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一: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要想使食用菌出菇,首先必须做到两点:1,菌丝在出菇位置大量扭结形成菇蕾。2,菌丝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大量向扭结成的菇蕾定向输送,其实还有第三点,与出菇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全面启动。

传统食用菌栽培所使用的出菇刺激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呢:1,温差刺激:能够刺激菌丝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向储存营养物质和储存遗传物质的方向进行,就如同植物受温差刺激形成果实中的糖分,淀粉,蛋白质一样,新疆西瓜特别甜,就是因为新疆的温差大,所以形成的糖分也特别多的缘故。但温差不是出菇的唯一条件。2,适当的光照:光线会引起菌丝内的光媒生物化学反应,离开了光线,就不会发生这种反应,这种生化反应是出菇的必需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就不会出菇。3,搔菌:就是划破老菌皮将里面的菌丝划断,这又为什么会出菇呢?无论动物或植物,只要被划伤,就会在受伤的位置重新长出新的组织,这叫愈伤组织,同时刺激生命体调动全身的营养物质向受伤的位置定向输送以形成新的细胞,即愈伤组织,以封闭伤口。这就满足了本文首提出的出菇的条件:“要想使食用菌出菇,首先必须做到两点:1,菌丝在出菇位置大量扭结形成菇蕾。2,菌丝内的储存的营养物质大量向扭结成的菇蕾定向输送,”。但仅一次搔菌,创面很易愈合,愈合之后,以上两个条件就会终止,遇难出菇的时候,就不易出菇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愈伤组织的无限生长情况:当你用利器反复不停地割伤树皮上的同一位置,就会发现,在这个位置会长出一个突出的树瘤!烧伤患者由于反复揭疤换药形成的比较大的疤痕也是同理。那么,反复在同一位置搔菌就会造成菌丝的愈伤组织扭结成菇蕾吗?是的!但几万袋,几十万袋,你反复割它,割得起吗?人源于动物又脱胎于动物成为动物的主宰,就是因为人的智慧而不是由于人的体能和蛮干,古人说过,人,“善假于物也”!

人们通过对火烧迹地会齐刷刷出菇的观察,通过分析确认:烟会刺激出菇,又有人提出是烟中的二氧化碳刺激导致出菇,好像有根有据,但我们用纯二氧化碳气瓶刺激菌丝体,没有取得想象中的结果,只是偶尔出菇而已。直到此文在此登出之前,也没有人能将火烧迹地整齐出菇的真正原因解释清楚。我们的研究,早就揭开了火烧迹地整齐出菇的真正原因: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烟雾中除了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物质,二氧化硫遇到菌袋中的水就生成亚硫酸,三氧化硫生成硫酸,这两种酸具有腐蚀性,作用于菌丝体,就相当于割伤,而且由于气体的分布,这割伤也非常均匀,那么用这两种酸气熏一下就可以出菇了!NO!也就相当于一次搔菌,未必就会齐刷刷出菇,要想整齐出菇,就要反复地割它,且看烟雾是怎样不停地替我们搔菌的:烟雾形成看不透的雾的东西就是漂浮在空中的碳粒!这碳粒结构就如同多孔隙的活性炭,在空隙中,就吸附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经过烟熏的菌袋上沾满了这样的碳粒,十几天内你靠近这些碳粒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这味道就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形成的,碳粒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在一两个月时间内)均匀与缓慢的释放这两种气体,这就会在此时段内形成对所接触的菌丝连续不断的适当的化学腐蚀,即不停地搔菌,促成了愈伤组织的过度生长,即菌丝扭结成小小的菇蕾!整齐的出菇就水到渠成了,另一方面,这不停地刺激,也形成了菌丝内养分不停地向菇蕾位置不停地定向输送,满足了文初的两个条件,再加上光照,温差条件,整齐出菇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此文转载于《食用菌吧》及新浪博客《食用菌未来生化技术的博客》相关网贴当然是通过实验证实的事实,

科学结论的产生过程:首先注意细心观察某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然后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与推理,抽象总结出内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这认识的对错,还要经过多次精心设计的实验反复证实,经过不断的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96%的工业硫酸,适度加热冒出的烟雾就是三氧化硫,还要适度降低浓度去试验,否则,高浓度的侵害,就相当于一个弱小的国家被强大的入侵彻底征服了而灭亡了,就不会有应激反应了。关键是刺激的强度要适当,刺激太弱,不会有反应,刺激太强,食用菌就会屈服,显示出类似休眠的状态,其实那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急剧降低代谢率,以避免更大的伤害,躲过峰头,待侵害成强弩之末的时候再东山再起。用浓烟熏一下,闷半天到一天,然后喷大水,大通风,造成温差10度以上,湿度保持85%以上,连续一个星期以内,菌袋发满,经过后熟期不出菇的,在出菇温度以内,没有不出菇的!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还有一种更易整齐出菇的简便方法,比用烟雾熏的方法更简单,更实用,人工成本更低!丹宁这种化学物质有绝佳的刺激出菇的作用,很少一点就起作用,而且作用非常

强烈,只要把它均匀拌在料中即可,发满菌后极易出菇,不用担心不出菇。因为丹宁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引起导致出菇的菌丝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生物体的生长过程都是由其内在的生化反应过程决定的。

自然产物中丹宁含量很高的是高粱壳!其次是高粱米,在拌料时,顺手掺点高粱壳即可,多么方便啊,比之烟熏更进步了吧,但是用丹宁也有一定得局限性。含有较多丹宁成分的还有南方树上结的那种大柿子,柿子蒂,但没试过用于栽培食用菌。无论高粱,还是大柿子,那种难吃的涩味就是丹宁的味道,它是刺激出菇的有效成分。《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一的后续: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就是一个系统,当人或动物机体遇到外来侵害,被划破皮肤的时候,首先是神经反射,疼痛,接着,会引起被割部位的血液,体液渗出,局部体温升高,局部生物化学反应会因此加快,免疫系统也会紧急动员,白细胞,淋巴细胞(相当于与感染的微生物作战的军队)迅速奔赴创口(即作战的前线)去消灭来犯之敌。营养物质也运来了,并提供给愈伤组织,使其快速生长,以迅速封闭伤口,阻止外来的伤害继续进行,这叫应激反应。大到一个国家的边境遭到外来入侵的时候也是这样,这就是战争的紧急动员,战争状态。小到一棵植物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只是植物的应激反应不十分明显,不易被人发现罢了。

