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建筑环境学复习

建筑环境学复习

建筑环境学复习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尹喆)

1、建筑环境学面临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任务: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舒适标准,以便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2)由于合成材料对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任务: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起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室外气候、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焦念鹏)

1、什么是平均太阳时?

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子午线时为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2、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太阳高度角β和太阳方位角A。

3、分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高度角和路径、大气透明度。

4、分析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传播机理。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取决于射线在大气中射程的长短和大气质量。

6、日照的标准用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对南北朝向的建筑物,若要求的日照时间相同,则间距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若建筑在同一纬度上,要求的日照时间越长,南北间距越大。

7、什么是空气温度?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有哪三个?

定义: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影响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地面的覆盖面、大气对流作用。

8、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为什么?

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9、什么是“微气候”、“霜洞”效应和有效天空温度?

微气候: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风、阳光、辐射、气温与湿度条件。霜洞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用于计算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投入辐射。

10、夜间辐射包括哪些项?

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周围建筑和其他物体外表面的长波辐射。

11、不同下垫面空气的温度遵循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在不同下垫面上,温度变化是温度的局地倒置现象,其温差达到最大极限值称为―霜洞‖。当阳光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途中,其中一部分(大约10%)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所吸收,同时它们还吸收来自地面的反辐射,使其具有一定温度,此时的大气温度称为有效天空温度Tsky,其数值取决于地表温度Td,距地面1.5-2.0M高处的气体温度T0;水蒸汽分压力Ed与日照百分比率。

12、简述地温变化特点。

地层表面温度对地面上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过程有明显影响,而底层深部的温度变化有对地下建筑的热过程起决定性作用。

(1)地层表面温度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可看做是周期性的温度波动;

(2)底层深部的温度变化:由于地层的蓄热作用,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会造成温度波的衰减和时间的延迟,温度变化的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深度大于1.5M时,日温度波动可忽略不计。达到一定深度,地层温度达到一近似恒定值。深度小于15m的浅层地层中,不同深度的地层原始温度随时间变化,大于15m的深层地层中,原始温度不随时间变化,且比地面温度的全年平均值高1-3℃

13、什么是风?风的两个特征要素是什么?什么是降水?降水性质包括哪些。

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风速和风向。降水:大地蒸发的水分进入大气层,凝结后又回到地面,包括雨、雪、冰雹等。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间

14、城市微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城市微气候: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风、阳光、辐射、气温与湿度条件。特点:(1)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场改变之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3)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15、城市风场分哪两类?分别对什么有影响?

城市风场:影响城市的污染状况;建筑群内风场:影响热环境,包括小区内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夏季建筑通风以及由于冬季建筑的渗透风附加的采暖负荷。

16、什么是城市热岛?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城市热岛就是指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人为因素、气象条件、城区气候条件、城市布局形状。

17、什么是日照?日照的标准包括什么?设置楼间距的依据是什么?

日照是指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日照时间的积累+每小时日照面积)。最低限度的日照要求,建筑所在的地理位置,即纬度不同。

18、我国气候分区有哪两种?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五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主要指标:累年1月和7月平均温度;

辅助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的七个建筑气候区划分区——七个一级区,若干个二级区

主要指标:累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

辅助指标: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5℃和≥25℃的天数。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杜中宇)

1、简述建筑维护结构对太阳辐射反射、吸收、透过机理。(P46)

由于围护结构的材料(透光、半透光、非透光)、表面粗糙度、颜色等的不同,使得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透过存在差异。材料的透光性低、表面粗糙、颜色深,反射率就越低,吸收率越高,透过率越小。反之亦然。

2、概念:(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2)得热量(3)冷负荷(4)热负荷。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综合表达了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这样一个综合热作用。

(2)得热量: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室内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

(3)冷负荷:维持一定室内热湿环境,需要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4)热负荷:维持一定室内热湿环境,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3、通过玻璃的得热应包括:通过玻璃板壁的的热量和日照辐射得热量。透过玻璃的实际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P57)

与透光围护结构的种类及其热工性能有关系。

4、什么是夜间辐射?(P52)

=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周围夜间辐射:围护结构外表面与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Q

Lw

建筑和其他物体外表面的长波辐射。

5、简单分析夏季外遮阳还是内遮阳效果好?(P60)

因为外遮阳只有透过和吸收中的一部分成为得热,而内遮阳是遮阳设施吸收和透过部分全部为得热,所以外遮阳好。

6、维护结构内部出现冻结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断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分压力,且该断面的温度低于零度,就会产生冻结。

