瞬时冷负荷。渗透空气得热中潜热得热和显热得热直接进入室内空气中称为瞬时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导热Qwall,cond、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HGwind、室内显热源散热HGH,S。A、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B、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冷负荷与得

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3.非透明围护结构得热影响因素:材料传热系数、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就越高, 反射率越低。

透明围护结构得热影响因素:玻璃层数,填充气体,气体层厚度,玻璃发射率。

4.概念含义表达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增强,相当

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 如果考虑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如果忽略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和周天空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5.夜间辐射作用,何时必须考虑:

在计算白天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时,太阳辐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因此长波辐射可忽略,而夜间没有太阳辐射,天空背景温度远远低于空气温度,因此建筑物向天空的辐射放热量不可忽略,尤其是建筑物与天空之间的角系数较大情况下,特别是在冬季夜间忽略掉天空辐射作用可能会导致对热负荷的估计偏低。夜间辐射又称长波辐射或有效辐射。

6.非透明围护结构的得热HGwall :

透明围护结构的得热:)t t in a,out a,wind

wind cond wind -=(,F K HG K 为总传热系数,F 为总传热面积。

7.蓄热特性对围护结构的影响:由于围护结构具有热惯性,因此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外绕波动幅度之间存在衰减和延迟关系。衰减和滞后的程度取决于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其热容越大,蓄热能力越大,滞后时间越长,波幅的衰减越大。

8.内遮阳和外遮阳的区别:外遮阳:只有透过和吸收中的一部分成为得热。内遮阳:遮阳设施吸收和透过部分全部为得热。

9.围护结构湿传递特性:当墙体内实际水蒸汽分压力高于饱和水蒸汽分压力时,就可能出现凝结或冻结,影响墙体保温能力和强度。水蒸气分压力的差为湿传递的动力。

10.室内产热的形成:室内显热热源包括照明、电器设备、人员。

室内照明产热:照明设备所耗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通过传导、对流和红外辐射散入室 内;一部分转化为光能,被物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以传导、对流及辐射形式散入室内。 室内设备产热:室内设备包括电动设备、电子设备和加热设备。

11.空气渗透的特点 :形状比较简单的孔口出流: 流速较高,多处于阻力平方区。

渗流:流速缓慢,流道断面细小而复杂,认为处于层流区 。

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介于孔口出流与渗流之间 。

12.冬季考虑空气渗透的原因:夏季室内外温差小,风压是主要动力,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热压作用往往强于风压,造成底层房间热负荷偏大。因此冬季冷风渗透往往不可忽略。

13.影响负荷与得热差异的因素:

1)空调形式

2)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ρ、c 、λ、K

4)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14.送风空调和辐射空调负荷有什么不同:

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out air z aI t t α+=()()()()

,,,,,1,,m

wall wall conv wall lw in a in r j a in j HG HG HG t t t t αδτταδττ=????=+=-+-????∑

送风空调:负荷=对流部分。

辐射空调: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

维持室内温度一定,辐射空调负荷大。

第四章

1. 人体热平衡公式: 0=-----S E R C W M

M —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人体活动量的大小,W/㎡;

W —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C —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

R —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

E —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

S —人体蓄热率,W/㎡。

2.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对流,辐射,蒸发。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影响因素:

①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

②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

③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散湿)

高温环境:增加热感

低温环境:增加冷感

④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冷感,对皮肤的压力冲击

3.①服装热阻cl I :一般指显热热阻。

单位:㎡K/W 或clo ,其中1clo = 0.155㎡K/W

clo 1:在空气温度21℃,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 ,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热阻。

成套服装的热阻:∑+=i clu cl I 835.0161.0I ,

若考虑服装表面对流换热热阻,则服装总热阻为:

cl a cl cl c cl t f I I f h 1I I +=+=(cl f —服装的面积系数) 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会降低服装的热阻。

cl I ?= 0.504 cl I + 0.00281walk v - 0.24

椅子给人增加0.15clo 以下热阻:

cl I ?= 0.748 ch A – 0.1

服装的面积系数D cl cl A A f =(人体着装后的实际表面积cl A 和人体裸身表面积D A 之比。)

服装的透湿性:服装的存在增加了皮肤的蒸发换热热阻: 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服装吸收部分汗液,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使得需要更大蒸发量才能在皮肤表面上形成同样的散热量。

服装本身的潜热换热热阻cl e I ,:LR

i I I cl cl cl e =, 总潜热换热热阻t e I :LR

i I f I I f h 1I I m t cl a e cl e cl e cl e e t =+=+=,,, cl i —服装本身的水蒸气渗透系数,仅考虑透过服装的湿传递过程;

m i —服装的总水蒸气渗透系数,考虑了从皮肤到环境空气的湿传递过程。

cl i ,m i 均可查表得。

服装被汗湿润后热阻会下降,显热换热加强,又增加了潜热换热,故总传热系数增加。 ②代谢率单位 met :1 met = 58.2W/㎡,即成年男子静坐时的代谢率。

确定代谢率的方法:测量人体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

D O A V 77.0RQ 23.0212)(+=M

M —代谢率,W/㎡;

