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世界三大哲学:中国哲学

印度哲学

西方哲学——古代——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谢林、费希特、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唯心主义):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及其特点

“哲学”(Philosophy)原义“爱智慧”,即“使人聪明的学问”。苏格拉底(被希腊神认为是最聪明的人),其名言“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赫拉克利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亚里斯多德,“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了求知”,他还说:哲学是“头等智慧”、“最高智慧”、“第一级智慧”。

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给人以智慧,把哲学称作智慧之学没有抓住哲学与其它学问的本质区别。

关于下定义,可以从多个侧面来定义,但关键要抓住一物之所以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物的本质特征,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

宗教是不是哲学?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方法的理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体上是一致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全一致?

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讲求理性即“以理服人”。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实践——具体科学——哲学。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的反思性(思辨性)特点。“玄学”,恩格斯:哲学是高高悬浮与空中的思想领域。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即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以抽象思维形式体现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阶级性是哲学的又一特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客观和主观的关系)

(一)形成和提出

从“灵魂不死”到“万物有灵”。

形成于奴隶社会,古希腊巴门尼德首次提出,恩格斯第一次表述为哲学基本问题。(二)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这一问题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最一般的概括,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并且首先做出回答的问题。

2、这一问题是我们研究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出发点。

3、这一问题也是我们生活和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4、这一问题是贯穿全部哲学史的中心问题,是各派哲学分歧和斗争的焦点。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何者是世界的本源?

这一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问题。

关于“本原”,“始基”。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第二方面,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

我们也称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这一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不可知论代表:18世纪英国的休谟(感觉之外一概不可知),19世纪德国的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

(四)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

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唯物主义是追求物质享受的学说,唯心主义是追求理想、进步的学说;美国的詹姆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源于哲学家的性格(刚性气质和柔性气质)。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各自独立,互相平衡的本原,其实质是唯心主义。 17世纪笛卡尔(法国)“我思故我在”。

二元论是不是第三种哲学流派?

哲学上的党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对立和斗争。

哲学的党性同阶级性有关,是阶级性的体现。

唯物主义等于正确,唯心主义等于错误,对吗?

(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1、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世界的本质问题,然后才解决世界的状况问题。

2、如何解决本质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的状况问题的方向。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附着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上的。

(六)哲学中基本派别产生的根源

1、唯物主义产生根源:

A、社会实践的结果(社会历史根源)

B、进步阶段的需要(阶级根源)

C、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认识论根源)

2、唯心主义产生根源:列宁“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A、体脑分工和阶级剥削制度(社会历史根源)

B、剥削阶级的利益和需要(阶级根源)

C、主观脱离客观、认识脱离实践,(认识论根源)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

(一)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奴隶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a、代表奴隶主阶级中的民主阶层或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c、代表人物: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中国的“五行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17世纪、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b、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解释世界。

c、代表人物:17世纪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洛克“白板论”、霍布斯“人对人是狼”

18世纪法国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狄德罗“大理石雕像变成人)、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霍尔巴赫。

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抛弃了辩证法)

d、局限性:(自然科学处在收集材料阶段)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半截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这种主观精神派生的。

a、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等。关于“心”,孟子“心之官则思”是误解。

b、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中国南宋时期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中国明代王阳明(心外无物)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a、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德国黑格尔“绝对理念”

宋代朱熹“理”。

(三)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

代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由斗争产生的”。

2、黑格尔为主要代表唯心主义辩证法

3、唯物主义辩证法

(四)形而上学的基本表现形式

“物理学之后”“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器”。看不见摸不着东西的学问。近代黑格尔赋予形而上学以反辩证法的含义。

形而上学的实质——片面性。

(1)绝对主义:割裂事物的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抓住事物的确定性一面,否定不确定性,把确定性绝对化。

(2)相对主义:割裂事物的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抓住事物的不确定性一面,否定确定性,否定事物质的界限。

(3)折衷主义:或把两种根本不相容的东西无原则结合在一起、或不分主次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平列起来,歪曲事物的矛盾关系。

(4)诡辩论:把辩证法加以主观应用,随意把辩证法的某一侧面加以引申夸大、从而歪曲辩证法。

(5)庸俗进化论:只承认渐变,否认飞跃,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只承认进化、改良,否认革命。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我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从内容上讲,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完整的学科体系;从研究对象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科学;从阶级属性和功能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从本质特征上讲,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批判性)相统一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社会历史前提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三次大的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中期三大科学发现:1、细胞学说(德国施莱登施旺)

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德国迈尔等)

3、生物进化论(英国达尔文1859)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的论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现变革的关键是实践观点的确立,正是在实践观点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克服了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缺陷,使哲学在内容、对象和作用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从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脱离、本体论和认识论相脱离的缺陷,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的彻底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整块钢铁”,实践是构成整钢的“钢筋混泥土”。旧唯物主义在理解自然界时也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自然界

