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

西方修辞学简史

张祁吟0804402018 2.1 古典修辞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

2.1.1 古希腊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古希腊的早期民主制度孕育了修辞学。议会确保了雅典城邦日常生活的顺利进展,在Pericles的带领下,雅典的民主迎来了公正和机会的平等。这就意味着雅典公民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和效率,而不是财富的多少进入政府机关。古希腊人创造了政治自由的理念.

2.1.2 诡辩家和他们的修辞实践

公元5世纪,随着教育需求的增长,雅典诞生了一群教师,也就是诡辩家。这些诡辩家在雅典四处教学、演说、took pupils、争辩,收取大量的费用,是雅典历史上第一次收取费用教授智慧的学家。然而这些诡辩家并不是哲学家,他们所教授的只是需求大的科目,包括修辞学、政治、语法、语源学、历史学、物理学和数学。Protagoras of Abdera,是第一个诡辩家,这些诡辩家在当时的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在当时的雅典最受欢迎的是政治,所有诡辩家将重点放在了教授修辞学上。他们培训年轻的政治家,教授他们尽力使别人相信他们所说的和信仰,哪怕使用暴力的手段。

2.1.3 古希腊修辞学家和他们的修辞理论

Corax是雅典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家,他热衷于使修辞学的研究为实际生活服务。根据Corax,合法的辩论应该包括引言、解释、论据

和总结。这一观点被亚里士多德所继承,西塞罗随后对其进行了补充衍生成为了6段论。

Gorgias(485--380B.C.) 高尔吉亚认为人类永远不能了解真理。他强调,a.万物皆不存在b.即使事物存在它也不可知c.即使它可知,其知识也不能被传达。因此,修辞学帮助我们看清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Protagoras(480--410B.C.) 认为: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能够将worse argument appear the better c.上主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

Plato(427--347B.C.) 柏拉图是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他坚持修辞学是真理的表达和理性言语的艺术,而不是雄辩措辞。他认为有效地演说的三大特点是清晰性、一致性、naturalness。

西方古典修辞学的鼻祖首推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他的《修辞学》是西方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他集中了他生活时代修辞学研究和教学的大成,又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天地。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定义为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这门发现的艺术,需要修辞者既要系统地调查他所面对的情景,又要寻找自身内在处理这个情景的才智和谋略。另外,修辞者还要调查听众,不仅要研究他们的具体文化的倾向性,还要研究他们所受年龄和社会地位制约的情感。在寻找自身内在的才智和谋略时,修辞者应该使用启发法,如比较对照普遍概念等,以产生和构造盖然的论辩。修辞者应该选择最佳论辩,用最有效的顺序来组织安排他们,并在风格上进行修饰,选择最贴切的词汇,以表达安排得体的论辩。

亚里士多德在证明、辩证和修辞以及这3种不同手段所获得的认知之

间划有重要的界限。证明所揭示的是自然世界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辩证则是用严密的演绎推理的逻辑来寻求证据充分的盖然真理,所探索的是不可能有绝对确定性答案的人类事务或哲学中的问题;修辞也是在人类事务的范畴里寻求证据充分的盖然真理,所依赖的不仅是通过证明和辩证而获得的认知,而且包括传统或普遍接受的智慧以及诸如上述所提到的普通概念那样的具有说服作用的各种手段。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者所发现或创造的论辩要取得说服的效果,要依赖于三种诉求方式: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和伦理诉求。在运用理性诉求的时候,发言者是在呼吁观众的推理和理解。换句话说,他是在说服。理性诉求情感诉诸的目的是寻求听众在感情上与演讲者保持一致。逻辑推理有两种基本方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已知正确的论题中推到结论,而归纳推理则是观察一系列类似事实后的总结概括。

2.1.4 罗马修辞学家和他们的修辞理论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前43年)是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和才干超群的政治家,也是雄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其著作《雄辩学》是古代有关雄辩教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西塞罗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雄辩家教育的理论。雄辩家与普通人有三个方面的不同:首先,是与一般能说会道的人不同。后者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能清楚地表达思想,而雄辩家则可以就任何

