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不良事件分析(有图)

不良事件分析(有图)

不良事件分析(有图)
不良事件分析(有图)

2014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的利益,医院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和积极性,现将2014年第一季度各科室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

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2014年第一季度我院共上报不良事件23件,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共有36个,12个科室有不良事件上报。其中产房1件,放射科1件,外三科1件,儿科5 件,内一科4件,CT室1件,神经内二科2件,内二科1件,产科3件,外四

科2件,妇科1件,神经内一科1件。

其中重大事件2件,一般事件21件。

按事件发生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

潜在不良事件:1.内一科脑梗死患者吸氧时氧气中断。

2.妇科稽留流产病人插管后流血病人未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轻度伤害:1.外三科股骨头置换导致股骨劈裂

2.儿科患儿输液出现2例输液反应

3.内一科糖尿病患者医嘱停止护士仍执行医嘱

4.外四科乳癌术后患者发卡压伤枕部

5.儿科肺炎患者意外跌倒

6.产科产妇经阴分娩出现头皮血肿

中度伤害:产科产妇出现胎心变缓,未及时决定分娩方式

极重度伤害:1.儿科病人未请假回见突然出现窒息导致死亡;

2.神经内二科病人做肠镜检查前回家口服硫酸镁后出现呼吸心跳

停止。

一、我院出现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科室对制度执行情况管理不严,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患者处置不仔细,观察不到位。如:发卡压伤枕部,医嘱停止但护士仍执行医嘱,流产病人插管后流血医师未及时发现。

2.医务人员对病情估计不足,如:外三科股骨劈裂,产科经阴分娩出现头皮血肿,胎心变缓未及时决定分娩方式,儿科病人及神经内二科患者出现死亡。

3.医院对应急预案处理不到位,如:氧气停止,患者跌倒。

4.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没有很好执行知情同意签署制度,如两位死亡患者,都未签署请假条私自回家。

5.部分科室不良事件上报仍较少,不符合实际;考虑系部分科室医疗人员对医疗

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落实不严格,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

缺乏理解。

6.药房仍无因核对制度未严格执行而发错药事件上报,可能系事件未有发生,也

有可能科室人员未落实上报制度。

二、大部分科室没有不良事件上报,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科室因素

对不良事件认识不足

对不良事件认识存在误

责任心不强上报意识欠缺

领导重视程度低

不对病情评估不足

医患沟通欠缺

无科室人员培训

担心引发纠纷应急预案处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足

率欠缺相关激励政策

培训不到位

奖惩措施不到位

其他因素

管理因素

整改措施:

1.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责任心,对患者要严格观

察.

2.护士严格按照查对制度执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对患者病情要认真评估,

制定出详细的治疗计划。

4.对各种应急预案加强学习,掌握其处理流程。

5.继续加强对医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及宣传,监督职能

部门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无责制度,落实鼓励医疗人员主动上报

3

WORD格式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奖励制度。

6.职能部门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级等方面的培训。

7.继续开展对医疗人员的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培训。

8.继续加强医疗人员“三基、三严”学习,提高医疗人员技术及检查水平;加强医疗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9.加强后勤设施、设备维护的监督、管理。

10.对上半年发生不良事件较多的几个科室,重点加强督导及检查。

我院鼓励医疗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了解我院诊疗活动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上报不良事件的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管理,切实降低各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确保病人安全。

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2017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在全院临床及相关科室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果和进步。今年共计收到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5例。2017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数量不多、严重程度不大,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给予一定程度重视,加强了培训,以及我们医院所选用的医疗器械质量过硬,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不良事件统计: (一)护理类耗材:1、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共0例;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共5例;3、一次性使用2腔无菌导尿管共0例;4、一次性使用3腔乳胶导尿管共0例;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共0例;6静脉留置针0例(二)透析及透析管路:共0例。 (三)其他医用耗材:1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共0例。2输液泵使用0例;2高频电刀使用0例;3麻醉机使用0例;4骨科钢板0例;5人工晶体0例;呼吸机使用0例 二、原因分析: 1、分析今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医疗器械的质量所造成。 2、临床科室使用时,不完全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操作也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3、其他个别情况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卫生耗材时发生过敏反应;医疗器械在搬运时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到使用等。 三、改进方法: 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经常或者特别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在医院会议上讨论,将个别经验教训作为教材,在全院引起重视。 2、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年轻科室人员能力培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工作时做到井然有序,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 3、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上解决不良事件。同时,在选用医疗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病区:xx病区 讨论时间:xxxxxxx 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xxxxx 参加人员:xxxxx,xxxx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床,xxx,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阵痛5小时于2011xxxx 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产;产后诊断:G1P1孕38W+4d LOA 平产活婴。 2、事情经过: 产妇xxx,于xxxx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 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产后体虚,起床时

