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德育体系构建

德育体系构建

德育体系构建
德育体系构建

一、王村中学德育目标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六年级德育目标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领会精神实质,强化学生对王村中学学生管理规定的学习与落实,加强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的规范教育,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学生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

2、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王村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并做好贯彻落实和实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等作为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学期初,通过主题班会,结合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并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班级、班约的制定与执行,尊师爱长的要求,惜时守信的诚信教育,学规范、守规范的学习教育。

5、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6、把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敬别人的劳动等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努力做到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7、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的健康、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所以班主任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安全教育:共同学习交通规则,提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知识的教育,提高防溺水能力;教育学生增强饮食安全卫生意识,杜绝到不卫生的摊位上吃饭,注意识别过期变质食品;加强防火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防火能力和火中逃生的能力。

8、抓课堂常规:上课、作业、学习用品。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都要认真完成,一丝不苟,养成习惯。每天提前预习功课,及时复习,懂得“温故而知新”,课前摆好学习用品,开始让小组长监督检查,逐步养成习惯。

第二节七年级德育目标

1、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3、了解我镇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的自觉意识;

7、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

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8、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9、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

10、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11、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12、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13、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14、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王村中学德育内容的体系构建

第一节六年级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

1、知道台湾是祖国的领土,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反对“台独”,赞成“一国两制”,拥护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2、进一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思想。

3、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列主义的创始人。

4、初步了解党、团的性质,教育学生立志参加共青团、共产党。

理想信念

1、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斗争的艰辛历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关心国际事务,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

3、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自己的理想联系起来。

道德文明

1、具有初步的环保知识和意识,知道保护环境和资源人人有责。

2、乘坐公共汽车,不争抢,主动买票,能给老、弱、病、残让座,不大声喧哗。

3、不隐瞒事实真相,有正义感,对不良现象要勇于揭发。

4、与邻里和睦相处,相互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不给同学起外号,不与他人吵架。

基本素质

1、珍惜时间,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会做简单的饭菜,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

2、不盲目追求潮流、不赶时髦,不追明星。

3、自觉主动学习,讲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能高效的完成作业,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敢于克服困难,承受挫折。

4、知道社会上还有坏人,有违法分子。要提高警惕,不上当受骗,见义勇为。知道一些自救和自护知识。

第二节七年级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

l、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不忘近百年来帝国主义的侵华

史,不忘国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商品经济意识。

3、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立志为中华腾飞而发奋读书,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4、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理想信念

1、初步形成集体观念,能主动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

2、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提高生活白理能力。

3、爱护环境、爱护公物、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

道德文明

l、具有诚实、谦虚宽厚的品格。

2、具有初步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

基本素质

l、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结合《社会发展简史》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党的教育。教育学生了解人国人民的优

良传统,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

3、理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为实现现代化而奋发学习的理想;激发求知欲和进取心,注意帮助学生坚定学习信心,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困难,提高效果,防止“塌腰”。

4、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强集体观念。

5、民主与法制教育。惯彻“守则”,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6、劳动教育。教育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参加劳动和勤劳致富的道理。树立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

7、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就是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好心理品质及能力的培养。继续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和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青春期身心变化的规律,自觉保持身心健康,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友谊,不早恋。同时树立正确审美观点.培养抵制精神污染的能方。

三王村中学德育途经的体系构建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的与任务、落实的与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体系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时效为目的。

一、注重课堂教学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小学各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各科教师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明确本学科渗透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强化各类学科思想道德的渗透功能,并不断强化思想道德的渗透意识。如:语文学科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以及理想、道德、文明的教育;数学学科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强化创新意识;社会学科应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音乐、美术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育学科应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不怕苦、不怕累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

二、引入心理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心理世界复杂多变,充满各种矛盾和困惑,如果不加以恰当地教育和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有认识障碍、意志障碍,心理状态抑郁、敌对,就必然要影响到个性心理,影响到其正确道德观的形成,阻碍其思想进步和道德完善。

进行心理教育,可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问题(例如: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道德教育的开展奠

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开展第二课堂

随着时代的变迁,概念化、公式化的说教方式已经不能被青少年接受,只有使德育具体化,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入实践,自我领悟,才能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影响力、说服力,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在倡导学生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没有采取以往的监督、评选方式,而是开展“自我形象设计”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身良好形象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学生在设计、评选中都表现出极大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汶川地震发生后,校园广播站每天及时报道最新消息,还开展“我最感动的人和事”征文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告诫学生要勇敢坚强地面对困难,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富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气息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内引人遐思的雕塑、催人奋进的标语时刻使学生沐浴道德的春风;

