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环境应急监测1

环境应急监测1

环境应急监测1
环境应急监测1

环境应急监测

1: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2:突发时间分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类经济危机类。

3: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4: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故辐射环境事故。

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事故。

6: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特征:暴发突然形式多样危害严重影响时间长处置困难

7: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性质分类固定源污染事件流动源污染事件

8: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9: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对人群健康的危害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我国近20年突发环境事件特点: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明显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的态势。

11: 何谓环境应急监测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由环境管理部门组织的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而进行的由环境监测机构完成的环境监测。

12:环境应急监测是超出正常监测工作程序对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13: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处理和善后处理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14:环境应急监测目的: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提供现场资料动态信息为有效控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15: 环境应急监测基本要求:及时准确有代表性

16:应急监测的作用与目的: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依据事故特征表征为实验室精确分析提供信息跟踪事态发展为事故评价和事后恢复提供信息

17: 我国应急监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性和有效性不高系统性不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18:应急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监测技术提高应急监测现代化水平提高:数据库技术、GIS GPS、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19:应急监测预案目的:有效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及时、高效实施应急监测工作发挥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置中的技术支持作用

20:监测方法应首选快速应急监测方法

21:应急监测预案的分级:Ⅰ级(企业级):企业管辖范围Ⅱ级(县、区、工业园区级):扩大到辖区内公共区域Ⅲ级(地区、市级):跨县级辖区,应急监测任务归属市级环境监测站。Ⅳ级(省级):特大环境安全隐患、较大的灾难性事件,归属省级环境监测站。Ⅴ级(国家级):影响跨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大江大河流域的特别重大环境风险。

22:应急监测预案的维护与更新条件:①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运行不顺畅②有关应急监测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有较大变动时③区域环境风险状况有重大变化时④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有较大更新时⑤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有较大变化⑥应急监测演练后,发现应急监测预案需要完善

23:组织保障系统及工作程序:应急监测领导小组现场监测分析小组实验室分析测试小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小组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

24:应急监测基本工作程序:应急监测工作网络运行程序具体工作程序质量保证工作程序

25:应急监测人员准备:应急监测专家队伍应急监测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其他人员

26: (四)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目的:提高人员应急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指挥员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巩固人员的技能与素质提高各种后勤保障能力培养人员良好作风和心理素质熟悉、修正、完善和优化应急监测预案

27:应急监测技术准备:制定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应急监测方法的准备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写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28: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法律法规危险源数据库化学品特性数据库处置技术专家库其他辅助资料

29: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30: 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原则: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监测技先进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

31: 应急监测方案内容: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跟踪频次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仪器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报告上报程序

32:应急监测方法:实验室监测现场监测

33:应急监测:演练的作用定期检查应急监测设备和物资评估应急监测人员的准备程度评估检验应急监测预案的完整性、周密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监测人员对应急监测预案、执行程序的理解程度根据演练的效果改进预案

34:应急监测演练的分类:预先设计的模拟演练实战状态的模拟演练

35:提高我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36: 我国应急监测预案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内容不够完整、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应急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应急预案培训、演练不够应急预案的管理还不规范

37: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将应急预案融入应急平台重视对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应急预案应该标准化、规范化应急预案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应该是过于专业化的

38:应急响应:预警系统紧急启动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采取的所有应对措施。3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组织体系环境保护部各省市环境保护厅、局环境监察机构国家级环境应急监测

40:分级响应机制:特别重大(I级)红色重大(II级)—橙色较大(III级)—黄色一般(IV级)—蓝色

41:环境应急事件发生时应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

42: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43: 应急监测组织实施原则:统一指挥、加强管理、规范程序、协同监测、响应迅速、科学客观、快速准确、资源互补44: 应急终止的条件:①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②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④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5:后续监测不属于应急监测现场监测范畴

46:应急监测方案:指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需要采取应急监测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由环境监测部门编制的有目的、有计划用于指导监测工作有序开展的实施方案。

47: 应急监测方案类型:按时间和进度分:初步监测方案、总体监测方案、后续监测方案;按应急事故中污染物受体分:环境质量综合监测方案、水污染监测方案、大气污染检测方案、土壤污染监测方案;按发生环境事件性质分:突发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自然灾害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方案事件调查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方案48: 应急监测方案目的:指导样品采集人员安全、迅速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指导分析测试人员快速、准确开展监测,判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指导综合技术人员快速、准确分析判断污染范围、影响程度和污染物扩散情况,编制监测报告,及上报监测数据和报告