7、室内热湿源包括:人体散热和散湿、设备和照明设施、室内湿源。

8、写出室内空气热平衡关系,并根据右图分析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室内空气热平衡关系:排出的对流热+空气得显热增值=室内热源

对流得热+壁面对流得热+渗透得热。

关系(P71):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一般会直接进入室内空气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对流得热部分也会直接传给室内空气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围护结构及家具,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与得热存在时间的延迟和量上的衰减。

9、分析热量衰减和延迟的原因。(P54)

由于围护结构存在热惯性,因此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外扰波动幅度之间存在衰减和延迟的关系。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10、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有哪些?(P82)

①稳态算法:在一定条件下,认为室内、外参数不变,且不考虑建筑蓄热(延迟和衰减)—负荷预测值偏大。方法:采用室内、外瞬时温差或平均温差,负荷与以往时刻的传热状况无关: Q=KF T

②动态算法——积分变换法原理得热是不断随时间变化的,负荷也跟着变化;方法:对于常系数的线性偏微分方程,采用积分变换如傅立叶变换或拉普拉斯变换。

③计算机模拟软件。

11、简述用积分变换方法求解围护结构的不稳定传热过程的步骤。(P83)

(1)边界条件的离散或分解;

(2)求解单位扰量的响应;

(3)把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和叠加积分求和。

12、稳态计算法适用条件:

(1)计算蓄热性能不强的轻型、简易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且缺乏参考数据时,(2)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也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是可以接受的。

13、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在利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时,可以用在计算蓄热性能不强的轻型、简易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且缺乏参考数据是可以用此法。此外,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

波动值时,采用此法误差小,在工程计算中是可以接受的。在冬季,是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温差,因此冬季可以,而夏季,尽管夏季日渐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温度高得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温度,因此与冬季相比,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但波动的幅度却相对比较大,如用此法,会导致冷负荷计算结果偏小。

14、冷负荷计算常用方法有哪两种,定义是什么?(P84)

冷负荷系数法:将外扰分解为脉冲,分别求得脉冲外扰对室内影响结果(响应),再进行叠加。谐波反应法:把外扰分解为余弦波,分别求出每个正(余)弦波外扰的室内响应,并进行叠加。

1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为什么?

不是。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反映了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综合效果,是这三种效果折合而成的当量值,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因此长波辐射的效果可以忽略。由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表达式可知,其数值不仅跟室外气象参数,如气温,日射强度,风速有关,还跟所考察物体的表面特征有关,即围护结构或人体表面的吸收特性有关。

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杨淼)

1、热平衡方程中各字母的含义。

M-W-C-R-E-S=0

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代谢率大小,W/m2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m2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m2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m2

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m2

S——人体蓄热率,W/m2

2、什么是热感觉?它最初取决于皮肤温度,而后取决于核心温度;影响热感觉的因素有哪些?热感觉: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影响因素:皮肤温度、人体的核心温度。

3、分析同一个人的两只手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会有冷和热的感觉。

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有关。人体的冷热感受器均对环境有显著的适应性。

4、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空气湿度、垂直温差、吹风感、辐射不均匀性、其他因素。

5、分析热平衡方程和热舒适方程的关系。

在人体热平衡方程中,当人体蓄热率S=0时,有M-W-C-R-E=0。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的热状态变化没有关系。

6、名词解释:服装热阻、“中性”状态、平均辐射温度。

服装热阻:指的是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

“中性”状态:不冷不热的状态。

平均辐射温度:指的是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平均温度。

7、热舒适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预测平均评价PMV:适用于室内参数稳定且在人体周围均匀分布的热环境(低温条件下适用)。有效温度ET*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标准有效温度SET*: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

8、什么是有效温度、新有效温度和标准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影响的综合数值,该数值等效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新有效温度Et*:是以皮肤温度变化为基础,反映环境的干球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湿度对人体热交换的综合作用的热舒适指标。

标准有效温度SET*: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中,若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

9、PMV和PPD是指什么?