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 讨论: 一、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产时消耗过大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 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未及时搀扶。 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 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二、整改措施: 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 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 3.改造卫生设施; 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5.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

不良事件分析(有图)

2014年第一季度不良事件汇总分析为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得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与保护患者得利益,医院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制定了非处罚性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提高了医护人员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意识与积极性,现将2014年第一季度各科室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2014年第一季度我院共上报不良事件23件,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共有36个,12个科室有不良事件上报。其中产房1件,放射科1件,外三科1件,儿科5件,内一科4件,CT室1件,神经内二科2件,内二科1件,产科3件,外四科2件,妇科1件,神经内一科1件。 其中重大事件2件,一般事件21件。 按事件发生对病人或家属得影响:

潜在不良事件:1、内一科脑梗死患者吸氧时氧气中断。 2、妇科稽留流产病人插管后流血病人未及时通知医务人员。轻度伤害:1、外三科股骨头置换导致股骨劈裂 2、儿科患儿输液出现2例输液反应 3、内一科糖尿病患者医嘱停止护士仍执行医嘱 4、外四科乳癌术后患者发卡压伤枕部 5、儿科肺炎患者意外跌倒 6、产科产妇经阴分娩出现头皮血肿 中度伤害:产科产妇出现胎心变缓,未及时决定分娩方式 极重度伤害:1、儿科病人未请假回见突然出现窒息导致死亡; 2、神经内二科病人做肠镜检查前回家口服硫酸镁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一、我院出现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科室对制度执行情况管理不严,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患者处置不仔细,观察不到位。如:发卡压伤枕部,医嘱停止但护士仍执行医嘱,流产病人插管后流血医师未及时发现。 2、医务人员对病情估计不足,如:外三科股骨劈裂,产科经阴分娩出现头皮血肿,胎心变缓未及时决定分娩方式,儿科病人及神经内二科患者出现死亡。 3、医院对应急预案处理不到位,如:氧气停止,患者跌倒。 4、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没有很好执行知情同意签署制度,如两位死亡患者,都未签署请假条私自回家。 5、部分科室不良事件上报仍较少,不符合实际;考虑系部分科室医疗人员对医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总结 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例,导尿管4例(滑脱、自行拔除、强行插管、已停未及时拔除各1例);超短波治疗烫伤1例,留置针处皮肤破损、渗液1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穿刺后未及时松压脉带1例,;输血时刺破血袋1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医护沟通 不到位;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2、管路事件、压疮事件原因分析:护理部风险管理培训、重点环节督导不到 位;科室护士长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未落实;护士对护理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够,管路固定不当,人力不足,患者方面病、陪人依从性低,与疾病有关的感觉障碍等 3、医疗处置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病情 观察不到位;护士安全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 ②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 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 护理措施到位。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 ②对新来人员严格把关;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不详细 2、姓名写错的应详细记录为“xxx” 3、输液漏肿应记录漏肿药物、面积、部位等 4、科室护士长应熟知本科室不良事件经过、处置等情况 5、留置针处皮肤感染应记录留置事件、部位等 6、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及时填写并于一周以内上交护理部 7、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要上报(例如上级医院转至本院患者 的一些治疗、处置措施中的不足) 护理部邱春梅 2015年7月30日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7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本年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3例,现与2016年在各科上报数量、事件级别以及事件类型方面对比如下: 一、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上报科室统计: 科室外 一 科 手 术 室 外 二 科 妇 产 科 内 一 科 内 二 科 内 三 科 中 医 科 儿 科 眼 耳 鼻 喉 新 生 儿 合 计 数 量 5 5 4 2 1 1 1 1 1 1 1 23 说明:外一科、手术室、外二科、眼耳鼻喉科、内一科不良事件上报较2016年增加;急诊科、产房、内三科、儿科上报数量减少。 二、按事件级别统计: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无不良后果事件增加,隐患事件减少 三、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事件类型统计 类型给 药 事 件 导 管 滑 脱 皮 肤 烫 伤 压 疮 事 件 跌 倒 事 件 其它事件 手 术 延 迟 检 查 延 迟 做 遗 漏 治 疗 器 械 准 备 不 足 留 置 针 封 管 缝 合 针 迸 离 手 指 擦 伤 物 品 清 点 意 外 皮 肤 划 伤 数 4 3 3 2 1 2 1 1 1 1 1 1 1 1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在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方面改进有成效,其中给药事件改进最为明显;2017年新增压疮事件、皮肤烫伤事件;其它事件2017年发生例数也比2016年增多,其中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两年均发生 。 四、按当事人层级统计: 层 级 N1级护士 N2级护士 N3级护士 总 计 发生频数 15人次 10人次 1人次 26人次 五、按事件发生班次统计: 以上 各类分析综合汇总如下: 靓点方 面: 1、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均为主动上报。 2、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增强。 2、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较去年明显降低,其中给药事件发生次数降低 最为明显。 存在问题: 1、隐 患事件即四级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偏少。 2、导管滑脱、压疮以及皮肤烫伤等安全事件增加。 3、事件当事人基本为N1级N2级护理人员。 4、事件发生时间基本在夜班及主班班次。 原因分析:隐患事件上报偏少 班次 发生频数 白班 2次 早班 2次 主班 6次 夜班 13次 总计 23次