RQ —呼吸商,单位时间内呼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的摩尔数比,无量纲;

2O V —在0℃,101.325a KP 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的体积,mL/s 。 人体机械效率:M

=W η 大部分室内活动η=0。 4.热感觉:热感觉是人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热舒适:观点1.中性的热感觉就是热舒适。观点2.热舒适是随着热不舒适的部分消除而产生的。

5.人体体温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体液调节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完成的。人体体温调

节的方法有调节皮肤的的血流量、调节排汗量和提高产热量。下丘脑前部的作用:调动人体散热功能。下丘脑后部的作用:执行抵御寒冷的作用。

当下丘脑后不感受到皮肤冷感受器的冷信号时,下丘脑前部感受到的核心温度如果高于37.1℃时就会阻止冷颤。如果下丘脑前部的温度低于于37.1℃时,皮肤温度的降低就会引起冷颤而增加产热量。反之,皮肤温度的升高在核心温度高于37.1℃时就会起到增加排汗的作用。如果核心温度低于37.1℃,皮肤温度的升高就不可能促进排汗。

(接收机构)执行机构

6.稳态热环境和动态热环境有何特征?评价指标

稳态特征:人体必需处于热平衡状态;皮肤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为了舒适,人体应当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动态特征:动态环境中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会出现之后或超越现象。人体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皮肤温度和人感觉的变化有一个过度过程,皮肤温度的变化由于热惯性的存在而滞后。热感觉的变化能马上发生。即皮肤温度的变化率产生了一种附加热感觉,而这种感觉能掩盖皮肤温度本身引起的不舒适感。

稳态评价指标:预测平均评价PMV 统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 ;有效温度ET ;新有效温度ET*;标准有效温度SET*;合成温度;当量温度;主观温度;有效送风温度(有效吹风感)。

动态评价指标:1.相对热指标 RWI :针对较热环境,无量纲量。2.人体热损失率HDR(W/㎡):针对较冷环境。

7. 极端环境的几个指标?

1)热应力指数HSI

①假定皮肤温度恒定在35℃的基础上,在蒸发热调节区内,认为所需要的排汗量为req E 等于代谢量减去对流和辐射散热量,呼吸散热不计,m ax E 的上限值为390 W/㎡: ②100/E E HSI max req ?=

③把环境变量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

2)风冷却指数WCI

①适用于非常寒冷环境,综合考虑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

皮肤温度在33℃时皮肤表面的冷却速率。

②)

()(a a a t -33V -V 1045.10WCI ?+= 3)湿黑球温度WB GT

①适用于室外炎热环境,考虑了室外炎热条件下太阳辐射的影响,用于评价户外作业热环境。

②标准定义式:a g nwb T 1.0T 2.0T 7.0WBG T ++=

nwb T —自然湿球温度 g T —黑球温度

第五章

1.室内空气品质的全面概念:空气中没有一致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有害物 浓度的标准,且处于这个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2.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A.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挥发物、半有机挥发物和有害无机物引起的污染,如甲醛;B.物理污染:主要指灰尘、重金属和放射性氡、纤维尘、烟尘等的污染;C.生物污染物: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污染。

a.CO2:一般浓度下,无毒,无臭。通常对人体没显著影响。但浓度过高室内空气不新鲜,使人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甚至使人窒息;

b.VOC:单独浓度不高,但多种微量VOC 的共同作用不可忽视, 长期低剂量释放,对人体危害大,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皮肤过敏,引起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

c.甲醛: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水溶液为福尔马林浓度较高时 ,眼睛流泪不止,严重的导致呼吸道刺激、水肿和头痛;长期接触引发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等。

d.悬浮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由于粒径的大小不同会沉降到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部位,10~50μm 的粒子沉降在鼻腔中,5~10μm 的粒子沉积在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表面,<5μm 的粒子通过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E.CO: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无色无味,强毒性的气体,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的传输

3.嗅觉特征:a 比任何测量仪表都灵敏;b 嗅觉有时间适应性:随着连续暴露时间增加对气味的敏感度减弱。;c 鼻子的灵敏度随空气的温湿度改变(干冷空气中敏感);d 个体有差异,难以作为客观标准。

4.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a.危害人体健康;b.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

5.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方法:a.源头治理:消除室内污染源 ,减小室内污染源散发强度,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 ;b.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通新风提供人所必需的氧气,并用室外的污染物浓度低的空气来稀释室内污染物浓度高的空气;c 空气净化:过滤器过滤,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纳米光催化降解VOC ,臭氧法,紫外线照射法,等离子体净化,其他(植物净化)