美国科学家早已证实了植物的这种应激反应,具体的实验是:山姆大叔把一台放大系数很高的用于测量人类微弱生物电场变化的测谎仪,通过微电极植入正常生长的植物机体,测量正常状况下的植物生物电场,正常情况下,生物电场律动比较平和,但是,在遇到外力侵害或剧烈的外界环境变化刺激的时候,比如说剧烈的温度变化,人为切割的时候,原本平和的生物电场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剧烈变化,上窜下跳,不再平和,而且引起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的变化。

其实,仔细想一想,无论大到国家,小到植物,遇到外来侵害时,如果没有引起激烈的一系列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以确保恢复如初,就会面临灭种的危险,自然物种就不会进化到今天!历史早已证实了这一切。

系统论的科学理论指出,这就是一种具有极强自调节能力,自我恢复能力的自平衡系统。国家是,公司企业是,人是,动物植物都是,大到星系宇宙都是这样的系统,如果不是这样,这宇宙以及构成它的万物早就自我崩溃了。

食用菌就属于植物类,不会不具有同类的关键属性。只是要将微电极接入菌丝细胞内绝非易事。但,电刺激可以诱导出菇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但平菇加木屑半燃物能增产是什么原因?也是楼主说的原因?如何菌包用电铬铁烫,能起到效果吗?

“木屑半燃物”应该是木屑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产物应该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水,三氧化硫,这些都会以气体的形式在空气中扩散。残渣以金属氧化物与其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为主。

但是,木屑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就极其复杂了,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没有燃烧的木屑中所有的原来的成分。

2,纤维素不完全氧化的成分:多糖,焦糖,有机酸及其盐类,有机醇,甲烷,乙烷及多元烷类,碳氮化合物等。

3,木质素不完全氧化的成分:多酚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氮氧化物,笨饼芘(后两个字打不出来)!这是强致癌物质!呵呵,我该闭嘴了。

菌包用电铬铁烫,菌丝受得了吗?电烙铁温度可是200-300度啊。大约十年前的夏季,用高粱制平菇原种,菌丝没长到瓶底就出菇,经分析怀疑到与同期制种的玉米粒种,麦粒种有不同的几种成分,其中就包括丹宁,为排除粮食成分的影响,换用高粱壳,结果依旧。换用丹宁等几种物质化学试剂试验,确定丹宁是有效成分,当年没有丹宁对食用菌作用的文献报道,计算高粱,高粱壳中丹宁的含量也远没有5%,10%这样高,含量很低就有比较强的作用,但化学试剂丹宁与高粱壳中丹宁含量相近时,没有高粱壳中的丹宁作用强,怀疑高粱壳中的其它成分对丹宁有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

整个过程首先是偶尔遇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再设计几组实验,用排除法得到实验结果。如果极易诱导出菇的,可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是这样吗?

会带来一些问题,注意以下几点:

1,高粱壳决不能用来制种,否则菌丝没发满就有可能出菇,造成菌种报废。

2,高粱壳只能用在栽培料中,而且理论上要有限量,量多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菌丝没发满就出菇。

3,很小的温差变化,光线照射,就会刺激出菇。所以,建议用高粱壳发菌时,要尽量保持恒温,严格避光才对。

4,用高粱壳,出的菇蕾数量特别多,而且菇形比较小,没有菇形大的菇,但菇体大小比较一致,几乎不会出现菇形大小参差不齐的现象。

5,平菇用高粱壳,几乎发满菌袋即出菇,要及时打开菌袋。顶楼主。我们当地用栎类树木木屑栽培香菇,平菇,栎木树皮含大量单宁,可用提取鞣酸,未见早出菇。用高梁制原种,未见早显蕾。香菇菌筒迟不出菇,用柴油擦或熏来催菇,立杆见影,我看好似是同于楼主的论簖

栎木树皮含大量单宁,但未见早出菇,可能栎木树皮还含有抑制出菇的成分。丹宁的作用应该是在生理成熟后不出菇的情况下诱导出菇,再有就是使出菇的刺激温差变小,使菌丝对温差刺激更敏感。这些我只做过平菇试验。烟雾刺激出菇则做过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滑菇的试验,别的品种也没做过,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品种及使用范围,超出了范围,也就未必有效果或效果不明显。柴油擦或熏能对香菇催菇,看来是柴油中的某种成分的作用,柴油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烃及芳烃,不知您熏的方法能否公开?请教生化老师用烟熏刺激出菇特别是硫化物会不会有太多残留影响商品菇质量?

过虑了,这不是用硫磺熏。

是用秸秆类的烟熏,极其微量的三氧化硫即使被菌丝吸收也只能形成硫酸根,也就是与石膏内的硫酸根是一样的,石膏是硫酸钙,栽培料中含石膏1%-3%很正常,不会有任何硫磺残留,是两回事,根本就不用担心有残留。事实上,食用菌栽培者没必要非得要知道出菇的刺激因素及其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只要记住了在栽培料中加一点高粱壳,用来防止出菇困难,作为预防性措施,万一还不出菇,就用最后一招:烟熏来解决不出菇的问题,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来个行之有效的双保险。但是,食用菌不出菇的根本原因就极其复杂了,事实上,如果你在栽培过程

中没有在哪个环节上出问题的话,就不会造成不出菇,不出菇,就证明你在前面出了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两种刺激出菇的方法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为之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抑制表面菌丝的徒长。

表面菌丝的徒长和菌丝的扭结是对立的。一个是菌丝的分散生长,一个是菌丝的聚集生长。

表面菌丝徒长也和菇蕾竞争性的争夺营养物质。

光照应该就有抑制表面菌丝徒长的作用。诱导出的200个菇蕾中,只有25个左右长大了,平均每个长大后重量在4克到5克,25*4克=100克,以三潮菇计算,产鲜滑菇300克,17*33厘米菌袋干料投料量500克,转化率60%左右,这就是滑菇栽培的现实产量。