不良事件汇总分析2015

2015年神经内科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2015年度共发生11起不良事件,其中跌倒坠床7起,用药错误1起, 意外拔管2起,走失1起。2014年度共7起不良事件,其中跌倒坠床3起,医 嘱处理错误1起,用药错误1起,意外拔管2起。 1 2 3 4 5 6 7 20142015跌倒坠床医嘱处理错误1用药错误走失意外拔管 意外拔管2例 具体 内容 王新周 男 87岁 41床 201513707 201505.18 07:35患者神志模糊,家属经常拒绝使用约束带,多次向其强调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管,但家属仍然多次自行解除约束,07:00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胃管插入深度为50cm ,约束良好。07:35患者患者 自行将胃管拔出,陪护发现后告知护士,家属刚刚将约束解除,护士立即去病房查看,患者鼻腔未见出血,未示意不适, 测量生命体征BP154/78mmhg ,P94次/分,.R20次,通知医生,暂不插管。 胡章文 男 64岁 42床 201438946 2015.07.15上午9时开始试堵气切套管,一直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晚上11:15分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费力,血氧饱和度低,患者家属及陪护因着急用力拔除棉签时不慎将气切套管一起带出,立即奔至病房,及时给予气切内吸氧,吸痰,测量生命体征BP115/72mmhg ,P122次/分,.R27次,SPO2 65%并积极协助医生再次置管。考虑患者痰多,且患者神志呈植物状态,医嘱暂不堵管,持续予气道湿化液经套管内泵入。23:20P120次/分,.R22次,血氧饱和度95%,呼吸平稳。23:30呼吸平稳。 原因分析 (鱼骨图) 病人因素 行为因素 依从性差 不耐受置管 宣教不到位 呃逆不适 拒绝约束 烦躁不安 防范措施不足 意外拔管 过分依赖陪护 夜间人力不足 对高危患者重视不足 巡视不够 预见性差 置管时间长 认知因素 其它因素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在全院临床及相关科室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果和进步。今年共计收到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例。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数量不多、严重程度不大,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给予一定程度重视,加强了培训,以及我们医院所选用的医疗器械质量过硬,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不良事件统计:(一)护理类耗材:1、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共4例; 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共2例; 3、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共2例; 4、一次性使用乳胶导尿管共1例; 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共1例。(二)透析及透析管路:1、穿刺针(德朗)共1例。(三)其他周边医用耗材:1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共1例。 二、原因分析:1、分析今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医疗器械的质量所造成。2、临床科室使用时,不完全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操作也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3、其他个别情况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卫生耗材时发生过敏反应;医疗器械在搬运时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到使用等。 三、改进方法: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经常或者特别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在医院会议上讨论,将个别经验教训作为教材,在全院引起重视。2、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年轻科室人员能力培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工作时做到井然有序,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3、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上解决不良事件。同时,在选用医疗器械时,要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器具、材料或耗材。减少或者避免同类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消化内科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 成因分析年度总结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1例:无伤害事件6例;轻度事件5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列数比率 跌倒 1 9%输液反应 1 9% 管路事件 1 9% 药物事件8 73% 合计11 100%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管路事件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