PMV: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

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10、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人体的代谢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

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发热量中显热和潜热的比例是随着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环境空气温度越高;热体的显热就越高;潜热散热量就越多所以人体的发热量不随空间的温度改变而改变,但出汗率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环境与劳动效率的关系。(从热刺激与激发的关系;效率与激发的关系;热环境对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

1)中等激发时效率最高、低激发导致人不清醒、高激发导致不能全神贯注。

=最小激发温度;对简单工作—2)接近、略高于热中性温度时,激发水平最低,对应温度T

—劳动效率处于低谷;对复杂工作——劳动效率处于高峰。

3)高温会降低劳动的效率、寒冷影响肢体的灵活性、温度偏离最佳值会增加事故发生率。在

新有效温度25~30℃,效率≥90%。在新有效温度高于33℃时,脑力劳动效率开始下降。

在热环境中暴露时间——影响劳动效率。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东岩)

1、分析说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引起相关病症、我国IAQ问题的独特之处分析)。

(P140 )室内空气品质中的VOCs浓度过高会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SBS),与建筑有关的疾病(BRI),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CS)。近年来,增塑剂、阻燃剂等含有半有机挥发物(SVOC)的人体的危害引起广泛关注,主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会导致系列严重健康危害:可使儿童产生过敏症状,增加哮喘和支气管阻塞的风险,并可造成多种严重疾病。同时还会降低劳动效率。

我国独特之处:

(1)每年新建建筑量急剧增加——不合适的建筑设计、空调设计和不合理的空调运行管理。(2)建材、装修市场混乱,缺乏相应的科学规范和管理手段、缺乏检测和控制室内污染的技术措施。

(3)室内空气品质现成为建筑学、暖通空调工程、建筑环境学、房地产商等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2、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强调建筑节能,导致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

(2)新星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的大量使用

(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

(5)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

(6)室外空气污染。

3、良好室内空气品质和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P142)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打到供人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物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数多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浓度。

4、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室内微生物三类。

5、为什么说有机挥发物的浓度很小危害却很大?(从特点、危害来分析)

(P146)单独浓度不高,但多种微量VOC的共同作用不可忽视。长期低剂量释放,对人体危害大。

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VOCs中各种化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比较复杂,难于了解。各国各地不同时间所检测的VOCs的组份也不完全相同,所以目前对VOCs的健康效应的研究远远不及甲醛清楚。

6、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的工作效率。

7、暴露水平评价定义,它是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还是客观评价指标?分哪三个层次?

(P168)暴露水平评价:据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人员在室内活动情况——评估室内人员的瞬间和累计暴露水平。(客观评价指标)(包括浓度指标评价、暴露水平评价、健康风险评价)8、对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有几种?

(P174)(1)“堵源”——建筑设计与施工特别是围护结构表层材料的选用中,采用VOC等有害气体释放量少的材料;(2)“节流”——切实保证空调或通风系统的正确设计、严格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使可能的污染源产污量降低到最小程度;(3)“稀释”——保证足够的新风量或通风换气量,稀释和排除室内气态污染物。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方法。(4)“清除”——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过滤、吸附、吸收、氧化还原等将空气中的有害物清除或分解掉。

9、污染物源头治理方法有哪三种?(P174)

(1)消除室内污染源:在室内不用有污染的用品或材料;使用功能相同,但不会污染的用品或材料(2)减少室内污染源散发强度:生产厂家按相关标准生产产品;用户按相关标准选用产品(3)污染源附近采用局部排风。

10、空气过滤法的过滤机理。

(a) 重力作用:尘粒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流线而沉降到纤维表面上。

(b) 惯性碰撞:具有较大惯性的粒子 (d>0.5μm) 通常难于绕过过滤器纤维而和纤维直接接触,从而被捕获。

(c) 扩散效应:随主气流掠过纤维表面的小粒子(d<0.2μm),可能在类似布朗运动的位移时与纤维表面接触。

(d)接触阻留:粒径的粒子惯性小,在沿流线运动时,可能接触到纤维表面而被截留。尘粒尺寸大于纤维网眼而被阻留时称为筛子(滤)作用。

(e) 静电效应:由于气体摩擦和其它原因,可能使纤维、尘粒带电,通过静电作用被捕集。

第六章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史文哲)

1、简述通风的目的和分类。(P202)

目的:1)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健康;2)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

空气的需要;3)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分类: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2、什么是自然通风、热压、余压、风压、中和面?

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P203) 热压:温差——引起的空气密度差导致建筑开口内外的压差(P204)

风压:室外气流绕流——引起建筑周围压力分布的不同形成开口处的压差。(P206)

余压:室内某一点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即为该点余压。(P205) 中和面:室内外压力相等处的水平面。(P205)

3、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其效果,分别分析热压和余压对其的作用。

原理:建筑物的外墙上的窗孔两侧存在压力差p ,就会有空气流过该窗孔空气流过窗孔的阻力就是 p 。只要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和窗孔的面积就可以求得通过该窗孔的通气量。通气量的大小随压力差的增加而增加。

作用:热压与两窗孔的高度差和室外空气密度差有关,如果室内外没有空气温度差或者窗孔之间没有高度差就不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不同形状的建筑物在不同的方向和风力作用下,空气动力系数的分布是不同的,同一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上,如果有两个风压值不同的窗孔,空气动力系数大的将会进风,小的将会排风。

4、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室内外风压和热压。

5、某一建筑在有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时,外窗孔的内外压差等于各窗孔的余压和室外风压之差 。(P207)

6、自然通风有哪些特点及适用场合?

