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01概念解析

中国智慧,就是中国政府及其人民,在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去粗取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哲思观。

中国智慧是中国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反映。

中国方案,就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全球治理“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所提出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解决办法。

区别是,方案是智慧的具体体现和反映,而智慧是形成方案的思想,逻辑和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02 图解概念

03 实战演练

1.“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

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夹

管理体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

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

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

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

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3)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

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份,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岳麓书社版《中国古代史》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一家,结合相关史实讲述它的影响。

(民主自由传世界)材料二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它的精神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宣言是什么历史文献?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关键时刻挽狂澜)材料三:

(3)图中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伟大意义?

当代文化新发展

材料四: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一定要转化为民族自强、发展自强。现在,我们之所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思想宝库,而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孤芳自赏。如果不立

足现实,着眼民族自强和发展自强来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而是片面强调回归传统、回归儒学,那就偏离了我们党增强文化自信

的初衷。——周青梅《理论热点问题》(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简述21世纪的中国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参考答案:

1.(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

(2)郡县制。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3)张骞通西域;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丝绸织品、瓷器、茶叶。(能完整答出)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1)如: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历史文献:《人权宣言》,核心思想: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保护私

有财产。

(3)伟大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评分标准:本题为探究性试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答案要点:

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②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③在发展、繁荣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它言之合理即

可给分)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中国文化发展史.pdf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 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 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 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 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 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 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 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 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 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 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 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 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 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 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 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 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 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

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

Chinese history Primitive men lived in China about 1.7 years ago. Historical research has produced evidence that approximately 400,000 to 500,000 years ago the famous Beijing Man could make and use simple tools and knew how to use and control fire. The Xia dynasty (21st—16th centuries BC) saw the first introduction in Chinese history of the slave system. In the dynasties after the Xia, that is the Shang (16th---11th centuries BC) and the Western Zhou (11th century to 770 BC), a slave society was firmly established. Then came the transitional phase from slave to feudal society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770 –476BC), when the princely rival states were fighting for supremacy. The state of Qin unified China in 221 BC,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centralized, multi-national feudal state. In the 2000 years that followed, peasant uprisings brought about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y after dynasty. The cycle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began to decay in the Ming and mid-Qing dynasties(1368--1840). In short, up to the Opium War in 1840,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China remained a feudal society.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begins with the Opium War in 1840. Subsequent invasions by the imperialist powers gradually reduce china to the status of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建议书(完整版)

xxxx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xx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6) 二、智慧城市概念 (8) 2.1.什么是智慧城市 (8) 2.2.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8) 2.2.1.意义 (9) 2.2.2.作用 (11) 三、xxxx市基本情况与现状 (16) 3.1.基本概况 (16) 3.2.发展现状 (18) 3.3.存在问题 (18) 四、xxx市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19) 4.1.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19) 4.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9) 4.2.1.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9) 4.2.2.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20) 4.2.3.高增长的城市信息化经济 (21) 4.2.4.高水准的城市数字化生活 (21) 4.2.5.高质量的城市数字化环境 (22) 4.3.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22) 4.3.1.统筹规划、政府主导 (22) 4.3.2.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23)

4.3.3.以民为本、服务经济 (23) 4.3.4.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24) 4.3.5.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4) 五、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5) 5.1.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5) 5.2.建设主要任务 (26) 5.2.1.资源共享 (26) 5.2.2.服务民生 (27) 5.2.3.健康发展 (27) 5.3.重点项目规划 (28) 5.3.1.智慧基础设施 (28) 5.3.2.智慧政务应用 (30) 5.3.3.智慧民生应用 (33) 5.3.4.智慧产业应用 (36) 六、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39) 6.1.云服务中心 (39) 6.1.2.政务云 (43) 6.1.2.1.建设目的 (43) 6.1.2.2.电子政务基础云平台建设关键 (44) 6.1.2.3.电子政务云平台整体框架 (47) 6.1.2.4.电子政务云平台云服务 (49) 6.1.3.电商云 (65)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一) 这本书是易中天老师在09年底给中国移动做的几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诚如本书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读易中天老师的书总能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至于说智慧,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开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师的书。 在《中庸的原则》中很讲到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时候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很难。这话说的没错。我们是要么一点原则都没有,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认死理,刻板死性。儒家认为有经有权,需要很高的修养,非常正确,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盲目的改变,根本没有原则。甚至把自己不坚持原则认为是自己的原则。后面讲到要守住底线,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已经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金钱等诱惑,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而易中天老师建议我们怎么守住底线呢?一是不说假话。不说假话就可以守住底线,避免很多错误;如果做不到不说假话,那就做到不说话。其实很多时候不说话比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要成熟、稳重,并且那些假大空的话语说很多一

