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o N~53o31ˊ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气

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o N~50o N之

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o40ˊE~135o5ˊE之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

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o,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发源地。

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崃山和横断山等。

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加强了沿海与内陆间

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

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总体来看,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脉走向划分):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a、3500米高度山地的分界线

b、东西山脉走向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岭

a 阴山是内蒙古高原边界

b 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地理界线

c 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率,华中与华南的分界线

北西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

北东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东列: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

外列:台湾山脉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地貌。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五大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五、我国地貌形成的因素

1.驱动力:内营力(来自地球内部)和外营力(来自太阳能)

2.影响因素(地质构造、气候、地表组成物质、人类活动)

1)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格局,喜马拉雅运动奠定了中国地形格局

2)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的过程和强度;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流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地貌

红层地貌: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则形成地势比较低缓的丘陵,从而构成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貌。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

地表物质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同,在一定的外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4)人类活动因素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环境退化,生态失去平衡。

第三章:气候

1、我国的气候特征(图为概括后的)

(1)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

季风只是近地面层的现象。在距地面500-1000m最显著。2000m以上不明显。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A、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B、我国季风区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

斯山一线东南

C、与同是季风气候的印度比较,印度的夏季风强,冬季

风弱。我国冬夏季风都很强盛。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季

风区内冬季气候干冷,夏季气候湿热。

(2)气候的大陆性强

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同一纬度带,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二者主要区别指标:气温和降水。大陆性强:相对于海洋性而言。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

在我国具体表现:A、气温年较差大,最热与最冷的月份在夏至和冬至之后出现

B、气温日较差大

C、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

按照气温不同:热带、温带、高原气候区

按照降水不同: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按照海拔不同:气候垂直带

总体来看,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雷州半岛-秦淮之间,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区;秦淮以北是温带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南部、琼雷、滇南等是热带气候地区。

我国的地理位置是怎样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

1)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同时决定了行星风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华南,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差异小;冬季普遍低温,南北差异大。

2)海陆位置: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候的不同,尤其是降水量的差异。东部:季风气候,靠近海洋,主要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大,降水充沛.。西部: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团影响.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明显。

我国的气候特征

特征表现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

冷干燥

夏季高

温多雨,

比同纬

度地区

冬冷夏

热,

降水年

际变化、

季节变

化大

位于亚

洲东部、

太平洋

西岸,

海陆差

异显著

作物种植

区北移

雨热配合

好,有利

树木牧

草、农作

物生长

水旱灾

害频繁

春旱、

夏涝严

重寒

潮、大

风霜冻

等灾害

频繁

雨热同

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气候复杂多样多种温

度带和

多种干

湿地区

跨纬度

距海远

近不同

地形复

绝大多数

农作物和

动植物适

合在我国

生长

高原、

干旱气

候区不

利于农

业发展

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秦岭)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气温1、年、日较差都小,

冬暖夏凉,冬季比同

纬度大陆上暖,夏季

比同纬度大陆上冷。

2、最热最冷月出现

时间落后,在温带最

热在8月最冷在2

月。

3、秋温高于春温

1年、日较差都

大,冬冷夏热,

2、最热最冷月

出现时间提

前,在温带最

热在7月最

冷在1月。

3、春温高于秋

降水降水量大

全年分配均匀

年级变率小

降水量少

主要集中在夏

年际变率大

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

其他现象湿度大云量多

雾日多多平流雾

日照百分率小

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

湿度小云量少

雾日多多辐射

日照百分率大

风速小日变化

明显

4、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形成的影响—对三大自然区的影响

演变趋向原有背景主要影响

西北干旱

区深居内陆

比较干

旱,稀疏

草原、荒

漠化草原

1、北侧高压脊下沉气流,

加剧冷空气推积下沉

2、印度洋水汽被阻塞,

太平洋水系西进受阻

3、高原季风使冬季下沉气

流加剧,夏季蒸发加剧

4、干旱程度加剧,范围扩

青藏高原寒旱化

高原面

<2000米,

1、高原阻挡印度洋水

汽,太平洋水汽,内部

仍为亚热带森林草原、草原气候

变干

2、高原降温,变寒冷

3、热力作用形成高原季风

东部区季风典型化

海陆季

风,比较

湿润

1、冬季风向南扩展—势力

大增

2、高原季风加大海陆季风

强度—

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

中在夏季

3、西风分支的建立与消

退在某种程度上

4、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

比,季风区温度带南移

青藏高原的其阶段性隆升导致亚洲季风,尤其是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发展。

1、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

辐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雨,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候特征。