问题发表生动的演说;其次,雄辩家比各专业人才在演讲方面更出色,更能说服人;再者,雄辩家拥有专门的雄辩技巧。他将亚里士多德的证明部分分成独立的范畴,因此将论辩四要素发展成六要素:(1)开场白;(2)铺陈叙述;(3)论证要点;(4)证明;(5)反驳;(6)结束语。一般人们认为是西塞罗提出三种文风:庄重体、中间体和平白体,分别用来感动听众、愉悦观众和教化观众。

昆体量(A.D.35--95)对古典修辞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五艺(无准则)理论:发现(通过考虑人物、事件、何时、何地、怎样和原因找到站得住脚的论点)、组织(如何有效地组织证据)、风格(如何措辞和组织语句)、记忆(如何通过有效的记忆手段让观众对演讲记忆深刻的艺术)和演说(包括演说者的姿势、音调、手势和面部表情)。

古典修辞学是西方修辞学的理论来源,它对后世的修辞研究发展有及其深厚的影响。

2.2 中世纪的修辞学(公元5世纪--14世纪)

在中世纪,修辞学有了两大重要的发展。第一,修辞学不仅是一门实用的艺术,更成为了一门学术的科目。第二,风格和演讲的重要性超越了“五艺”中的其它准则。修辞格有两类:转移修辞格(如隐喻、转

喻、提喻)和结构修辞格(如高潮、重复、头韵、元韵)。修辞格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它们体现了发现论点和组织论据的策略。

中世纪想当硕士的本科生学三学科:语法、逻辑和修辞。硕士生接受额外的四科目训练:算术、天文学、音乐和几何学。修辞学的学习划分为两大部分:信件写作和布道。这两项受到“第二诡辩派”和圣·奥古斯汀、卡西多拉斯、依西多

主教等作家的深刻影响。

圣·奥古斯汀(A.D.354—430)圣·奥古斯汀试着融合古典修辞学和布道。在那个几乎没有实用修辞学的时代,他强调布道者应该用修辞说服人们而不是表现自我。他的修辞理论给布道修辞学打下基础。之前无一古典修辞学家研究布道的艺术,但在研究修辞时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基础。

卡西多拉斯(A.D.487—583)卡西多拉斯是罗马作家、政治家。当时的皇帝和贵族们依靠识字的仆人组织、记录和转述重要的政治信息,卡西多拉斯为皇帝转述的信息后来整理为12本书。中世纪的学生学习书中信件,模仿格式,并学习如何润色。

依西多主教(A.D.560—636)依西多是西班牙主教,圣人,中世纪百科全书式学者。《词源学》为其著作,是中世纪的教科书,风格简约,组织有序。第一本讲语法,包括诗韵格律。第二本讲辩证法和修辞学。他不注重“五艺”中的发现论点和组织论据,基本上忽略了记忆和演讲。

2.3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公元15--16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分为三大流派:传统派、拉米斯派、修辞格派。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修辞学家有弗兰西斯科·彼得拉克、罗伦佐·瓦拉、阿格里科拉、托马斯·威尔逊。文艺复兴时期的修辞学强调丰富性,

2.4 新古典修辞学(公元17--19世纪)

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至少三类观点发展了修辞学理论:科学视角、雄辩视角和文学视角。这三个视角都坚持一个原则:修辞是动态的过程,而且修辞学不仅仅来源于过去,而且生根于当代。

2.4.1 科学视角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培根的很多作品暗示科学视角是修辞学研究