点意义也没有,反而会对其他人、社会产生危害,因此我们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自己说出的话都是废话、一点信息量也没有、都是闲话,那我们还是闭嘴的好。 在《中庸的原则》里面《中庸与和谐》一节,易中天老师谈到了如何做到和谐里面第二条讲到要唱反调,看了很有感悟。其实在企业中,你的员工是否有和你唱反调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赞歌,全部是歌功颂德,那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反思了,因为没人敢跟你唱反调,没人敢说你的不对。通用老板之所以不施行自己提出的方案,就是因为没有人反对自己的提案,没有人敢同自己唱反调,这让他觉得很不安。如果有人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敢同自己唱反调的话,自己就可以对这个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最好。其实君臣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应该是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具体做法就是:一件事情,领导认为可行,下属发现还有问题,就提出问题来,作为补充,使这件事真正能够做成。这叫做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相反,领导认为不行的事情,下属发现还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来,以便去掉那些不行,这叫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叫唱反调。我想这一点对于现代企业管理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人只愿意听、只能听那些好听的、顺耳的,而对于那些不好听的、提出意见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击报复,真的忘记了忠言逆耳了! 在《禅宗的境界》里,易中天老师的一句话我深以为是: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差不多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

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doc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联合国根据中国提倡设立“世界城市日”,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感召力、影响力的认同,是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 近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唱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间发布的《上海宣言》向世界呼吁,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不懈奋斗。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也是城市发展史。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必经的历程。联合国数据表明,当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11年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人口23.32亿,城市人口增长26.2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城市为主的新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往往与城镇化率成正比。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麦肯锡公司数据显示,在2025年左右,全球600个城市创造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额的2/3,城市和大都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目前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正由发展中国家推进。预计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将新增31亿城市人口,其中29亿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显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中,3/4来自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40%—60%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城市病”困扰城市发展。如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为复杂,资金不足、竞争激烈、人口多,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本轮城市化浪潮的种种潜在危机,引起广泛关注。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安·克洛斯呼吁,“各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载体。”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能否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不仅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也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 然而,治好“城市病”没有万能药。根据不同环境、处境与传统因素对症下药才能让城市化健康推进,相互交流借鉴也是走好城市化道路中可贵的照明灯。 中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迅速提升到目前的50%以上,仅用30多年时间就达到英国用200年、美国用100年才实现的城镇化水平。中国怎样破除城乡壁垒,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中国大胆探索与实践,也愿意同世界分享交流。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将为各国加强在城市化领域合作提供契机。每年的10月31日,人们不妨在匆忙行进中驻足思考、

中国历史文化论文

浅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作文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创教以来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并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同时也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这些都是对道教文化的极大肯定。 道教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中华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秦朝则是崇尚依法治国;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时期佛教、道教开始兴起,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的文化繁荣基本上领导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格局。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文化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 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 二、道教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专辑