人类世界(马哲重点):人化自然

人类社会——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物

质生产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二)从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并且凌驾于所有的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缺陷,正确解决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地确定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研究对象。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总体上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哲学和科学一样,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在它们同实践关系上,科学比较直接,哲学比较间接。

2、哲学和科学一样,都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但哲学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发展

的最一般规律,科学是提示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3、哲学和科学的相互作用,哲学以科学为基础,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四)从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抽象思辩性质,把改造世界看作是自己哲学的根本任务。

四、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征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实践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的核心和它建构理论体系的根本原则是实践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指导实践

(二)科学性

这种科学性体现上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逻辑形式的严密性

(三)革命性(批判性)

这种革命性突出表现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上。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一切革命的人们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体现在马、恩、列、毛等一系列著作中。

1、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

3、马克思、1845《关于费尔巴格的提纲》11条,简称《提纲》

4、马恩合著,1845—1846《德意志意识形成》简称《形态》

5、马克思,1847《哲学的贫困》

马恩,1848《共产党宣言》诞生标志

6、马克思,1867《资本论》(第一卷)1885(第二卷),1894(三卷)1905考茨基(第四卷)

7、马克思,1875《哥达纲领批判》

8、恩格斯,1878《反杜林论》

9、恩格斯,1883—1925《自然辩证法》

10、恩格斯,188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1、恩格斯,1888《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2、列宁,1908《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914—1916《哲学笔记》

13、毛泽东,1951《实践论》(1937.7写,1951收《毛选》第1卷)

1952《矛盾论》(1937.8写,1952收《毛选》第2卷)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过时了?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哲学无用之为大用!“船夫和哲学家的故事”,银行家和律师的争辩:“无期徒刑更人道还是死刑更人道?”

认识世界功能和改造世界功能

具体表现在:

1、解释功能:事实性认识——求真

2、批判功能:精神的反思,现实中的批判——革命,物对人的有用性——价值

性认识——求善

3、预见功能: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真和善的统一

4、指导实践功能:真、善、美的实现。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

九、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目的和方法

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立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2、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看法

1、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否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多元论:英国,波普,“三个世界”理论(物质世界1、精神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3)

4、折衷主义:德国,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没有对世界统一性作出回答)

二、世界的物质性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原子具有不可入性、广延性、质量等)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缺陷:1、它不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把质上多样的

物质世界仅仅归结为原子在量的组成上的不同。

2、它不理解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误认为一般物质。

3、它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了解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

过程,误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当作最终层次的认识。

4、它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解释社会运

动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的看法

马克思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物质,“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恩格斯强调有形的实物,“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别撇开了”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采取扩大外延而不是属加种差的方法给物质下的定义。

列宁也强调“必须把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定义中去”。

根本特点: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下定义

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

统一:意识统一于物质

定义的意义:

(1)它指出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线。

(2)它指出物质能为人们的意志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坚持了辩证法基本原则,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线。

A客观实在性把哲学上的物质和科学上的物质相区别,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个别混为一般的缺陷。

B把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客观实在,包括到对物质的理解中,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割裂自然和社会物质统一性的缺陷。

三、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

恩格斯:“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哲学上讲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二)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一方面,凡是物质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存在即运动)

另一方面,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载体)

(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以下情形:

1、相对于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形式的运动。

2、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物来说,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3、相对于事物的质变来说,事物处在量变阶段。

相对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尺度。

(2)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相对静止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特殊的/个性)

(无条件的/普遍的/共性)

统一:1、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

2、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贯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克拉底鲁、庄子。

只承认静止,不承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芝诺的“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不上龟”。

五、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世界”佛学中称过去、现在、未来为世,八方上下为界。“宇宙”中国古代“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为宙”。世界或宇宙是指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一)时、空含义

1、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时间的特点:—维性(不可逆性)。

2、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空间的特点: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合在一起:四维时空

马克思“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的时间空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社会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人类生存的空间)、剩余劳动时间(人类发展的空间),自由时间(个人发展的空间)(闲暇时间)

(二)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

一方面,时、空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1、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的。

2、空间是以物质在时间上的运动来度量的。

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1、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

2、物质运动总要占用空间。

(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

2、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被非欧几何学,相对论是两种现代科学所证实)

(1)时、空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2)时、空的具体特性随物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六、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1、时、空的有限性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界。

2、时、空的无限性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界。

证明办法:①科学材料②哲学推论

已知前提:①能量守恒定律②世界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

3、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1)一方面,无限是由有限组成的,无数个有限组成无限。

(2)另一方面,有限包含无限,无限通过有限表现出来。

无限本身是个矛盾

杜林:矛盾=背理(时、空的无限是——1、2、3、4、5到无穷大)

康德:提出四对“二律背反”即矛盾。

七、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规律: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可知性、普遍性、重复性等。

康德“人为自然立法”。

八、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宇宙全息统一论

原理:世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在时间、空间中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意义:要求我们做到实事求是。

第四章人类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意识产生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