6.过滤器原理:a.扩散: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互相随机碰撞,这种运动增加了颗粒和过滤器纤维的接触几率。在大气压下,小于0.2μm 的粒子通常会很明显的偏离它们的流线,这使得扩散成了过滤机理中的重要方面。扩散通常对速度很敏感,低速能够使得粒子有充足的时间偏离流线,因此也使得颗粒更容易被捕获。b.中途拦截:有些大粒径的粒子可能因为自己的大尺寸而和过滤器纤维碰上。 通常这个过程和速度的关系不大,对于粒径大于0.5μm 的粒子中途拦截比较有效。c.惯性碰撞:空气中比较重或者速度比较高的粒子通常有比较大的惯性,它们通常和纤维直接接触被捕获。这种作用通常对粒径大于0.5μm 的粒子有效,而且这种作用取决于空气流速和纤维的尺寸。

7.吸附净化的原理:a.物理吸附:是由于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范德华力使吸附质聚集到吸附剂表面的一种现象。b.化学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在吸附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8.过滤器性能指标:a.有过滤效率;b.压力损失;c.容尘量。

9.影响吸附的因素:a.吸附量依赖于气体的性质、固体表面的性质、吸附平衡的温度及吸附质平衡压力。 b.固体材料吸附能力的大小和固体的比表面积有关,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第六章

1、热压:通常把)(n w gh ρρ-称为热压,其中)(n w ρρρ-=?为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

2、风压:室外气流与建筑物相遇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建筑物四围室外气流的压力分布 将发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升高,侧面和背风面由于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和远处未受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3、余压:为了便于计算,把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均存在余压。

4、中和面:余压等于零的平面。

5、稀释通风:向对象空间送入某种被控空气物理量含量低的空气与空间中较高含量的空气充分混合,以达到该物理量含量满足生活和工艺要求的目的。

6、置换通风:分为两类,一是借助室内热源的热羽流形成近似活塞流进行室内空气的置换;另一类常用于工艺用的洁净空间通风,借助送风的动量进行置换,在实际中,一般称前者为置换通风,后者为活塞通风或单向流(“层流”)通风。

7、局部通风:是指将送风口和控制手段布置在人员工作区附近,从而便于单独和灵活控制的一种送风形式。

8、换气次数:由稀释方程可以发现,被稀释空间内广义污染物浓度按指数规律变化,其变化速率取决于V Q /,该值的大小反应了房间通风变化规律,将其定义为换气次数:

V Q n /=,式中。

为房间容积,为通风量,;为空间换气次数,次33;//m V h m Q h n 9、名义时间常数:定义为房间容积V 与通风量Q 的比值:Q V n /=τ,n τ为空间的名义时间常数。

10、换气效率:对于理想“活塞流”的通风条件,房间的换气效率最高。此时,房间的平均空气龄最小,它和出口处的空气龄、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存在以下的关系 :n e p τττ2121_==;因此可定义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为换气效率:%1002_?=p n

a ττη。

11、空气龄: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某点空气龄是指该点所有微团的空气龄的平均值;残余时间τrl :空气从当前位置到离开房间的时间,驻留时间τr :空气离开房间时空气龄,在理想活塞流通风条件下,驻留时间就等于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τr=Q V n /=τ。三者关系:r rl p τττ=+。

12、送风可及性:在流场不变的条件下,假设某送风口的空气含有示踪气体(其余风口不含示踪气体,房间内部也无源),且浓度为Cs,i ,则该送风口对空间任一位置在时间τ时的可及性定义为:T C )d ,,,C(T),,,ASA(S T 0?=τ

τz y x z y x ;T),,,ASA(z y x 为无纲量数,在时段T

时,室内位置为),,(z y x 处的送风可及性;),,,(C τz y x 为时刻τ室内),,(z y x 处的指示剂浓度;Cs 送风的指示剂浓度;T 从开始送风时所经历的时间段,也就是用于衡量通风系统动态特性的有限时段,s 。反映送风在任意时刻到达室内各点的能力。

13、排空时间:稳定状态下房间污染物的总量除以房间的污染物产生率 ?∞=m M t )

(τ;反映

了一定的气流组织形式排除室内污染物的相对能力。

14、排污效率:房间的名义时间常数和污染物排空时间的比值,或出口浓度和房间平均浓度的比值:—C

C e t n ==ττε。它表示送风排除污染物的能力。 15、污染物年龄:指污染物从产生到当前时刻的时间。

16、不均匀系数:速度不均匀系数。(;其中—n u u u k i u

u ∑-==2_

u )σσ温度不均匀系数t

k 同理。

17、空气扩散指标:ADPI 定义为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有效

温度差C t t u t t ET n i i n i ?---=?设计流速,

为空气流速和给定室内,);15.0(66.7)(;i u 空气流速,m/s 。%1001.17.1?

