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库全书》大全解析

《四库全书》大全解析

三家注史记

后汉书 (李贤注)

三国志 (裴松之注)

后汉书

晋书汉书宋书

南齐书

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

北齐书

北史

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

新元史

史記

漢書顏師古注

後漢書李賢注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郭店楚墓竹简

明夷待访录

典论

新论

荀子

佛祖通载

释氏稽古略

五灯会元

林间录

宋高僧传

开元释教录

古尊宿语录

法苑珠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碧岩录

抱朴子内篇

罗湖野录

素书

老子集注

历代崇道记

僧宝传

亢仓子

通玄真经

庄子·内篇

云笈七签

太平经合校

老子道德经校释

列仙传

列子

道德经(老子)

老子道德经(英译本)Lao Tze

庄子

黄帝阴符经

庄子集释

关尹子

【集部】

文史通义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弘明集

广弘明集

笑林广记

唐文续拾

全齐文

唐文拾遗

全宋文全唐文全晋文先唐文全陈文全梁文全汉诗

全三国文

宋诗一百首

全隋文

全后汉文

唐诗三百首

全后周文

全汉文

薛涛、李冶诗集

全北齐文

全秦文

箧中集

全后魏文

全上古三代文

昭明文选

嵇康诗全集

古文观止

文忠集

阮籍诗全集

双江聂先生文集

刘桢诗全集

诗 (历代诸家)

【诗部】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千家诗全唐诗

十八家诗抄

乐府诗集

古诗源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古谣谚

玉台新咏

楚辞补註

楚辞

文心雕龙译注

曹组词集

饮水词

范成大词集

茶联集锦

断肠词

平水韵部

梅溪词

词韵简编

竹斋诗余

词格律

婉约词

龙洲词

白朴集

姜夔词选

蒲江词

白石道人歌曲

漱玉词

知稼翁词

平斋词

无住词

樵隐词

酒边词

片玉词

【儒部】

小学诗

家范 (全译评点本)

潜夫论笺校正

幼学琼林

二十四孝传习录鉴略妥注盐铁论朱子语类小儿语申鉴

张子正蒙训蒙骈句说苑

西铭

新序

名贤集新书

弟子规中论

春秋繁露三字经法言义疏孔丛子孔子家语增广贤文

读书分年日程

朱子治家格言

北溪字义

围炉夜话

袁氏世范

菜根谭

新語(简繁对照)

呻吟语摘

陆贾新语注释

知言

【易部】

青囊奥语

撼龙经

灵城精义

三命通会

葬书

月波洞中记

天玉经

宅经

太玄经

周易

周易正义

东坡易传

子夏易传

周易郑康成注新本郑氏周易陆氏易解

周易略例

周易集解

易童子问

周易正义

陸氏易解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冰鉴

测字秘牒

天玉经内传

心相篇

宅经

了斋易说

京氏易传

伊川易传

周易举正

周易口义

周易口诀义

周易新讲义

周易本义【艺部】

禾谱

画继

林泉高致集

棋经论

象棋十诀

茶录

棋经

桔中秘叙

茶疏

书断列传

梅花谱

煮泉小品

古画品录

象棋指归

阳羡茗壶系

棋经十三篇

茶经(今注)

益州名画录

茶经

随园食单

画禅室随笔

北山酒经

乐府杂录

橘录

古今刀剑录

岕茶汇抄

北苑别录

洛阳牡丹记

大明水記

宣和北苑贡茶录禽经

東茶記

茶賦幷書

茶神傳

十六湯品

東茶頌

四库全书

【医家类】 李阳波推荐的传统术数类代表作品 在传统术数里包括算法、占候、易占、六壬、杂占、堪舆、命相、遁甲、杂术、阴阳五行等术,它们的代表作品是:《太玄经》、《潜虚》、《皇极经世》、《星经》、《焦氏易林》、《六壬大全》、《灵棋经》、《罗经秘窍》、《李虚中命书》、《星命溯源》、《太清神鉴》、《奇门遁甲》、《梦书》、《邹子》、《元经》等。 道家著作全部收辑在《道臧》一书里,而研究祝由科,《道臧》是最有价值的。 相学方面比较有分量的书是《麻衣相法》、《水镜集》、《太清神鉴》,但这几部书简文错字非常多。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针灸甲乙经、金匮要略论注、伤寒论注释、肘后备急方、褚氏遗书、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备急千金要方、银海精微、外台秘要方、颅囟经、铜人针灸经、明堂灸经、博济方、苏沈良方、寿亲养老新书、脚气治法总要、旅舍备要方、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伤寒微旨论、伤寒总病论、圣济总录纂要、证类本草、全生指迷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类证普济本事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传信适用方、卫济宝书、医说、针灸资生经、妇人大全良方、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产育宝庆集、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集验背疽方、济生方 306济生方、产宝诸方、仁斋直指、急救仙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伤寒直格方、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此事难知、医垒元戎、汤液本草、瑞竹堂经验方、世医得效方、格致馀论、局