一般栽培情况下,这样的菌袋每潮只能出20几个菇蕾,由于每个菇长大后的重量限制,总产量也只能如此。

一次诱导出200个菇蕾的意义在于,这为爆发式出菇获得很高的产量,即:头潮优势高产出菇,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如果这200个菇蕾都能长大,或有100个菇蕾能长大的话,其一潮产量就能达到400克,转化率就是80%!这就是工厂化栽培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为什么每潮只能有20几个滑菇的菇蕾能长大,而其余的菇蕾却不能长大呢?这主要是在这一潮内菌丝降解栽培料获取所需营养的速度太低,不能一次提供超过支持25个以上菇蕾长大的营养!那么,我们能不能采用人工为菌丝提供外加速效营养来使这200个菇蕾都长大呢?这一次,我没有动它,一方面只是对这200个菇蕾进行全程观察,另一方面,对诱导方法还要重复验证,待能反复重复出现大量菇蕾的时候,再去外加营养液观察是否能使这200个菇蕾大部分都能长大,此次,诱导剂用量是干料重量的十万分之一,增加或降低诱导剂的用量,会不会造成诱导出的菇蕾数量的变化呢,这些都要通过下一组实验数据来验证。都是这200个菇蕾惹的祸,今冬明春又要劳心费神了。在没出菇将要出菇时用烟熏就可整齐出菇,有出菇的,有一部分没出,就不能用烟熏,会对已出的菇有影响,高粱壳加5%即可,这些博客上都有文字介绍

生物化学原理- 糖酵解

第十五章糖酵解 本章主线: 糖酵解 丙酮酸代谢命运 (乙醇发酵乳酸发酵) 糖酵解调控 巴斯德效应 3种单糖代谢 (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一、糖酵解 糖酵解概述: ●位置:细胞质 ●生物种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共有 ●作用: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总反应:葡萄糖+2ADP+2 NAD++2Pi →2 丙酮酸+2ATP+2NADH+2H++2H2O 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投入A TP阶段): 1分子葡萄糖转换为2分子甘油醛-3-磷酸;投入2分子ATP。 ○1 反应式:葡萄糖+ ATP→葡萄糖-6-磷酸+ADP 酶:己糖激酶(需Mg2+参与) 是否可逆:否 说明: ●保糖机制——磷酸化的葡萄糖被限制在细胞内,磷酸化的糖带有负电荷的磷酰基,可防 止糖分子再次通过质膜。(应用:解释输液时不直接输葡萄糖-6-磷酸的原因) ●己糖激酶以六碳糖为底物,专一性不强。 ●同功酶——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酶。葡萄糖浓度高时才起作用。 ○2 反应式: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 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

●是一个醛糖-酮糖转换的同分异构化反应(开链?异构?环化)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表现出绝对的立体专一性 ●产物为α-D-呋喃果糖-6-磷酸 ○3 反应式: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 酶:磷酸果糖激酶-I 是否可逆:否 说明: ●磷酸果糖激酶-I的底物是β-D-果糖-6-磷酸与其α异头物在水溶液中处于非酶催化的快 速平衡中。 ●是大多数细胞糖酵解中的主要调节步骤。 ○4 反应式:果糖-1,6-二磷酸→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3-磷酸 酶:醛缩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 ●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地转化成丙酮酸,大大 地降低了甘油醛-3-磷酸的浓度,从而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注意断键位置:C3-C4 ○5 反应式: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3-磷酸 酶:丙糖磷酸异构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 ●葡萄糖分子中的C-4和C-3 →甘油醛-3-磷酸的C-1; 葡萄糖分子中的C-5和C-2 →甘油醛-3-磷酸的C-2; 葡萄糖分子中的C-6和C-1 →甘油醛-3-磷酸的C-3。 ●缺少丙糖磷酸异构酶,将只有一半丙糖磷酸酵解,磷酸二羟丙酮堆积。 第二阶段(产出A TP阶段):此阶段各物质的量均加倍 2分子甘油醛-3-磷酸转换为2分子丙酮酸;产出4分子ATP ○6 反应式:甘油醛-3-磷酸+NAD++Pi→1,3-二磷酸甘油酸+NADH+H+ 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 ●酵解中唯一一步氧化反应。是一步吸能反应,与第7步反应耦联有利于反应进行。 ●NAD+是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辅酶 ●1,3-二磷酸甘油酸中形成一个高能酸酐键。 ●无机砷酸(AsO43-)可取代无机磷酸作为甘油酸- 3-磷酸脱氢酶的底物,生成一个不稳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 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 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2015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试题答案

高级动物生化试题 问答题: 1. 简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非编码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1t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 结构特征之一是含有较多的修饰成分,核酸中大部分修饰成分是在tRNA中发现的。修饰成分在tRNA分子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但其功能不清楚。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on).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有一个胸腺嘧啶环。tRNA具有三叶草型二级结构以及“L”型三级结构,tRNA 的不同种类及数量可对蛋白质合成效率进行调节。tRNA负责特异性读取mRNA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连接到多肽链中。 tRNA为每个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提供了结合体,同时还准确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鉴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关键作用,又把tRNA称作第二遗传密码。tRNA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异功能,例如,在没有核糖体或其他核酸分子参与下,携带氨基酸转移至专一的受体分子,以合成细胞膜或细胞壁组分;作为反转录酶引物参与DNA合成;作为某些酶的抑制剂等。有的氨酰-tRNA还能调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 核糖体RNA是细胞中最为丰富的RNA,在活跃分裂的细菌细胞中占80%以上。

