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复习进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复习进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复习进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复习进程

名词解释

田间持水量:13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

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

发蒸腾量。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

产量之间的关系。

非充分灌溉:52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灌水方法:59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微灌:60指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经过滤的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

均匀、缓慢的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表面土壤或地表下土壤。

喷灌:59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压或利用地形高差自压,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如降雨落到地面,随后主要借毛

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地面灌水方法:指灌溉水通过田间沟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是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有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格田灌。

喷灌强度:81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灌水均匀度:62指应用灌水方法、技术后,田间灌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或是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也指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个点分布的均匀程度。

渠道设计流量:127指灌水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渠道水利用系数:131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131 某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131指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132指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续灌:132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工作方式。

轮灌:132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

灌溉设计保证率:103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概率。

灌溉水质:104指灌溉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其含量。

集水效率:指某时段内或某次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地下水临界深度:指在蒸发最强烈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

农作物排渍标准:217指控制农作物不受渍害的农田地下水排降标准。

耐淹能力:指农作物的耐淹历时和耐淹水深。

非完整沟:232 排水沟底距不透水层顶面有一定距离。

完整沟:233 排水沟切穿整个透水层。

排涝模数:221 每平方公里排出流量。

排涝设计流量:253指排水沟为满足排涝标准要求所须保证通过的流量。

冲洗定额:247为达到冲洗脱盐标准所需单位面积的洗盐水量。

填空与简答

灌溉排水工程学:6

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农田水分状况:12/6

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多少、存在形式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

土壤水分存在形式分类:12

?固态水:

?液态水:吸着水(无效)、毛管水(有效)、重力水(过剩)

?气态水:

土壤蒸发过程的几个阶段:21-22

一般有3个阶段:

?稳定蒸发阶段(大气蒸发力控阶段):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高,向上输送水分的能

力强,此时的土壤水分蒸发强度ε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接近于水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率无关。当土壤含水率降至某一临界值θk时,稳定蒸发阶段结束。

?蒸发强度递减阶段: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少到θ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向上输送

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取决于大气蒸发率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约关系。该阶段的土壤水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减少而逐渐减小。

?土分蒸发阶段:地表土壤含水率很低时,表土输水能力较弱,地表形成一干土层,干土

层下的水分向上运移至干土层底部时,以水汽扩展的形式穿过干土层进入大气,此时蒸发强度不仅取决于干土层的厚度,而且还取决于干土层内水汽的扩散能力。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24

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6

灌溉措施、排水措施

试述各种形态的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

土壤中的有效水通常指的是毛管水,其中重要的是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

?凋萎系数: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

?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含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

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以它作为计算灌水定额的依据。简述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原因及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25-27、27

影因: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土壤性质、农业技术

方法:

?直接计算法:蒸发皿法、产量法(K值法)、多因素法

?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简述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6

内容:调节土壤水分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和保证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地发展。

趋势:

?丰水灌溉转向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

?灌水方法的提升与改善;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加强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与电子、遥感技术相结合;

?重点研究灌排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试述土壤水分入渗的过程、特点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入渗过程: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θ0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

i1很大,地面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时间内就接近土壤的饱和含水率θs。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面到入渗锋面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所以入渗速度i t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i f,它接近于该种土壤的渗透系数K。

?入渗特点:土壤入渗过程可以分为渗吸阶段和渗透阶段;渗吸阶段入渗速率i t随着入

渗时间加大不断减小,渗吸阶段为非稳定流阶段;渗透阶段为稳定流阶段,入渗速度

i t为稳定值i f。

?计算公式:渗吸阶段计算土壤水分入渗速度与入渗量的公式可用考斯加可夫公式或非

饱和流情况下的达西公式—考斯加可夫公式:i t=i1*t-α;渗透阶段计算土壤水分入渗速度与入渗量可采用饱和水流情况下的达西公式。

简述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和确定方法。36

内容: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灌溉定额

方法:

?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制定灌溉制度;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灌水方法分类:59

?地面灌水方法: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格田灌

?喷灌灌水方法、

?微灌灌水方法:滴灌、微喷灌、雾喷灌、小管出流灌溉、脉冲灌溉、涌泉灌法?渗灌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方法:

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格田灌

畦灌法灌水技术要素:67

畦田长宽、单宽流量、放水入畦时间

微灌系统的组成部分:88

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

地面灌水质量评价指标:61-62

?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田间灌溉水储存率

?田间灌水均匀度

?田间灌水质量综合有效利用率

简述各种灌水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59

(1)地面灌水方法;

◆优点:操作简便、运行简洁,整体经济投资小,土壤储水量大。

◆缺点:地形高差要求变化均匀,前期使用劳动力较多,灌溉水使用量大。

◆适用条件:地形平坦,土壤透水性不大。

(2)喷灌灌水方法;

◆优点:省水、增产、省工省地、适应性强,可结合施肥、喷药等同时进行,有利于实现

灌水机械化和自动化。

◆缺点:需要一定的压力管道和动力设备,能源消耗大,初期投资大,运行维修费用大,

技术性强,需要一定的技术人员操作和管理;受风影响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并结合当地自然等情况。

(3)微灌灌水方法;

◆优点:节水、节能,对土壤和地形适应性强,增产幅度大,品质好,还可利用咸水灌溉。

◆缺点:灌水孔径小,易被水中杂志堵塞;因湿润局部土壤,可能导致作物根系向水性生

长,对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不明显;需要的管道及灌水器材多,投资较高。

◆适用条件:适用于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并结合当地自然等情况。

(4)渗灌灌水方法;

◆优点:不破坏土壤结构,,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地表湿度低,可减少

地面蒸发;减少占地,便于同时进行灌水和农事活动;省水,效率高;灌溉系统流量小,压力低,动力消耗小,节约资源。

◆缺点:表层土壤湿度较差,不利于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投资高,施工复杂,管理

维修困难,易产生深层渗漏。

◆适用条件:适用于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并结合当地自然等情况。

简述对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60

各种灌水方法都应以节水、省工、增产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且不破坏土壤为总目标。满足的基本要求:

1)保证实现定额灌水

2)不破话土壤

3)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高

4)田间灌水质量高

5)高效低耗,灌水成本低

6)方便与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

7)简单、经济,便于推广。

8)能有效促进田间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地面节水灌溉新方法、新技术主要有哪些?

节水播种灌溉技术

抗旱保苗节水灌溉技术

集雨滴灌技术

喷灌的技术要素及其含义。

喷灌技术参数是衡量喷灌灌水质量的指标和评估喷灌系统的重要依据。

1)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深度。mm/h表示

2)喷灌均匀度: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用均匀系数表示。

3)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受水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

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

1)水源位置应尽量靠近灌区,附近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便于引水;

2)水质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要求,还要兼顾人畜饮用及鱼类生长的要求;

3)水位应保证灌溉所需要的控制高程;

4)水量应满足灌区不同时期的用水需求。

灌溉取水方式:

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灌溉设计标准:103

它反映灌区的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抗旱天数表示。

斗、农级灌排渠沟网布置形式:125

斗、农级排水渠沟网主要有(沟—渠—路)、(沟—路—渠)及(路—沟—渠)三种基本布置形式;其内部条田田间灌溉网可根据不同地形布置为(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

田间渠系布置形式;122

纵向布置、横向布置

明渠横断面结构(根据填挖程度)149

挖方断面、填方断面、半挖半填断面

明渠工作制度:

续灌和轮灌

渠道设计的三个流量:141

设计流量(设计渠道断面和建筑物尺寸)、最小流量(校核水位条件)、加大流量(确定最高水位和超高情况)

沟、渠、路三者的布置方式:

沟—渠—路、沟—路—渠、路—沟—渠

简述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设计中流量的种类和在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流量(设计渠道断面和建筑物尺寸)

?最小流量(校核水位条件)

?加大流量(确定最高水位和超高情况)

简述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灌溉水质包括的方面104

水源位置尽量靠近灌区,附近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便于引水。

水质主要包括含沙量、含盐量、水温、有害物质含量

简述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水位如何推算,推算的异同点(写出公式

简述官网布置的主要形式。167

树枝状、环状、混合状

干旱区雨水农业利用形式:

自然利用、叠加利用、聚集利用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

集水工程、蓄水工程、灌溉工程。

农作物对排水的基本要求:

1)除涝排水要求。规定时间内将一定标准的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排除,使

作物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控制在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允许范围之内。