方发挥、金匮钩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外科精义、脉诀刊误、医经溯洄集、普济方 307普济方、玉机微义、仁端录、薛氏医案、 308薛氏医案、推求师意、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石山医案、名医类案、赤水玄珠、医旨绪馀、证治准绳、本草纲目 309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伤寒论条辨、先醒斋广笔记、神农本草经疏、类经、景岳全书、瘟疫论、痎疟论疏、本草乘雅半偈、御纂医宗金鉴、尚论篇、医门法律、伤寒舌鉴、伤寒兼证析义、绛雪园古方选注、续名医类案、 310续名医类案、兰台轨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 【天文算法类一、推步之属】 周髀算经、音义、新仪象法要、六经天文编、原本革象新书、重修革象新书、七政推步、圣寿万年历、古今律历考、乾坤体义、表度说、简平仪说、天问略、新法算书、测量法义、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历体略、御制历象考成、御制历象考成后编、钦定仪象考成、晓庵新法、中星谱、天经或问前集、天步真原、天学会通、历算全书、大统历志、勿庵历算书记、中西经星同异考、全史日至源流、 311全史日至源流 【天文算法类二、算书之属】 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数术记遗、海岛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缉古算经、数学九章、测圆海镜、测圆海镜分类释术、益古演段、弧矢算术、同文算指、几何原本、御制数理精蕴、几何论约、数学钥、数度衍、句股引蒙、句股矩测解原、少广补遗、庄氏算学、九章录要 【术数类一、数学之属】 太玄经、太玄本旨、元包经传、潜虚、皇极经世书、皇极经世索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观物篇解、皇极经世书解、易学、洪范皇极内篇、天原发微、大衍索隐、易象图说、三易洞玑 【术数类二、占候之属】 灵台秘苑、唐开元占经 312唐开元占经

关于《四库全书》

关于《四库全书》 说说数字 看一下《四库全书》的数字,耗时十五年;动用四千余人;收录千五百零三种图书。书有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零四册。总字数为九亿九千七百余万。全书共二百三十万页,连结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十八世纪后期以前的主要着作都被收进。 人力、物力 花费十数年时间编集《四库全书》,清政府能在乾隆年间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因为当时社会安定、国家富足。当时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有三千余万两,国库储备常在七、八千万两。乾隆有才干,也好大喜功。他自己夸耀对新疆、西南等地的历次用兵是“十全武功”,得意洋洋地自称“十全老人”。 落后于人 武功既已盖世,文治自然不能落于人后。远一点来说,明代有《永乐大典》,爷爷康熙有《古今图书集成》,有雄心的乾隆,又有经济力量,干吗不一显功勋。可以吸引人,可以网罗人;又可以粉饰自己,武功很好,文治也超越前人。以官修钦定的方式,褒贬言论,规范人们的言行,稳固宝座,真正的是“一石三鸟”。 寥寥无几 乾隆三十七年的(1772年)正月,乾隆向全国发出一道上谕,令各省官员广泛收集前代遗书和本朝着作,送到京城。可惜各省官员,视此事为皇上一时的心血来潮,没当多大回事,过了一年,书没收到几本。这回各省官员可是看走眼了,动了真肝火的乾隆十分恼怒,接下来的圣旨措辞严厉,以半年为限,再无进展各省督抚就得当心了。 积极起来 由于各省积极起来,不断有搜求到的图书送到北京。文化发达的江苏和浙江收集的图书尤多。为奖励私人献书,凡进书五百种以上者,奖《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一百种以上者,奖《佩文韵府》一部。进献图书特别珍贵的,如宋元时期的珍本,乾隆亲自在书上题诗。 很多孤本 江浙一带文化发达,自明代以来,刻书、藏书成风,涌现出许多藏书大家,如宁波天一阁范氏、杭州“知不足斋”鲍氏、嘉兴曝书亭朱氏、常熟述古堂钱氏等。范氏、鲍氏的进书都在五百种以上,而且很多是宋元孤本、秘籍,弭足珍贵,为《四库全书》增色不少。

《四库全书》大全解析

三家注史记 后汉书 (李贤注) 三国志 (裴松之注) 后汉书 晋书汉书宋书 南齐书 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 北齐书 北史 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 新元史 史記 漢書顏師古注 後漢書李賢注 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郭店楚墓竹简 明夷待访录 典论 新论 荀子 佛祖通载 释氏稽古略 五灯会元 林间录 宋高僧传 开元释教录 古尊宿语录 法苑珠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碧岩录 抱朴子内篇 罗湖野录 素书 老子集注 历代崇道记

