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聂仁发

【摘要】文章宏观结构有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别.前者是语义结构,由主题支配;后者是形式结构,由功能支配.文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媒介,深层结构表现作者的意图,表层结构引导读者的阅读.在读者导向和功能驱动下,一些有明确表达目的的文章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表层结构,即文体结构.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1)002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宏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文体结构

【作者】聂仁发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2

文章结构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宏观结构是自上而下切分出来的结构,由文章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微观结构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结构,由句子、句群等各级单位及其关系构成。关于宏观结构,文体学、文章学、写作学等著述都有论及,但宏观结构还有两个层面——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表层的形式结构,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讨论宏观结构的这两个方面,并根据论证结构、新闻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区分二者。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一些对立的属性。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深层结构是语义结构,表现为一系列语义成分及其间的语义关系。比如各种冒险故事都包含相同的语义成分:(1)离开故乡去旅行。(2)有伙伴加入。(3)有敌人出现。(4)最终爆发战争。(5)回到故乡。[1]41-44 这五个情节就是冒险故事的语义成分,在具体故事中会以不同面貌表现

出来。以《西游记》为例,这五个成分分别是:(1)唐僧奉命赴西天取经。(2)路上收悟空、沙僧、八戒三个徒弟。(3)妖魔鬼怪试图阻止其完成任务。(4)

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发生冲突。(5)完成取经任务并返回故乡。五个成分间关系遵从一般的事理逻辑:冒险要有伙伴,一个人冒险则不易战胜困难也无人欣赏;敌人和与敌人的斗争正是危险所在;胜利返回是冒险成功的体现。这些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冒险故事的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形式结构,是对深层结构语义成分的排序。《西游记》总体上遵从自(1)到(5)的自然顺序,但对(3)(4)两个情节做了很多扩展。在具体冒险

环节还会出现(3)(4)(2)(4)的顺序,即敌人出现——斗争失败——新伙伴(观音、神仙等)加入——战胜敌人。深层结构是文章的内容,表层结构是呈

现文章内容的方式。这是二者的第一个不同。

其次是主题与功能的对立。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及其关系决定于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冒险故事之所以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主题——冒险。再

比如中国民间惩恶扬善故事,通常由两个对立的主人公和两个对称的行动构成。第一个行动始于主人公A的某种欠缺,结局是这一欠缺得到补足,包含以下行动:(1)B攻击A。(2)向导引导A去见施予者。(3)施予者交给A一个任务。(4)A完成任务并得到施予者赏赐。第二个行动始于主人公B的贪得无厌,结局是他受到惩罚,包含以下行动:(5)B受到A的诱使去模仿他。(6)向导引导

B去见施予者。(7)施予者交给B一个任务。(8)B未能完成任务受到施予者

惩罚。[2]53-73 这类故事的组成部分及其事理逻辑关系也是固定的,这是由惩恶

扬善的主题决定的。深层结构决定于主题并表现主题,因而也可以称为主题结构。表层结构更多地要考虑文章的表达效果,尤其是要考虑读者的心理和对读者的影响。比如在论文写作中,把论点放在文章开头还是末尾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先摆明观点,再用论据加以证明,这是强力说服。如果先摆证据,再条分缕析得出结论,这是循循诱导。再如,叙事手法中的顺叙、倒叙,也属于文章的表层结构。相对于顺叙来说,倒叙最大的功能就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在深层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不同的表层结构实际上是可供选择的同义手段,而选择的依据就是表达功能。因此表层结构是一种功能性结构。有些表达功能使用频繁,最终会促成比较固定的表层结构。比如公文、新闻等功能明确、使用率高,都形成了程式化的表层结构,这就是文体结构。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深层结构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总要采用某一种表层结构形式。此时的表层结构中包含有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及其关系,它们构成了文章的内容。

廖秋忠对论证结构做过深入分析。[3] 他认为,论证结构包括论点与论据两个功能成分,它们互相依存。没有论据的论点只是个普通的陈述,没有论点的论据只是事实的罗列或推理过程。下面是一个实例:

“索嘎”并未用错

一月九日晚报刊登了《“索嘎”用错了》一文。(S1)其实,在《麦子王传奇》中,“索嘎”并未用错。(S2)

诚如该文作者王为同志所说,“索嘎”有“是吗?”或“是那样吗?”的含义,但这只是疑问口气时的含义。至于以自言自语的口气,亦即以“降调”说出这句话时,则是“原来如此啊”的意思,表示说话者已搞清了事实的真相。(S4)因而,在

竹下发怒而打王庆财时,口说“索嘎”是恰如其分的。(S5)

这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第一句话是引言,指出争论的缘起。第二句话是论点。第三四句为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第五句是结尾,强化论点。其论证结构如图1所示:

廖秋忠先生敏锐地意识到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并试图区分它们。我们先看下层的论证结构。这是一个“论点—论据”结构,这篇短文只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即“论点—反面论据—正面论据”。这个论证结构还可有另外几种表现形式:其二,论点—正面论据—反面论据,如下:

其实,在《麦子王传奇》中,“索嘎”并未用错。(S3)至于以自言自语的口气,亦即以“降调”说出这句话时,则是“原来如此啊”的意思,表示说话者已搞清了事实的真相。[当然,]诚如该文作者王为同志所说,“索嘎”有“是吗?”或“是那样吗?”的含义,但这只是疑问口气时的含义。

其三,反面论据—正面论据—论点,如下:

诚如该文作者王为同志所说,“索嘎”有“是吗?”或“是那样吗?”的含义,但这只是疑问口气时的含义。至于以自言自语的口气,亦即以“降调”说出这句话时,则是“原来如此啊”的意思,表示说话者已搞清了事实的真相。其实[因此],在《麦子王传奇》中,“索嘎”并未用错。

其四,正面论据—反面论据—论点,如下:

至于以自言自语的口气,亦即以“降调”说出这句话时,则是“原来如此啊”的意思,表示说话者已搞清了事实的真相。[当然,]诚如该文作者王为同志所说,“索嘎”有“是吗?”或“是那样吗?”的含义,但这只是疑问口气时的含义。其实[因此],在《麦子王传奇》中,“索嘎”并未用错。

一个论证结构有四种表现形式,这足以说明廖秋忠先生的下层论证结构是深层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原文除了下层的论证结构,还有第一句话和第五句话。第一句话说明论题缘起,第五句话对此做出回应。它们不属于“论点—论据”结构,而是用

来沟通文章与文章外部世界,体现文章价值的。这显然是文章的功能性成分。其次,这两句话只能分别放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其位置是不可移易的。可见它们属于文章的形式结构部分。廖秋忠先生把它们放在上层的论证结构中,也表明它们与下层的论证结构不一样。

现在来看,上层的论证结构和下层的论证结构分别就是文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功能结构,属于文章形式;深层结构是语义结构,属于文章内容。不过,这个结构图有点瑕疵:深层结构不应显性地存在,而应当融入到表层结构中去。也就是说,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论点、论据都应表现在表层结构中。

论证文体的表层结构除了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外,还应包括类似上文第一句、第五句的开头、结尾,也就是由引言、论点、论据、结论等部分组成。其结构模式写作学已有概括,即引论、本论、结论三段式结构,上述各部分都可纳入其中。以上面的短文为例,其表层结构可以图示如下(图2):

论点可以在引论里提出来,也可以在结论里提出,还可以先在引论中提出,结论处再予以强调,上文做了第三种处理。本论不只是论据,还有论证过程,二者是合一的。表层结构的引论和结论部分还有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其他内容,上文中的引言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明确区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还有一个好处。表层结构是全局性的,可以用来判断文章的文体类型;深层结构可以局部存在,用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廖秋忠曾举过一个例子:[3]

“袜子论古”补谈

晚报载文,言及古代袜子称为足衣。(S1)其实足衣有里外之分。(S2)古人认为:袜,足之里衣,履则为足之外衣。(S3)

汉代以前有履无袜。无论男女、贵贱都是赤足着履。(S4)古代风习,登堂入室

须先脱履于外。(S5)《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古时子妇侍奉亲老时,“跣足上

堂,跪而斟羮”的记载。(S6)汉以来有了袜子,一般人则无福消受。(S7)《史记·滑稽列传》内云:东郭先生因穷苦,足下之履无底。(S8)行于雪中,足

尽践地,为路人所讥笑。(S9)东郭先生自我解嘲道:“履行雪中,其上为履,

其下为足迹,谁能为之?”(S10)可见古代袜子与穷人无缘。(S11)

袜着于脚末,故后人把浅薄之才称为袜材。(S12)由于袜是整块布帛、皮革为之,上面以线勒住,袜线很短,故有人把一无所长的人称为袜线。(S13)

廖秋忠先生认为,此文一至三句是一个论证结构,七至十一句是又一个论证结构,因为该论证结构不在文章的最高层次,这篇文章不是论证文体,而是混合型文体。区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后,我们可以说,这里的论证结构是局部性的深层结构,从表层结构来看,这篇文章不具有引论、本论和结论这样的功能结构成分,所以不是论证文体。

荷兰学者Van Dijk是较早研究新闻结构的语言学家。Van Dijk将新闻分解为以下五个功能范畴:[4]68-93

一是总结。总结包括标题和导语两个次级范畴,它们一起被用来表达核心新闻事件。总结是最具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部分,放在开头的位置。二是主要事件。主要事件是新闻主体,报道新闻事件的所有当前信息,包括前因后果。主要事件提供新闻报导的最重要信息,紧接导语之后。三是背景。背景分为当前环境与相关的“以前事件”。背景使读者激发记忆中的“情景模型”。新闻理解的主要目标便是更新这些模型,并将它们与其他新闻情景模型联系起来。四是后果。后果包括主要事件之后发生的行动和事件,由行为反应与言语反应构成。后果是衡量新闻事件相关性和重要性的标准,它与主要事件、背景一起,构成新闻故事情节。五是评论。评论包括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和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价。

