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_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_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_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_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桑 兵

内容提要 导致1927年厦门大学国学院解体的两大内因,即因缘北京大学而来的鲁迅与所谓现代评论派的冲突,以及国学院与校长林文庆及理科的过节,虽有各种复杂的人事纠葛与性格冲突,本身并无政治上实质性的大是大非,不宜单从鲁迅一面立论,将冲突各方推向反面或视为异类。不过,跳出具体的个人恩怨,此事蕴藏着那一时期中国政治与学术重新分化组合的征兆。面对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五四以来笼统的政治派分进一步分解,学者则在意见分歧中走向各执一端的狭境。

关键词 鲁迅 厦门大学国学院 现代评论派

梁启超曾经指出,近代史不易征信近真的要因之一,在于当事人往往将真迹放大。①一旦相关人数稍多而又利害各异,所反映的史实不免依据各人的立场和利害而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放大或缩小,以致各自提供的关于同一事件的图像无法重合,形成各种版本的“罗生门”。对此,后世史家本应收集比勘各种记载,去伪存真或伪中求真,以求接近事实真相。但治史之人同样难以避免主观感情,每每以所研究人物为中心取证,或替相关人物人为划定取信标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准,结果史料的感情色彩通过研究非但未能过滤消除,反而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在学术领域若以一人之是非为是非,则无是非可言,无信史可征。1926—1927年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即为典型个案。此事牵涉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林文庆、沈兼士、张星 、刘树杞、秉志等众多近代学术文化界知名人士,背后还牵连“现代评论”派与“语丝”派冲突的夙怨,夹杂厦大教职员内部外籍与本省的明争暗斗,深一层考察,更有中国社会矛盾与学术转型的纠葛。剖析此案,不仅有助于认识同类事件,而且可提供方法的借鉴。

(一)

厦门大学国学院的主干班底,几乎是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延续。其矛盾冲突的核心,也基本因缘这一人脉关系而来。

1926年奉系军阀占据北京,加紧迫害进步知识界,五四以来一直是新文化中心的北京大学的新进教师不安于位,纷纷走避。厦门大学新设国学院,曾在北大国学门任职的林语堂移席厦大,担任文科主任,欲吸引人才以壮声势,广为联络,结果以北京大学国学门主任沈兼士为首的一批北大出身者联袂南下。厦门大学公布的国学院首批新聘教职员中,林语堂、沈兼士分别担任总秘书和主任,研究教授周树人、顾颉刚、张星 ,考古学导师林万里,陈列部干事黄坚,编辑部干事孙伏园,出版部干事章廷谦,图书部干事陈乃乾,英文编辑潘家洵,编辑容肇祖、丁山、林景良、王肇鼎,除后二人外,其余均出身北大,直接与北大国学门有渊源者就有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容肇祖、丁山等5人。①

人脉转移,矛盾随之。刚刚半年,厦大国学院就在错综复杂的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冲突中宣告解体。其中要因,作为当事人的鲁迅在其书信日记中记载和抨击较多的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所谓“现代评论”派。相当长的时期内,循着以鲁迅为中轴线解释历史的框架,一方的说词不仅是历史的证言,还几乎成了定案的判决。尤其是在顾颉刚的背后牵扯上胡适这一条线,更演变成阶级与路线的生死之争。近20余年来,随着观念的改变和研究的深入,认识从两方面发生变化。其一,对胡适的研究趋于客观,进而重新检讨鲁迅与胡适的关系,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之间的分歧谈论较多,对他们在20年代中期之前的一致性评介不足;而在指出他们分歧的时候,对于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又缺乏过细的分析。”论证两人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关系较好,互相敬重。此后因政治观点相左,才逐渐疏离直到对立。①其二,重新肯定顾颉刚的学术地位与成就,并具体分析他与胡适、陈源及“现代评论”派的关系。早在1978年,汪毅夫就撰文指出所谓厦大的“现代评论”派势力,“组织上既不属于现代评论派,思想倾向上亦不如该派之强烈”。顾颉刚虽然自称佩服胡适、陈源,“组织上却属于《语丝》派,是《语丝》的十六名撰稿人之一,同现代评论派毕竟有所区别”②。近年顾潮所著《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更依据顾氏遗留的日记、书信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深入剖析了顾颉刚与鲁迅结怨的前因后果。原来北京大学因蔡元培实行教授治校,为了争夺权利,教授会分为英美、法日两大派系,经常彼此明争暗斗。胡适、陈源等是英美派的中坚,浙江籍的三沈二马则是法日派的中坚。周氏兄弟属于法日派,顾颉刚虽然身份上超然物外,职位却介乎其间,不免两面不讨好,得咎于法日派。由

①陈漱渝:《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耿云志、闻黎明编:《现代学术史上

的胡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347—363页。

于在北大时期的宿怨,加上鲁迅听说顾颉刚推重与自己矛盾极深的陈源,以及两人在待人处世和治学风格方面的诸多差异,共事于弹丸之地,人脉上又继续北大国文系的矛盾纠葛,鲁迅还缺乏容忍

精神,冲突在所难免。

①依据上述分析,厦门大学国学院冲突很难被视为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斗争,至多不过是以派系矛盾为背景的个人恩怨。相对而言,这样的看法较从前上纲上线的夸大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不过,新的解释仍存在若干不尽不实之处。首先是关于具体史实的指认,一些人意识到突出鲁迅与顾颉刚的矛盾,既不可能提到思想政治斗争的高度,反而有损于鲁迅的形象,或者从为顾颉刚开脱的愿望出发,都试图将鲁、顾矛盾降到次要位置。此说亦有所本,据说1927年1月初鲁迅辞职风声传出,校长林文庆为推脱责任,向外宣称鲁迅之行系由国学院内部分为胡适派与鲁迅派相互冲突之故,为媒体所揭载。为此,国学院开会质问林文庆,鲁迅、顾颉刚、林语堂、陈万里、章廷谦等人还亲赴报社,否认其事。报社为此道歉,

并刊登更正启事。②其实,当事双方对于彼此过节均心知肚明,耿

耿于怀。鲁迅坦言:“我在厦门时,很受几个‘现代’派人物的排挤,我离开的原因,一半也在此。但我为从北京请去的教员留面子,秘

而不说。”③所谓“秘”,主要是对外,与许广平等人的通信中,即直

言不讳。

顾颉刚开始对双方矛盾的反应似不如鲁迅那样强烈,但也决非懵然无知。目前所见顾氏对有关事情的直接记载,几乎都在鲁迅《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②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136页。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7—116页。

离校之后。1927年2月2日,顾颉刚致函胡适,告以厦门大学风潮情形,仍尊称“鲁迅先生”,而强调与刘树杞的矛盾,给人以北大同人一致对外之感,只是对后到厦门的章廷谦“大肆挑拨”公然表示