的新方向。培根区分逻辑和修辞、推理和想象,把它们看作是截然不同的思维能力,然而又认为它们必须彼此协调。在重新定义发现论点时,他将传统的对演绎三段论省略式的强烈推崇减到最低,强调帮助科学家们打开脑海中储存知识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和记忆。培根推崇“西尼卡文体”,就是简单直接的文风,以短句、简单的词和不加修饰为特点。培根自己的生活格调和个人习惯倾向于奢侈,因此他的作品不可避的辞藻华丽、句型夸张、效果夸大。但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简洁易懂,培根不惜故意打破原本平衡的结构来创作参差不齐但更深入人心的句子。培根认为,简易的文体就像数学一样能最好地解释科学家简洁客观的观察结果。

乔治·坎贝尔(1719—1796)乔治·坎贝尔将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和修辞学的原则融合在一起。他提出人的四项才能:理解力、想象力、热情和意志力。尽管说话者一般会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教化启迪或者影响他人意志,演讲会带来从属的修辞目的,就是加强说服力。

坎贝尔重新建立了修辞与心理学的重要关系,将演讲者的口才和对受众的影响联系起来。他也探索了将风趣、幽默和嘲弄作为修辞策略的用法,分析了演绎推理三段论的局限性,扩大了论据的种类(认为包括常识、经验、类比和证词等都可以作为论据),建立了现在广为人知的“doctrine of usage”,认为语言的归纳总结应该建立在当代负有盛名的作家基础上,而不是古典权威。

2.4.2 雄辩学视角

雄辩视角强调发表演讲,雄辩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宣扬公共演讲的技巧。雄辩家们认为修辞学家们一直忽略口头演讲,强调写作,但现在公开演讲、口头阅读、议会辩论、讲坛布道提供了很多口头表述观点的机会。托马斯·谢里丹的Lectures on Elocution (1762)和约翰·沃克的Elements of Elocution (1782)给演讲者的提供发音、手势、声音控制和口音方面的建议。

尽管雄辩家没有忽略发现论点,事实上他们把修辞学的范围缩小到关于演讲和文体方面,并把它们的应用局限到正式演讲文本。

2.4.3 文学视角

文学视角既不注重公开演讲,也不像新科学那样注重文学语篇,它注重文体。新古典派(如乔纳森·斯威夫特)寻求在传统的信念基础上重新建立评判标准。他们认为好的文体不一定是全新的和现代的,而是不加修饰,没有歧义,正确同时遵循希腊和拉丁模式的。

另一派学长崇尚华丽的文风,是发现论点的学习复苏。

2.5 当代修辞学

18世纪开始,修辞学仍然是门重要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大部分被局限在了口头与书面表达方式和演说的问题上。当然,伟大的修辞学家层出不穷,他们也开始探索修辞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但是说服的概念无法再强烈信仰科学方法的年代占到一席之地。

20世纪见证了修辞学的再次兴起。

2.6 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 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 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 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 体。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英语修辞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语言文学方向 先修课程高级英语 总学时32 总学分 2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介绍修辞理论,重点讲述实用性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语言实例。 (2)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选取内容上要注意以语音、词汇、句子三级修辞方法为重点,其中又应以喻类辞格为重点。 (3)学生对明喻比较熟悉,可以略而不讲或只作为隐喻的比较对象略谈。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寻找例句并作出说明,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大纲中不带“*”号的内容属于基本内容,带“*”号内容可讲可不讲。(三)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防止教师一言堂,要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口头与笔头相结合的方式: (1)口头方式主要以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表现情况为考核依据。 (2)笔头方式主要以学生平时笔头作业完成情况和课程结束时笔头测验成绩为考核依据。 (3)口头考核成绩占40%,笔头考核成绩占6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育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 (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管理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当人类的祖先在共同劳动或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捕捉大的野兽、营造房舍)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从人群中推举出一个人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大家的行动,这就是管理活动的开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这都说明,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大职能:一种是组织生产力的职能,另一种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的职能。在组织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2〕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他说:“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决定的。”〔3〕 根据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两种职能的论述,也可以说明管理具有两重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社会生产关系而存在的。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它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 (二)管理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当人们考察任何一种管理行为时,就会发现在每种管理行为的背后都是由特定理论或观念支配着。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的结果。中国古代儒家的“仁民爱物”、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严法律民”都反映了各家治国安邦之道。国外的各种管理也是如此。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德鲁克曾说:“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在同一类型的社会制度下,由于该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其管理上也是有差异的。德鲁克在对各国的管理进行研究之后说:“各大国的管理学不尽相同,它受本国传统的强大影响:美国的竞争对手关系的传统,欧洲大陆的重商主义传统,日本的家族传统、‘大家庭’传统,英国的俱乐部传统等。”中国古代管理也有好几派,其中儒家的伦理思想对管理的影响最大,管理者以纲常观念对待人际关系,以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还能觉察出古代传统“人治”管理的痕迹。 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它同时又是文化的产物。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学说由萌芽状态演进成茂密的“丛林”。国外有些管理学家认为这是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走向多元化道路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说这简直是一个“真正的疯人院”。各个学派之间都在拼命地攻击对方,从而爆发了方法论的危机。其实每种管理学说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又有某种局限性。美国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斯特曾经试图把各种管理理论溶合到系统思想中来,但是没有成功,于是他报怨说:“现代管理者常常要面对许多伦理规范、而它们之间常常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着的。”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别和冲突导致了各种管理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三)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