他们是核糖体的组分,并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是rRNA 提供了一个核糖体内部的“脚手架”,蛋白质可附着在上面。这种解释很直接很形象,但是低估了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动作用。较后续的研究表明,rRNA并非仅仅起到物理支架作用,多种多样的rRNA可起到识别、选择tRNA以及催化肽键形成等多种主动作用。例如: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而这主要依靠核糖体识别tRNA 并催化肽键形成而实现。可以说核糖体是一个大的核酶( ribozyme)。而核糖体的催化功能主要是由rRNA来完成的,蛋白质并没有直接参与。 3 tmRNA tmRNA主要包括12个螺旋结构和4个“假结”结构,同时还包括一 个可译框架序列的单链RNA结构。tmRNA中H1由5’端和3’端两个末端形成,与tRNA的氨基酸受体臂相似。H1和H2的5’部分之间有一个由10-13nt 形成的环,类似tRNA中的二氢尿嘧啶环,称为“D”环。H3和H4,H6和H7,H8和H9,H10和H11之间分别形成Pk1,pK2,pK3,pK4。H4和H5之间则由一段包含编码标记肽ORF的单链RNA连接。H12由5个碱基对和7nt 形成的环组成,类似tRNA中的TΨC臂和TΨC环,称为“T”环。tmRNA 结构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分为tRNA类似域(TLD)和mRNA类似域(MLD),TLD主要包括H1,H2,H12,“D”环和“T”环,MDL则包括ORF和H5,这两部分分别具有类似tRNA和mRNA的功能。tmRN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及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的稳定小分子RNA。它具有mRNA分子和tRNA分子的双重功能,它在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反式翻译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中起“质量控制”的重要分子之一。识别翻译或读码有误的核糖体,也识别那些延迟停转的核糖体,介导这些有问

食用菌的繁殖

食用菌的繁殖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方式,即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个体。它的特点是能反复进行,产生个体多。大多数食用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无性孢子如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等来实现的。这些孢于萌发后能形成新的个体。具体方式有: 1、节孢子(粉孢子)是一种薄壁的无性孢子,通常由菌丝断裂而成,呈短枝状,每段可长成一个新个体。银耳菌丝体(不论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受到不良环境条件(如热、浸水、搅动等)的刺激会断裂成节孢子,待环境条件适宜,节孢子萌发成菌丝。 2、厚垣孢子是一种细胞质密集,四周细胞壁增厚的休眠细胞,常形成于菌丝细胞间。如草菇菌丝在老熟时形成的红色物即厚垣孢子堆。当条件适宜时,厚垣孢子又萌发为菌丝体。 3、分生孢子由菌丝的一部分转变成分生孢子梗,由分生孢子梗生出的孢子叫分生孢子。如毛柄金钱菌的菌丝体能断裂成单细胞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4、芽生孢子(芽孢子)是从一个细胞以出芽方式形成的无性孢子,又称酵母状分生孢子。如银耳的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均可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 (二)有性繁殖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是经过不同性别细胞配合后产生一定形态的有性孢子来实现的。主要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质配是两个细胞的细胞质发生融合的现象;核配是将两个单倍体核融合为一个双倍体的合子核;减数分裂把合子核的染色体减半,又重新产生四个单倍体核。 食用菌是通过形成有性的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来实现其有性生殖的。 1、子囊孢子的形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发生在子囊细胞内。子囊细胞是由双核细胞的钩状侧枝发育成的。双核菌丝细胞的两个核融合(核配)成为染色体双倍的合子核后,经三次细胞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结果在一个子囊里形成了八个单倍的核,这些核粒外囊细胞质后,就成了八个子囊孢子。 2、担孢子的形成担孢子是担子菌特有的特征,它外生在担子上。担子是由双核菌丝

食品生物化学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教师 20 年月日 …………大学教务处制

生物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由生物技术催生的军用食品新材料和新技术,主要包括功能食品基础原料、新型抑菌防腐材料、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及军用食品快速安全检测技术等。生物技术可有效改善食品品质和营养结构,促进军用食品由营养型向功能型转变。军用食品的未来将在生物技术的集成与耦合中创新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军用食品;功能基础原料;集成与耦合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DNA重组技术(recombinant technology of DNA)的诞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应势而生。生物技术集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应用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科学成就,有助于解决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领域的资源紧缺难题,因此被列入当今世界七大高新技术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 生物技术最初源于传统的食品发酵,并首先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改良面包酵母菌种,就是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第一个例子。基本原理是:将具有较高活性的酶基因转移至面包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 cvisiae),进而使生产菌中麦芽糖透性酶(mal to s epermease)及麦芽糖酶(maltase)的含量与活性高于普通面包酵母,使面团在发酵时产生大量的CO2,形成膨发性能良好的面团,从而提高面包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又如制造干酪的凝乳酶,过去的凝乳酶是从小牛胃中提取的,为了满足世界干酪的生产需求,每年全世界大约需要宰杀5000万头小牛。基因工程技术诞生后,通过把小牛胃中的凝乳酶基因转移至大肠杆菌(E.coli)或酵母中,即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凝乳酶,最后经过基因扩增,保证了干酪生产对凝乳酶的需求[1]。此外,酶法转化或酶工程的应用,也能有效改造传统的食品工业。因此,采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改良食品工业中原料和材料的品种,提高和改善食品工业酶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解决食品资源紧缺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未来战争作战半径增大、节奏加快,作战人员智能、体能消耗突出,这对军用食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通过军用功能食品可快速调节士兵体能,全面提高

云南曲靖2019食用菌菇房环境监测系统项目(平菇)方案

云南曲靖、怒江地区(平菇)出菇大棚智能控制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出菇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 (4) 三、现场数据采集 (5) (1)温湿度监测 (5) (2)CO2浓度监测 (6) 四、控制功能 (6) (1)项目要求控制的设备 (6) (2)二氧化碳排放控制 (6) (3)加湿控制功能 (6) (4)循环风控制 (6) (5)报警控制 (6) 五、上位机软件平台 (7) (1)友好的用户登陆管理界面 (7) (2)实时\历史、曲线\报表数据分析 (7) (4)远程控制 (9) (5)监控终端 (9) 六、手机APP管理 (9) 七、LED大屏同步 (10)