1、由一切事物所具有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劳动为意识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2、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3、劳动使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4、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三)动物心理和人的意识的区别

1、动物心理以感性形式为主要特征,而人的意识以理性形式为主要特征。

2、动物心理没有语言也可以进行,人的意识离不开语言。

3、动物心理与人的意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4、动物心理的反映对象只局限于客观外界,而的意识反映对象还包括人自身。

5、动物心理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之所以有意识的机能在于它是高度严密复杂的特殊的物质。

从量上看,人脑重量比其它高等动物大。

从质上看,人脑的内部组织结构较其他动物脑更加复杂、完善、精细。

第一信号(实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语言和文字)是人特有的。(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列宁)

意识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

1、意识的反映形式具有主观性,但反映内容是客观的。

2、个体意识的差别是主观的,但产生个体意识差别的根源是客观的。

3、意识反映对象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是错误的,无论正确与否,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根据。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其技术工具为电脑。

结构模拟

功能模拟

2、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意识是有生命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人工智能是无生命物质的低级运动形式;意识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只顾执行指令不顾后果;意识是积极主动的,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是机械的、呆板的。完全是按输入的程序工作。

联系:二者都是以客观的物质过程为基础的,都遵循着某种共同的客观规律即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规律。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意识,电脑不能取代人脑。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能动作用指意识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和能动改造。表现: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3、意识活动具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

4、意识活动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列宁:“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能创造世界”。

(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必须正确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关系。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五章实践

一、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有目的的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广义的实践)

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

2、自觉能动性(能动创造性)

3、社会历史性

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社会性,个人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1、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实践活动)

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在生产中发生的关系为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是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3、创造科学文化成果的精神生产实践。

精神生产指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活动目的的实践。

主要包括:科学实验,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1、精神生产的目的是精神产品;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也需要付出体力劳动)

2、精神生产具有特殊的创造性

(如,服装设计师、医生)(创新是精神生产的生命)

3、精神生产具有个体性特征。

4、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实践的基本要素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1、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主体(婴儿、有实践活动能力,没有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主体的主体性:1、能动性;

2、创造性[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人作为主体的最本质属性

3、自主性[是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是人作为主体的前提。主体的基本形态:1、个体主体形态

2、集体主体形态

3、社会主体形态[主要指国家]

4、人类主体形态

2、客体: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观物质世界是可能的客体,不一定是现实的客体。

客体属性:1、客观性

2、对象性——客体的最本质属性

3、社会历史性

客体的基本类型:1、自然客体(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然和人工自然客体

2、社会客体(社会中人、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关系)

3、精神客体(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

3、主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的制约作用。

相互作用内容:主体客体化(主体对象化为客体),客体主体化(客体逐渐被主体占有)

(二)实践的目的、手段、结果

实践目的是实践主体对外部现实的某种需要或要求。

实践手段是实践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一切物质中介(工具)

实践结果是在外部世界中以客观形式实现了的主观目的(目的的现实化)

四、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六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

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联系与关系、相互作用

关系是联系的内在表现

相互作用是联系的外在表现

联系是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统一

3、联系和中介

联系是通过中介发生的

中介:沟通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间接联系与直接联系都需要中介

中介:区别相互联系着的事物的分界线,联系的性质体现在中介上。

4、联系和差别

联系和差别不可分:联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有联系,联系以差别为前提。

形而上学承认非此即彼,辩证法也承认亦此亦彼。

(二)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要求从事物客观的联系中考察事物,反对瞎联系。

2、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处于相互联系中。

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看问题。

3、条件性

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

的总和。

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

(三)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1、系统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狭义:(最早系统论由贝塔朗菲创立,是关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理论)

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广义:一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而建立的科学理论都称为系统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混沌学、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最本质特征

整体性:指系统中的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

两层含义:

a、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孤立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总和——亚士里多德的表述)。

b、处于系统中的要素,其性质和功能要受该系统整体的影响和制约。

(2)结构性: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方式;

(3)层次性:层次是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在依次隶属的关系中所形成的等级;(4)开放性: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世界的发展

联系引起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性质相同、程度有别)

区别:运动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变化是运动的深化,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

发展是变化的高级形态,是指向前的变化(向前的量变和质变)

联系:运动引起变化,变化引起发展,变化、发展既是运动,又是运动的深化。(二)运动的基本形式(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1、机械运动

2、物理运动(声、光、电、热、磁)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

3、化学运动

4、生物运动

5、社会运动

6、思维运动

关系:1、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区别的,区别根据在于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各别的特殊矛盾;

2、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

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但又不能归结为低级的。

(“人是机器”,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3、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过程中运动是守恒的,因为能量是守恒的。

(三)世界发展的方向性

1、方向:指不同运动形式之间过渡和转化的走向。

(1)单一水平的转化:(同一级运动形式的转化)

(2)下降的运动

(3)上升的运动

2、上升性是世界发展的主导方向,(辩证理解)