49: 初步监测方案: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监测部门对事故的基本信息不完全了解,又要在第一时间向事故处理部门提供环境污染信息,快速做出应急监测响应,编制较为简单明了的监测方案

50: 总体监测方案: 为全面开展应急监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方案,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51: 后续监测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应急监测后,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污染情况区域好转并能稳定在标准范围内,应急监测已终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后续监测而编制的方案

52:土壤采样点布点方法: 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

53: 采样布点原则:对于采样点位的设置,一般要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周围环境敏感点,重点是: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农田等,以最少的监测断面来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

54: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55: 控制断面设在污染事故发生地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应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处

56: 采样垂线的设置:水面宽≤50米一条(中泓) 50—100米二条(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 >100米三条(左、中、右)

57: 对照断面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控制断面设在污染事故发生地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应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处

在入河(海)口等特定位置布设监测断面

58:地表水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按水流方向以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根据水流方向,在上游适当距离距离布设对照面;必要时在出水口和饮用水取水口除设置采样断面。

59:地下水以事故点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布设监测井采样,重要水源或污染严重地区适当加密,同时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

60:以事故点为中心,在下风向以一定间隔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可能受污染的敏感点设置采样点。

61:周围土壤的监测布点以事故点为中心,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

62:采样频次的要求,则是要依据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故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达到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样品的效果。现场采样记录

63:现场采样记录必须如实记录并在现场完成,至少包括8个信息:(1)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现场示意图,(3)监测实施方案,(4)事故发生现场描述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6)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名称、流失量及影响范围(7)尽可能收集与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其他信息,(8)采样人员及校核人员的签名。

64:跟踪监测采样为了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污染程度、范围及变化趋势,常常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直至环境恢复正常或达标。

65:采样的质量保证(1)采样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2)仪器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66:样品容器总体要求:盛水容器材质必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溶出待测组分,在贮存期内不会挥发

67:污水的采样在测定工业废水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在采集第一类污染物时,必须在车间出水口或预处理出水口;污水排放流量较稳定时,可采用时间等比例采样

68:地表水的采样;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沉积物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测定油类样品,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水样中若含有沉降性固体,则应分离出去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69:地下水采样;自喷泉水,必须在涌口处直接采样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充分抽吸后进行采取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

70:大气样品采集;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和仪器要根据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物理化学性质及所用监测方法选择为获得准确和具有可比性的监测结果,应采用规范化的监测方法。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程序、方法和措施

71: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采样人员在污染区域停留时间较短;后续设备清洗工作量较小缺点:采集样品体积小,对分析方法灵敏度要求较高,时段覆盖性差,容易导致分析误差,样品不能长时间存放

72:富集(浓缩)采样法;使大量空气稳定通过液体吸收剂或固体吸收剂,将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富集起来的方法。优点:采样体积高,采样气流稳定可控,可以长时间连续或间歇采样,对分析方灵敏度要求不高缺点:需要动力设备或专用采样设备,采样人员在污染区停留时间较长后续设备清洗工作量大

73:采样设备一般组成:收集器:流量计:采样动力:专用采样装置:

74:土壤样品采集采样方法单独样用采样铲挖取面积25*25cm,深度20cm的土壤

挥发性、半挥发性土壤样品采集单独样品;混合样采样方法有蛇形法、对角线法、梅花形法。采样区域5*5m

75:采样人员及校核人员的签名管理目的:为了保证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接收、分析、处置工作有序进行,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6:现场监测的原则:凡是具备现场测定条件的项目,应该尽量进行现场测定。必要时,需要另采集一份样品送实验室分析。

77:现场监测记录:作为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的依据之一。

78:采样和现场监测安全事项(1)应急监测,至少两人同行

79:采样的质量保证(1)采样人员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切实掌握环境污染事故采样技术(2)采样仪器应在校准周期内使用,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3)其他保证措施参考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

80: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的分类:根据监测技术和方法的适用环境条件分:实验室分析方法现场分析方法