一、项目概况 根据客户口头描述: 项目实施地点在云南曲靖和怒江两个地区,云南某食用菌公司主导项目。 菇房尺寸:4.5米(高)*8米(宽)*30米(长),种植采取立体式种植。大棚用黑白膜覆盖。 棚内有温度、湿度、co2的环境监控设备,自动微喷灌设备、通风机。 客户不需要视频设备,配LED屏幕,需要与现有平台对接,有控制管理终端,种植区有信息监控及预警终端,手机端有控制及预警。 根据以上信息,我司提供如下方案为参考。具体实施方案以勘察 现场(或需方提供详细图纸)后确定。 二、出菇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的组成 该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并调节菌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具有二

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湿、除湿控制功能和升温、降温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风机、加湿器等设备,通过人机界面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带有通讯接口,可以和计算机、手机通讯,构成出菇房智能控制系统。 系统设计上位机中心服务器控制平台和下位机现场控制节点。 中心服务器控制平台可选用物联网感知应用平台或者是我司为客户专门定制的操作监测平台。能够实现监测、查询、运算、建模、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控制主机(含手机端)。 控制主机安装在监控室,通过GPRS通讯方式,采集每间菇房的监测数据(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监控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每间菇房的数据在计算机上都有显示,并自动记录存储数据(记录间隔可设置),存储的数据可以查询、打印,便于用户分析管理,同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每台控制器的参数(温湿度、二氧化碳的上下限及其回差值)进行设置修改。当某间菇房的监测数据不在所设置的范围之内时,计算机上出现报警提示。 现场控制节点由测控模块、电磁阀、配电控制柜及安装附件组成,与中心服务器控制平台可通过有线、无线、4G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根据菌菇房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对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控制。

生物化学原理——RNA合成

第11章RNA合成 本章概念总结: 1、遗传学中心法则: 2、转录: 3、模板链: 4、编码链: 5、核心酶: 6、RNA聚合酶: 7、启动子: 8、内含子: 9、外显子: 10、终止因子: 11、核酶: 12、剪接体: 13、RNA加工过程: 14、RNA剪接: 15、转录因子: 16、操纵子: 17、操纵基因: 18、结构基因: 19、基因: 20、阻遏物: 21、衰减作用: 希望同学们明确以上概念的含义,加油!!! 一、转录概述: 蛋白质合成不是直接由DNA指导的,而是通过一个中介物mRNA实现的。所有的RNA都可与DNA的互补序列杂交,即所有的RNA都是从DNA模板转录来的。要注意:DNA复制要求染色体两条链同时进行完全复制,而遗传信息的表达却只是基因组中某些单链区域。转录就是将遗传信息由DNA转给RNA,也叫作RNA合成。转录的模板只是双链DNA中的某一条链,能作为模板的链称为模板链,互补链叫做编码链。从DNA到RNA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的。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RNA合成和DNA复制之间存在的差别: ① RNA合成的底物是核糖核苷三磷酸; ②在RNA中,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 ③ RNA合成不需要一个预先存在的引物; ④ RNA合成的选择性非常强,只有基因中很小的一部分被转录。 二、RNA聚合酶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核心酶是由5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分别被命名为β,βˊ,α(2个)和ω亚基。其中β亚基是催化亚基。 请注意:RNA聚合酶全酶还含有第6个亚基,称之σ亚基(也称为ζ因子),与核心的RNA聚合酶瞬时结合,其功能是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子,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一旦延伸开始σ亚基就脱离聚合酶。 三、转录起始

关于食品生物化学十套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乳品蛋白质含量,每克测出氮相当于()克蛋白质含量。 A.0.638 B.6.38 C.63.8 D.638.0 ()2.GSH分子的作用是()。 A.生物还原 B.活性激素 C.营养贮藏 D.构成维生素 ()3.蛋白变性后()。 A.溶解度降低 B.不易降解 C.一级结构破坏 D.二级结构丧失 ()4.破坏蛋白质水化层的因素可导致蛋白质()。 A.变性 B.变构 C.沉淀 D.水解 ()5.()实验是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A.大肠杆菌基因重组 B.肺炎链球菌转化 C.多物种碱基组成分析 D.豌豆杂交 ()6.紫外分析的A260/A280比值低,表明溶液中()含量高。 A.蛋白质 B.DNA C.RNA D.核苷酸 ()7.DNA生物合成的原料是()。 A.NTP B.dNTP C.NMP D.dNMP ()8.据米氏方程,v达50%Vmax时的底物浓度应为()Km。 A.0.5 B.1.0 C.2.0 D.5.0 ()9.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 A.Vmax下降, Km下降 B.Vmax下降, Km增加 C.Vmax不变, Km增加 D.Vmax不变, Km下降 ()10.维生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A.A B.B C.D D.E ()11.糖代谢中,常见的底物分子氧化方式是()氧化。

A.加氧 B.脱羧 C.脱氢 D.裂解 ()12.每分子NADH+H+经呼吸链彻底氧化可产生()分子ATP。 A.1 B.2 C.3 D.4 ()13.呼吸链电子传递导致了()电化学势的产生。 A.H+ B.K+ C.HCO3- D.OH- ()14.()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A.ATP B.ADP C.AMP D.Pi ()15.动物体内,()很难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有机酸 D.脂肪酸 ()16.核糖可来源于()。 A.EMP B.TCAc C.HMP D.乙醛酸循环 ()17.脂肪酸β–氧化主要产物是()。 A.CO2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辅酶A ()18.生物膜中含量最多的脂类为()。 A.甘油三酯 B.甘油二酯 C.糖脂 D.磷脂 ()19.人体嘌呤降解的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尿囊素 D.尿囊酸 ()20.基因上游,可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特异结合的DNA片段称()。 A.起点 B.启动子 C.外显子 D.内含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4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 )1.以下各氨基酸中,属于人体必须氨基酸的是( )。 A.Phe B.Lys C.Trp D.Thr ( )2.出现在球蛋白表面频率较低的氨基酸是( )。 A.Ala B.Leu C.Pro D.Arg ( )3.引起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有( )。 A.高温 B.生物碱试剂 C.稀盐溶液 D.金属离子