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四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反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患者安全为导向,我院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8年度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共930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 一、2018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一)根据上报类型汇总:图 1 (二)按上报科室统计:图2

(三)按不良事件发生场所:图3 (四)按不良事件上报时间:图4

二、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医技不良事件 2018年医务科共追踪调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04例。多为Ⅲ、Ⅵ级事件共177例,占比86.8%;27例Ⅱ级事件,占比约13.2%。其中:医技检查事件69例,其他事件49例,医

疗处置事件37例,手术相关事件22例,管路事件16例,查对事件10例,医疗设备/器材7例,大众设施事件6例,信息西宫安全事件5例,交流事件4例,血标本采集事件4例,医嘱处理事件4例,意外事件3例,输血相关事件2例,麻醉事件1例。 (二)护理不良事件 2018年各科室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08例,其中:管路滑脱39例、跌倒35例、注射/输液缺陷29例、护理处置缺陷20例、医嘱处理缺陷18例、标本采集缺陷17例、烫伤

11例、服药发放缺陷10例、病情观察事件8例、意外事件5例、灭菌物品错误4例、走失4例、仪器相关事件4例、系统原因2例、未及时母乳喂养1例、皮肤过敏1例。 (三)药品不良反应 我院第四季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例,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占17.42%药品种类涉及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等12个类别,第四季度以抗感染药、中枢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按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2年版)》要求,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现将2018年第二季度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1、2018年第二季度共计上报32例不良事件。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15例,占所有不良事 件的47%;设备不良事件2例,占6%;医疗不良事件12例,占38%;药事不良事件3例,占 9%。 2、上报科别统计:内科5例、外科3例、妇科、中西医结合科8例、耳鼻喉科1例、门诊1例、检验科2例、口腔科1例、手术室4例、放射科1例、供应室1例。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类型(2018年第一季度):治疗查对事件2例、其他事件3 38% 47% 9% 6% 2018年第二季度各上报部门不良事件占比图 医务科 护理部 药剂科 设备科

例、导管操作事件1例、医疗技术检查事件1例、诊疗记录事件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例、基础护理事件1例、医疗处置事件1例。 4、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 分析: 1、调查发现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相关科室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整改要求,并要求科室积极进行处理。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第二季度总不良事件的47%,其中查对事件、跌倒事件、执业暴露事件问题较突出。护理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3、本季度医疗和护理在查对不良事件上出现问题较多。医务科拟联合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在平时督导检查中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督查力度。 17% 25% 9% 8% 17% 8% 8% 8%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治疗查对事件 其他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 诊疗记录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基础护理事件 医疗处置事件 20% 20% 20% 13% 13% 7% 7% 2018年第二季度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占比图 跌倒 职业暴露 查对错误 管路滑脱 其他皮肤损伤 静脉输液意外 仪器设备故障

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1 上报系统复杂 对医患关系认 识误区 未常态化检查 科室无专人负责 奖罚力度不够 工作忙, 操作繁琐 安全意识薄 弱,对医疗质量重视不够 监管不力 责任心缺乏,工作态度不端正,慎独意识人力资源不足 医疗体制不足 医疗纠纷经济大环境的改变 培训少 物 人 方法 科室管理 对自己缺乏保护意识 对患者缺乏 保护意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质量提高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质量较低原因分析: 质管部抽取职能科室处理的2014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比进行调查分析。图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质量较低原因分析鱼骨图: 医 疗 安 全 不 良 事 件 上 报 质 量 较低 科室层面培训不足