81:应急监测技术的特点;实验室分析方法:可用仪器的广泛性;现场分析方法:注重快速、简便

82:方法选择;实验室分析方法:合法性、标准化;现场分析方法:快速性、非标

83:应急监测分析技术和方法的选择考虑的因素;环境介质(监测对象);易挥发污染物:现场手工或自动监测方法为主;扩散速度慢介质:实验室方法为首选;污染物的性质;毒性大、易分解、易挥发:现场监测方法;毒性大、较稳定、易残留:实验室分析

84:现场监测技术与手段:感官检测法,植物、动物检测法,试纸法,检测管法,电化学法,光度法,色谱法等

85:试纸法的特点简单便捷,只要将试纸浸入试样中即可,配有标准色阶,可迅速得到测试结果色阶较粗,精度较差,用于前导性测试

86:GUARDION-7 是目前世界上最快、最便携的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系统,该系统由快速

87: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介产品四大特点:·便携性:快速性:可靠性:样品导入技术

88:我国应急监测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污染源底数不清应急监测硬件有待提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技术储备不足缺乏统一布局的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网络

89: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取决因素:监测污染物的类型监测数据的用途监测方法情况是否有现场方法

90:常用的气态污染物分析方法:毒气传感器法、色谱法、色谱/质谱法和傅里叶红外法、气体检测管

91: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仪;快速定性、半定量分析,有机溶剂、可燃气体、有毒工业化学品、有毒工业物质、腐蚀性气体、杀虫剂等

92:化合物的特征颜色与气味黄色并有气味: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醌类、苯胺;红色:偶氮化合物、某些醌、苯酚;棕色:偶氮化合物、苯胺;绿色或蓝色:亚硝基化合物;紫色:偶氮化合物;醚香:乙酸乙酯、乙酸戊醇、乙醇、丙酮;芳香(苦杏仁):硝基苯、苯甲醛、苯甲腈;芳香(樟脑香):樟脑、百里香酚、黄樟素

93:未知有机物的鉴别技术:色谱-质谱法和红外光度法

94:无机和重金属未知物鉴别技术:光谱-质谱法、全光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95:气相色谱分析气态和沸点较低的有机化合物易挥发有机物可直接进样分析不易挥发易分解的物质用化学转化法,生成易挥发、稳定衍生物后再分析无机物可转化成金属卤化物、金属螯合物再分析无机酸可与硅酯化试剂生成硅酯衍生物而分析高分子或生物分子可用裂解色谱法,分析其裂解产物。

96:液相色谱:高沸点、非挥发性物质、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

97:气/质联用:将GC和MS通过借口连接起来,GC将复杂混合物分离成单组分后进入MS进行分析检测。同时发挥了

气相色谱法分离的优势和质谱定性的优势。分析目标范围: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98:原子吸收:既可测定低含量的主量元素,又可测定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有可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既可测定液态样品,也可测定气态样品,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某些固态样品

9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对环境监测机构、从业人员、仪器设备、标准样品以及监测活动所实施的全部活动。

100:质量控制:为达到数据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包括空白试验、标准校正、仪器标定、平行样品、加标回收等。101: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应急监测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应急监测质量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监测人员技术素质应急监测队伍建设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常态化管理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与完善

102:现场情况调查质量控制要求: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完整

103:现场快速测试质量控制要求:保证监测的时效性;方法:监测前仪器校准,现场监督复核平行测试

104:采样点位要有代表性,确保数据的时效性。时空分布代表污染物的分布、波动和变化规律,相对较少、最佳点位反映现场情况;满足相关技术要求:采集土壤、水沉积物仪器不能干扰物不发生反应

105:样品标识唯一性

106: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完整、清晰

107:应急监测信息系统概念: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系统是环境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等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集应急监测、信息管理、信息检索处理、污染扩散预警模拟、决策支持、通信指挥与一体的信息平台。

108:应急监测信息系统目的与意义:利用信息系统中污染分析、扩散模拟等功能,有效模拟污染扩散路径、范围,为决策提供依据;查询应急监测所需的各种信息

109:应急监测信息系统主要内容:GIS技术,信息系统网络结构,信息系统软件结构框架

110: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

111:应急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功能需求设计原则:先进性原则,预防为先原则,可扩展性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信息传输交互及时性原则:

112:应急监测信息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综合信息查询子系统:辅助决策支撑子系统

113:应急监测信息系统设计要求:信息系统通过将常规数据与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无缝整合,实现事件信息的完整表达。针对不同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的操作模式,提高效率,保障数据安全

