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7.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2)颅内出血;(3)脑血管畸形;(4)颅内动脉瘤。

8.颅内感染性疾病:(1)颅内化脓性感染;(2)颅内结核;(3)颅内寄生虫病。

9.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1)头颅先天性畸形;(2)脑先天性发育障碍;(3)神经皮肤综合征。

10.新生儿脑疾病。

11.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12.脱髓鞘疾病:(1)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2)获得性髓鞘脱失。

1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2)脊髓外伤;(3)椎管内血管畸形。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外伤、血肿、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膜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和脱髓鞘等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三章头颈部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头颈部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 表现,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颅底:(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颅底先天发育畸形;(6)颅神经病变;(7)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8)颅底骨折。

2.眼和眼眶:(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眼部炎性病变;(6)视网膜母细胞瘤;(7)泪腺肿瘤;(8)脉管性病变;(9)神经眼科病变;(10)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11)眼部异物;(12)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3.鼻和鼻窦:(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后鼻孔闭锁;(6)鼻窦炎性病变;(7)鼻和鼻窦肿瘤;(8)鼻和鼻窦骨折。

4.耳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

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耳部肿瘤;(6)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

5.口腔颌面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牙源性囊肿;(6)牙源性肿瘤;(7)涎腺疾病。

6.咽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咽部肿瘤;(6)咽部感染性疾病。

7.喉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喉癌。

8.颈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颈部先天性病变;(6)颈部淋巴结病变;(7)颈血管鞘区病变;(8)甲状腺疾病。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头颈部常见疾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管性病变、眼部异物、鼻窦炎性病变、鼻和鼻窦肿瘤、耳部肿瘤、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喉癌等的X线、CT、MRI 诊断要点。

第四章呼吸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呼吸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2)气管、支气管异物;(3)支气管扩张;(4)慢性支气管炎;(5)气管肿瘤。

6.肺先天性疾病。

7.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2)支气管肺炎;(3)肺炎支原体肺炎;(4)间质性肺炎;(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6)肺炎性假瘤;(7)肺脓肿。

8.肺结核。

9.肺真菌病。

10.肺寄生虫病。

11.原因不明性肺疾病。

12.肺肿瘤:(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肺转移瘤;(3)肺良性肿瘤。

13.胸膜病变:(1)胸膜炎;(2)气胸和液气胸;(3)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4)胸膜肿瘤。

14.纵隔疾病:(1)纵隔肿瘤和囊肿;(2)纵隔非肿瘤性疾病。

15.胸部外伤:(1)胸壁外伤;(2)外伤性气胸和液气胸;(3)肺挫伤;(4)肺撕裂伤;(5)气管和支气管裂伤。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转移瘤、肺良性肿瘤、气胸和液气胸等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五章循环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循环系统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先天性心脏、大血管位置和连接异常。

6.先天性心脏病:(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乐四联症。

7.后天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高血压性心脏病;(3)风湿性心脏病;(4)肺源性心脏病;(5)心肌病。

8.心包疾病:(1)心包积液;(2)缩窄性心包炎。

9.大血管疾病:(1)主动脉瘤;(2)主动脉夹层。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积液等的X 线、CT、MRI诊断要点。

第六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消化系统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胃肠道:(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胃肠道先天性疾病;(6)食管炎症;(7)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8)食管肿瘤;(9)食管其它疾病;(10)胃炎;(11)胃溃疡;(12)胃癌;(13)胃肉瘤;(14)胃良性肿瘤;(15)胃其它疾病;(16)十二指肠溃疡;(17)十二指肠憩室;(18)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9)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0)小肠结核;(21)小肠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22)小肠肿瘤;(23)小肠其它疾病;(24)溃疡性结肠炎;(25)结肠结核;(26)结肠直肠癌(大肠癌);(27)结肠息肉及息肉综合征;(28)阑尾疾病。

2.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肝脏弥漫性疾病;(6)肝脓肿;(7)肝寄生虫病;(8)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9)肝脏恶性肿瘤;(10)肝移植;(11)胆系先天性疾病;(12)胆系结石症;(13)胆囊炎和胆管炎;(14)胆系肿瘤和胆系增生性疾病;(15)胆系梗阻;(16)胰腺疾病;(17)胰腺癌;(18)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19)脾脓肿;(20)脾肿瘤。

3. 急腹症:(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胃肠道穿孔;(6)急性阑尾炎;(7)肠梗阻(附肠套叠);(8)腹部外伤。

4.腹膜腔:(1)腹膜炎;(2)腹腔脓肿;(3)腹膜腔肿瘤。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肿瘤、胃溃疡、胃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结核、肠癌、胃肠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肝硬化、脂肪肝、肝脓肿、肝脏血管瘤、囊肿、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胆系先天性疾病、胆系结石症、胆囊炎和胆管炎、胆管癌、胆囊癌、胆系梗阻、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脾破裂、胃肠道穿孔、急性阑尾炎、肠梗阻(附肠套叠)和腹部外伤等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难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的比较影像学。

