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要求:

1、掌握什么是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掌握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4、了解哲学派别的演变历程

5、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产生条件

二、要点

1、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特点、功能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5)哲学的党性和基本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三、难点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要求

1、弄清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概念的含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

动观、时空观

2、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基本理论和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

3、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要点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缺陷

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⑤时空的概念、特点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2、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①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

②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物质到意识

①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⑤意识的结构

⑥人工智能的实质和哲学意义

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世界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①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难点

l、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吐、有限性和无限性

3、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区别

4、物质形态的同源性和同构性

第三章实践与世界

一、要求

l、弄清实践的本质和特征,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把握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3、把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二、要点

1、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旧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局限性

(2)实践的本质及含义

(3)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主体的含义和结构

(5)客体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6)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

(7)实践过程的基本环节

(8)对实践结果的科学评价

2、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3)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三、难点

l、主体和客体同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和联系

2、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第四章社会及基本结构

一、要求

1、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3、弄清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二、要点

1、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1)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2)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2、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

(2)生产关系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结构)的类型

(4)经济结构的功能

(5)阶级的含义、产生根源和产生途径

(6)阶级、等级、阶层的区别与联系

3、社会的政治结构

(1)政治结构的含义及核心

(2)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发展趋势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4)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特点

4、社会的观念结构

(1)社会意识(或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社会意识诸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意识形态的功能

三、难点

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一、要求

1、分清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

2、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二、要点

l、唯物辩证法和人类实践

(1)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

(2)客观辩证法的两种形式及其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联系的含义及特性

(2)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3)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发展的上升性和方向性

(5)新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性及其人生观和方法论意义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和特性

(2)规律的分类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难点

客观事物辩证法和人类活动辩证法的关系

辨证决定论同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的区别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要求

l、掌握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学会运用三大基本规律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要点

1、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同事物的关系

(2)质和属性的区别与联系

(3)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4)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5)质变与量变的复杂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2、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

(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难点

l、质变和量变的相互渗透

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形式

第七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要求

1、正确理解各对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范畴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二、要点

l、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4、内容和形式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5、现象和本质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系统和要素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的意义

7、结构和功能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难点

1、如何正确把握可能性

2、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八章社会过程及其动力

一、要求

l、弄清社会发展同自然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2、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3、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4、掌握科技革命与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

5、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理论分析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二、要点

l、发展过程的两种形式

(1)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的区别

(2)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3)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4)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5)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6)阶级斗争及其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2)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科技革命的社会功能

(5)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4、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英雄史观的局限性

(2)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4)历史人物的作用及其制约性

(5)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6)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三、难点

1,社会发展形式同自然发展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2、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3、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科技决定论”的错误

第九章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一、要求

l,弄清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坚持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观点

二、要点

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概念的辩证本性

3、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

4、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统一

三、难点

概念的辩证本性

第十章认识的本质和结构

一、要求

1、掌握认识本质理论,正确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

2、掌握认识的系统结构,正确理解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二、要点

l、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本质

(1)认识是模写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的跃陷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的区别

(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结构

(1)认识的系统结构

(2)主体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和发展

三、难点

l、如何理解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

2、如何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一、要求

l、掌握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

2、弄清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二、要点

l、认识的过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实现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

(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其意义

2、认识发展的内在机制

(1)反映与“选择”、“重构”的关系

(2)非理性认识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三、难点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和思维具体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二章真理和价值一、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要点

1、真理

(1)真理的含义及本性

(2)真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3)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实用主义真理观及其错误

(5)真理是全面性和具体性的统一

(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9)逻辑证明在真理检验中的作用

(10)实践检验真理是证实与证伪的统一

2、价值

(1)价值的含义和特点

(2)价值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

(3)价值评价的含义、标准和影响因素

(4)价值评价的合理性

(5)价值观及基功能

(6)中西传统价值观的区别

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含义

(2)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2)真善美的统一

三、难点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逻辑证明能否取代实践作为真理检验的标准

第十三章认识与思维方法,思维方式一、要求

掌握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二、要点

l、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2、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3、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

4、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

5、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6、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7、思维方式的本质、构成要素和认识功能

三、难点

辩证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第十四章文化和社会现代化

一、要求

1、把握文化的实质、结构和功能

2、弄清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要点

1、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1)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2)文化的类型

(3)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4)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2、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1)文化发展的二个阶段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三、难点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第十五章人的本质、自由和全面发展

一、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二、要点

l、人的本质和价值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价值是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3)人的价值是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

2、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1)自山和必然性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由观、唯心主义自由观的区别

(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含义

(4)人类解放的含义

3、人的发展及其远景

(1)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2)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

三、难点

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四、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版),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哲学――理论与实践》(美)J.P.蒂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③《历史唯物主义教程》越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下)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⑤《人学原理》黄楠森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⑥《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⑦《哲学修养十五讲》孙正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⑧《哲学素质培养》郭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03上版。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三基”方案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说,“基本知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性知识,“基本理论”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就是哲学上所讲的方法论。以及运用哲学理论的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的能力。

一、基本知识

1、基本概念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形而上学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对象意识群体意识潜意识显意识实践主观世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人类世界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生产关系阶级国家社会心理经济结构联系条件规律过程系统辩证决定论新事物旧事物质量度属性质变量变部分质变矛盾矛盾同一性矛盾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