西方广告修辞的劝说理论应用分析(一)

西方广告修辞的劝说理论应用分析(一) 摘要]现代广告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各种劝说方式,试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尝试说服受众按广告的意图去行事,因而西方传统修辞学的劝说艺术在现代得以复兴并发扬光大。本文分析西方广告修辞中常用的四种劝说理论,探索其影响受众心理的劝说机制,以便在策划广告时,切合实际地运用劝说艺术,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 关键词]广告修辞劝说机制 一、现代广告的劝说艺术与西方传统修辞学 现代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改变想法。广告修辞就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受众)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据此策划广告,制定广告目标,根据广告场景,运用劝说策略,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 劝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我们每天都在说服他人或被他人说服,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劝说者。西蒙斯(H.WSimons)在他的《社会劝说学》中明确地解释了劝说的定义:劝说是一门人类交流的艺术,用于影响自我判断和他人的行为。劝说是一种尝试改变他人思想、感觉和行为的方法,但并不通过严刑拷打、高压逼供之类的强迫方式达到目的,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感观认识,还包含有金钱交易和物质的影响。劝说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真假的辨认,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对他人和事物的评价,个人及社会的责任,甚至影响人的基本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形成。 在西方社会,劝说自古以来就是传统修辞学的核心内容。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将修辞学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找出所有可供使用的劝说方法的艺术”(Solmsen,)。劝说策略至今仍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当谈及修辞学的实际应用时,布赖恩首先将其定义为“话语中信息性和劝说性的基本原理”(温科学)。因此,劝说理论可以运用于多种不同的领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广告。当代西方新修辞学甚至认为,所有书面和非书面的表达方式都可用于劝说,包括文字、图片、符号、动作等。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所有语言形式,更包括了所有非语言交流方式。美国当代著名修辞学家博克就认为服饰代表了着装人的社会地位,可用于修辞分析(Bizzell)。在西方国家,修辞的劝说艺术在现代广告上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二、广告修辞的劝说机制 广告作为最普遍的劝说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或加强受众的态度。广告人必须首先清楚他的目标是如何取得受众的信任,接受广告所倡导的价值观,然后决定该如何去达到这个目标。广告修辞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劝说策略,尤其在商业广告中,这一点十分突出。商业广告的根本目的是推销商品,也是广告人获取利益的工具。但是,要让消费者付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了说服他们,广告人必需竭尽全力,找出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地方,让消费者相信他们所推荐的商品是值得购买的。为了使广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广告人需要寻找最佳途径把观点展示给消费者,假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从而进行劝说。 广告修辞是否发生作用,要考虑到如下四个要素:一是分析受众对商品的感知过程,对受众的潜意识施加影响;二是分析受众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取得受众的认同;三是分析受众消费动机的形成过程,研究如何激活消费者的动机;四是分析受众态度转变的过程,引导受众对商品的喜爱和忠诚。下面就这四个方面,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现代西方广告修辞的劝说机制。 1.受众的感知过程与潜意识劝说论(ConsumerPerceptionandSubliminalPersuasiveTheory) 人们深藏于意识之后的潜意识可能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人们可能察觉到了这些刺激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与刺激因素之间的关系。刺激因素可能很微弱,在视觉和听觉上很难察觉,但足以被感受细胞接受,这个过程称为潜意思感知。