僧宝传 亢仓子 通玄真经 庄子·内篇 云笈七签 太平经合校 老子道德经校释 列仙传 列子 道德经(老子) 老子道德经(英译本)Lao Tze 庄子 黄帝阴符经 庄子集释 关尹子 【集部】 文史通义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弘明集 广弘明集 笑林广记 唐文续拾

全齐文 唐文拾遗 全宋文全唐文全晋文先唐文全陈文全梁文全汉诗 全三国文 宋诗一百首 全隋文 全后汉文 唐诗三百首 全后周文 全汉文 薛涛、李冶诗集 全北齐文 全秦文 箧中集 全后魏文 全上古三代文 昭明文选 嵇康诗全集 古文观止 文忠集 阮籍诗全集

双江聂先生文集 刘桢诗全集 诗 (历代诸家) 【诗部】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千家诗全唐诗 十八家诗抄 乐府诗集 古诗源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古谣谚 玉台新咏 楚辞补註 楚辞 文心雕龙译注 曹组词集 饮水词 范成大词集 茶联集锦 断肠词 平水韵部

梅溪词 词韵简编 竹斋诗余 词格律 婉约词 龙洲词 白朴集 姜夔词选 蒲江词 白石道人歌曲 漱玉词 知稼翁词 平斋词 无住词 樵隐词 酒边词 片玉词 【儒部】 小学诗 家范 (全译评点本) 潜夫论笺校正 幼学琼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误七则3页word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正误七则 案:《晋书?司马彪传》云:“初,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是书今佚,然《隋志》有著录而置于《史记》之后,《汉书》之前,则此书是专为《史记》而作。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宋倪思《迁史删改古书异辞》十二卷,曰:“以迁史多易经语,更简严为平易体,当然也。然易辞而失其义,书事而与经异者多,不可以无考,故为是编。经之外与他书异者,亦并载焉。”提要云“未有专著一书,抉其疏舛者”,是疏于查考矣。 二、《汉书》提要曰:“是书历代宝传,咸无异论,惟《南史?刘之遴传》云:‘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撰《汉书》真本,献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录其异状数十事。’以今考之,则语皆谬妄。据之遴云:‘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年五月二十日乙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 案:《梁书?萧琛传》曰:“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赉一葫芦,中有《汉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及是行也,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于东宫。”则是书乃萧琛得诸南度北僧,而献诸鄱阳嗣王范。另,中华书局本《南史?刘之遴传》曰:“案古本《汉书》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乙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子。”《提要》脱“六”、“一”两字。 ?、《南史》提要曰:“宋人称延寿之书删烦补阙,为近世佳史。顾

炎武《日知录》又摘其李安民诸传一事两见,为纪载之疏。” 案:此提要原稿为邵晋涵所撰,作“近人复有摘其李安民诸传一事两见”云云,《四库提要》谓摘李安民诸传一事两见者为顾炎武《日知录》,是误解顾炎武之意矣。《日知录》有“《北史》一事两见”条,摘李延寿之书一事两见者为《北史》,《四库提要》以为《南史》,误矣。李安民诸传之事见此条之后“宋齐梁三书南史一事互异”条。 四、《周书》提要曰:“贞观中修梁、陈、周、齐、隋五史,其议自德?狈⒅?。而德?弊?领《周书》,与岑文本、崔仁师、陈叔达、唐俭同修。……今案其文义,粗寻梗概。则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三十一卷,三十二卷,三十二卷俱传后无论,其传文多同北史,唯更易《北史》之称“周文”者为“太祖”。……刘知几《史通》曰:“今俗所行周史,……寻宇文开国之初,事由苏绰。……” 案:唐修五史经三次乃成,德?狈⑿奘分?议在武德五年,同修《周书》者令狐德菜、陈叔达、崔仁师、庾俭(提要作“唐俭”,误。)贞观三年复修《周书》,同修者令狐德菜、岑文本、崔仁师,提要混言之矣。详两《唐书》德菜本传。又二十五卷传后有论。《史通》原文作“寻宇文初习华风,事由苏绰。” 五、《游城南记》提要曰:“宋张礼撰,礼字茂中,浙江人。元占元年与其友楚人陈微明游长安城南,访唐代都邑旧址,因作此记,而自为之注。” 案:“微明”当作“明微”。丛书集成初编据明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之《游城南记》本云:“宋,浙右张礼茂中撰,元?v改元季春戊申,明微茂