第七章泌尿生殖系统及腹膜后间隙、乳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泌尿生殖系统、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泌尿生殖系统、乳腺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泌尿生殖系统、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 泌尿系统:(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6)泌尿系统结石;(7)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8)泌尿系统肿瘤;(9)肾囊性病变;(10)肾外伤;(11)肾移植。

2.男性生殖系统:(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良性前列腺增生;(6)前列腺癌。

3.妊娠与女性生殖系统:(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节育环检查和节育环异常;(6)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7)炎症性疾病;(8)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肾上腺:(1)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X线表现,正常声像图表现,正常CT表现,正常MRI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库欣(Cushing)综合征;(6)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肾上腺转移瘤。

5.腹膜后间隙:(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腹膜后肿瘤。

6.乳腺:(1)乳腺感染性疾病;(2)乳腺增生性疾病;(3)乳腺良性肿瘤;(4)乳腺恶性肿瘤。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节育环检查和节育环异常等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2)乳腺常见疾病如乳腺增生性疾病、乳腺良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难点:(1)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的比较影像学。

(2)乳腺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的比较影像学。

第八章骨骼肌肉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骨关节发育畸形。

6.骨关节发育障碍。

7.染色体疾病。

8.粘多糖贮积症。

9.骨与关节创伤:(1)骨折;(2)关节创伤。

10.骨坏死与骨软骨病:(1)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2)股骨头缺血坏死。

11.骨关节化脓性感染:(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3)化脓性关节炎。

12.骨关节结核:(1)脊椎结核;(2)关节结核;(3)骨结核。

13.骨肿瘤与瘤样病变:(1)概述;(2)成骨性肿瘤;(3)成软骨性肿瘤;(4)骨髓源性肿瘤;(5)骨纤维组织肿瘤;(6)转移性骨肿瘤;(7)其它骨肿瘤;(8)骨肿瘤样病变。

14.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1)骨质疏松;(2)维生素D缺乏症;(3)肾性骨病。

15.内分泌性骨病。

16.慢性关节病:(1)类风湿性关节炎;(2)强直性脊椎炎;(3)退行性骨关节病(附颈椎病)。

17.脊柱病变:(1)脊椎退行性变;(2)椎管狭窄;(3)椎间盘脱出。

18.软组织病变:(1)软组织钙化与骨化性疾病;(2)软组织脓肿;(3)软组织肿瘤。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如骨折、关节创伤、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结核、关节结核、骨结核、成骨性肿瘤、成软骨性肿瘤、骨髓源性肿瘤、骨纤维组织肿瘤、转移性骨肿瘤、骨肿瘤样病变、维生素D缺乏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退行性变、椎间盘脱出等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难点: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表现的比较影像学。

三、实验(见习)教学内容

每一系统单元采取集中实验以网上数字化示教片为主、传统照片为附的方式进行。采用学员自己网上阅片、教师指导答疑。

1.网上阅片是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步骤,在讲授完一个系统之后进行。所以它是进一步的实习。

2.网上阅片在网上阅片室进行。根据《阅片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如有疑问、可向指导教师提出,由指导教师立即解答。

3.网上阅片结束前(10)分钟,指导教师应结合阅片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小结。

4.网上阅片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唯物辨证分析的能力。所以指导教师应采用学导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课程地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大体形态学的影像变化,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因此,医学影像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组织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联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教学应以新医学模式、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学员为本”,实现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本课程形象化教学特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在实施教学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根据前沿发展技术进行内容修订。二是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形象化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观察影像资料,从基本病理改变