特点 :1)不消耗动力或消耗很少的动力——节能; 2)可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

品质——有效;3)受建筑设计和气候条件限制——难控。

适用场合:低层建筑,中小尺寸的办公室,学校,住宅,仓库,轻工业厂房和简易养殖场等 7、机械通风有哪三种形式?各自定义是什么?

① 稀释通风:又称全面通风.把一定量的清洁空气送入房间,稀释室内污染物,使浓度达标,并将室内等量空气连同污染物排到室外. ② 置换通风: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人员活动区下部,在送风气流和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的空气顶升至屋子顶部排出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

③ 局部送风:对某些局部区域送风,使局部地区的环境达到要求的送风方法.

④ 8、全面通风稳定状态的关系式为:

试说明上式各符号的物理意义;在室内允许污染物浓度一定时,如何减小通风量?

M :示踪气体释放速率;2C :测排风口处示踪气体浓度;0C 房间内部初始浓度;G :房间通风量。 减小示踪气体释放速度;增大排风口处示踪气体浓度。

9、据通风目的,对室内空气分布的评价分哪三个方面?各自含义是什么? (P220)

1)描述送风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送风能否有效到达考察 区域以及到达该区域的空气 新鲜程度,如:空气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

2)描述污染物排除有效性的参数,主要反映污染物到达考察 区域的程度以及到达该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如:污染物含量和排空时间、排污效率与余热排除效率、污染物年龄、 污染源可及性

3)与热舒适关系密切的有关参数,如:不均匀系数、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10、送风有效性评价指标有空气龄、换气效率和送风可及性。(P221)

11、污染物排除有效性评价指标有污染物含量和排空时间、排污效率与余热排除效率、污染物02C C M G -=

年龄和污染源可及性。

12、与热舒适相关的评价指标有不均匀系数、空气性能扩散指标ADPI。(P228)

13、概念:空气年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排污效率、污染物可及性、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排污效率.

1)空气龄:是指送风到达房间某点的时间。 (P221)

2)换气效率:实际通风条件下房间平均空气龄与活塞流的平均空气龄的比值倒数为换气效率(<1)。(P223)

3)送风可及性:在流场不变的条件下,假设某一送风口的空气含有浓度为Cs,i的指示剂气体,房间内部无源,则该送风口在历时T后对空间位置i的可及性为:(P224)

4)排污效率:衡量稳态通风效率的指标,表示送风排除污染物的能力。(P226—P227)

5)污染物可及性:反映污染物源在任意时段内对室内各点的影响程度。 (P228) 6)空气扩散性能指标:空间内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P230)

7)排污效率:由排污效率的定义式可知,测出进风口,考察区域和排风口的示踪气体浓度值即可求出各种定义下的排污效率。(P234)

14、利用示踪气体可以得出的气流组织参数有哪些?怎样测量?

1)年龄指标τ:

释放点放在送风口,测点在室内任一位置——测点空气龄

释放点放在房间内部,测点在室内任一位置——测点污染物年龄

释放点放在房间内部,测点在出风口——污染物的驻留时间

2)换气次数n:

上升法:已知示踪气体释放速率M,测排风口处示踪气体浓度Ce , Cs =0——房间通风量

Q=M/Ce, n=Q/V

下降法:已知房间内部初始浓度C0,测出τ时刻排风口处示踪气体浓度Ce,再求房间名义时间τn——n=1/τn。

3)换气效率η:

定义式:先求换气次数n,再求房间名义时间τn——τn=1/n

据出口浓度Ce与时间τ的变化关系,求出。

4)排污效率:

定义式:

测出进风口、考察区域、排风口的示踪气体浓度。

详情请参考课本(P231—P233)

15、已知示踪气体的释放速度,测出出口处示踪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气

流组织参数有:换气次数和换气效率。

16、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1 )示踪气体实验法;2)半经验射流公式法;3)数值求解法(CFD方法)。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谷忠伟)

1、解释声源、声波、声功率、声强、声压。

1)声源(P238):通常是振动的物体向周围的介质辐射光源,声能以介质中的声波形式传播。

2)声波(P238):声源的振动引起它周围的空气交替地被压缩和舒张,并向四周传播而形成

的机械波。

3)声功率W(P241):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能,即在全部可听范围所辐射的功率,

