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化学题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题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题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题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的特点:1.毒性极强;2.极难降解;3.滞留时间长,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4.沿食物链浓缩放大,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

5.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b.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能干扰机体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或清除的外源性物质,具有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比如,邻苯二甲酸酯,酚甲烷等,广泛存在于塑料玩具、奶瓶、化妆品和其他塑料消费品中。前者危害男婴的的性征发育,引起生殖系统的癌症,后者可导致女性患上乳腺癌。邻苯二甲酸类衍生物多为酯类,不易溶于水,但能溶于加温过的或者脂肪性食品。

c. “三致”化学污染物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污染物可在单独环境要素圈中迁移和转化,也可超越圈层界限实现多介质迁移、转化而形成循环。排入水体中的无机汞,经水体微粒物质的吸附、凝聚后很快淀积在沉积物中,并在微生物参与下转变成剧毒的甲基汞再溶于水中,被水生生物吸收和转移,经排泄或腐烂分解后再归还水体,形成一个Hg的生物地球化学流。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硝酸、 NO3和N2O5。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颗粒物的粒度和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法和湿沉降法。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FCs、CO2、CH4、CO、臭氧、C2H2Cl2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10、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还原性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强氧化性型烟雾。

12、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__、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的排放。

13、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种主要有水蒸气、氮氧化物和氟氯烃三类。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

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D 的光离解。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4、酸雨是指pH___ C 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A__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A O3

B NO2

C 碳氢化合物

D SO2

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D。

A 寒冷的夜间

B 多云的冬季

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

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7、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 3

时,大气能见度约为_C_Km 。r=1207.5/c (r 为能见度 单位km c 为粒子浓度 单位为umg/m3)

A 15

B 12

C 24 D40

8、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 2S )主要被_B _氧化。

A O 2

B OH

C O 3

D 高价金属离子

9、根据Whittby 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_A _um 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A 0.05

B 0.1

C 1

D 2

10、SO 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A 的效果最好。

A O 3氧化

B 催化氧化

C H 2O 2氧化

D 非催化氧化

11、气溶胶中粒径_D_um 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问答题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成因及危害,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主要成分: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

成因: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

危害:1.使水体酸化,造成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紊乱; 2.使森林大片死亡。酸雨侵入树叶气孔,妨碍植物的呼吸;

3.造成土壤矿物质元素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4.使土壤的有毒金属溶解出来,一方面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造成有毒金属迁移;

5.腐蚀建筑物、文物等。

有关方程式:SO2和NOx 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

2、写出光化学烟雾的链反应机制。 链引发

自由基传递

终止

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 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3SO +[O]SO →2324SO +H O H SO →32

2

22NO+[O]NO 2NO +H O +HNO HNO →→SO 2 NO x

CFCs在对流层中存在,是破外臭氧层的主要原因,CFCs不溶水,稳定性高,被热空气带到平流层, CFCs在平流层受强烈紫外线照射而分解产生氯,氯会与臭氧反应,生成氧化氯自由基(ClO):

Cl+O3→ClO+O2 ClO+O→Cl+O2即O3+O3→3O2

由此可见,氯在分解臭氧的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以促使较臭氧反应成氧,而氯在反应中循环出现,因此少量的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就能造成大量的臭氧分解。

4、汽车尾气最主要的成份都有哪些?分析各成份具有的潜在危害。

成份:CO、CHx、NOx、SO2、烟尘微粒(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

最主要的危害:形成光化学烟雾。

CO:导致组织缺氧,引起头痛等;

NOx:进入肺泡形成亚硝酸和硝酸,造成肺气肿。亚硝酸盐造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CHx: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离公路越近,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

铅化合物:干扰血红素的合成,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引起脑损伤;影响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

5、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可吸收地面辐射出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即温室效应。

6、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

7、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因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层后,就会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释放出活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游离的氯原子或溴原子与O3分子反应,产生氯或溴的一氧化物,夺走O3分子的一个氧原子,使之变成氧分子。氯或溴的一氧化物与游离的氧原子反应,释放“夺来”的氧原子,形成更多的氧分子和游离氯原子或游离溴原子,新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重新与其它O3分子反应,再度生成O2分子和氯或溴的一氧化物,这样的反应循环不断,每个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可以破坏约10万个O3分子,这就是氯氟烷烃或溴氟烷烃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破坏臭氧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含氯或含溴的化合物 太阳紫外辐射 游离Cl (或Br ) O 3+Cl (或Br ) ClO (或BrO )+O 2 ClO (或BrO )+O 游离Cl (或Br )+O 2 8、什么逆温现象?有何利弊?

