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评(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评(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评(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测评(A)

第五章测评(A)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 cm

B.12.5 cm

C.4.5 cm

D.10 cm

4.张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6.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7.

物体S(未画出)经凸透镜L成像于M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N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S的像,则在凸透镜L左侧P处放置的透镜是()

8.

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9.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如图所示,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

作用。

10.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的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均选填“大”或“小”)

11.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车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透镜,成(选填“实”或“虚”)像。

12.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方法:

1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到15 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 cm处时,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4.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三、作图题(每题8分,共16分)

15.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16.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20分)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

在,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蜡烛在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 cm,物距为8 cm,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

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但亮度变暗。

##

1.D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从太阳射到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光。正对太

阳光时,平行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入射,会聚于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但若纸片不在焦点处而

是靠近或远离焦点时,在纸片上的光斑就不是最小,所以焦距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故选D。

2.C由于像距f2f,且物体与像应在主光轴的两侧,故AB应在题图中Ⅲ

区域,且箭头方向应该向上,因为成缩小的像,所以AB>A'B',故选C。

3.A本题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答问题。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

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说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

距之间,只有A项符合这一要求。

4.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

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30cm-20cm=10cm,故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

物距u=15cm,像距v=30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题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

放大的实像,故选项B正确;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

相机,故选项C错误;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

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选项D错误。

5.A由于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强,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矫正近视应戴发散透镜,即凹

透镜,故A正确;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B错误;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错误;当物体距离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隔着放大镜看物体

不再是放大的而是缩小的像,故D错误。

6.A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7.A当光屏靠近凸透镜时,若仍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光线被会聚了,此时应在透镜L的左

侧放置一个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只有选项A中的透镜属于凸透镜,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8.A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9.答案:凸透镜会聚

10.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灯光射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变得更发散,从

而在纸上形成一个光斑。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电灯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

答案:大小

11.解析:“车载电视监控器”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它所成的实像可以使司机对上下车的

情况实施监控。

答案:凸实

12.解析:可以采用太阳光照射的方法,判断焦点到镜片的距离大小;也可将其作放大镜使用,根据放大的虚像是否相同来判断两镜片的度数大小。

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镜片作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

方法二:找一较远光源(如太阳),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

13.解析:(1)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和像距为焦距的2倍,由题图可以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示数为20cm,则焦距为10cm;(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3)当物距在

8cm处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

答案:(1)10(2)大(3)不能

14.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点是点A。通过光路图可以看出:在保持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照片乙中的景物的像比照片甲中的同一景物的像大,所以在拍摄照片乙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

答案:A乙

15.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几点:(1)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远离主光轴,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射向焦点;(4)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向主光轴偏折。

答案:如图所示

16.解析:本题中B点的像B'在主光轴上,并且AB的像垂直于主光轴,关键是找点A的像A',选择由A点发出的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即可完成光路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像点A'。

答案:如图所示

17.解析:(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同一高度;(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u

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3)虚放大镜

(4)完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 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3 .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卷.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第五章测试卷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2.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3.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4.(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5、(江苏常州)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图1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6、(湖北随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可能在冰凸透镜消融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一天平的用法: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3.调:调平衡螺母至平衡(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4.测: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达到平衡(加 砝码原则要先大后小) 5.读:砝码质量加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若被测物与砝码放反,则应该是砝码减游码) 6.收:检测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 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以备下次使用 二积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测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再由m=M\n即可得到单个微小物体的物质,这就是积累法。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四天平的质量,真实值和测量值的比较 ①游码未归零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②砝码上沾有污渍时,测量值偏小,m测<m真。 ③砝码缺损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④物码颠倒时,所测值偏大,m真=砝码-游码

第二节密度 一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ρ=m/v)。 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 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三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冰和水的密度比较。 四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例:酒精和煤油的密度比较 五一般来说,固体密度值较大,液体次之,气体较小(ρ固>ρ液>ρ气)。 例:液体水银的密度比一般的金属密度都大。 六油类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七水的密度是ρ=1.0*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温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c)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 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如果温度 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注意: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 二)临时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四、知识拓展 ◇热力学温度: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273℃,被叫做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所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K,沸水的温度为373K。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 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 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4. 光学中“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 三条特殊光线 6. 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 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时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 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5℃ D、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D、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基本概念: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二、 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显 微 镜 和 望 远 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 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 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 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原理 结构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原理

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知识拓展 1、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2、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的物体(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得大些.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目镜的距离要尽可能接近目镜的焦距(比焦距小)。为了使更多光线进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 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 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 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01知识梳理 1.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温度计: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3)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在使用前要把水银柱甩下去.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2)特点:物质熔化时________热,凝固时________热. (3)固体分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们的区别.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________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 (5)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先达到________,然后继续________.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物质汽化时________热,液化时________热. (3)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是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只发生在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________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________,同一液体的沸点还与________有关. (5)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华. (2)特点: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 02知识对比 1.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与体温计 2. 3.蒸发和沸腾 第1 页共1 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 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像。 2、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二、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章共有5节: 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 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 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本章教学以各种透镜及其应用为学习对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章只介绍了凹透镜最基本的常识,把凸透镜基本知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要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为了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将传统教学和科学探究相融合.教学中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实验、制作的兴趣.通过学习“眼睛和眼镜”,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保护视力.通过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探索宇宙的意识,并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睫状体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本章共有5节,建议8课时. 第1节透镜…………………………….1课时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 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 5、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7、 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 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9.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10.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1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进行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 第一节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课本所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训练题 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 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 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6、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 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 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 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 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 10、 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12、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13、 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A) 凸透镜的应用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有一个凸透镜,其焦距为13cm,若一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则其成像特点应该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远处景物的像将成在他的() A.视网膜的前面B.视网膜的后面 C.视网膜上D.玻璃体上 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C.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4.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A.平面镜B.放大镜C.显微镜D.望远镜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像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小C.像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小D.像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大6.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判断是() 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B.虚像是人的错觉,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D.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A.只能是平面镜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正立的B.放大、倒立的; C.缩小、正立的D.缩小、倒立的。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眼睛能看到成在光屏上的像B.有的虚像看的见,有的虚像看不见 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D.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11.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 A.小于50毫米B.等于50毫米 C.等于100毫米D.大于100毫米。 二、填空题(27×1分) 12.近视眼只能看清楚的物体,看不清楚的物体,这是因为近视眼的成像成在了。应给他配镜矫正视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填空题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3.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 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 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6.的声音为0dB,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因此噪声被称作“ 。” dB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7.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8.现代城市的主要干道旁常设置一个指示装置。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跟着符号“dB”。这个装置的作用是。9.图B1-1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甲乙图B1-1 10.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1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二、选择题 12.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13.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14.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单元训练题

第五章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缩小的虚像D.烛焰正立放大的实像 2.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cm B.5cm C.7cm D.9cm 3.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 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 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 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 4.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5.刷脸是一种电子考勤方式,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考勤。当工作人员站在机器前0.5一1.2m处时,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图3-10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