草地上、校道旁的各种提示语提醒学生爱护环境、注意安全;定期更新的墙报,用学生喜闻乐见、息息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教室内悬挂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时刻提醒学生要以规范和守则为标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黑板上方的国旗教育学生心中要有祖国;墙壁上的名人

画像、名言名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中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要想他们担负起历史和民族所赋予的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没有好的思想道德,就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有所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明白社会所赋予的重任,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四王村中学-德育方法的体系构建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中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施教传道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但学生是接受教育和进行品德修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又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施教传道方式。德育方法的理论正是在研究德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施教传道和学生如何受教修养的问题,研究教师和学生、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相互活动及其调节方式,从而实现最佳德育效果问题。

德育方法受德育任务、内容和德育对象的特点所制约。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为德育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了理论根据。采用的方法

还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的要求。

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因而决定了德育方法的多样性。既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形成品德的方法;既有侧重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也有侧重于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节主要介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一、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说理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道教育的基本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形式。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讲述、讲解和讲演。“讲述”主要是客观描述事实,呈现知识、材料和观点,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讲解”是进一步分析、论证和说明问题,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讲演”则是综合运用讲述、讲解等方法,采取演说或报告的形式,完整、深入地论证或说明某一问题。讲演往往所涉及的问题较深较广,所需时间也较长。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注意内容的组织。由于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讲”为基本方式进行的,所以必须对所讲授的内容作较周密的安排,使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系统全

面和重点突出的统一。

第二,注意学生的发动。由于讲授法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导,所以要特别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应当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努力使教师的解释、分析和推论成为学生的接受、分析与推演的同步过程。

第三,注意语言艺术。讲授既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美的创造,力求清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条理清楚。讲授的声音在音高、音调与语速上都应注意合理设计,抑扬顿挫,有一定的节奏和旋律感。讲授还应注意发挥姿体语言的潜能,使之与口头语言相配合,提高讲授的感染力。同时讲授法也可以灵活运用其他的教育手段,例如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进行。

[案例1]:教师讲授《分苹果的启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侯,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这个分苹果的故事,对我们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教育不要违背人的天性,去造就扭曲的人格;二是要利用孩子的需要,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使之懂得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关系;三是要让孩子懂得公平,即使是竞争也要讲究公平,不要想歪点子。(哈尔滨市中小学德育网)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

法。谈话法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提问,二是对话。

提问法的要义在于通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推演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问使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自己原来在概念和结论上的不周延或不合理处,从而修正自己的看法(后者又称为“反话法”)。

提问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所提问题应当指称明确、难易得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②所提的问题和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为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要求通过个别学生的提问达到教育全体的功效;③谈话要有—定的计划和步骤,同时要掌握好讨论进行的时间;④结束提问时应引导学生作出适当的总结。

对话法是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在对话法中,师生双方应当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人际关系。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的关系中,是一种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表现。对话法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平等地讨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价值说教。对话法在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领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道德教育过程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使用谈话法之外,还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广泛采用。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活其学习动机和潜能,具有较高的启发性。但它也有耗费时间较多,且对教师的谈话技巧要求较高的局限性。

[案例2]:和每位学生聊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的确,作为班主任要想所有的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每学期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和每位学生聊天。每天课间或放学后,我都会主动邀请几位学生坐着和我聊聊天,话题主要是请他们给老师提提意见,对身边的发生的事发表一下看法,畅谈开心事,倾述苦恼事……对每位学生的谈话,我都十分专注地倾听;对每位学生遇到的苦恼,我像朋友样的给以真诚地帮助。比如,与蔡可同学聊天时,他流着泪向我倾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原来是他一生下来上嘴唇就有些畸形,为此他感到了无尽的烦恼,有时甚至想到了自杀,因为在学校有不少同学给他取绰号,在家里父母常为他先天残疾之事抱怨争吵。为了让蔡可摆脱烦恼拥有快乐与健康,我除了经常同他谈心,给他讲保尔、贝多芬、海伦、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故事,还特意找了那些给他取绰号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一起交心。一学期下来,蔡可的脸上终于有了自信而快乐的笑容。当然在同学生的聊天中,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我与他们的“私下”约定,可以说一学期下来,我与每位学生都约定过,因为只要他们达到了约定的内容,就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比如当上杰出学生、班级之星、升旗手等。正是由于我与学生谈话随意而宽松并真诚地为每位学生寄予同等的期望与爱,这就无形地就缩短了师生间心理距离,