地区上空有厚厚的云层,那是被称之为逆温现象

1. 利: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2. 弊:①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②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9、请叙述酸雨的形成机理,分析我国酸雨多发生于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原因。

形成机理:酸雨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成云成雨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均相或非均相化学反应等;

SO2和NOx 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

我国酸雨多发生于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原因1.北方干燥,含水少,酸性气体溶解在水中的几率小;南方水汽多,加上沿海工业发展迅速,

排放的酸性气体并不比只有重工业的北方少;

2.西南地区,因为西南方的喜玛拉雅山脉的阻拦,北方南下的空气停留在那里,积少成多,再加上当地产生的和别处随空气带来的酸

性气体,固而多酸雨出现;

3.北方空气颗粒物中的碱性物质较多,缓冲作用强;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一、填空

1、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KOW 表示,该值越大,表示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小 。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 表面吸附 、 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

3、天然水的PE 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 降低 ,因而表层水呈 氧化 环境。

4、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 吸附、挥发、 水解 、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5、环境中某一重金属的毒性与其_游离金属浓度_、配合作用和化学性质有关。

6、一般认为,但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溶解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则以_沉淀或凝聚为主。

7、正常水体中其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溶解氧。

8、当水体pH 处于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是___CH 3Hg +

___。 9、磷含量、总氮含量和透明度、叶绿素a 含量常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10、水体的自净作用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11、碳水化合物生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_葡萄糖,在氧气充足时,能进一步分解为CO 2、水。 12、水中溶解氧浓度、化学需(耗)氧量COD 、生化需(耗)氧量BOD 常用作水体自净的指标。 二、选择题

1、海水中Hg 2+

主要以__A__的形式存在。

A Hg(OH)2, HgCl 2

B HgCl 2, HgCl 3-

C HgCl 42-

D HgCl 3-, HgCl 42-

23SO +[O]SO →2324SO +H O H SO →32

2

22NO+[O]NO 2NO +H O +HNO HNO →→SO 2 NO x

2、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80,其pE o为__A_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3、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__B____时,鱼类会死亡。

A >8.0mg/L

B <4.0 mg/L

C >0

D >4.0 mg/L

4、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__C___组在水体中迁移。

A Fe、Mn

B Cr、Fe

C Cr、Mn

D Cr、V

5、当前最简单,也较流行的是将金属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溶解态是能通过_C__um孔径滤膜的部分。

A 0.54

B 0.22

C 0.45

D 0.50

6、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__B__。

A Na+>Mg2+>Ca2+ HCO3->SO42->Cl-

B Ca2+>Na+>Mg2+ HCO3->SO42->Cl-

C Na+>Ca2+>Mg2+ Cl->HCO3->SO42-

D Na+>Mg2+>Ca2+ Cl->SO42->HCO3-

7、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0.771,其pE o为______。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

8、某一水体的BOD20为100 ppm,其BOD5约为___D___。

A 40

B 50

C 35

D 70

9、水体中溶解氧对石油降解影响很大,估计1升油类氧化需消耗______m3海水中的溶解氧。

A 200

B 400

C 600

D 500

10、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___A___。

A Hg(CH3)2

B HgO

C Hg

D Hg2Cl2

11、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 BCD 。

A溶解氧含量 B颗粒物粒度 C温度 D pH

三、问答题

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毒性取决于游离或水合金属离子浓度,而非重金属总浓度;大部分稳定金属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态毒性较低(除脂溶性金属配合物外);进入水体后,迅速转入沉积物中。

2、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

一、分配作用(吸附)

Lambert研究了农药在土壤-水间的分配,认为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40%范围内其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Karickhoff研究了芳烃和氯代烃在水中沉积物中的吸着现象,发现当颗粒物大小一致时其分配系数与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即,沉积物对非离子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为直线关系。