新闻的五个功能范畴按下面结构模式排列(图3):

新闻大体遵照这个模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安排各个部分。这就是所谓倒金字塔结

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可以从后面删节,删到只剩下导语,最后只剩下第一句话,甚至只剩下一个标题,它仍然可以作为一条新闻独立存在,并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下面是一篇倒金字塔新闻,可以用删节法检验。[5][6]

瑞典Sebra电影公司来我镇取景(主标题)

电视专题片“中国的乡村义务植树”将显现我镇风采(副标题)

本报讯 4月14日—16日,瑞典Sebra电影公司拍摄组在我镇取景,拍摄电视专题片“中国的乡村义务植树”。这部专题片是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与国际公司合作的一个项目,特邀Sebra公司摄制。该片在北京、山西和广东三地取景,广东的取景地确定在我镇。(导语)

我镇是“全国植树造林绿化百佳镇”之一,全镇林业用地绿化率97%、绿化覆盖率40%以上、道路绿化率100%。(背景)

摄制组分头来到长安门、一环路、二环路、长青街、长安广场、笔迹山公园、体育中心、中心小学、莲花山、莲花山庄、乌沙、沙头、街口、友讯电子厂等地取景,并采访了我镇副镇长黄炳仪和街口村绿化队负责人邓富兄。(主要事件)

陪同该摄制组工作的有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副处长杨波、省绿化办会室副主任宋尚豪,以及东莞市绿化办的负责人。(次要事件)

据说,这个专题片将于今年上半年制作完成,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播放,5亿以上的观众能够收看到此片。(评论)

新闻写作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新闻价值与传播效果。重要的或相关的信息总是放在前面,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策略。可以说,新闻结构就是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最佳化的结果。

新闻的内容是新闻事件或故事。故事有自身的语义结构,与上面的新闻结构并不一致。美国心理学家鲁墨哈特(Rumelhart)描述了故事的语义结构(图4):[7]237

这些语义成分之间具有事理关系。比如“背景”促使“情节”发生,它们之间具有“使能”关系;“事件”与“反应”之间具有“引发”关系;“事件”与“事件”之间具有“因果”或“使能”关系;“内部反应”驱动“外部反应”,它们之间具有“驱动”关系,等等。

对照新闻结构与故事结构可以发现,新闻结构虽然以新闻故事为其内容,但其结构本身已经裂解了新闻故事,这是由新闻的功能驱动的,可见新闻结构是新闻的表层结构,而故事结构则是新闻的深层结构。

起承转合首先是文章作法。刘熙载《艺概·经义概》说:“起、承、转、合四字,

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下面举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来说明:[8]19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起)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承)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如何?”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转)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合)

此文第一段提出论点,为“起”。第二段从理论上阐发论点,是“承”。第三段举例证明论点,角度有变化,为“转”。第四段总结全文,是“合”。关于如何起、

承、转、合,前人多有总结,如来裕恂《汉文典·文章典》归纳出“起”法10种,“承”法12种,“转”法10种,“结”法16种。

起承转合是文章作法,客观上又形成了文章的四个部分,起承转合也就成了一种文章结构模式。那么,起承转合是深层结构还是表层结构呢?根据第一节,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有两组对立的属性,可以用来判定起承转合的性质。

首先,起承转合是表现文章内容的。“起”是提出问题,“承”是对问题的展开,“转”是换个角度再“承”,“合”最后回到问题上来。文章通过

“起”“承”“转”“合”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主题。[9]86 因此,起承转合是文章的语义结构、主题结构,是深层结构。

作为深层结构,起承转合抽象程度很高。实际上,上面提到的几种深层结构,其抽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冒险故事、惩恶扬善故事的语义结构抽象程度相对较低,而鲁墨哈特的故事结构抽象程度就要高一些。起承转合的抽象程度更高,已近乎具有普遍性的语义结构。

其次,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有固定的顺序,不能变更。这显然又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起承转合也考虑了表达效果。启功先生论起承转合时说,“因为文体来自语言次序,某种常见的次序又多是实践中选择出来的。选择的标准又常是由效果好而定的。用久用多了,成了传统,成了套子,沿用的人也忘了它的所以然。”[10]4 可见,起承转合又是文章的功能结构。实际上,不止文章,一些口语表达如讲课、演讲、即席发言、实况解说,甚至景点介绍等都符合起承转合程式。甚至其他领域,如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建筑艺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也讲