,1,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期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的文明国家,中华文化灿烂而辉煌。中国古代文学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它与中国大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和日臻完善,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全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常识,例如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古籍名著、文学体裁与史学体例,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现能力和运用技巧,增强我们的交流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先人的无限智慧,传承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道德。 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妈妈的影响,我对中国的灿烂历史有着极大的兴趣,正所谓文史不分家,通过拜读古人留下的文学典籍,能使我对历史有一个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对学习这门课程充满期待和热情。此外,我也希望这门课程对我最喜欢的《红楼梦》的讲解会让我了解与未上该课程时相比更加新颖的看法和观点。 2,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那么,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有哪些特征?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 “尚德”:中国人处世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观的、为我的规范)。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主张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中国人的处世观念及其行为具有浓重的尚德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处世做人,贵在有德。中国人的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对为人“缺德”的评判,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甚为严厉的谴责。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其主要范畴有“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体现了浓厚的尚德特征。 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以德待人。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还表现在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其具体表现为:其一、宽厚待人。中华民族一向以待人宽厚为美德,日常生活中的“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等道德评价,就是这一品德的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实际运作中,待人宽厚包括:“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以己所能病人,不以人所不能愧人”。 其二、让。中国人历来以让为处世美德。在家庭内部,“孔融让梨”式的礼让被极力倡导,妇孺皆知;在名、利面前,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不贪为宝”的高洁品格;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一个“让”字,可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

理论文章:中国探索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探索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世界面临巨大的挑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很多,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单靠哪一个国家都无法解决,每个国家都赋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和义务。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探索、勇往直前,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为发展中国家选择自己的道路和制度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道路和制度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能否由本国人民独立自主地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和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历史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道路与制度都是由宗主国安排甚至强加的;即便是通过民族解放运动粉碎了殖民统治,西方国家仍然通过“颜色革命”“茉莉花运动”来颠覆政权,剥夺发展中国家道路和制度的自主权、选择权,造成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停滞、人心涣散、政局不稳、社会倒退。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同样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第三国际时期苏联就以老子党、领导党自居,形成了干涉其他共产党的传统和习惯,这股恶习一直延续到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时期。这两个国际组织解散之后,苏联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变本加厉,二战后建立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谁越雷池一步,苏联都以政

治打压、经济制裁甚至军事行动进行干涉,社会主义国家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其结果是高度集权、发展缓慢、思想僵化、个人崇拜盛行,最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可喜的是,中国从苏联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既不改旗易帜又不封闭僵化,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40年来,中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并且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成功探索启示发展中国家,“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道路和制度最适合国情、最有希望,发言权在本国人民,别国无权干涉。 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公共产品 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全球秩序、全球治理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的呼声。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伏彼起以及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病、气候变化等等挑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敢于作为也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全球化进程、切实维护国际秩序,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诸如亚投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公共产品,为解决人类所遇到的世界性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亚投行起步以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得到了沿线65个国家的拥护,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加强了共识,加大了力度。尤其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更加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和价值,也受到了世界的普遍欢迎。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意识形态和多样化文明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寻求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最大限度地整合世界各国的积极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建议书(完整版)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方案 (科技公司版本) 文档编号:项目名称: 编写:编写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目录 目录........................................................................................................................................................ I 第一部分智慧某“十二五”总体规划 (5) 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5) 第2章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6) 第3章智慧某建设的意义 (7) 3.1推进某发展模式转型 (7) 3.2抓住时机加快工业新型化建设步伐 (7) 3.3促进某综合服务功能发展 (8) 3.4顺应智慧城市发展潮流 (8) 第4章智慧某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 (8) 4.1现实基础 (8) 4.2发展形势 (9) 第5章建设“智慧某”的存在问题 (11) 第6章智慧某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12) 第7章智慧某的建设重点 (13) 第8章配套措施与支撑体系 (19) 第二部分云计算数据中心 (21) 第1章云计算概述 (21) 第2章云计算的特点 (22) 2.1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22) 2.2云计算层次架构 (24) 2.3云计算服务模式 (24) 2.4“海纳百川”的云计算愿景 (25) 第3章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价值 (26) 第4章云计算硬件平台 (29) 第5章某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31) 5.1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5.2总体架构规划 (32) 5.3网络系统建设 (34) 5.4计算与存储资源建设 (42) 5.5安全系统建设 (48) 5.6备份容灾建设 (54) 第三部分智慧防腐建设方案 (62)

