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八章 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第八章 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第八章 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第八章 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第八章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8.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结构静、动力分析时,要求反映结构力学特征的模型正确可靠,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结构建模问题因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结构振动分析而言,一个良好的数学模型是保证固有特性和振动响应计算、载荷预计、稳定性分析等得到可靠结果的前提。

上一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有限元素法,为结构动力学建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根据结构的力学模型用有限元素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的动力学特征。虽然在后来随着振动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参数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试验模态方法获得了大的发展,但由于参数识别也是以参数模型存在为前提条件,如果参数模型本身不能反映结构的本质与特征,则再好的数学识别技术也不能提高结构模型的精度。而且由参数识别得到的模态数据,往往远少于建模的需要。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得到一个与实际结构动力学特性符合较好的模型,可以从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途径是用理论分析(如有限元素法)建立模型,再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修正,称为结构动态修改或动力学模型修正;另一个途径是仅用测试数据,以参数模型为依据求得物理坐标下表征结构动态特性的质量、刚度、阻尼矩阵,即所谓物理参数识别问题。

因此,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工程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

(1)计算模型的动力学模型修正。对于实际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由于它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特性,需用实测数据进行修正,以获得能用于计算的数学模型。

(2)结构的动力学修改。

结构动力学修改的正问题是指:对已有结构做了局部修改后,在原结构模态参数已知的情况下,用快速简易的方法获得改动后结构的模态参数。即所谓结构重分析问题。

结构动力学修正的反问题是指:已知的原结构模态参数不符合要求,在

对结构模态参数的要求已给定的情况下,对结构进行修改,使改动后的结构模态参数符合要求。

如果将结构视为一个系统,则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实质是:根据系统某些动态特性的要求(对计算模型的动力学模型修正就是实测数据),对已有系统进行有约束有目标的修改。从原理上看,这是一个有约束的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由于具体工程结构千差万别,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具体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8.2 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若干问题

本章所讨论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问题,其对象是模态密度不高且已经用有限元方法离散后的结构。因此,当结构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等的元素有微小变化时,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等也发生微小的变化。当模态密集或有重频时,上述结论就不再成立了。

1. 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的定义有两种:“因变量的变化”除以“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相对变化”除以“自变量的相对变化”。为了便于比较各个参数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章采用后一种定义。

对于有限元模型,结构的可修改参数体现在模型的物理参数中,易于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动态特性对修改参数的灵敏度。

由复模态理论知,结构的质量矩阵][M 、刚度矩阵][K 和阻尼矩阵][C 的元素都是实数,而其动态特性则是复数。当然对于无阻尼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实数,故可设函数

),,(21 x x y y =R x i ∈(实数域),C y ∈(复数域) (8-1)

则灵敏度定义为:

)0,0(ln ln //lim )/(0≠≠??=???=??=→?y x x y x y y x x x y y x y i i i i i i x i i η (8-2)

由于y 为复数,故η也是复数,大小由其模决定,灵敏度的倒数称为稳定度。

灵敏度具有如下性质:

(1) 设∏==n

i i x y u 1

)(,

则 ∑∑===??=??=n i i n i i x y x y x u x u 11)/()(l n )(l n )(l n )(l n )/(ηη (8-3) (2) 设)(/1x y u =, 则)/()/(x y x u ηη-= (8-4)

(3) 若a ,b 为常数, 则)/()/()/(x y bx y x ay ηηη== (8-5)

(4) 设)(y u u =,)(x y y =, 则)/()/()/(x y y u x u ηηη?= (8-6)

(5) 设)(x y u m =,其中m 为非零的有理数,

则 )/()/(x y m x u ηη?= (8-7)

(6) 若∑==n

i i x y u 1)(,),2,1(0n i y =≥,

且)/(max m ax x y i ηη=及)/(min m in x y i ηη=,由:

u

y x y x y x y u x x y u x x u u x x u i n i i i n i i n i i ∑∑∑=====??=???=111)/()/()/(ηηη 所以有:∑∑∑===≤≤n i i i n i i i n

i i i u y x y u y x y u y x y 1max 11min )/()/()/(ηηη 即: m a x m i n ηηη≤≤ (8-8)

上述灵敏度定义和性质可以用于振动系统灵敏度分析,得到特征值变化与特征向量、质量矩阵及刚度矩阵变化间的关系。

§8.3 实模态参数的灵敏度

无阻尼振动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2=-i i M K φω (8-9)

假定固有振型已经对质量归一化,记动态修改参数为j b ,将式(8-9)两端对j b 求偏导,并用到

T i T i M K }0{])[]([}{2=-ωφ (8-10)

}0{}{])[]([}){][][2][(22=??-+??-??-??j

i i i j i j i i j b M K b M b M K b φωφωωω (8-11) 两端乘以T i }{φ,并利用(8-10)得到:

}0{2}){][][(}{2=??-??-??j

i i i j i j T i b b M K b ωωφωφ (8-12) 故得到:

}){]

[][(}{212

i j

i j T i i j i b M b K b φωφωω??-??=??

(8-13) 根据展开定理:

}{}

{1

k n

k ijk j i a b φφ∑==??

(8-14) 其中,ijk a 为常数。代入(8-11)两边前乘T k }{φ,得到:

}0{)(}){]

[][(}{2

22=-+??-??

ijk i k i j

i j T k a b M K b ωωφωφ

(8-15) 故有:

)(}){]

[]

[(}{1

222k i b M b K a i j

i j T k k i ijk ≠??-??-=φωφωω

(8-16) 根据正交性

1}]{[}{=i T

i M φφ

(8-17) 两边对j b 求偏导,并将(8-14)代入得到:

0}{]

[}{}{][}{21=??+∑=i j

T

i n

k k ijk T i b M a M φφφφ

(8-18) 当k i =时,有

}{]

[}{21i j

T

i ijk b M a φφ??-=

8-19) 根据灵敏度定义及(8-13)、(8-14)式,得到:

)

,2,1,()/(}){][][(}{2)/(122n r i a b b b b b M b K b b b b n k kr ijk ir j j ir ir j j ir i j i j T i i j j i i j j i ==??=

