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

一些医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片面强调急性早期卒中病人宜限制活动,卧床静养。

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应进行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有益恢复生活处理能力,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这也意味着脑血管病病人发病1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也有些康复治疗措施,在入院的第一天就可以应用,如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感觉输入,视、听、触觉刺激等,目的在于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临床医学针对的是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而康复医学直接面对的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的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强调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并逐渐恢复实际运动能力。

康复从床上运动开始。

中风患者即使经抢救能存活下来,很多也会留下行动不便等后遗症,如果出院后家人对他们实行“全面”的照顾,“包办”一切,反而会剥夺他们运动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康复。

其实,患者中风后康复得好不好,除了与病情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患者有没有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床上康复训练的要点。

床上移动。床上移动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运动,学会后对患者大有裨益。患者仰卧,双腿屈曲,足底平贴床面,抬高臀部,做俗称“搭桥”的动作。然后根据需要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回落床面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开始训练时,家人应在一旁监护,以防出现意外。许多患者初学臀部会无力抬起,这时家人可以协助,稍微用力帮患者抬高臀部。

床上翻身。翻身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患者自行完成是需要技巧的。首先要教会患者做攥拳的动作。具体做法是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

拇指位于上方)。

向健康一侧翻身时,做好前面所说的攥拳动作,伸直手臂与身体成90度,然后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身,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转。这时家人要视情况帮助行动不便的一侧下肢摆好位置,完成翻身动作。

向患病的一侧翻身时,同样攥拳,伸直手臂与身体成90度,健康的一侧抬起,离开床面并配合同侧上肢,同时向患病一侧的方向摆动数次,然后借助惯性,翻向患侧。患者翻身后,家人应查看患者的姿势是否舒服,保护好患者的膝关节和肩关节。

以上两个动作初步锻炼了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同时能给患者支配身体的一点点自由,可以使患者免受褥疮之苦。

床上坐起,康复运动的第二步。

中风偏瘫患者,学会了如何在床上平移和翻身后,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始学习如何从床上坐起。这样不仅增加患者活动范围,而且可以让患者的视野更宽阔,给他生活的信念,增强他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床上坐起。

1、从健康一侧起坐:先做翻身动作,把身体翻到健康一侧位置,然后将患病一侧上肢置于身体前,让患者一边用健侧手臂支撑躯干,一边抬起躯干。必要时,家人可把一只手置于患者后枕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力,另一手帮助患者下肢移向床边并沿床缘垂下。

2、从患病一侧起坐:把身体翻到患病一侧,双手做攥拳动作,患者用患病一侧前臂支撑躯干坐起。家人一边协助其抬头,一边辅助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自床垂下。

学会坐起以后,患者应该开始一定的床上活动,尤其是瘫痪肢体各大关节的活动。这对维持肌肉的强度和力量,防治肢体挛缩非常有利。

二、床上运动。

1、肩关节活动:用健康的手握住患病一侧的手腕,带动患手上举至头,再返回。也可以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这两个动作有利于恢复肩胛、肩及手指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可预防和缓解肩痛和

上肢水肿,也有助于恢复患病一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上肢不能自行上举时,最好先到矫形中心制作肩带,防治肩关节脱位,预防肩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肘关节活动:用健康一侧的手握住患病一侧的手腕,对肘关节进行屈曲伸展活动。在屈肘90度时,可将患病一侧的手掌旋转至掌心向上,随后再将掌心转至向下,以促进前臂旋前、旋后的功能恢复。

3、腕关节及手指活动:用健康一侧手掌握住患病一侧手掌,前屈,接着背屈。然后握住患病一侧的4根手指,一起做屈伸动作。

4、髋关节活动:把健康一侧下肢插于患病一侧下肢的下方,伸直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

以上动作,最好每天能做5-6次,每次10-15分钟。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风后瘫痪的病人更需要积极的运动锻炼。因此,如果您关爱家中患者,就要积极地让康复中的他动起来。