到疾病诊断,逐步提高学员影像诊断能力。三是增加学员报告书写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影像基础内容上对于影像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员影像诊断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有理论课、见习课、专题研讨和自学等形式。理论课按照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头颈、乳腺内容共八个板块70学时进行讲授,另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拿出4个课时安排学员自修。 2.内容安排:以第三军医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参照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结合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按照“临床表现—病理—影像表现—影像诊断—鉴别诊断”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系统阐述各个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影像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合理安排阅片见习,巩固教学效果。 3.教学实施:理论课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形象化教学、讨论式、病例分析式、板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授课,注重教学互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提倡双语教学,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学习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应组织学员进行讨论、阅片训练等。见习教学以学员观察教学片为主,带教教员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并对学员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报告书写训练等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方法。初步具备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科研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有关学科及毕业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了解影像形成的原理,各种影像检查的应用范围、作用、限制和方法。 (2)熟悉人体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3)掌握人体各系统平时常见病影像学诊断及初步的鉴别诊断。 (4)学会正确读片,养成独立、全面地观察习惯,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 (5)初步掌握X线、CT诊断报告书写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个系统常见疾病、典型疾病的的诊断报告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授课的学习,掌握人体各系统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课程介绍: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运用X线、CT、MRI等成像技术来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成像,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病变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影像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亦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成为包括超声、X线、CT、MR、ECT、PET 和介入放射学等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反映国内、外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成熟的观点外,还兼顾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系统为主线,在每系统中均以总论、正常X线、CT、MR表现和基本病变的表现为主,适当地编入了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忌片面求新求深。 本课程讲授中,为适应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查阅外文文献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学习中还需讲授重要名词和术语的英文单词。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内的各项技术,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 和疾病诊断合理方法的选择、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基础(包括常规放射学、CT、MR、超声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3、能够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安排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掌握各系统正常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了解本专业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二大模块。 在理论课中按系统分为11个部分共78学时,实践课教学分为实验课、见习和实习3个部分。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章头颈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熟悉正常和异常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鼻窦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1.鼻窦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鼻窦异常影像学表现。 (二)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1.颌面部各器官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2.颌面部各器官异常影像学表现。 (一)名词解释 1.窦口鼻道复合体 2.眼眶动脉造影 3.眼眶静脉造影 4.泪囊泪道造影 (二)填空题 1.鼻窦瓦氏位主要观察窦、窦和窦。 2.鼻窦恶性肿瘤,CT扫描主要表现为和» 3.CT扫描,腮腺位于后, 前, 和之间。 4.颌骨低密度区见于和等病变。 5.甲状腺病变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6.颈动脉体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位于o 7.甲状旁腺一般有个,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见于、o 8.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多为、、o 9.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种,良性者多为,恶性者为甲状腺癌,以多见,其次为 。 10.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是= 11.鼻咽癌最好发的部位是. 12.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好发年龄是,其增强扫描的特点是。 13.下咽部在临床上分为三个解剖区,即、、» 14.咽部为一漏斗状纤维肌性管道结构,以和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即、 -O [5 .咽部软组织的基本病变包括、、、. 16.急性咽部脓肿多见于.常因、、、等引起:慢性脓肿多见于、O 17.鼻咽癌可分别或同时起源于鼻咽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形态分为: 、、、。组织学分型国内常分为: 、

18.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I.鼻窦华氏位,顕骨岩部上缘应重叠于上颌窦 A.底部 B.中部 C.上部 D.外1/3 E.内1/3 2.上颌窦开口于 A.下鼻道 B.中鼻道 C.上鼻道 D.鼻咽部 E.上中鼻道 3.鼻窦炎症,在MR1扫描TzWI图像上呈 A.低信号 B.高信号 C.等信号 D.混合信号 E.中低信号 4.容易出现钙化的鼻窦炎是 A.化脓性 B.真菌性 C.病毒性 D.特发性 E.细菌性 5.鼻窦骨质破坏见于 A.化脓性鼻窦炎 B.真菌性鼻窦炎 13.下列关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说法罄谖的是 A.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容爲由血 B.多起源于鼻咽顶部枕骨结节及蝶骨翼突内板的骨膜部 C.肿瘤可压迫邻近骨质 D.属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范围广泛 E.术后易复发 14.咽后壁软组织厚度测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其中不匂舞 A.咽后壁外伤性感染 B.颈椎病 C.咽部早期肿瘤 D.咽后壁脓肿 E.食管上段炎症 15.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I | A.手术切除 B.放疗!章 C.化疗 D.手术+化疗|头 E.以上均不正确 16.下列肿瘤不層于下咽癌范畴的是;颈 A.梨状窝'癌•’ B.鳞癌:部 C.网织细胞肉瘤 D.腺癌 E.以上均不正确 17.鼻咽癌最常见的CT早期表现是 A.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突入后鼻孔 B.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同侧咽旁间隙 C.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侵入咽后间隙 D.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一、学习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 本课程教学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各系统的特点掌握该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的评价。 2.掌握各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要点及相应疾病的比较影像学。 3.熟悉各种影像中的脏器形态、密度和信号,掌握在不同图像中人体解剖及疾病的影像特点与辨别方法。 二、理论教学内容 共分8个章节,160学时。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要求:熟悉X线、CT、MRI、DSA等成像原理与特点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 二、主要内容 1.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1)X线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2)CT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3)MRI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1)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2)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医学影像诊断原则;(2)医学影像诊断步骤。 4.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三、学习重点 重点:X线、CT、MRI、DSA成像原理与X线特性。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要求: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医学影像解剖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并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正常影像学表现:(1)正常X线表现;(2)正常声像图表现;(3)正常CT表现;(4)正常MRI表现。