(1)肯定世界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上升的,并没有否定具体事物变化方向的多样性。恩格斯:“合力论”思想,各个方向合力是上升的。

(2)在现实发展过程中,上升不是单一的过程,它还伴有下降的过程。

(3)发展中的上升,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前进运动。

(四)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表达)

1、过程是事物的发展在时间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续。

2、内容:(1)具体事物的过程是有限的,整个世界的过程是无限的;

(2)前进的发展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3)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事物的集合体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联系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是否承认矛盾观点的对立(全面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根本分歧)造成前两点的根源。

(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最基本概念)

1、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2、范畴:实体范畴(自己独立存在)、属性范畴、关系范畴如:(主体与客体)

(列宁:认识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3、唯物辩证法所讲范畴——(对立统一关系)

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与现实

现象与本质相对与绝对普遍与特殊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理由: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质就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他事物的内在特殊性。

注意:①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②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属性是事物和他事物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质

(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本质属性发生变化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③事物的质是多方面的

事物不仅可以有多方面属性,也可以有多方面质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和形状表示的规定性。

量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注意①量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②事物的量是客观的

(没有不和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纯粹的量)

③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④事物有外延的量和内涵的量

外延的量是对事物存在范围、规模的规定,是事物质的广度的标志,可用机械方法计算。

内含的量是对事物程度、等级的规定,是事物质的深度的标志,不能用机械方法计算。

认识顺序:先认识质,进而认识量。

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量的前提。

把握量是对质的深化和精确化

对质的研究称为定性研究对量的研究称为定量研究

3、度: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注意:①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

关节点(临界点)(上下限)

关节点和度(上下限的区间)的关系是边缘和整体的关系

②度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

③度是多方面的

认识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掌握适度原则(最佳度)

(二)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量变、质变

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即事物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根本性的、显著性的突变,是原有度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的中断。

2、两者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b、质变必须由量变来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两种错误观点:1、激变论: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

2、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整个物质世界

两种表现:(1)物体总是因其空间大小与质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质的物质层次。

(2)无论物质何种层次、何种运动形式的质的变化都是由相互对立着的量的变化引起的。

2、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a、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数量的增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b、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的飞跃(指事物内部的新质要素和旧质要素经过激烈的外部冲突使事物发生质变的形式,如炸药爆炸)非爆发式飞跃(指事物内部新质要素逐渐积累,旧质要素逐渐衰亡使事物发生质变的形式,如铁生锈)(2)量变、质变过程的复杂性

体现在:一方面,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a、阶段性部分质变

b、局部性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指质变过程中,新质要素在数量上大量增长和扩充)

改良属于量变,改革属于部分质变

二、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一)辩证矛盾

是指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即是对立统一。

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自相矛盾)不是一回事。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性)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

三种情形:(1)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对联结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着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趋势。

3、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具体的同一(抽象的同一)

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斗争是指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斗争。(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1、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及其作用

内部矛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外部矛盾: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事物的运动是自己在运动,但不是孤立运动)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的作用:a、矛盾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

自身因素得到发展。

c、矛盾同一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

(2)斗争性的作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为质变作准备;

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了事物存在的限度,促进

矛盾的转化,实现了事物的质变。

(事物量变是由斗争引起的,事物质变也是由斗争推动的,

但斗争不就是发展,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促

进事物的发展)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运动

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不是不需要条件,而是它既受条件限制,又能打破这种条件限制)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

两层意思:(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2)每一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2、特殊性: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

指具体事物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矛盾解决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1)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从矛盾性质方面分析可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不一不定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不规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2)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从矛盾地位来分析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每一矛盾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处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点论”和“均衡论”是错误的。

(3)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a、矛盾的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面

小学语文《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13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诗歌,讲的是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木生发开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心灵。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搭积木。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 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

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 “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二)词句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三)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四)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健康评估实训课教案

班级时间节次 教学项目及内容实训一、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教学方式示教 一、教学内容: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能说出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学习目的和要求。 技能目标 会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操作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体护理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操作。 2、教学难点: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操作。 四、教学内容的引入: 提问:意识状态的定义。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 (一)学生准备: 复习与之相关的解剖知识,并做记录。 (二)教师准备 资料准备(课件、案例) 1.点名,查考勤。强化安全法制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导入新课:意识状态的定义。 2.示教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的操作方法并讲解临床意义。 3.学生练习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评估的操作,让学生相互讨论操作中错误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查看学生练习的情况,并每组抽1-2名学生操作,并作为小组的考核。 4.在课程示教和操作中,将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5.总结重点、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6.布置下节课需用的相关内容:复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作业及思考课下练习头颈部评估操作 课后小结