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改革总结

人文学院文秘专业《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的改革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文化,其历史久远,源源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治国安帮体系。虽历尽波折,但仍长久不衰。直至今天,并没有因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而失去作用,也没有因为人类进入新的纪元而退出历史舞台。其根本原因,是它适应了人类的某些心理需要和社会要求,成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主要代表有儒、释、道几家。几家之经书典籍浩如烟海自古流传,为所有当代大学生所必读,以博成中国文化之特色。而且,影响由东南亚而及于全世界。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的教学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严格要求,把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的队伍、一流教学的内容、一流教学的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品牌示范性课程。为此,2007年第一学期针对人文学院06级文秘班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做了如下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 一、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教育的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建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授课方式采取教师讲授为主,总课时为64节,辅以学导式、

启发式。要求任课教师不拘风格,实事求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研究性、扩展性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探究一些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文化思想,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学生,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注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指导艺术水平。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知识和学术视野。利用各种电子音像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必要的音像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制作ppt课件,并运用于教学中。 五、结合精品课建设,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在线课堂开展在线交流、辅导。延伸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 六、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的文物古迹。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01概念解析 中国智慧,就是中国政府及其人民,在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去粗取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哲思观。 中国智慧是中国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反映。 中国方案,就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全球治理“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所提出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解决办法。 区别是,方案是智慧的具体体现和反映,而智慧是形成方案的思想,逻辑和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02 图解概念 03 实战演练 1.“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 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夹 管理体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 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 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 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 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3)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

中国历史与诗歌发展

中国历史与诗歌发展 先秦 自古以来,风(《诗经》中的“国风”:现实主义)、骚(《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浪漫主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铺陈)、比(比喻)、兴(因物起兴,触景生情);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楚辞〉屈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汉魏南北朝 乐府诗:国家音乐机关采集保存下来的诗歌。采用杂言诗、五言诗的体制。代表作为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东汉末年,动乱生活中出现汉代文人无名氏“古诗”。代表作《古诗十九首》。 建安文学: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 正始文学:代表——嵇康、阮籍。 代表: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张华、傅玄、郭璞。诗歌成为表现世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工具,形式主义泛滥。 能继承建安风骨敢于面对与揭露现实的只有左思。西晋末年,玄言诗统治诗坛。 东晋陶渊明(不满社会黑暗、官场污浊而归隐田园)彻底打破这一局面,开创田园诗。 南朝 北朝 南朝民歌:《吴声歌曲》、《西曲歌》。另有长篇抒情诗《西洲曲》。多写男女爱情。为日后五绝的形成做出了大致的规范。鲍照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了七言诗。 永明体。宫体诗。 北朝民歌:代表是北魏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如《敕勒歌》。庚信发展了七言诗的形式。是唐代近体诗当之无愧的先驱。 山水诗:谢灵运、谢眺为代表。 隋 在诗歌发展史上起过渡。 唐 以安史之乱为标志,由盛转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举取士,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唐初,诗坛形式内容沿袭宫体。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和杜审言陆续登坛。陈子昂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开辟了唐诗的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盛唐:孟浩然、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常建、储光羲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成功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宁谧的心境。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的边塞诗,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反对开边、战乱… 李白(诗仙),代表了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向往功名,渴望实现理想,性格傲岸,篾视权贵,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杜甫(诗圣),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峰。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其作品也显示了这一历史过程。尤其是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他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唱。杜诗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美感作用后人难以企及,杜诗被尊为诗史。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国家发改委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以综合性试点和具体领域试点展开,目前已经覆盖全国的所有重要城市,以“分级分类”试点建设模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 第一阶段:电子政务阶段(1999年-2012年)