二、挥发作用

许多有机物,特别是卤代脂肪烃和芳香烃,都具有挥发性,从水中挥发到大气中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速,如CH2Cl2等。

挥发作用是指有机物质从溶解态转向气态的过程。挥发速率与有毒物的性质和水体特征有关。

三、水解作用

1.水解作用是有机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在反应

中,化合物的官能团X-和水中的OH-发生交换:

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在任一水溶液中,总有H2O、H+和OH-,所以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是其中性水解(H2O)、酸催化水解(H+)和碱催化水解(OH-)的速率之和。

四、光解作用

光解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的改变了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污染物的光解速率依赖于许多化学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的辐射。光解过程一般可分为三类: a.直接光解 b.光敏化反应 c.光氧化反应

五、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

水环境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代谢速度快。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微生物的降解酶,微生物能合成各种降解酶,酶具有专一性,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其灵活的代谢控制机制而降解转化之。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3、试述水体中汞甲基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写出有关反应式。

4、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

汞的甲基化产物有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一甲基汞可因氯化物浓度和pH值的不同而形成氯化甲基汞。CH3Hg++Cl-→CH3HgCl CH3HgCl+H2O →CH3HgOH+ Cl-+H+ 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条件下,主要转化为一甲基汞,在弱酸性水体中,二甲基汞也可以转化为一甲基汞,它为水溶性物质,易被生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根据生物放大效应,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含量较高。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2、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___土壤矿物质_、土壤有机质__,两者占土壤总量的__91-100%__。

3、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dCO3 。

3、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__种类__及土壤的类型、_施肥、植物种类_有关。

4、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静电吸附_、离子交换吸附_和__专属吸附_____。

5、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砷对植物的危害小___。

6、土壤中有多种无机氨,其中NH4+和_NO3-___是植物摄取的主要形式。

7、土壤中的大部分是有机氮,约占总氮的_90___%,有机氮能变成无机氮的过程叫做_矿化过程_。

8、土壤中砷以三价或五价状态存在,其存在形态可分为可溶性砷、吸附、代换态砷及难溶态砷,可溶态砷主要为__交换态__和_难溶性砷_,一般占总砷的5~10%。

9、土壤中铬是以__CdCO3______、__Cd(PO4)2______、____Cd(OH)2_____、___Cd______四种形态存在。

10、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受到____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__土壤紧密度____、吸附及生物、化学降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1、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____土壤微生物_____和____细菌_____组成的生物群体。

12、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____增强____。

13、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absorption)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_氧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14、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

二、选择题

1、以下ABCD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 盐度升高

B 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

D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2、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ABC 。

A树脂 B腐殖酸 C腐黑物 D矿物质

3、腐植质胶体是非晶态的无定形物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其范围为_A__。

A 350-900m2/g

B 650-800m2/g

C 100-200m2/g

D 15-30m2/g

4、在土壤中,下列离子C 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 Ca2+

B Na+

C Fe3+

D H+

三、问答题

1、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致毒机理是什么?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致毒机理:(1)水体中的某种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换为毒性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4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事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3)在天然水体中只需要有微量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重金属的污染有时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骨痛病。

2、进入土壤的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

(1)农药在土壤中迁移:主要有扩散和质体流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的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发生转移的过程。污染物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主

要因素: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土壤孔隙度、温度、农药本身性质等。

质体流动:是由水或土壤微粒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或能悬浮在水中,或以气态存在,则迁移距离大。农药在土壤中降解:主要有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

3、举例说明影响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土壤的污染程度可用残留性来表示。农药的残留性主要与其理化性质、药剂用量、植被以及土壤类型、结构、酸碱度、含水量、金属离子及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种类、数量等有关。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一、填空

1、被动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

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温度、pH和抑制剂。

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

现象。

4、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烷烃,其微生物降解的途径有三种:通过烷基的末端氧化、和次末端氧化、双端氧化。

二、多项选择

1、甲烷发酵是指有机酸、醇等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被转化为ABCD ,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

A 乙酸

B 甲酸

C 氢气

D 二氧化碳

2、下列烃类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B。

A 环己烷

B 苯

C 己烷

D 己烯

3、下列芳香族化合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B 。

A 苯酚 B二氯甲苯 C 苯胺 D 苯甲酸

4、LD50表示的是C 。

A 半数有效剂量 B半数有效浓度 C半数致死剂量 D半数致死浓度

5、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 M2, 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独立作用