使我逐渐成为了学生们最值得信赖敬佩的朋友。比如,张茂同我聊过天后,每天都要在小结本上向我提一个问题,而巫科同学则以聊天为素材专门写了一篇名为《美丽的聊天》的文章发表在了《金钥匙》报上。当我生病时,有不知名学生以朋友的名义送来药;当当我处理问题不当时,有朋友给真诚地为我指出来……。

总而言之,与每位学生聊天,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因为经常同学生们真诚而平等的交流,不仅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认识了自我,与孩子们有了心灵深处的沟通,能洞察到他们的观点、态度和内心活动,摸清他们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随时反思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而且最让我幸福的是身边多了几十个最纯真无邪的朋友,时时都能给予我鼓励与鞭策,使自己愈来愈真切地感受教育的无穷魅力,并深深地爱上她。(初中班主任网)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教育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讨论的主题要切合学生道德发展和实际生活的实际,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第二,除了指导学生作好思维和材料上的准备之外,需要启发和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教师应当做到循循善诱、“导而弗迁”。第三,讨论法作为一种训练道德思维的方法,其目标主要在于通过论辩或思考的过程求得问题的澄清与解决,教师的注意

力应当放在过程而不是结论上。

[案例3]:我是一位班主任,在做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条经验:遇事,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看看。你或许认为这不是什么经验,没关系,我只是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听听,如果你有时间,就麻烦你帮我总结。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那是一个艳阳天,生物老师到我班来上课,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生物老师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头上戴着厚厚的棉帽。肯定是生物老师故意出洋相,学生们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上课了,生物老师那声音真不敢恭维,听起来吃力,还有些奶奶腔。学生们觉得奇怪,忍不住又大笑起来。几个班干部有些明智,慌忙要求同学们不准笑,可班干部偏偏也管不住自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想笑,又真好笑,我们还是跟着大伙笑了。”这堂课,生物老师上得很吃力,学生们却乐颠颠的。

第二堂课是语文课,我要求学生用“奇怪”造句时,一位学生居然这样造句:“我们的生物老师很奇怪。”我当时真想直接批评这位学生,可又觉得不对,还是忍了下去。

下午,有节班会课,我有机会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

学生们都喜欢参加讨论活动,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事情是老师引起的,肯定是老师的不对。于是,我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老师,面对学生的哄笑,你会有什么感受。学习委员王晓萍立刻有反应,她满脸涨得通红,不好意思地

说:“我们错了,这样做不尊重他人,何况我们不尊重的是自己的老师。”班长接着继续补充:“老师心里肯定有些难受,说不定下课后会悄悄流泪呢!”一席话下来,教室里突然安静极了。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会了遇事先替别人着想,我的心中开始愉悦起来。接下去,我告诉学生们一个消息:“生物老师患有多种疾病,学校已安排她休息,可她还是坚持来上课了。”顿时,教室里又像炸开了锅,大家对生物老师赞叹不已。中队长陈娜说:“生物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向生物老师道歉。”小组长陈曾洁惟恐没机会发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抢着回答。

放学时,我看见我班的学生带着一束鲜花悄悄溜进了生物老师的寝室。(哈尔滨市中小学德育网)

二、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话,陶冶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陶情是一种与认知活动相互联系的情感和情趣的化育过程;冶性则指与情感联系的认知上的进步乃至人格上的提升。陶冶的过程是陶情与冶性两个过程的统一。所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陶冶的方法主要侧重于情感的陶冶,但其作用当然也不止于情感的培育。

情感陶冶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它包括教育者的情感陶冶、环境陶冶、文学艺术陶冶。教育者的情感陶冶是指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热爱和期待的这种感情力量,能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增强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教师热爱学生必然会得到爱的反馈,形成尊师爱生的风气。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爱学生能起到陶冶情感,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环境陶冶是教师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创设一种教育情景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进行陶冶。学生主要是生活在学校、班级、家庭中。因此美化这些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陶冶是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陶冶通过音乐、美术、舞蹈、雕塑、诗歌、文学、影视等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朗诵诗歌、聆听音乐、欣赏画展、观看影视等,进而组织学生自己去创作、表现、演出,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情感陶冶法广泛应用于德育过程之中。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具有情感与认知高度统一的特点,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像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的短处是它不能在短时间内传授明确和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陶冶法有时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案例4] 某中学在过完春节,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政治课上,根据同学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这一情况,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试卷讲评课。首先她设计了送红包的情景,请同学们猜一猜红包里到底有什么?设疑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红包里是安徒生的名言:“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然后,请一位同学讲一讲安徒生的生平以及他的著名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丑小鸭》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入对上学期试卷的讲评。接着再让同学们针对试卷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实话实说的形式谈一谈自己在期末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绩。最后用安徒生的名言与大家共勉。鼓励每一位同学,在新的学期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此,这种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活生生的榜样,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