厌恶,斥为“此等小人”。①其实,如果“川岛”背后没有鲁迅的关系,

决无动摇顾颉刚地位的能量,也不会引起后者的注意。顾对此心中有数,所以后来他告诉胡适:“去年我初到厦门时,曾劝语堂先生不

要聘川岛,孰知这一句话就使我成了鲁迅和川岛的死冤家。”②可

见前此虽仅指名川岛,但仍然包括鲁迅,只是顾、鲁二人至此并未公开翻脸。3月1日,顾颉刚接到傅斯年从广州中山大学寄来的快信,邀其前往中大办中国东方语言历史科学研究所,“并谓鲁迅在彼为文科进行之障碍”。顾因厦大国学院已于2月中旬停办,考虑今后去向,拟接受邀请,而与鲁迅的关系,是其进退取舍的重要因素。他以为:“我性长于研究,他(鲁迅)性长于创作,各适其适,不相过问可已。”虽然有在厦门大学国学院的过节,仍以为可以相安无事。不料担任中大教务主任的鲁迅得知此事,力加反对,“宣言谓顾某若来,周某即去”。傅斯年电告:“彼已去阻,弟或亦去校,派兄去

京坐办书,月薪三百,函详。”③顾因故未收到傅的来函,只身赴粤

观看情形,结果鲁迅立即辞职,引发新的一轮风波。顾颉刚知道鲁迅对自己衔恨过于对章士钊,遂不再掩饰两人的矛盾,不仅向胡适陈述彼此交恶的过程,而且抱怨道:“我真不知前世作了什么孽,到

今世来受几个绍兴小人的播弄!”④已经不再顾全面子和风度了。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①②③《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第106—113页;《顾颉刚年谱》,第138页。

《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42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22—427页。

鲁迅何以对顾颉刚抱有成见,以及为何将顾视为现代评论派,现行解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时鲁迅与胡适的关系虽然疏离,但尚未破裂,内心的嗤之以鼻还不至于形于言表。在现代评论派中,此前真正与鲁迅结怨的,是闲话专家陈源。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陈源与鲁迅针锋相对,相互笔战,尤其是后来公开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窃取”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犯了学界的大忌。疑心甚重又疾恶如仇的鲁迅对此当然不能容忍。陈源的信由徐志摩编辑发表于1926年1月30日《晨报副刊》,鲁迅的反应相当强烈,立即写了《不是信》的长文反驳。据顾潮说,当时有人认为鲁迅参考盐谷温的书而未注明,有抄袭之嫌,顾颉刚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陈公布此事,遂使鲁迅与顾颉刚

结怨。①而胡适的讲法,陈源是“误信一个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

之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身不忘此仇恨!”②顾不通

日文,其说当不如留日出身又治文学史的张黄见信于人,也不会是始作俑者。鲁迅自称有关的“流言”早已听说,“后来见于《闲话》,说是‘整大本的剽窃’,但不指我,而同时有些人的口头上,却相传是

指我的《中国小说史略》。”③这种口头流言在学界内部似已传播开

来,顾颉刚或为传言者之一。至于鲁迅是否知道顾颉刚的态度,则无明确证据,鲁迅本人关于此事的言论,始终未提及顾的名字。收录《不是信》的《华盖集续编》编定于1926年10月中旬,鲁迅对顾已生恶感,如果他知道前此剽窃公案以顾为祸首,肯定不会置若罔《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②③《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67—168页。陈源曾在《现代评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10页。张定璜于《现代评论》第1卷第7、8期(1925年1月24、31日)连载题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评其小说《呐喊》。

《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第103页。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闻,善罢甘休。

“语丝”与现代评论派不和,胡适当然是知情人,却并未介入鲁迅与陈源之间的冲突,直到1926年5月24日,他才从天津致函二人及周作人,对论战各方进行劝解和批评。他深知虽然“三位都自信这回打的是一场正谊之战”,但“当日各本良心的争论之中,不免都夹杂着一点对于对方动机上的猜疑;由这一点动机上的猜疑,发生了不少笔锋上的情感;由这些笔锋上的情感,更引起了层层猜疑,层层误解。猜疑愈深,误解更甚。结果便是友谊上的破裂,而当日各本良心之主张就渐渐变成了对骂的笔战。”劝告各位不要自相猜疑、残害、践踏,引导青年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应该共同对付前面的公敌。①后来他还劝陈源写篇短文,为鲁迅洗刷明白盐谷一案。胡适的信是否寄或带或转交到鲁迅处,无从查考,鲁迅日记中找不到有关记录,其它文字也不见提及。②不过,虽然这时胡适仍称鲁迅为“我的朋友”,但胡作为现代评论派的精神领袖,鲁迅显然已经不把他看成同道。有学者指出,从1926年1月起,鲁迅已在著述中公开点名批评胡适。③只是对外还有所分别,关于厦门大学的现代评论派,除了给许广平的信牵连到胡适外,对许寿裳、章廷谦等则仅指名陈源。

鲁迅与顾颉刚的矛盾虽然渊源于北京大学,其实二者均不属于北大对立竞逐的两派,至少不是其中的骨干。鲁迅根本否认自己是北大派,更不承认为某籍某系。顾颉刚虽是胡适的学生,但在北

《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377—380页。

②或以为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即包含对胡适的答复(周启付:《鲁迅与胡

适》,宋庆龄基金会、西北大学主办:《鲁迅研究年刊》1990年号,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版),实则该文先于胡适函半年发表。鲁迅一直抨击现代评论派貌似公正的君子之风,当也包括胡适的风格与主张,但具体所指还是陈源。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大时尚属人微言轻,亦不能跻身英美派的行列。鲁迅将原属于“语丝”的顾氏目为现代评论派,别有原因。其一,鲁迅听说顾颉刚声称只佩服胡适、陈源。顾颉刚因为与胡适关系较深,在北大派系之争中,被留日出身的浙江籍太炎门生视为异类。顾对钱玄同、沈兼士等人亦无好感。鲁迅虽然并非北大派直系,同门交友毕竟与之关系密切,大概也风闻一二闲言碎语,对顾印象不佳。同时,顾在“语丝”派中,学问兴趣(如民俗学)及做事风格似与周作人更易接近,而后者在1925—1926年间也曾与鲁迅展开笔战。

其二,顾颉刚宣称“只认得学问,不认得政见与道德主张”,与陈源等人的见解一致,得到后者的大力推崇,而与鲁迅的主张背道而驰。顾对其主张身体力行,他虽属“语丝”,却参与《现代评论》社的宴请和陈源、凌叔华的婚礼,并受陈源之邀,在《现代评论》发表有关古史的文章。①尤其是1926年上半年,顾颉刚在《现代评论》连续发表《瞎子断匾的一例——静女》(第3卷第63期,1926年2月20日)、《孟姜女故事之历史的系统》(第3卷第75—77期,1926年5月15—29日)、《杨惠之塑像续记》(第4卷第82期,1926年7月3日)、《孟姜女的故事》(二周年增刊》等文章,与陈源势同水火的鲁迅如何感觉,可想而知。顾到厦门大学后,继续贯彻初衷,与鲁迅的冲突在所难免。

其三,陈源、胡适等人对顾颉刚评价甚高,1925年底顾颉刚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作《一九二六年始刊词》,强调研究国故的必要。陈源虽然认为作为新文学运动代表的胡适研究国故