班级时间节次 教学项目及内容实训二、胸肺部评估教学方式示教 一、教学内容:胸肺部评估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熟悉胸肺部检查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要求 技能目标 会胸肺部检查的操作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体护理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胸肺部评估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胸肺部评估的操作方法。作。 四、教学内容的引入: 提问:肺的解剖。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准备: (一)学生准备: 复习与之相关的解剖知识,并做记录。 (二)教师准备 资料准备(课件、案例) 1.点名,查考勤。强化安全法制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导入新课:肺的解剖 2.示教胸肺部评估的操作方法并讲解临床意义。 3.学生练习胸肺部评估的操作,让学生相互讨论操作中错误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查看学生练习的情况,并每组抽1-2名学生操作,并作为小组的考核。 4.在课程示教和操作中,将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5.总结重点、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6.布置下节课需用的相关内容:复习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作业及思考课下练习胸肺部评估操作 课后小结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平搭积木》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平搭积木》原文 平平搭积木, 搭了四间房子。 平平,平平, 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 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平平,平平, 还有一间呢? 还有一间啊, 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平平还要搭 很多很多的房子, 给大家住。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平平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书”4个字,认识“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小朋友在家时学习搭积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出示彩色的积木。? 师生交谈:你喜欢搭积木吗?你能搭出什么来?? 2、板书课题并带课题。? 3、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债拼音读课文。? 2、师:谁能靠着拼音朋友的帮助,把课文读通,读准?? 三、认读生字。? 师:想读好课文真不容易!有一个新朋友我们还不太熟悉!? 1、出示要认识的11个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平、这、住、呢”的读音。? 2、出示没有拼音的汉字,现在,你还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有什么好办法??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师适时点拨:你们发现了吗,“很”字的偏旁很特别,它叫——“双立人”。? 4、出示句子(无注音):? (1)平平搭了四间房子。? (2)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3)给没房子的人住。? 比赛读句子,看谁读得正确。?

四、再读课文。? 1、在小组里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评议,看谁读得正确。?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3、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出示“业、平、本、书”:? 1、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发现了什么?? 写?这样的字,要怎么写才漂亮?? 2、师在黑板上田字格里示范写“平”字。强调竖笔要写直,而且要写在竖中线上。?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出现生字词。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一)举行朗读比赛。? 1、你觉得哪几句话特别需要老师帮助?? 老师指导读好“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三句中的“呢”、“啊”和问句的语调。? 2、各自练习朗读,进行准备。? 3、比一比谁读得好,? (二)启发想像读。? 1、师:你们看,这图上画的不就是平平和奶奶吗?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大胆想像说。?

平平搭积木教案学案

课题13、平平搭积木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ㄔ”;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自读自悟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懂得从小要关心别人。 4、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 1、认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案学案 一、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积木吗?老师小时侯也很喜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兴地搭积木呢!看,他开心吗? 二、合作展示 1、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2、提出疑问,大家探讨,老师适时点拨。 3、教师指出易混淆的字知识。 4、不理解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教师点拨引导 三、组织研讨、引导建构。 1、组织整理、倾听提高。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2、帮助指导、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点评,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 五、归纳总结。 有必要提醒学生对知识进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盘点所获 引导学生说出在本节上学会了什么生字,理解了什么词语。

★课前引导 小方法:(相关知识) 识字方法: 1、“搭”是提手旁,“很”是双人旁。 2、“搭、间、都、住、没”可通过分解部件识字。 3、形近字比较识字:问——间住——往 我会预习:(预习要求) 1、课文读5遍(家长评:熟练一般不熟练) 2、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家长评:完成没有完成) 3、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些:结构,偏旁,音节,组词。都:结构,偏旁,音节,组词。住:结构,偏旁,音节,组词。 呢:结构,偏旁,音节,组词。没:结构,偏旁,音节,组词。很:结构,偏旁,音节,组词。(家长评:全部认识个别不认识) 4、思考: 图上画了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5、读熟下列词语: 平地搭积木一间房子这些都有住人没有 很多都是这里时间去呢来啊没人很高 家长签字: ★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 1、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好听一点吗?你们能做到吗? 2、谁能当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写生字? 学习引导(二) 1、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听了平平的话,你觉得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呢?你喜欢平平吗?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练习。 ★展示交流

健康评估教案(部分)

第一章健康评估的方法 [学习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 1.掌握问诊的内容、步骤、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目的。 2.掌握视诊、触论、叩诊、听诊4种基本体格检查的方法。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 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很多,如问诊、体格检查以及查阅病历或有关辅助检查结果等,问诊和体格检查是其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 一、问诊 (一)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即首次入院健康评估表所要求的病史内容。问诊时可按问诊内容的顺序进行,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文化程度、医疗费支付形式、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资料收集日期、资料来源及可靠程度等。若资料来源不是患者本人应注明与患者的关系,年龄应按实践年龄计算。 2.主诉为患者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记录主诉用词要简明扼要,如“发热、头痛16小时”、“乏力、纳差5天,尿黄3天”等。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应尽可能使用患者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诊断性用语,如“糖尿病1年”应记述为“多食、多饮、多尿1年”。 3.现病史现病史以主诉为中心,详细描述患者自患病以来健康问题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为病史的主体部分。可按以下内容和程序询问: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起病情况包括起病的急缓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脑栓塞、心绞痛、急性胃肠穿孔多急骤起病;肺结核、肿瘤等则起病缓慢。不同的疾病,其起病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睡眠时,脑出血则常见于情绪激动时。患病时间是指从起病到就诊或入院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的程度及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判断病变所在的部位、范围和性质。(3)病因与诱因:主要指与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外伤、中毒、感染等)和诱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起居饮食失调等)。(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及有无新症状出现。(5)伴随症状:指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对确定病因和判断有否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6)诊治和护理经过:包括曾接受过的诊断措施及结果,已进行治疗、护理者则应问明治疗的方法,所用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和疗效,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