2)降渍排水要求。注意不同作物的设计排渍深度不同。

3)治盐要求。地下水临界深度与气候、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有关;地下

水矿化度大,土壤质地轻,则地下水临界深度应大。

4)农耕要求。为了适于农业耕作,需要农田土壤保持在一定含水量以下。

控制地下水位田间排水沟间距与深度的关系,排水深度的计算公式及各项符号的意义。222两者互为消长。在同一排水沟深度的情况下,排水沟的间距越小,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越快,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位的下降值越大。

D= ?H+ ?h+S

D:排水沟深度;?H: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m;?h:当两沟之间中心点的地下水位至?H时,地下水位与沟水位之差;S:排水农沟中的水深。

设计暴雨径流深的计算方法。

排水沟设计流量:253

确定排水沟断面和沟道上各种建筑物规模的依据。常分为: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断面尺寸)、排渍设计流量(校核排水沟最小流速)、日常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有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排水沟沟底高程和宽度)

排水系统的组成:250

排水区内的排水沟系和蓄水设施(如湖泊、河沟、坑塘等)、排水区外的容泄区、排水枢纽(如排水闸、抽排站等)

两种排水沟的水位:258

最高设计水位(排涝水位)、日常设计水位

简述农田排水方式及其特点。229-230

(1)有水平排水:

?明沟排水:排水速度快(尤其是地面水),排水效果好,但工程量大,地面建筑物多、占地面积大、沟坡易坍塌和不易保持稳定,同时还不利于交通和机械化耕作等缺点。?暗管排水:地下水排得快,降得深,与明沟相比,工程量相对小,地面建筑物少,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交通和田间机械化。与竖井排水相比,其优点是能有效地解决水平不透水隔层的排水问题,在自然地形许可的地区,可自流排水,节省能源。

(2)垂直排水:

?竖井排水:较好的排水效果,地下水位降深大。缺点是耗能,运行费用高,且需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

简述灌区土壤产生盐碱化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改良盐碱土的水利措施?冲洗定额的计算公式246-247

原因:灌水量过多,排水量不足,地下水动态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下水位的抬高。

水利措施:

灌溉排水管理的主要内容:267-268

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

计划用水:268

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和灌溉水源的供水情况,结合农业生产条件与渠系的工程状况,有计划的蓄水、引水、配水和灌水,达到适时适量的调节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的需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单位水量的增产效益。

灌区用水计划:269

包括渠首引(取)水计划和渠系配水计划两部分。

灌区配水计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灌区配水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每次用水时渠道的配水方式,配水时间和顺序,以及水量的分配等。

