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药物化学简答题 判断合成药物的反应类型及建议

药物化学简答题 判断合成药物的反应类型及建议

药物化学简答题判断合成药物的反应类型及建议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结构、形态、性能和功能之间关系的学

科,广泛应用于合成新药研究、药物合成、药物材料开发以及药物安

全性测评等。

一、在合成药物过程中,反应类型及建议如下:

1、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最常用的合成药物方法之一,是指使用氢原

子与碳氢化合物互换反应,在反应中氢原子可以通过氢氧来节约,减

少反应的污染和提高反应的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不宜使用过

量的甲醇对反应物进行氢化,以防止碳氢化合物的过分氢化等。

2、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药物方法,通常用来将多个

有机物缩合成药物分子,也可用于将药物与其他宿主体结合起来形成

新分子。在进行缩合反应时,应注意控制比例以及反应条件,如控制

反应温度及时间,以确保反应进行稳定有序,使反应得到最优的效果。

3、羟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合成方法,是将羟

基与不同的有机物反应,以得到新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采用溶剂

来促进反应,此外,还可使用氧化剂以促进反应,以改善反应的效率

和改性反应产物。

4、缩合羧基化反应:缩合羧基化反应是指将羧基与另一个活性基结合

以形成新的化合物,常用于甲氧基化等合成药物。在进行缩合羧基化

反应时,应考虑加入可与羧基相协调的催化剂,以改善反应的效率和

稳定性,并且要注意把握活性基及羧基的比例,以防止反应发生失控等。

二、除了上述的反应类型外,在合成药物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

反应类型及建议:

1、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是一种用于去除药物中不必

要羧基或氧化物等杂质的有效反应,具有避免药物意外活化的优点,

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在使用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时,应选择

尽可能有效的硫醚,注意释放以及控制反应温度,并且保持一定的pH 值,以确保反应达到最佳效率。

2、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是指将烷基与活性中心进行反应,使得药

物的特定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进行烷基化反应时,应避免

使用过量的烷基,以防止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并且应考虑加入催化剂,以增加反应的效率,同时要控制反应温度,以避免有残存原料影响新

产物的质量。

三、在合成新药的行为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反

应物暴露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避免受到污染或被意外活化,要充

分利用一些低毒、可降解的细胞培养液,并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多

重温度控制、多重流动控制,确保合成的药物在反应过程中能够获得

最佳的性能和毒性。

总之,药物化学涉及许多不同的反应类型及建议,要想使合成的药物在反应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性能和毒性,应当充分利用其反应类型,避免药物在反应过程中受到意外活化或污染,从而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化学)

制药工艺学知识点总结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方法: 类型反应法、 分子对称法、 逐步综合法、 追溯求源法(逆合成分析法) 逆合成习题

杂环章节 ① ② ③Hantzsch 吡啶合成法 二、书本重要反应

1. P15益康唑(为上面的第1题) 2.P16克霉唑 3. P20普萘洛尔 4. P29盐酸苯海索 5. P36美托洛尔 6. P41 三氟拉嗪 7. P47克霉唑 8. P51 呋喃丙胺(即为上面的第7题) 9. P75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10. P82 乙胺嘧啶 名词解释 1.硫酸脱水值(Dehydrating value of sulfuric acid, D. V. S.):混酸硝化反应终了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比值。 D. V. S.=混酸中的硫酸(%)/废酸中的水量(%) 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涉及和生产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3.原子经济性: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以实现最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 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反应物的分子量总和)×100% 4.环境因子(E):E因子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E-因子=废物的质量(kg)/预期产物的质量(kg) 环境商(EQ):环境商(EQ)是以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量的多少、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EQ = E×Q 式中E为E-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所给出的对环境不友好度。 5.离子液体:室温离子液体简称离子液体,就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这种液体完全是由离子构成的。 6.TEBA:苄基三乙基氯化铵(CH3CH2)3N+CH2PhC- TBA:四丁基碘化铵(C4H9)4N+I-或者四丁基硫氢化铵(C4H9)4N+HSO4- 18-冠醚-6(简写18-C-6)二苯基18-冠醚-6 二环己基18-冠醚-6 7.D/L:表示分子的构型,根据与参考化合物D-或L-甘油醛的构型的实验化学关联而确定,常用于氨基酸和糖类的命名,但最好还是使用R和S表示。