2、动力作用:冬半年西风,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式: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势力;

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处于背风部位,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南北气流交换,使冬季西北盆地冷空气局限在北坡而呈干冷气候。夏季,高原南坡的爬升气流造成丰富降水,而高原北坡气流受阻下沉出现干热气候。

3、热力作用:突出表现在夏半年,盛夏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

的自由大气层形成相对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形成青藏高压。青藏高压的出现是高原加热作用的结果,大气上升运动强烈的标志。四周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

冬半年,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面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青藏冷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即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

总之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

4、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冬季环流

冬季,低层大气中影响中国的主要气压中心是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强盛时吸引寒潮东去,减弱时可使东部寒潮南下的频率增大。以蒙古高压为源地的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成为冬季风。冬季锋面有: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夏季环流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是夏季低层大气的主要气压系统。源于太平洋副高的热带太平洋气团和源于南半球副高的赤道海洋气团。在前者(表现为东南季风)控制下,常是晴朗少雨天气;而后者向中国的移动表现为西南季风,其来自南半球,途经赤道海面,具高温重湿和不稳定性质,易发生对流性降水。此外,北方还有移动性冷高压活动,使北方冷空气南下,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夏季影响我国的锋面是极锋,跳跃式从南向北推进。

5、气温的总体分布特征

总特点:1)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3)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均温比较,我国气温普遍偏低

4)气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6、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分配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

海向

西北内陆

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

主要来源是夏季

风。我国东部广

大地区受东南季

风和西南季风的

影响大,降水多;

西北内陆地区受

夏季风影响不明

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

湿润,

愈向西

北部内

陆越干

时间变化季

降水季节

分配不

均,集中

在5月到9

月的夏秋

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

的湿润气流影

响,降水丰沛;

冬季受来自大陆

的干燥空气的影

响,降水少

使我国

旱涝灾

害频

繁,夏

季风强

或来的

早,北

涝南

旱;夏

季风弱年

各地降水

年际变化

大,南方

较小,北

夏季风进退的规

律反常所造成的

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

水少,雨

季短;南

方:降水

多,雨季

由夏季风形成锋

面雨带进退规律

决定的。

形成北

方的春

旱、夏

涝;江

淮地区

的梅雨

和伏旱

我国5个降水量带的是如何分布的?

1)、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粤、闽、琼的大部分,浙、赣、湘、桂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南坡等地。

2)、年降水量800-16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淮河、汉水之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和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

3)、年降水量400-800mm带,一般指淮河、汉水以北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以及边缘山地丘陵,并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

4)、年降水量200-4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带。

5)、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指上述降水带之西北或盆地中部。

第四章:陆地水

水系和流域的定义

水系: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1、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

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界线。

2、径流深度: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水面积上的水层深度

中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1.河流众多,水利水能资源丰富

①流域面积超过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超过1000km2的有1600多条。

径流总量合计约15025亿m3,占全国地表径流总量的55%,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3.4%。

②我国是世界上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几乎所有的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有水坝,且水坝形式多样。

2.我国外流河大多呈自西向东流

①由于河流基本上自半干旱区流向湿润区,水量向下游增加河网密度也逐渐增大。

②我国雨带一般呈东西延伸,南北推移,中纬度的气旋也是自西向东移动,所以常常是全流域同期受雨增水,愈向下游,洪水量越大。

③东西向的河流在其向东流动的过程中,切穿了北西、北东或南北走向的构造线,形成一系列峡谷并产生巨大落差,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和良好的水力开发条件。

3. 含沙量大

①我国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加之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普遍发生;