究起承转合。[11-12]

林方直(1984)认为,起承转合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文学艺术中,它植根于中国

古代哲学所总结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规律的基础之上。[13]也就是说,起承转合是中国人对自然、社会、文艺的主观体验。从表达者来看,起承转合能很好地表达

主题,从接受者来看,起承转合也容易接受。起承转合是表达者与接受者都易于接受的信息传递形式,文章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在起承转合中得到统一。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统一实际上是功能与事理的统一。合乎事理的安排易于理解和接受,往往也有利于实现表达目的。像儿童故事,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往往都是遵照事理逻辑来安排表层结构的,也是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统一的样式。

文章是一个信息媒介,既要表达作者的认识,也要达到传播的效果。作者的认识体现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上,传播效果用表层结构来保证。深层结构是作者自主的,而表层结构则是读者导向的。其间关系如图5所示:

正是在作者和读者双方拉扯下,文章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出现对立。常见文体(如新闻)大都已形成了程式化的表层结构,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文体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与内容明显地区别开来。同样的故事(深层结构),用小说文体或新闻文体写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关文献】

[1]野田悠纪雄.“超”文章法:文章撰写指南[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41-44.

[2]罗钢. 叙事学导论[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53-73.

[3]廖秋忠. 篇章中的论证结构[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1):86-101.

[4]冯·戴伊克. 话语·心理·社会[M]. 施旭,冯冰,编译. 北京:中华书局,1993:68-93. [5]陈力丹. 谈谈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J]. 采写编,2000(5):11-12.

[6]陈力丹. 试着写一条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J]. 新闻写作,2001(5):29-30.

[7]张必隐. 阅读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37.

[8]吴启主. 汉语构件语篇学[M]. 长沙:岳麓书社,2001:197.

[9]靳义增. 中国文法理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6.

[10]启功,张中行,金克木. 说八股[M]. 北京:中华书局,1994:4.

[11]戴强楚. 怀化地区民歌旋律中起承转合性结构的基本形态[J]. 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8(2):138-142.

[12]李宁,王玉平. 起承转合——乐清市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纪念馆[J]. 新建筑,2007

(6):49-51.

[13]林方直. 起承转合节律试探[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53-60.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句子的不同层次和结构。下面列举十个句子,分别以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为题,以展示它们的关系和特点。 一、以表层结构为题: 1. 张三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小说。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张三)+谓语(正在看)+宾语(一本有趣的小说)。 2. 今天的天气真糟糕,下雨了。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今天的天气)+谓语(真糟糕,下雨了)。 3.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不知道怎么解答。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问题)+谓语(太难了,不知道怎么解答)。 4. 小明的成绩一直很优秀。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小明的成绩)+谓语(一直很优秀)。 5. 他们正在计划下周的旅行。 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正在计划)+宾语(下周的旅行)。

二、以深层结构为题: 1. 那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吃巧克力。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小女孩)+谓语(喜欢)+宾语(吃巧克力)。 2. 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他们)+谓语(希望)+宾语(解决这个问题)。 3. 这个城市的交通非常方便。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城市的交通)+谓语(方便)。 4. 那个孩子正在玩沙滩上的沙子。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那个孩子)+谓语(正在玩)+宾语(沙滩上的沙子)。 5. 这个音乐会的演出非常精彩。 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是主语(这个音乐会的演出)+谓语(精彩)。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在句子构成中的作用和关系。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而深层结构则更多地涉及句子的语义、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等,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句子的含义和信息。深层结构才是句子真正的内核,表层结构只是表现形式之一。因此,理解和分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其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从定义、关系、特点等方面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详细解释。 2. 表层结构 2.1 定义 表层结构是指语言中表面上呈现出来的形式,即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组合方式。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方面。 2.2 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经过一系列转换规则生成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思在形式上的体现。 2.3 特点 •表示形式:表层结构呈现出来的形式是可见、可感知的。 •逻辑性:表层结构与深层逻辑有一定关联,但不完全相同。 •句法结构:表层结构包括句子的句法结构,即词语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句子的语序等。 3. 深层结构 3.1 定义 深层结构是指句子中所包含的思维内容,它是隐藏在表面形式之下的真正意义。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所表达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3.2 关系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变为表层结构,而表层结构则是深层结构在形式上的体现。深层结构可以通过分析推导得出,而表层结构则需要通过语言学知识进行解读。 3.3 特点 •隐藏性:深层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取。 •语义内容:深层结构包含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信息。