D 拮抗作用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填空

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

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层。

3、无机砷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可以与蛋白质的巯基反应。

4、含氢卤代烃与 HO 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5、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污染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6、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氨素把 CH3-传递给Hg2+(CH3Hg+),本身变为水合钴胺素(H2OCoB12),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 CH3+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完成甲基钴氨素的再生,使Hg 的甲基化继续进行。

二、多项选择

1、下列砷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 D 。

A As2O3

B CH3AsO(OH)2

C (CH3)3AsO D(CH3)3As+CH2COO-

2、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 D 。

A 联苯

B 四氯联苯 C三氯联苯 D六氯联苯

3、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 ,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

A 疏水基团 B亲水基团 C 吸附作用 D渗透作用

三、问答题

1、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

答: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一般容易排泄。当汞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甲基汞能

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合,如-COOH、-NH2、-SH、-OH等。CH3Hg+除能被束缚到碱基上外,还能直接键合到核糖上去。所以甲基汞非常容易和蛋白质、氨基酸类物质起作用。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因此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

答:由于多氯联苯挥发性和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其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少。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PCBs主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转入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沉入沉积物,使PCBs大量存在于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3、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①水的感观状况受到影响,活性剂污染了水源后,用一般的方法不易清除,在水源受洗涤剂严重污染的地方,自来水中也出现大量

泡沫

②由于洗涤剂中含有大量的聚磷酸盐作为增净剂,使废水含有大量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③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水体中石油和多氯联苯等不溶性有机物的乳化、分散、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

④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在浓度高时,可能破坏水体微生物的群落。

植物对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植物根系的作用:菌根对植物重金属耐性主要生理机制:

A、菌丝鞘的选择吸收控制其进入质外体

B、通过增加菌丝鞘的疏水性减少重金属接近质外体的几率

C、分泌螯合物质控制重金属的移动性

D、通过改变营养物质吸收的速度和量改变根系pH值

E、分泌激素改变代谢过程减缓毒害等。

根系分泌物控制重金属吸收的机制包括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重金属络合以及和根际微生物产生根际效应等。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应如何防止?

指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所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防止对策:(1)从源头上控制N、P等植物性营养物质溶于水体。

a.工业废水: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含量,废水中N,P含量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

b.城市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自理率,在传统污水处理厂中增加除N,P工艺;

c.农田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推广生态,绿色农业;

d.养殖业:推广沼气池的应用,避免饵料浪费。

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实施管理一体化制度

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a.物理法:底泥疏浚,引清冲污,机械除藻;b.化学法:化学除藻,凝沉淀,重金属固定;c.生物-生态法:投菌法,植被修复,湿地修复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普通化学》复习试题答案解析