①顾颉刚先后在《现代评论》发表《古史研究法》(第1卷第10期,1925年2月14日)、

《古物陈列所书画忆录》(第1卷第19、23、24期,1925年4月18日—5月23日)。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有负面影响,对顾颉刚的主张却“觉得几乎没有一句话不同意”①。尤其是1926年6月《古史辨》第1册出版,陈源、胡适均给予极高赞誉,使其声望地位迅速飙升。当该书尚在印刷之际,陈源就在《现代评论》予以大力表彰,将其列入“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之中(实际开列了11部),也是学术方面的惟一著作。与之并列的其他著作为:胡适的《胡适文存》(新文学、中国文学史)、吴稚晖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思想)、郁达夫的《沉沦》和鲁迅的《呐喊》(短篇小说)、郭沫若的《女神》和徐志摩的《志摩的诗》(新诗)、丁西林的《一只马蜂》(戏剧)、杨振声的《玉君》(长篇小说)、冰心的《超人》(儿童文学)、白薇的《丽琳》(诗剧)。顾、鲁虽然同在被推举点评之列,措辞却明显有别。对于《古史辨》,陈源认为其“价值是不容易推崇过分的。他用了无畏的精神,怀疑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整理一篇几千年来的糊涂账,不多几年已经开辟了一条新路,寻到了许多大漏洞。”至于鲁迅的短篇小说,则多数还是“外表的观察,皮毛的描写”,只有阿Q是生动活泼的典型,将来大约会和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的不朽。同时陈源还注明:“我不能因为我不尊重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②态度大有保留。是年7月,胡适在赴欧途中撰文《介绍几部新出的史学书》,认为《古史辨》“是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此书可以解放人的思想,可以指示做学问的途径,可以提倡那‘深彻猛烈的真实’的精神。治历史的人,想整理国故的人,想真实地做学问的人,

《再论线装书》,吴福辉编:《西滢闲话》,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第228页。

②《西滢闲话》,第260—261页。除《古史辨》外,陈源对其余各人及其著作多有保留。

都应该读这部有趣味的书。”是文也由《现代评论》刊载(第4卷第91期,1926年9月4日)。顾颉刚因为这些褒奖,学术地位骤然升高,与鲁迅平起平坐,连旧日的同道同乡亦不免侧目。鲁迅在厦门期间显然关注《现代评论》对于自己和顾的种种议论,很容易将后

者视为《现代评论》派的同人。

①其四,顾虽然自称“本来怕管事”,但为人又“颇有些掮木梢的勇气,不作事则已,一作事则必全力为之,这便是使得同侪讨厌的

一件事”。②作事便要聚人,与当局交涉,并且加紧出成果。他指鲁

迅为“名士派”,称厦大国学院“与其说是胡适之派与鲁迅派的倾

轧,不如说是工作派和不工作派的倾轧”。③这自然使本来多疑的

鲁迅更加警觉,认为“此公急于成名,又急于得势,所以往往难免于

‘道大莫能容’”。④受到压力的鲁迅指责顾颉刚的主要罪名之一,

就是营植排挤。而这也是顾颉刚后来在广州与傅斯年闹僵的重要原因。

凡此种种,都使得鲁迅在编辑与现代评论派论争的文集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回味着斗争的余韵,一方面时常感觉到新的刺激,将现时的冲突视为过去一轮斗争的延续。在某些方面与现代评论派有所共鸣的顾颉刚,实际上成为替罪羔羊,做了鲁迅正义祭坛上的牺牲。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②③《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430页。

顾颉刚1927年2月20日致冯友兰信,1929年7月28日致戴季陶、朱家骅信,引自《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第106、125页。

厦门虽然比较蔽塞,“《现代评论》倒是寄卖处很多”(《鲁迅全集》第11卷,第527

页)。

(二)

厦门大学国学院冲突的另一要因,是来自校方及理科的压迫。在鲁迅与顾颉刚的矛盾被降温后,一些学人将批判矛头主要指向了校长林文庆和理科主任兼校长秘书刘树杞,尤其是关于林语堂的各种传记,多持此说。

鲁迅离开厦门大学时,厦大学生认为是校方容不得鲁迅,除校长林文庆外,办理行政事务的刘树杞应负主要责任,发动反刘风潮。加上教员中闽南派与外省派的矛盾,刘树杞不得不随之离校,前往武汉大学任职。鲁迅本人也说过厦大“理科也很忌文科,正与

北大一样”①。不过,突出鲁迅与刘树杞的矛盾,有被林语堂的一面

之词所误导之嫌。②此事须跳出冲突各方的矛盾纠葛,从当时整个

中国的学术发展背景着眼观察。

抛开与现代评论派的矛盾,鲁迅对厦门大学的印象一开始便不大好,以后则更加坏。其形容该校的名言,是“硬将一排洋房,摆

在荒岛的海边上”③。他认为该校没有人才,缺乏计划,校长尊孔,

学生太沉静,教员则大行“惟校长之喜怒是伺,妒别科可之出风头,

中伤挑眼”的“妾妇之道”。与北京相比,是同样污浊的小沟。④这固

然表现了鲁迅本人一贯的犀利言锋,但对于厦门大学及国学院的主办者而言,则有失公允。厦大由爱国华侨陈嘉庚独力承办,在当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①②③《鲁迅全集》第11卷,第170页。

参见《林语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99页;林语堂:《忆鲁迅》,《无所不谈合集》,台湾,开明书店1985年版。林语堂称:“由于刘树杞的势力和毒狠,鲁迅被迫搬了三次家……他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然是无法在厦门待下去。”

《鲁迅全集》第11卷,第163页。

时的中国实为创举。他请林文庆担任校长,从教育的角度看未必最佳,人事安排上却自有依据。林文庆为新加坡著名侨领,他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英女王奖学金的华人,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担任海峡殖民地立法会议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先后参与了孙中山、康有为等人领导的革命及勤王活动,与国内

政界发生联系。①民初又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官员。其主持校政期

间,所聘教授多为一时之选。如博物院主任秉志,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动物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到声名最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W ister 生物研究所研究解剖学三年,归国后曾任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教授,并在南京中国科学社办博物院。他“讲学之时即建立最高之标准,自始即提倡研究”,在中国为继北大地质系之后开风

气之先者,其培养的学生名家辈出,多为中国生物学界重镇。②此

人不仅学问上佳,而且为了学术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他后来担任南京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事务,将自己的半数收入贴在里边,往来北平、南京多坐二等车,有时坐三等,刻苦程度

为人所不及。③新中国成立后,曾拟邀其出任科学院院长。理科主

任刘树杞是密西根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治化学甚有成绩”,后来被聘为北京大学理学院长。胡适认为“其人很可以做事,

北大得他,可称得人”。④文科方面,除国学院外,所聘国文罗常培、

哲学张颐、图书馆冯汉骥、历史社会陈定谟等,亦有较高水准。而且该校一定程度上似能发扬蔡元培兼收并蓄之风,除新潮学人外,还《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②③胡先 :《京师大学堂师友记》,王世儒、闻笛编:《我与北大——“老北大”话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动物学教授秉志博士略历》,《厦门大学周刊》第123期,1925年10月17日。参见拙文《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孙中山研究论丛》第13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聘请过陈衍、毛常、缪篆等老辈和戴密微(Pau l D em ieville )、