食用菌

1、平菇子实验体形态特征 ●平菇颜色,形态多样,子实体的共同形态特征是:菌褶延生,菌柄侧生。 2、生长发育过程 ●原基期白色瘤状物 ●桑椹期粒状物 ●珊瑚期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成型期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 ●幼菇期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 ●成熟期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 3、平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8℃,不品种若有差异。 平菇子实体生长分化、发育最适温度, —低温型:10-15 ℃; —中温型:15-20 ℃; —高温型:20-28 ℃; —广温型:10-28 ℃。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平菇子实体分化时需昼夜温差8-10℃。 4、平菇生长对光照的要求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 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5、栽培方式 ●1.根据原料处理: —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 ●2.根据栽培场所: —有室内栽培、与农作物间作(玉米或大豆)、塑料大棚栽培等。 ●3.根据原料存放: —袋栽培,床式栽,层架式栽培,埋土栽培。 6、平菇对农药的敏感性 ●平菇对敌敌畏过敏 —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菇”。 1.食葯用价值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菌类食物。香菇含有水溶性鲜味物质,可用作食品调味品。常食香菇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起治疗作用。 2.香菇生长对温度要求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 ●香菇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 —低温型:5~15℃ —中温型:15~20℃ —高温型:20~25℃ 3.香菇栽培原料、栽培方式 栽培原料: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皮、石膏、糖等。 栽培方式:段木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和菌袋覆土栽培

生化技术原理

第一章生命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某一骨骼肌的无细胞粗抽提液每毫升含蛋白质32mg,在适宜条件下,10/-l该抽提液以每分钟O.14,umol 的速度催化一个反应。用硫酸铵沉淀法分级分离50ml上述抽提液,将饱和度为20% - 40%的沉淀物重新溶于10ml溶液中,测得其蛋白质含量为50rng/m1’取ioy.i该溶液催化一反应,其速度为每分钟o.65弘mol。试计算纯化倍数和回收率。(2. 97,92.8%) 第二章沉淀法 1.兔肌醛缩酶的p常数与盐析常数(在离子强度为摩尔浓度时)分别为6.30和2. 84。试求硫酸铵浓度分别为2mol/L、3mol/L时的溶解度。(4.2mg/ml,6.03 X10-3 mg/ml) 2.含25%硫酸铵饱和度的细胞色素c溶液150ml,需加多少克硫酸铵或多少毫升饱和硫酸铵溶液,才能使其达55%饱和度? (28. 95g, 100ml) .10.某一蛋白质的盐析范围为饱和硫酸铵30%-60%,试简述具体操作(若有500ml盐析液)。 第三章吸附层析 7. 利用薄层层析如何确定蛋白质的纯度? 第四章疏水层析 1.疏水作用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与普通吸附层析有何区别?为什么?(P63 , T1) 第五章离子交换层析 1.离子交换剂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剂? 2.弱酸性和弱碱性的纤维素离子交换剂分别适宜在哪些pH范围内应用?为什么? 7.影响离子交换剂膨胀度的因子有哪些?其中哪个为关键因子?为什么? 8.在层析柱中污染杂质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某些亲水性离子交换剂在含乙醇的乙酸盐溶液中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9.试设计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一种含等电点分别为4.0、6.0、7.5和9.0的蛋白质合液的方案,并简述理由。并绘制洗脱曲线。 10.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交换剂的膨胀程度、装柱的均匀度等因子,对样品的分辨率有何影响?11.梯度溶液的变化速率是受哪些因素控制的?试举例说明如何借助速率变化来提高分离效果?13.用离子交换剂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强性离子交换剂?

(高考生物)食品生物化学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科技行业)食品生物化学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教师 20年月日 …………大学教务处制 生物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由生物技术催生的军用食品新材料和新技术,主要包括功能食品基础原料、新型抑菌防腐材料、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及军用食品快速安全检测技术等。生物技术可有效改善食品品质和营养结构,促进军用食品由营养型向功能型转变。军用食品的未来将在生物技术的集成与耦合中创新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军用食品;功能基础原料;集成与耦合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DNA重组技术(recombinanttechnologyofDNA)的诞生,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应势而生。生物技术集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应用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科学成就,有助于解决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领域的资源紧缺难题,因此被列入当今世界七大高新技术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 生物技术最初源于传统的食品发酵,并首先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改良面包酵母菌种,就是基因工程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第一个例子。基本原理是:将具有较高活性的酶基因转移至面包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cvisiae),进而使生产菌中麦芽糖透性酶(maltosepermease)及麦芽糖酶(maltase)的含量与活性高于普通面包酵母,使面团在发酵时产生大量的CO2,形成膨发性能良好的面团,从而提高面包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又如制造干酪的凝乳酶,过去的凝乳酶是从小牛胃中提取的,为了满足世界干酪的生产需求,每年全世界大约需要宰杀5000万头小牛。基因工程技术诞生后,通过把小牛胃中的凝乳酶基因转移至大肠杆菌(E.coli)或酵母中,即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凝乳酶,最后经过基因扩增,保证了干酪生产对凝乳酶的需求[1]。此外,酶法转化或酶工程的应用,也能有效改造传统的食品工业。因此,

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解决方案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微电脑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带有LCD显示和键盘操作,能够自动监测并调节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湿、除湿控制功能和升温、降温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风机、加湿器等设备,通过键盘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带有通讯接口,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构成菇房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产品系统可应用于恒温菇房、农业温室、智能房、食品蔬菜保鲜库等。 一、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一)监测站主机

包括:数据采集器(RTU)、太阳能板、蓄电池、安装支架(二)传感器系统 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CO2传感器。 (三)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制冷机、室内空气循环机、补光灯、喷水系统、加热器等 (四)网络数据平台 包括:数据远程实时查看与下载功能;自动化控制功能;预警功能等