??-??=??=

∑=φφφφφηφωφωωωωη (8-20) §8.4 粘性阻尼系统的复模态参数灵敏度

粘性阻尼系统的运动方程

}{}]{[}]{[}]{[f x k x c x

m =++ (8-21) 相应的特征方程为:

}0{}]{[}]{[}]{[2=++ψψλψλk c m (8-22)

当阻尼矩阵不满足(7-1)的条件时,对方程(8-22)要用复模态理论来处理,根据(7-10)(7-14)(7-18),于是特征值问题写为:

}0{}]){[][(=ψ+i i K M λ (8-23)

两端对j b 求偏导,得:

}0{}{])[][(}){][][][(=?ψ?++ψ??+??+??j

i i i j j i j i b K M b K b M M b λλλ (8-24) 左乘T i }{ψ,并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得到:

}){][][][(}{2i j

j i j i T i j i b k b c b m b ψλλψλ??+??+??-=?? (8-25) 由展开定理,

∑=ψ=?ψ?n

k k ijk j i a b 21

}{}{ (8-26) 代入(8-24)并前乘T k }{ψ得到:

)(}){][][][(}{1}){][][(}{12k i b k b c b m b K b M a i j j i j i T i i k i j

j i T k i k ijk ≠??+??+??-=ψ??+??ψ-=ψλλψλλλλλ (8-27)

对1}]{[}{=ψψi T i M 的两端对j b 求偏导,并引用(7-31)可得:

}){][][2(}{21i j

j i T i ijk b c b m a ψλψ??+??-= (8-28) 在复模态情况下,可设:

21i i i i i i i j j ζωωζβαλ-±-=±= (8-29) 其中,2

2

/i i i i i i βαωωαζ+=-=

令:

)

1/1(2

2

i j

i i i i j i

j i i i j i

i

i j

i

b b j b b je d b ζζ

ζωζωωζωζλ-??--??±??-??-=±=?? (8-30) 从而

i

i i i j

i i

i i i i i j

i

d e b d e b ζζωωζζζζ--=??-+--=??2

2

2

1/)1(1

(8-31) 从而,根据上述公式得到:

)

,2,1,(/)/(/)1()/(/)1(1)/(21

2

2

2

n r i a b b d e b b d e b b ir kr n k ijk j j ir i i i i i j j i i

i i i i i i j j i =ψψ=ψ--=-+--=∑=ηωζζωηζωζζζζη

(8-32) §8.5 频响函数及频域响应的灵敏度

根据(6-121)式得到系统在拉氏域的运动方程为:

)}({)}(]{[)}(]{[)}(]{[2s F s X k s X c s s X m s =++

(8-33) 记

][][][)]([2k c s m s s Z ++=

(8-34) 令ωj s =,传递函数为:

121])[][]([)]([)]([--+-==c j m k Z H ωωωω

8-35) 从而有:

)]([)]([)]([)]([ωωωωH b Z H b H j

T j ??-=?? (8-36) 当)]([ωH 为对称阵时,

n j n s r H b Z H b H s j

T r j rs ,2,1,2,1,}{)]([}{==??-=??ω (8-37) 如果j b 是刚阵中的元素,ij j k b =,则:

][)]([ij ij

e k Z =??ω (8-38) ][ij e 表示仅第i 行第j 列元素为1,其它元素均为零的方阵。将其代入(8-37)式,得到:

js ri s ij T r ij

rs H H H e H k H -=-=??}]{[}{ (8-39) 同理可得ij rs m H ??,ij

rs c H ??,由此得到: rs

ij js ri ij rs rs ij js ri ij rs rs

ij js ri ij rs H c H H j c H H m H H m H H k H H k H /)/(/)/(/)/(2ωηωηη-==-= ),2,1,,,(n s r j i = (8-40)

频域的位移响应为:

)}()]{([)}({ωωωF H X = (8-41)

故有:

}]{[)]([][}{][}{F H b Z H F b H b X j

T j j ??-=??=??ω (8-42) }{)]([}{X b Z H b X j

T r j r ??-=??ω (8-43) 与(8-40)的推导相同,可以得到:

r

ij j ri ij r r ij j ri ij r r

ij j ri ij r X c X H j c X X m X H m X X k X H k X /)/(/)/(/)/(2ωηωηη-==-=),2,1,,(n r j i = (8-44)

§8.6 结构振动灵敏度分析的一些规律

假定振动系统的质量、刚度和阻尼阵分别是P 个集中质量、Q 个独立弹簧和R 个粘性阻尼器的线性组合,即:

∑∑∑======R

r r Q q q P p p

c c k k m m 111][][][][][][ (8-45) 式中,p m ][、q k ][、r c ][分别表示][m 、][k 、][c 中仅第p 个集中质量p m 、第q 个弹簧刚度系数q k 、第r 个粘性阻尼系数r c 不为零,其余元素皆为零。此时有:

r r

r q q q p p p c c c c k k k k m m m m ][][][][][][=??=??=?? (8-46) 对无阻尼系统,由(8-20)式得到:

)2/(}{][}{)2/(}{][}{)/(2/}{][}{2/}{][}{)/(22i i q T i i i q T i q q i i p T i i p T

i p p i k k k k k m m m m m ωφφωφφωηφφφφωη=??=-=??-= (8-47)

于是有:

0)/()/(2/1)2/(}]{[}{)2/(}{][}{)/(2/12/}]{[}{2/}{][}{)/(1

12121

11

=+===-=-=-=∑∑∑∑∑∑======Q q q i P

p p i i i T i Q q i i q T i Q q q i i T i P p i p T i P p p i k m k k k m m m ωηωηωφφωφφω

ηφφφφω

η (8-48) 上式说明,固有频率对质量的灵敏度恒为负,而对刚度的灵敏度恒为正,且它们的数值均为有限值,最大不超过2/1。即某一处的质量和刚度的改变对固有频率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固有频率反映的是结构系统的总体特性。

对粘性阻尼系统,由(8-24)~(8-28)式,可以推得:

i p

i T i p i m m m }{][}{2ψλψλ??-=?? (8-49) 故:

∑=-=P p i T i i p i

m m 1}]{[}{)/(ψψλλη (8-50)