艾谔风(Gu stav Ecke )、史禄国(Sergei M ikhailovich Sh irkogo roff )等外籍学人,后来他们多为国内外学术名家。以一后起的私立学校,能在短期内聚集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实属不易。鲁迅称“总之这是一个不死不活的学校,大部分是坏人,在骗取陈嘉庚之钱而分

之”①,未免过甚其词,与其他人的感触很有些不同。国学院解散之际,诸人对校方均有怨词,开始却都还不错。顾颉刚虽然感到“风气闭塞,文献无征,使人不惯”,一则“大学地处海滨,涛声帆影,至畅胸怀”,二则“厦大富于资财,出版一方面,大可做些事业”,仍然差强人意。张星因无的款办事,也只是觉得“此间情况不见甚佳”。容肇祖则“与居广州时之不易觅良师友较,每觉到此地后为适意

也”。

②此外,指责林文庆对国学研究没有兴趣,与新文化名人格格不入,故设障碍,让国学研究院名存实亡;指刘树杞培植势力,排斥异己,视鲁迅和语丝派人物为眼中钉,挪款给理科,欲以卡经费的手法扼杀国学研究等等③,与事实也有出入。林文庆的专业虽然是医学,幼年却受过儒学发蒙,大学期间,因自己中文汉语水准低而深

以为耻,发奋自学。后又得到中英文俱佳的妻子黄端琼的帮助。

④其岳父黄乃裳以及长期交友的邱菽园、徐季钧、力昌等人多有科举功名,耳濡目染之下,林文庆的汉语造诣颇深,并通数种方言和外语,热衷于海外华文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曾撰写翻译《孔教大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①②③④程光裕:《林文庆》,《常溪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6年版,第2030—万平近:《林语堂评传》,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69—70页;刘炎生:《林语堂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3—64页。

陈智超:《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0、210、266页。《鲁迅全集》第11卷,第523页。

纲》、《李鸿章杂志》、《离骚》、《从儒学立场看世界大战》、《中国内部

的危机》、《新中国》等著述。①其英译汉籍还得到英国汉学家的赞

誉。②他在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讲话,谈到自己与国学研究的关系及态度,认识相当到位。他说:

“鄙人于十余年前,因北京政府召集医学会议,曾在北京,一次在会议席上,一般人对于医学名辞,多用洋文,将中国固有名辞,完全废弃,不禁生无限感慨。因念中国数千年来固有文字,竟衰替一至于此,真是令人痛心切齿。未几适陈嘉庚先生请鄙人来长本校,鄙人即询其将来对于本校之宗旨,究竟注重国学抑或专重西文。陈先生即答以两者不可偏废,而尤以整顿国学为最重要。故鄙人来校之后,对于国学,提倡不遗余力。此次特组织国学研究院,聘请国内名人,从事研究,保存国故,罔使或坠,一方则调查民间风俗言语习惯等。因我国各省言语不同,如就南方而论,闽有闽语,粤有粤语,甚且县与县殊,乡与乡异,民间动作,因之隔阂甚多。苟不统一,使

之一致,将来必致四分五裂,其危险有不可言喻者矣。”

③依据厦门大学《组织系统一览表》和《国学研究院章程?组织大纲》,国学院与大学部、高等学术研究院平行,置于校长办、评议会、行政会议之下,本、预科、各处及各委员会之上,院长由大学校长亲自兼任。而且林文庆不仅挂名而已,他出席了国学院的筹备会、成立会等历次重要会议,担任国学院新设的国学会会长,并主

持国学院每月一次的公开学术讲演。④指其尊孔,固然言之有据,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①②③④《附设国学会简章》,《厦门大学周刊》第165期,1926年12月2日;《国学院学术讲《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纪盛》,《厦门大学周刊》第159期,1926年10月16日。陈民:《林文庆》,宗志文、朱信泉主编:《民国人物传》第3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7—390页。

《本校教职员著述之调查》,《厦门大学周刊》第257期,1931年4月25日。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责其忽视国学,则是冤屈。陈嘉庚在经营失利的情况下不得已削减经费,并非故意为难国学院。况且,按照鲁迅批评国学研究的一贯观点,重视理科及其他有用的新兴社会人文学科也是顺理成章。在这方面,国学院内相互冲突的各派几乎一致对外,为了学科的发展合情合理,但与校方的矛盾充其量只是利益难以协调,非要在校院双方分出个是非对错,恐怕就有些强词夺理了。

关于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研究,除主流派提倡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外,意见颇为分歧。或坚持保存国粹,或要求弃旧从新,或主张舍己从人。大体而言,陈源和鲁迅都不赞成甚至反对过于重视国学研究①,与顾颉刚的以学问为主业大有分别。厦门大学当局虽然追随时流,响应南北国立各校设国学研究院,却并非单从保存国粹一面立论。该校国文系原聘有国学大家陈衍为教授,与东南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等主张保存国粹的机构和学者保持密切联系。1925年,该校部分教员学生“因国学沦亡,斯文道丧,特与海内闻人组织国学专刊社,以整理国故,发扬文化为己任”,先后入社者达50余人,由陈衍为主任,叶长青为社长,叶培元为经理。其宣言称:“匹音不作,国闻陵夷,浅学者方以国学为艰深,为无庸,从而宰割之,魄鄙之,狂妄者资以煽惑,俾快厥肌,其势日千里,其害甚于洪

①1927年,陈源在整理国故运动引起争议时曾公开表态:其一,“对于‘整理国故’这

个勾当,压根儿就不赞成”。其二,“现在还没有到‘整理国故’的时候”。其三,“现在的国故学者十九还不配去整理国故”。(《整理国故与“打鬼”》附录一《西滢跋语》,《现代评论》第5卷第119期,1927年3月19日)鲁迅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则较为复杂,他批评“学衡”派以“昌明国粹”抵制新文化运动,嘲笑京沪两地新旧各派“假的国学家”,对胡适提倡整理国故也有所讥讽,针对梁启超、胡适等人开列国学书目的做法,主张少或不看中国书。但他与北大国学门有所联系,收看寄赠的《国学季刊》,并为该刊设计封面,不反对王国维那样的“真的国学家”,参与1924年西北大学以国学为主题的暑期学校讲演,又任厦门大学国学院教职,绝非一概否认新国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水猛兽。”①陈衍于1925年10月告假,后又辞职回里,其高足叶长青也移席金陵大学,稍后厦大筹建国学研究院,并未延续其所开辟的路径,而是选择了代表学术新潮的北京大学国学门作为趋向,这不能不说厦大校方的见识自有其过人之处。