(完整版)修辞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徐迟:《地质之光》)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改成被动句)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改成整句)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 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 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3、汉语的句式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可以分成长和()、整和()等句式。 4、()、()是选词炼字的基本要求。 5、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上声、()四声,又可归成平、仄两类。 6、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7、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和()。 8、丰富词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一是()。 9、书面语体可粗分为事务语体、()语体、科技语体、()语体四种类型。 10、比拟就是()和()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从寒冷的波罗的海上吹来了白色的风,冬来了,我们离开欧洲,回到亲爱的祖国。”(5分) (2)、“一伙人,一天拥到他家里,赖着不走,胡说了一个下午,逼迫他。他们抽了不知多少包香烟,熏得那客厅的上半层云雾缭绕,乌云密布,好像随时都可以发出闪电和雷霆一样。(徐迟:《在湍流的蜗旋中》)”(5分)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英语修辞学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11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Rhetoric 课程总学时: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英语修辞学》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英语修辞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从而达到写作时语言更加贴切,意义更加清晰,表达更加生动;阅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从本质上了解英语,掌握英语,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修辞学这门古老学科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修辞学发展的渊源、历史和现状;同时,对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学了该课程后,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更加准确和优美,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本课程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当代英语修辞方面的理论、各种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精细分析的技巧,提高其对英语语言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英语修辞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提高语言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恰当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2. 使学生学会从修辞的观点出发,从英语语言现象入手,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提高实践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理解与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主教材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和期末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本课程不提供音像教材,但可通过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别学习提供帮助。 2. 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授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再分析不同修辞格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举例说明;在讲英语修辞时,穿插对比讲授汉语修辞格,使同学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修辞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讲 课时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活学活用 . 3. 教学手段:可利用幻灯或投影仪或电子课件 4. 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

对语言、符号等问题的研究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一个较突出的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倾向更为发展;它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包括法学在内的许多学科。比利时哲学家佩雷尔曼(2)所创立的新修辞学就是这种倾向的一个体现。新修辞学法律思想是以这种哲学来解释法律的产物。 一、新修辞学 他又指出,新修辞学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形式逻辑。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当一个人提出一个明确的、逻辑上的站得往的议论时,只要依靠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就足以使人同意他的论点。但事实上,许多人对某一问题的争论可以有不同的、但却都是合理的意见,因为有关人类实际的政治或道德等问题,是无法将它们简化为真或假的对立的,各种不同意见可以同时是合理的。所以他主张、形式逻辑的不足应由新修辞学来填补。前者是根据演绎法或归纳法来说明和证明的技术,新修辞学增加了辩论技术。“这将使人们不仅说明或证明他们的信念,而且要论证他们的决定和选择,因而新修辞学创造了价值判断的逻辑,它是实用推理中必不可少的。”(4) 佩雷尔曼的这种新哲学充塞着听众(或读者)、对话、说服和辩论等词汇。它们到底意味什么?为什么他要强调这些词汇?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应了解新修辞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价值判断的多元论。多元论一词有不同含义。大体上说,哲学上的多元论是指世界由许多本原构成的学说,与唯物论或唯心论的一元论相对称。政治上的多元论有时指反对国家主权的一种政治学说,有时则泛指西方民主制。佩雷尔曼所讲的多元论,是在后一意义上讲的(5),因此,价值判断的多元论实质上就是推崇西方民主制。他也反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怀疑论和相对论,因为它们认为一切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非理性的。 既然价值判断是多元论的,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中,所以新修辞学是一门辩论学,它通过对话、辩论来说服听众(或读者),尽可能地使他们相信自己提出的命题,在持有各种不同意见的公众中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正义论 对正义概念的分析是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应用在包括法学在内的一些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他认为,正义是人类最宝贵的价值;在一个多元的世界中,必然存在着无数不同的正义概念。作为对话和辩论的技术,新修辞学需要澄清人们在正义问题上的争论,找出其中的共同思想和必然存在的分歧。 他首先声称,正义是一个最为崇高但又最为混乱的概念之一。最流行的正义概念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第一,对每人一样对待。即凡要考虑的一切人,不论有任何差别,都一视同仁。 第二,对每人根据优点的对待。这一正义概念已不再要求普遍平等,而只要求和人的优点、一种内在品质成比例的对待。但问题是什么优点?评定不同人优缺点的共同标准是什么?是否应考虑人们行为的动机、后果或为此作出的牺牲?同时,根据优点的对待,不仅