同理有:

∑=-=Q q i T i i q i k k 1}]{[}{1)/(ψψλλ

η (8-51)

∑=-=P

r i

T i r i c c 1}]{[}{)/(ψψλη (8-52) 从而:

∑∑∑====++R r r i Q q q i P p p i

c k m 111

0)/()/()/(ληληλη (8-53)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出: ωηηωη]][[)/]([]][[)/]([]][[)/]([11

21

H c j c H H k k H H m m

H R r r

Q

q q P p p -=-==∑∑∑=== (8-54)

][)/]([)/]([)/]([111I c H k H m

H R

r r Q q q P p p -=++∑∑∑===ηηη (8-55) 通过对结构振动特性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可知,频响函数无论对质量、刚度和阻尼的灵敏度的模的曲线,在共振峰附近的值最大,即共振峰附近频响函数的变化最能反映系统物理参数的变化情况,多自由度系统存在多个共振峰,频响函数的敏感区域也有相应的个数。在共振区外,频响函数对阻尼的变化不敏感。振型是比较敏感的参数,尤其在节点附近,但节点附近信号的信噪比小,在实际测试中难以应用。

§8.6 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的分类

1958年,S.I. Graviz 为解决飞机地面共振试验中测量振型的正交化问题,提出了用测试数据求得飞机结构柔度矩阵,并予以修正使之对称。这可以看作是最早报道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工作。而且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研究从一开始就与振型正交化研究联系在一起。五十多年来,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工程上迄今尚无一种公认的、很有效的普遍方法,目前对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仍然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研究课题。按照不同

的观点,现有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模态是否完全,可分为完全模态方法和非完全模态方法;

按照结构模态性质,可以分为实模态方法和复模态方法;

按照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分,可以分为优化法和迭代法;

按照修改对象分,可以分为矩阵型修改法和元素型修改法;

按照修改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修改法和间接修改法。

本章不可能详细介绍每一种方法,只能简要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方法,重点在于这些方法的概念和对问题的处理思路。

【矩阵摄动法】

1. 一阶矩阵摄动法

假定

]][[][0A Φ=?Φ (8-56)

且][A 的对角元素),2,1(0n i a ii ==,于是:

])[]]([[][][][00A I +Φ=?Φ+Φ=Φ (8-57)

由瑞利商式,有:

][][]][[][]][[][][2

i i T T i

M diag K diag M K diag ≡ΦΦΦΦ=ω (8-58) 若只保留一阶微量,则:

])[])([(])[])([][(])

[][])([][(]

[][][202002200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diag M diag diag M diag M diag diag diag M diag M diag K diag K diag K diag ωωωω?+?+≈?+?+=?+=(8-59)

])[(][]][[][]])[[(][]

][[][]][[][]][[][]][[][])

[]])([[]([])[]([][][000000000000000000i T T i i T T T T T i i K diag A K A K diag K diag K K K K K K K diag K diag +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Φ=?+ (8-60)

同理可得:

])[(][]][[][]])[[(][])[]])([[]([])[]([][][000000000i T T i i T i i M diag A M A M diag M diag M M M diag M diag +Φ?Φ++≈?Φ+Φ?+?Φ+Φ=?+

(8-61)

将(8-60)(8-61)代入(8-59),保留一阶微量,并注意到:

])[]([][2000i i i diag M diag K diag ω= (8-62)

得到:

])[])([(])])[[(])[](])([[(])[](][[][]][[][2

0202

00200000i i i

i i i T T diag M diag A diag diag A M diag diag M K ωωωω?+-=Φ?Φ-Φ?Φ(8-63)

若记:

????????????=Φnn n n n n ????????? 21

22221112110][ (8-64) ?????????????????????=?nn n n n n k k k k k k k k k K 212222111211][ (8-65)

故有:

?????????????????

??????????=Φ?Φ∑∑∑∑∑∑∑∑∑∑∑∑∑∑∑∑∑∑i j nj ij ni i j j ij ni i j j ij ni i j nj ij i i j j ij i i j j ij i i j nj ij i i j j ij i i j j ij i T k k k k k k k k k K ?????????????????? 21222121211100]][[][(8-66) 第l 行第k 列元素为ij kj i j li k ?∑∑??,故有:

][]][[][00ij kj i j

li T k K ?≡Φ?Φ∑∑?? (8-67)

不失一般性,假定质量矩阵为集中质量阵,则][M ?和][0M 均为对角阵,

即)(0][j i M ij ≠=?。于是,

]

[])[](][[][202000i ki i

li k i T M diag M ?≡Φ?Φ∑??ωω (8-68) 20k ω为][20i diag ω的第k 个对角元素,i M ?为][M ?的第i 个对角元素。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21

11211][ (8-69) 并注意到0=ii a ,则式(8-63)右端可以写为: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m m a m a m a m m a m a m a 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m m m 0202202020120201022202200222022120220101120120011220120201212222120202201202220222202212011201122011120202220112022022220121201202122011100201)()()()()()(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 (8-70)

其第l 行k 列的元素可以写成:

)()

()(022********k l m m k k l m a m k l l

i i ki li k ij i j kj li

l l k lk i i ki li k ij i j kj li

=?=?-?≠-=?-?∑∑∑∑∑∑ω??ω??ωω??ω??(8-71) 令:

???≠-=?=?)(2/)()(2/202020202k l a k l k l k

lk k k lk ωωωωω (8-72) 从而,(8-70)式可表示为:

l k i j

ki li k ij kj i j li lk m m k 02020/)(21ω??ω???-?=?∑∑∑ (8-73) 【例】 图示质量-弹簧系统,当m m m m ===321时,特征方程为

0]2)2)[(2(222=---k m k m k ωω

故有

m k /)22(01-=ω m k /202=ω

m k /)22(03+=ω

相应的振型列阵为(按1}{}{=i T i φφ归一化):

??????????=??????????=2/112/1212/12/12/1}{1φ ??????????-=??

????????-=101212/102/1}{2φ ??????????-=??????????-=2/112/1212/12/12/1}{3φ

现欲使第一阶振型下质量1m 的振幅减小,质量2m 的振幅增大,具体数值为:

??