此外,指责理科侵入国学院,如刘树杞担任国学院顾问,一般而言当然不合规矩。但厦门大学国学院的发端,并非由北京大学诸人南下开始。早在1925年底,该校就成立国学研究院筹备总委员会,由林文庆任主席,担任委员的有教育系主任孙贵定、预科主任徐声金、商科主任陈灿、文科及法科主任黄开宗、理科主任刘树杞、植物系主任钟心煊,以及理科的秉志,文科的毛常、王振先、涂开舆、陈定谟、缪子才、龚惕庵和外籍教师戴密微。②12月19、20两日,总委员会连续开会,修订国学研究院章程。根据1926年1月2日公布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大纲》,该院为“研究中国固有文化”而设,其研究目标,既包括“从书本上搜求古今书籍或国外佚书秘籍及金石骨甲木简文字为考证之资料”,也包括“从实际上采集中国历史或有史以前之器物或图绘影拓之本及属于自然科学之种种实物为整理之资料”,并以后者为首要。为此,该院分设历史古物、博物(指动植矿物)、社会调查(礼俗方言等)、医药、天算、地学、美术(建筑、雕刻、瓷陶漆器、音乐、图绘、塑像、绣织、书法)、哲学、文学、经济、法政、教育、神教、闽南文化研究等14组。③由此可见,包括理科在内的其他学科不仅一开始就参与厦大国学院的组织,而且实际分担研究领域。国学研究并非北大南下同人的专利。秉志等人“平日以为在中国大学领导学生,必须各门学科皆精通,斯

《国学专刊出世之先声》,《厦门大学周刊》第137期,1926年1月23日。

②《国学研究院筹备总委员会》,《厦门大学周刊》第132期,1925年12月19日。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能为广大教主,故对于动物学中之各部门如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遗传学皆有甚深之造诣。涉猎所及,如英国文学与哲学,亦皆有心得。”①理科过问国学院事务,即使不是言之成理,至少也算事出有因。

(三)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就事件本身而言或许并无深刻的实质意义,但放宽眼界,此事背后则蕴含着中国政治与学术重新分化组合的重要转折。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确是当时中国学人面对的一大难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政治与学术相混合的产物。因而不同派系和观念的人物可以组合到一起。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矛盾的发展,认识的歧异自然而然地变得难以协调,离异甚至分裂在所难免。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要是北京大学的一批学者,其内部大致可分两派,一是民初尤其是蔡元培长校以来逐渐取代桐城派而兴的太炎门生,一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进。后来陈、李二人脱离北大,胡适无形中成为后一派的代表。双方对于学术和政治的看法互有异同,在面对校内外反对势力时还能一致对外,但在许多问题上不仅存在分歧,而且时有冲突,甚至各派内部(尤其是后者)意见也不统一。由此演变而来的北京大学内部的党派纠葛,如法日派与英美派、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浙籍与他省等,相互缠绕,异常复杂,令不少学人将任教北大视为畏途。在籍在系的鲁迅,只是北大的讲师,严格说来,并非北大派的正牌。不过他与陈源的冲突,确实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反映了北大派内部的进一步分裂。对于鲁迅、陈源、周作人之间“深仇也似”的笔战,尽管胡适宁可相信各自动机的“正谊”,仍直言离题越来越远,是无意义的无头官司,是减损自己的光和热的自相猜疑,自相残害。他呼吁论战各方:“我们的公敌是在我们的前面;我们进步的方向是朝上走。”“不要回头睬那伤不了人的小石子,更不要回头来自相践踏。”①鲁迅虽然没有公开批驳胡适,对于诸如此类的论调绝对不以为然。从他对林语堂、周作人、陈源等人的尖锐抨击与讽刺,可以想见胡适的主张必然在其锋芒所向的范围之内,也是属于正人君子的假面。

历史的进程似乎印证了鲁迅的正确,换一个角度看,鲁迅的坚决和彻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日益激化的反映。在此背景下,新文化派被迫离开生息已久的北京,一年后,南方原本联合北伐的革命阵营大分裂,而鲁迅的坚决对敌被视为革命者应当具有的立场和精神。不过,这几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与阶级之间的冲突,并非常态,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斗争偏离了民主革命的轨道或超越其范围,将敌我友的划分带入极限。而且鲁迅直接攻击的对象,与公认的敌人之间还存在许多曲折。其毫不留情固然体现了鲁迅的性格,但所抨击者究竟是敌或友,立场转移之间,看法就有很大的分别。应当说,与鲁迅论战的各方,总体上还是同一战壕中分离的派系,维系统一战线仍是上策,尽管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披露厦门大学国学院冲突内幕较多的《两地书》出版后,朱自清读完,“觉无多意义”,“鲁骂人甚多,朱老夫子、朱山根(顾颉刚)、田千顷(陈万里)、白果皆被骂及;连伏老也不免被损了若干次”。②鲁迅抨击陈源,背后还有章士钊的影

①《胡适书信集》上册,第374—375页。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

子,与顾颉刚势不两立,作为个人恩怨倒也情有可原,作为路线标的,则至少有扩大化之嫌。而导致扩大的原因,除了与现代评论派的新仇,也不免夹杂“某籍某系”的宿怨。在那样一个今是而昨非的日新月异的时代,相比于新派,太炎门生已有落伍之感,从旧营垒中杀出的鲁迅超越新派而走向更加激进,人脉联系却不免受旧的牵制,他对同籍同系的同情理解,显然较别派要宽容得多。后来他再次北上,对于包括三沈二马(除马幼渔、沈兼士外)在内的旧日同道纷纷与现代评论派同流合污的态度,便是失望多于谴责。而在厦大时鲁迅虽与共产党人有所接触,仍视国民党为新潮,与顾颉刚“深感到国民党是一个有主义、有组织的政党,而国民党的主义是切中于救中国的”①并无二致。

从学术的角度看,双方的分歧更加难以调和,同时也处处透露仍是以往矛盾的扩大。对于胡适、陈源等极力推崇的顾颉刚的《古史辨》,鲁迅不以为然,全盘抹杀其思想和学术意义,极力讽刺挖苦,确有意气用事的一面。以“整理国故”为号召的新国学研究,虽然在国内往往被激进派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倒退,国际上的反应却相当积极。②在外国人的眼中,它是文化更新的象征,所体现出来的“打鬼”精神,从根本上动摇着以经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的根基。所以,整理国故不仅是在文学革命、思想改革之后继续新文化运动,更是将精神文化的更新引向深层。作为整理国故的重要产品,《古史辨》一方面对中国古史乃至整个学术造成革命性震动,另一方面对青年心理产生大的影响。

现代中国学术的转承,关键时期即在从北京大学国学门到中《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第426页。

②参见拙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国际反响》,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印:《五四运动八

《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期

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间宗旨和人脉的过渡,便是顾颉刚亲历其事并担任重要角色的厦门大学国学院和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国学院继承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宗旨,正如顾颉刚为厦大《国学研究院周刊》所写《缘起》指出的:“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了解现代的社会,那么所讲的古代社会便完全是梦呓。所以我们要掘地看古人的生活,要旅行看现代一般人的生活。”①依照陈以爱的理解,所谓掘地与旅行,也就是考古发掘和风俗调查。为此,厦大国学院成立了考古学会和风俗调查会。顾颉刚专治古史,虽然不赞成排斥载籍的偏向,却重视考古发掘无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在民俗学的推广方面,顾颉刚的南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当时民俗学运动的重要带头人。与同时期的新国学各研究机构相比,为时不久的厦门大学国学院的学术成就固然赶不上北大和清华,却不逊色于齐鲁、燕京的国学研究所和东南大学国学院,在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甚至更为重要。如果说史语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史学的正式诞生,前此的北大国学门、厦大国学院、中大语史所正是催产的重要阶段。其中顾颉刚的作用相当关键,可谓中国新史学的助产士。而鲁迅在这方面的表现和贡献则不尽如人意。他本来对于国学研究基本持异议,迫于形势,碍于友谊,勉强屈身,内心对国学院的事务并不热心,对顾颉刚征求家谱县志等新史学要项的工作嗤之以鼻②,双方不断发生磨擦,使本来有限的趋新学术力量不能携手并进,客观上使进行中的学术转化难以顺利实现。