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因此,为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榜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育、引导、激励他们前进。青少年儿童特别是儿童少年的思维是具体的。榜样具有具体形象性。用这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教育感染学生,易为他

们接受,利于他们把思想政治准则及法纪道德规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具体地体验和理解怎样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以及怎样对待自然和进行学习及生活等。

正因为榜样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宣传他们的榜样。在奴隶社会,周公法先王,孔丘则处处以周公为榜样。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则更加重视封建思想道德榜样。他们利用一切机会,使用一切手段,赞美遵守封建思想道德的忠臣孝子,节女烈妇,生前极力褒奖,给予种种精神和物质鼓励;死后树碑立传,大至王朝正史,小至府县志书,无不连篇累牍地为他们歌功颂德。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榜样也是这样,发奖章,建雕像,大肆宣扬。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更加自觉地树立和宣传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榜样。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曾树立和宣传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以及雷锋、焦裕禄、蒋筑英等光辉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榜样。

可供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很多的,一般选用来进行示范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这是教育学生最崇高最理想的榜样。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情操高尚,他们的形象、思想和事迹典型性强,是学生心目中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这是学生最接近的榜样。不论家长和教师本人的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小陈小学德育工作管理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二、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1、利用午读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每个班级进行10分钟的午读,各级午读的内容各不相同,通过短短的10分钟,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早上上操之前和每天下午上课之前,学校广播室会播放一首感恩歌曲和一首励志歌曲,通过听这些歌曲,达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有远大志向的目的。 三、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杨寨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意见要求,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整体构建小学阶段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内容,努力拓展德育渠道,科学实施德育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校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学习和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乡土文化,热爱祖国文化,逐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具体德育模式: 学校实施“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模式下的德育教学。即:一个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和配档表,规定在一定时间段的完成目标,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台阶式提高。 我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班队会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2、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的开设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成长而言,在德育方面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在目前国家开设的课程中,小学只有“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属德育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实施国家德育课程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教育模式,开发并实施了每周一课时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组建了由课程部牵头的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各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原则,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提交课程专题及研发设想,然后由政教处组织研发小组进行选题,细化了对德育活动的综合设计,力求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节特色德育课都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成为了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全人格,在课程化的德育课堂与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随意性问题,构建了以拓展性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系统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通过德育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课中,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传统文化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好教材。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的德育课前置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完成,不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亲近,而且让家长了解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课程体系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在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中,我们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体验性德育课程我们设置了学习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例如: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我们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

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我们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 素养。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值日值班领导和对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二、德育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学校、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大手牵小手”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和衣着打扮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的放矢抓好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实守信、自立自爱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政教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瑞山联办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我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和市教育局下发的《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董鹏程 组员:张继业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彦浩 组员:全体教师家长委员会 四、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新泰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课程系

(完整)高阳小学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一年级)

高阳小学一年级德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德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落实临淄区德育体系构建,推行五四三德育行动计划(即五个主题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四项基础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基地建设;三个优化:德育现代化、德育特色化、德育社区化),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德育工作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设计,力求达到“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构建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体系,增强德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德育总体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总体目标:初步培养起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三、一年级主要德育目标: 培养小学生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他人、爱父母的情感;具有基本的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养成规范的读书写字、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养成洗脸、刷牙,注意饮食卫生等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健体习惯。懂得升旗礼仪、餐桌礼仪,尊重家长、老师、同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形成能在家叠被、洗简单衣物的劳动观念。形成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受人喜欢的小学生。

德润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瑾2012年12月31日)

德润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瑾2012年12月31日)