药大版药物化学名解各章简答题汇总

【名词解释】 1、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2、非甾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广义的非甾类抗炎药也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 3、生物烷化剂(bioalkylating agents):也称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进行亲电反应和共价结合,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生物烷化剂是抗肿瘤药中使用最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 4、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c agents):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所必需的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5、代谢拮抗(lethal synthesis):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 6、致死性合成:是指与细胞正常代谢物结构相似的外来化合物,参与代谢过程,生成高毒性的、可导致细胞死亡的毒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损害。 7、结构特异性药物(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其生物活性与药物结构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在相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可找出共同的化学结构部分,称为药效团(pharmacophore)。 8、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简称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 9、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es):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10、前体药物(prodrug):将一个药物分子经结构修饰后,使其在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原药物分子发挥作用,这种结构修饰后的药物称作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1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COA是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抑制COA干扰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12蛋白同化激素:是一种能够够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使肌肉扩增,甚至是骨头的强度与大小的。同化激素是由天然来源的雄性激素经结构改造,降低雄激素活性,提高蛋白同化活性而得到的半合成激素类药物。 【简答】 1.降血脂药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答:(1)烟酸类——烟酸(2)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3)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4)其它类——右旋甲状腺素 何谓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其临床主要用途是什么 2答: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现临床使用的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为他汀类药物,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6类。此类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和甘油三酯水平,而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临床用于血脂调节药。(他汀类药物对HMG-CoA 还原酶具有高亲和力,可竞争性抑制HMG-CoA 还原酶活性,阻断HMG-CoA向甲羟戊酸的转化,是肝脏合成胆固醇明显减少,使LDL受体基因脱抑制,LDL受体表达增加,使血浆中的IDL及LDL被大量摄入肝脏,降低LDL及IDL的血浆浓度。另一方面,肝脏合成载脂量B100减少,也使VLDL合成下降。) 4. 简述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构效关系 答(1)3, 5-二羟基羧酸是产生活性的必需结构,含有内酯的化合物须经水解才能起效,可看作前体药物。 (2)改变C5与环系之间两个碳的距离会使活性减弱或消失。 (3)3,5-二羟基的绝对构型必须与美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中3, 5-二羟基的构型一致。 (4)在C6和C7间引入双键会使活性增加或减弱。 (5)环B中引入了4-氟苯基和异丙基,有助于产生较好的活性, 4-氟苯基与中心芳环不能共平面。 试比较反式己烯雌酚和天然雌二醇结构的相似之处,解释反式己烯雌酚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原因。 答:反式己烯雌酚(左)雌二醇(右) 反式已烯雌酚等非甾体雌激素之所以有雌激素样作用是因为它们的结构和天然甾体雌激素的结构(尤其是立体结构)非常相似:(1)都具有一个大体积的刚性而惰性的母环 (2)母环的两端都有两个能形成氢键的基团,和受体结合 (3)两个形成氢键的基团间的距离为 (4)空间长度和宽度均为和。 4、同化激素的临床用途及主要副作用是什么 答:临床用途——主要用于蛋白质同化或吸收不足,以及蛋白质分解亢进或损失过多等情况,如严重烧伤,手术后慢性消化性疾病,老年骨质疏松和肿瘤恶液质等病人。 不良反应——长期饮用引起水钠潴留及女性轻微男性化现象。有时引起黄絙,肾炎,心力衰竭。 5、半合成孕激素有几种结构类型各自的先导化合物分别是什么试述其结构改造方法。 答:(1)孕酮类孕激素--以黄体酮为先导化合物 改造方法:①在17α位引入OH,则活性降低。但是再将OH酯化则活性强而简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答:(1)引入C1,C2双键——△1、2衍生物:氢化泼尼松 (2)甾体激素中引入氟原子——6α-氟及9α-氟衍生物: 6α-氟代氢化泼尼松、9α-氟代氢化泼尼松、氟轻松 (3)皮质激素中引入16位甲基——16-甲基衍生物:地塞米松 (4)做成前药——21位酯化衍生物:地塞米松磷酸钠 7、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哪些临床用途它们有哪些主要副作用 答:临床用途——治疗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白血 病,哮喘等。外用用于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主要副作用——钠潴留作用。 1、简述糖尿病的类型以及相应的降血糖药物的类型,各举一例 答:糖尿病类型——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占10%,严重,胰岛细胞受损)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占90%,与肥胖、营养过剩有关) 降血糖药物的类型: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脲类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 非磺酰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马来酸罗格列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第十七章合成抗菌药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合成反应