二、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1.通过精确的温、光、湿、气调控技术提高产量品质 对于影响菌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机或电脑登陆网络数据平台查询菌类生长的环境情况,对不合理的环境因子进行远程控制调整,保证菌类始终生长在一个最佳的环境之中,保证其最佳的品质和产量。 2. 根据历史数据,人工调控生长环境,调整食用菌的上市期 食用菌类种植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数据平台,不仅支持在线数据监测,且同时能查阅历史监测数据。用户可以调出自然情况下食用菌产量和品质最好时期的历史数据,人工模拟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前或延后食用菌的上市时间。 3.预警服务 如果在生产中出现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时,系统就会自动触发预警功能,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可以远程通过调控设施进行环境调控,包括:通风机、加热器、遮阳、喷水、补光灯等。 系统结构及控制模式 (1)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试卷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 酸E.苏氨酸 2.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C.2′5′-磷酸二酯键 D.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 3.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 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4.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NAD+ B.ADP C.NADPH D.FMN 5.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 酶D.磷酸化酶 6.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β氧化: 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 C.被胞浆酶催化 D.产生的NADPH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 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 7.转氨酶的辅酶是: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8.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叙述哪一项错误的: A.RNA与DNA链共价相连 B.新生DNA链沿5′→3′方向合成 C.DNA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复制总是定点双向进行的 9.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翻译后加工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D.转录水平

10.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tRNA的作用是: 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把氨基酸带到mRNA指定的位置上 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D.将mRNA连接到核糖体上 二、填空题 1.大多数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___%,如测得1克样品含氮量为10mg,则蛋白质含量 为 ____%。 2.冰的导热系数在0℃时近似为同温度下水的导热系数的____倍,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_____ 倍,说明在同一环境中,冰比水能更_____的改变自身的温度。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上较大的差异,就导致了在相同温度下组织材料冻结的速度比解冻的速度_____。 3.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 4. 肉中原来处于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呈______色,形成氧合肌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时呈 ______色,形成高铁血红素时呈_______色。 5.根据风味产生的刺激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食品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品中化学污染的毒素,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毒素。 三、判断

生化分离技术原理及应用复习提纲

《生物分离工程》 复习题 1、什么是等电点沉淀? 调节溶液的 pH至溶质的等电点,溶质所带净电荷为零时,其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加,分子相互吸引,把该溶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即等电点沉淀 2、什么是微滤? 微滤(micfiltation,MF)是以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靠膜两侧的压力差来对物质进行选择性透过,达到膜分离的目的。微滤膜的孔径分布范围在0.05? 10um之间;采用的压力一般在0.05?0.5MPa范围内。 3、什么是超滤? 超滤(ultafiltationUF)是利用膜两侧的压力差为动力将分子有选择地透过膜的过程,透过膜的分子除溶剂水外,还可以将溶质中的小分子(如无机盐等)通过膜,因此它属于一种“膜分离”过程。超滤的分离介质与微滤膜类似,但孔径更小,为0 001?0.05um,采用的压力常为0.1?1.0MPa。 4、什么是反萃取? 反萃取(backextraction):将萃取液和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水等)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取到有机相的溶质转人水相,可看作是萃取的逆过程。 5、什么是溶剂萃取 溶剂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相溶剂转移到另一相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目的产物的方法. 6、什么是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7、什么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简述食用菌菇房设计及其控制系统的作用

简述食用菌菇房设计及其控制系统的作用 名词释义 菇房:是人工栽培食用菌(食用菇、耳类大型真菌)可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环境的出菇厂房。 狭义专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菇厂用于出菇的厂房,广义上还泛指栽培出菇用的温室大棚、山洞、简易塑料棚和空闲房屋等。 建造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周围环境清洁而开阔,远离鸡棚、仓库及饲料间、近水源。并有堆料场地的地方。 菇房的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东西横向)。这样有利于通风换气,又可提高冬季室温,避免春、秋季节干热的西南风直接吹到菌床,并可减少日晒。 为了便于管理,新建菇房的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菇房过大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杂菌、病虫容易发生和蔓延;栽培面积过小,则利用率不高,成本大。一般每间菇房栽培面积以160-22 0平方米为宜。设置五层床架的菇房,从地面到屋檐为2-3m,屋顶高度以最上层床面到屋顶的屋脊2m 为宜,以利通风换气。菇房长约9m,进深以6-7m为宜。过深菇房中部通风不良;过浅则利用率不高,而且不利于保湿。 菇房的墙壁、屋面要求稍厚些,可以减轻气温突然变化对蘑菇生长的不利影响。一般墙厚30-3 6cm。地面和四壁宜光洁、坚实,最好用石灰粉刷,以防害虫躲藏,所有漏风处要堵塞,利于消毒和保温、保湿。 利用菇房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在新建菇房时,必须根据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慎重考虑,周密设计。菇房要求通风换气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冬暖夏凉,风吹不到菌床上。室内不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便于清洗;有利于防治杂菌及病虫。具体原则如下:

①空间比例:空间比是指菇房内空气流通的空间与菇床面积之比。理想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空间比应为5:1,空间比过小,无法及时排出蘑菇生长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气,易造成幼菇死亡或形成畸形菇而减产;空间比过大,菇房不易保温和保湿。 ②屋顶斜度:如果菇房屋顶斜度不够,屋顶凝结水下滴造成上层菇床堆肥过湿,并影响出菇和产量。合理的屋顶斜度应是屋顶三角架的高与菇房的宽度之比为1:4.73。 ③单元面积:蘑菇工厂化生产的菇房单间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左右。我国的蘑菇栽培方式绝大部分是在自然条件下一年栽培一茬,单间菇房的栽培面积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操作简便省力和有利于鲜菇销售等因素。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单间菇房的栽培面积以200~250平方米为宜。 ④保温性:菇房一方面要防止热气外流(如培养料后发酵),另一方面要不让外面冷热空气侵入。故要求保温性好。 ⑤密闭性:菇房的门窗设计要做到开能放,关能闭。开能放可保证菇房内的废气和多余热量及时排出,关能闭能使菇房保温、保湿和防止害虫侵入。 ⑥通气性:既要使菇房内的废气及时排出,又能使外界新鲜空气迅速进入茹房,所以,菇房要求开设地脚窗和屋顶气窗。 ⑦安全性:菇房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之中,菇房要承担每平方米70~80千克的培养料和覆土的重量,所以菇房和床架要搭建牢固。菇房地面要整平,最好铺设水泥地;柱脚架必须绝对垫平,避免在软质沙土上搭建;要采用成熟毛竹或硬质木作为菇架材料;用电设备要请电工合理安装。 环境控制 标准化菇房环境控制,一般采用“环境综合控制仪”,是专为智能菇房设计的高性能智能化监控仪器,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微电脑技术、数字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带有数码管显示,能够自动监测并显示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数据,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湿控制功能、循环风控制功能、空气净化功能等,控制面板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循环风的启动周期,带有通讯接口,可以和计算机联网构成菇房环境集中控制系统,一台计算机可以对多台控制仪进行统一监测管理。 ● 显示功能 显示菇房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数据。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循环风的启动周期。