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

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古代图书 文化的重要瑰宝。本文将从四库全书的总目原文与解析两个方面进行 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库全书,顾名思义,指的是由四种不同性质的书库所组成的一部 巨著。它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分别收录了儒家经典、历史 记载、哲学文集和杂家著作等等。四库全书的总目原文是对书目分类、索引的一种规定,使读者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的内容。它分为经部总目、 史部总目、子部总目和集部总目四个部分。经部总目主要包括儒家经 典的分类和目录;史部总目则涉及历史文献的分类和索引;子部总目 则主要涉及哲学文集的归类和索引;集部总目则是杂家著作的分类和 目录。 接下来,我们将解析四库全书总目原文。总目原文的撰写是按照编 纂者对各类书籍的归类和整理而进行的。经部总目的目录按照儒家经 典的重要性和分类进行排列,比如《论语》、《大学》等;史部总目 则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文献分类收录,有北朝史、隋唐史等;子部总 目则将哲学文集按照学派分类,比如道家、墨家等;集部总目则收录 了许多杂类的著作,如农艺、兵法等。 而总目原文的解析部分则是对每个部分细致的分类和索引说明。以 经部总目为例,它将儒家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个大类进行细分,再在每个大类下进行更具体的分类。比如经部总目将经典分为《经》、

《疏》、《传》三个亚类,每个亚类又进一步细分成诸多具体的经典书目。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每本书的位置和内容,并能够更方便地查找阅读。 通过四库全书总目原文的撰写与解析,读者可以获得一份有关中国古代图书的编纂和分类的指南。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同时,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也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方法的重要体现,对于今天的图书编纂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是中国古代图书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古代书籍的分类、索引和解析,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阅读工具。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四库全书总目原文与解析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框架

《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框架《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汇编,它 的四部分类框架包含了文、史、子、集四大部分。其中,“文”包含 了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儒家、经籍三种内容;“史”包括了正史、 别史、编年、野史、地方志等五类内容;“子”则包括了儒家文集、 古文尚书、百家姓等内容;“集”则包括了诗、赋、歌、颂、骈文、 话本等。 “文”部分是《四库全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包含了中 国古代文化所涵盖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经、史、子、集四种类型几 乎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涵盖得十分全面、细致。在“文”部分中,儒家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和主流。在儒家经典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文化至高点,是中国 古代文化的精髓。《诸子百家》中,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都体 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而“经籍”则包含了国粹中的《易经》、《尚书》、《礼记》等各种文化经典,具有重大的文化价 值和历史意义。 “史”部分则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全部。正史的《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为中国古代史学史料的重 要来源。而《别史》、《编年》、《野史》、《地方志》等,具有极 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子”部分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 数量众多,且多是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文化作品。其中《百家姓》、《千字文》等,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基础读物,是 中华文化内涵的体现。 “集”部分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 悠久的章节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中,《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 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总之,四库全书总目的四大部分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来源,对研究和了解中国 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与中国哲学的创新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与《四库全书》密不可分。本文从返本和开新两个方面阐述了《四库全书》的重要性。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上立足《四库全书》提出了对中国哲学创新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四库全书》创新返本与开新新内容与形式 我们中国有近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也有着同样长时间的哲学发展历程。从中国上古的巫术以及敬天法祖的哲学启蒙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确立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再到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佛学、宋明的理学和心学直至清代的考据训诂学,我们中国的哲学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便源源不绝的涌入了中国,其中作为最高上层建筑的西方哲学也必不可少。随着近代一百年的列强入侵,西方的很多思想都被当成了拯救国家民族的至宝,因此,西方哲学也便渐渐取代了中国哲学被很多中国人所信仰。不论是中华民国还是当今的政府,起主导的官方哲学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而是西方的舶来品。直到近些年来,中国哲学面临很多内忧外患,政府才渐渐重视了起来,所谓“国学热”一时间甚嚣尘上。然而,大多数头脑冷静的学者都指出,这种“国学热”是虚假的,并没有落在实