普通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36题) 1.因为H=U+PV,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理想气体的焓与p、V、T均有关。(×) 2.体系状态发生变化后,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要发生变化。(√) 3.任何循环过程必定是可逆过程。(×) 4.因为ΔH=QP,而H是状态函数,所以热也是状态函数。(×) 5.一定量的气体,从始态A变化到终态B,体系吸收100 J的热量,对外作功200 J,这不符合热力 学第一定律。(×) 6.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一个放热反应,则ΔU=ΔH=0。(×) 7.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系的体积、压力无关。(√) 8.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9.反应CO(g)+H2O(g)=CO2(g)+H2(g),因为反应前后分子数相等,所以无论总压如何变化,对平衡均 无影响。(√) 10.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ΔG>0,所以要选用合适催化剂,使反应能够进行。(×) 1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度加快,逆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12.因为H=U+pV,所以焓是热力学能与体积功pV之和。(×) 13.理想气体在等外压力下绝热膨胀,因为等外压力,所以QP=ΔH;又因为绝热,所以QP=0。由此得 QP=ΔH=0。(×) 14.在一个容器中:H2(g)+Cl2(g) = 2HCl(g)。如果反应前后T、p、V均未发生变化,设所有气体均可 视作理想气体,因为理想气体的U=f(T),所以该反应的ΔU=0。(×) 15.稳定单质在 K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16.在刚性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的反应达到平衡:A(g)+B(g)=C(g) ,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 量的惰性气体,则平衡将不移动。(√) 17.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越高,表示该电对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 18.原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却随反应式的书写而变化。(√) 19.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均为零。(×)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 (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2S - H2O +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 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 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CO2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普通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普通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1分) 1、隔离系统指系统和环境之间 无 (有或无)物质交换, 无 能量交换的体系。 2、、热和功 否 (是或否)状态函数,热和功的取值有正负,如果系统得到功则为 正 (正 或负)功,如果系统放出热量,则热量数值为 负 (正或负)。 3、熵是体系 混乱度 的量度,熵的单位是 J.mol -1.K -1 。 4、当一个反应的G ? = (=、<、>)0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5、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能够给予质子的物质 是酸, 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是碱,H 2S 是酸,其共轭碱是 HS -1 。 二、选择题:(12分) 1、在温度T 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B A 2→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1m r H ?,反应C A →2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2m r H ?,则反应B C 4→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3m r H ?, 则?3m r H ?=( D ) A 2?1m r H ?+?2m r H ? B ?1m r H ?—2?2m r H ? C ?1m r H ?+?2m r H ? D 2?1m r H ?—?2m r H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焓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才与系统反应热相等 B 、焓只是人为定义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 C 、焓是状态函数 D 、焓是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 3、某温度时,反应)(2)()(22g HBr g Br g H =+的标准平衡常数2104-?=?K ,则反应 )()()(222g Br g H g HBr +=的标准平衡常数是( A ) A 21041-? B 21041-? C 2 104-? D 0.2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2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0)15.298(<

环境化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环境化学》(A ) 评阅人 复查人签名 合分人签名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 工业化 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 排放 和过度开发 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 协调 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力 ;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 垂直 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 水平 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 传输 。 5.当Γ<Γd 时,大气处于 稳定 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 光 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 多环芳烃 ;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 自由基引发 、 自由基转化和增殖 、 自由基氧化 NO 、 链终止 ;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 吸收紫外线 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 光化学烟雾 。 11.伦敦烟雾也称为 硫酸型烟雾 。 12.当降水的pH 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 ﹤10um 的颗粒物; 14.PAN 是指大气中的 过氧乙酰硝酸酯 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 自养生物 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 甲基汞 。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 恢复区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 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土壤上的分配系数K 为 1.26×104 (不考虑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p 2.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 3.能引起温室气体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CH4、CO、CFCs。 4.腐殖质中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称为腐黑物,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殖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的部分称为富黑酸。 5.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6.土壤及沉积物(底泥)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作用(sorption)包括 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姓名:杨正坤学号: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3、天然水中的总酸度= + 。 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和浓度梯度的影响。 5、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 有。 6、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和专属吸附。 7、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胶体形成、吸 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8、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 位的物质是。 9、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的直接反映,而 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10、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和土壤对重金属的。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________。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 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Hg C、Pb D 、As 4、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___ 的影响。 A、风 B、湍流 C、天气形式 D、地理地势 5、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__ __的光离解。

A、O3 B、H2CO C、H2O2 D、HNO2 6、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___ ____。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HO2 7、酸雨是指pH___ ___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A <6.0 B <7.0 C <5.6 D <5.0 8、在土壤中,下列离子____ ____的交换吸附能力最强。 A、Ca2+ B、Na+ C、Fe3+ D、H+ 9、气溶胶中粒径____ ____μm的颗粒,称为飘尘。 A >10 B <5 C >15 D <10 10、以下__ __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A、盐度升高 B、pH降低 C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三、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 3、优先污染物: 4、分配系数: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四、简述题(10分,每小题5分) 1、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和成因,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四章)