摘要:药物几乎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并一直帮助人类同病魔进行着斗争。经过长期的探索, 人类对药物的发现和制造已经日趋科学化, 现在人类已经掌握了多种获得药物的方法, 化学合成法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而且也最为经济和高效的一种方法。化学合成法除用于药品的生产制造外, 在新药的设计和研制中也被普遍使用。 关键词:药物合成、化学合成、发展趋势、药物资源 一、合成化学: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合成化学是新药发现的主要动力和药物制造工业技术进步的源头。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一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合成药物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抗菌剂和抗生素的开发。直到20世纪初,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和传染病仍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当时医生对于流行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这些现在已经十分普通的病症束手无策,甚至人们可能仅仅因一次感染而死亡。 19世纪后半叶,在英国化学家珀金合成的苯胺类染料的基础上,德国细菌学家郭霍尝试用这些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成功创建了细菌染色法,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同时,科学家在用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试验过程中,观察到某些合成染料有一定的杀菌作用。1932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种被称为“百浪多息”的红色的偶氮类染料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以及兔、狗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以此染料挽救了身患链球菌败血病的女儿。一个人工合成抗感染疾病化学治疗药物的新纪元由此开启。科学家通过对这一药物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百浪多息的杀菌作用实际上是其在体内发生降解所生成的4-氨基苯磺酰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磺胺”)产生的。磺胺比百浪多息容易合成且价格更为低廉,作为二战前唯一有效的抗菌药物,它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杜马克也因此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磺胺的启发下,化学家们又合成了无数的磺胺类似物,并通过研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抑菌作用的关系,从中寻找更为强效、更为广谱的抗菌剂。现在,已经有20多种磺胺类的药物在市场上销售。

药物化学简答题及案例分析

1.为什么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有机物很多具有生物活性,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比例却很低? 答:因为天然产物提取物经过了长期自然选择,适应生物生理,因而多数具有生物活性,而人工合成化合物只是基于理论设计人为合成的,尚需实际筛选,所以活性比例低。 2.为什么很多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都是含氮的碱性化合物? 答: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很大一部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因为植物缺乏代谢氮的有效途径,因而只能通过次级代谢生成生物碱,生物碱类可与有机酸成盐保存于植物细胞内。 3.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答:药物化学的根本任务是设计和发现新药,其研究内容就是发现、发展和确证药物,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方式。 4. 什么是药物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 答:药物的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名称,是药学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名称,通常由研发者命名。 商品名——药品生产商所选用的名称。 化学名——按照IUPAC命名规则,根据药品化学式所命的名称。 专利名——药品专利人所选用的名称。 5.目前新药研发的典型流程?其中各个步骤的内容和意义? 答:新药研发包括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阶段。 (1)研究阶段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靶分子的优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这一阶段是新药的发现和确认,得到新化学实体(NCE)。 (2)开发阶段主要分为前期开发和后期开发。前期开发包括;临床前毒理学研究、IND(研究中新药)的制备、临床前各类研究、有选择的I期临床研究和早期的II期临床研究,这一阶段涉及到工业化制备与工艺研究、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试验和急性、亚急性、长期毒性试验等。后期开发主要是临床研究,分为I~III期,此外还包括药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等。 6.了解我国的新药分类和管理规定? 答: 一、我国化学药物的注册分为六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又包括:通过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得到的原料药及其制剂、天然物质中提取的或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用拆分或合成方法制备的已知药物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由已经上市的多组分药物制备为较少组分的药物、新的复方制剂; (2)改变给药途径并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经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药物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物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二、药物质量标准(有效、安全、稳定、可控) (1)疗效与毒副作用 (2)稳定性:药物在储存和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3)纯度:有效成分的含量,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引起的生理反应 (4)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 三、药品专利 药物有关的专利分为化合物专利和生产工艺专利,其中化合物专利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 四、行政管理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负责审查药品申请进入临床研究和申请上市销售,对药物的研究数据和临床数据进行评估,以确保生产的药品有合格的质量、达到生产商声明的疗效、没有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 7.什么是先导化合物?它的发现的途径有哪些? 答: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即先导化合物,大体分为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两大类。其主