2020年《平平搭积木》的优秀教案

《平平搭积木》的优秀教案 1、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读好问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出示.课件,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5、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平平搭积木。

1、请小朋友打开书本找到108页,自己读读课文请出今天我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招待他,再跟他打打招呼。(巡视指导读正确) 2、生字宝宝在大家的热情邀请下来到了我们面前,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咦!拼音助手都回家了,你还能认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吗?谁认出来就能得到老师搭的房子。指名读 4、我们的生字宝宝也要回家了,快快拿出作业纸,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把她送回家。 5、反馈,学生一边指着生字,一边叫他的名字。如果对了就说宝宝回家了,如果错了就说++宝宝没回家。 6、我们的生字宝宝都回家了,宝宝的妈妈请我向你们说声谢谢。“谢谢小朋友!”引导小朋友有礼貌的回应。 7、我们的宝宝在回家的途中还交了好多朋友,你们认识吗?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小朋友把房子送给了生字宝宝,平平也搭了四间房子呢,你们瞧!(.课件出示四间房子) 2、快来问问平平为什么要搭四间房子?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重点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学生当不同的角色来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 3、听,平平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平平的声音:一间给…… (1)出示第三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读正确。 (2)分句指导,把你读得最好的那一句读给大家听。(爷爷很爱看书。奶奶可喜欢平平了。爸爸妈妈多恩爱啊!)板帖头饰。

教案格式模板教程文件

单元教学设计 知识关联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本组课文,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识字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课标 要求 分析 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有感情,使学生能在与文本发生思想共鸣之中喜读、乐读。并且主 动交流,善于倾听。 教材 分析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雨点儿》告诉我们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 下来的;《平平搭积木》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 要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自己去吧》用一个浅显 易懂的童话故事激励学生自强自立;《一次比一次有进 步》采用童话的形式,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 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于字里行间。 学情 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继续提 高识字能力。通过前面汉语拼音的学习,学生已能正确 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有 感情,从文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三维) 1、这一单元要让学生认识60个生字,会写18个字。2 、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培养识字能力。3、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识字。4、在学习课文中,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课文内容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资源整合分析 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做到多认少写。二、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案首页 单元五单元课题11 我多想去看看课型讲读课课时 2 授课时间 课前活动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教学目标(三维)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 破设计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突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字。多种朗读形式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通过自渎、质疑,教师指导解疑。 使用教材的构想 学生对北京充满向往,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平平搭积木》》_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平平搭积木》》_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平平搭积木》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通过游戏过关巩固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感受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激情引趣,揭题导入。(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

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把课题读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读准字音 学生找出难读的音,会读的学生教读。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反馈,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读其他的字。 指导看图 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自由朗读 男女生比赛。 自主识字 游戏:摘苹果

1.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的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里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名字,那它就是你的了! 2.复习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话?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你喜欢他吗? 全班分角色朗读 4.写字指导 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看画面天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

《平平搭积木》教案范文

《平平搭积木》教案范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2课时 1、出示积木的图片 师:小朋友,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积木)读一读。 2、师:大家玩过积木吗?说说你曾经用积木搭过什么? 指名回答,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我用积木搭了()。补充板书:搭。

指导认读“搭”:你能记住这个“搭”字吗?说说怎样记。你知道“搭”字为什么用“扌”吗?除了“搭积木”,你还知道“搭”字有哪些朋友? 指名回答,如:搭房子、搭建、搭桥……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儿歌,看老师写题目。 补充板书:平平。 指名读题目,指导读准“平”的后鼻音;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平”字。 指导读课题:谁搭积木?(平平搭积木);平平做什么?(平平搭积木) 【说明】通过问答,指导读好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朗读重音的作用。 4、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平平吗?