方法:续灌和轮灌。

计算题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灌溉排水题目综合

河海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三分) 1. 凋萎系数 2、作物需水量3、灌溉设计保证率 4、灌溉制度 5、日常水位 6、排水承泻区 7、排渍模数 8、轮灌 二、判断题(每小题而分) 对以下概念,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你认为错误的在括号内填“-” 1、土壤中的吸湿水是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鉴定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志是土壤含水量() 3、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本原理是水量平衡() 4、从河道引水灌溉时,如果河道流量大于灌溉引水流量,但枯水期水位偏低,饮水不足,应修筑水库调节径流()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失渠道断面过大而增加工程量 6、上层滞水是停留在包气带土壤中的重力水() 7、地下水的流量、流速、水位等运动要素随时间而变化的运动叫做地下水非稳定流动() 8、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 9、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是作物地下水利用量指的是地面以下土层的储水量() 10、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 1、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加大流量、最小流量在渠道设计中各有什么用途? 2、渠道的水量损失包括哪些方面?渠道衬砌有何优点? 3、什么叫渍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4、排水沟设计中要考虑哪些特征水位?各由哪些因素确定? 5、管道灌溉系统规划中要考虑哪些原则? 四:计算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4分) 1、某排水区面积为40km2,其中旱地占80%,水稻占20%,采用日降雨量150mm三天排出的排涝设计标准,旱地径流系数,稻田日耗水量为5mm,允许拦蓄利用雨量40mm,求该排水渠的设计排涝模数和设计排涝流量。 2、某灌区有干渠一条,支渠三条,其布置如图。各支渠灌溉面积分别为A1支=2.0万亩、A2支=1.5万亩、A3支=1.8万亩,干渠各段长度为AB=1.5km、BC=3.5km,干渠沿线土质为中粘壤土 A=1.9、B=0.4,设计灌水模数q=0.5m3/S/万亩,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η支系=0.8,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0.9,求(1)干渠的径流量和毛流量 (2)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河海大学2002 名称: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 1、作物需水量 2、喷灌强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排渍水位 6、排水承泄区 二、判断题 1、土壤中的毛管水是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 2、灌水定额是灌区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灌水量() 3、水库取水方式适用于河道水位和流量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的情况() 4、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时,支管轮灌方式是否合理对于管的设计流量有显著影响() 5、设计灌溉渠道时,如糙率系数取值偏小会使渠道断面偏小,从而影响渠过水能力()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 三、课程编码: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面对专业 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水资、水利水电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田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计算,灌溉用水过程、用水量的确定,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的应用,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及设计施工与管理。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质水情,及消除水旱灾害,合理科学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学习本课程须注意下列要求: (1)要深入了解各种农田水分形式对作物影响和机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状况的要求,掌握利用势能理论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及计算。 (2)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值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目前我国各灌区主要采用的灌水方法类型及原理,掌握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确定、细部结构设计。 (4)具有有压管道灌溉输水系统水力计算,管道布置的技能。 (5)能够结合实际确定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原则并能合理规划布置,必须掌握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渠系水工建筑物工作原理的基本内容。 (6)具有绘制规划设计图纸、编制规划设计文件的技能。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原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业课。 先修课程:测量学、水力学、水文与水利计算、土壤物理学。 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课。 八、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和节水模型讲解。 九、考核方法: 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覆盖全部讲授内容;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灌溉排水:利用人工干预方式,采用灌溉或利用降雨田间土壤水分和排除农田多余水分。 精量灌溉:精确估算出农作物生长必需的灌溉水量,并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此水量准确而均匀的灌入作物根系层土壤中。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应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灌溉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地区及农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按降雨量划分:常年灌溉地带:降雨量小于400mm/年。不稳定灌溉地带:400-1000mm/年,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水稻灌溉地带: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1000mm以上。 1、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灌溉制度。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旱作物播种前(或水田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农作物在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采用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 作物水分亏缺:当作物植株的蒸腾失水超过作物根系吸水时,造成植物细胞体内储水量减少,叶水势降低 作物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步骤;每个人在同一位置取三个土样。步骤:1.称取土壤铝盒质量

m1 2.取土3称重m2 4.烘干5.称重m3 6.计算公式:含水率=m水/m土x100% 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固态、汽态、液态(吸着水:不能被利用其上限以下的水为无效水;毛管水:田间持水率和无效水之间的水,容易被植物利用,有效水;重力水: 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的水影响土壤的通气,这部分水称为过剩水,地下水位低,水很快排出根系层而不能被使用。) 水分入渗的规律、特点及考斯加可夫计算公式 入渗前土壤含水率θ0很小时,地面初始入渗速度i1很大,地面处的含水率短时间内就接近饱和含水率θs。随时间的延长,入渗路径的加大,入渗速度i t不断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i f,即接近该土壤的渗透系数K。通常用入渗速度i t和累积渗水量I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描述入渗规律。入渗过程分:渗吸阶段,入渗速度i t随着入渗时间加大不断减小,为非稳定流阶段;渗透阶段。考斯加可夫公式:i t=i1t—a, 式中:i t是任一时间的入渗速度,以单位时间渗入土壤的水层厚度(mm/min或cm/h);i 1是第一单位时间末的入渗速度;t为入渗时间(min或h);经验指数α=0.3~0.8,一般土壤取0.5。 水分亏缺的定义和影响;(1)水分亏缺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抑制作物器官和个体的生长发育;影响光合与呼吸作用;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同化物运输;影响生化反应;影响对矿物质吸收。(2)水分亏缺对作物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导致作物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降低,影响程度取决于水分亏缺的程度及发生水分亏缺的时间。(3)有益作用:适度的水分亏缺有益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计算:经测定某灌区土壤干容重为1.41g/cm3,田间持水率为23%(重量比),冬小麦拔节期计划湿润层为0.6m ,日耗水量为3mm,土壤水分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70%,假定土壤初始含水率为20%(重量比),在无雨情况下还需多少天应进行灌溉?其灌水定额为多少? 解: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可供水量为:W1=γ(θ0-θmin)H=1.41 ×(θ0-70%θf) ×600mm=1.41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名词解释 田间持水量:13 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 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 土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 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 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 蒸发蒸腾量。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 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 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 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 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非充分灌溉:52 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 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 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 灌水方法:59 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 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微灌:60 指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经过滤的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 均匀、缓慢的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表面土壤或地表下土壤。 喷灌:59 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压或利用地形高差自压,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如降雨落到地面,随后主要借毛 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地面灌水方法:指灌溉水通过田间沟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是细小水流 沿田面流动。有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格田灌。 喷灌强度:81 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灌水均匀度:62 指应用灌水方法、技术后,田间灌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或是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也指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个点分布的均匀程度。 渠道设计流量:127 指灌水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渠道水利用系数:131 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131 某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131 指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132 指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201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第8章 分区给水系统