康复,别忽略了手。

正常人可能会觉得,瘫痪患者最痛苦的莫过于不能直立行走。其实,瘫痪患者,不仅需要锻炼腿部功能,常被忽略的手部功能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手部功能基本正常的话,患者的日常生活大多可以自理,对患者来说,能增加他的康复信心;对家人来说,能显著减轻护理的负担。不同程度的手部瘫痪情况,锻炼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偏瘫手基本没有活动能力时。患者容易出现肩痛和肩关节的半脱位,这时家人要有正确的扶抱方法,不要随便拖拉患者的手臂。替患者活动关节时,一定要先告知患者,以求得到患者意念上的配合。手的锻炼主要包括:活动腕关节和拉长小(末)指那侧的手臂肌肉。

活动腕关节时,除了注意正确的方法外,还可以稍用力地挤压患者拇指那侧的前臂与手掌衔接处。拉长肌肉的具体做法是:家人把自己的左手四指伸直插入患者的掌心,并把拇指放在其手背上,将患者瘫痪的手托住,同时右手托住患者的手腕,双手向相反的方向将前臂和手腕拉开。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内外旋转的活动,使患者的腕关节不会僵硬。锻炼之余,家属应嘱咐患者在坐位时尽量把

偏瘫的手放在桌面上,健康一侧的手多做些功能活动,并尽可能让偏瘫的手参加一些日常活动。

偏瘫手稍能活动时。瘫痪的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的进步是缓慢而且微小的,但细心的家属还是可以发现到的。当患者手部的功能有所恢复时,可表现为:屈曲患者健康一侧的肘部,瘫痪一侧的上肢也有轻微的运动;或患者可自行把瘫痪的手放在大腿上。此阶段家人要鼓励患者加强上下身的运动,以带动瘫痪手部的运动,并鼓励他双手一起拿取物品。

也可尝试让患者做一些前臂支撑的练习:患者在家人的协助下坐好,家人将物品放在患者偏瘫的一侧,然后让患者尽量用健康一侧的手去拿物品,瘫痪一侧的手臂则负责支撑身体。在锻炼初期,家属应在一旁尽力协助患者:家属把一只手拇指外展,四指伸直合拢,并将虎口处平放在患者偏瘫的手腕处——固定患者作为支撑的手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肘部,这样能使患者的手臂保持一直线,有助于其做支撑锻炼。

偏瘫手可抬高时:患者用健康一侧的手将瘫痪侧衬衣塞在裤子里,偏瘫手能够轻轻让开时,家人就要对患者偏瘫的手的支撑能力做进一步的锻炼。此时的锻炼应尽量减少健康一侧手的帮助。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鼓励患者穿衣时自行移动手臂配合;把书刊放在墙上,利用瘫痪的上肢用力地顶住等。

当患者可以用双手拧毛巾,或开瓶时能用偏瘫手稳住瓶子,家人就要积极利用各种日常物件,来加强患者手部的抓放活动。偏瘫的手往往不能自如地伸直,因而在伸直训练时,家属可以利用胶布协助伸直患者的手指,或者训练患者抓较大物件,如皮球等,使手指的伸直得到练习。日常生活中,要鼓励患者用偏瘫的手拿饭碗、毛巾、牙膏等,鼓励他试着用偏瘫的手提轻便的袋子,鼓励他多用手抓放不同大小、重量、材料的物件,例如举杯子、拿捏弹力球、玻璃瓶等。

偏瘫手可高举过头时:患者可以用偏瘫手拿汤匙进食时,家人就应着重训练患者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协调能力,并训练肩膀、手肘与手指的配合。具体练习包括用偏瘫的手握杯、梳头发、翻书等。当患者偏瘫的手的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时,家人可以指导他穿衣时用双手扣纽扣,刷牙时尽量用偏瘫手拧开牙膏帽,练习打结等。

偏瘫手基本活动自如时。这时患者的手臂功能已基本恢复,主要的不足是对复杂或粗重的活动感到吃力。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患者自己的练习,如尝试用偏瘫的手握笔写字,用锤子敲钉子,拿筷子进食,穿衣时用偏瘫手单手扣纽扣,打羽毛球以及玩乐器等。

手的功能恢复对完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风恢复期,家属如果能按正确的方法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并持之以恒,可以说,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吞咽训练,唇舌为先:

