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姓名:朱涛

班级:城规(一)班

学号:

指导教师:储金龙

2014年6月28日

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

关键词 (2)

(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规划期限 (6)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

2.城市规划区范围 (8)

3.城市性质 (8)

3.城市规模 (8)

4.发展方向 (9)

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

6.城市功能分区 (9)

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

8.综合交通规划 (11)

9.城市专项规划 (11)

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

11.城市空间形象 (12)

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

(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

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

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

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

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

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

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预测。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期内以极核发展阶段为主,逐步向积聚-扩散阶段过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格局。以宿州市为中心,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县城为次中心,以京沪线和206国道、陇海线、303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两横一竖”城镇密集分布带。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宿州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为5个等级:Ⅰ级: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宿州市);Ⅱ级:人口20-15

万(小城市,砀山、龙城、灵城、泗城);Ⅲ级:人口8-5万(大镇,黄口、祁县、芦岭、朱仙庄镇);Ⅳ级:人口5-2万(较大镇);Ⅴ级:人口2-1万(中等镇)。

城镇体系等级功能结构。宿州市城镇体系等级功能结构分为6个类型: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工贸型、工业商贸交通型、工贸型、商贸服务型。

(三)市域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商贸市场设施建设规划。宿州市粮油批发市场建成全国性的大市场,建成国家区域性棉花、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宿州市建成皖东北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每个县(区)培育和兴办2~3个生产资料市场,。

科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设立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宿州分院,重点抓好宿州学院筹建工作,提高“两基”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市级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展览馆设施建设,新建宿州市综合体育中心设施,远期达到能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和国内专项运动会主要项目的标准。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宿州市建成具有省级水平的综合性医院,筹建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妇婴保健院、儿童医院。扩建县城市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各县城增建妇婴保健院、专科医院等

三、宿州市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宿州市主城区、三八乡、城东乡、汴河镇、西二铺乡、北杨寨乡、符离镇的梁套水库以南和朱仙庄镇西部,面积341km2。

(二)城市性质

皖东北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和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之一。

(三)城市规模

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4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7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3平方公里;远景(2020年以后)控制在90万人以内。

(四)发展方向

主城区重点向北、西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南发展;符离镇区重点向南、西南方向发展,控制向北、东北发展。

(五)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优化老城。城市空间发展中对老城区用地功能进一步优化,限制老城区超强度开发,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增加绿地率,改善环境质量。

南抑北拓。南部为城市水源地和未来采煤波及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北部地势高爽,靠近河流,用地条件良好,能充分利用新汴河、沱河城市水域空间,改善城市环境,组织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特色。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务新区的建设以及跨河交通逐步改善后,较快地展现城市现代化建设面貌。

东调西扩。东部重点是进行空间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用地结构,疏解部分城市功能,改善居住与产业空间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西部随着合徐高速公路、西部路网和政务新区开发建设,是城市近中期重点发展建设的地区。

组团发展。通过城市分区功能的调整,将形成老城区、西北新区、汴北和符离组团。

(六)城市功能分区

规划将城区划分为三大主要功能区,即城市中心区、汴北新城区和符离区。同时,由城市中心区和汴北新城区共同构筑成宿州市城市主城区。

城市中心区。以现状建成区为主,适当向外围扩展形成城市中心区。以行政、金融、商贸服务、文教、科技、信息和工业、交通及居住等为主的市级综合性功能区。

汴北新城区。依托城市中心区,跨越新汴河,沿城市南北主轴线滚动发展形成汴北城市新区。以新型工业和科技、信息、文化、居住等为主的功能区。

符离区。借助行政区划调整和主城区的辐射和吸引,以符离镇区为基础,沿城市南北主轴线发展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城市功能组团。以商贸、文教和工业、交通及居住等为主的区级综合性功能区。

(七)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规划除老城区和符离老镇区外,新辟8个居住片区。即:城东居住片区、东南居住片区、城南居住片区、西北居住片区、沱北居住片区、汴北居住片区、符南居住片区、符北居住片区。