????????=?+8.016.021}{11φφ,并限定固有频率01ω不改变,即01=?ω 上述要求相当于加上三个约束,,,312111???需要修改三个结构参数。

现修改三个质量。此时式(8-73)退化为:

∑=?-=?3

1

)/(21i i ik il lk m m ?? 于是有:

???????????????????????---=?????????????m m m m m m ///2/112/12/102/12/11

2/141321312111

故得:

??

????????????????????

?---=?????????????3121113212/12/12/12/102

/12/12/12/14///m m m m m m 由(8-72)式算得:

?????--=?--=?=?3131212111)21(2/)21(0a a

再由(8-57)式得到:??

????????Φ=?+31210111][}{a a φφ

或 ????????????????????--=??????????312112/112/1101

2/11

2/18.016.0a a 这是一个矛盾方程组,用广义逆法求其最小二乘解,可以解得:

???-=-=01

.010.03121a a 于是可以得到:

?????=?=?=?024.0120.00312111, ??

???=?=?-=?29.0/05.0/39.0/321m m m m m m

修改后的特征方程为:

0)29.12(])29.12)(05.12)[(61.02(22222=-+----ωωωωm k k k m k m k m k 用特征值计算方法如迭代法,可以求出系统修正后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03030202010110.101.1993.0ωωωωωω ??

???=?=?-=?10.0/01.0/007.0/033022011ωωωωωω ??

????????-='??????????-='??????????='16.053.000.121}{,00.165.088.021}{,81.000.161.021}{321φφφ 由以上结果可知,经过对系统质量的修改,从工程精度上达到了预

期的对系统进行动力修改的目的。注意到本例的约束数与修改参数的数目是相等的,是一个适定问题。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得到一个欠定方程,可以求其最小范数解,当前者大于后者,则仍可以用求最小二乘解的方法求解。

【矩阵小参数法】

][][][0M M M ?+=、][][][0K K K ?+= (8-74)

设:

]

][[][])[(])[(][][][][][][0122102210αελελελλεεΦ=Φ+++=+Φ+Φ+Φ=Φ

diag diag diag diag (8-75)

利用归一化条件:

][]][[][]

[]][[][λΦΦΦΦdiag K I M T T == (8-76)

可以推得:

)(]][[][][][]][[][)

(]][[][][][200001200ελααλλεααO K diag diag diag O M T T T T +Φ?Φ++=?+Φ?Φ-=+(8-77)

略去二阶小量,得到:

]][[][][][]][[][]

][[][][][0000100Φ?Φ++=?Φ?Φ-=+K diag diag diag M T T T T λααλλαα (8-78)

知道了质量阵和刚度阵的摄动量,就可以由上式解出新系统的特征

对,而无需重新求解特征值问题。

当对系统取一阶摄动时,有:

]][[][][00αΦ+Φ=Φ (8-79)

从而,

][][][][10I -=-ΦΦα,][][][][0I T T -=-ΦΦα (8-80)

又因为:

][]][[][000I M T =ΦΦ (8-81)

所以:

1000000][][][][]][[--Φ=ΦΦ=ΦM M T T (8-82)

将(8-79)~(8-82)代入(8-78)的第一式,得到:

][]])[][[][]][[][][2](][[][00000000M M M I M M T T T ΦΦΦ-ΦΦ-Φ=?(8-83)

同理,由:

][]][[][000λdiag K T =ΦΦ (8-84)

得到:

100000000]])[[(][][])[(][]][[--Φ=ΦΦ=Φλλdiag K diag K T T (8-85)

代入(8-78)的第二式,得到:

][]])[][[][]][[][][][](][[][0000001000M K K diag diag M K T T T ΦΦΦ-ΦΦ-+Φ=?λλ

上述方法都要求需要知道全部的模态,因此属于完全模态方法。

其它模态修改方法,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介绍,可以参阅相关文献,

早期的一些模型修正的代表性研究论文:

【1】Berman,A. Mass Matrix Correction Using an Incomplete Set of Measured Modes. AIAA J. Vol.17,No.10, 00114-1148,1979.

(利用测试得到的不完全模态修正质量矩阵)

【2】Fu-Shang Wei, Stiffness Matrix Correction From Incomplete Test Data. AIAA J. Vol.18,No.10, pp1274-1275, 1980

(利用测试得到的不完全模态修正刚度矩阵)

【3】Bugeat,L. et al, Adjustment of a Conservative Non Gyroscopic Mathematical Model from Measurement, Shock and Vibration

Bullitin, Proc. 48, Pt.3 pp1431-1432,1985.

(局部物理参数修改)

【4】彭晓洪等,用模态参数识别结果对实际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的修正。振动与冲击,1984(3),pp8-15.

(元素型修改——限定带宽法)

【5】Zhang D.W., Li J.J. A New Method for Updating the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Structure, Part 1 Quasi-Complete

Modified Model, DFVLR 232-87 J05, Gottingen, 1987.

(元素修改法)

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论文远不止所列这几篇,读者可以从中外各种学术期刊上查阅到大量有关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论文。而且,各种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对任何结构都能进行满意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方法。因此,对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不断有新的方法被提出。附录中对近十年来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可以帮助大家对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附录】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

在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分析中,建立一个较高质量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工程领域,如飞行器颤振特性分析、损伤检测、健康检测、结构控制和结构评估都需要一个准确的结构动力学模型。然而,通过设计方案直接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由于其对真实结构作了相当大的力学简化,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准确的反映结构真实的动力学特性,因而,直接根据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模态等动力学特性往往与实验结果不一致,这时就需要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通常情况下,动力学模型修正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修改建立初始的理论模型时采用的某些不确定参数,包括理论模型的边界条件、材料本构关系以及结构部件连接属性等,以使得由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动力学特性尽可能与实际结构一致。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人工修改,计算模型修正(computational model updating,CMU)以及模型确认(model validation)。

人工修改就是建模人员通过一些工程经验,人工调整初始模型中一些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参数。人工修改不需要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大量的计算,但只有在建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有限元建模工程经验并对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理论模型。而且,在经验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对模型进行人工修改,有时不仅达不到所需要的模型质量,反而会导致模型质量下降,造成工作量的浪费。因此,人工修改一般应用于一些简单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或者用于模型修正的初期阶段。