西方修辞学论文

英语修辞学读书报告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专业 班级: 112班 学号: 1105020118 学生姓名:凌方艳

英语修辞学对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西方修辞学具有“研究人类的事情、激情、性情和目的以影响它们”之功能[3],所以修辞学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渗透于西方社会、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从古希腊开始,修辞实践就是西方文化、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西方,修辞不仅不露声色地支撑着交流、传播、广告等一切形式的宣传,为调节大众的看法和态度提供了基础观念,总体思想和基本方法,而且在构筑主流意识形态,维护事关社会和民族兴亡盛衰的要害利益上起着重大的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要求国会对日宣战》的演讲中运用修辞,语气强烈、音韵铿锵,不但充分有力地揭露和声讨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一夜间同时对多处地区发动疯狂侵略的滔天罪行,而且强调说明了敌情严重,形势危机,令美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震惊,催人惊醒;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自由进军”黑人集会上发表的脍炙人口的讲演I have a Dream中运用修辞,深化了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力度,产生了强烈的号召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运用修辞于演说中大大地激发了英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热情,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国对汉语修辞的研究已有2 000多年历史,但其研究的范式基本是以“辞格”为中心,即“语言的艺术化的技巧及其选择”.到20世纪80年代初,汉语修辞学继承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以来的学术传统,不断扬弃“辞格中心论”思想,积极拓展研究领域,立足于提高语言交际效果,探索语言运用的方法和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4].与此同时,我国对西方修辞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相继出版了一批有关修辞的专著.如《英语修辞格词典》(文军编著),《英语修辞及惯用法》(张文庭、熊建国编著),《英语修辞赏析》(范家材编著),《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李国南著),《新编英语修辞》(谢祖军著)和《现代英语修辞学》(胡曙中编著)等.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西方修辞学的学习和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在英语教育中.笔者从事英语教育20多年,却难于(“没有”或“很难”更好)看到西方修辞学在我国英语教育中的应有位置.虽然在我国《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2000.4)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把“修辞学”列入为一门选修课,但是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描述中只字未提,对“修辞学”课程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此外一些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开设“西方修辞”、“英语修辞”或“修辞学”这门课程.有的虽然将“英语修辞”列入了教学计划,却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没有给学生讲授.即使有的教师在某些课程当中遇到一些修辞格,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缺乏深度,没什么效果.在英语教学中他们通常注重的是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语言点的讲解、长句和难句分

中西方教育管理对比研究5页word

中西方教育管理对比研究 中西教师职业道德理解存在不同的必然性——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上有所差别,导致对师德内涵理解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尊师重道的传统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师德文化底蕴。学者冯惠先概括了传统师德的精华,即在教师品质上,要求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师德修养上,强调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对待学生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在教师观上,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理想人格;在师德规范上,要求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通过立人达人,去启发每个人的内在自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师德养成上,重视慎独、内省、自律。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级观念分明,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服从和依赖,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西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可以以文艺复兴作为分界线。此时人们在对学生是否实施体罚上还存在着争论,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反对教师的权威主义和对学生的体罚,崇尚自由精神。此后,“自由精神”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近代西方师德观又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顺应儿童成长的层次性、规律性组织教学,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教育。[2]西方国家一般不会提倡教师应具备某种品质,对教师的道德品质定位不高,他们的教师必须遵守作为教育服务者的职业道德,具备法律规定的教师素养和品质便可,强调的是一种服务理念。[3]