在医院里,不会吞咽的中风患者,除了打吊针外,医生还会从他鼻孔里插一根管子(鼻饲管),一直延伸到他的胃里,每天定期从这根管子注入流质食物。这时不需要患者自己吞咽,食物就直接到胃里,患者的营养供应就能得到保证。但这种食物是需要严格配置的,里面的蛋白质、糖分、脂肪等含量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一般的家庭护理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为不能吞咽的患者出院设置了障碍。

其实,只要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家人可以让他带着鼻饲管出院,回家继续康复治疗。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出院后家人必须为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吞咽功能的恢复,不仅能降低患者出现肺炎等并发症的概率,还能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学会正常吞咽,患者将不再恐惧饮水,不再担心呛咳,他的鼻子能得到“解放”,他还能品尝自己喜欢的食物。

吞咽训练,首先是进行口唇及舌头的运动训练。一开始,患者会表现为进食时,食物在口中滞留时间很长,或吞咽时呛咳明显。这时家人要鼓励患者进行舌部的运动。具体方法如下:将舌向前伸出唇外,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接着尝试用舌尖舔下唇,随后转为舔上唇。最后,舌部用力向上按压硬腭。若患者舌头僵硬,不能运动,家人可用压舌板或勺子,对患者的舌部轻轻按摩;也可用纱布包裹患者的舌部,由家人用手辅助患者的舌头,按前面所述,做不同方向的被动运动。

一些中风患者,不仅不能正常进食,而且还因为吞咽功能丧失,面部肌肉瘫痪,导致不能控制地流涎。患者常因此感到羞愧,不愿与人交流,严重地影响了中风后的语言、肢体等功能的康复。这时,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口部运动,改善其

流涎症状。如先让患者张口发“a”(啊)音,继而发“yi”(衣)音,然后发“wu”(呜)音,接着发“f”(夫)音,或做吹口哨动作。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多做微笑、鼓腮及吸吮等动作,还要反复做咀嚼动作,以活动下颌。训练口腔及面部肌肉,可改善患者的嘴唇闭合能力,避免其唾液流出,还可促进其咽下唾液,改善吞咽功能。

进食训练。康复锻炼易被忽视的一关。

当患者能够配合完成口唇、舌的运动后,家人就可协助他进行吞咽动作的训练。

吞咽练习。用棉签蘸取少许水,伸入患者口腔按摩其口唇、颊部及舌面,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进行无食物的吞咽练习。如果患者不能完成吞咽动作,家人可将拇指和食指放在地他的甲状软骨(喉结)两侧,轻轻向后上推压,同时叫患者配合吞咽,协助他完成吞咽动作。

口唇及舌的运动可以和吞咽练习交替进行,每组动作每次做5-10遍,每日做3-4次。

不管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是否恢复,或是否能坐起,如果患者练习后,口唇及舌部的运动功能已改善,并能较好地完成吞咽动作,患者就可一边带着鼻饲管,一边进行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体位:患者不能坐起的,可以让他仰卧,并让他的躯干上抬30度,头颈向前屈。患者是偏瘫的,偏瘫一侧的肩膀就要用枕头垫起,以减少食物误吸和食物向鼻腔逆流的风险。

患者能坐起的,也要使他身躯前倾约20度,颈部稍向前屈曲。进食时,要让患者的身体向没有瘫痪的一侧倾斜45度,以便于让食物进入食管,防止误吸。

具体操作:餐前30分钟不要对患者进行任何的康复训练,应令其休息,做好进食准备。要选择患者喜爱的食物,以及适当的进食体位。

开始喂食时,要用薄而小的勺子,进食量由少逐渐增多,从3-4亳升开始。应将食物放到没有瘫痪一侧的舌根部,然后用勺子轻压,引起患者的吞咽动作,促使其将食物吞下。一次的食物应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使之全部通过咽部,然后再喂下一勺。进食后,注意要给患者喂清水,以清洗口腔,避免食物残留引起误

吸。还要清醒的是,对吞咽有困难的患者来说,固体食物比液体、半液体食物更容易吞咽,更不容易引起呛咳。因此,开始进食训练的食物不应是牛奶、稀饭之类的,而应是馒头、煮烂的米饭等。

进食训练应在患者全力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家人应拍背协助患者咳出食物。如果患者呛到后咳嗽不止,或是呛咳后呼吸有喘鸣音等,应高度怀疑发生了支气管异物,此时要尽快送医院治疗。