•逻辑关系:深层结构体现了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 4.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深层结构是句子的真正意义和语义内容,而表层结构则是这种意义在形式上的体现。 通过转换规则,深层结构可以转变为表层结构。转换规则是语言学中的一种规则系统,它可以将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这种转换过程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的转换。 同时,表层结构也可以推导出深层结构。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5. 总结 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对于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时常用的概念。表层结构是句子在形式上的体现,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和信息。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转换规则可将深层结构转变为表层结构,并保持其语义内容不变;同时,通过分析和推理表层结构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可以得出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深入理解和掌握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对于语言学研究和语言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论转化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转化方式 张夏媛 摘要:在当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乔姆斯基转化生成语法中的深表层结构则能更好地解决人们交流中所产生的歧义。本文深入了解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又以英语当中三种基本转化方式为例,不仅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此理论,还可以从根本上了解语言的构成结构从而进行更好的语言交流。 关键词: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转化方式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式,从宏观角度来看,它的发展对于各个学科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个语言学的研究和其他社会人文科学的进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们日常的语言甚至文字之间的顺畅交流都得益于此理论,我们才能把深层结构的语义转化成表层结构的句子来表达思想。 一、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理论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理论是这样认为的,语言同时具有深层、表层两种结构,语言的生成则是由深层结构经由“转换生成机制”转化为表层结构。并且,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句子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层结构则是“一些基本成分生成的结构”。人们的大脑在一开始的状态就包含着一切人类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就像是“构成一个语言学习者最开始状态的条件以及一些其他的东西,就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这一套系统和规则不会因语言学习者的年龄而发生变化。乔姆斯基将其称为语言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句子的内在结构,那么句子的外在表现则为表层结构。可得出两个结论:1)语言的生成就必定有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2)此转换过程需由后天经验所触发的“转换生成机制”,此机制是对语言深层结构的组织、安排,以此来获得语言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形成的语言规则,只有遵循这一特定的规则,才能够形成表层结构,具有语言能力将自己的观点所表达出来。 二、英语中三种基本表层深层结构转化方式 人类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会运用到语言以及文字,要经历一个转化过程,这个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名词解释: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8、哲理:人类能够取得与自然的和谐却难以消除同类间的隔膜,并且无声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和谐融洽。 叙事性作品 1、叙事的含义: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叙事(narration)的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黛玉葬花,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系 列事件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1.推动情节的事件;2.塑造形象的事件。 3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4、 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角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文本结构的深层结构名词解释 深层结构名词解释:原是美国乔姆斯基的用语。指语言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它是语言句子中稳定不变的关系。各民族语言的表层结构虽然各不相同,正因为有这种共同的深层结构,能互相翻译、交流。认为这种深层结构是人类特有的天然能力,是先验的。这一术语后来为许多结构主义者广泛运用。 例文: 叙事理论认为,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其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一是历史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二是共时性向度,即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即由叙述的顺序所确定的字面意义层次的文本自身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即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的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本文试对《史记·荆轲传》(以下简称《荆轲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探讨。 一、《荆轲传》的表层结构 一般情况下,从叙述层面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

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简化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荆轲传》的主要故事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叙述句构成一个基本的单线序列:(1)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2)太子丹辗转结识荆轲,两人共同谋划如何对付秦国;(3)荆轲在秦廷上刺杀秦王;(4)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灭亡;(5)高渐离筑击秦王,鲁勾践感叹自己当初错看了荆轲。 《荆轲传》首先用几个片段简要介绍荆轲的身世爱好和交游情况。荆轲“好读书击剑”,文武兼修,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其父母之邦卫国受到秦国兼并威胁的形势下,荆轲“以术说卫元君”,可见他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荆轲在榆次与盖聂论剑,在邯郸与鲁勾践赌博争赢局,都在别人的怒目或怒叱下逃去。尽管这样会被别人视为胆小懦弱,但荆轲都没有为了逞一时之强而意气用事。到了燕国后,“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荆轲始终胸怀天下。这里再次提到他“好书”,可见他不仅仅是胸有大志,而且有真才实学。“好书”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说明荆轲一直为实现自己的

2个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有相同的深层结构英文句子举例

在语言学和文体学中,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基础,而在英语句子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同的表层结构,但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1.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1: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 句子2: "The mouse was chased by the cat."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不同的,一个是主动语态,一个是被动语态。但是它们在深层结构上却是相同的,都表示了"猫追逐老鼠"这个动作。无论是谁做了动作,动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就是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的一个例子。 2. 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 句子3: "John saw the man with the telescope." 句子4: "John saw the man who had the telescope."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是相同的,都是"约翰用望远镜看见了那个人"。但是在深层结构上却是不同的,句子3中的"with the telescope"表示约翰使用望远镜,而句子4中的"who had the telescope"表示那