中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脉络不同 中国师德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1978年以后,我们才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十年”。从1978年~1990年,是由照搬经验到开始颁布法规的阶段。这一阶段,1984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从1991年~2000年,是规范明确和逐步完善的十年。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年至今,是凸显专业性和务实性的十年。2000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2008年6月,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4] 而在西方,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这方面成果显著的当属美国。早在1896年,美国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颁布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随后,各州相继仿效。1975年,全美教育协会对《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结构和陈述作出了重大修改,并沿用至今。[5]1996年,美国出台了《优秀教师行为准则》,在总共的26条规定当中,有21条都涉及教师的专业伦理方面的要求。 中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特点不同 1.中国在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方面的特点 一是职业道德研究内容向广度拓宽,研究领域向纵深拓展。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近些年,该方面的研究才不断地走向完善。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1 第291页)“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同上,第301页)“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同上,第303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

课程名称:修辞学 姓名:董文英 学号:201412081248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任课教师:夏莉 2015年6月28日

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 摘要: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伯克的戏剧五要素是分析话语动机非常有效的理论,尤其是对演讲类题材的分析。本文主要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对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 关键词:演讲、动机、肯尼迪.伯克、五位一体 引言:演讲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演讲这项话语行为,其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本文试图运用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理论对演讲体裁进行语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此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和社会动机。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新修辞学的实际应用,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演讲类体裁的有效解读,发现演讲者的隐含动机。目前,对于演讲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传统修辞学、语音学、认知语言学、衔接与连贯以及比较新颖的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进行分析。而运用肯尼斯伯克新修辞观中的戏剧五位一体来分析演讲者说话的动机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运用伯克戏剧五要素来分析话语动机对从一个全新角度研究话语行为有着深刻的意义。演讲文本的核心目的和功能就是感染听话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达到“同一”的交际状态,其话语动机是感染听众,进而使听众接受他的观点。所以在令听众与自己达到的“同一”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戏剧五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 戏剧主义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应用(symbolic-using)哲学,通过分析戏剧来研究人类动机,是一种根据行为模式而不是传递信息手段的语言分析和思想分析技巧。语言的选择使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他人不同,因而语言发挥了产生行为动机的重要功能。伯克的戏剧主义把语言作为行为去研究,因为动机和语言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通过分析一种修辞技巧,发现修辞者隐含的动机。伯克发展了戏剧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分析工具或方法,以发现象征行为中的动机,是一种把动机的陈述归结为最基本层次的批评工具。伯克认为它的组成包括5个要素:“行为”(act)、“执行者/人物”(agent)、“方法/手段”(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这5个要素就是发现动机的原则或“语法”,动机被看作是这些术语之间内在关系或张力的产物。需要指出的是,伯克的“行为”意指任何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行为,因此,“任何隐含有意识或有目的意义的动词,不论是特殊的或普遍的”都建构了行为。比如,发表演说、马拉松比赛或在帆布上画一个像,都是可以通过修辞者的动机来进行研究的象征行为。5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伯克引入了“关系比”(ratio)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5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种共存的关系,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不同的组合构建不同的动机,例如,行为不可避免地暗示执行者,而执行者则可暗示行为发生的场景。伯克用10个关系比详细阐述5种成分之间的多种关系。这10个关系比是场景—行为、场景—执行者、场景—方法、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执行者、行为—方法、执行者—目的、执行者—方法、方法—目的,颠倒每一对关系比的顺序可创设另外10种关系比。伯克的意图是把5个要素运用于处理诸如演说之类修辞的相互作用,以便从话语的实际内容中选择5个要素,并进而发现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演讲者隐含的动机。 2.奥巴马演讲戏剧要素分析 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总统竞选最关键的时刻对美国陈腐的种族问题发表了一次情绪激动的演讲,这一演讲对其入住白宫的竞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却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了种族这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免有他所蕴含的话语动机,虽然对于2015的