系统思考整体构建追求实效 —-德润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德润园小学是一所新建的于2010年才投入使用的学校。“德润园”取自《大学》中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和《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重品行修养,人格完善的特点。由此,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德育人,德润童心;学校的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的自信,培养健康、文明的社会人。 德润园小学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就是根据这样的顶层设计,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思考,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以保证整个德育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有效性,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具体构思如下: 一、目标体系: 德润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具体构思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德润园小学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的德育目标体系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来构建。 点面结合:围绕“做最好的自己”这条主线,我们的德育目标从“文明”“健康”“乐学”“感恩”“自信”“创新”这六个点切入,希望学生能“知回报,做懂感恩的自己”;“爱科学,做会创新的自己”;

“展特长,做有自信的自己”;“习礼仪做讲文明的自己”;“会读书,做最乐学的自己”;“常运动,做最健康的自己”。 螺旋上升:德育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反复,即使是同一德育目标也应该在反复中递进。我们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小学六个年级进行分阶段确定德育目标,每一个目标又从知行两方面进行具化。后一阶段的目标是前一阶段目标的巩固和提升。这样的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前后衔接,呈螺旋式上升形态,让学生的品德与生命实现和谐成长。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螺旋上升”的构建模式既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又让每个德育点有侧重和突破;既尊重每个年龄阶段学生在品德与行为习惯、生活态度及探究能力方面发展的独特性,又引领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附:目标体系表格:

构建德育体系 打造德育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b013985360.html, 构建德育体系打造德育品牌 作者:刘毅 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5年第08期 容山中学(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前身为容山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曾是广东四大书院之一,二百年弦歌不辍,人才辈出。容山书院有立德树人的传统。进入新时期,容山中学更加注重从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环境等影响德育实效的各种因素入手,构建了富有容山特色的德育体系。 德育主体是德育体系之根本。它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的落脚点。德育是“双主体”结构,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在学生方面,容山中学关注性别差异,强调因性施教,重点打造了“女生教育”这一德育品牌项目。在教师方面,容山中学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重点推出了“班主任节”。 德育内容是德育体系之养料。持续不断地注入新鲜丰富的养料,德育体系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容山中学的德育内容丰富且富有时代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等。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在省内已具有较大影响力,学校也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德育方法是德育体系之路径。符合德育规律的德育方法才能使德育产生实效。德育实效必须表现为学生行为的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主要影响学生的德育认知。容山中学注重用体验的方式开展德育,每一项德育内容的开展皆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其中,女生辩论赛、环保时装秀、插花比赛、水果拼盘大赛等活动已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 德育环境是德育体系之催化剂。健康的德育环境有助于德育成效的提升和巩固。学生角色具有复杂性,他既是学校中人,也是家庭中人和社会中人。为此,容山中学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亦注重培训家长,在建设学校的同时,亦注重服务社会。 容山人认为,教育应帮助学生解决好“以何为生”和“为何而生”这两个问题。“为何而生”就是要明白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人在物质领域几乎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但是在精神领域却是发育不良。因此,通过德育,着力解决学生“为何而生”的精神生活问题,在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的现代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副校长)

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 评价体系(试行) 根据《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现制定全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如下。 第一章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凸显德育生活化、体验化、地域化等特点,科学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章德育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中小学生。 (二)学段目标 1.小学。培养具有团结友爱的情感、文明有礼的习惯、安全自护的意识、诚实守纪的品质、乐学向上的志趣的小学生。 第三章德育内容体系 (一)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为:爱的情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学会感恩教育、激趣砺志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等八个系列。 1.爱的情感教育系列 (1)爱自己、爱亲人、悦纳他人的教育。 (2)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社区的教育。 (3)知晓荆楚文化、了解城市历史、体验地域风情、感受武汉精神的教育。 (4)敬国旗、唱国歌、初步知晓祖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 (5)诵读经典、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 2.习惯养成教育系列 (6)学会自理、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

(7)遵章守纪、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8)规范书写、专心倾听、积极思考、认真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诚实守信教育系列 (9)学习信义典范、树立诚信意识的教育。 (10)诚实自律、守时守约美德的教育。 (11)遵守基本规则、社会公德的教育。 4.责任担当教育系列 (12)了解责任、乐于为集体服务的教育。 (13)初步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5.学会感恩教育系列 (14)感恩父母的教育。 (15)感恩他人的教育 (16)感恩社会的教育。 6.激趣砺志教育系列 (17)激趣乐学、会学乐思的教育。 (18)勤奋向上、磨炼意志的教育。 (19)怀抱理想、立志成才的教育。 7.环境保护教育系列 (20)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1)不攀比消费、不浪费资源、勤俭节约品质的教育。 8.珍爱生命教育系列 (22)健康生活、科学运动的教育。 (23)安全自护自救的教育。 (24)心理疏导、学会适应的教育。 第四章德育路径体系 围绕有效德育目标、内容,按照“全员参与,便于操作”的工作思路架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七条路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 1.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意识与能力。引导教师提高道德素养和育人水平, -2-