第8章分区给水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答案:a 2、( )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a、区域给水 b、地区给水 c、分区给水 d、地区分段给水 答案:c 3、分区给水中的并联分区的优点不包括( )。 a、各区用水由同一泵站供水,管理方便 b、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简单 c、设计条件易与实际情况一致 d、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 答案:d 4、分区形式须考虑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的因素,当城市狭长发展,地形高差较大,可采用( ),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高、低两区的泵站又可以集中管理。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b 5、城市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时,( )更为适宜。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6、大城市的管网往往由于城市面积大,管线延伸很长,即使地形平坦,也因管网水头损失过大,而须在管网中途设置( ),形成分区给水系统。 a、水泵房 b、高位水箱 c、贮水池 d、加压泵站 答案:d 7、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 )较好,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8、城市居住小区和工矿企业应根据水源。地形和用户水压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区给水形式。如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则应采用( )的给水系统供水。 a、水泵 b、水箱 c、分区 d、分设高、低压区 答案:d 9、水泵加压输水和配水,其管道系统经适当分区可减少供水能量费用。这是通过提高供水能量利用率,即减少()实现的。 a、有效利用的能量 b、消耗的能量 c、未被利用的能量 d、供水总能量 答案:c 10、配水管网分区,应根据用水区地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联还是并联形式,主要考虑()。 a、避免高区输水管过长 b、便于水源向管网配水 c、便于设置调节构筑物 d、便于设置分区泵站 答案:a 11、配水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应考虑()。 a、节约能量最大的方案 b、节约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资方案

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3

课程试卷(3)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耗水量主要是指(作物生理耗水)及(作物生态耗水)。 2、斗、农级排水渠沟网主要有(沟—渠—路)、(沟—路—渠)及(路—沟—渠)三种基本布置形式;其内部条田田间灌溉网可根据不同地形布置为(纵向布置)与(横向布置)。 3、在明渠横断面设计中应以(设计)流量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4、作物的耐淹能力是指作物允许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5、农作物对排水的基本要求有(除涝)、(防渍)、及(控制土壤盐碱化)。 6、灌区灌溉管理主要由(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经营管理)、(环境管理)组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作物有效性。 答、(1)吸着水;紧附于土壤颗粒表面,一般不能被作物利用,其上限(最大分子持水率)以下的水分为无效水。(2)毛管水;田间持水率和无效水之间的水,容易为农作物利用,称为有效水。(3)重力水;如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的重力水影响土壤的通气,这部分水称为过剩水。 2、简述量测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答、量测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有: (1)、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主要步骤:根据田间试验直接测定作物需水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经验关系,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其中作物需水量的田间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器测法、田测法、坑测法等。 (2)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的方法。主要步骤:先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再根据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及土壤实际含水率状 况,确定作物系数K C 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K θ来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3、简述灌溉用水量概念、计算方法与其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答、灌溉用水量是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水源提供的水量,其大小及其在多面和年内变化情况,与各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土壤、水文地质、气象条件以及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水的水量损失等因素有关。 计算方法:对于某灌区,各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溉水用量该种作物种植面积 与灌溉定额的乘积,即M 净=ω i ×m i 。全区任何一个时段内的净灌溉用水量M 净 等 于该时段内各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之和。在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η 水 即可求得灌溉水毛流量,即为灌区从水源取得的水量。 灌溉用水量在实际中的作用体现在影响灌溉工程规模的大小和对灌水率的使用修正。一般情况下,修正灌水率即是改变灌溉制度中灌水持续时间,增加了输送水的损失量,这会影响该时段的灌溉用水量。 4、简述灌水方法种类及特点。 答、我国目前主要的灌水方法有: (1)地面灌水方法;优点:操作简便、运行简洁;整体经济投资小,土壤储水量大。 缺点:地形高差变化均匀,前期使用劳动力较多;水的使用量大。 (2)喷灌灌水方法。优点:省水、增产、省工省地、适应性强,可以结合施肥、喷药等同时进行,有利于实现灌水机械化和自动化。