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

浅读《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 进入大四后,课程都偏向理论性较强的方面,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对修辞学感兴趣,但是作为英语系学生,修辞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在图书馆,搜寻到了《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看书名好像又是理论性很强的书,但是当我翻开它,开始阅读时,很快发现作者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随着他慢慢地浏览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它的演变,以及主要修辞学的学说思想,在以前的写作课上不多赘述的修辞学原来竟是一门历史悠久,有其独有趣味的学术。 作者温科学教授曾留学美国多年,对西方修辞学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他创作的《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是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流派与汉语修辞学发展研究”的成果。该书对20世纪欧美传统修辞学的回顾,以及对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西方修辞学的评述都十分精当详实,是一本优秀的修辞学著作。全书分为三章,20世纪西方修辞学概览、理论评述以及主要修辞学说评述,每章最后对本章做个小结。虽然从目录上看去有些学术的枯燥特点,但是作者细致透彻的解说让读者能够免除一些枯燥,一路读下来也算流畅。 本书的开篇部分对西方修辞学的思想源流做了介绍,比课本更详尽,读起来也更易消化。在西方修辞学的演变过程中,他讲到西方修辞学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盈虚消长之后,在20世纪有东山再起。而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开放式的发展平台和两股强大的推动力。这个平台就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股推动力则是,来源于内部的推动力,即新修辞学运动,和诸多学科对修辞学的关注所形成的外部推动力。由于现代生活使人类的生活复杂化了,社会对言辞的需要大大超过了以往。就比如说现在网络发达,更多年轻的人喜欢在网上交流信息,不比用语言,用文字需要更好的方法来达到语言的效果,这就需要修辞在其中起到作用,一旦无法运用好,就会产生误会及更大的不利。因此,“修辞可能是我们为避免彼此被湮没,为政治的、社会的以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最后和最好的希望。”20世纪的西方修新辞学运动为修辞“正名”了,使修辞学突破了传统狭小的范围,大大扩大了研究的领域。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描述了西方修辞学对本学科的认识以及修辞学与哲学、社会意识形态等之间的联系。作者在谈到当代西方修辞学对本学科的认识时提到,自从柏拉图攻击修辞学为“讨好听众的雕虫小技”以来,修辞学家不断地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修辞(学)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发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可行的劝说手段的技能”,培根的答案是“把理智运用于想象以更好地打动意志”,伯克的答案是“同一性”。这么多的答案说明给修辞(学)下定义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足见它的复杂性。因为有来自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修辞学,他们各有各的说法。 讲到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复兴,就不得不讲到哲学,事实上,我相信每本有关修辞学的书都一定会谈到哲学,也许是因为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是因为哲学与语言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修辞和哲学的关系吧。20世纪,修辞学理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劝说与论辩,而是与哲学思考交织在一起。“哲学家对修辞学的转向”(philosophers’s turn to rhetoric)构建了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理论基础,而核心就是修辞哲学(philosophy of rhetoric)。接着作者探讨了修辞学与权力、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其中讲到有关女性和修辞的关系时,使我耳目一新并且为之一震。妇女一直被排斥在修辞学的正式传统之外,这种状况直到当代才逐渐打破。但仍存在两个问题:1)在修辞实践与学术研究中,女性的工作是否无偏见的得到评估,2)是否存在一种典型的女性语言,一种可以通过语体、目的、方法,通过心理学、思想和认识论作修辞分析的语言。作者还列举了几个女权主义者的主张,从来没想过原来女性在修辞学中一直处在这种地位,这种为女性思考的思想使我感到十分亲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