工业用地规划。规划安排4大工业区,即东南工业区、城西工业区、汴北工业区和符离工业区。

东南工业区是以发展现代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市级综合性工业区;城西工业区是以发展生物医药工业和绿色食品工业为主的市级重要工业区;汴北工业区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工业为主的市级重要工业区;符离工业区是以发展建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特色食品工业为主的相对完整的城市工业组团。

仓储用地规划。除在规划工业区分别配套4处仓储用地外,规划在城市西南部,新辟1处物流产业园区,建成皖北地区具有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运输仓储配送基地。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在老城区西北部集中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形成市级政务区;在符离区北部布置区级政务区;在胜利路、淮海路、汴河路、张仙庙路围合的城市地段布置市级商业金融中心,在汴北新城区和符离区中心地段布置区级商业金融中心;在城市东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物流产业园区、汴北新城区和符离区各布置一处大型市场用地;利用新汴河、沱河等城市水域空间布置市级文化娱乐、体育用地。

(八)综合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将206国道、101省道和303省道改线到城市外围,构建城市大外环快速交通系统,新建客运分站3处。

道路、广场规划。规划将城市道路划分为4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城市干道网为方格网式,其中主干路形成“一环、四纵十横”的空间分布格局。规划8个城市广场,2个市政广场、2个交通集散广场、3个商业广场。

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营运线路近期发展到18条,远期38条,规划远期开辟3条公交旅游观光专线。即紫芦湖公园——大五柳风景区、朱仙庄——三角洲公园、刘合孜——三角洲公园。

(九)城市专项规划

供水工程规划。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远期450升/人·天。城市水源近中期重点开发利用城区南部和朱仙庄中深层地下水源地,远期开发城市北部符离集水源地。保留城市现状二、三水厂,远期在汴北新城区和东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符离镇区各新建一座水厂。

排水工程规划。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分区排水、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污水采用雨污分流制,老城区近期先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逐步过渡到分流制,远期在汴北新城区东南部汴河下游北侧、东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沱河下游西侧和符离区东南部分别布置一座污水处理厂。

供电工程规划。新建1座符离220KV变电所、4座110KV变电所;更新改造原有110KV线路,主城区110KV线形成环网。

电信工程规划。建设一个市邮政中心局和邮政通信枢纽、七个邮政支局。建设电信生产调度大楼,市区综合布置7~8个电信支局,2020年固定电话普及率户/百人,移动通信达到45门/百人。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8%。

燃气工程规划。近期以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为主气源,中、远期与天然气接转。到2002年城区用气总量达33830吨/年。

供热工程规划。利用宿州电厂的余热,发展城市中心区和汴北新城区集中供热。

(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穿越城区的新汴河、沱河,规划建成带状滨河公园;在新汴河、沱河三角洲滩地结合水面建成城市中心公园和游憩观光休闲中心;在城市西部、南部、道东区、汴北新城区及符离卫星城规划建区级公园;沿城市外环路、京沪铁路、合徐高速公路以及高压线走廊布置防护绿带。

景观风貌规划。规划设计4条城市主要景观轴廊。即:南坪路、汴河路、沱河、新汴河景观轴。

(十一)城市空间形象

城市空间形象可概括为:“彩虹飞架、锦廊锁翠、玉带飘拂、众星拱月。”

彩虹飞架:即汇源大道、南坪路和三八路三座跨越汴河的大桥,因道路功能不同而形态各异,形似跨汴河而飞架的彩虹。

锦廊锁翠:南坪路是城市的南北向主要景观道路,该条道路跨越汴河、沱河,规划建设八个节点,结合人工河,形成小桥流水的道路格局,有利于展示宿州市现代化城市建筑气氛。

玉带飘拂:沱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将“扶疏余韵”、“闵墓松风”、“符离晓渡”、“烟柳随堤”,“徐园芳树”等宿州古八景的缩影移建于沱河滩地,成为折射宿州历史文化的玉带长廊。