处。同时,中国官方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面对当今这个世界时,需要改革,而且需要创新,以前的哲学在一些方面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但是,中国哲学如何创新,如何使其与时俱进,创造出新哲学,这便是现在的根本问题了。 其实,我认为中国哲学的创新无外乎两点,返本与开新。这两点如同财政学上的开源与节流一样,是相辅相成的。而在这两点中,我更重视的是返本,因为“本”是根本,我们中国哲学杨不论发展成什么样,根本不能变,要不然就不是中国哲学了。 先说“返本”。“返本”就是要回归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身中去。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的新哲学,它最首要的特征应是“民族性”,即它在生活基础、思想主题、问题意识、致思思路、表述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要体现这种民族性,就必须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就是以古代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诸子百家之说,加之佛教学说和后代思想家的发挥而形成的一整套体系。而到清代,这一体系才完全想成,标志便是乾隆时期《四库全书》的编成。整个一套《四库全书》,就是直到清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汇总。因此,要想重新将中国传统哲学发扬光大,《四库全书》是必须细致的研究的。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现存几部?都存放在哪? 《四库全书》现存三部半。 《四库全书》修成后,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正本七份,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 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行宫(河北承德)文津阁、奉天陪都(辽宁沈阳)文溯阁珍藏, 总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 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 江苏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江苏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浙江杭州西湖文澜阁珍藏,称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 另有底本一份,原藏翰林院,后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战祸,或被焚,或散佚,部分藏于外国图书馆中。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 扬州文汇阁本和镇江文宗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七部之中,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文渊阁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今藏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兰州白塔山九州台甘肃省图书馆。 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在民国时期又有二次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文澜:民国三年(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由徐锡麟二弟徐 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历时7年,史称“乙卯补抄”。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张宗祥得知徐仲荪、堵福诜的义举后,十分感动,但他知道“修补”量相当浩大,单靠几个人很难完成,必须由政府牵头。在他的重视下,补抄人员增加到百余人,费用全部由浙江籍人募集,徐仲荪任总校,堵福诜任监理,历时两年,史称“癸亥补抄”。 解放初,由于徐仲荪和堵福诜修补《四库全书》有功,他们俩的画像曾被悬挂在杭州文澜阁, 以志纪念。 文溯:文溯阁《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月二十八日,是七部《四库 全书》中继文渊阁本之后,第二部修完的《四库全书》。全书共计3477种,6144函,36315册,79897卷。从1948年11月起,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文化部决定《四库全书》/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于甘肃省榆中县戈壁沙漠中。后来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在兰州白塔山九州台仿建新文溯阁,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钦定四库全书·王忠文集》原文和翻译

《钦定四库全书·王忠文集》原文和翻译 《钦定四库全书·王忠文集》原文和翻译 王忠原文: 君章,姓谢氏,讳焕,君章其字,赣之宁都人。君章少好学,长通儒术,而长于诗。年二十有三,挟所有游京师,京师贤士大夫皆乐与之交。 居顷之,一旦告所与游者曰,“吾无故而心忽悸,得无吾亲或有故乎?”即径归,至家母果死,君章服丧尽哀。 既免丧,建昌府经历彭君某闻君章名,遣币马迎之为其子师。翰林待制京兆杜公本,尝过彭君,与君章话甚合,盛称道之。未几彭君死,君章不远数百里,护其丧以还。 今国子助教黄君昭为令于广之新会,有政声。君章以事至此,一见即相契。惜君章之才不得试,乃资而劝之又复游京师,至是达官要人多有知君章矣。大都留守判官段君定僧首辟馆,延君章。君章与段君处凡七年。而集贤直学士始兴麦公文贵复列其学行,荐于丞相太平公。会麦君有疾,君章感其知己,躬亲鬻药若子弟,然因染疾反就寓舍,遽不起,至正九年二月四日卒,行年四十有一。段君为具衣衾,买棺以敛,殡于文明门外。 君章之游京师也,尝有诸王召见君章。君章见之,引巵酒为寿,王坐饮不为礼,君章复引进酒曰:“王宗室重臣,视一介布衣,不翅草芥。向之不礼于仆,固宜然。布衣,以分则贱,以道则尊,故与王公实敌礼。然则王虽尊,不宜于仆不为礼也。今王诚能致礼于仆,则尊贤下士之名王有之矣。”王叹赏其言,为回席以饮。 授经郎危君素,尝偕君章谒时贵,危君谦退固让,不敢坐上坐。君章笑曰:“吾布衣也。贵贱之际无所嫌,敢坐诸君右。”遂坐上