学生回答,如:平平,你用积木搭了什么?平平,你是怎样搭积木的?平平,你的积木搭的好吗? 【说明】用向平平提问题的形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问,说好问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的能力。 1、播放媒体资源“学一学”中的范读部分,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读音。 2、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儿歌,教师巡视指导。 3、利用媒体资源“学一学”中的识字部分,教学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字音:翘舌音“这、住、书”;前鼻音“间、很”;轻声“呢、啊”(轻声放到句子中强调)。 【说明】培养学生自己画生字和词语的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册语文教案 一(1)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上学期留级生1人,是:郞斌。跟读生有:胡婧、付肖涵、郑佳慧、胡心怡、左敏宏、郑立斌。上课五星期后又插入一个徐茹微。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通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都比较活泼可爱,可是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动,上课坐不好,还要影响同学,课间又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是郞斌、牟敏力、谢凯、林杰、叶盛峰等同学。上课时有好多同学都不能专心听讲,平时作业又不能完成作业,尤其是胡婧、杨志远、许志刚、许宇峰,林杰、王聪聪、林金伟、黄子豪、叶多多、蒋晶晶、等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 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个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复习一有五项内容,一是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二是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字母;三是看图拼读音节;四是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画正确连起来;五是认读学过的字词。显然,这是通过各种形式,对于前阶段所学拼音字母以及部分常用字进行复习巩固。 新生至此,一部分可能学得轻松有兴趣,一部分可能比较累,特别是对于字形相近的声母容易混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激励和辅导工作。另外,大部分学生会在理解题意上有困难,需要教师逐步具体指导。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学过的声母和单韵母,能正确区分其中的形近字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熟练掌握单韵母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正确分辨音节的声、韵母,较熟练地拼读或直呼音节,继续学习连读双音节词。 4.会看图拼读音节。巩固认读学过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会看图拼读音节。会拼读音节,注意轻声。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我会读

小朋友,我们到今天为止已经认识了很多拼音朋友,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能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 1.出示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 (1)指名认读,齐读。 (2)想一想它们的四声,同桌对读,提醒要注意倾听同学的读。 2.出示十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y w (1)自由练读,同桌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练读。 (2)说一说读声母是要注意什么:声音短促,不能拖长音。并强调这一点。 3.出示三个整体认读:yi wu yu ,分别读读,告知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多种形式认读,重念儿歌提醒学生注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以及yi上标声调时一点省略的规则。 ●二、我会写 (1)出示四组拼音:b-d f-t n-m u-ü 进行练读。 (2)每个小朋友挑选其中的一组,同桌间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卡片随机出示认读,并说一说特点以及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 (3)在四线格里认真地写一写。 ●三、看看读读 (1)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拼一拼下面的音节,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轻声音节) (2)选择其中一个音节词,说一句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平平搭积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平平搭积木》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平平搭积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书”4个字,认识“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小朋友在家时学习搭积木。 教学时间2课时 “新鲜”在字典里的意思有:A、没有变质,B、没有枯萎,C、不含杂类气体, D、少见的。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出示彩色的积木。 师生交谈:你喜欢搭积木吗?你能搭出什么来? 2、板书课题并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3、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债拼音读课文。 2、师:谁能靠着拼音朋友的帮助,把课文读通,读准? 三、认读生字。

师:想读好课文真不容易!有一个新朋友我们还不太熟悉! 1、出示要认识的11个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平、这、住、呢”的读音。 2、出示没有拼音的汉字,现在,你还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有什么好办法?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师适时点拨:你们发现了吗,“很”字的偏旁很特别,它叫——“双立人”。 4、出示句子(无注音): (1)平平搭了四间房子。 (2)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3)给没房子的人住。 比赛读句子,看谁读得正确。 四、再读课文。 1、在小组里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评议,看谁读得正确。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3、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指导写字。 出示“业、平、本、书”: 1、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四个字,发现了什么? 写这样的字,要怎么写才漂亮? 2、师在黑板上田字格里示范写“平”字。强调竖笔要写直,而且要写在竖中线上。 六、布置作业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老师写说课稿也要变得新颖一点。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教室》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第二课时

《平平搭积木》教案

《平平搭积木》教案 《平平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 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

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四、学生提问,师生讨论 4.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生、足、走”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广、升”。 2、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诗歌 1、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读)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4、朗读比赛。(同桌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同桌读,评议、奖励;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⑴这首诗歌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读得最快,记得最牢。 ⑵在课件中结合景物出现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⑶自由练读词语。 ⑷比一比。小组开小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同学来挑战,谁最棒;教师随机抽读词语;全班齐读。 2、认读生字 ⑴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⑵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⑶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⑷教师抽查卡片。(四人小组读一读,个人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⑸听音找卡片。 ⑹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⑺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宝盖头下一个女”(安) ⑻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讨论交流)相机学习方字旁、心字底。(范写、书空) 四、说话训练 1、出示课件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3、说话练习: ⑴我国的首都是()。

《平平搭积木》优质课教案

《平平搭积木》教案 芦红彦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1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认识“双人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心中有他人”。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1、激情引趣: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回答: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过渡:真棒,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叫“平平”的孩子。他又会做什么样的事呢? 3、揭题:(板书课题:平平搭积木) 1)、认读“平”:我们先和平平打声招呼吧。(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轻声。指多名学生读)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师指导写第一个“平”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会写了吗?(生:会写了)好,你们就来写第二个“平”字好吗?(生书空并说笔画名称)。 2)、认读“搭”:我们说搭积木要用手,所以搭是什么旁?指导读准音。