众星拱月:规划建设的三角洲公园仿佛一轮皓月镶嵌于城市之中,环绕其周围的城市大型公建群和各类公园,如闪烁的群星呈众星拱月之势。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近期建设重点以西北新区和东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完善城市西部道路网建设,并兼顾老城区改造。加强环城河、运粮河水系综合治理,改善城市环境。

远景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90万人以内。城市空间将继续向北沿轴线重点发展,形成带状城市结构形态。同时,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科教区之间在用地、道路等方面的有机联系,最终构建“一主二星”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宿州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比对: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东进、北扩、南展、西优”。重点向东、向北发展,向南适当发展,向西优化发展。

2、城市空间规划结构

构建“一主三副两星三园”大宿城空间结构。“一个主城”:中心城区;“三个副城”: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两个卫星城镇”:符离、蒿沟卫星城;“三个生态园”:濉唐河、芦岭湖、桃园湖生态园。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一个城市主中心,依托老城区和市级政务文化区,形成城市主中心。

“三副”:汴北新区,主要包括汴河以北的规划建成区;依托三角洲公园,以人民路为主轴,连接南部片区、城市中心区,建设汴北新区的城市副中心。城东新区,主要包括沱河以东的规划建成区;依托沱河景观带,以规划的东外环路、银河一路京沪铁路东段为轴线,结合区级政务中心以及商业的建设,打造城东新区的城市副中心。城南新区,主要包括南部的经济开发区;结合经济开发区的用地结构调整,以金海大道、南环路交汇处的用地为主,新建南部城市副中心。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老城区和政务文化新区

随着宿州城市人口的不断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房需求量急剧增加。购房者需求的增加,城市核心地段显得寸土寸金。但是宿州的市区,主要还是一些老的建设。为了使市区黄金地段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改变市区长期以来落后的面貌,一批新的项目在宿州市区耀目登

场。两淮宿州新城作为我市旧城改造的大手笔,目前多栋高层在北关新城拔地而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今年以来宿州市政府重点加大对人民路两侧的开发改造建设,目前,六中、教育学院附近正加快“一院两馆”建设,同时人民路以东、胜利路已北正加快拆迁进程,胜利路安置区建设也在逐步开展,多栋楼已封顶。另外,市区汴河路、胜利路、人民路、东昌路四大路段商业项目集中,家乐福广场已正式开业,我市未来商业新中心华夏世贸广场金三角也正忙于最后的装修,争取早日营业,为市民提供购物方便,秉承华夏集团的建设承诺。相信它们的建成将为宿州城市带来别样的感觉,必将会把宿州打造成为成熟、高尚的城市综合体形态。

政务新区作为宿州的行政中心集散地,它的位置越来越受到宿州市民的青睐。政务新区位于宿州的西北角,环境优美,适合市民的居住。政务新区主要集中了环宇银河绿苑、河畔壹号、新都市华庭(主力户型周边配套相册价格)、明日新城事、上河城、天鹅湾、港利锦绣江南等优质社区,随着翰林宿州幼儿园、一小、雪枫小学、新一中校区以及三角洲生态公园、一中片区安置区的建成,政务新区必将成为宿州最热捧的地段和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以及宿州新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的银河二路西延工程、银河三路西延、银河四路、通济五路、通济六路、银河四路建设等一批道路工程项目,共同构筑起我市的西北路网交通。

2、汴北新区

汴河新区作为宿州的北大门,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实现城市良性发展,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诸如唐河路、人民路汴河大桥、市体育馆、唐河路安置区、神游动漫产业园建设等一批批市重点工程相继落地,城市向北发展的势头日益凸显。

3、城东新区

随着宿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强劲势头日益凸显,但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也愈来愈大,特别是东部城区与主城区的均衡发展问题较为突出,阻碍了城市总体发展。如何化解铁路、河道等自然因素的障碍,摆脱公用设施、市政设施投入薄弱等因素影响,实现东部城区的“崛起、跨越、追赶”目标,成为当前城市建设改造的重要工作。