坐无所诎。盖君章平日类如此,人因是多之。然亦因是无所就,以至于死,亦可哀也已。 译文: 君章,姓谢,名焕,君章是他的字,江西宁都人,谢君章从小好学;长大后通晓儒术,擅长赋诗。二十三岁时,带着全部行李到京城游学,京城里那些贤良的士大夫都喜欢与他交往。 在京城里没过多久,有一天谢君章对一起游学的朋友说:“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心中不安,莫非我的双亲出了什么事吗?”马上径直回家,一到家母亲果然已经逝世,谢君章在家守孝,极尽哀悼。 守丧期满,建昌府经历彭君听说君章的名声,用财物和马车将谢君章从宁都州请来聘为自己儿子的老师。翰林待制京兆杜本,曾经拜访彭经历,跟谢君章谈话很投机,非常称赞赏识他。不久,彭经历死去,谢君章不远几百里,亲自护送他的灵柩回乡。 当今的国子监助教黄昭在广东新会担任县令,在任上颇有政声。谢君章因为有事来到新会,两人一见倾心,黄昭怜惜谢君章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于是资助并鼓励他再到京城游学,到这时大多数达官要人都知道谢君章,大都留守判官段定僧首先开馆,聘请谢君章。这样,谢君章跟段定僧总共相处了七年。集贤殿直学士麦文贵则又列举其学问品行,而举荐于丞相太平。适逢麦君生病,谢君章感激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像子弟一样亲自买药煎熬,然而因为传染疾病返回到住的地方,突然间就不能起床。在正九年二月四日逝世,享年四十一岁。段君为他备办衣物,购买棺材收敛。埋葬在文明门外。 谢君章在京城游学,曾经有王爷召见他。谢君章晋见他,举杯为王爷祝寿,王爷坐着饮酒不回礼,谢君章又举起酒杯说:“王爷为宗室重臣,看待平民百姓,不过是一根枯草。向来不以礼待我,这当然可以。平民百姓,凭身份来说是低贱的,但是按道义来说是尊贵的,所以与王公贵族相比礼节上实际是平等的。然而王爷虽然尊贵,但并不适宜对我不礼貌。现在王爷果真能对我以礼相待,那么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简介 《中国茶道全书(典藏精品版)》是本家庭必备、人人都能读懂的中国 茶百科全书。从茶的起源、历史、品类到茶艺、茶道、茶俗,无不详尽完整。一本书几乎涵盖了中国茶的所有门类,并精彩呈现选茶、论水、择器、冲泡……整套茶艺流程,带您品味茶香,品味自然。 第一篇茶源篇 第一章茶的诞生 第一节茶的起源 1.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 2.茶的别称 3.《茶经》提出的十个茶事 第二节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 1.茶树的原产地众说纷纭 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3.中国古茶树 4.中国茶文物 第二章历代茶叶的发展 第一节六朝以前茶的发展 1.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

2.茶业重心的东移 第二节隋唐五代茶业的兴起 1.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 2.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3.唐代茶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三节宋元时期 1.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2.茶类的演变 第四节明清时期 1.散茶的兴起和制茶的革新 2.古代传统茶学的终结 3.茶业向近代转变的过程第五节现代茶业的发展 1.茶叶生产组织现代化 2.茶叶服务体系现代化 3.茶叶生产功能现代化 第六节历代贡茶 1.贡茶的起源 2.唐代贡茶

3.宋代贡茶 4.元、明、清代贡茶 第三章中国古代制茶方式的历史演变弟一节古代制茶方式的演变 1.从晒干或烘干散茶到晒青饼茶 2.从晒青饼茶到蒸青饼茶 3.从蒸青饼茶到蒸青散茶 4.从蒸青散茶到炒青 第二节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类 1.黄茶的产生 2.黑茶的产生 3.白茶的产生 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5.青茶的产生 6.花茶的产生 第二篇茶类篇 第一章茶的类别 第一节茶的分类和命名 1.茶的分类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四库全书总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钦定四库全书原文与解析

钦定四库全书原文与解析 《钦定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官修文集,由清代乾隆皇帝于1773 年开启修撰,历时20余年完成。它是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书籍编纂项目,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本文将对《钦定四库全书》的原文与解析进行探讨。 一、《四库全书》的内容 《四库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经部、史部、子部和集部。每个 部分又分为若干种类,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下面将对各个部 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经部 经部是《四库全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了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 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 2. 史部 史部包含了历史著作,主要包括正史和编年体史书。正史是官修的 史书,如《史记》、《后汉书》等,编年体史书则是以编年为主的历 史记录。 3. 子部 子部主要收录各类子子孙孙的著作,如儒家的《论语》、法家的 《韩非子》等。这部分内容多样,涉及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和理论。

集部主要收录文学作品和各种琐碎杂记,如诗词、小说、杂志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生活百态。 二、《四库全书》的价值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集,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化 价值。首先,它保存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为后人研究古 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次,它对于后世的思想启迪和学术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儒家经典的收录,使得中国传统儒学能够源远 流长,影响至今。 三、《四库全书》原文的特点 《四库全书》的原文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文献收录和文字 整理。首先,在文献收录上,《四库全书》几乎收录了中国古代所有 重要的文献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其次,在文字整理上,《四库全书》采用了原文采撷的方式,即在珍贵文献 无法获得原件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抄本进行整理,力求还原原 文的完整性。 四、《四库全书》解析的重要性 《四库全书》解析的重要性在于对原文的解读和理解。通过对原文 进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背后的含义和思想。同时,解析可以 揭示文献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此外,解析也可以为后人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摘要:词曲这两种文体产生的年代较诗赋小说要晚,历代批评家对词曲的批评也是或褒或贬。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将词曲类作品收在最后,而且所收作品数量远比诗文要少。《四库全书总目》在给这些作品所作的提要是我们了解其词曲观念的关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方面遵循着儒家正统文化观,将词视为“不足重轻”的“倚声末技”。另一方面又能突破观念的藩篱,从纯审美的角度关注词的本色之质。两者处于矛盾中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出《四库提要》的集大成精神。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词卑体轻雅俗兼容辩证观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6-0000-01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大型的官修目录著作,凝聚了乾嘉时期众多学者的学识和智慧,不仅成为中国古代书目编纂的里程碑,而且“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堪称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学术文化史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总体上沿袭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但是每个部类内部的细化分类,则有一些调整和创新。具体到集部来说,其分为五个小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曲类位列集部之末,且所收作品数量远比诗文要少得多,分为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曲韵、曲品、南北曲