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微电脑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带有LCD显示和键盘操作,能够自动监测并调节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温度、湿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湿、除湿控制功能和升温、降温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风机、加湿器等设备,通过键盘可以设置二氧化碳、温湿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带有通讯接口,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构成菇房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产品系统可应用于恒温菇房、农业温室、智能房、食品蔬菜保鲜库等。 一、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一)监测站主机 包括:数据采集器(RTU)、太阳能板、蓄电池、安装支架 (二)传感器系统 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CO2传感器。 (三)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制冷机、室内空气循环机、补光灯、喷水系统、加热器等(四)网络数据平台 包括:数据远程实时查看与下载功能;自动化控制功能;预警功能等

二、食用菌棚及菌菇房生产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1.通过精确的温、光、湿、气调控技术提高产量品质 对于影响菌类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机或电脑登陆网络数据平台查询菌类生长的环境情况,对不合理的环境因子进行远程控制调整,保证菌类始终生长在一个最佳的环境之中,保证其最佳的品质和产量。 2. 根据历史数据,人工调控生长环境,调整食用菌的上市期 食用菌类种植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数据平台,不仅支持在线数据监测,且同时能查阅历史监测数据。用户可以调出自然情况下食用菌产量和品质最好时期的历史数据,人工模拟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前或延后食用菌的上市时间。 3.预警服务 如果在生产中出现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时,系统就会自动触发预警功能,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可以远程通过调控设施进行环境调控,包括:通风机、加热器、遮阳、喷水、补光灯等。 系统结构及控制模式 (1)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中心服务器控制平台和下位机现场控制节点: ◇中心服务器控制平台可选用物联网感知应用平台或者是为客户专门定制的操作监测 平台。能够实现监测、查询、运算、建模、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括号内。) 1、嘌呤核苷得核糖1′位碳与嘌呤得N连接位置就是( )。 A、1位 B、3位 C、 5位 D、9位 2、稀有碱基含量较高得就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反义RNA 3、cAMP得主要作用就是( )。 A、能量货币 B、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 D、合成遗传物质 4、DNA得主链就是脱氧核糖与磷酸通过( )。 A、5′5′磷酸二酯键连接 B、3′5′磷酸二酯键连接 C、酰胺键 D、氢键 5、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T、 G与C配对得氢键个数分别就是( )。 A、1、2 B、2、1 C、2、3 D、3、2 6、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得( )。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7、蛋白质得等离子点( )。 A、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B、就是蛋白得特征常数 C、不就是蛋白得特征常数 D、不受离子种类影响 8、蛋白质得变性作用就是( )。 A、只就是一级结构破坏 B、只就是二级结构破坏 C、只就是空间结构破坏 D、所有结构都破坏 9、误服铅盐得病人可( )。 A、口服牛奶解毒 B、口服纯净水稀释 C、口服生理盐水 D、口服葡萄糖 10、变性蛋白质得表现就是( )。 A、粘度降低 B、不易被酶水解 C、形成结晶 D、生物活性丧失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维持DNA双螺旋结构得作用力主要有( )。 A、二硫键 B、碱基堆积力 C、碱基之间得氢键 D、盐键 2、引起核酸变性得因素有( )。 A、极端pH B、高温 C、低温 D、尿素 3、水解蛋白质得方法有( )。 A、酸水解法 B、碱水解法 C、酶水解法 D、加热法 4、DNA分子得碱基主要有( )。 A、G B、A C、 T D、C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化学-试题5

食品生物化学试题五 一、填空题 1.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是从开始,首先合成出具有嘧啶环结构的化合物是。 2. α-淀粉酶和 -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彻底水解。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在二级结构中,蛋白质的主要折叠方式是,和。 4. 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须基团是和。 5. 一般把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化学反应的 来表示。 6. 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酰基的载体为。 7. 人体对氨基酸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器官,在此氮的主要代谢产物是。 8.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是将氨基酸按链上的密码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转移入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9. 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10. 转氨酶都以为辅基,它与酶蛋白以牢固的形式结合。 11. 葡萄糖在体内主要的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12. 尿素生成的过程称为,主要在肝细胞的和中进行。 13. 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和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4. 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的主要能量贮存形式,由与3分子脂化而成的。 15. 脂肪酸分解过程中,长键脂酰CoA进入线粒体需由携带,限速酶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线粒体的乙酰CoA出线粒体需与结合成。 16. 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和等3个水平上进行。 二、选择题 1. 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必需氨基酸:() A.天冬氨酸 B.丙氨酸 C.甘氨酸 D.蛋氨酸 2. 下列糖中,除()外都具有还原性。 A. 麦芽糖 B. 蔗糖 C. 阿拉伯糖 D. 木糖 3. 人类和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酸 B.尿囊素 C.尿囊酸 D.尿素 4.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的氨基酸有20种。 B.构成蛋白质结构单元的氨基酸均为L-a-氨基酸。C.桑格(Sanger)反应中所使用的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 D.天然的氨基酸均具有旋光性。 5.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活化的专一性取决于:() A. 密码子 B. mRNA C. 核糖体 D. 氨酰-tRNA合成酶 6、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 c1→b→c→aa3→O2 B. c→c1→b→aa3→O2 C. c1→c→b→aa3→O2 D. b→c1→c→aa3→O2 7. 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 A.尿素 B.氨甲酰磷酸 C.谷氨酰胺 D.天冬酰胺 8. 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最后通路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 氧化磷酸化 C. 三羧酸循环 D. β-氧化 9. 在脂肪酸的合成中,每次碳链的延长都需要()直接参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