个人拥有望远镜。这展示了即使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仍然可以有 所不同。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英语句子中的两个例子展示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复杂性。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 更深入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英语句子 中的应用。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指的是句子的具体语法形式,即它 们的句法和词法规则。而深层结构则是句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 语义和语用规则。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表层结构, 但是它们却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或者是相同的表层结构下有不同的深 层结构。 让我们来看一些更多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 间的关系。 3. 表层结构不同,深层结构相同 句子5: "She gave him a book." 句子6: "He was given a book by her." 这两个句子同样展现了表层结构不同,但深层结构相同的情况。句子5是一个主动句,描述了"她给了他一本书";而句子6则是一个被动句,描述了同样的动作,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表层结构的不同并不改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聂仁发 【摘要】文章宏观结构有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别.前者是语义结构,由主题支配;后者是形式结构,由功能支配.文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媒介,深层结构表现作者的意图,表层结构引导读者的阅读.在读者导向和功能驱动下,一些有明确表达目的的文章逐渐形成了程式化的表层结构,即文体结构.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1)002 【总页数】6页(P59-64) 【关键词】宏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文体结构 【作者】聂仁发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2 文章结构有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分。宏观结构是自上而下切分出来的结构,由文章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微观结构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结构,由句子、句群等各级单位及其关系构成。关于宏观结构,文体学、文章学、写作学等著述都有论及,但宏观结构还有两个层面——深层的语义结构和表层的形式结构,则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讨论宏观结构的这两个方面,并根据论证结构、新闻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区分二者。

文章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一些对立的属性。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深层结构是语义结构,表现为一系列语义成分及其间的语义关系。比如各种冒险故事都包含相同的语义成分:(1)离开故乡去旅行。(2)有伙伴加入。(3)有敌人出现。(4)最终爆发战争。(5)回到故乡。[1]41-44 这五个情节就是冒险故事的语义成分,在具体故事中会以不同面貌表现 出来。以《西游记》为例,这五个成分分别是:(1)唐僧奉命赴西天取经。(2)路上收悟空、沙僧、八戒三个徒弟。(3)妖魔鬼怪试图阻止其完成任务。(4) 唐僧师徒与妖魔鬼怪发生冲突。(5)完成取经任务并返回故乡。五个成分间关系遵从一般的事理逻辑:冒险要有伙伴,一个人冒险则不易战胜困难也无人欣赏;敌人和与敌人的斗争正是危险所在;胜利返回是冒险成功的体现。这些成分及其关系构成冒险故事的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形式结构,是对深层结构语义成分的排序。《西游记》总体上遵从自(1)到(5)的自然顺序,但对(3)(4)两个情节做了很多扩展。在具体冒险 环节还会出现(3)(4)(2)(4)的顺序,即敌人出现——斗争失败——新伙伴(观音、神仙等)加入——战胜敌人。深层结构是文章的内容,表层结构是呈 现文章内容的方式。这是二者的第一个不同。 其次是主题与功能的对立。深层结构的语义成分及其关系决定于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冒险故事之所以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主题——冒险。再 比如中国民间惩恶扬善故事,通常由两个对立的主人公和两个对称的行动构成。第一个行动始于主人公A的某种欠缺,结局是这一欠缺得到补足,包含以下行动:(1)B攻击A。(2)向导引导A去见施予者。(3)施予者交给A一个任务。(4)A完成任务并得到施予者赏赐。第二个行动始于主人公B的贪得无厌,结局是他受到惩罚,包含以下行动:(5)B受到A的诱使去模仿他。(6)向导引导 B去见施予者。(7)施予者交给B一个任务。(8)B未能完成任务受到施予者

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

deep structure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对立) 表层结构就是我们看到的句子结构,比如说:花瓶被他打碎了。 深层结构就是从这个句子中能找出来的以不同词为主体的叙述结构。 比如上面那个句子的深层结构就是:他打碎(花瓶)碎了。 就是说,一部分是“他打碎花瓶”,另一部分是“花瓶碎了”; 一个是施事即他以及这个动作,一个是受事即花瓶的状态。 这个用深层结构表示的句子经过删除、增加、移位等变化可以转化为表层结构。 再举几个例子, 像英语中的祈使句Open the door.的深层结构是You open the door please. 被动句The picture is drawn by Tom.的深层结构是Tom draw (the picture) is drawn. 所以深层结构基本上分析句子主体就能得到。 深层结构是语法理论中构成句子结构基础的抽象语法关系,人们借此解释句子所表示的的意思。[1]在这一分析层次上可以区别陈述和询问两类句子,能够区别否定句和肯定句或主动句和被动句。例如,主动句“狗追猫”和被动句“猫被狗追”两种语态的意思是相同的。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相对称,表层结构是对人们所讲和所听的语句的直接语法分析层次,即依上述句子中词和词缀的特别顺序(the+dog+s......)的分析。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区别,是196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此后已发展为产生语法的一个深奥部份。 Deep structur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In linguistics, specifically in the study of syntax in the tradition of generative grammar (also known as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the deep structure of a linguistic express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that seeks to unify several related structures. For example, the sentences "Pat loves Chris" and "Chris is loved by Pat" mean roughly the same thing and use similar words. Some linguists, in particular Noam Chomsky, have tried to account for this similarity by positing that these two sentences are distinct surface forms that derive from a common deep structure. [1] The concept of deep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In early transformational syntax, deep structures are derivation trees of a context free language. These trees are then transformed by a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有效和重要的工具,当然也是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认为,语言的表达通常是以句子作为基本的形式,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在每个层次中,又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 提出了句子的双重结构理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规则进行了句法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区别与关系。 按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而说话者试图表达出的句子的意思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义。 举例说明:玻璃打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两种句式来说明。 一种说法是:“玻璃打碎了。”——被动句式 另一种说法是:“打碎玻璃了。”——主动句式 两种说法,句式虽不同,但所表达的认识内容是同一回事。根据乔姆斯基的看法,我们知道玻璃碎了这个事实,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表述这个事实的两种句式,则是表层结构。 由此可知: 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此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再如“张三走了”这句话,可以表述几个意思。 表示疑问:“张三走了吗?”

