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

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

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

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

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怎样阅读化学课本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化学实验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一、注意安全

1.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呆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没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二、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怎样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

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

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

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

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

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

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

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

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

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

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

1、将少量稀盐酸侄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形成认识,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

【课题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课题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课题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的加热

(提出问题)

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

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探究)

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

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课题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

思考、总结。

【布置作业】

1、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

2、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

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知识要点】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平时的感受和本课题的演示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培养环保意识。

[要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规定

通过实验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本课题的重点,通过过量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观察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l/5。

1.反应现象:生成白烟;放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2.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要点2]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见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3]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讨论:冰水共存体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要点4] 氧气的用途

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要点5]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

[要点6]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l)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2)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红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要点7] 空气的污染

1.污染源: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学习目标】

1、步知道怎么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

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3.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

假设。

例如:①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水的作用:因为P2O5易溶于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接

近理论值),还有什么?(必须把集气瓶内的空气先五等分,作好标记)

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注意烟、雾的区别)③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⑤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⑥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教师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2.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性质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在阅读图2-8、图2-9及相关资料后,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开放探究】

1.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情况,试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磷常用来做军事中烟幕弹的原料?

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列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人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

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设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山西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2000年山西中考)

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9.田径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红磷。你认为运动员开始起跑的依据应该是____

______;记时员开始按表的依据应该是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10.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地区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受污染程度如何,污染源、污染物分别是什么?并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能力提高】

1.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

C.禁止使用含硫高的劣质煤 D.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3.今年春季沙尘暴频繁侵袭我国北方地区,会造成空气中下列哪种有害成分的增加()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 D.一氧化碳

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5.1999年北京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6.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江苏省淮安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___________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_________

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____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___L。

【达标测评】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 、熔点、______ 、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雪碧饮料C.河水D.新鲜空气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

6.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5∶l C.l∶5 D.l∶4

7.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

8.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瑞典的舍勒B.英国的汤姆生C.法国的拉瓦锡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9.在下图公共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是()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还我一片蓝天

洁净的空气是生命的要素。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蓝天白云正受着烟尘、毒气的侵蚀,人们的健康生活,生灵万物的正常繁衍也面临着大气污浊这个恶魔的威胁。

大气的污染源有自然和人为两种。自然污染源主要来自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地震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人为污染源则是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对人类威胁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化学符号为SO2)、一氧化碳(化学符号为CO)、二氧化氮(化学符号为NO2)等。

细小的煤粉尘可以进入到肺细胞而沉积,并可能通过血液送往全身。粉尘粒子表面还会携带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使人患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

SO2被氧化后往往与水气结合变成硫酸烟雾,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工业和汽车排放的CO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数量大、累积性强,而且它们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烟雾可以让人眼睛红肿、呼吸困难、植物枯死,橡胶制品变得失去弹性而龟裂。

近年来,由于超音速喷气飞机的大量使用,将含有NO2的尾气排放到平流层中,加上人类使用冷冻剂、消毒剂、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排放到大气中大量的氟氯烃等气体,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目前,由于它的变薄,在南极上空已经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为此,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的大约有10万人,患白内障的病人也日益增多。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各国纷纷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进行庞大的治理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爱地球,关爱自然,关爱生命,让天空更蓝!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的用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三)德育渗透点:

l.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辨证规律教育。

【教学重点】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l.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讨论

【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蜡烛、红磷、木炭、硫粉、细铁丝、铝箔集气瓶(内盛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火柴、药匙、镊子、烧杯

2.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它也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21%。

叙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讲述]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得知该物质的用途。

[播放短片]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示学生捕捉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信息,例如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在101千帕,-183 ℃时变为_________ ,-218 ℃时变为________。

[过渡]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提示]

1.观察要点:(1)硫的颜色、状态;(2)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2.硫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提问]

(1)现象;(2)结论

[演示实验2-4]铝箔的燃烧

[学生观察]

(1)铝箔的形态(2)铝箔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提问]

(1)、现象;(2)结论;(3)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底先放一些细沙?

[议一议]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提问]

[过渡]以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研究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学生实验探究]

蜡烛、红磷、木炭、细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填写探究报告。

[小结]通过展示和交流学生的探究报告,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

[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课前查找的资料,文字和图片)

(1)氧气的用途:

(2)液氧炸药:

(3)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拓展](学生用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

(1)氧气的兄弟——臭氧

(2)科学家合成新型氧分子

(3)氧气可压缩成红色晶体

[总结]

[布置作业] 以“氧气”为主题,写一篇科普小短文。参考题目:《氧气的自述》、《氧气小传》

[板书设计]

【实例分析】

【例1】下列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经风吹后变干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煤燃烧

【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B、C三项在变化后均没有新物质生成,而D项在反应后生成了新物质,故D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例2】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分析】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关键是看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A、B、D三项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都属于物理性质。C项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C

【例3】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铝箔变小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能说明化学变化一定发生。铝箔燃烧后生成了白色新物质——氧化铝,是判断铝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答案:D

【例4】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1.硬度________;2.熔点___________;3.密度__________;4.颜色___________。

【分析】解答本题必须认真分析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答案。作为“金属”能

够“用小刀轻轻切下”,说明该金属硬度——小;“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金属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说明该金属熔点——低,以及金属颜色——银白色;浮在水面上,说明该金属密度——比水小。

答案:1.小2.低3.小(或比水小)4.银白色

【例5】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答案:A

【例6】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分析】此类题型属于物质的鉴别题,解题的原则是:①找出题目所给物质中有特性的物质,依据其特性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依次鉴别;②现象明显,可信度高;③步骤简捷明了:④操作方便可行;⑤叙述要明朗清晰,按操作——现象——结论的程序论述。本题中,氧气的助燃性是其特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而其中的二氧化碳、氮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二氧化碳的特性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具备这一性质。