②一般而言,以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含沙量较小,在以雨水补给的河流中,我国南方和东北因植被条件为含沙量也不高,而华北地区的河流含沙量普遍高。

4. 洪涝灾害严重

①七大江河均处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同时,这些河流中下游地区又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城市最集中的地域。

②造成灾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3、我国的五大湖区及特点

青藏高原湖区:多为构造湖和冰蚀湖,也存在郾塞湖;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和盐湖;湖区面积占全国湖区的

51.4%;如青海湖、纳木错等

蒙新高原湖区:以黑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构造湖,东部多风成湖,也有构造湖;多为内陆咸水湖;占湖泊总面积的1.1%;如呼伦湖、博斯腾湖、艾丁湖等东北湖区:平原低地热融湖,山地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3%;如天池、兴凯湖等

东部平原湖区:多河成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0.2%;如无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云贵高原湖区:多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1.5%;如滇池、

洱海等

4、沼泽分类: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

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

5、我国沼泽分布区及特征

东北沼泽区: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主要是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季节冻土层,水分条件充足,草本植物大量繁殖,一方面阻碍木本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又成为苔藓植物

的温床。死亡的有机质在嫌气细菌作用下,分解缓慢而

形成泥炭层。

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在冰雪融水溢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

等排水不良地的地区有不少沼泽分布。其中的若尔盖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草本泥碳沼泽。

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平原区地下水位高,加上河流泛滥,使低洼土壤高度潜育化,逐渐形成草本潜育沼泽。

我国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空隙裂隙水

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各姿各雅山东路的卡日

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后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

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根据河道特性不同可分为河源短、峡谷段和平原段。

中游: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由北而南穿行在晋陕大峡谷中,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

下游:孟津以下主要在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

6、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我国最长河,全长6300km,

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市,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

上游:河源段至宜昌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长江三峡

中游:宜昌到湖口,支流众多“九曲回肠”

下游:湖口以下,湖泊港汊多支流少

第五章:中国近海

1、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盐度最高)、台湾东部的太平洋海区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2、中国近海大陆架的两种成因类型:A、堆积型B、侵蚀-堆积型、以堆积为主

3、近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

A、丰富的物质来源。大河从大陆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堆

积而成;岛屿的冲刷和生物成因堆积。

B、一系列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水下隆脊

主要呈东北走向。

海岸线、海岸带、海岸的定义

海岸线: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

海岸带:大陆与海岸之间经常存在着具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包括潮间带,上至高潮线以上由现代海水作用而形成的海蚀、海积地貌部位,下至低潮线以下波浪对海底扰动作用的极

限部位。

海岸: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互相作用过的地方,还包括上升古海岸带和下沉古海岸带。

5、我国海岸的基本类型:

A、基岸海岸: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直接和

海面相交的海岸,也称山地海岸。由于岸线大多曲折,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天然海湾较多,又称港湾海岸。根据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基岩海岸可分为: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岩滩。海积地貌: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

B、平原海岸:平原海岸是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因素

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

平原海岸特点

平原海岸的冲淤变化很快,岸线很不稳定,浅海和平

原之间可有一条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潮间浅滩。

按照其形成过程、组成物质的差异、平原海岸还可以

分为:三角洲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海流、潮汐与黑潮的定义

海流:又称洋流,是指海水以相对稳定速度沿着一定方向的流动,是海水运动形式之一。

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海面周期性的涨落称为潮汐。

C、黑潮:又称“日本暖流”,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

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

6、我国岛屿的类型:

大陆岛: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

地质特征与相邻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我国最大

岛屿,面积35 760 km2)、海南岛(面积33 556 km2)、

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

冲积岛: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最大崇明岛(面积1 083

km2),为我国第3大岛。

海洋岛: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

群岛。

6、我国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地带性。主要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

西北干旱内陆山地常见带谱(山麓——山顶):

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灰黑土—腐棕土

湿润海洋型带谱(山麓——山顶):

山地红、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腐棕土

1、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分布比较完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季风湿润气候下的森林土壤,属湿润海洋性土壤地带谱.西部内陆地带:整个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主要发育干旱土,属于大陆类型土壤地带谱。两者之间:为过渡性土壤地带谱,主要发育松软腐殖土。