计算模型修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型修正,它是建模人员利用结构动力

学理论和某种优化算法,编程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模型修正过程。计算模型修正一般需要较为复杂的优化计算过程,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问题大部分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时计算模型修正由于使用了优化算法,所以能得到质量更高的理论模型。

图1 模型确认的基本步骤

模型确认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通过计算和试验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有限元模型在设计空间的响应预报精度进行评价和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修正,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精确可信的有限元模型以及响应的计算方法。文献[1]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G?ge等[2]也给出了模型确认的五个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这里,引用Link等[3]提出的模型确认的四个指标来对有限元理论模型进行描述:

1)理论模型必须能重现模型修正过程中所使用的频带内的测试数据;

2)理论模型可以估计在模型修正过程中所使用的频带以外的测试数据;

3)理论模型可以估计不同加载条件下的频响函数,而不局限于模型修正过程中使用的加载条件;

4)理论模型可以估计结构变化以后的测试数据(如添加质量、添加子结构或者改变边界条件)。

其中第一个指标是对理论模型最低的要求,后面三个可以根据模型的用途来判断是否需要满足。

模型确认是模型修正的最高层次,而计算模型修正(图1中的第四步)是模型确认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对于模型修正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计算模

型修正,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模型修正,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指计算模型修正。

二、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本理论

有限元模型修正,本质上属于一种优化问题,因此设计变量,目标函数以及修正算法是有限元模型修正的三大要素。设计变量就是模型修正的所要修改的模型的参数;目标函数就是模型修正所建立的描述理论模型特性与试验模型特性的相关程度的一个表达式;修正算法就是模型修正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基于这三大要素,我们可以对目前所发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模型修正所使用的设计变量,可以分为几何尺寸的修正方法,单元属性的修正方法以及边界条件的修正方法;根据模型修正所使用的目标函数可以分为基于模态参数(如频率,振型)的修正方法,基于频响函数的修正方法,基于动力学响应得修正方法;根据所使用的修正算法可以分为直接修正算法和迭代修正算法。本章就通过这三个方面,对近几年来模型修正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讨论了目前应用到实际结构模型修正的一些计算策略,最后给出了一些结论及展望。

2.1 模型修正所使用的设计变量

模型修正的目的就是尽量缩小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构之间的误差,获得能准确表示结构特性的有限元模型。而通常由于一些假设及简化,初始的有限元模型往往包含了模型结构误差,模型参数误差以及模型阶次误差[4],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际模型。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结构动力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模型阶次误差可以通过有限元网格的细分以及相应的模型缩聚技术进行减小。模型结构误差通常与选择的数学模型有关,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型误差,一般只能通过较为合理的模型假设来降低,例如针对GARTEUR SM-AG19基准模型,将其简化为梁单元[5-8]或简化为板单元[9,10],均得到了较好的修正结果。在模型结构假设已经确立的前提下,模型修正过程中一般处理的就是模型参数误差,也就是初始模型建立时的一些不确定的参数,而这些不确定的参数就是潜在的模型修正设计变量。

这些不确定的参数一般存在于模型的物理参数(如密度、弹性模量),几何尺寸(如截面面积),边界条件等参数中。在这些参数中,一般认为质量矩阵的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结构动力学读书笔记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 年 5月 28日

摘要:本书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结构动力学领域的若干前沿研究课题。既注重读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读者对结构振动领域研究发展方向的掌握。主要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侧重介绍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重点突出,同时也着重介绍了在抗震中的应用。 1 概述 1.1结构动力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容: 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课程也可称作振动力学,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诸如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动力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等。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结构动力学起源于经典牛顿力学,就是牛顿质点力学。质点力学的基本问题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建立公式的。牛顿质点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尔顿力学是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组成的三大支柱。 经典动力学的理论体系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建立,。但和弹性力学类似,理论体系虽早已建立,但由于数学求解上的异常困难,能够用来解析求解的实际问题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够通过手算完成的也不过仅仅限于几个自由度的结构动力体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动力学的求解思想在工程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依然习惯于在静力学的畴用静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时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后工业革命时代各种大型机械的创造发明,以及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工程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对工程师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只考虑静力荷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受到工程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从而带动了结构动力学的快速发展。 结构动力学这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其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动力体系数值解的得到成为可能。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超快速度的计算能力,使得在过去凭借手工根本无法求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由于广泛地应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促使结构动力学分析发生了更加深刻地变化,而且使得结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动力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开始得以沟通。总之,计算机革命带来了结构动力学求解方法的本质改变。 作为一门课程,结构动力学的基本体系和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多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连续系统结构动力学。此外,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确定性结构动力系统;而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非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概率性结构动力系统。 1.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

动力学模型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 在月球探测带来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探月高潮。在月球上着陆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硬着陆,顾名思义,就是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不利用制动发动机减速而直接撞击月球。另一种称为软着陆,这种着陆方式要求探测器在距月面一定高度时开启制动系统,把探测器的速度抵消至零,然后利用小推力发动机把探测器对月速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使其在着陆时的速度具有几米每秒的数量级。显然,对于科学研究,对探测器实施月球软着陆的科学价值要大于硬着陆。 1月球软着陆过程分析 目前月球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直接着陆的方式。探测器沿着击中轨道飞向月球,然后在适当的月面高度实施制动减速,最终使探测器软着陆于月球表面。采用该方案时,探测器需要在距离目标点很远时就选定着陆点,并进行轨道修正。不难发现,该方法所选的着陆点只限于月球表面上接近轨道能够击中的区域,所以能够选择的月面着陆点的区域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先经过一条绕月停泊轨道,然后再伺机制动下降到月球表面,如图17-1所示。探测器首先沿着飞月轨道飞向月球,在距月球表面一定高度时,动力系统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绕月运行的停泊轨道;然后根据事先选好的着陆点,选择霍曼变轨起始点,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椭圆形的下降轨道,最后在近月点实施制动减速以实现软着陆。 主制动段 开始点 图17-1 月球软着陆过程示意图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较大的优越性: 1)探测器可以不受事先选定着陆点的约束,可以在停泊轨道上选择最佳的着陆点,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完整版)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结构力学复习公式