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取两根金属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3 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另 一根插入盛有13mol dm -?4CuSO 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支烧杯中的溶液连 接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2Cu + ,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 (-) (3)电动势E (或电极电势?)的数值与电池反应(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平衡常数K θ的数值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中的中性或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3344()(1)(1)()Cd CdSO mol dm CuSO mol dm Cu ---??+ 若往4CdSO 溶液中加入少量2Na S 溶液,或往4CuSO 溶液中加入少量 425CuSO H O ?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2233272614267Cr O Fe H Cr Fe H O - ++++++=++ 322422Fe Sn Fe Sn +++++=+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b ) (a )23Sn Fe ++和 (b )2227Cr O Sn -+和 (c )34Cr Sn ++和 (d )2327Cr O Fe -+和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2()100p H kPa =????设应为 (b ) (a )30.1mol dm HCl -? (b )330.10.1mol dm HAc mol dm NaAc --?+?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普通化学考研练习100题及参考答案 1、正溶胶和负溶胶混合在一起将出现沉淀现象 2、胶粒带电的原因:吸附作用;电离作用。 3、溶胶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4、食盐在水中能否形成溶胶:不能。 5、在电场中,胶粒在分散介质中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6、对于三氧化二砷负溶胶,具有相近聚沉值的一组电解质是( A ) A 、氯化钠与硝酸钾 B 、氯化钙与三氯化铝 C 、氯化钠与氯化锌 D 、氯化铝与氯化镁 7、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和氯化钠水溶液,其沸点是:(B ) A 前者大于后者;B 后者大于前者;C 两者相同;D 无法判断。 8、7.8g 某难挥发非电解质固体溶于10.0g 水中,溶液的凝固点为-2.5℃,则该物质的分子量是:580.32 ;(Kf=1.86k.kg.mol -1) 9、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性质是蒸气压下降。 10、渗透压产生的条件:浓度差;渗透膜。 11、稀溶液依数性只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与溶质本性无关。 12、符合稀溶液定律的三个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1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是( D ) A 、葡萄糖(式量180) B 、甘油(式量92) C 、蔗糖(式量342) D 、尿素(式量60) 14、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水溶液(总浓度为b B )的沸点与浓度为b B 的尿素水溶液的沸点相同。( √ )。 15、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 ,则该反应为零级反应。( √ ) 16、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度增大。( × ) 17、增加反应物物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都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数目来影响反应速度的。( √ ) 18、某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则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 ) 19、 影响反应速度常数K 的因素:温度、催化剂 20、影响化学平衡常数K 的因素:温度 21、判断下列列说法是否正确: (1).非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由最慢的反应步骤控制。( √ ) (2).非基元反应是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 √ ) (3).在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中,若反应物浓度的方次与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相等,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 22、一个反应在相同温度下,不同起始浓度的反应速率相同吗:不同,速率常数相同吗:同 23、某反应的1 180-?=mol kJ Ea ,在700K 时速率常数118 110 3.1---???=s L mol k ,求 730K 时的速率常数K 2=4.6×10-8 24、在400℃时,基元反应)()()()(22g NO g CO g NO g CO +=+的速率常数K 为 115.0--??s mol L ,当121040.0)(,025.0)(--?=?=L mol NO c L mol CO c 时,反应速率是:114105---???S L mol 25、下列物理量W S G H U Q m P V T .,,,,,,,,。哪此是状态函数T 、V 、p 、m 、U 、H 、G 、S ;

环境化学计算题答案

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 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 解二:

已知pH=6.0时,α0=0.6920,α1=0.3080,α2=1.444*10-5,α=3.247;pH=7.0时,α0=0.1834,α1=0.8162,α2=3.828*10-4,α=1.224; 解:查表3-3(p110)α1、α2,α=1.22 C T=1.22×1.4=1.71m mol.L-1 当加强酸使pH=6.0,α=3.25,而C T不变时 碱度=1.71/ 3.25=0.526m mol.L-1 ΔA=1.4-0.526=0.874m mol.L-1