通过训练,患者没有明显的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时,家人可请专科医生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可以拔除他的鼻饲管。

瘫后学走,先迈哪只脚。

一位已经康复的患者说:“中风时最担心的就是不能行走,那时想去哪里都不由自主”。由此可见,行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可以行走意味着“有自由”。中风患者常伴有足下垂、内翻等情况,他们要正常行走,往往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康复训练。

步行前练习。偏瘫患者在锻炼行走前,膝关节往往不能屈伸自如,脚掌也不能有目的地勾起,并且平衡能力较差。这时应加强以下练习,力求在行走前能完成先足跟、后足尖着地的步行准备。

1、踮脚尖或勾起脚掌:首先让患病一侧的下肢脚掌完全触地,同时健康一侧的下肢向前迈出一步。在这个状态下,告知患者略微屈曲患侧膝关节,足跟离地,前脚掌仍着地,做踮脚尖的动作,此时家人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足内翻的情况。然后,再做上述动作的反方向运动,即将重心逐渐后移,使患者侧脚掌徐缓着地。上述两个动作可反复交替进行练习。

2、加强患病一侧的下肢负重和平衡能力:患者用患病一侧的腿站立,将正常的腿放在患者腿前面,脚掌与患足呈直角;或将正常一侧的腿放在患腿后面,脚掌紧贴患足足跟,并与之成直角。还有一种办法是,家人用双手扶好患者(手放在其骨盆处,使其骨盆呈直立状态,不向一边倾斜),患者以患腿为支点,用正常一侧的脚在地面画“8”字。

3、骨盆和肩胛骨旋转练习:肩胛骨的旋转可以带动上肢摆动,骨盆的旋转有助于减轻下肢的僵硬,它们都能改善步行的协调性。做肩胛骨旋转练习时,先让

患者站立不动,让他双手交替做触碰对侧大腿部的摆动。患者如能很好地完成,就可开始学行走。步行时,让他用一侧手试图去触碰向前迈出的大腿。做骨盆旋转训练时,家人要站在患者后方,双手扶着患者的骨盆,在患者步行的同时,辅助骨盆的旋转。行走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患侧肢体僵硬,则应停止步行,改为在原地进行数次骨盆旋转运动,使躯干和下肢放松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扶持步行。有了扎实的训练基础后,家人就可以鼓励患者行走。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最好在有栏杆的路段或床沿进行练习,同时家人要给予保护。

哪只脚先迈步也是有讲究的。应该是患腿先向前迈步,此时要保持患者躯干挺直,家人要帮助患者的患侧骨盆向前下方移动,并防止患者的患腿迈步时外旋。当健腿向前迈步时,应用健腿向前迈步时,应用健手扶栏杆,接着重心向前移,家人站在患者的患侧后方,一只手置于其患腿膝部,防止膝关节突然屈曲,另一只手放置患侧骨盆部,以防其后缩。开始时,健腿只迈至与患腿同一水面,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健腿可以适当超过患足。为了进一步改善步态,家人应鼓励患者做向后方迈步的练习。向后迈步时,先要让患者屈膝,然后再上提骨盆,使踝关节获得充分背屈。

巧治老年便秘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肉的运动功能逐渐降低,肠黏液分泌腺亦逐渐萎缩,黏液分泌越来越少,肠道结缔组织弹性降低,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功能性便秘在老人中较为普遍,长期便秘导致肠道毒素的吸收和消化不良给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均带来极大的危害,经给予口服缓泻剂,润滑剂肛注,灌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们用吸痰管将润滑剂注入病人肠道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方法

把一次性14号吸痰管,用剪刀在吸痰管顶端插入肛门部位剪5个小孔,把剪有小孔的部位插入肛门内,再用50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40ml,与吸痰管连接,把开塞露缓缓注入病人体内。此方法,效果显著,病人反应小。

2、优点

(1)一次性吸痰管质地较软,管径细,对病人刺激性小,减少病人的痛苦。(2)一次性吸痰管顶端剪5个小孔,灌肠液流入体内速度缓慢,较均匀,肠壁刺激性小。(3)减轻了病人灌肠的痛苦,达到了解除便秘的效果。