单位W。是声源的输出功率,是声源的本身特性。在某个有限频率范围所辐射的功率,亦

称频带声功率。

4) 声强 I(P242):单位时间内,某点处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所通过的声能,W/m2。 ; 5) 声压 p(P242):指有声波传播的瞬时,媒质中的压强与无声波时压强(静压)之差,Pa 。

2、解释响度级、掩蔽效应、双耳听闻效应、听觉疲劳、听觉损失。

1) 响度级(P243):用1000 Hz 纯音的声压级代表其等响曲线的响度级,单位Phon 。不同频

率,不同声压级,但对人耳,可能听起来一样响。

2) 掩蔽效应(P247):一种声音存在提高了另一种声音的可闻阈。特点:频率相近则掩蔽作用

显著;对高频掩蔽作用比对低频掩蔽作用大。影响因素:频谱;声压级差;两者到人耳的时间、相位等。

3) 双耳听闻效应(P248):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传至人耳时,因到达双耳的声波存在一定的

时间差、相位差、强度差,使人耳能够辨别声音的方向。双耳的这种辨别声源方向的能力称为方位感。作用:方位感明显的噪声—易使人烦躁;方位感弱的噪声—易被人忽略。

4) 听觉疲劳(P248):听阈暂时提高,事后可以恢复的现象。

5) 听力损失(P248):听阈永久性提高,不可恢复的现象。

3、简述评价噪声的几个指标。

a. A 声级计(声级、响度的测量工具):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反应而得到A 计权方式。环

境噪声响度多在40方上下,故A 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对噪声的主观反应。A 声级不能反映噪声的频谱特性。

b. 等效连续A 声级LAeq,T :声级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用一个稳定、连续噪声等效,且两者在

观察期内具有相同的能量。应用于各种噪声环境的评价。

c. 昼夜等效声级Ldn :计算一天24小时的等效声级时,夜间的噪声+10dB 的计权,所得到的

等效声级。

d. 累积分布声级LX :用随机噪声声级出现的累积概率来表示。

e. 噪声评价曲线:(1)NR ,广泛用于户外噪声、也可用作工业噪声评价,LA=NR+5dB 。(2)

NC ,对低频的要求比NR 曲线苛刻

LA=NC+10dB ; NC =NR -5。(3)PNC ,是对NC 曲线进行的修正

对低频部分更进一步进行了降低,PNC=3.5+NC 。NC 与PNC 适合评价室内噪声对语言的干扰。

4、简述噪声控制原则及相应措施。(P265-P266)

1) 噪声源噪声控制——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改进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采

取吸声、隔声、减振等技术措施;安装消声器

2) 传播途径中噪声控制:利用自然衰减——闹静分开(建筑规划、设计时);利用指向性—

—控制噪声传播方向(减弱高频噪声);利用吸声、隔声、隔振。

3) 在接收点的噪声控制:佩戴护耳器;减少在噪声中暴露时间。

5、简述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的工作机理。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原理(P259):声波导致空气在吸声材料中行进、反射、折射过程中产生摩擦而损耗声能,转变为热能。

共振吸声结构原理(P260):共振结构在声波激发下振动,由于本身的内摩擦、与空气间的摩擦,把部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损耗。

6、什么是吸声减噪,其使用原则有哪些?

吸声减噪(P266):使混响声减弱,接受的主要是直达声,被噪声包围的感觉将明显减弱。 使用原则(P267):(1)室内平均吸声系数较小时,吸声减噪法收效最大。(2)吸声减噪法,仅能减少反射声,因此,吸声处理一般只能取得4~12dB 的降噪效果。(3)在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该法将不会得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2

4r

W I π=i I I ∑=2i p p ∑=

7、提高房间的降噪量措施主要有哪些?(P266-P267)

控制措施:吸声降噪;隔声;减振和隔振;气流噪声控制(消声器);掩蔽。

8、撞击声的隔绝措施主要有哪三种?(P269)

措施:(1)减弱振动源撞击楼板引起的振动;(2)阻隔振动在建筑结构中的传播;(3)阻隔振动结构向接受空间辐射的空气声。

8、什么是隔振和阻尼减振?(P269-P270)

隔振:在机器设备和基础间插入弹性元件。

阻尼减振:在传播振动的薄板结构上涂上高内阻的粘弹性材料,靠阻尼作用,把一部分振动转变为热能。

9、简述隔声罩的隔声原理。(P271)

