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层

(1)确认纵、横坐标轴对应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注意纵、横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 关注坐标轴

第二层 图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表示运动的初始情况

理解截距、斜率、面积 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如v -t 图像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

小、方向及变化情况

最常见的是v -t 图像中面积表示位移,但要注意时间轴下方的面积为

负,说明这段位移与正方向相反

第三层 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注意交点表示物理量相等,不一定

代表物体相遇

分析交点、转折点、渐

近线

转折点表示物理量发生突变,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如v -t 图像中

速度由增变减,表明加速度突然反向 利用渐近线可以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或确定它的变化趋势 2.作图和用图——快速解题

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做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像,往往可以快速、直观地研究和处理问题。

考法(一) 图像信息类问题

[例1] (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 .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解析] x -t 图像斜率表示两车速度,则可知t 1时刻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故A 错误。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车在乙车前面,t 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 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故B 错误。t 1和t 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明两车均在同一位置,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 1到t 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即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故C 、D 正确。

考法(二) 图像选择类问题

[例2] 从塔顶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球A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t 0时刻,在与A 球t 0时刻所在位置的同一水平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B ,若两球都只受重力作用,设小球B 下落时间为

t ,在A 、B 两球落地前,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Δx ,则Δx t -t 0

的图线为( )

[解析] A 、B 两球释放后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 球释放时,A 球的速度v A =gt 0,B 球释

放后t 时间时,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Δx =v A t +12gt 2-12gt 2=gt 0t ,则Δx t =gt 0,所以Δx t -t 0

的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为g ,故B 正确。

考法(三) 图像转换类问题

[例3]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得,0~1 s 内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at =t ,速度为正方向,选项D 错误。第1 s 末的速度v =1 m /s,1~2 s 内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为减速运动,v ′=1 m/s -a (t -1),到2 s 末,速度减小为0,选项B 错误。2~3 s ,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a (t -2)=t -2,即从第2 s 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选项C 正确,A 错误。

[题型技法]

解决图像转换类问题的一般流程:

考法(四) 图像应用类问题

[例4] 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 .v =x t

B .v =2x t

C .v >2x t D.x t <v <2x t

[解析]

该同学假设飞机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画出相应的v -t 图像

大致如图所示的虚线。根据图像的意义可知,虚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

移。因为位移为x ,则得出初速度为2x t 。实际上,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v -t 图像切线的斜率减小,画出相应的v -t 图像大致如图所示的

实线。根据图像的意义可知,实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飞机着陆时的速度v >2x t

,故选项C 正确。

1.[根据x -t 图像分析两车的运动]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 车和b 车,其位移—时间(x -t )图像分别为

图中直线a 和曲线b ,已知b 车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2 m/s 2,t =3 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则( )

A .a 车做匀速运动且其速度为v a =83

m/s B .t =3 s 时a 车和b 车相遇但此时速度不等

C .t =1 s 时b 车的速度为10 m/s

D .t =0时a 车和b 车的距离x 0=9 m

解析:选D x -t 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由题图可知,a 车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

动,速度为:v a =Δx Δt =8-23

m /s =2 m/s ,故A 错误。t =3 s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位置坐标相同,两车相遇,斜率相等,此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故B 错误。t =3 s 时,b 车的速度为:v b =v a =2 m /s ,设b 车的初速度为v 0,对b 车,由v 0+at =v b ,解得:v 0=8 m/s ,则t =1 s 时b 车的速度为:v b ′=v 0+at 1=8 m /s -2×1 m/s =6 m/s ,故C 错误。t =3 s 时,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6 m ,b 车的位移为:x b =v 0+v b 2t =8+22

×3 m =15 m ,t =3 s 时,a 车和b 车到达同一位置,得:x 0=x b -x a =9 m ,故D 正确。

2.[根据v -t 图像选择a -t 图像]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图中表示质点加速度—时间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斜率的正负和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正负和大小,在0~1 s 和3~5 s 内斜率为正,加速度为2 m /s 2,1~3 s 和5~6 s 内斜率为负,加速度为-2 m/s 2,B 正确,A 、C 、D 错误。

3.[根据滑块的运动情况选择运动图像]

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 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

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

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解析:选B 在下滑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故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选项D 错误;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直线,

故选项C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s =v 0t +12

at 2,所以s -t 图像应为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项B 正确;下降的高度h =s sin θ,故h -t 图像与s -t 图像相似,所以选项A 错误。

4.[应用运动图像分析竖直上抛运动]

在地面上以初速度2v 0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度v 0从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Δt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 )