114:档案管理子系统:主要针对危险源以及法规、监测方法、标准、人员设备、水文气象调查等信息的档案管理。115:综合查询系统子系统:对档案管理子系统的内容进行调阅查询,为应急监测提供参考信息。

116:辅助支持子系统:主要为事故应急反应提供有关危险品毒理毒性、污染处理方法、应急监测预案、方案向导生成、污染扩散预警、污染影响范围模拟测算、应急监测方案生成、应急监测报告生成、图表数据统计、各种专题图层输出以及案例信息归档等功能。

117:两大主要环境风险:累积型风险:无组织排放突发型风险:

118:事故特性:发生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污染物的不确定性;,扩散路径的不确定性,影响范围的不确定性119:应急监测报告将应急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监测数据、样品分析结果、评价结论形成文字报告,对污染事件的类型及污染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

120:应急监测报告的特点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优化性

121:应急监测报告的特点与分类1.按报告内容分类:应急监测快报,影响预测报告,应急监测总结报告,后评估报告;按需求分类:行政管理需求型,技术管理需求型;按表征形式分类:文本型报告,数据型报告

122:应急监测快报包括:首报续报终报

123:续报注意事项:结合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分析,多方考虑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环境监测应急预案

环境监测应急预案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主要有剧毒农药、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污染事故、非 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事故等类型,一般发生比较突然危害强度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便携式快速监测仪,或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以下内容:①污染物的种类;②污染物的浓度;③污染物的来源;④污染物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 本文以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为例浅谈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应急监测的步骤如下: 一、确定污染事故发生源及污染物危害 1、本案例中污染事故发生源为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污染物主要为苯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 2、苯和苯酚的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液体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尿酚和血苯可增高。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皮肤接触苯可引起脱脂、干燥、皲裂、皮炎。由于苯在水中难以降解,因此,即使将水烧熟,苯的有毒物质依然存在。苯污染的水自净需数月至一年。 硝基苯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皮肤粘膜紫绀、手指麻木等症状。慢性中毒为神经衰弱综合症。 二、采样布点与监测 1、监测断面的选取 ①在发生源的上方布一个断面,作为对照断面。 ②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数量多少根据现场需求和应急监测单位的能力确定,最远包括污染物尚未到达的断面。但是在流经特殊要求区(饮用水源地区及与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浏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等)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如江、河水流的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点)。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必要时,对水体应同时布设沉积物采样断面(点)。当采样断面水宽<10m 时,在主流中心采样;当断面水宽>10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 ③同时应对地下水也展开检测,对自备井进行采样监测。 ④由于黑龙江是黑龙江省的一大水系,所以有必要增设临时的预警断面和流动监测断面,形成严密的监测网络。 2、采样要求 ①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

环境应急监测方法

应急环境监测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 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 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 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 二、应急监测体制 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 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 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 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 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 二、应急布点要求 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 四、监测项目的选择 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 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 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 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 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 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 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 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臵、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 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

应急监测预案-天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附件: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环境污染事件 应急监测工作预案 为贯彻实施《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监测管理,提高应急监测快速反应能力,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监测的各项措施,为事故应急管理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国务院规定的特别重大(Ⅰ级)及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区、县环保局无力有效应对、请求监测中心给予援助的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具体包括: 1、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件; 2、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4、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件; 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一、机构与职责 1、中心应急监测队 队长:魏恩棋 副队长:王志强、王凤炜、蔡海超、陈魁、梅鹏蔚、张赞、王琳 中心应急监测队由应急办公室、现场监测组、分析组、后勤保障组及技术专家组构成。 职责:负责组织天津市环境应急中心下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监测工作。 应急监测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监测的全面工作,其外出时应书面委托中心其他领导代理其职责。 2、应急办公室 负责人:王志强

成员:李巍、许铁磊 职责及工作要求:负责应急监测任务的分派及组织协调工作,制订中心应急监测队值班安排(详见附表1),负责应急监测报告的归档等工作。 开展应急监测、应急演练期间,履行中心应急监测指挥中枢职能,负责中心各部门监测工作的分派及组织协调工作,负责中心及系统应急监测资源调拨,负责应急监测指挥管理系统的运行。应急监测工作结束后3日内,组织完成应急监测工作总结报告的编制。 3、现场监测组 现场监测组设立应急监测组、应急监测污染源预备组、应急监测环境预备组、环境空气监测组,应急监测组由现场监测一部组成,现场监测二部、三部作为应急监测污染源预备组,水质监测部、生态监测部作为应急监测环境预备组,环境空气监测组由大气监测部组成。各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3.1应急监测组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本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修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 197号) (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3年7月1日) (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1.4 适用范围