的测点数ET APID 。 18、稀释方程:设一容积为V 空间有一个等价送风口和一个等价出风口,空间内空气混合均匀,广义污染物散发速率为?m ,在通风前广义污染物浓度为C 1,经过τ时间后变为C 2,通风量是Q ,则稀释方程:)]V Q exp(C)[1Q m ()V Q exp(12ττ———

++=?C C 。 等价送出风口浓度与各风口浓度关系:;

;Q C Q C Q C Q C ej j e si i s /)(/)(∑∑==C S 等价送风口浓度,kg/m 3;C e 等价出风口浓度,kg/m 3;Csi 实际系统中第i 个送风口处浓度,kg/m 3;Cej 实际系统中第i 个出风口处浓度,kg/m 3。

19、稀释通风换气量:非稳定状态的全面通风量:s s C C C C V C C m Q ----=

?

2122τ;稳定状态的关系式(τ→∞):s

C C m Q -=?2。 20、机械通风特点:可控制性强。通过调整风口大小、风量等。可以调节室内的气流分布,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21、自然通风特点:不消耗动力,或与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节能、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以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

22、热羽流通风:目标是工作区舒适性,动力为浮力控制。使人停留在较高的空气品质,热舒适性和通风效率。同时可以以节约建筑能耗。

23、单向流通风: 需要大风量维持室内的活塞流动形式,实际应用包括垂直单向流和水平单向流两种。

第七章 声环境

1.声压(p):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的该变量。

2.声强(I ):单位时间内,该点处垂直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声能。 球面波时2r

4πW I = 3.声功率(W ):声源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W W μ或.有时指的是某个频率带的声功率,此时需注明所指的频率范围。

4.级:级是做相对比较的量。

5.声压级:0

lg 20p p L p = 为参考值参考声压,以可听阈声压级,Pa 102;dB 50-?--P L p .

声压变化10倍,相当于声压级变化20dB.

6.声强级:0

lg 10I I L I =,为参考值以可听阈声强级,2120W/m 10,d ---I B L p 在自由场中,当空气介质特性阻抗c 0ρ为4003/m s N ?时,声强级和声压级在数值上相等

7.声功率级:。参考声功率,声功率级,W 10;d ,lg 101200

---=W B L W W L W W 8.声级叠加:n I I I I +++=Λ21;22221n p p p p +++=

Λ;同声压级叠加n L p np L p p lg 10lg 2010

21+==,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声压级比原来增加3dB. ]10

1lg[10),(10/)(1212121p p L L p p p p p p L L L L L L +-++=≥叠加为:和 9.在自由场中,某处的声强与该处的声压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密度与声速的乘积成反比,即c p I 02

ρ=

10.声强是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的声功率(声功率即单位面积的声能)

11.一种声源指向性的表示方法是以具有相同声功率的无方向性的点声源形成的声压场

做参考值)(0r L p ,在离实际声源相同距离r 处,某个方向场实测来获得。

的分布往往需要通过现。指向性指数单位为,性指数之差,称为该点的指向与参考声压级的实际声压级DI DI )(),,(),(0dB r L r L p p ?θ?θ另一种声源指向性指标叫做指向性因数Q ,定义为实际声强),,(?θr I 与上述参考声场的声强)(0r I 的比值。它与指向性指数DI 存在这样的关系:Q DI lg 10=。

当无方向性点声源在完整的自由空间时,指向性因数Q 等于1;如果无方向性点声源贴近一个界面如墙面或地面,声能辐射到半个自由空间,Q=2;在室内两界面交角处(1/4的自由空间)时,Q=4;在三个界面交角处(1/8自由空间)时,Q=8;如果生源不是点声源,则其指向性因数与声源面积0S 及频率f 都有关。

12.室内某点的声压级)44lg(

102R r Q L L W p ++=π 13.噪声的评价标准(A 声级)

(1)A 声级)(p A A L L 或 A 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 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表示,单位是或)(A A dB L L PA A 声级反映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响度的计权,此外A 声级同噪声对人耳听力的损失程度也能对应的很好,因此事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环境噪声评价方法。对于稳态噪声可以直接用A L 来评价。

(2)等效连续A 声级 对于声级随时间变化的噪声,其A L 是变化的,不能直接用一个A L 来表示。因此人们提出了在一段时间内能量平均的等效声级的方法,称作等效连续A 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3)昼夜等效声级dn L 计算一天24h 的等效声级时,夜间的噪声要加上10dB 的计权,这样得到的等效声级。

(4)累积分布声级X L 累积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

14.声音在自由场中的传播

点声源11lg 20--=r L L W P

接收点的声强与声源的距离成反比,距离每增加l 倍衰减6dB 。

线声源:接收点的声强与声源的距离成反比,距离每增加l 倍衰减3dB 。

15.声音在室内的传播

接收点接收到:直达声和反射声

室内声场特点:

A 距声源距离相同距离的接收点上,声音强度比在自由场中要大,且不随距离平方衰减

B.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声场的能量有一个衰减过程,产生“混响现象”。

扩散声场的假定:A 声能密度在室内均匀分布 B 声波向各方向传播概率相等 平均吸声系数

基于扩散声场假定 α=(S1α1+S2α2+…+Sn αn)/(S1+S2+…+Sn) =∑Si αi/∑Si=A/S 房间声能密度的衰减 t V cs t D D )4/(0)1(α-= 稳态声能密度-0D