平衡性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肯定辩证的否定否定扬弃否定之否定心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主观辩证法生产实践个人历史人物主体客体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觉概念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真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价值价值评价反映论先验论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思维方式文化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自由人性人类解放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人的全面发展

2、基础知识

(1)哲学的党性问题

(2)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3)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基本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5)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6)五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

(7)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8)静止的表现和承认静止的意义

(9)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0)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1)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12)动物心理和人的意识的区别

(13)意识产生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14)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形式

(1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6)实践的世界观、认识论意义

(17)实践行动过程的四个环节

(18)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点

(19)经济结构内容和类型

(20)阶级、等级,阶层的区别和联系

(21)国家和氏族的区别

(22)社会意识诸形态的区别

(23)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4)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2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

(26)人的活动辩证法和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2T)决定论及其经历的形态

(28)质和属性的区别与联系

(29)质和事物的直接同一

(3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33)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34)正确把握可能隆

(35)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36)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37)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38)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9)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特征

(40)“技术决定论”的错误

(41)阶级斗争的作用

(42)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

(43)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社会制约性

(44)历史人物的作用

(4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6)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7)认识的系统结构及其发展

(48)实现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条件

(49)认识的基本属性

(50)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51)真理的特性

(52)真理的检验标准

(53)价值的本质、特征和评价

(54)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55)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作用

(56)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7)辩证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58)思维方式的功能

(59)文化的分类

(60)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6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化

(62)人的价值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63)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64)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基本理论

1、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

3、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理论

4、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的原理

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基本形式的理论

6、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

8、关于意识是物质最高产物的理论

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的理论

10、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2、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原理

1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原理

14、关于实践的本质和特征理论

15、关于国家的本质和职能理论

16、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18、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19、关于事物发展的方向性理论

20、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论

2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理论

22、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原理

2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理论

2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25、内外辩证关系原理

26、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2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28、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原理

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0、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和形式的理论

3l、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32、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33、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

34、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35、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

36、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原理

37、结构和功能辩证关系原理

38、自在发展形式和自为发展形式辩证关系原理

39、矛盾解决形式多样性原理

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

4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论

42、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4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44、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45、辩证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统一的理论

46、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47、认识事物质、量、度的方法论意义

4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49、认识运动总规律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5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51、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原理

52、关于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

6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原理

54、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55、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56、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57、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58、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三、基本技能

1、能区分人们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3、正确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反对哲学“万能论”和“无用论”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150个左右。 3、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读、写,大部分会用。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 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 7、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阅读 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 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速

度。 11、对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含义或体会思想感情色彩。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12、能初步理解具、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 14、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15、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 16、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17、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8、能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根据要求选择材,编写作文提纲, 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19、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 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 20、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说课材料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式就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得唯心主义与不彻底得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得唯心主义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得某种具体实物瞧作就是世界得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b a、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得根本分歧就是d a、肯定世界得统一性还就是否认世界得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就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就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就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就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得普遍状态 6、时间与空间就是c a、物质得唯一特性 b、物质得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得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得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得实质就是d a、事物数量得增加b、事物得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得变化d、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8、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得原理b、量与质相统一得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 d、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得原理 9、有得哲学家认为,世界上得一切现象都就是有原因得,因而一切都就是必然得,偶然性就是不存在得。这 就 是 一 种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五年制大专语文教学大纲

三、项链、 五、麦琪的礼物 七、微型小说:雨伞 第十六单元艺术作品鉴赏 一、绘画作品鉴赏: (一)中国人物画的鉴赏:《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三)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妙趣横生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 (四)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蒙娜?丽莎》二、雕塑作品鉴赏 (一)断臂的维纳斯 (三)中国古代雕塑:铜奔马 (四) 中国现代雕塑:艰苦岁月、钢琴 三、书法作品鉴赏: (一)浅谈颜体楷书 (二)柳公权《玄秘塔碑》 (三)草书艺术的鉴赏 二、关于教材中各单元的侧重点问题

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单元前面的“单元指要”中有所提示,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都有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中的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认真完成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并联系《语文练习册上相关的基础训练题和各单元检测题,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三、关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由于独立的思考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本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

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能够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本学期学习的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综合起来看,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掌握不同文体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加强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以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四、作业和考试 1、期中考2学时,复习4学时。 2、期中考试自行组织安排,其成绩按规定折算后计入学生期未总成绩。 3、期末考试由省校统一安排,统一阅卷;考试时间和形式以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考试 文件为准。 苏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95332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文章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从中可以明确的体现出小学语文在教学、考核方面的知道内容和考核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前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听人说话,能理解内容;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 (一)语言文字训练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 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 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 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持续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D.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

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2.中年级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1.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3.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4.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5.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6.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3.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2.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4.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5.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五)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2.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3.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继续学读轻声。认识大写字母,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识字、写字 1.学会常用汉字750个左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习辨析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 2.学习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能运用。能初步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 .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技术社会形态是(A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10、暴力革命是(B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 )。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14、或然率是指(.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 含义(C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 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8、劳动对象是指(C )。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C )。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D )。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社会革命(D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