等。其中“词曲类”所收词集之属五十九部一百零三卷,词选之属十二部二百七十四卷,词话之属五部十九卷,词谱词韵之属二部六十卷,南北曲之属三部十七卷。计八十一部四百七十三卷。而《四库全书》收的所有作品共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可见,单从作品数量上来说,词曲类作品所占的分量是很少的。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历代文人视词曲为倚声末技,在编集的时候,把词曲放在诗文之外,另行一集,以致后来都散失了,传作甚少。另一方面《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词曲观念又是辩证的,既有视词曲为倚声末技的地方,也重视词曲二体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一、词曲类“倚声末技”的文化观念 《总目集部总叙》即谓:“集部之目,楚辞最古,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馀也——至于倚声末技,分派诗歌。其间周、柳、苏、辛,亦递增轨辙,然其得其失,不足轻重。姑附存以备一格而已。”这句话是从时间产生的先后上来把握楚辞、总集、诗文评和词曲的关系。然而,使用“闰馀”一词,也体现了四库馆臣对词曲地位的认识。与楚辞、诗文评相比,词曲无足轻重。收词曲类作品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以备一格”而不致缺失一种文体的目的。 在专论词曲的时候,《总目》指出:“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不把词曲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杂史”与“别史”之异同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杂史”与“别史”之异同 作者:胡钧凯 来源:《牡丹》2018年第17期 杂史与别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杂史是古代民间文人私下所著,具有“偏、杂、短、碎”等主要特点,并不拘泥于官方正统史书的写作形式与手法,各个作品参差不齐。别史则是用来著录上不至于正史,下不至于杂史的作品与书籍,在内容与体制上具有一定的正史风貌。杂史与别史也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为后世学者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多种角度和充实的材料,这是杂史与别史的最大贡献。所以,研究杂史与别史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杂史”与“别史”的概念 “杂史”可以归结为史部目录学的文类概念,是在正统的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种体裁之外,由私人撰写的专门用于记录帝王事迹的著述,一般只是记载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私记。 《隋书·经籍志·杂史叙》在为杂史立类时阐述:“自秦拨去古文,篇籍遗散。汉初,得《战国策》,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其后陆贾作《楚汉春秋》,以述诛锄秦、项之事。又有《越绝》,相承以为子贡所作。后汉赵晔,又为《吴越春秋》。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憨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忘。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有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迁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謂之杂史。”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史部七·杂史类叙》明确提出:“杂史之目,肇于《隋书》。盖载籍既繁,难于条析,义取乎兼包众体,宏括殊名,故王嘉《拾遗记》《极家琐语》,得与《魏尚书》《梁实录》并列,不为嫌也。然既系史名,事殊小说,著书有体,焉可无分。今仍用旧文,立此一类。凡所著录,则务示别裁。大抵取其事系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只一家之私记。要期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备读史者之参稽云尔。若夫语神怪,供诙调,里巷琐言,稗官所述,则别有杂家、小说家存焉。” 别史,此词最早见于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在肯定了陈振孙创立“别史”此类目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并指出“义例独善”,故而援据立类。从《四库全书总目》卷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作者:孙利政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4期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然其中讹误错漏之处不在少数。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子部谱录类提要存在的舛误之处加以辨正,凡订正讹误十九条。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辨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4-50-57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殿本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然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总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就卷一一五至一一六子部谱录类若干条目提出讨论,凡排印之误及前贤时彦已订正者从略,共校正各类讹误十九条。 一、宣和博古图三十卷 其时未有宣和年号,而曰《宣和博古图》者,盖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书画。后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左丞范致虚言犯辽国年号,徽宗不乐,遂以常所处殿名其年,且自号曰“宣和人”,亦见《铁围山丛谈》。则是书实以殿名,不以年号名。1 按:“左丞”,浙本作“右丞”。蔡絛《铁围山丛谈》:“政和尽八年……(宋徽宗)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改号未几,会左丞范致虚言犯北朝年号。盖北先有重熙年号,时后主名禧,其国中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宣和改,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實欲掩前误也。自号宣和人。”2此即殿本所据。然考《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1118)九月庚寅“翰林学士承旨冯熙载为尚书左丞,刑部尚书范致虚为尚书右丞”3,宣和元年(1119)“二月庚辰,改元。……三月己未,范致虚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张邦昌为尚书右丞”4,《宋史·宰辅表》同5。则范致虚言犯辽国年号时实任尚书右丞明甚,殿本袭《丛谈》之误而未察。 二、奇器图说三卷诸器图说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作者:姚江浩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但实则以提要形式阐发馆臣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其中,对明人文章的批评又自有特殊之处。明朝作为清之前朝,明人文章乃前朝思想之遗存。馆臣对明人文章进行审视评价,既有学术考量,也存在政治用意。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明代文章批评话语的研究,揭示其批评理论体系的架构和意义。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文章批评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2-61-69 定本《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有明人别集提要二百三十八篇,存目提要八百五十四篇。在千余篇明人别集提要中,四庫馆臣对明代文学进行了“特色”批评,形成了《总目》明代文学批评史。值得注意的是,四库馆臣对明代诗、文批评系双线并进,在诸多提要之中,以“文章”二字进行学术批评之语达百余次。由此,《总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明代文章学批评理念。那么,四库馆臣是如何建构明代文章学批评体系的?这在《总目》批评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尚需解决。具体来说,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总目》明代文章批评的学理范畴;《总目》对明代文章批评理论的建构;《总目》之明代文章批评对文学史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总目》明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有学者关注。如1990年,邵毅平发表了《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对《总目》明代文风分期,晚明文风特点,产生之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1。2005年,郑明璋发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明代文学时,指出四库馆臣将文品同人品进行密切联系,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但并未针对明代文章立论。2010年,何宗美、刘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一文,主要对《总目》中关于明代七子派文学和复古问题的评价特点进行了论析2。2012年,刘冰欣发表《〈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学批评探析》,从人品学术、因袭创新两方面,讨论《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3。同年,史小军、潘林发表《〈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的文学批评特色》,多方面论述了馆臣对台阁体文学批评的特殊之处4。2013年,璩龙林、谢谦发表《〈四库全书总目〉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分析馆臣对晚明小品文的批评立场,认为其对晚明小品的批评虽然激烈但不失中肯5。2014年,刘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明代复古文学批评考论——以明“前、后七子”别集提要为例》,主要针对《总目》明代复古文学批评所存在的文献错误、对原文献断章取义、议论缺少实据、原文献误读等问题进行分析1。2015年,张庆民发表《〈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明文批评问题》,提出《总目》明文批评与明朝国运紧密结合,总结出《总目》明文批评的独特话语,将《总目》明文批评分期作了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 清乾隆1772年开始编纂,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