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的求法 (1)刚片法:体系看作由刚片组成,铰结、刚结、链杆为约束。 刚片数 m ; 约束数:单铰数 h ,简单刚结数 g ,单链杆数 b 。 W = 3m - 2h - 3g -b (2)节点法:体系由结点组成,链杆为约束。 结点数 j ; 约束数:链杆(含支杆)数 b 。 W = 2j – b (3)组合算法 约束对象:刚片数 m ,结点数 j 约束条件:单铰数 h ,简单刚结数 g ,单链杆(含支杆)数 b W = (3m + 2j)-(3+2h+ b) 比较可得:三铰拱与简支梁的竖向支反力完全相同。注意到水平支反力式中的分子就是简支 梁上截面C的弯矩,则水平支反力可写作: 综上所述,三铰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任一截面上的弯矩、剪力荷轴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4.4.1 各种结构位移计算公式 :虚设单位荷载P=1作用下的结构的内力; :实际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的内力

图乘法 位移公式: 4.5.2 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形心 常见图形的形心和面积(图4.10)。 图4.10 以上图形的抛物线均为标准抛物线:抛物线的顶点处的切线都是与基线平行4.5.3 应用图乘法时的几个具体问题 (2) 如果有一个图形为折线,则应分段考虑(图4.12)

图4.12 (3) 如果图形比较复杂,应根据弯矩图的叠加原理将图形分解为几个简单图形,分项计算后再进行叠加图4.13 图4.13 (图4.13b中A1与y1的乘积为负值;图4.13c中抛物线为非标准曲线)。例5:试求出图4.16刚架结点B 的水平位移和转角,EI 为常数

图4.16 解: (1)虚设单位荷载,作实际状态和虚设单位荷载的弯矩图(图4.17a、b、c) 图4.17 (2)代入公式,图乘。 B 点竖向位移: B 点转角位移: 力法的基本概念

AMOS结构方程模型修正经典案例

AMOS结构方程模型修正经典案例 第一节模型设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模型构建、模型运算、模型修正以及模型解 释四个步骤。下面以一个研究实例作为说明,使用 Amos7 软件1进行计算,阐述在实际应用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运算、修正与模型解释过程。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 本案例在著名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并以此构建潜变量并建立模型结构。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问卷对某超市顾客购物服务满意度调查得到实际数据,然后利用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后的数据2进行分析,并对文中提出的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 二、潜变量和可测变量的设定 本文在继承 ASCI 模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模型作了一些改进,在模型中 增加超市形象。它包括顾客对超市总体形象及与其他超市相比的知名度。它与顾客期望,感知价格和顾客满意有关,设计的模型见表7-1。 模型中共包含七个因素 (潜变量 ):超市形象、质量期望、质量感知、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其中前四个要素是前提变量,后三个因素 是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决定并影响着结果变量(Eugene W. Anderson & Claes Fornell,2000;殷荣伍, 2000)。 表 7-1设计的结构路径图和基本路径假设 设计的结构路径图基本路径假设 超市形象 顾客抱怨质量期望 感知价值 顾客满意 质量感知 顾客忠诚超市形象对质量期望有路径影响 质量期望对质量感知有路径影响 质量感知对感知价格有路径影响 质量期望对感知价格有路径影响 感知价格对顾客满意有路径影响 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有路径影响 超市形象对顾客满意有路径影响 超市形象对顾客忠诚有路径影响 2.1 、顾客满意模型中各因素的具体范畴 1本案例是在Amos7 中完成的。 2见 spss数据文件“处理后的数据 .sav”。

结构力学重点公式

刚度法 频率方程D=|k11-w 2m 1 k12 | |k21 k22-w 2m 2| =(k11-w 2m1)(k22-w 2m2)-k12k21=0 (w 2)2-(2 22111m k m k +)w 2+2121122211m m k k k k -=0 第一振型21 11y y = - 1 *1*11112m w w k k - 第二振型22 12y y = - 1 *2*21112 m w w k k - 柔度法 频率方程D=|б11m 1-w w *1 б 12 m 2 | |б 21 m 1 22m 2- w w *1| =(б11m 1- w w *1)(22m 2-w w *1)-б12m 2б21m 1=0 主振型2111Y Y =-w *w 1 -б11m1б12m2 22 11Y Y =- w *w 1 -б11m1б12m2 W = бc w g =l l l w EIg ***3 Y 2max =y 02 +(w v 0 )2 V 0=w* 0*0max max*y y Y Y - 柔度系数 б=L 3/48EI 自振频率 w = бG g 荷载频率 θ=2πn /60 阻尼比ζ=(1/20π)*ln 10+Yk Yk 动力系数β=1/ w w w ***4)*w *1(θθζζ平方θθ+- 最大弯矩 Mmax =(G*βFp)*l*0.25 最大正应力 σmax =(G+βFp)*l /4Wz 最大竖向位移 Ymax =(G+βFp)δ 刚度法 频率方程D=|k11-w 2m 1 k12 | |k21 k22-w 2m 2| =(k11-w 2m1)(k22-w 2m2)-k12k21=0 (w 2)2-(2 22111m k m k +)w 2+2 121122211m m k k k k -=0 第一振型21 11y y = - 1 *1*11112m w w k k - 第二振型22 12y y = - 1 *2*21112 m w w k k - 柔度法 频率方程D=|б11m 1-w w *1 б 12 m 2 | |б 21 m 1 22m 2- w w *1| =(б11m 1- w w *1) (22m 2-w w *1)-б12m 2б21m 1=0 主振型21 11Y Y =- w *w 1 -б11m1б12m2 22 11Y Y =- w *w 1 -б11m1б12m2 W = бc w g =l l l w EIg ***3 Y 2max =y 02 +(w v 0)2 V 0=w* 0*0max max*y y Y Y - 柔度系数 б=L 3/48EI 自振频率 w = б G g 荷载频率 θ=2πn /60 阻尼比ζ=(1/20π)*ln 10 +Yk Yk 动力系数β=1/ w w w ***4)*w *1(θθζζ平方θθ+- 最大弯矩 Mmax =(G*βFp)*l*0.25 最大正应力 σmax =(G+βFp)*l /4Wz 最大竖向位移 Ymax =(G+βFp)δ