原理:把声源处发出的声能封闭在隔声罩内,尽可能的在罩内消耗掉,减少其向外的传播。10、消声器消声量的表示方法有哪两种?各自含义?(P273)

插入损失:指在声源与测点之间插入在消声器前后,在某一固定点所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消声器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11、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可分为哪几类?(P275)

(1)阻性消声器;(2)抗性消声器;(3)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第八章建筑光环境(杜建伟)

1、阐述几个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光源的辐射通量中被人眼感觉为光的能量,流明(lumen,lm)。

发光强度I:光源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和距离无关),坎德拉(candela, cd)。照度E:落在单位面积被照面上的光通量的数值,勒克斯(lux, lx)。

亮度 L:正在发光 (或反光) 表面的明亮程度。

2、解释亮度阈值、对比敏感度、视觉敏锐度、视觉速度、视觉适应、视觉功效。

亮度阈值:约10-6 cd/m2~0.03cd/m2

视觉敏锐度V:刚刚能分辨的视角的倒数

视觉适应:指眼睛由一种光刺激到另一种光刺激的适应过程

视觉速度:物体出现到形成视觉知觉所需要时间的倒数

视觉功效: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给定的视觉作业的效能

3、分析舒适光环境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1)适当的照度水平:物体的亮度取决于照度,照度过大,会使物体过亮,易引起视觉疲劳和灵敏度降低。经研究,当照度在1500-3000lx范围内时,感到满意的人数比例最大,所以,提高照度水平对视觉功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除了满足一定的照度值,照度分布还应满足一定的均匀性,视场中各点照度相差悬殊时,易引起视觉疲劳。2)舒适的亮度比:可以减少亮度对比使光环境柔和、统一。3)宜人的色温与显色性:色温要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光源对被照射的物体颜色影响越小,显色性越好。4)避免眩光干扰:眩光是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或视觉疲劳,这种高亮度或亮度对比称眩光。对室内环境来说,控制不舒适眩光更重要,因为,只要将不舒适眩光控制在允许限度以内,失能眩光也就自然消除了。

4、天然光与人工光的相比,有哪些优点?(4点)

①节能②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③健康,连续的单峰光谱满足人心理和生理需要

④具有美观功效,保证工作效率。

5、什么是采光系数、光气候。

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散射光)水平照度 En 与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时的天空扩散光)水平面上照度Ew的比值。

光气候:指室外天然光的自然状况,包括当地天然光的组成及其照度变化,天空亮度及其在天空中的分布情况等。

7、人工光源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两大类。

8、灯具定义及其分类(3类)。

灯具是光源、灯罩及其附件的总称。主要有直接型、扩散型、间接型。

9、照明系统按灯具的布局可分为哪几种方式?具体定义是什么?

①一般照明:在工作场所内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以照亮整个工作面为目的的照明方式。

②局部照明:同一个房间内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各功能区所需要的照度值不同,这时需要对房间进行分区,在对每个分区进行一般照明。

③局部照明:为了实现某一指定点的高照度要求,在较小范围内或较小空间内,采用距离作业近的灯具来满足该点照明要求的照明方式。

④混合照明:工作面上的照度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合成的照明方式。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建筑与基地关系的本质,即是将建筑看成是基地中的一部分特性化的空间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 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 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 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 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 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表示,它指1平方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单位w/m2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近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I0=1353W/m2 云量:将天空分为10份,被运遮盖的份数。 同一位置冬季大气压力比夏季高(海洋则相反)。 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风的要素:风向,风速。 风玫瑰图:反映一个地方风向,风速,包括风向频率图与风速频率图。 大气边界层:地表500—1000m。 室外气温: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气温日较差:一年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达。 霜冻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因素影响,离建筑物越远,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 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为霜洞。 有效天空温度:不仅与气温有关,且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及地表温度等因素有关,大致在230k-285k之间。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空气水汽量有关。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绝对湿度: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既水蒸气密度。 一天中绝对湿度较稳定,相对湿度有较大变化。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的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晴朗等影响,大陆低于海面,夏天高于各天,晴天低于阴天。 城市气候的特点;1平均风速低于远郊来流风速2气温高3云量比郊区低,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弱。 风洞效应:在建筑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内产生局部高速流动。 产生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的人为热等原因。 热岛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热岛中心温度减法同时间同高度附近郊区温差值。 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 最低日照标准: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得到的日照时间为标准。 我国气候分区:用累年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将全国分为5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第三章 low-e玻璃具有较低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反射率很高。普通玻璃的长波红外线发射率和吸收率为0.84,而low-e玻璃为0.1。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加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等效的温度值为计算方便推出一个当量室外温度。 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显热传递:1室外空气2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入的热量。 通过透光维护结构显热传递:1通过玻璃板壁的热传导2透过玻璃的光辐射得热。 围护结构湿传递:当围护结构两侧的空气的水蒸气分压不相等时,水蒸气将从分牙高的一侧相分压低的一侧转移。如果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段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