不过,鲁迅反对疑古辨伪,并不纯粹出于派系之争的私心。在这方面,胡适等人与北大的太炎门生存在重大分歧,只是双方开始还能求同存异,彼此相轻的议论都在背后。后来则分歧公开化,以

①引自《顾颉刚年谱》,第134页。

厦门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统计学原理》复习题 、单选题 1、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 )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2、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A .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3、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4、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 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贝刑关系数越( 接近+1 B 接近-1 接近0 8、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 8元,12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 10、( C 。是标志的承担者。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 D.所有制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A.17 B.18 C.20 5、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极差 B.平均差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A. C. D.22 C. B. D. 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 组数多少不同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7、 A.偏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复相关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 一样的 D.无法判断

11、 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 A.年龄 B.学历 C.民族 D.性别 12、 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5%,销售额增加了 10%,则销售量增加了( C ) A. 15% B. 5.2 % C. 4.8 % D. 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 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 480,则该组 的组 中值应为(D )0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 A ) A.变量 B.总体 C.总体单位 D.指标 A. 490 B. 500 C. 510 D. 520 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B )0 无 (Y -Y?)2 为最小 送(Y -Y?) = 0 A S (Y -Y ) = 0 C 送(Y -Y )为最小 15、 以下不是统计量特点的是( A.不确定 B.已知 16、 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 A.统计年报 B.抽样调查 C.未知 C 普查 17、 今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 Z xf B. ----- Z f C 旦 C 7 x D.不唯一 D.典型调查 m 表示路程,x 表示速度, ) D. 18、 抽样推断的特点有(B )0 A.事先人为确定好样本 C.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9、 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D.事先无法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A.变量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22、平均指标不包括(A ) 0 A.标准差 B.调和平均数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一】《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心深深的触动了。 文章是讲述鲁迅先生与阿长的故事。阿长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评价长妈妈的地位。读到下面时,我又有了新发现,阿长这个名字别的女工也用过的,我可以体会到长妈妈在鲁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因为连名字都可以用别人的,而且是为了省事。 又往下读时,我发现鲁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长,因为阿长经常会告状,我却认为阿长虽然会告状,但她是出自于真心想带好鲁迅先生的,阿长不仅会切切察察还知道许多风俗。但鲁迅先生却不领情。 阿长的性格不仅善良、热心,还会关心人,我知道她对鲁迅

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时鲁迅先生还小,并不愿听。可她却不知厌烦的传授她所知道事情。还为鲁迅先生买了一本《山海经》,别人不愿做,她却会去做,她小时候没读过书,从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中,她连字都记不住,可以想像到她买这本书有多么艰难,于是鲁迅先生又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所以,鲁迅先生为何三十年后还要专门写一篇关于阿长的一篇文章。 我可以想像,其实鲁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长的。因为,她为这个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最后,却连名字都没落下,我认为鲁迅先生是有后悔和内疚的。 最后,我想说我也很同情长妈妈 【篇二】《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和阿长在一起的故事,它真实的表现出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也无不充满着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沧桑的人,她不仅迷信,而且还有麻烦的礼节。她有许许多多鲁迅并不喜欢的习惯,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再加上当鲁迅知道是她谋杀了那只隐鼠,使鲁迅对她不仅仅是烦厌,还有憎恶!直至后来,长妈妈帮鲁迅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时,对长妈妈产生了敬意。 关于《山海经》,鲁迅只是随口的说说罢了。但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长妈妈竟用自己的钱买了《山海经》。正如鲁迅说的有些

鲁迅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 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厦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秋季学期期末试卷_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 A. 商品输出 B.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C. 资本输出 D.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2. 明确规定外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3. 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胜而不胜”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廷极端腐败 B .清军毫无战斗力 C.法国的军事实力强大 D. 西方列强的干涉 4. 下列对《辛丑条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校邠庐抗议 D. 劝学篇 6.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 A. 新式海陆军 B. 军用工业 C. 民用工业 D. 新式学堂 7. 戊戌变法前维新派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思想。以下不属于维新派原创的著作的是………………() A.《仁学》 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9.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 是否用武装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 是否反对西方殖民入侵 C. 是否要在中国提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 是否引入西方政治制度 10.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包括……………………………………() 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④民主主义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精品课程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精品课程 《CEO财务管理与决策》 案例1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能再次崛起吗? 任课教师:吴世农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 2006年4月 大起大落的夏新电子能再次崛起吗? ——夏新电子2002-2004年财务绩效、财务政策和财务战略分析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夏新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的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点于厦门市体育路45号。1997年夏新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57。夏新电子曾经以生产销售VCD名震一时,目前主营手机、小灵通、LCD-TV、DVD、笔记本电脑、MP3等3C融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中手机业务占其营业收入80%的比例,并且从2002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居国产品牌的前3至前5名。 2002年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和和弦铃声,加上强势密集的广告促销,抢占了国外品牌市场的大半江山。夏新在这场市场竞争中,由于注重手机的外观创新,率先推出一系列以夏新A8为代表的外观新颖的手机,抢占市场,取得骄人的业绩。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44.86亿元,较2001年实现了300%的增长;净利润从2001年的-0.783亿元上升到6.07亿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实现净利润6.14亿元。但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具备技术开发上的核心竞争力,新品上市速度慢和质量不稳定,使得以NOKIA、MOTO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在2003、2004年大举反攻,国产手机集体又陷入了冬天。同时,中国手机厂商的牌照制到核准制的政策转变,无数的国产的家电厂商的进入必然又掀起一场激烈的价格大战,无疑使这个冬天更加严寒。2004年以来夏新电子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消失,市场分额不断下滑,尽管实现了50.54亿元销售收入,利润却急剧下跌至0.1585亿元。每股盈利从2002年的1.69元跌到2004年的0.037元;ROE从2002年的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课程试卷B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 如果两国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 ) A 均遭受损失 B 均获得收益 C 无法确定 D 既不受损,也不受益 2.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国际间的( ) A 劳动生产率不同 B 资源禀赋不同 C 绝对优势不同 D 资源使用效率不同 3.新西兰的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例高于其种植业相应比例。那么对于新西兰而言,种植业属于( )。 A 土地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 C 视各自进出口情况而定 D 视同贸易对手的比较而定 4.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 ) A.技术 B.要素禀赋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5. 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税额的关税税种是(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复合税 D.滑准税 6. 以下关于GATT 和WT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ATT 是一个临时协定 B.WTO 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C.WTO 仅适用于货物贸易 D.WTO 包含一套新的争端解决机制 7. 征收关税后,大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 A.上升 B.稍微下降 C.下降很多 D.都有可能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学》课程试卷 命题人: 试卷类型:(B 卷)