高中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高中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北京一零一中学在大德育理念的指引下,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成立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校内外资源,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未来需求,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包括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学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德育体系,着力从身心健康、公民意识、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等方面培育学生的担当品格,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推动学生成长为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主要做法是: 一、着力用好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一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及思想品德课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理论认识和价值认同。开设《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学生公司》《GA商学社》等实践类选修课。探索学科渗透生涯教育、学科德育等课程,其中《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理性精神的实践研究》入选北京市重点课题,《在政治课教学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并推广应用,对学生发展和价值引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发掘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学科举办“古韵金声”古典诗词诵读、“毛主席诗词朗诵会”、中华赞诗词大赛、编写纪念汶川地震文集;开展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师生面对面活动,与学生谈人生和理想、谈祖国和未来。数学学科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通过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生物学科组织根与芽小组在校园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建设果蔬乐园,倡导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理学科组织同学制作蒙古包、竹楼、窑洞等中华民族聚落,组织同学举办民族服饰展,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三是拓宽德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等途径破译北京古建筑密码,对北京建筑民俗文化、北京的胡同、中国古代服饰艺术、圆明园防渗工程等传统文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使德育落实到具体行动。 二、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以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是在起始年级中开展“光荣与梦想”的爱校、爱国教育。从2009年开始,学校设立诚实守信奖、热爱劳动奖、勤俭节约奖、助人为乐奖、绿色环保奖、服务社会奖等奖项,每年校庆日举办优秀道德风尚奖颁奖典礼,学校领导亲自给获奖同学颁奖,培养学生崇尚光荣的良好品质。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开展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校园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接受一零一传统精神的熏陶,激发他们的青春热情,培养爱校爱国的情感。邀请航天英雄杨立伟等英模给学生讲课,聘请三位航天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航天精神,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强盛发奋读书、为民族的未来锤炼本领”。组织学生到西柏坡寻根、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

小学德育构建体系资料讲解

小学德育构建体系

小学德育构建体系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 (一)德育内容构建: 1、根据小学德育应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一共识,我们提出了“五会”目标(会走、会坐、会扫地、会活动、会做操),并细化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要求、小标准,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2、根据当前社会状况及独生子女的教育缺陷,我们把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有人情味的人,作为我校各项德育活动目标之二。 (二)德育课程构建: 1、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基础课,主要有各门知识课程的学科育德、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主要通过班(队)会课、“两操”、心理健康教育课、法制课实施。 (1)班(队)会课。每周一节的班(队)会课由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专题教育,同时针对性地指导由学生主持召开主题班(队)会。学校每学期进行班级主题班(团)会的观摩活动,使主题班(队)会真正成为塑造优良班、学风的有力载体。 (2)两操。即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制定标准,每天坚持,要求班主任、教师加强管理、指导,形成良好习惯。 (3)法纪法规教育课。每学期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宣讲法制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的自觉性。 2、活动课程 活动是生活体验呈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创新各类活动并以此为载体,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宽学校的德育视野。 (1) “感恩培情”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这是我校德育活动一大特色。内容包括: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体会亲情;感谢老师培育之恩,体验师生情;感受同学互相帮助之情,体验同学的友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有人情味儿的人。 (2)读书活动——包括各班有组织地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和学校每学年一次大型读书节活动。形式包括:主题班(队)会评比、校园好书推荐、“和好书交朋友”征文活动、辩论赛、演讲赛、课本剧比赛、英语展示表演等。 (3)传统节日庆祝、纪念活动——结合节假日,开展传统性教育活动,把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等情感落实在活动过程的体验中。 3、隐性课程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体现现代与传统结合。体现功能布局合理化,环境绿化美化,操场楼道净化。 师生精神文化建设:在教师间营造和谐、合作、竞争的工作氛围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做到“敬业四育人”:榜样动人,态度暖人,智慧引人,共进育人。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文修身,以诚待人”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高中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含教育是什么)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含教育是什么)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了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教育的定义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是“引出”或者“导出”,意识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面对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对照中西方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明了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而后是使其掌握技能。但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的现状似乎变得本末倒置了,几十年前我们就曾经高喊全员德育和全面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但是渐渐地这些声音都淡了下来,都被成绩的呼声淹没,而今,当人们重新认识到学生阶段德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是有鉴于一批批有问题的或者有争议的教育成品走向社会的不协调与强烈呼喊教育回归根本的呼声。这也就是近些年有些地方教育者把我们以前丢弃的认知又重新以科研的形式拿出来的作为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的形式进行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的缘由。(个人见解) 一、德育课程 1、德育课程相关基本概念 (1)课程设置: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