②2014年三、四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对比 395854229 1824 664618670 50 100 150 200 250 医疗护理药品不良反 应院感 输 液输血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分析:第四季度全院共上报329例不良事件,相对第三季度上报398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医疗不良事件减少比较明显,首要原因是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是7、8、9三月天气比较炎热是病源的高峰期;10、11、12三月天气比较凉爽病源相对较少;再次是医疗不良事件比较复杂,上报后会在全院进行讨论,医务人员怕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最后是因为第三季度讨论不良事件的方式欠妥,个别科室个别人只把问题指向别人,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针对性比较强,导致矛盾激化,打消了医务人员上报的积极性;护理不良事件第四季度相对第三季度呈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上报积极性较高;其次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较好,药品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液输血反应第四季度相对第三季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7、8、9三月天气比较炎热是病源的高峰期,10、

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2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经过: 2015年月日时,患者在一楼放射科大门口前散步,不慎跌倒,致左脸颧骨处皮肤有轻微擦伤,患者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主诉:左脸颊部有轻度疼痛;查体观察左脸颊擦伤处无瘀斑及血肿,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语清楚,对答切题,测血压:125/67mmHg,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36.6℃,告知医生,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另查体未发现躯体骨折及脑部损伤等情况,肢体活动正常。 二、科室对事件分析: (一)、护长调查经过:事件发生始末清楚明了,询问当班护士患者入院时给予详细的防跌倒宣教,患者及家属未足够重视,加之当日当班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发现患者自行外出,且外出无家属陪同,导致患者散步时跌倒。 (二)、跌倒主要原因: 1、管理因素:(1)针对高危跌倒患者的管理措施不强硬。

(2)护长督促不到位。 2、护士因素:(1)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予松懈护理管理。 (2)宣教不到位,沟通有欠缺未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3)护士责任心不强,对患者跌倒高危因素未重视。 (4)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巡视,发现患者外出。 (5)护士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缺乏安全意识教育; 3、患者因素:(1)患者性格固执,且自我评估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不够,不听从 宣教,依从性差。 (2)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腿脚活动不方便。 (3)外出散步时未告知医务人员,未告知其内心需求,怕打扰护士工作。 4、家属因素:(1) 家属工作繁忙,未能时刻陪在患者身边。 (2)家属对跌倒风险重视力度不够,未能协助医务人员一起督促患者防跌倒。 5、环境因素:(1)医院一楼缺乏扶手等措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6、环节因素:(1)患者较多,护理照看不周。 (2)未按规定巡视病房。 (3)交接班不认真,接班后宣教不落实。 (三)、发生跌倒危险因素(鱼骨头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病区:三病区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记录日期:2011.1.9 参加人员:一般情况介绍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331床,刘丽,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 阵痛5小时于2011-1-8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 产;产后诊断:G1P1孕38W+4d LOA 平产活婴。 2、事情经过:产妇于2011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 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 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 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 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 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 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 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 产后体虚,起床时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 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 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

病房。 一、讨论:1、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2、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3、整改措施: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3)改造卫生设施;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总结 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工作在全院临床及相关科室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果和进步。今年共计收到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例。2013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数量不多、严重程度不大,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给予一定程度重视,加强了培训,以及我们医院所选用的医疗器械质量过硬,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不良事件统计:(一)护理类耗材:1、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包共4例;2、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共2例;3、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共2例;4、一次性使用乳胶导尿管共1例;5、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共1例。(二)透析及透析管路:1、穿刺针(德朗)共1例。(三)其他周边医用耗材:1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共1例。 二、原因分析:1、分析今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医疗器械的质量所造成。2、临床科室使用时,不完全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操作也会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3、其他个别情况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卫生耗材时发生过敏反应;医疗器械在搬运时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到使用等。 三、改进方法: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经常或者特别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要在医院会议上讨论,将个别经验教训作为教材,在全院引起重视。2、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年轻科室人员能力培训,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工作时做到井然有序,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3、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上解决不良事件。同时,在选用医疗器械时,要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器具、材料或耗材。减少或者避免同类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患者压疮不良事件分析鱼骨图