8.下列贸易现象中不能用规模经济加以解释的是()。 A. 法国和意大利相互出口汽车 B.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C. 中国已经成为电视机和其他家电的主要出口国 D. 中东国家的石油占据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巨大份额 9. 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 A.零 B.禁止关税 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 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 10.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解释每个名词的含义) 1.相机保护措施 2. 绝对优势理论 3. 要素禀赋 4.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 进口替代型增长 6. 倾销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2. 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乙国劳动相对丰裕,甲国资本相对丰裕。( ) 3. 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 4. 内部规模经济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不是单个厂商的规模。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 阿长与山海经,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心得篇1 阿长,一个并不华丽却温暖的名字,她只有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她还拥有什么,哦,还有那颗淳朴、善良的心。 题记 这篇文章讲的是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回忆。她不识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为人知。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长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变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拥有伟大的神力了! 读了这篇文章,知道了阿长的什么样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长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很温柔的、纤瘦的形象,可是,却偏偏是一个胖而矮,唠唠叨叨的老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形象,才让我感到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长妈妈有些习惯招人烦:唠唠叨叨,大字形睡姿,种种古怪礼节全文并没有介绍阿长怎么怎么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真实实活在现实的阿长。慢慢地,她开始让我又恨又爱。她相信许愿,相信梦想,带着一颗纯真的

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她买《山海经》那段了,作者没有写这样一个不识字的人是怎么买这本书的识字的人都很难买到的书的,谁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她是怎样向别人打听这本书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有很多缺点,像个小孩子,但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她有一颗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们应该学阿长的善良和热心,更应该学习鲁迅先生,要有一双善于发展的眼睛。 看鲁迅的很多作品都会有一种深刻的感受累,是一种从身体到灵魂深处的累。挑挑拣拣只有那几篇读是会稍微轻松些。《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在文中先写阿长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点滴铺陈开来。阿长啰嗦的管教,阿长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长麻烦的礼节,阿长关于长毛的恐怖故事,阿长制造的隐鼠事件及阿长送的《三海经》。。。。作者这一片一段的记忆将阿长的形象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读者在其叙述中感受到这个粗枝大叶的女人对小鲁迅细腻的爱。 如果不曾在中学课本中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看其杂文犀利的笔锋,对世间丑恶深刻地揭露,很难想象这位文坛中的勇士,拥有如此温暖的内心世界。

鲁迅著作梳理

鲁迅著作梳理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

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厦门大学离散数学2015-2016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年

一(6%)选择填空题。 (1) 设S = {1,2,3},R 为S 上的二元关系,其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R 具有( )的性质。 A. 自反、对称、传递; B. 反自反、反对称; C. 自反、传递; D. 自反。 (2) 设A = {1, 2, 3, 4}, A 上的等价关系 R = {, , , } A I , 则对应于R 的A 的划分是( )。 A. {{a }, {b , c }, {d }}; B. {{a , b }, {c }, {d }}; C. {{a }, {b }, {c }, {d }}; D. {{a , b }, {c , d }}。 二(10%)计算题。 (1) 求包含35条边,顶点的最小度至少为3的图的最大顶点数。 (2) 求如下图所示的有向图中,长度为4的通路的数目,并指出这些通路中有几条回路,几条由3v 到4v 的通路。 23 三 (14%) (1) 求 )()(p r q p →→∨ 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及真值表; (2) 求 )()),(),((x xH y x yG y x xF ?→?→??的前束范式。 四 (8%)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其中 (1), (2) 在命题逻辑中,(3), (4) 在一阶逻辑中。 (1) 除非天下雨,否则他不乘公共汽车上班; (2) 我不能一边听课,一边看小说; (3) 有些人喜欢所有的花; 厦门大学《离散数学》课程试卷 学院 系 年级 专业 主考教师: 张莲珠,杨维玲 试卷类型:(A 卷)

(4)没有不犯错的人。 五(10%)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或者是计算机系研究生,则他一定学过DELPHI语言且学过C++语言。只要他学过DELPHI语言或者C++语言,那么他就会编程序。因此如果他是计算机系本科生,那么他就会编程序。 六(10%)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个体域:人类): 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坐汽车,每个人或者喜欢坐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七(14%)下图给出了一些偏序集的哈斯图,判断其是否为格,对于不是格的说明理由,对于是格的说明它们是否为分配格、有补格和布尔格(布尔代数)。 八(12%)设S = {1, 2, 3, 4, 6, 8, 12, 24},“ ”为S上整除关系, (1)画出偏序集> ,S的哈斯图; < (2)设B = { 2, 3, 4, 6, 12},求B的极小元、最小元、极大元、最大元,下界,上界。 九(8%)画一个无向图,使它是: (1)是欧拉图,不是哈密尔顿图; (2)是哈密尔顿图,不是欧拉图; (3)既不是欧拉图,也不是哈密尔顿图; 并且对欧拉图或哈密尔顿图,指出欧拉回路或哈密尔顿回路,对于即不是欧拉图也不是哈密尔顿图的说明理由。 十(8%)设6个字母在通信中出现的频率如下: 12 13 :c :b% 45 :a% % :e% :f 9 5 : d% % 16 用Huffman算法求传输它们的最佳前缀码。要求画出最优树,指出每个字母对应的编码,n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多少个二进制数字。 并指出传输)2 ( n 10≥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管理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我校博士研究生共有四种选拔方式: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与普通招考。我校2018年实(试)行申请考核的招生单位或学科如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医学院(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在职医务人员计划除外)、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药学院、能源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南海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台湾研究院(部分专业)、教育研究院(专业学位)。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历史悠久,早在厦门大学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商学部。如今的管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商学院之一。在2003年全国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位列第三。2007年,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五个“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2013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在参评高校中位列全国第三。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现提供完整的管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在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学、市场营销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等7个专业设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会计学科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并建立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这是中国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中唯一的一个“985工程”二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所提供会计博士学位教育的院校,历史上培养了中国近1/3的会计学博士。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中有将近1/2从事财务、会计和金融工作,被誉为中国“CFO的黄埔军校”。 二、招生信息

厦门大学校际交流院校一览表(102)

近年来与我校交往比较密切的交流院校一览表 亚洲 国别交流院校(中、外文)协议签署时间韩国Korea 仁荷大学Inha University 2003 梨花女子大学Ewha Womans University2004 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 2005 中央大学CHUNG-ANG University 2005 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 2005 国立木浦大学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 2007 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 2007 建国大学Konkuk University2008 日本 Japan 创价大学Soka University 1994 立命馆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Ritsumeikan University 2002 日本群马大学Gunma University 2002(2005年续) 长崎外国语大学Nagasaki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2 东京外国语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04 明治大学Meiji University 2005,2006年续 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 2005 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 2008 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1,2007年续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2003,2007年续 1

