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题04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课外)(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4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课外)(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4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课外篇(原卷版)

考点穿透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典例在线

【一、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联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

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8. 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此独以.跛之故

C.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 何以.战

【二、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

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年号名。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三、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③,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注: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得.十九人偕从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①左右未有所称.诵②不以千里称.也

C. 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②陈康肃公善.射

D. ①遂以毛遂为.上客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魔戛:摩擦。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与之.语,愕而顾辍耕之.龚上(《陈涉世家》)

B. 如蜗鼠缭绕,乃.得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 山风飒然而.至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 因.追忆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五、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

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为坛而.盟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 ①据咸阳,以.令诸侯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六、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2. 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B.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七、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联不闻此言。

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

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8. 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此独以.跛之故

C.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 何以.战

【八、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郑和传》)【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8. 下列句了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 策之不以.其道

C. 全石以.为底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名师点睛

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

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

2.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

3.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

4.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5.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

6.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

7.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助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13.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以天下为己任”的“以”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屠惧,投以骨

B.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必以分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栾盈①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②, 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③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④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⑤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⑥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⑦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⑧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⑨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删改)[注释]①栾盈:晋大夫。与大臣范宣子争权失利而逃亡。②羊舌虎:栾盈同党,叔向异母弟。③离:通“罹”,遭受。④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⑤觉:正直。⑥驲:rì,古代驿站的马车。⑦谟:谋略。⑧劝:鼓励。⑨殛:流放。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谓.叔向曰太守谓.谁

B. 其人皆咎.叔向以彰其咎.

C. 乐王鲋从.君者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以.其境过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

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8. 下列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危言恐之曰”相同

..的一项是()

A. 辍耕之.垄上

B. 公将驰之.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孔子曰:“何陋之.有”

四、阅读与赏析

程灵洗,字玄涤,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梁末,海宁等县多盗贼,近县苦之。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郡守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

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拒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刘神茂自东阳建义拒贼,灵洗攻下新安,与神茂相应。神茂为景所破,景偏帅吕子荣进攻新安,灵洗退保黟、歙。及景败,子荣退走,灵洗复据新安。进军建德,擒贼帅赵桑乾。

天嘉四年,周迪重寇临川,以灵洗为都督,自鄱阳别道击之,迪又走山谷间。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朝廷深嘉其忠,增其守备。因推心待之,使其子文季领水军助防。因进攻周沔州,克之,擒其刺史裴宽。

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光大二年,卒于州,时年五十五。

7.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和“华皎之反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何陋之有

C. 汝心之固

D. 称善者久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③也,可以托死。吾殁④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⑤,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⑥。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注】①克:约定或限定。②审:确定。③烈士:有气节的人。④殁:没,引申为死。⑤瘗:坟墓。

⑥临湘:湖南省县级市,由岳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东北方。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请设馔以.候之

A.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B.静以修身(《诫子书》)

C.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D.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晏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1. 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B.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D.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七、阅读司马迁的《伍胥列传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②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③,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注】①选自《史记》。②适:到。③会:准备就绪。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楚国之.法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①,事扶风马融②。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③,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④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⑤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注】①关:函谷关。②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③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④通人:学识渊博的人。⑤方:儒家学说。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乃”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乃.召见于楼上

A.十余年乃.归乡里

B.乃.不知有汉

C.乃.记之而去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真题在线

【一、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

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 吾从而师.之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 作《师说》以.贻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二、202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①,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②,退居临川,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③。未上,会湖南茶寇剽④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⑤。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⑥,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⑦,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④剽:剽掠,抢劫。⑤一也:是一致的。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和睦:同,苟同。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非吾所愿学也.山之僧智仙也.