患者住院发生压疮不良事件分析病、陪人因素高龄、吸烟、肥胖、 消瘦、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 免疫抑制剂、激素骨折、瘫痪、高热、代谢性疾病、应激 感知能力意识、神志不清手术≥4h低温体外不佳血管活性药等照顾者重视不足 患者自身疼痛等原因拒绝翻身循环、血氧饱和低度压疮巡视不及时、病 情观察不到位 措施不得当宣教不到位 人力不足 护理人员警惕不足 监控不到持续潮湿、持续承受压力、摩擦力、剪切 气垫充气二便失禁过度评估不准确未使用气垫、翻身垫等保护具护理人员因素其它因素患者压疮 目标 院内压疮 发生率 0PDCA循环分析C:检查A:处理 1.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压疮病例分析讨论会,查找压疮发生原因。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杜绝压疮的发生。 2.总护士长督导改进护理措施和伤口护理方法。 3.进行院级、科级压疮风险管理规范化培训,

4.危重病护理学组定期对难免性压疮进行判定。P:计划 1.护理部修订压疮 风险管理工作流 程。 2.高危病人入院时 风险评估率100%。 3.护士及病人及家 属压疮知识知晓率 100%。 4.正确使用体位垫 5.合理使用气垫床。 6.保证足够人力 7.建立皮肤会诊制 度 8.ET对全院监控员 定期培训D:实施 1.护士长带领病区护士学习并考核防压 疮风险工作流程。 2.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正确评估病人 压疮的风险因素。

3.做好宣教工作1)实施压疮风险告 知的健康宣教,如:入院评估、家属签 字、交接班指导等。2)悬挂防压疮警示 牌。3)正确使用保护具。 4.加强巡视、定时翻身、高危患者建立 翻身卡。 5.增加高危时间段护理人力,加强对高 危病人的监控。 6.培训到位。 7ET对全院压疮伤口造口失禁患者进行 会诊跟踪。S:标准化1.流程标准化。 2.检查经常化。 3.巡视频繁化。 4.损害最低化5质控常态化 1.护士长或质控小组检查病区护士预防压疮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2.护士长检查病区护士压疮风险评分的准确性。 3.调查病人及家属防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 4.考核护士防压疮措施的落实情况。 5.护理部、总护士长不定期抽查防压疮执行情况。 6.护理部危重病护理学组适时网上监控。 科室: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 分析制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1目的 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 全院各部门、各科室 3职责 3.1工作人员 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3.2各科室负责人 3.3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 门 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3.4质管办 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4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 确事件性质的48小时内,启动RCA。 4 定义 4.1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4.1.1警讯事件 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1 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 (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自杀 等; 4.1.1.2 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 4.1.1.3 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 4.1.1.4 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 病或绝症; 4.1.1.5 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 4.1.1.6 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杀 (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4.1.2异常后果事件:未达到警讯事件程度的所有已经发生并造成异常后果的不良事件。 4.1.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造成异常后果。 4.1.4临界差错:指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 为,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例如: 用药近似错误:发生在院内药品管理/储存/调配/运输等流程中的差错,但 在药用于患者前,被中途拦截且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诊疗近似错误:在诊 疗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错误的操作 被及时发现或制止,而最终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 4.2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是为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可预防措施的一种管理学方法。 5程序 5.1根据不良事件类型分为以下10类,工作人员遇到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报告: 5.1.1医疗医技相关不良事件 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5.1.2 用血不良事件 5.1.3药品不良事件

一季度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上月的3个科室增加到17个科室,多为主管医生上报。其中用药错误2件,一是护士静点液体时未核对患者信息张冠李戴;二是摆药机口服摆药有一袋药摆药错误,护士未核对出来,但上述两件不良事件均未给患者造成后果,均是责任护士上报。其他是药物不良反应,排名第一的是注射用莫西沙星4例占比%,上报科室3个,均发生在静脉输注过程中,上报症状描述多为静脉刺激但也有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幻视的中枢症状。另1例患者在输注三维B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抢救时间约40分钟,后药学部虽未认定与输注药物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较为少见。此次评审的药学专家对我院2017年多起、较集中的中药不良反应药学部分析欠缺也给予督导意见。药学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提升明显,但根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实施相对滞后。