七年级下册语文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讲解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讲解 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只是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学习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语言诙谐而富有情趣的美。 4、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深感情,感受长妈妈的人品美。 知识汇总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惊骇hài 脖颈jǐng 诘问jié惧惮dàn 震悚sǒng 画舫fǎng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báo (薄饼) ┍mú (模样) ┍xiāng (相信) 薄┥bó(稀薄) 模┥相┥ ┕bò(薄荷) ┕mó (模仿) ┕xiàng (面相) 3、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悚】害怕。 【掳】抢走。 【渴慕】非常思慕。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惧惮】害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本文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诘问】诘责并质问。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理解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理清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复习笔记 很好的东西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复习笔记很好的东西.txt男人偷腥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 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果行列式2333231232221131211=a a a a a a a a a ,则=---------33 32 31 232221 13 1211 222222222a a a a a a a a a 。 2.设2 3 2 6219321862 131-= D ,则=+++42322212A A A A 。 3.设1 ,,4321,0121-=??? ? ??=???? ??=A E ABC C B 则且有= 。 4.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 ??=????? ??????? ??000111111321x x x a a a 的基础解系含有2个解向量,则 =a 。 、B 均为5阶矩阵,2,2 1 == B A ,则=--1A B T 。 6.设T )1,2,1(-=α,设T A αα=,则=6A 。 7.设A 为n 阶可逆矩阵,*A 为A 的伴随矩阵,若λ是矩阵A 的一个特征值,则*A 的一个特征值可表示为 。 8.若31212322 212232x x x tx x x x f -+++=为正定二次型,则t 的范围是 。 9.设向量T T )1,2,2,1(,)2,3,1,2(-=β=α,则α与β的夹角=θ 。 10. 若3阶矩阵A 的特征值分别为1,2,3,则=+E A 。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齐次线性方程组??? ??=λ++=+λ+=++λ0 0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有非零解,则=λ( ) A .1或2 B . -1或-2 C .1或-2 D .-1或2. 2.已知4阶矩阵A 的第三列的元素依次为2,2,3,1-,它们的余子式的值分别为 1,1,2,3-,则=A ( ) A .5 B .-5 C .-3 D .3 3.设A 、B 均为n 阶矩阵,满足O AB =,则必有( ) A .0=+ B A B .))B r A r ((= C .O A =或O B = D .0=A 或0=B 4. 设21β,β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b X A =的两个解向量,则下列向量中仍为该方程组解的是 ( ) A .21+ββ B . ()21235 1 ββ+ C .()21221ββ+ D .21ββ- 5. 若二次型3231212 322 2166255x x x x x x kx x x f -+-++=的秩为2,则=k ( ) A . 1 B .2 C . 3 D . 4 三、计算题 (每题9分,共63分) 1.计算n 阶行列式a b b b a b b b a D n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2017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办法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2017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办法为选拔优秀博士研究生生源、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我院2017年继续在管理科学系(含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技术经济及管理2个专业)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选拔方式试点。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查阅以下实施办法。 一、招生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二、招生计划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1-4研究方向:4人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能源管理与政策研究方向:待定 三、申请条件 1.基本条件: (1)全日制(双证)“985、211院校”应届硕士生、往届毕业生(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优秀的应届海外高校在读研究生或已经取得海外高校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申请(在考核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 (3)报考其它基本条件参考《厦门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英语水平要求: 英语能力优秀,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或托福90分以上或雅思6.5分以上或WSK60以上; 3.修读课程要求: 须修读过《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能源管理与政策研究方向不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四、申请流程 1.报名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厦门大学考试中心网上报名及网上支付报考费;第二,向管理学院寄(送)相关报名材料。以上步骤缺一不可。 2.网上报名时间与缴费:2016年12月1日-12月23日。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b2919112.html,(厦门大学考试中心)。具体的报名要求、流程届时请查阅我校考试中心网页的相关通知。 (特别提醒:学校报名截止时间到12月31日,本系报名截止时间为12月23日) 3.材料递交:网上报名及网上缴费后,考生须于2016年12月24日前将报考材料寄达所报考院系。逾期不再受理。(自备信封统一装入;邮寄材料以寄出当日邮戳为准)。 所需提交材料至少应包括以下前九项: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厦门大学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考生本人须在报名登记表末页“本人自述”栏落款处亲笔签名确认。其它普通计划在职考生(请参见本简章第五条“录取类别”)须签字承诺:若被我校录取,即辞去原单位工作,并提交辞职证明,将人事档案和工资关系转入我校,全日制学习; (2)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3)考生个人陈述:每位考生须提交一份3000字以内最能全面反映个人特质的个人陈述。至少包括:1)学习和科研经历、经验、科研特长、突出能力等; 2)硕士论文工作创新点描述; 3)按顺序列出至少两位意向主导师(招生专业目录和博士生导师名单第八点)。 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能源管理与政策研究方向考生不要求两位。 (4)研究计划: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5)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

厦门大学_国际经济学习题__带答案

1、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画图说明。 思路: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ABE ,而小国福利提高A ’B ’E ’。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 ,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 ,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 ’M ’E ’N ’,福利提高幅度为A ’B ’E ’/O ’M ’E ’N ’,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2、某国是个小国,资源存量:劳动L 为200单位,资本K 为4单位,土地T 为16单位。生产汽车的生产函数为Q m = K 0.5L 0.5,国内需求函数为P m = m Q 392 ; 生产粮食的生产函数为Q f = T 0.5L 0.5 ,国内需求函数为P f =f G 8 。国际市场上 汽车的价格为8,粮食的价格为4。 (1)求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和粮食的产量和价格。 (2)求贸易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和贸易量。 (3)假如由于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使该国可耕作土地存量短期内减少,请结合图形分析,灾害将带给该国经济均衡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分别是什么? (4)如果该国开垦了大量土地,使得土地存量由16单位增加到784单位。求贸易后均衡工资和两部门的产量。并说明土地增加对经济的影响。

1111 2222 ,23921962 1,28,14,8,1 M M M M G G G M G M M G G W W W W W MP Q L L MP L L P P W Q P Q P --=∴===∴====== 同理综合上面两式得11 22,,2100,0.884 20,49,29;40,2,38; M G M G M G M G M M M M M G G G M M W W W W MP MP L L L L W P P f Q IM Q f f Q EX f Q --==∴========-====-= 即1 112 2 2 14,568,196,4,4, 4,49445392,3922390 G G G M G M M M G G MP L W L L L L W f IM f EX -- - ========-===-=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3) (图略,模型为课本P50)由于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使该国可耕作土地存量 短期内减少,因此,粮食部门的MP L 下降,P r *MP L 向下移动,工资率变低。但长期中土地为可再生资源,存量会恢复,假设回到原来存量,则P r *MP L 向上移,会回到原来水平。 3、A 国是个大国,是资本充裕型国家,使用劳动和资本同时生产服装和计算机。服装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所用的劳动力技术水平比较低,计算机所用的劳动力技术水平比较高。如果低技术的工人要转移到计算机行业,需要培训至少半年时间,资本在两个部门之间可以快速流动。请分析以下几种情形: (1)该国开放市场进行国际贸易,则在刚贸易之际(即半年之内),该国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实际工资是否会变化,如果有变化会怎样变化(3分)? (2)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是否会带来该国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实际工资变化,如果有变化会怎样变化(3分)?

(完整版)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案

6 阿长与《山海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根据对文章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 3、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5、板书课题,作者。 (二)《朝花夕拾》及《山海经》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