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土壤带基本随纬度变化,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自北而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寒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在温带,土壤的演替顺序是从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向西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宗漠土。暖温带分布则由东部的棕壤向西依次为褐土、黑垆土、灰钙土,而止于欧亚大陆干旱中心的棕漠土。

7、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

A、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基带)。

B、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

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C、.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着干旱程度加大,

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结构趋于简化。

上垂带谱:广阔的高原面上,有一系列高山耸立,亦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化

下垂带谱:东部和南部,系我国几条大型江河的发源地,在深切的河流谷地中,沿河谷两侧的陡坡,与山地一

样也发生土壤(反向)垂直分异

第七章:生物地理

1、我国植物区系特征

A、丰富的植物种类

B、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

的各种类群

C、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D、区域性强,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

E、特有性程度高

2、地带性植被:发育于普通基质并排水良好的平亢上的自然植被

3、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1)湿润型山地垂直带

中国地理期末考试知识复习(本科)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人口比重居 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 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 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 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4、位置: ○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 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 6、山系:

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 ②山地多,平原少; 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 (1)地理位置角度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 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本递减, 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深居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则大陆性气候强。 (2)地形角度:我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1).青藏高原的影响:阻挡高原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高原季 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2).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 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2、试析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此特征的主要因素。 答: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水热同期 因素:(1)地理因素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而现在的地势差别主要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2.气候因素(外营力) 地貌的形成除受地质构造控制外,还深受外营力的影响。外营力的程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条件。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降水对地貌的影响;气温对地貌的影响;积雪对泥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冻土分布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物质基础) 地表组成物质是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我国地表的组成物质千差万别,分布错综复杂。由于地表物质的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一,在一定的外营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我国境内由于地表组成物质而形成的大面积特殊地貌,要算华北的黄土地貌和西南的喀斯特地貌。 4.人类活动因素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大全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 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地形 三级阶梯明显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 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紫色土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的形成、夏季风的形成、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1)我国季风区域广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取这界线的5个首字,谐音可记为“大饮喝八缸”。(2)冬夏季风都很强(3)我国的季风类型、成因复杂。青藏高原季风: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2、大陆性气候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 3、气候类型多样。 4、水热条件的表现——雨热同期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2.年平均气温最低0℃线为于长江附近。3.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原因:这主要是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 寒冷气流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而且冬半年的寒潮活动十分的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锐减10℃以上的强大寒潮,每年平均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考点一:中国的地形 1.山脉纵横交织: (1)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山脉纵横交织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的 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列:台湾山脉(其主峰是玉山)

(2)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或秦)南岳—衡山——湖南省(湘) 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少林寺 1.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____(“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____(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____(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____(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沙漠广布;西北相对湿润,牧场广阔) 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聚宝盆”) 四川盆地(“红色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天府之国”)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小麦种植面积广)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田连片,“鱼米之乡”)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2)山区面积广阔对我国的影响 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阔。 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有利影响: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流经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o N~53o31ˊ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气 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o N~50o N之 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o40ˊE~135o5ˊE之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 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o,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发源地。 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崃山和横断山等。 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加强了沿海与内陆间 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 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总体来看,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脉走向划分):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中国自然地理

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1)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 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征 2.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山脉 (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23内蒙古高原、○22黄土高原、○10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 1.气温 (1)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五个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分布 (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四、河流和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2.主要湖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国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 (1)特点: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土地利用:①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②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 3.水资源 (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解决缺水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利用经纬网记忆地形区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活动,因此空间定位是解题的关键。下图列出了我国最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和城市等地理事物,重要经纬线有北回归线、30°N、40°N、90°E、100°E、110°E 和120°E等。读图时注意要分开判断,如110°E由北向南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黄河、黄土高原、秦岭、长江三峡以西、广西喀斯特地貌、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口市等。另外在读图时要注意上述经纬线相交处的地理事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核心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 理与人文地理核心内容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个领域的学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核心领域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核心内容。 一、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地形地貌 广西地势起伏,山地和平原相互交错。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喀斯特地貌、丘陵地貌、高原和平原地貌等。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2. 气候气象 广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湿润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气温和降水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变化。南部地区炎热潮湿,北部地区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3. 植被与动物