我们还可以说搭什么?(积累词语) 3)、看搭积木的“积”左边是什么字(盖住右边的“只”)谁认识? 生:禾苗的“禾” 师:再看右边是什么字?(盖住左边的“禾”) 生:一只、两只的“只”。 师:真好!两个认识的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字,同学们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去识字,一定会认得很多很多的字,过渡:现在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 读题,读准音。 二、质疑初探 看到这个课题你头脑中有什么小问号?(平平搭了什么?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么多小问号啊,我们快点读读课文吧,读着读着你就明白了。先看读书要求(大屏出示:一读二圈三考)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二)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大屏出示生字,先读带音的词,再读带音的字,再读不带音的字,说说怎样记住生字)开火车检测。 (三)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健康评估--教案设计16高护

实用标准文案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医护学院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授课班级 16高护9.10班 任课教师代旭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天门职业学院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 绪论 一、导入新课 (一)讨论各自对“健康”的理解。 (二)介绍传统现代健康观、现代健康观和思维健康观。 二、健康评估的概念 健康评估是研究诊断对象对对现存的和(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在身体、心理、社会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医学课程。 三、健康评估的发展 四、健康评估的重要性 健康评估既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又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中,它随诊断个体现存的和(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改变或出现而不断调整和更正。 五、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 (一)健康史采集 (二)常见症状评估 (三)身体评估 (四)心理与社会评估 (五)实验室检查 (六)心电图检查 (七)影像学检查 (八)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九)护理诊断 (十)护理病历书写 六、健康评估的方法:交谈、身体评估、辅助检查 七、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小结: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乏力等,一般通过交谈获得。 体征是指护士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简单的诊断工具所发现的客观异常表现,如肝大。 第一章健康资料 第一节健康资料的类型与来源 ·主观资料:采集健康史(交谈) ·客观资料:身体评估和辅助检查 一、健康资料的类型 (一)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 (二)目前资料与既往资料 二、健康资料的来源 (一)主要来源:患者本人 (二)次要来源 第二节健康资料的内容 一、健康史 二、身体评估 三、诊断性检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儿歌与童话混编的课文。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地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我多想去看看》是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大地,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平平搭积木》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了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内容浅显易懂,采用了童话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的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全文又采用学生喜爱的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便于教师在丰富的对话练习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不搞“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6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有18个。 2、本单元共五篇课文,体裁包括诗歌和童话,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在《语文园地五》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比较形近字,培养学生类比识字、读词说 句和第儿歌的能力。 【单元重点】 1、认识生字60个,其中要求会写的有1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其中的两篇课文,并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含义。 3、能通过比较偏旁认识形近字,会读词,能独立地读儿歌。 【单元难点】 1、以比较偏旁的方法比较字在形状上的异同。 2、长句子的朗读。 3、在朗读中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增长知识,产生感情。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走近文本——预习达标(3课时)

平平搭积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平平搭积木》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学习新偏旁双人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先来猜个谜语,有一种玩具五颜六色,而且有各种形状的部件,用它能够搭建出许多有趣的东西,大家一定都玩过这种玩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么?(出示积木图片)过渡:真棒!看来你们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也是个搭积木的高手,他的名字叫作平平(板书). 那么我们今天要的这一课就叫做(生齐读)平平搭积木,完整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激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的同时,把生字表中的生字注上拼音。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找出答案:“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一间....”“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同学们找得都非常正确,说明认真读了。 3.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学习疑问句和标点符号"?",指导学生学习疑问句。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疑问句,为读好疑问的语气做准备。 三学习认读字 1.找同学到黑板上给生字卡片找正确的拼音。 2.领读生字,分析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分析字形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四学写“平”“书”两个字。 1.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这两个字组词。平坦、平面、平淡...书本语文书... 3.老师分笔画领写着两个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写好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生字,大家还认识它们么?(认识)。既然这样,我们就来玩 个抢读游戏,看看男生和女生谁读的又快又准确。(课件逐一出示生字)用图片给与鼓励。 2、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现在我们来玩个搭积木的游戏。老师这里有许多生字的部件, 你们能把它们两两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字么?找四位同学上前。同学们搭得都不错,你们真是搭积木的高手,还有一个小朋友也是搭积木的高手,他叫什么名字?(生答)那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说课题:平平搭积木。书空平的笔画。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倒入课题,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分段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找出那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是平平说的。 课件出示两组对话。 (三)指导学生读好第两次对话。 A.读好第一次对话 1.点名读奶奶的话。启发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生活中奶奶是如何和我们说话的? 语速如何?表情怎样?老师范读。再指明名读,齐读。 2.指名读平平的话,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读好平平的话。 3.同桌配合读好第一段对话。 板书,一间给...住。过渡,那还有一间呢?引出第二段对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