从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一季度的三月份上报较少较同期下降%,但从一季度各部门对上报事件的处理时长却有大幅下降较同期下降%,分析与评审时各部门对不良事件的上报、处理,无论从上报人或是科室或部门负责人都有顾虑,所以较去年同期变化较大。但一季度纠纷办的6件投诉事件中2件临床科室均同时上报不良事件较以前有较大改进。各环节的平均处理时长是天,为自上报以来最短,与质控办多次强调各部门就不良事件的关注及处理时长有关。 在不良事件上报率逐步提升的基础上,设备、耗材类事件也在持续增长,但将设备、耗材2017年仅占14%,2018年一季涉及。而设备类,特别是资源紧张的大型设备运行故障却没有一次上报。如:统计MRI 、CR 等设备运行故障2017年共计8次,平均维修时长天,按每台日工作量统计43人次计算,无论是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共10件,如下

一、事件分析: 1、事件分类构成: 表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

2、事件原因构成: 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构成 3、事件责任者构成: 表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工作年限构成

4、事件部门构成: 表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分配构成比

5、事件发生时间分析: 二、分析结论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 1.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护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如:皮肤护理未交接,护理措施不到位。 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到实处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护士风险意识欠缺,对潜在护理问题评估不足。 2、据责任护士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工作2-5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60%,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由于工作2-5年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未熟练掌握,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工作责任意识欠缺,随意性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4显示神经内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对较多,另外综合科、介入科、特诊科、脑外科科因特殊群体,工作性质特殊,且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4、在一般工作时段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多于节假日和夜班时间,说明护士长及责任组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护士责任心缺失,过于依赖家属来观察病人情况,很少主动到病房观察病人。 5、护理部督导力度不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管理缺乏有效监督,造成不良后果。 6、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未达到实际开放病床数与护士1:的要求,导致护士工作量偏大,重数量不重质量,隐患问题频繁发生。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措施 1、护理部和各护理单元再次组织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并常抓不懈。 2、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在执行护理各项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3、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对躁动病人科室应酌情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防止坠床,同

普外1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分析解读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 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一、事件描述(若同类事件较多,请描述多长时间周期内发生同类事件的例数、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后果,不必一一描述事件经过,只需举一个典型事例按一下要求进行描述) 事件1: 患者李某某,男,71岁,住院号:4171026当事医生** ,事件地点:普外一科病区 事件经过:患者以“呕血半年”为主诉于2014-07-28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于2014-07-30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2014-07-31日患者换药时发现右下腹部腹腔引流管固定线松动,立即应用丝线加强固定后,病人无任何不适。 二、事件分析 (一)事件类型、分级及后果(若属于多个同类事件,不需填写以下表格,只需用文字总结性描述以下内容) 事件类型分级后果 事件1 导管操作事件IV 及时发现,未造 成后果(二)原因分析 请根据事件情况详细分析原因,并注明主要原因。(可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鱼骨图表示)

原因分析 1、 人员因素:经治医师对引流管固定情况重视不够。 2、 制度因素:术后患者陪护较多,存在对患者及家属术后沟通不 到位,对引流管固定的重要性宣教力度不够。 3、 环境因素:病区条件有限,额定床位不足,病室内有加床患者; 患者术后家属陪护较多,对医疗秩序有影响,对医疗安全构成隐患;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人员严重不足,工作时间过长,与患者沟通时间有限。 4、 其他因素:管床医师年资有限,对引流管固定的风险意识不足。 其他因素 引流管固定线松动,有滑脱风险。 病房患者较多,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患者术后宣教不够 医师对引流管固定情况重视不够 风险意识不高 环境 制度 人员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一、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3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迹近错失事件1例;无伤害事件2例;轻度事件1例;中度事件3例;重度事件3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全年不良事件统计 1 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次是压疮,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坠床等。 56 7 8人次2013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 图2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 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 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

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5、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