广西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主要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等。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金丝猴等。 4. 水资源 广西地处岭南山区,河流众多、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 有邕江、柳江、漓江等,这些河流不仅为广西提供水源,还为区域经 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式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 互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 地理资源。 1. 民族与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的主要聚居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 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除壮族外,还有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表现。 2. 历史文化遗迹 广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南宁燕子岭古城、桂林阳朔的千 年古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西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3. 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1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火洲)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辽阔的中国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要做好复习,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中国自然地理的考点有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地势的考点等等。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地势和地形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01知识演进关系图 02我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1)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领土跨近50个纬度、62个经度,这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海陆位置: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有利于同海外各国交往等。 ③西部内陆地区可以通过陆上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交往。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1) 濒临的海洋 ①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内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②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 陆界和邻国 ①我国的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②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知识拓展】我国的行政区划: (1) 我国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和镇(乡)三级行政区划制度。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 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多的是海南省;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截至2010年);少数民族数最多的是云南省。 (3) 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右图) (4) 歌谣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简称: 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七省连上海,三江(江苏、江西、浙江)鲁皖闽台岛; 中南五省和一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豫和琼; 西北三省又两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西南三省二市区,川云贵渝藏势高; 香港澳门回祖国,轮廓位置要记好。 4.我国主要的地理界线 (1) (南北方)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

2024年中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 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 ◆考点精析 考点一、中国的地形 1、中国地形特点 ⑴地势 ①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②评价 优点:a、有利于水汽深入 b、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c、有利于水能开发 d、有利于西部的冰川融水东送 缺点: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⑵地形 ①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 ②评价 有利影响:a、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b、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 往往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 耕地资源不足。 2、主要地形区 ⑴第一级阶梯

①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主要地形:高原、盆地 ⑵第二级阶梯 ①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主要地形: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⑶第三级阶梯 ①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 ②主要地形: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3、主要地形分布 ⑴山脉 ①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④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 ⑤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⑵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⑶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⑸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山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多雨中心)。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复习提纲(精华版)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 梯 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 三大高原、三大盆 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 大三大平原、三大丘 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

中国的自然资源地理知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地理知识 中国的自然资源地理知识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问答: 1、中国地理位置和疆域对中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的形成有何作用? 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较强烈;位于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差异巨大(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2)经纬度位置:纬度跨度大,基本位于北纬20°~50°之间,由于太阳入射角不同,气温随纬度变化较大;经度跨度大,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受海洋影响大小不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显著。 (3)海陆位置:无语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季风气候显著,加以青藏高原的影响,使季风气候更加显著。由于东部海洋性湿润气候至西部大陆性干旱气候的水平变化,使得自然景观的经度方向的干湿带性差异颇为显著。我国大陆东海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较小,因此夏季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高,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低。 疆域:我国疆域辽阔,陆地疆域约为22230㎞,国土面积广、生存空间大;海岸线、岛屿岸线长、多良港,渔场多,海产养殖业发达,海洋资源丰富。 2、我国的丘陵分布区及其主要地貌特征 主要分布区:东部,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和辽东丘陵。 主要地貌特征:东南丘陵主要分布在一系列北东向的中、低山的两侧,其间错落排列着大大小小的红岩盆地,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绝对高度低,相对起伏小的丘陵。由于各地岩性不通,在江南丘陵分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坐落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和岛屿,为著名的暖温带水果产区。 3、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1)自然致灾因子种类多,发生频繁:世界主要自然致灾因子,除火山喷发、热波、饥荒外,我国均有所发生。 (2)灾情严重:中国灾情严重,其中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病虫害、地震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由于中国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与承灾体都表现出从沿海至内地的区域差异,以及在此格局下呈现的南北差异,从而显示出自然灾害地域差异以东西分异为主,南北分异为次。以黑龙江瑷辉到云南腾冲连线为界(中国人口分布线),此线以东自然灾害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