表示肯定:“张三走了。” 表示讨厌:“我早就想让张三走了。” 还可以表示出同情、惋惜、气愤等等。 可见,统一表层结构,可表示不同的深层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表层结构则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 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很清楚。当我们念完了一篇文章、或听了一次讲演后,在短时记忆里可以储存表层结构,而在长时记忆里却可以储存其深层结构。 至于由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乔姆斯基认为,不同民族的人,表述同样的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说是一样的。表层结构则服从于这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很多民族的人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非通过学习,而是先天就具备这个转化本领了。这就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所谓语言的生成语法学说。

写作文本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写作文本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语言的表 层结构,而说话者试图表达出的句子的意思则是语言的深层结构。 这就是说,语言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了句子的意义。 举例说明:玻璃击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用两种句式去表明。一种观点就是:“玻璃 击碎了。”——被动句式另一种观点就是:“击碎玻璃了。”——主动句式 两种说法,句式虽不同,但所表达的认识内容是同一回事。 我们晓得玻璃打碎了这个事实,这就是语言的深层结构,而定义这个事实的两种句式,则就是表层结构。 由此可知: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此外,相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需用相同的表层结构去定义。再例如“张三跑了”这 句话,可以定义几个意思。 表示疑问:“张三走了吗?”表示肯定:“张三走了。”表示讨厌:“我早就想让张 三走了。”还可以表示出同情、惋惜、气愤等等。 可知,统一表层结构,可以则表示相同的深层结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 的深层结构就是重新认识的内容,表层结构则就是重新认识内容的具体内容定义。语言的 深层和表层结构的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很确切。当我们读完了一篇文章、或听到了一次 演讲后,在短时记忆里可以储存表层结构,而在短时记忆里却可以储存其深层结构。 不同民族的人,表述同样的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来说是一样的。表层结构则服从 于这个民族共同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很多民族的人把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并非 通过学习,而是先天就具备这个转化能力。 表层结构就是我们看见的句子结构,比如说: 花瓶被他打碎了。 深层结构就从这个句子中能打听出的以相同词为主体的描述结构,比如说上面那个句 子的深层结构就是: 他打碎(花瓶)碎了。 就是说,一部分就是“他击碎花瓶”,另一部分就是“花瓶打碎了”;一个就是相法 即为他以及这个动作,一个就是受到事即为花瓶的状态。这个用深层结构则表示的句子经 过删掉、减少、移位等变化可以转变为表层结构。

乔姆斯基深层结构例子 -回复

乔姆斯基深层结构例子-回复 标题:乔姆斯基深层结构的例子:探索语言的内在构造 一、引言 诺姆·乔姆斯基,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远的理论影响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深层结构”概念,为我们揭示了语言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本文将以“乔姆斯基深层结构例子”为主题,逐步解析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是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语言具有普遍的规则和结构,这些规则和结构构成了语言的“生成能力”。这种生成能力使得人们能够创造出无限多的新句子,而不仅仅局限于他们曾经听到或说出过的句子。 在这个理论中,乔姆斯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概念。深层结构是指句子的内在逻辑结构,反映了句子的意义关系;而表层结构则是指我们实际听到或说出的句子形式,反映了句子的声音和形态特征。

三、深层结构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深层结构的概念,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有以下两个句子: 1. John saw the man with a telescope. (约翰用望远镜看到了那个男人。) 2. John saw the man who was carrying a telescope. (约翰看到了那个拿着望远镜的男人。) 这两个句子在表层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在深层结构上,它们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John看见了一个与telescope有关的man。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我们可以用一种称为短语结构规则的方式来描述这两个句子的深层结构。例如: S -> NP VP VP -> V NP PP