A.v 0g <Δt <2v 0g

B.2v 0g <Δt <3v 0g

C.3v 0g <Δt <4v 0g

D.2v 0g <Δt <4v 0g

解析:选D 依据x =v 0t -12

gt 2作出x -t 图像,如图所示,显然,两条图线相交表示A 、B 相遇。由图线可直接看出,当Δt 满足关系

式2v 0g <Δt <4v 0g

时,A 、B 可在空中相遇,选项D 正确。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一、运动学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1) 图1

①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自测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 图2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2s内,甲、乙同向运动,在2~4s内两者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第4s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由题图知在0~4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m,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自测2如图3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此可知() 图3 A.前1s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m B.前2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 C.前3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 D.前3s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在v-t图象中,相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前1s内物体的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1.3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专题诠释】 1.x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a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高考引领】 【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 .0 B .30m C .750m D .1200m 【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 【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 ()()1104030m 750m 2 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BD 【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x-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技巧方法】

(完整word版)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 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 图像和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 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 2.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 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4.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S A B C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图像分析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运动和力图像分析专题 1.(2019泸州,19)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19株洲,21)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图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N;他在(填“t1”“t2”或“t3”)时刻获得向上的最大速度。 3.(2019菏泽,16)阅读并计算: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如图甲、乙所示,以表示F1和F2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请计算丙图中F1和F2合力的大小_________N。 4.(2019安顺,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A.V甲=0.6m/s,V乙=0.2m/s,甲车的惯性大于乙车的惯性 B.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等于乙车的动能 C.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小于乙车的动能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大于乙车的动能 5.(2019大庆,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0,牵引力为F0,t1时刻开始,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P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汽车牵引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t1至t2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F0=2f C.t2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P0行驶 D.v=v0 6.(2019随州,10)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运动学图像得理解与应用 [方法点拨](1)x-t图象描述了位移得大小与方向、速度得大小与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t图象不就是运动轨迹。(2)v-t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得速度大小与方向,加速度大小与方向,位移大小与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得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得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t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得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B,A在西B在东,一辆匀速行驶得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得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 图1 A.小鸟得速率就是汽车速率得两倍B。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得大小之比就是3∶1 C。小鸟飞行得总路程就是汽车得1、5倍D.小鸟与汽车在0~t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t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得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得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得就是() 图2 3.(特殊图象)t=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得直线运动,时间t内相对初始位置得位移为x、如图2所示,错误!与t 得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得倾斜直线.则t=2s时质点得速度大小为() A。8m/s B.6 m/s2C。4 m/s D.2m/s 4.(a-t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得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得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得v—t图象正确得就是( ) 图3 5.如图4就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质点得位移—时间图象,P(t1,x1)为图象上一点.PQ为过P点得切线,与x轴交于点Q (0,x2).则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t1时刻,质点得速率为\f(x1,t1)B.t1时刻,质点得速率为错误! C.质点得加速度大小为错误!D.0~t1时间内,质点得平均速度大小为错误! 图4 6.如图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得直线运动得v-t图象与x—t图象(速度与位移得正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图5 图6

高中物理 运动学图像模块 知识点精讲及巩固练习

模块01 运动学图像 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时间t 是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前三个参量跟时间的关系来描述质点的运动规律,即t x -、t v -、t a -关系图像. 二. 位置-时间图像(t x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 ②横轴截距表示运动的物体位移变为0的时刻. (4) 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5) 经典习题: 例1. (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象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 B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C .在前25 s 内,两物体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D .在前25 s 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答案 C 三. 速度-时间图像(t v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0=t 时刻的初速度.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时刻. (4) 两种特殊的v -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