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底本的四个来源,主要有:1.内府藏书;2.清廷官修书;3.从各地征集的图书;4.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 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作者:张金锋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1年第01期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总集类提要经前人考辨者达一百二十八篇,然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需澄清之问题,在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文本进行考辨,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其中辨析“《文苑英华》为宋白领衔修纂、《江湖后集》提要中漏记吴仲孚”两条为补充胡玉缙先生之研究成果,其余均為首次提出和考辨之结论。思路上,以提要和总集类作品在文本、事实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发现、提出和辨正相关问题。材料上,对四库底本文献如《文选颜鲍谢诗评》《吴都文粹》《江湖小集》《古文集成前集》等的运用,为提要考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献视角。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辨正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1-28-46 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本的考辨,已经成为《总目》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集部总集类为例,在《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提要中,经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杨武泉、李裕民、魏小虎等前辈学者考证、辨析者多达一百二十八篇三百一十七条1。然如何宗美先生所指出:“迄今为止我们对《总目》并没有做过逐条考辨、全面梳理的工作,对它的研究主要还是选择性的和局部性的,已有研究面或研究量尚属有限,留待我们考辨的空间还相当可观。”2这种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待解决之问题,在《总目》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以提要文本及其所涉及的事实与四库本总集类作品文本对比为主要思路,参考相关材料,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进行辨析,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兹述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文选注》六十卷 考李匡乂3《资暇录》曰……又如《楚词》用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郭璞注,……皆题本名。4 按:《资暇录》当作《资暇集》,《直斋书录解题》5《文献通考》6皆作《资暇集》,提要所记《资暇录》,盖沿《崇文总目》所载“《资暇录》三卷”7,然此书存世版本如明正德、嘉靖间顾元庆刊《顾氏文房小说》本、《墨海金壶》本、《续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资暇集》,《四库全书》子部收录此书,亦作《资暇集》凡三卷1,知提要误作《资暇录》。又,《上林赋》一篇未题“郭璞注”2,提要误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