第八章 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第八章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修正 §8.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结构静、动力分析时,要求反映结构力学特征的模型正确可靠,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结构建模问题因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对结构振动分析而言,一个良好的数学模型是保证固有特性和振动响应计算、载荷预计、稳定性分析等得到可靠结果的前提。 上一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有限元素法,为结构动力学建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根据结构的力学模型用有限元素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的动力学特征。虽然在后来随着振动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参数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试验模态方法获得了大的发展,但由于参数识别也是以参数模型存在为前提条件,如果参数模型本身不能反映结构的本质与特征,则再好的数学识别技术也不能提高结构模型的精度。而且由参数识别得到的模态数据,往往远少于建模的需要。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得到一个与实际结构动力学特性符合较好的模型,可以从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途径是用理论分析(如有限元素法)建立模型,再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修正,称为结构动态修改或动力学模型修正;另一个途径是仅用测试数据,以参数模型为依据求得物理坐标下表征结构动态特性的质量、刚度、阻尼矩阵,即所谓物理参数识别问题。 因此,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工程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 (1)计算模型的动力学模型修正。对于实际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由于它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特性,需用实测数据进行修正,以获得能用于计算的数学模型。 (2)结构的动力学修改。 结构动力学修改的正问题是指:对已有结构做了局部修改后,在原结构模态参数已知的情况下,用快速简易的方法获得改动后结构的模态参数。即所谓结构重分析问题。 结构动力学修正的反问题是指:已知的原结构模态参数不符合要求,在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1.2.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3.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4.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触变性模型的结构动力学研究

50国外油田工程第26卷第1期(2010.1) 触变性模型的结构动力学研究 编译:侯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杨卫红(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秦京输油气分公司) 审校:崔秀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科技中心) 摘要结构动力学模型通常描述非弹性悬浮介质触变物系的流动行为,总应力分为 与结构有关的弹性应力和黏性应力。结构参 数动力学方程考虑剪切对结构裂降和建立的 影响效应以及布朗运动对结构建立的影响效 应,还考虑絮凝物的松弛和形变。动力学方 程和松弛方程都考虑时间常数的分布。采用 客观的参数估算法,通过实验数据将该模型 与文献中列出的2个代表性模型进行比较。 用剪切率突变引起的应力变化数据验证模 型。通过稳态和非稳态初始条件下的应力阶 跃实验评估模型预测弹性和黏性两部分应力 的准确性。 关键词触变性模型模型评价絮凝悬浮 DOI:10.3969/j.issn.1002—641X.2010.01.0141引言 许多弱絮凝物系具有触变性,这意味着当剪切率突然增加时,黏度随时间逐渐降低,这种时间效应是可逆的,即当剪切率随后减小时黏度随时间升高。Mewis和Barnes等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触变性物系的时间效应与微观结构的裂降和建立有关。对触变性物系,应力松弛和第一法向应力差等黏弹性通常不明显。由于触变物系中的微观结构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微观结构模型相比,结构动力学模型更适于用作通常的触变模型。结构动力学模型方面的文献较多,但是模型评价仅局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适用潜力的定性分析,另一种是通过有限的数据验证,在目前所查文献中极少有对模型的定量评价。近年来,有研究成果显示现有结构动力学模型也存在一定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克服这些问题,该模型通过一系列剪切率突变引起的应力瞬变实验来评价,考虑了结构的破坏和恢复。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使用两种不同的触变物系验证所建立的结构动力学模型。第1种物系是将熏硅颗粒分散在精炼石蜡油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混合液中而成,所有的实验数据都是针对包含2.9%(体积分数)熏硅颗粒的悬浮液得到的,这些颗粒分散在由石蜡油和27.5%(体积分数)聚异丁烯组成的牛顿体溶液中,悬浮液在20℃时的黏度为0.65Pa?s。第2种物系是将由3.23%(体积分数)的碳黑颗粒分散在未加工的石脑油(20℃黏度为1.41Pa?s)中而成。这两种分散物系的流变数据都是在均匀流条件下获得的。 2.2实验方法 通过控制应变流变仪测得20℃时的稳态流动性质和应力变化。对熏硅分散物系,使用半径为25mm、角度为0.04rad的钛锥板;对碳黑分散物系,使用半径为20mm、角度为0.04rad的塑料锥板。通过取消过滤器和在扭矩连接器上加装8位数据采集卡来获取瞬时数据。 3模型的建立 考虑一维结构动力学模型,剪切应力盯包括颗粒应力盯。和介质应力盯。: 盯(A,y)=盯。(A,j,)+d。(,)(1)式中,j,为剪切率;叉为结构参数,取值范围是o~1;颗粒应力crp包括弹性应力盯;和黏性应力口i5。 口(A,j,)=盯;(A,j,)+盯;“(A,≯)+仃。(夕)(2)对弹性应力d:,用1个Mujumbar模型中的Hook弹簧来表示其受力机制;介质应力口。与介质黏度刀。成正比;颗粒黏性应力仃::i3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应力来源于结构完全破坏时的黏度舳和介质,黏度呀。的差,第2部分应力来源于可变结构的黏度增量粕。即使在稀释的触变性物系中,高剪切黏度弘也远大于介质黏度'7。。因此,认为高剪切黏度与介质黏度是不同的。因此,式(2)变为: 万方数据