为改变道东、沱东片区落后面貌,缩小城区间发展差距,使道东、沱东真正成为适宜人居、工贸并举的高品质综合区域,市政府加大路网工程建设(韩池子路、纬五路、梅圩路)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东城康居苑)。目前,跨京沪铁路线东关大街铁路立交桥展开全面维修。同时,道东片区规划已于近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已经正式开工建设。

4、城南新区

作为宿州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市经济开发区以开展大建设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最近几年宿州经开区的发展势不可挡,一大批重点招商项目强力入驻,覆盖食品加工业、化工业、皮革制造业、五金建材业、小商品批发业、灵璧石产业等经济发展领域。经济水平是衡量一

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以上几大行业项目地的逐步建成并投入经营,将大大地提升宿州的综合实力。

我市经济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如火如荼。投资数十亿元建设的两个“千亩居住园”项目,宿州鞋业基地、意邦国际家居、白马商城、中豪钢材市场、合肥百大农贸市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据了解,该区域内未来集群式的城市人口分布,对市场需求广泛,发展潜力无限。西南片区未来发展美好蓝图正逐步勾画,一幅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新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开。同时,金海大道路段附近集聚了南方国际花园、众德祥福园、蓝石春天花园等依托二中新校区兴起的集中居住区。

通过以上比对,不难发现宿州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勾勒,勤劳的宿州建设者们正在为打造实力宿州、活力宿州、和谐宿州、幸福宿州而努力奋进。

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公路。至规划期末,宿州市将形成“三纵两横一联”的高速公路网体系、“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体系。高速公路:“三纵两横一联”,“三纵”:济祁高速、京台高速(合徐段)、徐明高速;“两横”:连霍高速、泗许高速;“一联”:阜阳-宿州-观音机场高速。干线公路:“五横五纵”,“五纵”:国道G104泗县段、省道S201灵璧段、县道

X026、国道G206宿州段、省道S101宿州段,“五横”:国道G310宿州段,国道G311萧县段,省道S302,省道S303,省道S301与县道X056组成。

2、铁路。宿州市铁路包括现状的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的宿州-淮安铁路,待建的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亳州至宿州铁路及符夹复线,规划建设宿州-阜阳铁路。

3、水运。规划期内实施浍河航道、新汴河航道改建和综合整治工程,促进浍河航道向四级、新汴河航道向五级通航标准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蕲县港区东坪集作业区、埇桥港区蒿沟码头。

4、航空快速通道。规划延长宿阜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宿州至观音机场的高速公路;其次,规划将县道X026提高等级至一级公路,开辟宿州市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联系的多条航空快速通道。

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公路

作为“北扩”发展方向的汴河新区和强力打造“西优”目标的西北新区,为完善区域内路网布局,市政府加大了路网工程的建设,多道综合交通路网正徐徐铺开。

汴北新区

作为“北扩”发展方向的汴河新区,今年将重点完善路网工程建设,着力对接跟踪汴北新城重点项目。在汴北新区路网工程建设中,206国道改建工程已于去年实现全线通车,唐河路主体工程已完成通过竣工验收、人民路汴河大桥建设完成通车、人北路北延工程主路面铺设完成、拂晓大道北延工程提前7个月完成、大外环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宿州唐河路通过竣工验收改善汴北新区交通

唐河路工程位于宿州市汴河新区的汴北中部,是我市汴北新区一条东西走向城市II级主干道。项目西起拂晓大道,东至206国道,全长

3km,规划红线60m,设计时速50km/h,沿线分别与拂晓大道、龙城路、人民路、灵磬路、206国道等五条道路相交,在小黄河、十里沟处分别架设一座桥梁。

作为我市重点工程之一,唐河路工程建设将大大改善汴北新区东西向的交通条件,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新区