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1)异常X线表现;(2)异常声像图表现;(3)异常CT表现;(4)异常MRI表现。 3.观察、分析和诊断。 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5.颅内肿瘤:(1)神经上皮瘤;(2)脑膜瘤;(3)垂体腺瘤;(4)颅咽管瘤;(5)松果体瘤;(6)听神经瘤;(7)脑转移瘤。 6.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2)弥漫性脑损伤;(3)颅内血肿;(4)硬膜下积液;(5)脑外伤后遗症。 7.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2)颅内出血;(3)脑血管畸形;(4)颅内动脉瘤。 8.颅内感染性疾病:(1)颅内化脓性感染;(2)颅内结核;(3)颅内寄生虫病。 9.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1)头颅先天性畸形;(2)脑先天性发育障碍;(3)神经皮肤综合征。 10.新生儿脑疾病。 11.脑变性疾病:(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12.脱髓鞘疾病:(1)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2)获得性髓鞘脱失。 13.脊髓和椎管内疾病:(1)椎管内肿瘤;(2)脊髓外伤;(3)椎管内血管畸形。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如外伤、血肿、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梗塞、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膜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和脱髓鞘等疾病的X线、CT、MRI诊断要点。 第三章头颈部 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 要求:熟悉头颈部正常医学影像解剖,掌握头颈部常见疾病的X线、CT、MRI 表现,了解其鉴别诊断。 二、主要内容 1.颅底:(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颅底先天发育畸形;(6)颅神经病变;(7)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8)颅底骨折。 2.眼和眼眶:(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眼部炎性病变;(6)视网膜母细胞瘤;(7)泪腺肿瘤;(8)脉管性病变;(9)神经眼科病变;(10)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11)眼部异物;(12)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3.鼻和鼻窦:(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分析和诊断;(4)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5)后鼻孔闭锁;(6)鼻窦炎性病变;(7)鼻和鼻窦肿瘤;(8)鼻和鼻窦骨折。 4.耳部:(1)正常影像学表现;(2)异常(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3)观察、

影像诊断学实训教学大纲-李永丽

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训指导与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毕节市卫生学校李永丽

前言 (供中专生使用) 编写说明: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是根据《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编写,适用于中专学生使用。 编写本指导是让学生每次实验具有明确的目的,知道需要了解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掌握的内容。 为使本指导适用于中专学生培养目标并适应国家放射专业技士的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删减与调整。 编写内容主要从实用出发,以现有的教学片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阅片方法,每份教学片观察的内容。锻炼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诊断的思维方法。 本实验指导共十四次,总论1次,骨关节3次,呼吸3次,循环1次,消化肝胆3次,泌尿1次,中枢神经系统2次。 由于我们对教材建设有关要求的精神领会不够全面、准确与深入,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有局限性,加上编写经验不足,尽管我们在编写上尽了全力,但缺点和错误难以避免,恳请广大师生提出批评意见及建议,以期补充修正。 实验室规则: 医学影像学实验分三部分,首先由带教老师将重点内容给学生示教

一次,约30分钟,然后由学生将所有教学片根据病史提示的内容按要求阅片一次,约40分钟,最后20分钟写出一分完整的影像实验诊断报告,实习课结束。 1、实验课前教师按大纲要求准备教学片,并将每份教学片观察内容提示给学生或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根据相应的病史写出实验报告。 2、教师和学生都要求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3、学生需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 4、学生要求保持安静,实验桌面清洁,不得将书包、杂物等放在桌面上。 5、教师要求:认真备课,熟悉每份教学片上要观察的内容;示教时仪表端庄,遵守时间,使用普通话,主要示教重点和难点内容。 6、阅片要求:要认真仔细,按教学片上的内容进行观察,每份片阅读完后传给右边的同学。如教学片为多媒体演示,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的演示的内容。 7、阅片过程中,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更不能随便到处走动,有不懂之处,向周围同学小声请教或举手向带教老师请教。 8、实验结束后,交实验报告,学生打扫清洁卫生,带教老师按顺序整理教学片或关闭多媒体。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八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要求,各项成像技术的优选及综合应用;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生殖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征象。 3.了解生殖系统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影像学征象。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生殖系各项成像技术的优选及综合运用 1.子宫输卵管造影和盆腔动脉造影运用范围及检査方法。 2.CT检查的运用范围、检查前准备、检査方法及优缺点。 3.MRI检查的运用范围、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及优缺点。 4.超声检查的运用范围、检查途径、检査前准备及优缺点。 (二)生殖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的CT、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2.宫颈癌的CT、MRI表现、影像学分期和鉴别诊断。 3.子宫内膜癌CT、MRI、影像学分期表现和鉴别诊断。 4.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5.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6.乳腺炎性病变、乳腺增生症等疾病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三、习题 (-)名词解释 1.子宫输卵管造影 2.子宫肌瘤 3.巧克力囊肿 4.精囊角 5.漏斗征 6.晕圈征(halo sign) (二)填空题 1.前列腺癌病理类型95%以上为,部位多发生于带。 2.对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用于疾病筛查的简单经济的影像学检査方法。 3.前列腺磁共振波谱(MRS)主要检测、和三种化学物的相对浓度,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鉴别价值。 4.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多为转移。 5.男性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时的基本病变包括、、基本病变。 6.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影像学检査诊断首选,必要时辅以和检查。 7.乳腺良性肿瘤较常见,以最多,其次是,其他肿瘤少见。 8.乳腺癌病理组织主要分类包括:非浸润型癌、和特殊扩散方式的乳腺癌(如Paget病等)。 9.睾丸原发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是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临床表现与子宫发育畸形无天的是 A.原发性闭经' B.不孕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一章绪论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2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综合应用比较;影像诊断原则。 2熟悉影像诊断中异常表现观察分析内容。 3.了解影像诊断步骤。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1.X线摄影、CT、超声、MRI检查的临床应用。 2.X线摄影、CT、超声、MRJ不同成像技术间的综合应用。 3.综合应用同一种成像技术的不同检查方法。 4.影像诊断原则、步骤及阅片方法。 三、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同病异影 2.异病同影 (二)填空题 1.医学影像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和. 2.异常影像表现观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 、、和= 3.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作出的影像诊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影像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关于这一原则描述不疋砌的是