中风康复期指导

中风康复期指导 脑中风即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中风”,西医称“卒中”,临床上较常见,中老年人多发。经过积极抢救及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能保存生命,但有70%病人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约有40%的患者有重度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精微衰少,脑脉失养,再加之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诱因,使气血逆乱,脑之神明不用,而发为中风。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康复指导】 1环境指导 由于患者行动不便,保持一个干净、舒适的室内环境很重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注意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直接风吹患者。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 2指导功能锻炼 这是偏瘫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不能活动,肢体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1完全性偏瘫阶段:帮助患者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先按摩患肢,由指(趾)开始,向上向心按摩,揉、捏、拍打及屈伸关节,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以不使患者感到不适为塬则,切忌强力牵拉,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由护理人员先向家属作示范,然后由家属每天3~4次实施。也可用红花、当归、等中药泡酒给予按摩。 2.2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患者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2.3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抓握、捻动、穿脱衣服,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打算盘、提物等精细活动,以提高生活技能.

我的颈椎病康复经历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想记录下点儿什么。我文笔不好,写不出什么华丽的篇章,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每天听到颈椎病群里面那么多病友们痛苦的”呻吟“声,我想我应该写点儿什么。。。以感谢群主曾经对我的帮助,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好人们给予我的帮助,希望群主”以帮助他人就是一张快乐“的美德能够传承下去。能够如他所愿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3月份,我检查出严重的颈椎病,到现在已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来我一直在坚持锻炼,颈椎病已基本痊愈。体质也有很大的改善,即使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感冒了我也无所事事,包括口腔溃疡也好了。而且还收获了一个完美的身材(害羞),虽然体重没有减少,但是感觉以前是一身的肥肉,现在是一身的肌肉。所以说有经历就是一种幸运,不管它带给你的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都应该笑着去接受! 群里时不时的有人问我怎么锻炼的,怎么好的,我也很少有时间一一回答,因为我大部分都是上班时间抽空锻炼,基本上一有空我就去室外锻炼了。现在我想把我这一年多来如何锻炼的跟大家说说。 希望大家先从我之前写的那篇文章开始看起,看看我最初是怎么得病又是怎样的心态,然后怎么开始锻炼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心情和现在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不管什么病心态很重要,心态是决定你自身锻炼成败的关键。面对疾病,心

态决定健康。一个积极的心态和一个消极的心态对待同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开始我也是很消极的,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那样了,但自从加入了“颈椎病自我保健”的这个群,群主经常给我鼓励,教我锻炼的方法,我这才调整心态由慢慢接受到积极的锻炼。 当然一开始我也是一片茫然,众说纷纭,每个人说的方法都不一样,群文件里每个人分享的成功经历也不一样,我到底该选择怎样的锻炼方法呢? 开始出院的时候医生发给我的锻炼颈肌的小卡片,我试了几天,觉得没有耐心继续坚持下去,反而把自己的颈部肌肉越练越酸痛了。我又学着网上的视频练习颈椎操,一共九节,经常是学了这节忘了那节,而且非得跟着视频做。对于我上班时间锻炼很不方便,就又放弃了。此时我的左肩膀一直都是疼的,特别坐一会儿以后就很疼,而且牵扯到我左耳后面那根筋胀疼。特别心情不好的时候连着左半边的头也是疼的,越烦就越是感觉疼。我就跟好心情群主说了,群主发给我一篇《闫氏神拳简介》,叫我试试锻炼这个,说这个特别能缓解肩膀疼痛。我当即就仔细按照文中的介绍打了200拳,打到100多的时候肩部就开始发热,果然疼痛感消失了!后来肩膀一疼的时候我就站起来打上几十拳,直到现在养成了上午600拳、下午600拳的习惯,一天不打就会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当然开始打拳的时候打出去的拳肯定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中风患者的出院指导_高静佩