为保证过往非机动车人员的安全,根据市政府统一规划部署,拂晓大道(胜利西路——银河四路)将改建成城区道路,增加慢车道、人行道和隔离带,工程已于早前竣工。

同时,银河二路西延、银河三路西延、银河四路西延、通济五路、六路工程,经过工人的加班加点,也已经实现顺利竣工。目前,作为贯穿我市城区的另一主干道磬云路贯通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施工,积极构筑西北区功能更加完善的路网体系。

铁路

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京沪高铁于6月30日开通运行。记者了解到,京沪高铁将有上行(北京方向)16趟、下行(上海方向)15趟合计31趟列车停靠宿州东站,其中4趟列车为备用线路。

宿州淮河路跨京沪立交桥建成后东西将变通途

今年6月28日,淮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立交桥工程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淮河路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淮河路与京沪铁路交汇处,自西向东依次跨越金海大道、京沪铁路、站场铁路、宿固路、铁路运河及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总仓库专用线铁路。工程范围西起浍纺路,东至韩池子路,全长1200米,总桥长857米,其中主桥长约160米,东侧引桥长190米、引道长240米,西侧引桥长240米、引道长132米,主桥桥面宽25米,引桥桥面宽19米。此外,该桥还设有3米宽人行梯道及自行车坡道。上部钢筋、混凝土和实体箱梁,下部结构采用独柱式土墩和桩为基础,全桥主桥梁均采用耐久性混凝土打造。桥梁两侧还设置了防护屏障,确保立交桥两侧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安全。

该桥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前提下,本着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原则,由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设计,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工期18个月,计划总投资约亿元。

宿州城区至高铁宿州东站快速通道工程开工

4月8日上午,连接宿州主城区与蒿沟高铁新城区的主动脉,今年全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宿州城区至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快速通道工程开工建设。宿州城区至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快速通道工程西起港口路,东至埇桥区蒿沟境内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全长公里,全线桥梁9座,其中新汴河大桥1座,按照城市一级快速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为60-80公里/小时,道路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投资估算亿元,2012年底建成通车。

宿州城区至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快速通道作为连接主城区与高铁的东西向重要快速通道,既是我市重要的东向出入口道路,也是释放高铁站

经济效益的“加速器”,更是直接带动蒿沟片区和沿线乡镇开发建设的“大动脉”。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加强京沪高铁与主城区的联系,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于完善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对外通行能力、发挥高铁片区在皖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运

新汴河航道改建和综合整治工程

新汴河治理项目是经过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宿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大型水利工程重点项目。新汴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水利工程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和省专项工程资金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亿元。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力,彰显城市特色,增添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

治理范围西起合徐高速公路,东至宿县闸,全长公里。治理内容分为5个方面:一是河道整治,完成土方550万方;二是重建新北沱河地下涵,加固跃进涵、灰古涵、杨圩涵;三是河坡生态护砌,长公里,护砌高度2米;四是生态景观、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等设施建设;五是堤顶道路建设等。

新汴河城区段治理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城区段河道整治和3个穿堤建筑物建设。2011年12月中旬开工建设,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征迁安置;2012年5月31日前竣工。二期工程:实施新北沱河地下涵重建,拂晓大道至206国道两岸河坡生态护砌试点及沿景观绿化、亮化和休闲设施建设等,建设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底。三期工程:

实施堤顶道路及其附属物建设等,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完成新汴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任务。

城区至高铁宿州东快速通道新汴河大桥开工

11月26日上午,宿州城区至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快速通道新汴河大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宿州市洪河路东延工程新汴河大桥及引道工程位于蒿沟高铁新城区内,紧邻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是连接宿州主城区与蒿沟高铁新城区的重要快速通道,也是重要的城市东向出入口之一。