3 A.熟悉正常影像表现及变异 B.辨认异常影瘤美毓 C.诊断结论不需要结合临床信息 D.分析和归纳异常影像表现 E.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1.关于影像诊断步骤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全面•、有序地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B.阅读申请单明确患者检查信息、检查目的及要求 C.检查影像学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D.认真分析图像显示的异常表现 E.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肯定性影像诊断 2.下列关于影像诊断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肯定性诊断:CT显示的阑尾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诊断阑尾炎 B.否定性诊断:临床怀疑肺炎,影像检查确诊肺炎 C.可能性诊断:CT检查显示胆囊内高密度影,诊断胆囊结石 D.否定性诊断:X线显示输尿管走行区高密度影,诊断输尿管结石 E.肯定性诊断:右肺上叶类圆形结节,考虑结核球可能 3.下列各方面内容不属于异常表现观察分析的是 A.病变的位置、数目 B.病变的大小、形状 C.病变的可能性诊断 D.邻近器官及功能性改变 E.病变密度、信号改变 4.不属于影像阅片前需要了解的内容的是 A.核实患者信息及检查号 B.明确检査目的C, 了解所用的检査技术 D.有无 伪影存在 E.评价图像质量 5.结合临床进行影像诊断时结合的资料不但指 A.性别 B.年龄 C.结婚史 E.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D.职业史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十一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第十一章介入放射学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和内涵;各种非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2.熟悉常见疾病的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3.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分类、介入器材、主要的治疗原理、适应证、操作技术、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1.重点介入放射学的定义、介入放射学在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2.难点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及并发症。 三、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介入放射学 2.PTA 3.TAI 4.TACE 5.栓塞后综合征 6.经皮穿刺活检术

7.经皮穿刺引流术 8.非血管管腔成形术 9.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二)填空题 1.介入放射学按照目的可分为和,其介入技术按照操作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2.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技术包括、、等血管介入技术,以及、、、等非血管介入技术。 3.常用的经皮穿刺血管入路包括、、等动脉入路; 、 等静脉入路。 4.介入放射学的常用设备是、、、。 5.常用的介入专用器材包括、、、、。 6.根据性质性能及扩张方式不同,支架可分为、和。 7.球囊血管成形术主要治疗原理是利用球囊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有限度的挤压扩张,使得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撕裂,管壁张力下降,使得管径扩大从而达到血管通畅的目的。 8.常用的栓塞物质根据栓塞血管时间的长短分为、和; 根据物理性状分为和。 9.血管栓塞术的适应证包括、、。 10.肿瘤消融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及两种。物理消融包括. 、 、及等方法,化学消融主要和。 11.经皮穿刺活检术依据其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

三种。 12.胸部穿刺术活检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和。 13.胆道梗阻引流方式有和。 14.非血管管腔成形术主要包括和。 15.核射线的生物学效应可分为和其中粒子生物效应主要以 作用为主。X射线生物效应主要以作用为主。 16.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依据发生肿瘤器官类型的不同分为和两种。根据粒子种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包括、、,根据放射性粒子作用时间可分为和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介入放射学最基本的技术是 A.PTA B. TA1 C.TACE D. Seidinger技术 E. TAE 2.介入放射学的导管型号常用F表示,1F相当于 A.0.033cm B. 0.013cm C.1cm D. 0.039cm E. 0.33cm 3.球囊血管成形术的主要治疗原理 A.血管壁内、中膜局限性撕裂 B.血管外壁组织局限性过度伸展 C.血管中膜组织过度伸展 D.内膜损伤