高中物理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意义及应用

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意义及应用 陕西 三原 王春生 高考十分重视对物理图像的考查。 近年来对质点运动图像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强, 既有单 独命题,又有综合命题;既有定性分析、判断、简单推理的问题,又有定量 计算或作图的问题。运动图像是表达物体运动规律的直观手段,也是解决有关运动 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运用它不仅可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之目的,而且能收 到事半而功倍之效,还能快速提升解题能力水平。 【实例解析】 1. (2020·宁夏)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t =0时刻 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 t 图中(如图),直线 a 、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 说 法正确的是 在 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B .在 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C .在 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 .在 t =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 此题属于追及问题。由图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前 10S 内 V 甲<V 乙,乙位于甲的前方且两者间距逐渐增大;在 t=10S 时,两者速度 相等,间距最大; 10S 之后 V 甲>V 乙, 两者间距逐渐减小 [ 答案 ]C 2. (2020·上海·物理)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 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 F 作用下向上运 与小 环速度 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F 示,取重力加速度 g = 10m/s 2 。 求: 1)小环的质量 m ; A . 列 F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 解析] 該题实质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题型(已知运动求解力),其特点是以速度图像的形式呈现出物体的运动信息。 v2 由图知前2S小环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t=0.5m/s 2, 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 sin =ma??① 2s 后小环做匀速运动,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F2=mg sin ??②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a 即得所求。 [ 答案]m=1kg,=30 。 【小结】高考对运动图像的考查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题目给出物体的受力、运动情况,求作位移、速度等图像或从所给图像中作出选择,有的还需要据所作图像解答相关问题;另一类题目则直接给出位移或速度图像,要求对物体的运动情况做出分析并回答或解答相关问题。 解决第一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解决第二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图线特征,要准确把握点、线、面、斜率、交点、截距的物理含义,并注意与运动过程、状态的对应关系。 对于第一类题目,应依据运动规律先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再据所学解析几何知识确定图线的类型或变化趋向或依据实验数据描点(常用十字点)、连线,必要时再结合所作图像解答相关问题。对于第二类问题,一般应着眼于图线的特征,对物体的运动性质先做出判断,弄清其运动特征,其次要注意图像反映的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的联系,如速度与动能、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位移、合外力与功的关系,时间、合外力与冲量的关系等。【注意事项】运动图像问题是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纵轴表示的是 位移还是速度,其次要注意图线是直线还是曲线,位移图像中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或保持静止;“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图像中的“直线”表示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 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 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 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6 m/s 2 C .4 m/s D .2 m/s 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 (一)t 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 (二)t v-图像的理解 (4) 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 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 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9) 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 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 类型一a-t图象 (14) 类型二x t-t图象 (15) 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 类型四x-v图象 (18)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 【题型归类】 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 【答案】:CD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比A晚出发2 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 【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

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 【答案】:BD 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 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 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 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 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 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 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答案】:AC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教师版)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专题诠释】 1.x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 v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a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高考引领】 【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到t =40 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 移是( ) A .0 B .30 m C .750 m D .1 200 m 【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 【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 内的位移为 ()()1104030m 750m 2 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BD 【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x-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技巧方法】

运动学图像问题

1-5 “x-t及v-t图像”习题 1.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 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

《图形的运动》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分析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第二完全小学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将轴对称的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这样的编排更能体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虽然都是第二学段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轴对称相较于旋转来说更简单易懂,因此把内容提前到四年级下册,学生也能接受和理解。而五年级下册主要编排图形旋转的内容,这样更加有针对性和统一性。 2.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比如让学生回忆风车、道闸挡车杆的起落、荡秋千等熟

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3.与实验教材相比,在学习例3(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前编排了例2(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例3的教学做好准备。 4.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本的“欣赏设计”改为例4(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租的运动变化。使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样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旋转的含义 例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变化。比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然后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也可以将操作和描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钟表上边拨指针边用三要素描述其运动过程,体会旋转的含义。 例2: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例2让学生观察图中旋转前后的三角尺位置变化,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形的边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还要让学生知道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

任务书 1、课程设计目的: 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应用处理的开发设计。 2、课程设计的题目: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算法实现及应用 1)创建一个仿真运动模糊PSF来模糊一幅图像(图像选择原理)。 2)针对退化设计出复原滤波器,对退化图像进行复原(复原的方法自定)。 3)对退化图像进行复原,显示复原前后图像,对复原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复原算法。 3、课程设计方案制定: 1)程序运行环境是Windows 平台。 2)开发工具选用matlab、VC++、VB、C#等,建议选用matlab作为编程开发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降低编程难度。 3)以组件化的思想构建整个软件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根据选定的不同题目做合理的划分。 4、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分析,并对系统功能与模块划分等设计。 3)程序设计: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功能。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同学之间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成员开发对的程序进行综合验收,综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判定方法,评出成绩。 5、要求

1)理解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确切意义。 2)独立进行方案的制定,系统结构设计合理。 3)程序开发时,则必须清楚主要实现函数的目的和作用,需要在程序书写时做适当的注释。 目录 摘要 (2) 一、概述 (3) 1.1选题背景 (3) 1.2课程设计目的 (4) 1.3设计内容 (5) 二、图像退化与复原 (6) 2.1图像退化与复原的定义 (6) 2.2图像退化模型 (7) 2.3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方法 (7) 2.3.1逆滤波复原法 (8) 2.3.2维纳滤波的原理 (9) 三、运动模糊图象复原的matlab实现 (10) 3.1维纳滤波复原 (10) 3.2约束最小二乘滤波复原 (10) 3.3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实例 (11) 四、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14)

高中物理实验运动学图像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运动学图像的应用 执教者:田志刚 速度——时间图象特点: ①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 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t 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 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 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 ③“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 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④“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1.(09·全国卷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 B ) 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 3和0.28s D .3和0.28s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 t v a ??= 得 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 甲m F m F 31= ,得 3 =乙 甲 m m ,由 t s m a -===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 2.(09·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BCD ) A .当A 、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A 、B 的速度差最大 C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

初中物理运动图象专题(练习+知识点)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 (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公式:v=s/t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 O V(m/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