答案:分别用燃烧的木条伸入四个集气瓶中,能便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木条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那瓶气体是空气;向盛有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氮气。

【达标测评】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活泼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__________。

3.化合反应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_______是化合反应。4.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下表

与氧气反应的物质与氧气反

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

应的现象

反应后生成物质

的名称

化学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

硫磺

红磷

铝箔

5.以下对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6.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大B.能支持燃烧C.不易溶于水D.无色无味

7.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8.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A.木炭B.红磷C.铝箔D.硫磺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淡蓝色液体B.汽油挥发C.气体受热体积膨胀D.铝箔燃烧10.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食物腐烂C.冰雪融化D.白磷自燃

1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沸点 C.硬度D.可燃性

★氧气的用途

1.冶金工业:

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炼钢过程所需的温度,因此,吹氧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2.化学工业:

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3.国防工业:

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此外氧气在金属切割及焊接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火力十足的液氧

液态氧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氧化剂,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使火箭拔地而起。液态燃料火箭在核推进器研制完成之前,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土星——阿波罗运载火箭的总载重量约为3000 t,其中2 000t以上是液态氧。宇航工业消耗的大部分液态氧主要用于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试验上,每天的用量已超过1000 t。

液态炸药也广泛应用于露天爆破工程。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可以就地取材,节省运输,现用现制。只需将多孔的易燃物质如木炭、木屑、稻草、棉花等,浸泡在液氧中,就可制成液氧炸药,然后用电火花引爆。

尽管液氧易失效,可能给工作带来不便,但是它不像一般的硝铵和黑火药,只要点火未爆炸就时刻具有危险性。如果液氧炸药因故未爆,15分钟后由于液氧已经挥发即可解除警报,这样就减少了危险性。

★液氧炸药

液氧炸药就是液态氧化剂混合炸药。将装有碳粉、木屑等可燃剂的药包或药筒,浸入到液态氧中制得的混合炸药。1895年由德国人C.林德发明。

由于液态氧在常温下挥发很快,这种炸药的寿命很短,一般为15~20分钟。因此,必须在使用前临时浸制。二次大战前,由于硝酸盐短缺,这种炸药曾被广泛使用。后来有了合成氨,硝酸盐可以廉价大量供应了,使用液氧炸药就不多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已基本上停止使用。

课题3 ━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认识催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内容:原料选择,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装置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验满及鉴定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操作。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教师要示范、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

1.演示实验的改进

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所以该实验可以改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试管口加1个带有干燥管的装置。在5%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MnO2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2.生在做实验前,先组织学生讨论、示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基本操作的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3.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分解反应的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润滑油”——催化剂

人类很早就利用催化剂为自己服务了,尽管他们根本不了解它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古代练金士把硫磺和硝石放在一起来制备硫酸,其中硝石就是催化剂。把酒曲加到粮食中酿酒和制醋,酒曲就是一种催化剂。

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奥斯瓦尔德对催化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首次阐明了它的本质。他发现蔗糖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转变为葡萄糖和果糖,但是这种转化过程非常缓慢。可是在蔗糖中加入硫酸,蔗糖就很快转变成葡萄糖和果糖。类似的反应还有很多。奥斯瓦尔德还注意到在反应后,硫酸依然保持不变。这不禁让他想到了工厂的机器,当机器转动时,为减少机器摩擦常加一些润滑油。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却成了机器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这些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物质一样,他称这些物质为催化剂。

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比如说生产化肥时,只有在铁作为催化剂时,氮气和氢气才能生成氨。有时候,化学家为了寻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往往要耗费很多心血。

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酶是一种酵素,像烤面包、发酵葡萄汁的酵母菌,使牛奶变酸的乳酸菌等等。此外,在人体中一刻也离不开以酶为催化剂的化学反应。酶在化工生产领域中用途极广,有的反应用一般的无机物作为催化剂,往往需要高温和高压,如果换成酶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反应,既经济又方便。

对于催化剂,还有许多谜还未解开,有待于人类进一步探索。

第三单元

课题1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策略】水的电解实验需要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介绍实验装置的名称、指导观察与学习操作技能、演示好02、H2的检验方法。

1.在分析水通电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时,介绍化学式书写并导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再举例识别单质、化合物。在识别过程中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两份资料的处理:经学生阅读分别说明:

①生物体内含水多,其作用是调节温度适应环境;

②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正确理念的引导,以及实验基础上的分析和归纳。

3.当堂完成一个讨论、四个习题。

【关于水的电解实验】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但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l∶2。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教师:陈利宏 班级:九(1、2、3、4) 绪言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 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 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 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 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 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多种多种多种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4.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师提问: (1)实验1、2的共同特征? (2)实验3、4的共同特征? (3)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区别? 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 4.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5.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讨论: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目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要树雄心、立壮志祖国的四个现代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极性。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不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4.解决办法 ()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 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三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的石灰水,水。 五、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学生观察实验并按教师要求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提问: () 实验、的共同特征? () 实验、的共同特征? () 实验、与实验、有什么本质区别? 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写出几种描述,由学生讨论而得出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第、页内容,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 目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阅读课本第页内容,讨论: 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分子和原子(二课时)(第15教案) 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17日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 2、讲授新课: [实验3-2]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 出示:图3-2和图3-3 说明: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 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1)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五,实验准备 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 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 1,【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材料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过渡】现在人们使用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二、合金 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演示实验8-1】 【讨论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