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法研究模型修正技术在提高仿真模型预测精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模型修正技术均是在确定性基础上展开的,然而在实际工程问题当中,不确定性因素是 普遍存在的。 在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对模型展开不确定性修正所得到的结果将对结构设计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考虑了模型修正问题中常见的参数不确定性及模型形式不确定性,对复杂模型的修正方法做出以下相关研究:1.以非对称 H型梁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摄动法的随机和区间不确定性修正方法在复 杂模型中的应用。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模型的不确定性修正框架,并取得了较好的修正效果。研究表明,基于摄动法的随机和区间不确定性修正方法都可用于复杂结构动力学问题;基于摄动法的修正精度依赖于大量的试验样本,而区间分析法则更加适用 于小样本的情形。 2.基于门式框架螺栓连接结构,考虑由于模型简化而引起的模型形式不确定性,同时考虑了模态试验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模型偏差的不确定性 修正方法。该方法以参数偏差来处理模型形式的不确定性。 研究表明,基于模型偏差的不确定性修正方法可以减小模型形式不确定性, 修正后的模型与模态试验测量数据吻合度较高。3.将分数阶微分项引入到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中,实现对系统中模型形式不确定性的量化,并以有阻尼的二自 由度弹簧振子为对象进行修正研究。 文中选取分数阶微分项的系数与阶数为待修正系数,对系统的频响函数进行修正,并取得了良好的修正结果。此修正方法能有效地将模型参数与模型形式不

确定性进行分离并可以减小模型形式不确定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4.基于C/SiC复合材料加筋壁板,对热结构的不确定性修正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基于摄动法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方法对多场的热结构不确定性修正问题收敛性较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参数识别的不确定性修正方法,此方法可以避免灵敏度求解。 研究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方法可以用于C/SiC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热结构动力学的多场问题中。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摘要: 为了分离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通过引入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横切关注点;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

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 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

软件体系结构 4+1模型案例

案例教学1: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件体系结构师必须全面把握各种各样的需求、权衡需求之间有可能的矛盾之处,分门别类地将不同需求一一满足。本文从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RUP的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1、呼唤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 灵感一闪,就想出了把大象放进冰箱的办法,这自然好。但希望每个体系结构设计策略都依靠灵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系统方法的指导。 需要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所致。以工程领域的例子开道吧。比如设计一座跨江大桥:我们会考虑"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这个"功能需求",从而初步设计出理想化的桥墩支撑的公路桥方案;然后还要考虑造桥要面临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能是"不能影响万吨轮从桥下通过",于是细化设计方案,规定桥墩的高度和桥墩之间的间距;另外还要顾及"大桥的使用期质量属性",比如为了"能在湍急的江流中保持稳固",可以把大桥桥墩深深地建在岩石层之上,和大地浑然一体;其实,"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也很值得考虑,比如在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方便性"的一些措施。 和工程领域的功能需求、约束条件、使用期质量属性、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等类似,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也相当复杂,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 2、超市系统案例: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 例子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超市系统的需求子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系统动力学模型部分集

第10 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 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勺支持,如:PD PLUS 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

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I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 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 )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 )编译编写专著

系统动力学模型

1.1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综述 海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层含义,即海洋经济的持续性、海洋生态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运用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域承载力理论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我国的海洋产业入手,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从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海洋管理和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总结我国海洋开发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国外学者对海洋资源的发展和研究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模型,认为技术在海洋资源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则以具体省份为例研究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对辽宁省所拥有的海洋资源进行概述后,分析了辽宁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开展海域资源价值折损评估,采用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利用我国重要海洋产业数据,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并从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及管理等角度总结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学者从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研究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着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等问题。 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到20 世纪70 年代初系统动力学被用来解决很多领域的问题,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系统动力学到20 世纪70 年代初所取得的成就使人们相信它是研究和处理诸如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相互连带的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市场均衡论和信用风险理论,完善运用于分析代际消费计划的系统动力学机制模型,并提出可替换选择。国内学者将系统动力学运用于研究资源与

结构动力学思考题解答

结构动力学思考题 made by 云屹 思考题一 1、结构动力学与静力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结构的运动方程有什么不同? 主要区别为: (1)动力学考虑惯性力的影响,静力学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 (2)动力学中位移等量与时间有关,静力学中位移等量不随时间变化; (3)动力学的求解方法通常与荷载类型有关,静力学一般无关。 运动方程的不同: 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包括位移项、速度项和加速度项;静力学的平衡方程只包括位移项。 2、什么是动力自由度?什么是静力自由度?区分动力自由度和静力自由度的意义是什么?动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质量位置的独立参数; 静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在空间中的几何位置的独立参数。 意义:通过适当的假设,当静力自由度数大于动力自由度数时,使用动力自由度可以减少未知量,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以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 4、在结构振动的过程中引起阻尼的原因有哪些? (1)材料的摩擦或材料变形引起的热耗散; (2)构件连接处或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 (3)结构外部介质的阻尼。 5、在建立结构运动方程时,如考虑重力的影响,动位移的运动方程有无改变? 如果满足条件: (1)线性问题; (2)重力的影响预先被平衡; 则动位移的运动方程不会改变,否则会改变。 思考题二 1、刚度系数k ij和质量系数m ij的直接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直接用m ij的物理概念建立梁单元的质量矩阵[M]? k ij:由第j自由度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第i自由度的力; m ij:由第j自由度的单位加速度所引起的第i自由度的力。 依次令第j(j=1,2,3,4)自由度产生单位加速度,而其他的广义坐标处保持静止,使用平衡方程解出第i自由度上的力,从而得到m ij,集成得到质量矩阵[M]。

体系结构结构模型

仓库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XXX (XX大学 XXX学院,XX XXX) 摘要:本文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仓库管理软件的软件体系架构进行建模。使仓库管理软件架构在开发初期能够很好地被开发人员和客户理解。本文采用“4+1”视图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 关键词:仓库管理UML 软件体系架构 1.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本章采用“4+1”视图模型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该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机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4+1”视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的实施视图就是开发视图。 图1 “4+1”视图模型1.1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抽象结构表述,关注系统提供最终用户的功能需求,不涉及具体的编译,即输出和部署。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通常在UML中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类图(Class diagram)显示了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的类、类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类的关系等,从系统构成角度来描述正在开发的系统。类图不显示暂时性信息。如图2所示为系统逻辑视图。 在逻辑视图中,采购入库员、出库员、商场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类是通过系统用户类泛化来的,系统用户有的一般操作和属性他们也都拥有。其中按照系统的权限范围来说,采购入库员、出库员、仓库管理员依赖于商场管理员,因为只有商场管理 图2 逻辑视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2014年冬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