药物化学简答题 判断合成药物的反应类型及建议

药物化学简答题判断合成药物的反应类型及建议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结构、形态、性能和功能之间关系的学 科,广泛应用于合成新药研究、药物合成、药物材料开发以及药物安 全性测评等。 一、在合成药物过程中,反应类型及建议如下: 1、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最常用的合成药物方法之一,是指使用氢原 子与碳氢化合物互换反应,在反应中氢原子可以通过氢氧来节约,减 少反应的污染和提高反应的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不宜使用过 量的甲醇对反应物进行氢化,以防止碳氢化合物的过分氢化等。 2、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药物方法,通常用来将多个 有机物缩合成药物分子,也可用于将药物与其他宿主体结合起来形成 新分子。在进行缩合反应时,应注意控制比例以及反应条件,如控制 反应温度及时间,以确保反应进行稳定有序,使反应得到最优的效果。 3、羟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合成方法,是将羟 基与不同的有机物反应,以得到新的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采用溶剂 来促进反应,此外,还可使用氧化剂以促进反应,以改善反应的效率 和改性反应产物。 4、缩合羧基化反应:缩合羧基化反应是指将羧基与另一个活性基结合 以形成新的化合物,常用于甲氧基化等合成药物。在进行缩合羧基化

反应时,应考虑加入可与羧基相协调的催化剂,以改善反应的效率和 稳定性,并且要注意把握活性基及羧基的比例,以防止反应发生失控等。 二、除了上述的反应类型外,在合成药物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 反应类型及建议: 1、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是一种用于去除药物中不必 要羧基或氧化物等杂质的有效反应,具有避免药物意外活化的优点, 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在使用氧化硫醚活化反应时,应选择 尽可能有效的硫醚,注意释放以及控制反应温度,并且保持一定的pH 值,以确保反应达到最佳效率。 2、烷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是指将烷基与活性中心进行反应,使得药 物的特定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进行烷基化反应时,应避免 使用过量的烷基,以防止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并且应考虑加入催化剂,以增加反应的效率,同时要控制反应温度,以避免有残存原料影响新 产物的质量。 三、在合成新药的行为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反 应物暴露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避免受到污染或被意外活化,要充 分利用一些低毒、可降解的细胞培养液,并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多 重温度控制、多重流动控制,确保合成的药物在反应过程中能够获得 最佳的性能和毒性。

化学中的药物合成技术

化学中的药物合成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已经成为人们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 之一。在药物开发过程中,药物合成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合 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合成原料转化为药物分子的工艺过程。化学合成的药物可以控制其结构、性质和质量,是一种可控性极 高的药物制备方法。本文将从药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合成路 径设计、催化剂选择等方面探讨化学中的药物合成技术。 一、药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 药物分子由分子基团组成,一般由若干个原子组成,这些原子 之间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和位置,决定了药物分子的化学、理化 性质,以及对生物体的生物活性。药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可以通过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转化来制备得到。药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 是基于有机合成化学的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基础知 识为依托。 有机合成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机理、转化方法和新 合成方法等的学科。在药物合成中,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是制备药物分子的关键。药物合成中需要用到各种反应类型,例 如缩合反应、羧化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等。药物合成中需