燥湿健脾,主治腹痛、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等[3]。在脐周穴位中,关元穴属任脉,为阴中函阳之穴,能使药物直入肝、脾、肾三经;中脘穴又名/胃脘0,为胃之募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常用穴,主治胃脘痛、呕吐等病症;神阙穴位于脐中,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所,有补益脾胃,理气和肠之功效,表皮角质最薄,敏感度及通透性高[4];粗盐热敷采用热效应可扩张血管,解除痉挛,促进吴茱萸药物的吸收,从而疏通五脏六腑,气血经络,促进胃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达到减轻和消除腹胀的目的。 本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疗法,对脑积水术后病人早期使用传统中医技术吴茱萸炒粗盐热敷脐部,在治疗和减轻脑积水术后腹胀方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聂柳,赵刚,曹德文.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分析 [J].吉林医学,2009,30(4):354-356. [2]曾影红,祁建勇,徐美宝.吴茱萸外敷治疗机械通气腹胀的临床疗 中风患者的出院指导 高静佩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辽宁沈阳100032) 摘要:出院指导是护士对即将出院患者所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病人出院前,护理人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护理知识宣教,根据不同的患者,对其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自我保健,合理用药,功能锻练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指导,不仅可使中风患者的复发率降到最低,也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关键词:出院指导;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自我保健;合理用药;功能锻练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10-2042-02 出院指导是护士对即将出院患者所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意义的出院指导,可以减少及预防其疾病的反复发作,将疾病的发作率降到最低限度。中风患者病情刚刚好转,素体虚弱,正气不足,余邪未清,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长时间在家中调养。若调护不当,劳逸不适,不避风寒节食,情志不畅,五志过极,情绪波动,均可使病情加重或病复,因此,出院指导极为重要。病人出院前,护理人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护理知识宣教,根据病情,对其起居、饮食、情志,自我保健,合理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做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制订功能锻练的康复计划,并且教会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使中风患者的复发率降到最低。根据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将中风患者的出院指导内容总结如下。 1生活起居指导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是最基本的原则。生活规律可使患者气血通达,逐渐的恢复体力,爽智,提神。劳逸结合适当的锻炼,可以调和阴阳,增加患者的抵抗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象的变化,适当增减衣被,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如今年春节,本科收治一位因成夜打麻将而诱发中风的患者,经住院好转出院。出院时,嘱其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防寒保暖,避免不良的刺激,经随访现已生活自理,能做轻体力劳动。 2情志的指导 患者的情绪是诱发本病的根源。患者病后心理有很大的波动,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鼓励,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患者出院后,多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事情,偏瘫不严重的病人要让他自己拿东西,让肢体多活动。不要什么都帮助他做,更不要娇惯病人,不要让病人觉得大家伺候他是应该的。这种不良心态如果长期存在,将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出院后,情绪最易受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嘱其病人及家属尽量减少其不良的刺激,使其情志通达,心情舒畅,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引起疾病的复发。冯某,男,65岁,因其女儿将其多年积蓄花光,生气后入睡,醒后即半身不遂。住院期间,护士对其做心理护理,调解其精神状态,平复其情绪。出院时,针对患者脾气暴躁,易忧郁等性格特点,嘱其出院后,调解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情绪平稳,并和其家人沟通,给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情绪的过度刺激,再次诱发住院。 3饮食指导 患者出院后,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因其疾病并未完全康复,消化功能尚需逐渐调养,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免胃肠积热,阳气暴涨,病情再次复发;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以增加机体抵抗力,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这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也易于排便,避免因用力排便而诱发复中。另外,每日食盐在6g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引起的症状 成都颈腰椎病研究中心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颈椎病的原因 不良姿势 1.不良姿 1. 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劳损 2. 2.劳损 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易发生颈椎病。小于30岁的颈椎病人,多从事低头工种。 头颈部外伤 3. 3.头颈部 50%髓型颈椎病与颈部外伤有关。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

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 4.颈椎结 4.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国外统计40—50岁有退变者占25%,55岁以上有退变者占85.5%。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慢性感染 5.慢性感 5.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为龋齿、牙周炎、中耳炎等。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有人认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颈椎病重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软组织慢性劳损炎症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之故。 风寒湿因素 6.风寒湿 6.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之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颈椎病初期症状 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 1、猝倒 倒地后可很快清醒站起,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血供应严重不足所致。 2、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异物感,少数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这是由于颈椎前缘骨质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或因颈椎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而出现的症状。也可因骨刺形成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引起。 3、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压增高为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这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受刺激发生功能紊乱有关。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多见,故两者并存的机会不少。