模型设计说明

模型设计说明书——索膜结构展 览会场 模型名称:索膜结构展览会场 指导老师:刘 组长:张永贞 组员:陈焌寅郭二强郭俊义 陈胜杨兴虎姬瑞浩 黄乔席守东米洋 10级土木工程1班

索膜结构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索膜结构时尚、优美和现代,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建筑景观效果。索膜结构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因而使它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空间观念的日益深化以及科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沐浴自然之温馨”已是现代建筑环境学发展的主流。室内外的视线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许多亦内亦外、相互渗透的不定空间,如:大厅装饰、天井、四季厅、动植物园、公园广场、观景台、舞台、体育场馆、体育看台、文化娱乐场所等。由于膜材的光透性,白天阳光可以透过膜材形成慢射光,使膜覆盖空间内达到和室外几乎一样的自然效果,因此索膜结构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媲美的空间形式。 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反映一个城市的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同时,

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而景观设计要求其具有广泛的可读性、雅俗共赏,既有超凡脱俗的艺术价值,又能使大众喜闻乐见与大众息息相通。索膜结构以其轻盈飘逸的造型、柔美并带有力量的曲线和大跨度和大空间的鲜明个性和标识性,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中。 索膜结构轻巧、别致的造型在大跨度结构的建设中担当了重要角色,除了满足防风雨、防日晒等基本功能外,并有较好的标识招揽效果,展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一面。 索膜结构展览会场的特点 1. 结构轻巧性:膜结构自重轻,耗量极低,对地震作用有良好适应性。 2. 造型多样性:柔性材料、自由空间曲面、不重复、多变化。 3. 耐用性:由于高强度的膜材出现,再加上张拉索的应用,使索膜结构展览会场抵御风雨的能力是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有的展览会场采用永久性膜材。特别是遇到剧烈的暴风雨天气,索膜结构建筑巍然不动,毫发不损。 4.艺术性:除了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实用、耐用、遮风挡雨的功能外,索膜结构更是一座雕塑,一件艺术品,给人美的视觉享受。其柔美,其曲线,其刚柔并济,其丰富造型,其洁白无瑕,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 5. 经济性:索膜在工厂完成,现场作业少,可缩短工期70-80%节约施工经费。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建筑环境学

1、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热传导和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得热 前者是考虑在内外扰动以及整个房间所有围护结构相互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实际传热量后者是把一堵墙体割裂开来,仅考虑在内外扰动作用下通过一堵墙体的传热量 目的在于把房间每一堵墙体的得热求出来,然后进行叠加,以求得通过整个房间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是一些简化手工工程算法的需要。 2各种得热进入空气的途径 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得热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 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决定因素:1、空调形式送风:负荷=对流部分辐射: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热源特性: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蓄热能力如何?如果内表面完全绝热呢? 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注意: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4、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人们常说的太阳下的“体感温度”是什么?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反射率镜面外墙和红砖外墙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否相同? 请试算一下盛夏太阳下的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比空气温度高多少? 5、两种积分变换法总结 谐波反应法的简化算法与冷负荷系数法形式一致。 为了便于手工计算,均把内外扰通过一个板壁形成的冷负荷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处理,不考虑与其它墙面和热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对辐射的影响作了很多简化。 如果房间与简化假定相差较远,则结果的误差较大,如内表面温度差别大、房间形状不规则、室内空气控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等。 6、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环境空气温度:对流换热环境表面温度:辐射换热水蒸汽分压力(空气湿度):对流质交换高温环境:增加热感低温环境:增加冷感!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吹风感:Draught,冷感和对皮肤的压力冲击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式7、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特点总结 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 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PMV的计算是完全客观的,但指标的含义却是由主观感觉统计确定的。 是把主观感觉与客观物理条件联系的好办法。 8、气流分布与室内环境的关系 气流组织包含的内容:风速分布(风速场或流场)温度分布(温度场)湿度分布(湿度场)污染物浓度分布(污染物浓度场,IAQ) 总新风量满足要求,是否意味着IAQ一定满足要求?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建筑环境学_考点总结