灌溉排水工程总结教学教材

1.我国水资源概况:缺水、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 2.灌溉排水的发展方向: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放在对灌 区专管机构和末级渠系的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灌排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积极贯彻落实终端水价改革上。 3.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4.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1.灌溉措施(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2.排水措施(排出农田多 余水分)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1.蓄水保水措施。2.调水、排水措施。 6.灌溉排水工程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 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7.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水只有在土壤冻结时才存在。 气态水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态,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8.农田水分消耗的五个方面: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 分。 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发量+棵间蒸发量 10.作物需水量影响因素: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农业技术。 11.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经验公式、蒸发皿法、产量法、多因素法。 :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ɑ需水系数 b经验常数 2.基于参照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公式。 12.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对作物生理过程2.对作物生长和产量3.正面效应。 13.土壤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土壤水分指标、作物水分指标、气象指标。 14.灌水方法分为全面灌溉和局部灌溉。 全面灌溉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地面灌溉分为: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 局部灌溉分为微灌和渗灌。 15.畦灌适用于窄行距离的作物;沟灌适用于灌溉宽行距的中耕作物;淹灌适用于水田。盐 碱地改良;喷灌使用于蔬菜、果园、苗圃。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

名词解释 田间持水量:13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 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 发蒸腾量。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 产量之间的关系。 非充分灌溉:52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灌水方法:59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微灌:60指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经过滤的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 均匀、缓慢的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表面土壤或地表下土壤。 喷灌:59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压或利用地形高差自压,并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压力水至喷洒装置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如降雨落到地面,随后主要借毛 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地面灌水方法:指灌溉水通过田间沟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是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有畦灌、沟灌、淹灌、膜上灌、格田灌。 喷灌强度:81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灌水均匀度:62指应用灌水方法、技术后,田间灌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或是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也指田间灌溉水在田面上个点分布的均匀程度。 渠道设计流量:127指灌水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最大流量。 渠道水利用系数:131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131 某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131指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132指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续灌:132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工作方式。 轮灌:132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总的文档