房间界面总面积房间容积,--S V 声级随时间的衰减量))(1lg(410lg 10)(0dB t V

cS D D t L t α--==? 室内吸声量越大,衰减越快 ; 房间容积越大,衰减越慢

混响时间:室内声场声级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 的时间。

混响时间60T )

1ln(161.060α--=S V T 16.吸声材料

(1)多孔吸声材料

微孔很多且相互连通,吸收多,反射少,效果好,如纤维板、毛毡、矿棉

微孔靠得很近却不相通,效果不好,如泡沫树脂、多孔橡胶

多孔吸声材料具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孔洞。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上,声波能顺着微孔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的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

多孔材料一般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2)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结构在声波激发下振动,振动的结构由于本身的内摩擦和与空气间的摩擦把部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损耗。因此振动结构消耗声能产生吸声效果。

吸声系数在共振频率处为最大。

适应频带:中、低频

共鸣:机械能激发物体振动向空气辐射声能

共振:空气中传播的声能激发物体机械振动

不透气薄膜薄板与板壁间有一空气夹层,薄膜、薄板振动消耗声能。

对低频声有较大的吸收作用。

空腔共振器:空腔孔颈空气柱由于共振而激烈运动,消耗能量,腔内空气起弹簧缓冲作用 穿孔板共振器:穿孔板与墙间空腔形成共振腔

空间吸声体:当房间表面不足作吸声表面时使用空间吸声体。

强吸声尖劈:在消声室、强噪声的设备用房等特殊场合使用

17.隔声量(R)与透射系数(τ) 隔声量或称为透射系数表示构件对空气声的隔绝能力,τ1lg

10=R

18.隔声构件的隔声特性

(1)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性能和入射声波的频率f 有关,还取决于墙本身的单位面积质

量、刚度、材料的内阻尼以及墙的边界条件等因素。 墙的隔声量:43lg 20lg 20lg 2000-+==f m c

mf R ρπ 2/kg m m 又称面密度,墙体的单位面积质量,-

。空气中的声速,取空气的密度,取m/s 334,/kg 18.130--c m ρ

质量定律: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单位面积质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实际中为4~5dB);入射声频率每增加一倍,隔声量也增加6dB(实际为3~5dB)。

(2)双层墙:把单层墙一分为二,做成双层墙,中间留有空气间层。空气间层可以看做是与双层墙板相连的“弹簧”,声波入射到第一层墙板时,使墙板发生振动,此振动通过空气间层传至第二层墙板,再由第二层墙板向邻室辐射声能。由于空气间层的弹性形变具有减振作用,传递给第二层墙体的振动大为减弱,从而提高了墙体总的隔声量。这样墙的总重量没有变,隔声量比单层有了显著提高。

(3)在双层墙空气间层中填充多孔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可以在全频带上提高隔声量。

19.噪声控制原则

噪声的防治:控制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对接收者进行保护。

(1)声源的噪声控制

A 通过改进结构设计、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辐射

B 采取吸声、隔声、减振等技术措施,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2)控制传声途径中的噪声

A 使噪声源远离安静的地方,即“闹静分离”(衰减)

B 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指向性)

C 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隔声)

D 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吸声)

E 对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隔振)

(3)接收点噪声控制

A 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防噪头盔等

B 减少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

20.消声器的原理及种类

阻性消声器:利用布置在管内壁上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迅速随距离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对中、高频噪声的消声效果较好。

抗性管道消声器:抗性消声器不使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利用声阻抗的不连续性来产生传输损失,利用声音的共振、反射、叠加、干涉等原理达到消声目的。

抗性消声器适用于中、低频噪声的控制

抗性管道消声器(扩张型):借助于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和收缩,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产生反射、叠加、干涉,从而达到消声目的。

抗性管道消声器(共振型):利用声阻抗失配,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在突变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空腔孔颈空气柱由于共振而激烈运动,消耗能量,腔内空气起弹簧缓冲作用,以达到消声目的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将阻性与抗性两种不同的消声原理,结合具体的噪声源特点,通过不同的结构复合方式恰当地进行组合

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可获得较好的消声效果

21.消声量的表示方法:

插入损失:在声源与测点之间插入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点所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消声器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第八章

1.光通量: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称为辐射功率或辐射通量(W)。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其单位为流明(lm),说明光源发光能力。2.照度: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E,单位勒克斯(lx),1lx等于1lm的

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米表面上所产生的照度,即1lx=1lm/。

3.发光强度:点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光源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

的光通量,符号,单位坎德拉(cd)。。对于球体可用计算。

在灯外加灯罩光通量没有改变,只是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更为集中了。

4.光亮度(亮度):发光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单位尼特(nt),

符号。

确定物体的明暗要考虑两个因素:①物体(光源或受照体)在制定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这决定物像的大小;②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这决定物像上的光通量密度。5.基本光度单位间的关系:

①发光强度与照度:点光源发光强度,光源与被照面的距离r,被照面的法线与光线的

夹角为α,则照度

②亮度与照度:面光源的亮度为L,面积为A,与被照面形成的立体角为ω,光源与被

照面的距离为r,被照面的法线与光线的夹角为α,光源的法线与光线的夹角为,则被照面的照度

6.视觉功效: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视觉作业的效能。一般用完成作业的速度和精度来定量评价视觉功效,它既取决于作业固有的特性(大小、形状、位置、细节与背景的颜色和发射比),也取决于照度。

7.舒适光环境的要素:①适当的照度水平,照度过大,是物体过亮,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眼睛灵敏度下降,照度太小,亮度小,太暗。②舒适的亮度比:亮度相差过大,会加重眼睛瞬时适应的负担,或产生眩光,降低视觉功效;③适宜的色温和显色比:色表是灯光本身的表观颜色,而显色性是指灯光对其照射的物体颜色的影响作用。

它们都取决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但不同光谱组成的光源可能有相同的色表,而其显色性却大不相同。同样色表完全不用的光源可能有相等的显色性。④避免眩光干扰:眩光可以损害视觉(失能眩光),也能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不舒适眩光),这两种眩光效应有时分别出现,但多半是同时存在。多个光源产生的总眩光效应为单个光

源的眩光效应之和。

8.亮度对比度: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符号C,

,—目标亮度,一般面积较小为目标,cd/;

—背景亮度,面积较大的部分为背景,cd/。

9.阈限对比:人眼刚刚能够直觉的最小亮度对比,符号。阈限对比的倒数,表示人眼的对比感受性,也叫对比敏感度,符号,,岁照明条件而变化,与观察

目标大小和呈现时间也有关系。

10.表观色:直接看到的光源颜色。

11.物体色:光透射到物体上,物体对光源的光谱的辐射有选择地反射或透射对人眼所产生的颜色感觉。物体色有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比或透射比和光源的光谱组成共同决定。

12.光视效率:将波长为的辐射通量与视亮度感觉相等的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的比值,

定义为波长λ的单色光的光谱光视效率,以V(λ)表示。

光效:人工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它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称该光源的发光效率,简称光效,单位lm/W,是表示人工光源节能性的指标。

13.自然采光的能源特性: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将适当的昼光引进室内照明,可有效降低建筑照明能耗,节能环保。

光环境特性:能获得较高的视觉功效,保证人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满足室内人员与自然界视觉沟通的心理需求。

14.人工采光的能耗特性:能耗高,消耗的是二次能源—电能,间接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光环境特性:可控性强,能适应不同环境,但易造成视觉疲劳。

15.人工照明的特点:a.不受光气候影响;b.不受建筑设计影响;c.控制方便;d.需要消耗大量电能;e. 增加夏天空调负荷。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模型设计说明

模型设计说明书——索膜结构展 览会场 模型名称:索膜结构展览会场 指导老师:刘 组长:张永贞 组员:陈焌寅郭二强郭俊义 陈胜杨兴虎姬瑞浩 黄乔席守东米洋 10级土木工程1班

索膜结构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索膜结构时尚、优美和现代,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建筑景观效果。索膜结构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因而使它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空间观念的日益深化以及科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沐浴自然之温馨”已是现代建筑环境学发展的主流。室内外的视线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许多亦内亦外、相互渗透的不定空间,如:大厅装饰、天井、四季厅、动植物园、公园广场、观景台、舞台、体育场馆、体育看台、文化娱乐场所等。由于膜材的光透性,白天阳光可以透过膜材形成慢射光,使膜覆盖空间内达到和室外几乎一样的自然效果,因此索膜结构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媲美的空间形式。 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反映一个城市的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同时,

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而景观设计要求其具有广泛的可读性、雅俗共赏,既有超凡脱俗的艺术价值,又能使大众喜闻乐见与大众息息相通。索膜结构以其轻盈飘逸的造型、柔美并带有力量的曲线和大跨度和大空间的鲜明个性和标识性,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中。 索膜结构轻巧、别致的造型在大跨度结构的建设中担当了重要角色,除了满足防风雨、防日晒等基本功能外,并有较好的标识招揽效果,展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一面。 索膜结构展览会场的特点 1. 结构轻巧性:膜结构自重轻,耗量极低,对地震作用有良好适应性。 2. 造型多样性:柔性材料、自由空间曲面、不重复、多变化。 3. 耐用性:由于高强度的膜材出现,再加上张拉索的应用,使索膜结构展览会场抵御风雨的能力是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有的展览会场采用永久性膜材。特别是遇到剧烈的暴风雨天气,索膜结构建筑巍然不动,毫发不损。 4.艺术性:除了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实用、耐用、遮风挡雨的功能外,索膜结构更是一座雕塑,一件艺术品,给人美的视觉享受。其柔美,其曲线,其刚柔并济,其丰富造型,其洁白无瑕,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 5. 经济性:索膜在工厂完成,现场作业少,可缩短工期70-80%节约施工经费。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 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 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 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 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 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 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 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 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PMV的计算是完全客观的,但指标的含义却是由主观感觉统计确定的。 是把主观感觉与客观物理条件联系的好办法。 8、气流分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气流组织包含的内容:风速分布(风速场或流场)温度分布(温度场)湿度分布(湿度场)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浓度场,IAQ) 总新风量满足要求,是否意味着IAQ一定满足要求?