要控制的反应有很多,比如选择性反应、副反应、分子间选择性等。因此,对于药物合成技术的研究者来说,掌握有机合成反应机理和转化方式至关重要。 二、合成路径的设计 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是药物合成的关键环节。药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化学键的构造,是合成路线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药物合成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到制备药物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此,药物合成的路线通常采用已有的合成方法和已合成的中间体的生产。 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从原料和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出发,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机合成反应和合成路线,进行组合和改造,得到新的合成方案。合成方案需要考虑反应的可行性、纯度控制、收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对于难合成的药物,比如含有多个手性中心和多个官能团的药物分子,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尤为重要。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需要经过实验室的多次尝试和改进,最终确定可行的合成路线。 三、催化剂选择

(完整版)药物化学简答题答案

药物化学 1. 何谓前药原理?制备前药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利用前药原理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可以改变药物的哪些性质? 前药原理就是利用前药在体内作用的部位经酶或非酶作用转化为原药的潜代化原理。前药是一类经结构修饰将原药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封闭起来而本身没有活性的药物。制备前药的方法:酯化法、酰胺化法、成盐法等。 (1)改善药物的吸收性;(2)延长药物作用时间;(3)提高药物的选择性;(4)提高药物的稳定性;(5)提高药物的水溶性;(6)降低药物的刺激性;(7)消除药物的不良味觉;(8)发挥药物的配伍作用。 2. 何谓电子等排体?何谓生物电子等排体? 电子等排体是指外层电子数目相等的原子、离子、分子,以及具有相似立体和电子构型的基团。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原子或基团外围电子数目相同或排列相似,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常用于先导物优化时进行类似物变换 3. 简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水解开环反应及其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在地西泮的七元环结构中,含有1,2位酰胺和4,5位的亚胺结构,在遇酸或碱性条件下可能发生水解。1,2位的酰胺键水解开环属于不可逆的反应,而4.5位的亚胺酸性条件下水解开环是可逆的。因此地西泮口服后,在胃酸作用下,4,5位水解开环,进入碱性的肠道后,因PH升高,4,5位开环产物又可因闭环生成地西泮,因此4,5位水解开环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硝西冸、氯硝西冸及阿普唑仑的活性较强,可能与此有关 4. 简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苯二氮桌类药物多具有1,3-二氯-5-苯基-2H-1,4苯并二氮卓-2-酮母核。①N1位以甲基或长链烃基取代,能增强活性;②1,2位并合杂环,如三唑环,能增强活性;③4,5-位双键被饱和,活性下降;④5位苯环邻位引入吸电子基,能明显增强活性;⑤7位引入吸电子基团,增强活性。

药物化学重点简答题

第二章 2-1、巴比妥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中,用卤烃取代丙二酸二乙酯的a氢时,当两个取代基大小不同时,应先引入大基团,还是小基团?为什么?并用化学反应式写出异戊巴比妥的合成路线。 答:当引入的两个烃基不同时,一般先引入较大的烃基到次甲基上。经分馏纯化后,再引入小基团。这是因为,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因空间位阻较大,不易再接连上第二个基团,成为反应副产物。同时当引入一个大基团后,原料、一取代产物和二取代副产物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也便于分离纯化。 2-2、巴比妥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答:1,呈弱酸性,巴比妥类药物因能形成内酰亚氨醇一内酰胺互变异构,故呈弱酸性。2,水解性,巴比妥类药物因含环酰脲结构,其钠盐水溶液,不够稳定,甚至在吸湿情况下,也能水解。3,与银盐的反应,这类药物的碳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银溶液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继而则生成不溶性的二银盐白色沉淀。4,与铜吡啶试液的反应,这类药物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的结构,能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可供鉴别。 2-3、为什么巴比妥C5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必须全被取代才有疗效? 答: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的PKa值较小,酸性较强,在生理pH时,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在生理pH时,未解离的药物分子比例较大,这些分子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未解离的巴比妥类药物分子较其离子易于透过细胞膜而发挥作用。如果巴比妥酸5位上引入一个烃基或芳基时,对它的酸性影响不大,如5位上引入两个基团,生成的5.5位双取代物,则酸性大大降低,不易解离,药物分子能透过血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巴比妥酸和一取代巴比妥酸几乎全部解离,均无疗效。故只有当巴比妥酸5位上两个活泼氢都被取代时,才有作用,单一取代无疗效) 2-5、巴比妥药物化学结构与其催眠作用持续时间有何关系? 答:巴比妥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与5,5双取代基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取代基为支链烷烃或不饱和烃基时,如为烯烃、环烯烃,可能在体内易被氧化破坏,从而构成作用时间短的催眠药;如取代基为较难氧化的饱和直链烷烃或芳烃,一般为作用时间长的催眠药。 2-6、试分析酒石酸唑吡坦上市后使用人群迅速增大的原因。 答:镇静催眠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主要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因其有成瘾性、耐受性和蓄积中毒,在60年代苯并氮卓类药物问世后,使用开始减少。苯并氮卓类药物比巴比妥类药物的选择性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在60年代后逐渐占主导。唑吡坦的作用类似苯并