监测应急预案

锡林浩特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 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提高我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加强对市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及时掌握事故现场污染状况,及时测定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效控制及消除事故污染提供及时、科学依据,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6)《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7)《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 3、编制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和强化我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快速、高效、科学、有序和协调一致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财产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到响应迅速、出动快速、监测及时、数据准确、处置有效、减少危害、控制和消除污染。 适用范围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严重污染事故。 (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5)、污水、废弃物的非正常排放导致的污染事故。 (6)、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锡林浩特市环境监测站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组,在锡林浩特市环保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开展应急监测工作。锡林浩特市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组,下设技术管理小组、现场监测小组、分析实验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百度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12月

目录 1、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5) 2、公司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5) 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5) 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5)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5) 3、存在的问题 (6) 4、公司内部救援资源 (7) 预案的制定 (7) 应急组织体系 (7) 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 (8) 应急指挥部人员及职责 (8) 抢险救援组人员及职责 (9) 后勤保障组人员及职责 (9) 事故处理组人员及职责 (10) 5、应急保障 经费保障 (10)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1) 应急队伍保障 (12) 通信与信息保障 (12) 交通运输保障 (13) 治安保障 (13) 专职队伍救援 (13) 2、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

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环境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惟一手段。 在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发生液氨、甲醇与火灾事故后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阻止和控制污染物向周边环境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避免对公共环境(大气、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发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环保部组织编写了《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和《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3、公司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为我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我单位在将来会经常性组织演练活动,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环境事件等的演练活动。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 为切实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对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及教育培训工作。如每年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都要以培训、板报、季度安全大检查和考试等形式面向全体员工宣传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努力提高员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为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4、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体制工作的诸多方面不够适应表现在应急预案体系仍不完善,预案覆盖面不全,过于原则化,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上下对应、左右衔接不到位,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仍存在不足。救援力量的不适应救援队伍、专业人员和救援装备不足,目前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是企业自有的、为企业本身服务的救援队伍,其专业技术力量、救援人员和装备,难以承担社会救援任务的需要。 5、公司内部救援资源 预案的制定 公司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编号:AQ-BH-03036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预案 Emergency monitoring plan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直接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与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检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是环境监测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 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切实加强突 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一步加 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及我 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本预案。 1、目的和意义 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迅速查明污染 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为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确保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得到迅速处理并上

报有关部门,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全过程,提高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 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应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2组建队伍,常备不懈。我市要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队伍,针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加强应急监测预案研究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 2.3充实装备,提高能力。加大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充实必要的仪器设备、防护用品和交通通讯工具,尤其要结合本地危险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应急监测装备,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2.4技术支持,信息联网。开展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检测技术与方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调查报告0001

甘肃省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015 版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版本号: 甘肃省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编制单位:甘肃省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一日

1.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2. 公司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认真编制 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资金投入 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 3. 公司内部救援资源 预案的制定 组织体系的建 立及职责 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保障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4. 外部救援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外部应急有关单位联系电话 专职队伍救援 应急救治 5. 存在的问题 救援力量的不适应 目录 10 10 应急管理体制工作的诸多方面不够适应 10 10

6.应急资源调查的总结10

1.环境应急资源调查工作的目的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环境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 在本公司发生环境事故后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动,阻止和制污染物向周边环境的无序排放,最大可能避免对公共环境(大气、水体)造成的污染冲击,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发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写了《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 2.公司环境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情况 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成立,为我公司安全生产、突发环境事件及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资金投入 2014年公司投资5 万元购买了救援器材和宣传材料。 强化应急救援演练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经常性组织演练活动,处置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演练活动。进入2015 年公司举行了一次环境事故演练,此次演练公司50 人参加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有效地提升了各级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与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环境等的应急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污染事件、海洋污染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微生物污染事件等的应急监测。 引用的文件 编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就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 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 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与布点 编辑 布点 a布点原则 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与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与范围。 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还应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与方便性。 b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与应急预警机制