建筑环境学_考点总结

思考题 1.建筑外空间环境包括那些,每个部分主要研究什么? (1)建筑外环境:研究影响建筑室环境的自然气象环境 (2)室空气环境:研究室空气污染物对室空气品质的影响 (3)建筑热湿环境:形成热湿环境的物理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4)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控制环境噪声和振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建筑光环境:研究室天然光特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设计基础 2.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以及室环境的关联 室环境∈建筑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 3.建筑环境学的定义 建筑环境学是指建筑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学科。 4.建筑环境学设计目标的演绎过程 掩蔽所→舒适建筑→节能建筑→健康建筑→绿色建筑 重点 病态建筑综合症(SBS): (1)定义:它是指由室空气品质,室热环境,室声环境和室光环境等的恶化而引起的人体病态症状。 (2)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定义的病态建筑综合征;另一类是由于空调环境的“稳定性”引起,对象时长期滞留于空调环境的人员。

思考题 1.赤纬,太阳高度角β,太阳方位角γ的定义。 (1)赤纬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角β是地球表面上某点和太阳的连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太阳方位角γ是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向的夹角 2.太阳辐射的组成 直射辐射:太阳直接到达地面的部分 散射辐射: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它的射线来自各个方向 (大气长波辐射) 3.利用日照和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哪些 利用日照:病房,疗养院,幼儿活动室和农业用的日光室等 避免日照:展览室,阅览室,绘图室,精密仪器车间,某些化工车间,药品车间等 4.日照间距,日照面积设计规定值 日照间距:Do=(Ho-H1)cot βcos γ Do ——日照间距 Ho ——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 H1——计算点m 的高度,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 β——太阳高度角 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αγ-=A ) A ——太阳方位角,α——墙面方位角 日照面积0.4m 2/人 5.室外气象参数有哪些 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地层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6.城市气候特点 (1)城市大气污染 (2)大气透明度低 (3)气温较高(热岛效应) (4)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5)城市地表蒸发减弱,温度变小 7.城市热岛效应,级数,强度定义,减缓措施,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城市围的热量气流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流则流向城市,形成城乡大气环流,热岛的空气易于对流混合,但其上部的大气则呈稳态而不易扩散,使发生在热岛围的各种污染物质都被封闭在热岛中,加剧了逆温层现象。 △热岛强度: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高度(距地1·5M 高处)附件郊区的气温的差值,单位:℃ △热岛强度等级表:P39 △热岛成因: △自然条件: a:市风速,天空长波辐射,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 b:云量:市云量大于郊区 c:太阳辐射:室大气透明度 d: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建筑环境学