第1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一、填空题 1、按供水用途的不同,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三大类() a、生活饮用水系统、杂用水系统和直饮水系统; b、消火栓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商业用水系统; c、消防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和生产工艺用水系统; d、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生产给水系统。 d为正确答案 2、某五层住宅,层高为3.0m,用经验法估算从室外地面算起该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为() a、28kPa b、240 kPa c、200 kPa d、250 kPa b为正确答案 3、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 a、直接给水方式和设水箱供水方式 b、设水泵供水方式和设水泵、水箱供水方式 c、气压给水方式 d、分区给水方式 a为正确答案 二、问答题 1、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入管,给水管道,给水附件,配水设备,增压与贮水设备,计量仪表 (1)引入管:从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至建筑物内的管道,又称进户管。引入管上还有水表节点。 (2)给水管道:包括干管、立管、支管,用于输送和分配用水。 (3)给水附件:管道系统中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改善水质,以及关断水流,便于管道、仪表和设备检修的各类阀门和设备。 (4)配水设备: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的终端用水点上的装置即为配水设施。(5)增压与贮水设备:包括升压设备和贮水设备。如水泵、水泵-气压罐升压设备;水箱、贮水池和吸水井等贮水设备。 (6)计量设备:水表,有分户水表和总水表。 2、说出四种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及他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水箱、水池联合的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 (1)直接给水方式: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外网水压,缺点是外网停水内网停水供水安全性低。(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优点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供水可靠性较好,缺点是设水箱增加了结构荷载。 (3)设水泵、水箱、水池联合的给水方式:优点是供水可靠性好;缺点是设水泵、水箱增加了结构荷载,设水池不能充分利用外网压力能源浪费较大,水泵还有噪声污染。 (4)分区给水方式:优点是一定程度上利用外网水压,因为上区还是用水池、水泵供水所以上区没有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下区是外网直接供水能够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供水安全性好。缺点是设水泵、水箱增加了结构荷载,水泵还有噪声污染。 3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答案:(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使用 (4)便于安装维修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标准号】:GB 50288-99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 【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 【批准文件】: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0号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省水利厅 主要起草人:余开德窦以松司志明陈登毅高启仁茆智瞿兴业袁可法 丁夫庆朱凤书魏永曜黄林泉董冠群朱树人刘清奎林世皋 李占柱廖永诚王兰桂仲伯俊 1总则 1.0.1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 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等级划分 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试卷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 专业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20=20) 1.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允许最大和最小之间,允许的最大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允许的最小含水量为_____________。 2.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溉渠系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 喷灌系统按系统获得压力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喷灌系统根据管道的可移动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_____________。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没有天然条件的地方,则需人工修建集雨场。为了提高集流效率,减少渗漏损失,要用不透水物质或防渗材料对集雨场表面进行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是指在降雨量多的地方,为了满足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微灌等所需要的水头而修建的蓄水池。其选址应尽量利用地形高差的特点,设在较高的位置以实现自压灌溉。 8. _____________一般是用人工材料修建的具有防渗作用,用于调节和蓄存径路的蓄水设施,主要用于小型农业灌溉或兼作人畜饮水用。按其结构、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开敞式和封闭式类型。 9.按照是否全面湿润整个农田、水输送到田间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常将灌水技术分为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有水质、水位及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10=20) 1.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 )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 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 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 D.净灌水流量 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 3.灌排相邻布置适用于()地形。 A.平原地区 B.地形微起伏地区 C.地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 D.山丘区 4.一个喷灌系统喷头、竖管、支管可以移动,其它各组成部分都固定不动,则称为()喷灌系统。 A.固定式 B.半固定式 C.移动式 D.管道式 5. 某一渠系有干、支、斗、农四级,则灌入田间的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是()的水利用系数。 A.η水 B.η干系 C.η D.η支水 6.土壤吸力小于()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 B.2MPa C.2.5MPa D.3MPa 7. 渠道纵断面图上最关键的一条线是() A.地面高程线 B.渠底线 C.设计水位线 D.设计渠顶线 8.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9.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 10.陡坡是()类型建筑物。 A.控制 B.交叉 C.衔接 D.泄水 三、判断题(1×10=10) 1、在灌溉设计年内,为保证作物各生育期需水要求,除该时段的降水供给水量外、尚有部分亏缺水量,需灌溉补给,这部分亏缺水量为净灌溉用水量。() 2、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3、20%原则是指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 4、日本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300万亩灌溉土地,90%以上实现了管道化。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很高,全国主要水系已连结成统一水网。() 5、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成果应有效地反馈到决策部门,但主要为内部掌握,不宜向社会扩散。() 6、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7、流态指数x反映了灌水器的流量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 8、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喷头的喷洒方式有全圆喷洒及扇形喷洒;组合方式有正方形组合、矩形组合、正三角形组合及等腰三角形组合。() 9、渠道的渗流过程一般可分为自由渗流和顶托渗流两个阶段;其工作制度有续灌及轮灌两种。() 10、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1,从满足各用水点水压的要求的角度,给水系统有哪几种常用的给水方式?他们各自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⑴依靠外网压力的给水方式 ①直接给水方式:适用于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建筑 ②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周期不足时采用 ⑵依靠水泵升压的供水方式 ①设水泵的给水方式:室外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 ②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的 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③气压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室内 用水不均匀,且不适宜设施高位水箱时采用 ④分区给水方式: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几层供水要求时 2,简述建筑中水原水按水质状况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来源及特点。 ①沐浴排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较近,但洗涤剂含量较高 ⑤厨房排水:有机物浓度、浊度个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3,简述全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和不循环系统的管道设置及运行特点 ①全循环:是指热水干管,热水立管和热水支管都设置相应的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 运行特点:适用于对热水供应要求比较高的建筑中 ②立管循环:是指热水干管和热水立管均设置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特点:多用于设 有全日供应热水的建筑和设有定时供应热水的高层建筑中 ③干管循环:是指热水干管设置循环管道,保持热水循环。特点:多用于定时供应热水的 建筑中。 ④不循环:是指在热水管网中不设置任何循环管道。特点: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 不高的定时热水供应系统 4,造成给水系统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①管网污染:供水管道老化腐蚀,渗漏等因素 ②回流污染:无防倒流污染措施时,非饮用水或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 ③贮水过程污染:贮水池,水箱制作材料或防腐涂料选择不当,含有有毒物质,溶于水中 ④微生物污染:水在贮水池,水箱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使水腐败变质 ⑤设计、施工安装或使用不当造成污染 5,造成高层建筑给水消防系统超压的原因? ①消防水泵试验、检查时,水泵出水量较小,管网压力升高 ②火灾初起,消防泵启动,消防栓或喷头的实际开启放水出流量,远小于按规范要求计算 选定的水泵出流量,水泵扬程升高 ③消防给水系统分区范围偏大,启动消防时,为满足楼层最不利消火栓或喷头所需压力, 则低层消火栓或喷头压力过大 6,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①按管道内的流态:重力无压流:是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 管内压力正常:重力半有压流:管内水气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的; 压力流:管内充满雨水,主要在负压作用下流动