中风的健康宣教

中风的健康宣教 一、中风的危险信号 1、突然面部、胳膊或腿麻木无力,特别是在一侧。 这是中风病人最常见的情况。当一侧脑损伤后,无力通常发生在对侧肢体。中风导致的一侧麻痹或无力容易使病人忽略身体无力的一侧。其他麻痹带来的改变包括走路困难或容易碰撞东西。 2、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中风后出现视力问题相当常见。有一些病人失去了单眼或双眼的部分视力,叫做视野缺损。这能引起他们只能看见盘子的一侧并只吃这一侧的食物。3、突然意识不清,说话或理解费力 失语是使用或理解语言有困难。中风可以影响病人说话、阅读、书写或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其他人听不懂失语病人在说什么。还有一种情况叫构音障碍或言语不清。 4、突然发生走路不稳、头晕、平衡障碍或动作不协调。 5、突然不明原因的头痛。 若症状发展提示中风,患者、家属判断中风的准确程度非常重要。然而,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发生了中风、意识不到中风是急症,需立即救治。通常,总是希望症状自行缓解而延误了就医。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到了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二、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发病后一般患者都未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往往都是2-3年后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后来进行康复治疗,此时患者后遗症较为明显:肩下垂、肘关节屈曲、各手指屈曲畸形、行走时下肢呈明显的划圈步态。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没有早期效果好,而且住院康复时间长,训练较辛苦,花钱较多,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要持之以恒进行训练。 就此情况,家庭康复训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 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 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 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二)、上肢及手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 (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4)、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 2、肌力训练: (1)、伸直并抬高患侧上肢,保持5—10秒钟,可反复进行3—5分钟; (2)、当肌力有所增强后,可逐渐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健手施加阻力、家属或陪护施加阻力、沙袋或弹力带等施加阻力,每次持续3—5分钟; (3)、抗阻训练并保持5—10秒钟。 (三)、下肢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屈髋不屈膝训练:取床上坐位,保持双膝关节伸直,并可前后摇晃上身,亦可尽量前倾上身,每次持续3—5分钟; (2)、屈膝不屈髋的训练:取床边平躺位,双膝关节屈曲垂于床沿,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家属亦可辅助进行被动屈曲膝关节训练,但一定要注意力度,每次 持续3—5分钟; (3)、屈髋屈膝训练:①、坐椅子训练:站立→坐下→站立→坐下,反复进行3—5分钟,亦可放置多把椅子,轮流进行坐下训练;②、双膝跪训练:可在床上进 行5—10分钟。 2、肌力训练:

中风康复治疗

中风康复治疗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①预防并发症(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部静脉炎等)。 ②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a、按摩 b、被动运动 c、体位治疗 (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①分期目标: a、软瘫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b、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c、改善期: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继续控制肌痉挛。 ②训练程序: a、床上训练。 b、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c、从坐到站起训练。 d、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 e、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扶持步行式平等水内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上下后训练、复杂步行练习) f、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肩关节和肩带的活动,肘关节活动,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对掌,对指,

抓掌,释掌等,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g、作业治疗训练 (3)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①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功能退化。 ②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 ③对患侧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者,应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作用 ④对家庭环境做必要和可能的改造。 ⑤应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 1、早期康复(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缩短、关节活动度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交叉侧移等。

中风病的健康教育

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1、宜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为宜。 2、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如鱼瘦肉、黑木耳等。 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软化血管降脂降压。 4、多食健脑食品:如花生、核桃仁等。 5、忌动物内脏,肥甘厚味之品,禁烟等。 6、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休息指导】 1、室内环境宜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视人员。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 3、充分休息,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4、生活宜有规律,避免外感邪气而加重病情。注意保暖,避免劳累。【服药指导】 1、降压药应有规律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定时监测血压。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倒反应,宜饭后服药。 4、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 【功能锻炼指导】 1、卧床时保持正确体位,可在患侧肩肘髋关节及足底下置一软枕。 2、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肌体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每个关节被 动运动不超过正常范围,每天做1-2次,每次10遍,以不疲劳为宜。 3、在功能锻炼期间,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4、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达到生活自理的 目的。 5、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肝阳上亢型:曲池、三阴交、环跳等。 风痰阻络型:水沟、三阴交、内关等。 阴虚风动型:肾俞、神门、大凌等。 气滞血瘀型:大椎、曲池、外关等。 【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 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 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和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脑脑卒中康复,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内开始,训练时应循序渐进。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全面制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因此,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坐位平衡床上动作训练。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康复医院,但患者出院后,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不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孪缩。 加强饮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不可忽视睡眠康复: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应多采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