【简答部分】 1 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的影响(地理位置):h,&一定,%上升,则B减小,太阳辐射强度减小;纬度&的影响(季节):北半球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时角h(昼夜)。 4.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量;地面的覆盖面;大气的对流作用。 *6.我国气候分区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炎热地区的通风、遮阳、隔热、寒冷地区的采暖、防冻和保温的需要。将全国划分成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7.我国对日照标准中的日照时间规定为:在一般民用建筑住宅中,日照标准为冬季冬至日首层住宅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一小时。 8.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 9.玻璃是半透明体: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3微米以下的近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够有效地阻隔长波红外辐射,所以玻璃对辐射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10.国内外常用的负荷求解法包括:稳态计算;动态计算;利用各种专用软件,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计算。 *11.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不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太阳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表面,提高这些表面的温度后,再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 *12.室内照明和散热不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因为室内照明和散热具有显著的辐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时间上有延迟,幅度也有衰减。 *13.IAQ问题提出的背景: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建筑节能减少新风,大量采用密闭建筑,导致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出现“病态建筑综合症”。 受到重视的原因:1.强调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使用;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6.室外空气污染。 *14.简述室内空气品质定义衍变历史及各种定义内容,特点及其局限性 客观指标--- 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初期)CO,CO2,甲醛等。室内污染物的特点:多因子,长期性,低浓度,反复。 主观感受---1989年国际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的P.O.Fanger的定义: 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意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相结合---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SHRAE 62-1989通风标准中的描述:良好IAQ 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特点和局限性:客观定义:由于没有和人的感知相结合,不能充分反映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而且,由于一些成分浓度很低,即使目前最精密的测量仪器也很难准确测量。主观定义:反映了人的感觉和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但有些有害成分由于无色无味,因此,人们难以在短期给出评价,又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去评价。 *17.房间得热量为什么的不等于冷负荷: 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如果采用送风空调,则负荷就是得热中的纯对流部分。如果热源只有对热散热,各位护结构内表面和各室内设施表面的温差很小,则冷负荷基本就等于的热量,否则冷负荷与得热是不同的。如果有显著的辐射的热存在,由于各维护结构内表面和家具的蓄热作用,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就存在着相位差和幅度差,即是奖赏有延迟,幅度也就有衰减。因此,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质和热源的特性。 *18.常规的送风空调与辐射板空调的区别 常用的空调采用送风方式去除空气中的热量并维持一定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因此需要去除的是进入到空气中的得热量,至于储存墙内表面或家居中的热量,只要不进入到空气中就不必考虑。采用辐射板空调,由于去除热量的方式包括了辐射和对流两部分,所维持的不仅是空气的参数,还要影响到墙内表面和家具中蓄存的热量,因此,辐射板空调供给的热量除了进入到空气中的热量外,还要包括以冷辐射的形式去除的个表面的热量。 有辐射板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应该包括对流除湿热量和辐射除湿热量两部分。对于常规送风空调系统,辐射除热量项为0,后面各项没有变化。 *20.为什么冬季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0 * 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温差,因此采用稳态,而夏季虽然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很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幅度却很大,如果夏季采用逐日平均温差稳态,则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 23.范格教授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 1)热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3)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24.室内空气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建筑环境装饰材料家具和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厨房燃烧产物空调系统消毒剂等室内人员其他 26.过滤器的工作原理 1)扩散;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子互相随机碰撞,这种运动增加了颗粒和过滤器纤维的接触几率。 2)中途拦截;即使有些大粒径的粒子的扩散效应不明显,偏离流线的程度不多,它们也可以因为自己的大尺寸而和过滤器纤维碰上,通常这个过程和速度的关系不大,对于粒径大于0.5μm的粒子中途拦截比较有效。 3)惯性冲撞;空气中比较重或者速度比较高的粒子通常有比较大的惯性,他们通常难于绕过过滤器纤维而和纤维直接接触,从而被捕获。这种作用通常对粒径大于0.5μm的粒子有效,而且这种作用取决于空气流速和纤维的尺寸。 4)筛子效果;对于较大的颗粒,过滤器确有“筛子”似的功能,显然,颗粒越大,这种过滤效果越强。 5)静电捕获;在有些情况下,粒子或者过滤器纤维被有意带上的电荷,这样静电力就可在捕获粒子中起重要作用。和扩散作用一样,低速有利于静电力捕获粒子。 *27.试述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PMV与PPD的含义 影响因素;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 PMV;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得出,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热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PMV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 PMV热感觉标尺;+3热;+2暖;+1微暖;0适中;-1微凉;-2凉;-3冷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28.目前关于热舒适的定义有几种观点 1)与热感觉相同,热中性(不冷不热)就是热舒适状态 2)热舒适是随着热不舒适的部分消除热产生的。 31.PMV适用条件: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而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 33.*为什么出现TSV和TCV两种人体热反应评价投票 TSV为热感觉投票,TCV为热舒适投票。热舒适与热感觉有分离现象存在。

建筑环境学 名词解释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得热量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知识点

第一章思考题 2 .为什么炎热,潮湿,寒冷和干燥地区的建筑样式差别很大? 要点:气候,即建筑外环境,是造成区域建筑物形态不同的主要因素。炎热、寒冷、潮湿地 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是造就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炎热地区需要建筑能够抵御炎热的侵 袭;寒冷地区需要抵御寒冷的侵袭;潮湿地区则需要注意防潮。再者炎热或者寒冷或者潮湿 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需求加上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建筑样式差别较大。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 7.舒适、节能、经济和可持续建筑的采暖,制冷和采光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基础建筑设计层次。通过建筑设计本身减少冬季的散热;减少夏季的得热;高效能地利用自然光。这一设计阶段的失误会使其后的建筑设备所需的容量成倍的增加,进而造成能量的大幅度的消耗。 第二被动系统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措施是采用被动的方法使用自然能量,如被动的加热、冷却、通风和采光。这一阶段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由于第一阶段的失误所造成的浪费。这前两个层次的工作是由建筑师完成的。 第三机械系统的设计。第三个层次的工作是设计建筑物中的机械设备(如暖通空调设备,电气设备等等),它们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来处理前两个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北方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冬季能抵御寒冷的侵袭,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能在每天都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不需要抵御寒冷而是在夏季 能够尽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因此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不适合南方地区。 2.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导致空气 地面温度温度改变考察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从总体上讲,空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结论是大气分子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十分微弱。从总体上讲,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于地面投射来的长波辐射(波长3?120微米),吸收率为100%,所以结论是影响室外气温升降的辐射原因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 2.对流换热:地表与空气之间 5.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地面的反射率高意味着吸收率降低,吸收率降低对于建筑周围的可能会改善局部的温度过 热现象,但是高反射率会对周围热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