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 spCdS= 7.9 ?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解:饱和时[H2S]≈0.1mol/L K H2S=[H+]2[S2-]=1.16?10-23 ,且pH=8.0?10-23 [S2-]=1.16?10-23/ [H+]2 = 1.16?10-23/ 1.0?10-16 =1.16?10-7 mol/L [Cd2+]= K SP / [S2-] = 7.9 ? 10-27 / 1.16?10-7 =6.8?10-20 mol/L 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pH = 8.4,T = 25o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K A = 0,K B = 4.9 ? 10-7 L/(d·mol),K N = 1.6 d-1, 计算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 解:已知Ka=0,[H+]=10-8.4,Kn=1.6,Kb=4.9×10-7 Kh=Ka[H+]+Kn+KbKw/[H+]=0+1.6+4.9×10-7×10-5.6=1.6(d-1) 4. 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 = 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 CH4和35% CO2,计算Pe 和E h。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 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 Q+HQ ---------------- — 2HQ 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 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 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 H 2CQ + h r ---------------- -- H + HCQ H + Q 2 + M ------------ - HQ + M HCQ + Q2 +M -------------------- -- HQ2 + CQ + M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 CH 3Q + Q 2 ------------------------------- ---- HQ + H 2CQ ③的光解:HQ + h r -------------------- 2HQ HQ + H 2Q --------------- - HQ + H 2Q R 的来源:RH+ Q ---------------- R + HQ RH + HQ -------- R + H2Q 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 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案教学提纲

环境化学计算题急答 案

1.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10-3mol/L 的水体中,(1)需要加入多少 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的pH 上升到8.0?(2)若用NaHO 进行碱化,需要加入多少NaHO ? 解:pH=6.5,碱度=1.6×10-3mol/L ;总碱度=C T (α1+2α2)+K ω/[H +]-[H +] =C T /α + K ω/[H +]-[H +] 1.6×10-3=C T /1.71+10-14/10-6.5 -10-6.5 C T = 2.74×10-3mol/L 用强碱碱化至pH=8.0,C T 不变,总碱度=2.74×10-3/1.018 +10-6 -10-8=2.69×10-3 ΔA NaOH =2.69×10-3 – 1.6×10-3=1.09×10-3mol/L 用Na 2CO 3碱化至pH=8.0,设加入Na 2CO 3量为x mol/L ,该过程中,C T → C T + x 总碱度=1.6×10-3 + 2x =(C T + x )/1.018, x Na2CO3=1.07×10-3mol/L 2.具有2.00×10-3 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计算[HCO 3]、[HCO 3-]、[CO 3-2]和 [HO -]的浓度? 解:该条件下,[HCO 3-]= 碱度 = 2.00×10-3 mol/L 在pH=7.00时, [H +] = [HO -] = 1.00×10-7mol/L 根据;K 1 = ] CO [H ]][HCO [H 323-+ = 4.45×10-7、[H +]和[HCO 3-]浓度,求出 [H 2CO 3]= 4.49×10-4 mol/L 据K 2=] [HCO ]][CO [H 323--+ = 4.68×10-11、[H +]、[HCO 3-]浓度,求出 [CO 32-]=9.38×10-7 mol/L 3.水A 的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 mol/L ,水B 的pH 为9.0,其碱度为0.80 m mol/L ,等体积混合水A 和水B ,计算混合后水体的pH ? 解:水A :碱度=6.38 mmol/L = [HCO 3-]+2[CO 32-]+ [OH -]-[H +] = [HCO 3-] [CO 32-]=K 2[HCO 3-]/[H +]=4.69×10-11 ×6.38/10-7.5 = 9.46×10-3 m mol/L [H 2CO 3*]= [H +] [HCO 3-]/ K 1=10-7.5×6.38/(4.45×10-7)=0.453 m mol/L [OH -]=10-6.5 =3.16×10-7 mol/L