中风患者如何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许多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足、 一些医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片面强调急性早期卒中病人宜限制活动,卧床静养、 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应进行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治疗有益恢复生活处理能力,所谓早期康复,就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功能康复。这也意味着脑血管病病人发病1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也有些康复治疗措施,在入院得第一天就可以应用,如保持肢体得功能位,感觉输入,视、听、触觉刺激等,目得在于预防合并症得发生。临床医学针对得就是疾病或病理生理异常;而康复医学直接面对得就是功能障碍,强调积极主动得功能训练而且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得情况下,强调采用代偿或替代得途径,增强患者得适应能力,并逐渐恢复实际运动能力。 康复从床上运动开始。 中风患者即使经抢救能存活下来,很多也会留下行动不便等后遗症,如果出院后家人对她们实行“全面”得照顾,“包办”一切,反而会剥夺她们运动得机会,影响她们得康复。 其实,患者中风后康复得好不好,除了与病情有关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患者有没有进行很好得康复训练。下面介绍一些床上康复训练得要点。 床上移动。床上移动就是相对比较简单得运动,学会后对患者大有裨益。患者仰卧,双腿屈曲,足底平贴床面,抬高臀部,做俗称“搭桥”得动作。然后根据需要向左侧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回落床面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开始训练时,家人应在一旁监护,以防出现意外。许多患者初学臀部会无力抬起,这时家人可以协助,稍微用力帮患者抬高臀部。 床上翻身。翻身得动作瞧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患者自行完成就是需要技巧得。首先要教会患者做攥拳得动作。具体做法就是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 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 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

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 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2、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每次5分钟。3、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4、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腔探压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

中风患者的健康指导

中风患者的健康指导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风患者的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调畅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 二、饮食指导 脂肪和糖类要少吃,如动物内脏、蛋类、奶油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对脑、心均有保护作用;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控制在 3-5 克左右,这对降低血压,减少血管和心脏负担有好处;饮食中应有足量的蛋白质,瘦猪肉、牛肉、鱼以及豆制品,以供身体需要;食物要易消化,注意色、香、味,避免过饱,忌用酒类;饮食禁忌:少饮酒、少吃糖、戒烟、勿饮咖啡、浓茶、不宜过饱,减少食物中的脂肪,不宜长期吃过余精制的食物、限制食盐的摄入;中风初期,多表现为标实为主,此时病人饮食宜清淡,不宜煲一些过于滋补的汤类,而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可适当滋补。 三、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同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四、功能锻炼

1.良姿位的摆放 (1)仰卧位:①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②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③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④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在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膝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保持患膝稍屈,足尖向上。 (2)患侧卧位:①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②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③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⑤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⑥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3)健侧卧位:①躯干略为前倾;②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左右;③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④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下肢放在枕头上,避免足外翻;⑤健侧上肢摆放以患者舒适为宜;⑥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2.功能锻炼方法 (1)防止肩关节僵硬:平卧于床上,两手相握,肘部保持伸直,以健侧手牵拉患侧肢体向上伸展,越过头顶,直至双手能触及床面。 (2)防止前臂伸肌挛缩:仰卧,屈膝,两手互握,环抱双膝,臂部稍用力伸展,使双肘受牵拉而伸直,臂也受牵拉伸展,重复做这样的动作,也可以只屈患侧腿,另一腿平置于床上。 (3)保持前臂旋转:坐在桌旁,两手掌心相对,手指互握,手臂伸直,身体略向患侧倾斜,以健侧手推动患侧手外旋,直至大拇指能触及桌面。反复锻炼,逐渐过渡到两手手指伸直对合,健侧手指能使患侧大拇指接触桌面。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