医学影像诊断学笔记

医学影像诊断学笔记 一、简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通过分析和解释医学图像,从而诊断疾病的 学科。本文将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应用进行详 细的讨论。 二、基本概念 1.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是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获取的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可视 化图像。常见的医学影像包括X射线、核磁共振、CT扫描、超声波等。 2. 影像诊断学 影像诊断学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医学影像,来推断疾病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综合 判断。 三、常用技术 1. X射线检查 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和最早使用的影像检查技术。通过将X射线通 过人体部位,然后用感光片或数字探测器记录影像,从而观察骨骼和 某些软组织结构的情况。 2. 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MRI提供了详细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的信息,尤其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 3. CT扫描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摄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旋转扫描来生成立体图像的技术。CT扫描可以提供大量的解剖细节,并在诊断中提供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通过探头发射高频声波,然后接收回波产生图像。它是一种无辐射、无创伤、实时性高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等领域。 四、应用 1. 疾病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各个科室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X射线可以检查肺部是否有结节或感染;通过MRI可以观察脑部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通过CT可以评估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等。 2. 疾病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对于鉴别不同疾病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结合临床病史和影像特征,可以鉴别肺结核和肺癌;可以诊断肝硬化导致的肝脏异常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气管、支气管、肺、胸膜各种基本病变的概念及其影像学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 2.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和限度。 3.了解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 1.支气管、肺、胸膜基本病变的概念、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2.常见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结核、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化脓性胸膜炎、气胸、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纵隔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3.肺空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4.肺结核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5.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名词解释 1.肺实变 2.空洞与空腔 3.空气半月征 4.结节与肿块 5.包裹性胸腔积液 6.支气管扩张 7.囊状支气管扩张 8.柱状支气管扩张 9.轨道征 10.印戒征 11.纵隔摆动 12.吸气性活瓣阻塞 1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4.中央型肺癌 15.周围型肺癌 16.胸内甲状腺肿 17.胸腺瘤 18.纵隔畸胎瘤 19.支气管囊肿 (二)填空题 1.支气管扩张根据形态分为、、三型。 2.肺结核性空洞多见于、、等部位。 3.肺间质性病变影像表现为、、= 4.胸膜肥厚达时多为恶性。 5.肺门、纵隔淋巴结直径大于称为淋巴结肿大,直径为可疑肿大。 6.目前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检查。

7.患者咳嗽、咯血,胸片提示左下肺卷发样阴影,进一步宜做检查。 8.支气管异物最常位于侧支气管。 9.花生米完全阻塞右下叶支气管3天,X线片可显示o 10.不透X线异物呼气性活瓣阻塞左主支气管,呼气相摄片,左肺透光度。 11.误吞1元硬币,滞留食管胸上段,在侧位胸片上显示为状致密影。 12.支气管扩张是指支及以上的中等大小的支气管内径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不可逆性异常增宽。 13.后前位观察,气管内硬币样扁圆异物多呈状位,食管内硬币样扁圆异物多呈状位o 14 .肺炎按解剖学或病理学主要分为、、。 15.大叶性肺炎典型病理改变分为、、、四期。 16.肺结核基本病理变化是、、o 17.原发性肺结核包括、。 18.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节“三均匀”影像学征象指、、。 19.中央型肺癌间接征象有、、。 20.肺部外伤致肺内病变常有、、。 21.胸内甲状腺肿病理上可为甲状腺增生肿大、、,少数也可以是甲状腺癌。 22.胸腺瘤按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相当于良性)和(相当于恶性)两种。 23.纵隔畸胎瘤按分化程度分为和;形态学上可以表现为、和« 24.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按来源可分为、和三大类。 25.纵隔恶性病变侵犯不同的神经临床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侵犯喉返神经出现;侵犯迷走神经出现心率;侵犯交感神经出现综合征;膈神经受侵则出现呃逆、膈肌麻痹、矛盾运动。 26.囊性畸胎瘤即皮样囊肿,含与组织;实性畸胎瘤含组织,结构更复杂。 27.病理学上淋巴瘤可分为和两大类,病理上区别是前者可见R-S细胞。 28.纵隔淋巴瘤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有、、。 29.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周围神经中常见的三种类型为、、 30.通常支气管囊肿及心包囊肿位于纵隔,食管囊肿位于纵隔。 (三)单项选择题 10.目前,怀疑支气管异物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是 A.X线平片 C.HRCT E.支气管造影 11.后天性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中不疋噸的是 A.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液坏• B.支气管壁弹性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不全 C.肺不张对支气管产生的外在性牵引 D.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及长期剧烈咳嗽 E.肺纤维化对支气管产生的外在性牵引 12.支气管扩张的CT检査不疋硕的是 A.CT诊断支气管扩张南惡夂在于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 B.HRCT扫描也不能替代支气管造影来诊断支气管扩张