B.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C. 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臣之.妻私臣

D. 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群文汇读

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情,或许心境会有所不同,观此三则短文,当有所悟。

【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①也。余忆曩②居小昆山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③。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___________。”可谓山史实录。

——陈继儒《岩幽栖事》

【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④,舳胪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绘江上阻风图。二景绝佳。

——龚炜《巢林笔谈》【丙】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于

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漏声:钟声。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②曩(nǎng):从前。③节饮:(按蛙鸣的)节拍饮酒。④沙漫洲:地名。⑤舳舻(zhú lú)相接:船只首尾衔接。⑥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7. 请将“以”“之”“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谓□报更

B.棋□其下

C.惜无有□此为念者

【四、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篮舆(yú):竹轿。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 濯足于.惠因涧尝射于.家圃

B. 得支径上.风篁岭横柯上.蔽

C. 殆非人间之.境马之.千里者

D. 明日乃.还乃.不知有汉

【五、2020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声望颇高。

②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③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④髲(bì):假发。⑤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陶公少.有大志少.时,一狼径去

B. 汝但.出外留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与母湛氏同居.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 吾自.为计自.三峡七百里中

【六、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七、2019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

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其远出海门

【八、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

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寒冷的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咏雪》) B.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列子·杞人忧天》)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论语·子罕》) D.目似瞑,意暇.甚。暇:闲暇。(《狼》蒲松龄) 6.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8.(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9.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乃记之而.去 11.(18届四川省成都市高新东区九年级下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上高空。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B.“当余之从师也”与“何陋之有”中“之”字的用法一致。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这句话中“美”和“私”都属于形容词的意动法。D.“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其.善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2021年中考高分秘籍之真题分类精解(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四) 一、(2020·江苏南京)文言文阅读(8分) 闽有带鱼 (明)谢肇淛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②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所作带鱼鲊,通间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3分) 二、(2020吉林·长春)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 《精骑集》序 秦观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③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是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⑤勒:刻。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11.你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 三、(2020·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藻 [晋]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

专题3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原卷版)

专题39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 一、真题速递 【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 位卑则.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讲义)(原卷版)

考点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虚词(讲) 一、必备知识 [试题特点]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 [解题指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准确把握。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 (1)语境分析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它在具体语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整体语境和句子(单句和复句)之间、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而”,上文对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则充满了叹惋之情,下文没有顺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2)位置推断法 同一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也”表判断语气。“也”如果用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也”。再如“乎”,作助词时,表感叹、疑问或反问等语气,一般位于句尾;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面;用于句中,则表停顿。作介词时,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相当于“于”;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语法分析法 同一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名词之间,则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在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中的“之”。二、关键能力

2020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 【202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20年版)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而因之 B.则为所 C.以乎之 D.且于所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填写文言虚词,需要理解语 句的意思。这句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nì)梁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 (1)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指导与解读(含真题)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它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实词和虚词,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很好地读懂文意,所以平时同学们必须注重词汇的积累,虽然现在文言文的考试有从课内走向课外的趋势,致使有些同学产生错误认识:文言文不考课内的,学了,记了也没用,事实并非如此,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从何而来?其实还是来自于对课内知识的领悟和积累,有了足够的课内知识的积累,你才有能力去应对课外阅读。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年河北省中考涉及的课外文言文考试内容。 【中考真题回顾】 一、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没成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古时男了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益:更加) 译文:到了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二、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 2.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 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 以.光先帝遗德(来) C.所以: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D.于:躬耕于.南阳(在) 不求闻达于诸侯(比)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逐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 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 D.登轼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愠 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齐国之美丽者也”一句中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B.臣之妻私臣 C.由此观之D.燕、赵、韩、魏闻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孟子·二章》) B.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②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C.①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林嗣环《口技》)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D.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9.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 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 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者也 D。莲之爱 改写为:从A、C、D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选项。 2.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邪 改写为:在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划线词。 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兼与药相 粘(并且) B。虽我之死(虽然)杂然相许(……的样子)旋刻之 (随时,马上) C。冀州之南(的)跳往助之(助词,不译)持就火炀之(指铁板) D。面山而居(表并列)聚室而谋(表顺承)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改写为: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所有加横线的词的正确解释。

4.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因为) B、___以为酒(以为) C、着重___之(来) 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 改写为:在下列划线字中,选出一个解释错误的选项。 5.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___。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改写为: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一个“为”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相同的选项。

6.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邪 改写为:在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划线词。 7.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 其真无马邪。 A。其真不知马也。 B。何足怪哉?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天下事有难易乎?