石油大学 环境化学 在线考试附答案

《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⒈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迁移形式是。 ⒉由近紫外光(200nm<λ<40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E应满足:(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⒊将下列物质:乙烯、正丁烯、正丁烷和异丁烯,按照光化学反应活性大小依次排列为 > > > 。 ⒋大气颗粒物依照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分别是、和,并用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可吸入粒子定为D p <的颗粒物。 5.根据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其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的是和;臭氧主要分布在中; 内的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称为电离层。 6.由可见光(400nm<λ<780nm)引起光化学离解的物质键能是(c=3.0×108m/s,h=6.626×10-34J.s/光量子) < E < 。 7.大气颗粒物有三种重要的表面性质:、和。雨滴的形成就属于。 8.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9.根据土壤中H+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和潜在酸度,根据提取液的不同,潜在酸度分为和。代换性是矿物质土壤潜在酸度的主要来源。 10.含镉废水通入H 2 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水中Cd2+浓度是(已知饱和 H 2S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解离常数K 1 为8.9×10-8,K 2 为1.3×10-15,CdS的溶度积为 7.9×10-27)。 11.已知25℃时,E0(Fe3+/Fe2+)=0.68V,a(Fe3+)=0.01mol/L, a(Fe2+)=0.1mol/L。计算pE0为,pE为。 12.水中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和 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水环境计算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P195) 4. (1) 查表知pH = 6.5时, α= 1.710 C T = [碱度]×α = 1.6×1.710 mmol/l = 2.736mmol/l 。 设加入的Na 2CO 3为n mmol/l 查表知:当pH = 8.0时, α` = 1.018 C T ` = C T + n ----------(1) C T `= [碱度]`×α` --------(2) [碱度]`= 1.6 +2 n --------(3) 由 (1)、(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加入NaOH 后C T 不变 L mmol C T /688.2028 .1736.2][=== α 碱度 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 的量。 △A = [碱度]` - [碱度] = 2.688 - 1.6 = 1.088mmol/l 5. 解:当pH = 7.00时,CO 3-的浓度与 HCO 3-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查表pH = 7.00时, α= 1.224, 则[HCO 3-] = [碱度] = 2.00×10-3mol/l/l 。 [H +] = [OH -] = 10-7 mol/l 。 [HCO 3※] = [H +][HCO 3-]/K 1 = 1.00×10-7×2.00×10-3/(4.55×10-7) = 4.49×10-4mol/l 。 [CO 3-] = K 2[HCO 3-]/[H + ] = 4.69×10-11 ×2.00×10-3 /(1.00×10-7 ) = 9.38×10-7 mol/l 。 6.解: 查表 pH = 7.5时, α1 = 1.069, pH = 9.0时, α2 = 0.9592; C T1 = [碱度]×α1 = 6.38×1.069 = 6.82 mmol/l C T2 = [碱度]×α2 = 0.80×0.959 = 0.767 mmol/l; L mmol C C C T T T /79.32 77 .082.62 2 1=+= += 混合后 L mmol /59.32 80 .038.6][=+= 碱度 005.159 .379.3] [== = 碱度T C α 查表知pH = 7.58 7.解:由题意知 [Fe 3+] + [Fe(OH)2+] + [Fe(OH)2+] = 1.00×10-4 mol/l ; (1) [Fe(OH)2+][H +]/[Fe 3+] = 8.9×10-4 (2) [Fe(OH)2+][H +]2/[Fe 3+] = 4.9×10-7 (3) SP W K H K Fe OH Fe ==+ + - + 3 3 333] [] []][[ 查表知Fe(OH)3的K SP = 3.2×10-38 代入(1)得[H +] = 1.9×10-3mol/l (∵pH =2.72) ∴[Fe 3+ ] = 3.2×104 [H +]3 = 3.2×104 ×1.9×10-3×3 = 6.24×10-5 mol/l ; [Fe(OH)2+] = 4.9×10-7[Fe 3+]/[H +]2 = 4.9×10-7 K SP [H +]/ K W 3 = 15.68×10-3×1.9×10-3 = 8.47×10-6 mol/l ; [Fe(OH)2+ ] = 8.9×10-4 [Fe 3+ ]/[H + ] = 8.9×10-4 K SP [H +]2 / K W 3 = 28.48×(1.9×10-3)2 = 2.92×10-5 mol/l 。 19.解:Hg 2+ +2H 2O = 2H + + Hg(OH)2 lg K= -6.3 得: K = 10-6..3 ] [)([][20 2 2+ += Hg OH Hg H K 得 ] )([] [10 ][0 223 .62 OH Hg Hg H +-+= (1)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专业课考研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光子能量公式为_______,通常波长大于_______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此时对应的化学键能是_______KJ/mol。 2 光化学烟雾从产生到结束,其中主要污染物依次出现的顺序为_______,二次污染物有_______。 3 天然水的总含盐量(TDS)=。 4 组成水中酸度的三类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腐殖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7 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 8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9 我国酸雨的关键性离子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气颗粒物中粒径_______的称为细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粒径_______的称为粗粒,其主要的化学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絮凝过程的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_____、无机酸度_____、CO2酸度______、总碱度_____、酚酞碱度_____和苛性碱度_____。 14含碳化合物的厌氧分解过程中,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 _________________中间产物,然后在______细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