电子政务阶段的出现源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排头兵,推进数字化,旨在提升政府效能。主要通过政府外包和工程建设来实现。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在国内兴起,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2002年,政府“政府先行,加快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并已经起草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方案。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目前将采取三项具体措施:一是优先建设统一平台,统一网络,整合政府资源。二是加快建设重要的业务系统,使政府更好地发挥公共职能,如财政税收、金融监管、审计等系统。三是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如人口数据库、农业信息库等。 目前,80%省市级以上的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和主页,95%以上的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管理信息系统,30%左右的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大部门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预计未来5年内政府机构对硬件设备的全部购买量可能达到1000亿元。 第二阶段:智慧城市(2012年-2015年)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8T11:24:51.8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蒋海波 [导读]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南京城开集团(淮安)投资有限公司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如何应对这一规模空前的城市人口的膨胀,是摆在城市建设和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城市化的诸多问题,建设智慧城市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存在各种风险,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阶段风险分析,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智慧城市;风险;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也是主动实现城市创新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它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行为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从而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高效。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不同阶段的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加快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一、智慧城市概念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公共安全、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现,城市发展未成为自我调节并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动城市范围内生产、生活、管理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减少和节约城市中各种物质和能源的投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新发展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和构想的城市中,已经覆盖全部的一线城市和一部分二线城市,就连基础薄弱的三线城市,也在筹划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建设智慧城市是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风险巨大,需要政府各部门相互配合,在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来引导和推动,若有不当,产生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二、智慧城市建设阶段风险分析 智慧城市开发建设阶段的风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不恰当的管理引致的风险,不当的管理行为将使得各要素无法依照既定方案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二是不恰当的要素投入引致的风险,即某种要素投入的不足可能使城市建设出现短板效应。 1、技术风险。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不足是智慧城市建设最突出的技术风险。智慧城市技术体系庞大、范围广、涉及的环节多,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应用技术等。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研发推广应用之中,可能还不是很成熟,而且很多城市管理者对这些技术的掌握并没有达到普遍推广和熟练应用的程度,这将可能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因无法获取有效技术支持而被延误。 2、人员风险。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依靠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人才,而这些人员的技术水平、健康状况、职业道德等都可能成为城市建设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核心人才的流失,疾病、自然灾害对人员生命健康的威胁;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人员的决策管理能力不足引致的风险;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骨干泄漏核心技术的不道德行为导致的风险等。 3、经济风险。建设智慧城市要投入以下要素:人才、设备、技术及产业等,这些要素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引致经济风险,产业风险是最主要的经济风险。智慧城市需要以信息产业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如单是RFID 环节就需要一条包括RFID 芯片设计与开发、读写器研发与制造、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电子标签制造、标签封装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及咨询在内的产业生态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都可能使智慧城市建设无法持续推进[3]。 4、管理风险。对充满未知和机遇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具备系统性、相关性管理能力的人员,由于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首先表现在管理者知识和经验的丰富程度,然后是管理者决策的合理化水平,还有信息的流畅程度以及管理机制的成熟程度等,这些都会产生管理风险。当然管理思路和政策的不协调也会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智慧城市建设风险的措施 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风险,我们在对智慧城市内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也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 1、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需求。首先,规划者应该以城市整体效益作为智慧城市设计的出发点,择优遴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科学评测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其次,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应对城市主体进行需求分析,科学论证智慧城市建设是否满足市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能否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能否为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新的路径。规划者应立足于城市的自身特点,寻找一条适合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最后,城市管理者应构建一个可持续改进智慧城市规划方案的机制。 2、保证充足的要素投入。首先,建设智慧城市要构建优良的人才架构,保障丰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应该以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职业教育,使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优化。其次,要高度整合高校和企业中的研发资源,建立一个可持续创新的智慧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目标建立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企业和政府的良性互助机制。再次,必须明确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统一的标准,正确执行政府职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智慧产业的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铺平道路。最后,以市民和企业参与为核心,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致,调动城市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城市居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按照既定方案实施。 3、保障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安全。第一,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达到自主、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标准。第二,强化物联网立法、执法工作,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物联网的安全管理,规范物联网运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