灌 溉 排 水 工 程 习 题 集 与 答 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 2.灌溉制度 3.灌溉水利用系数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5.地下水临界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你认为叙述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你认为不正确的打×。 1.同一种作物,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蒸腾量也越()2.在制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地下水补给量和因作物根系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3.为防止渠道因超过允许最高水位而酿成决堤事故,一般在渡槽、倒虹吸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要修建泄洪建筑物。() 4.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喷头的喷射仰角在45°时射程最大。() 6.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 7.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8.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9.渠道采用续灌时的灌溉流量一般比轮灌时小,因而更省水。() 10.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与排水沟深度无关。()三、填空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毛管水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而保持土壤孔隙内的水分。2.描述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推导而来。

3.渠道输水损失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4.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其取水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灌溉排水管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共5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的释水特性有何区别 2.灌溉水源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3.农作物对农田排水有哪些要求 4.简述地面灌溉与喷灌、滴灌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条件。 5.简述山区、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及灌溉系统的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作物需水量:作物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2.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 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3.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关系。5.地下水临界埋深: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深。 二、是非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2.×3.×4.√5.×6.×7.√8.×9.×10.× 三、填空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水的表面张力 2.达西定律、质量守恒原理 3.水面蒸发、渗水损失、漏水损失

灌溉排水工程学试卷4

课程试卷(4)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又可以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及(重力水)。 2、作物需水量主要是指(作物生理需水量)及(作物生态需水量)。 3、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4、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及(水滴打击强度)。 5、在明渠横断面设计中应以(设计)流量作为基本设计依据,并考虑非常情况下的(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 6、渠道工作制度有(续灌)及(轮灌)两种。 7、灌溉对水源的基本要求有(除涝)、(防渍)、及(控制土壤盐碱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其发展趋势。 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内容包括: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以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旱情;调节农田水利措施一般有: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发展趋势为:(1)由丰水灌溉转向节水灌溉,进一步研究生物节水理论;(2)灌水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灌、微灌及膜下滴灌会有较大发展;(3)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衬砌、管道输水、覆膜等节水技术将日益得到发展;(4)加强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5)灌排工程对环境影响将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2、试述土壤水分入渗的过程、特点、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答、答、入渗过程: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θ 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 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i 1 很大,地面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时间内就接近土壤的 饱和含水率θ s 。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面到入渗锋面 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所以入渗速度i t 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i f , 它接近于该种土壤的渗透系数K。 入渗特点:土壤入渗过程可以分为渗吸阶段和渗透阶段;渗吸阶段入渗速率i t 随着入渗时间加大不断减小,渗吸阶段为非稳定流阶段;渗透阶段为稳定流阶 段,入渗速度i t 为稳定值i f 。 计算公式:渗吸阶段计算土壤水分入渗速度与入渗量的公式可用考斯加可夫 公式或非饱和流情况下的达西公式—考斯加可夫公式:i t =i 1 *t-α;渗透阶段计算 土壤水分入渗速度与入渗量可采用饱和水流情况下的达西公式。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及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 答、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作物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农业技术。估算作物需水量的主要方法有:(1)根据田间试验直接测定作物需水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经验关系,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2)基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4、简述田间水利用系数、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灌溉水利用系数。 答、田间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水量的比值,用η f 表示;渠道水利用系数,是指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用符号η C 表示;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用ηS表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 值,用符号η 表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