环境监测与应急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矿山环境监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我公司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矿山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预警机制。 二、范围 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公司矿山开采中和开采后发生的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开采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矿山开采中和开采后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矿山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4、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2、分级负责,逐级管理。发生突发事件后,按所属部门管理原则,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事件后,公司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4、加强保障,重大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安全科长 成员:矿山全体员工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宣传学习上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 2、掌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时态变化情况。 3、负责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协调工作。 4、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传达、报送、新闻发布等工作。 5、提供和解决处置环境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 6、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应急领导组下设应急现场指挥组、应急处置组。 五、预防与预警机制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映、及时控制。 2、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断提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环境应急资源调查 报告范文

。。。。有限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为在本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中,把环境污染和事故损失减到最低,充分有效的利用本公司的环境应急资源,按照国家环保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在对本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之后,于 8月编制了《。。。。有限公司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目录

1.企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人力保障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企业内部应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应急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应急指挥部成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外部应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政府部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应急指挥部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物资抢险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现场指挥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救护联络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 通讯联络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8 抢险物资及后勤供给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9 人员疏散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0 专家组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资金保障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4物资保障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5技术保障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应急预案的制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应急预案的演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桌面演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 为了响应《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文件,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环境安全风险源单位的监管,健全环境安全预警体系,确保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本公司委托山东中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提供应急监测,委托协议见附件。 化验室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接报的情况判断可能的污染物质,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的监测采样和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一、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位的设置 1、厂区废水排放口 2、厂区废气排放口 二、监测项目 1、废水监测内容包括:pH、石油类、氨氮等。 2、废气监测内容包括:火灾次生污染物VOCs、CO、SO2。 三、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要求包括: a) 现场可监测的项目,应首选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可直接读数,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结果的快速标准分析方法。无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优先选择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迅速送至实验室分析; b) 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事件现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监测手段。也可采用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探测等新型监测技术手段辅助监测; c) 对于影响事件处置、司法鉴定或损害评估判定结果的关键样品,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测定; d) 当需要开展跨界联合监测或多地、多部门联动监测时,各监测方应统一采用应急监测现场指挥部确定的应急监测方法。不能统一监测方法的,应做好方法间的比对验证。 四、监测仪器与药剂 应配备少量空气瓶、污水瓶等及现场气体采样器、采样袋,通讯联络器材、交通车辆等,配合并协助当地环保局进行监测。 五、监测布点与频次 1、布点原则 (1)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同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作为各单位在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行动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公司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放射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规定执行。洪灾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洪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QG/???196)执行。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机构组成 2.1.1领导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环保、安全、生产和设备的副总经理 主要成员: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1.2执行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兼) 成员单位: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

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单位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 2.2机构职责 2.2.1 ×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2.1.2研究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对策,审定和批准公司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1.3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协调、指挥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2.2.1.4情况紧急时,批准下达生产停产命令。 2.2.2×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2.2.2.1修订×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2.2批准生产单位、子(分)公司的环境应急预案,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2.3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指挥,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督促整改和考核等工作;情况紧急时,按照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下达生产停产指令;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办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与赔偿事宜。 2.2.2.4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对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意见,责成相关单位、子(分)公司对其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分析,杜绝此类环境污染事故的再次发生。 2.2.3安全环保部 2.2. 3.1制定×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 3.2检查各厂单位、子(分)公司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 3.3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负责向外部相关单位报告;负责污染事故现场抢险处理工作,现场抢险处理的安全监护。 2.2. 3.4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调查和调查报告编写。 2.2. 3.5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赔偿和善后事宜处理。 2.2. 3.6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负责对各级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评审。

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XX(企业全名)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单位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许可经营范围、法人代表、环境安全主管责任人及联络方式。 二、企业生产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生产工艺、生产原料和产品(仅限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数量、年使用量、储存量。 现有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情况(如消防退水池、“清净下水”收集池、收集管路等)。 三、企业周边情况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周边居民居住情况,离居民区(村庄)、河(渠)道的距离,污水、雨水的走向,事故状态下向周边通报的方式等。 四、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应急工作的组织机构,各类应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等。 五、应急处置(为应急预案的重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环境污染后果预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有关人员的分工及行动方式等内容。 六、报告与告知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时间、方式,需要报告的上级主管单位或相关部门,所在区县政府的部门。 向企业周边告知的时机、方法等内容。 七、应急物资的储备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应急监测、预警、个人防护设备器材的储备运行、保养情况,必要的事故抢救或补救的专