思考题 1.建筑外空间环境包括那些,每个部分主要研究什么? (1)建筑外环境:研究影响建筑室环境的自然气象环境 (2)室空气环境:研究室空气污染物对室空气品质的影响 (3)建筑热湿环境:形成热湿环境的物理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4)建筑声环境:主要研究控制环境噪声和振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建筑光环境:研究室天然光特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设计基础 2.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以及室环境的关联 室环境∈建筑环境∈城市环境∈自然环境 3.建筑环境学的定义 建筑环境学是指建筑空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学科。 4.建筑环境学设计目标的演绎过程 掩蔽所→舒适建筑→节能建筑→健康建筑→绿色建筑 重点 病态建筑综合症(SBS): (1)定义:它是指由室空气品质,室热环境,室声环境和室光环境等的恶化而引起的人体病态症状。 (2)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定义的病态建筑综合征;另一类是由于空调环境的“稳定性”引起,对象时长期滞留于空调环境的人员。

思考题 1.赤纬,太阳高度角β,太阳方位角γ的定义。 (1)赤纬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角β是地球表面上某点和太阳的连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3)太阳方位角γ是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南向的夹角 2.太阳辐射的组成 直射辐射:太阳直接到达地面的部分 散射辐射: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它的射线来自各个方向 (大气长波辐射) 3.利用日照和避免日照的建筑物有哪些 利用日照:病房,疗养院,幼儿活动室和农业用的日光室等 避免日照:展览室,阅览室,绘图室,精密仪器车间,某些化工车间,药品车间等 4.日照间距,日照面积设计规定值 日照间距:Do=(Ho-H1)cot βcos γ Do ——日照间距 Ho ——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 H1——计算点m 的高度,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 β——太阳高度角 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αγ-=A ) A ——太阳方位角,α——墙面方位角 日照面积0.4m 2/人 5.室外气象参数有哪些 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地层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6.城市气候特点 (1)城市大气污染 (2)大气透明度低 (3)气温较高(热岛效应) (4)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5)城市地表蒸发减弱,温度变小 7.城市热岛效应,级数,强度定义,减缓措施,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城市围的热量气流上升,周围郊区的冷空气流则流向城市,形成城乡大气环流,热岛的空气易于对流混合,但其上部的大气则呈稳态而不易扩散,使发生在热岛围的各种污染物质都被封闭在热岛中,加剧了逆温层现象。 △热岛强度: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高度(距地1·5M 高处)附件郊区的气温的差值,单位:℃ △热岛强度等级表:P39 △热岛成因: △自然条件: a:市风速,天空长波辐射,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 b:云量:市云量大于郊区 c:太阳辐射:室大气透明度 d: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总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 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建筑环境学汇总讲解

第二章 1.赤纬: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阳方位角A: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 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时角h: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得投影之间的夹角,单位deg. 4.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指1平米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 能通量,单位W/.太阳常数。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高度角和路径)以及大气透明度。 5.法向太阳直射辐射的计算: 某坡度为的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水平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垂直面上的直射辐射照度: 6.城市微气候的特点:a.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b.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c.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微气候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建筑物本身以其高大墙面而成为的一种风障,以及在地面与其他建筑物上投下的阴影都会改变该处的微气候。 7.热岛现象: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绘制等温曲线,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所以称之为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产生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热物理性质、城市内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 怎样减小城市热岛现象?(下垫面,植被、建筑等方面分析) 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温差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m/s. 9.风速梯度计算公式: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1

《建筑环境学》题库——简答题1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国风水 中国风水以八卦五行、河图洛书为基础。在建筑选址方面认为:背山面水向阳最好;在建筑布局方面主义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认为不好的住宅物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它的合理部分在于认为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风水的理论更多的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分析的提炼。然而目前的多数江湖术士,败坏了风水的名声。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3、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舒适性: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舒适性 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4、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5、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范文1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

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舒适性),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健康性、生理),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 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 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 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7.VOCs:有机挥发物。 https://www.docsj.com/doc/be11981924.html,OC :总有机挥发物。 9.IAQ:室内空气品质。 10.SBS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 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gh=ρw-ρn 14.自然通风 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 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 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19.A声级L A 表示。 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 20.光通量 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 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 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 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24 空气龄 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的时间。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简答选择汇总

《建筑环境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建筑环境学心得体会

浅谈建筑环境学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舒适性),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健康性、生理),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虽然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不会要求学生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我觉得这门课有很多能够深入而且值得深入的地方,比如建筑与人们心理的关系,节能的技术等等,所以这门课可以说你想难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