请简要写出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的建议及学习心得

请简要写出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的建议及 学习心得 一、《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建议 1、课前预习:本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理论课传授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不进行预习,听讲时将比较吃力; 2、认真听课:理论讲授内容全面、丰富,进度比较快,如不认真听课,不但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对于老师传授的某些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经验教训也无法吸收、消化; 3、重视实习课: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人戏称为“看图说话”的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的影像、图像资料的丰富程度,可以说医学影像学的图像资料无处不在,仅凭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获得临床实际病例的直观影像学表现,直接影像将来的动手能力和胜任力能力。 4、掌握各种检查方法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尤为重要,所有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均是在正常基础上发生的,掌握了正常影像学表现,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正常影像学表现中要重视生理变异与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区别。 5、多到临床科室走走,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医学是科学,但其经验非常重要,多向高年资临床医生请教,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二、学习心得 进入实习后才发现,超声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在学校里学的理

论知识主要是诊断,然而临床上所见的并非都是标准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的患者即时是正常结构形态也是各有千秋,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困难,图像很多不认识,我的带教老师要求我先认识正常图像,正常图像认清之后,再记异常声像图表现,只有这样看到了异常图像才能准确的诊断出来,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接触病患,多看、多记,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超声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手法,深入的手法必须靠在临床上的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手法的重要性在于有时即使你能诊断,若手法不到位打不到关键的理想的切面,病变未能清晰显示,诊断就无从谈起了,这就在于超声的实时显像的特点,尤其是心脏超声,婴幼儿的导管未闭,常常是很细微的,需要轻微的转动探头,仔细观察,手法稍一不到位,就会导致漏诊。手法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手力、臂力,都要用的,特别遇到脂肪层较厚的患者,有时需要双手加压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图像,不然根本诊断不了,刚开始操作时只压个几分钟,手就开始使不上劲发起抖来,我想我也许应该像针灸推拿医师一样,练手力、指力等等的肢体力量练习,我以后一定加强手法练习。

医学影像诊断学 教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教案标题:医学影像诊断学 教案目标: 1. 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不同医学影像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 学会使用不同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常见病例的诊断。 教案内容和步骤: 导入(5分钟): 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部分: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20分钟) 1. 介绍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解释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介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和超声等。 4. 分析不同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25分钟) 1. 介绍常见病例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 2. 提供典型病例的医学影像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引导学生用相关医学影像技术分析和诊断病例。 4. 帮助学生理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技术 选择和解读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和分析实际病例。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例,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各组就病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展示和交流。 4.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 决能力。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总结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核心内容。 教案辅助材料: 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概念、原理和技术介绍。 2. 实际病例的医学影像图像,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工作表,让学生记录分析结果和讨论要点。 教案评估: 1. 学生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指南 导言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获得患者内部身体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本文旨在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学习指南,助力其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学习 1.1 解剖学基础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入了解。学习者应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相互关系,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理解解剖学术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也至关重要。 1.2 影像学物理学 理解影像学物理学的原理是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先决条件。学习者需要了解X射线的产生和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影像技术的原理。此外,掌握辐射防护和安全性知识,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1.3 影像学病理学 影像学病理学是将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通过影像学表现来识别和评估疾病的特征和过程。学习者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病变的影像学

表现,如肿瘤、炎症、损伤等。此外,对不同器官、组织的病理学特 点也应有一定了解,为影像信息的正确解读提供基础。 第二部分:技能训练 2.1 影像学解读 影像学解读是医学影像诊断学学习者最核心的技能之一。通过认真 阅读和分析影像学图像,学习者需要逐步培养对正常解剖学结构和异 常病变的鉴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应学会编写准确和完整的影 像学报告,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2.2 影像学技术操作 学习者还需要掌握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和操作。对于X射线、CT 和MRI等常用设备,学习者应熟悉其使用方法、图像调整和处理技巧。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者还应注意辐射防护和安全操作,确保患 者和自身的安全。 2.3 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学习者需关 注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发展趋势,如数字化成像、多模态影像和人工智 能辅助诊断等。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 性和效率。 结语

大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大学影像诊断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 2.掌握放射学检查部位、项目、参数、结果的理解和判断,准确提供放射诊断信息。 二、教学内容: 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 2.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影像解读及诊断意义 3.影像学的质控和辐射防护 三、教学过程: 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 1)影像学的基本概念 影像学是一门以放射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为基础,通过图像的获取、分析和处理,从而推断体内病理变化的一门临床学科。 2)影像学的分类 放射学:利用X线、CT、MRI等物理技术进行诊断。 超声学:利用超声波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检查。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体内斑块标记和甲状腺癌治疗。 3)影像学的技术 常用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传统影像、CT、MRI、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4)临床应用 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器官的图像分析来推断疾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案。 2.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影像解读及诊断意义 1)胸部平片