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 (2)课程目标: 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 (3)课程内容: 生活化 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综合化 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本性 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开放性 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2、德育课程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德育课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学校育人的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就是说让学生从进入校园,从对学校环境、管理、制度的感受,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参与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建设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建设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有效、有序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建设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德育内容不随意、德育措施不盲从,德育方向不冲突。 一、学校德育体系化的目标 1.建设科学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 2.建设序列化的德育措施方法; 3.建设德育实施主体能力提升工作体系。 二、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化 (一)理想信念教育 1.低段(一二年级) (1)国家认同教育: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内容和意义;知晓党的名称、党的生日;建立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军队的基本认知和亲近感。 (2)英雄模范教育: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了解爱国志士革命故事;了解人民军队的建国功勋;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3)中国梦教育:初步感知什么是中国梦;了解实现中国梦与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家庭幸福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中段(三四年级) (1)国家认同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基

本性质和奋斗目标。 (2)英雄模范教育:知道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学习革命烈士身上的优秀品质,树立鲜明的学习榜样。 (3)中国梦教育:了解为什么提出中国梦;了解中国梦与自己努力学习知识和学会学习方法之间的密切关系。 3.高段(五六年级) (1)国家认同教育:了解我国自然地理情况、国家政权构成的基本情况及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国家机构,认知国家主权与领土,认识国防的意义。 (2)英雄模范教育: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富强、民族团结做出的牺牲和贡献,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学习革命烈士的集体意识、组织观念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中国梦教育:了解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树立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低段(一二年级) (1)家国教育: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 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2)集体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德育课程计划

德育课程计划 德育课程计划 篇一: 德育课程计划花园屯小学德育课程工作计划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部门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工作目标及思路: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工作目标及思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十个好习 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

14、重视学生入队入团的申请、考查等工作。 15、加强对留守学生、学困生的关心。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及时教育和引 导。 16、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篇二:中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 14、重视学生入队入团的申请、考查等工作。 15、加强对留守学生、学困生的关心。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及时教育和引导。 16、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篇二》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此,2017学年学校德育课程围绕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系统规划学校德育课程计划。 一、健康课程进课堂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4

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目标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我校以“弘公养正、开明启智”为校训,必须使“公正坦荡、正大光明”成为学生的德性标志。要重点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建构,关注美好心灵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使工作、学习在公明实验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公实特色”。

【浅析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小学德育体系构建思路

【浅析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小学德育体系构建思路 [摘要] 如何构建与实施德育课程,是当前学校面临的紧迫而 重要的新课题。笔者立足小学德育课程的理论构架和教学实践,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经典教案为一体,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目的在于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理解德育课程,深入研究开发和构建德育课程,了解掌握德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动态,不断 提高德育的功能和实效。 [关键词] 德育课程构建实施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在学校德育工 作中的重要功能,我们借助学校改革的东风,结合自身的事迹和发展 需要,建立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思路,全面拉开了整体构建 学校德育体系工作的帷幕。 一、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 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离不开相关的保障措施,我校从组织,制度,师资,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入手,逐渐建立德育课程的保障措施。

1.建立辐射学校全盘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以校级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德育课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对学校德育课程做出正确决策与部署。 2.制定相关制度,我校非常重视德育课程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了上至学校课程发展规划,下至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促进了学校德育课程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个体需求着眼,满足教师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是实施有效德育课程管理的基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德育课程教学管理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德育课程的管理中意识到了要满足教师个体的学习需求、发展需求、专业化需求,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才能把德育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抓好抓实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呢?我区从人性化管理制度建设、学习性教研组建设、个性化德育课堂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尝试。 4.整合资源,多边合作,实施三级管理制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制度与管理体系建设也进入全面探索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中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区

德育课程一体化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 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 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 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 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 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 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 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