业工具及相关救援物资的储备使用情况,相关专家、援助单位的联络方式等。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 摘要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污水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固定的排水渠道,还有是因为在运输、储存、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时,不注意运输、储存、使用的方法,对水体造成突然地污染和一些不可控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社会的淡水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最近几年,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概率很大,但是国家对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还有一些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有了非常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随着这些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为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人们的生存环境的好坏,对保障国家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特别的严重,再加之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频繁的发生,就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爆发突然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经常是突然爆发的,没有任何的征兆,时间也不固定,让人们防不胜防,并且污染事故往往影响较大。由于事故爆发的突然性,导致人们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补救措施,同时也给应急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1.2 形式多样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涉及生活中的各种行业,而且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例如,在进行化学药品的储存、运输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还有化学品的爆炸等形式,所以说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征。 1.3 事故的危险性 突发性水体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爆发时液体的排出量很大,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是事故发生的比较突然而且危害比较大,所以要提高警惕加强监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公司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制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 197号) (10)《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修订) (11)《北京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任务的管理与实施。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标准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规定了在实施应急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追踪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质控措施、监测报告与上报程序等内容。 2.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和规范包含条文,在本规定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定的条文,与本规定同效。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097-82 海水水质质量标准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GB/T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T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J/T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最新版本。 3.术语 3.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污染事故;易燃易爆物的泄漏爆炸污染事故;溢油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事故。 3.2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是指监测人员快速赶赴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

况布点采样,利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种类,作出定性或半定量的监测结果。现场无法监测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4.应急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 4.1水环境污染的监测点位 4.1.1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扩散的趋势和现场具体情况布点。 4.1.2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混合处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3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采样,同时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4在沿海和海上选择监测点,应考虑海域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 4.1.5在封闭管道中采样,在“T”型管、弯头、阀门的后部混合均匀处,一般可作最佳采样点。 4.1.6对地下水的监测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周围2km内的地下水井或判断污染物流径下游最近的地下水井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一个对照样品。 4.1.7在确定采样点时,应优先考虑重点水功能区域。例如:国控、省控监测点的断面;饮用水源地;水产养殖水域等。 4.2环境空气污染的监测点位 4.2.1以事故发生地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处采样。 4.2.2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居住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布点采样。4.2.3应考虑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影响区域布点采样。同时也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风向采集对照样品。 4.3土壤与底泥的监测点位

环境监测应急车

环境应急监测车简介 一、环境应急监测车简介 环境应急监测车由车体、车载电源系统、车载实验平台、车载气象系统、应急软件支持系统、便携应急监测仪器和应急防护设施等组成。它不受地点、时间、季节的限制,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监测车可迅速进入污染现场,监测人员在正压防护服和呼吸装置的保护下立即开展工作,应用监测仪器在第一时间查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同时结合车载气象系统确定污染范围以及污染扩散趋势,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依据。此外,大气质量及应急监测车还安装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用于移动式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测量项目包括SO2,NOx,CO,O3,总悬浮颗粒,飘尘及多种气象参数。可用于环境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监测,以满足日常的环境监测要求。 二、环境应急监测车特点 1、XH(AEM)----- 系列大气应急监测车性能特点 ·全天候连续监测。 ·整车采用移动实验室概念设计,集方便、舒适于一体,为操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整车采用正压装置控制车内压力,有效预防环境有害气体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 ·顶置式空调系统和排风系统,保证车内仪器和工作人员适宜的工作环境。 ·车外设有防水外接电源插座,整个电路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电缆。 ·车载大功率UP S备用电源,可在到达现场前提前预热设备;当外部电网停电后可迅速提供后备电源供电。 ·配备独立式发电系统和净化稳压电源,适合野外长时间不间断供电使用。 ·采用气动升降气象杆,可随意调节高度,最高可达9.5m。 ·气象系统、采样系统为可拆卸式结构,放置于车顶,拆装方便。 ·配备防侧翻装置,在气象杆升起时加强车体稳定性。 ·配备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同时可实现远程无线(GPRS)数据传输。 ·配备防化用品和洗眼器,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有毒有害物质伤害。 ·配备车载冰箱,提供样品和化学试剂保存条件。 ·配备洗涤池和独立供水/排水系统,避免废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配备车载校准系统。 ·可选配GPS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监测仪器,适合不同场合和不同用途。 2、XH(WEM)-----系列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性能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