通过平片可以明确肺部有无异常密实灶、肺内空洞、肺纹理改变以及肺内部分盘状肺不张等情况,对判断是否存在肺癌、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有重要价值。 2)胸部CT 胸部CT有助于确定肺部疾病的类型、大小、部位、数量,诊断结节、肿块、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 3)腹部CT 腹部CT检查可以明确各种内脏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边缘、密度等情况,对于肝脏、肾脏、胰腺、胃肠道、盆腔内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头颅MRI 头颅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颅内疾病,如脑血管病变、肿瘤、炎症、遗传性疾病等,尤其对颅内部分结核有较高的敏感性。 5)肝脏B超 肝脏B超常用于诊断肝内胆管扩张、肝脓肿、肝内胆管结石等肝部疾病,而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良好的可观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 3.影像学的质控和辐射防护 1)影像学的质控 质控是指对影像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影像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应用性能。 2)辐射防护 正常情况下,放射性物质可以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时需要加强辐射防护。常见的辐射防护方法包括屏幕、压缩器、本质过滤器、限制辐射时间和距离等。 四、教学反思 影像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次授课主要围绕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技术和临床应用,以及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影像解读及诊断意义,同时也介绍了影像学的质控和辐射防护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如何进行临床实践的技能,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影像诊断学教学指导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总学时:400学时理论授课:266学时;见习课:134学时 学分:22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验考核与病例阅片分析15%、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期中考核5%.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 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着重强调学生能掌握“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体 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的原则.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乳腺、消化系统和腹膜腔、泌尿生殖系统和腹膜后间隙、骨骼肌肉系统、儿科病变等;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每个系统又包括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异常影像学表现,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成像 技术的临床应用,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讲述每一疾病先简述其临床与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的影 像学的表现和诊断,开展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全面、完整 的认识.反映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 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课堂讲授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实物模型教具等;积极实践启发试、 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实验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 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堂讲授与见习课比例为2:1,理论授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第一章总论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36学时见习学时:18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学专业 选修课程:急救医学、断层解剖学、病理生理 前言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已发展成为常规X线检查、CT、MRI及血管数字减影成像等多种高科技诊断设备的综合应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又拓宽了医学影像诊断的范畴,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向诊断与治疗方面纵深发展,极大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内容。本大纲是为在读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时编写的,大纲的内容是由《实用放射学》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选用教材进行编写。该教材系国内许多知名教授编写,内容丰富,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涉及现代医学影像学多学科知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安排,分为重点掌握,一般了解及自学三部分,达到学以致用、不够再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避免了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本课程总学时450学时,大课讲授300学时,小课实习150学时。大课按本大纲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与实习课比例为2:1,实习课主要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了解的内容不专门安排实习课。 实习课教学要求见与本大纲配套的《医学影像诊断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掌握适应症。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制作的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习课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领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通过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阅片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6学时,实习课:8学时。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前言 了解介绍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掌握X线、CT、MRI图象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了解超声图象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不同成像技术和方法的比较及综合应用 熟悉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和限度,针对某一疾病、能合理、有序、有效地选用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第三节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 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步骤:熟悉正常、辨认异常、分析归纳、综合诊断。 第四节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 掌握原则和具体步骤。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本科)

影像诊断学 一、课程简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一系列以成像技术为主的学科,包括X 线诊断、CT 诊断、MRI 诊断诊断和介入放射学,这些成像技术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提高,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X 线、CT、MRI 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诊断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影像诊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 (一)影像诊断学部分 第一章总论 1.放射学发展简史及临床地位与作用 掌握内容:放射学发展简史。 了解内容:放射学临床地位。 2.常用成像方法的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掌握内容:掌握X 线、CT、MRI 图像的特点;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选择。 了解内容:各种成像技术方法;CT 后处理技术;MRI 特殊序列的临床应用。 3.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报告的书写 掌握内容:医学影像诊断的原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方法。 4.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应用及展望 了解内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应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1.正常影像学表现 掌握内容:正常X 线、CT、MRI 表现。 2.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掌握内容:异常X 线、CT、MRI 表现。 3.常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掌握内容:CT、MRI 的应用价值和限度;各种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了解内容:X 线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4.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 掌握内容:先天性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蛛网膜囊肿、神经皮肤综合征的CT、MRI 表现。 了解内容: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先天性第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锁、脑灰质异位、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MRI 表现。 5.颅内感染性疾病 掌握内容:脑脓肿的病理变化及CT、MRI 表现;颅内结核性感染的主要影像学表现;脑囊虫病的CT、MRI 表现;化脓性脑膜炎的影像表现及诊断要点。 了解内容:颅内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表现。 6.颅内肿瘤 掌握内容:常见颅内肿瘤的CT、MRI 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包括神经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 2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