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 的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 的解释-概述 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是指他在语言学中提出的三个层次的解释。这些层次分别是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语义结构。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语言学中,表层结构是最基本的层次。它包括语言的音韵、形态和句法等方面。表层结构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使我们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然而,表层结构只是语言的外在表现,不能完全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之下的一个层次,它包含了语言的意义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层结构反映了语言中隐藏的语义信息,例如句子的主题、论元和谓词结构等。通过分析深层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意思和含义。 最后,语义结构是最高层次的层次,它涉及语言的语义和语用方面。语义结构是基于对深层结构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它关注的是句子的真值和合理性。通过对语义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

使用。 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语言。这个理论框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语言的本质,还能为语言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通过对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从而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撰写: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解释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首先,将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要点的详细讨论。第一个要点将探讨乔姆斯基的第一个level of adequacy,揭示其重要性和理论基础。第二个要点将讨论乔姆斯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level of adequacy,探索其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第一个和第二个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全面解释乔姆斯基的三个levels of adequacy,并探讨其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本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 摘要:从叙述学的视角分析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从表层结构、故事、事件、行动中,找出行动的动力结构,如责任与失落、追求与性格、自由与 规约三大深层冲突,结合三大事件分析,揭示湘西边城人们的性格、风俗、生活 方式、心灵冲突的深层根源。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叙述学;深层叙述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 叙述学的名称,由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T.Todorov)在《〈十日谈〉语法》(1969年)一书中确定。叙述学主要研究叙事文本,淡化作者与读者。从 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特别是普洛普(V.propp)的《民间故事形态学》 的理论、方法开始,到法国结构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对诗歌的研究等都关注对 文本的批评。这给文艺批评提出了一个新的视野。《边城》是沈从文成熟的又具 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从叙述学的视角研究《边城》,会发现许多新的东西,扩大 我们的眼界。 文学叙事的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是叙述学中的重要概念。表层结构主要由故事构成的,遵循时间的自然顺序与因果逻辑原则。深层叙述结构由共时性的动力要素构成,不直接表现行动,但是行动过程的 根据和源泉。深层结构是借助当代语言学“转换生成”的理论提出来的。《边城》 的表层结构是由湘西小镇茶峒的环境和三个事件组成的。 叙述人在小说的一、二、三章中,以全知型叙述人的身份介绍了这个湘西茶 峒的秀美的自然景色,古朴、和谐的民风和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令人神往。这使人想到巴尔扎克在《高老头》开篇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伏盖公寓的劲头。 故事是由一系列的事件组成的。事件有核心事件和催化事件。《边城》中核 心事件是老船夫为女儿的遗腹女翠翠找合适婆家的事件。而船总的大儿子天保和 二儿子傩送同时爱上翠翠的事件则为催化事件。老船夫为孙女翠翠婚事忙碌的事件,又与女儿与戍边士兵对歌而怀孕,前后双双殉情,留下翠翠有直接关系。这 三个事件是表层叙述结构。 深层叙述结构则使我们由表及里,由事件到动力,由行动到心灵。从《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中,更能使我们看到湘西人的勤劳、勇敢、朴素、善良的优秀品德,同时也能从田园牧歌的生活中看到心灵的疼痛,在没有硝烟、没有刀光剑影 中看到善良人的悲剧,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 一、责任与失落 有故事必有事件,有事件必有行动,有行动也就必有动力。人的行动是自觉 的有目的的行动。动力存在人的心中,看不见,摸不着,属于深层结构,但可通 过行动与语言表现出来。在老船夫的核心事件中引起老船夫一系列行动的依据是“责任”。 老船夫第一个责任是管理渡船。“渡船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老 船夫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人的行为有经常性行为和偶然行 为之分。老船夫的经常性行为揭示了他的忠于职守的责任心。从二十岁开始到七 十岁,无论晴天雨天,随叫随到,为过渡人服务,五十年皆如此,真难做到。叙 述人在第一三章直接标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就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

艺术叙事考试要点

文本和本文 文本:是由作者写成,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的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篇章。 本文: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所指的文章本身;第二是指文章正文的意思。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文本中的语词层面,是指话语的外在层面在语词层面中,话语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词对于它们所属的语言来讲是专有的,具有任意性的,能指赋予意义以形式,充分体现语法特点和表达成分。 深层结构:是文本中的支柱结构,即意指整体的形态结构、形态是由义子组成的内在世界,而其句法即其组织形式则是意指活动的基本结构在对于深层句法的研究方面。 语言和言语 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符号系统和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 言语: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 区别: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话语)。 联系:语言和言语是密切联系的,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能指和所指 能指: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是人们试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 所指:语言的意义本身,是语言实际传达出来的东西。 机理和机制 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机制: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 俄国形式主义主要观点 答: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2.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模仿现实、表现自我或宣传教育,而是更新感知。3.文学研究就是研究文学的文学性。4.借鉴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注重共时性研究。5.艺术内容不能脱离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6.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原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 结构主义主要观点 答: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主要观点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叙事和叙事风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