专题4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原卷版)

专题4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一、真题速递 【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禁家人侵渔张养浩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 ),未易( )言。有官君子,( )审择焉。 A.之与而 B.者与其 C.之所其 D.者所而 二、考点精讲 易混淆的4个虚词辨析 (一)而 “而”作为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是作为两项内容或两个句子的连接词,表明前后内容或上下句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连词,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下三种情况考生最容易混淆,辨析不清,我们重点加以讲解。 1.表修饰VS表递进 “而”表修饰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那么,判断“而”是不是修饰关系,只要看它是否处在状语和谓语之间就基本上可以断定了,此时的“而”不用翻译。如“夜缒而.出”和“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皆表修饰关系。 “而”表递进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分别是包含主语和谓语两个句子,并且在语意上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来说呈现更进一步的递进关系,此时的“而”要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递进关系。 2.表顺承VS表并列

专项一 文言虚词-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原卷版)

专项一中考必考十五个虚词 一、之 1.代词∶(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可以代人、物、事,可译为"他(们)、它(们)、这件事";指示代词常见用“这、这样”。 例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代词,这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代词,代这件事 2.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例句: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 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句:予独爱莲芝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助词.起补充音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例句: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句:何陋之有?《陋室铭》 3.动词∶“去、往、到”。例句:往之女家(《富贵不能》) 二、而 连词: ①表修饰,可不译;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②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也可不译;例句: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③表转折,“但是、可是、却....”;例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④表并列,可译为“和”或不译;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⑤表因果,“因而”。例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三、以 1.介词:①表所用的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拿……”;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 ②介词,把;例句:投以骨(《狼》) ③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按照、凭、凭借、因为……”; 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宾有鱼》) 以:凭借。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以:因为。

2.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表修饰,相当于连词“而”;例句:卷石底以出(《小石漳记》) 3.动词:认为、以为、觉得。例句: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四、其 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他(们)的,它(们)/它(们)的”;例句: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例句: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代词,那 代词,可译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代词,其中的。 2.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诘问、揣测、祈使等语气;例句: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连词:表选择。例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其:或者,还是。 五、为 1.动词:读(wéi)①可译为“成为、担任、当、修筑、认为、叫作、作为、做、雕刻、接受……”; 例句: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动词,做、担任。 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动词,雕刻。 ②判断动词“是”例句: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判断动词,是。 2.介词:读(wèi)①可译为“替、给、为了、在、因为、对……;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对,向。 ②读(wéi)表被动,有时和“所”连用,可译为“被”。例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名词:心理活动、表现。例句: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两种心情) 六、于 介词:①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例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从。 ②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对于……; 例句:朱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介词,向。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介词,对,对于。 ③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胜过”;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介词,比。 七、乃 1.副词:可译为“于是就、才”;例句:屠乃奔倚其下(《狼》)副词,于是,就 可译为“竟然、居然,却”;例句: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连词,竟然。 2.代词:你、你的;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上海中考语文考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考点解读★ ★对点训练★ 一、(上海·初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券了债 隋李士谦有粟①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而②,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③,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④,曰:“债了矣,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曰:“子多阴德⑤矣。”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有改动)(注释)①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②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③赈赡:以财务救灾。 ④燔契:烧掉债券。⑤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皆来致谢.(________)(2)吾家余.粟(_________) 2.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 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摆设酒宴 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 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摆设酒宴