大桥由南岸引桥、主桥及北岸引桥组成,总长937米,另有南北引道2396米和联比沟桥一座。大桥主桥设计为三跨连续四索面矮塔斜拉桥,全长315米,主跨径145米,桥面宽米,双向八车道;工期为18个月,工程造价亿元。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形象、造福广大群众。

航空

5月30日上午,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暨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宿州城市候机楼开业仪式在宿州市快客站正式举行。宿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代表市政府与徐州观音机场董事长张卫东签订了《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宿州城市候机楼是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在安徽省内建设的第二座跨省异地城市候机楼,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城市总体规划技术标案例

第五章投标文件商务标格式 **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标 投标人: (盖章) 法定代表人 或其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解读 1、规划修编背景 (1)宏观政策得战略新部署 当前中国已步入全新得发展阶段,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转型、跨越、提升”等成为未来发展得关键词。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得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由于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需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城镇化也因此成为了经济转型得重要战略与抓手。 相比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空间布局、政策环境以及关注重点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得差异,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对空间布局得统筹结果。借势国家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所营造得良好政策环境,**城市也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得修编来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得实现,加快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索新得经济社会发展路径。AwWbDUw。 (2)区域发展得战略新格局 中心城市带动与区域整合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促进地方发展得重要战略措施。各省市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纷纷形成了以规划建设产业高度聚集、产城高度融合得新经济区为重点得新一轮发展态势。在重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得背景下,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发展规划(2011-2020)》得批复,意味着**城市所在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版图。同时,为实现胶东半岛这一省内优质资源最为集中区域得转型升级,山东省及时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得意见》,胶东半岛各城市均推出了发展不同特点高端产业得规划,将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产品与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发展得重中之重。 从国家到省级政府得一系列战略举措,意味着**城市将依托优势区域板块获得发展得重大战略机遇(政策、大规模基础设施、产业等),如何更好地从自身禀赋特征与发展目标角度,探讨在区域战略中得地位及诉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得先行区、示范区,将成为诸城未来城市发展得重大战略性议题。L0uyVMq。 (3)重大设施得战略新提升 随着潍日高速公路、对接青岛东西大通道、滨(潍)诸城际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得完成,**城市得对外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得优化,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得地位也将明显提升。 上述重大交通设施在**城市得相继落户,一方面为**城市经济产业得优化升级提供了基础支撑,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影响**城市城镇空间布局得新得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城市得区域地位与作用。l011tsl。 (4)城市转型得战略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得快速发展,诸城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城市化进程。根据山东省“十二五”城镇化得发展目标,未来3-5年内,包括诸城在内得十个中等城市将发展为50万人口以上得大城市。显然,**城市得人口及用地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经济发展与土地等要素资源短缺得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得修编,满足城市得未来发展空间需求。 另一方面,**城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得新阶段。在发展目标上,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得经济、社会、环境得可持续协调发展;在经济产业发展上,将更加注重三次产业得协调发展,实现生态化得产业结构;在城市空间上,将更强调发展模式得集约化,城市建设重心将向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内涵方向转变。 城市发展质量与素质得提升,就是适应转型发展得关键。从更广得视角来瞧,城市发展得不同阶段与城市所处得不同区域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得资源呈现很大差异。新得发展阶段,要求城市重新审视自身资源,关注人得需求,构建起顺应阶段发展要求得城市要素,并在更为开放得区域内,寻求自身独特得竞争优势。有必要通过本次总体规划得修编,更新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标准,优化城市建设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打造高质量得城市形象。TnaXyRt。 2、规划修编范围 对**城市整个市域2182、7平方公里范围进行规划,统筹规划未来得远景发展,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根据发展建设得需要,合理确定本轮总体规划需要报批得发展规模与用地布局。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 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 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 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 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是本区的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的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 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建设为鲁西南知名的旅游休闲区。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XXXX城市规划师经典案例

网校内部教学案例集锦 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评析: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校址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_省略_体规划_2007_2020_为例_林立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docsj.com/doc/b66059199.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

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 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 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 坚持“多中心、组团式” 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 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 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城 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