3.“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___________之情。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___________,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大公无私B.扶危济困C.目光长远D.虚怀若谷 二、(上海·初三三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郭氏之老卒僮仆争政,室坏不修且压,乃召工谋之。请粟,曰:“未间,女姑自食。”役人告饥,莅事者①弗白而求贿,弗与,卒.不白。于是众工皆惫恚②,执斧凿而坐。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既圮③次及于其堂,乃用④其人之言,出粟具饔饩以集工曰:“惟所欲而与,弗靳。”工人至,视其室不可支,则皆辞。其一曰:“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其二曰:“子之食餲⑤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矣,吾无所用其力矣。”则相率而逝,室遂不葺以圮。 郁离子曰:“北郭氏之先,以信义得人力,致.富甲天下,至其后世,一室不保,何其忽也!家政不修权归下隶,贿赂公行,以失人心,非不幸矣。” (注释)①莅事者:管家。②惫恚bèi huì:疲惫、怨恨。③圮:倒塌。④用:这里是采纳的意思。⑤餲ài:食物经久而变味。 1.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会天大雨霖步廊之柱折两庑既圮次及于其堂 2.解释下列词语。 (1)卒:______(2)致: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向也吾饥,请粟而弗得,今吾饱矣。 4.北郭氏的房屋修葺的结果是:“________”,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问题。) 5.这则寓言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三、(上海·初三一模)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①应制②题《虎顾众彪③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回顾.”文皇④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③彪:此指小虎。④文皇:明成祖朱棣。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专练) 一、选择题(共 77 分)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B.一狼洞其.中(柴堆)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屠自后断其.股(狼)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能力。“其”可做代词,代人、事、物等;也可做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这里结合语境理解即可。C其:代屠户。故选C。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C.去后乃.至(乃:于是) D.太丘舍去.(去:离开) 【答案】C 【详解】 C.大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故选C。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A连词,用来;B介词,因为;C介词,凭借;D介词,把。故选A。 4.下列各项中,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而”的用法。题干中“而”表转折。 A.而:表顺承; B.而:表转折; C.而:表修饰; D.而:表并列; 故选B。 5.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C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的能力。“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的用法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考点2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24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考点详解】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浙江卷用一道选择题单独考核,在翻译中也有所体现,往往虚词表达某种句间关系,理解虚词的作用和用法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典例引领】 1.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2.下列对“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④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⑤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⑦而乃以.手共搏之⑧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⑨丹不忍以.己之私 A.①⑤/②③④⑨/⑥⑧/⑦B.①⑨/②③⑧/④/⑤/⑥⑦ C.①⑨/②④⑥⑧/③⑦/⑤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⑨ 3.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约为婚姻⑥若入前为寿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4.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且庸人尚羞之. B.⎩⎨⎧ 吾其.还也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良乃.入 D.⎩⎨⎧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解析 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成“却”。A 项中前一个“之”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后一个是代词,代事。B 项中前一个“其”表示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后一个是代词,“那”。C 项中前一个“乃”是代词,“你的”;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B.⎩⎨⎧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遂取楚之.汉中地 解析 均为结构助词,的。A 项代词,这/代词,他;C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D 项代词,他/助词,的。 答案 B

3.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以⎩⎨⎧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 ⎩⎨⎧ ①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相同 B .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不同 C .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不同 D .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相同 解析 以①连词,来,②介词,凭借。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释担而立,睨之。(《卖油翁》) A .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B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 C .为坛而. 盟,祭以尉首

专题04文言文阅读(第01期)-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炼(解析版)

一、(2014四川省乐山毕业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是 A、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胡不见.我于王 B、使.臣受吏民之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货恶.其弃于地也 D、孙叔敖再.拜曰一鼓作气,再.而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为.楚令尹公输般为.楚为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C、君谨守此三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以.治楚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C、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文章的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二、(2014广东省从化市综合测试)根据初中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奉命于危难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赢,故克之。 D、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 E、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 F、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答案】B F 三、(2014广东省从化市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稚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緶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专题04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课外)(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专题04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课外篇(原卷版) 考点穿透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典例在线 【一、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联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 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8. 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以.杓酌油沥之 B. 此独以.跛之故 C.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 何以.战 【二、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含答案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17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12·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一向,平素 (2)乃把.晖臂曰:握,持 (3)举手未敢对.:答复,回答 (4)子孙窃怪.之:感到奇怪 【解析】“素”可以联系“吴广素爱人”,“怪”可联系“固以怪之矣”理解。“把”“对”要结合语境理解,把理解得出的含义放入原句,符合句意即可。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A项顺承连词,可译为“来”。B项译为“因为”。C项介词,译为“凭”。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二、(2012·金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