药物化学简答

药物化学简答 五、问答题 1) 为什么说“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 2) 药物的化学命名能否把英文化学名直译过来?为什么? 3) 为什么说抗生素的发现是个划时代的成就? 4) 简述药物的分类。 5) 巴比妥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中,用卤烃取代丙二酸二乙酯的氢时,当两个取代基大 小不同时,应先引入大基团,还是小基团?为什么? 6) 试说明异戊巴比妥的化学命名。 7) 巴比妥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8) 为什么巴比妥C5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必须全被取代才有疗效? 9) 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吗啡和可待因? 10) 合成类镇痛药的按结构可以分成几类?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不同,但为什么都具有 类似吗啡的作用? 11) 根据吗啡与可待因的结构,解释吗啡可与中性三氯化铁反应,而可待因不反应,以及可 待因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又可以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的原因? 12) 试说明地西泮的化学命名。 13) 试分析酒石酸唑吡坦上市后使用人群迅速增大的原因。 14) 请叙述说普罗加比(Pragabide)作为前药的意义。 15) 合成M胆碱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化学结构有哪些异同点? 16) 叙述从生物碱类肌松药的结构特点出发,寻找毒性较低的异喹啉类N胆碱受体拮抗剂 的设计思路。 17) 结构如下的化合物将具有什么临床用途和可能的毒副反应?若

将氮上取代的甲基换成 异丙基,又将如何? 18) 苯乙醇胺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碳是手性碳原子,其R构型异构体的活性大大高于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S构型体,试解释之。经典H1受体拮抗剂有何突出不良反应?为什么?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如何克服这一缺点?经典H1受体拮抗剂的几种结构类型是相互联系的。试分析由乙二胺类到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哌嗪类的结构变化。从Procaine的结构分析其化学稳定性,说明配制注射液时注意事项及药典规定杂质检查的原因。以Propranolol为例,分析芳氧丙醇类-受体阻滞剂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从盐酸胺碘酮的结构出发,简述其理化性质、代谢特点及临床用途。写出以愈创木酚为原料合成盐酸维拉帕米的合成路线。简述NO Donor Drug扩血管的作用机制。 Lovartatin为何被称为前药?说明其代谢物的结构特点。以Captopril为例,简要说明ACEI类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及为克服Captopril的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方法。简述钙通道阻滞剂的概念及其分类为什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而且选择性好?请简述止吐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试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多潘立酮比甲氧氯普胺较少中枢副作用的原因。 31) 以联苯双酯的发现为例,叙述如何从传统药物(中药)中发现新药?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答案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答案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答案 药物合成反应是药物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成反应可以获得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从而用于研发新药。在药物合成反应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药物合成反应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将给出一些药物合成反应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1. 请给出以下反应的产物: (a) CH3CH2CH2MgBr + H2O (b) CH3CH2CH2COOH + SOCl2 (c) C6H5CH2OH + H2SO4 (a) CH3CH2CH2MgBr + H2O 答案:CH3CH2CH2OH + Mg(OH)Br (b) CH3CH2CH2COOH + SOCl2 答案:CH3CH2CH2COCl + SO2 + HCl (c) C6H5CH2OH + H2SO4 答案:C6H5CH2OSO2OH + H2O 2. 请给出以下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类型: (a) CH3CH2CH2Br + NH3 (b) CH3COOH + CH3OH (c) CH3CH2CH2OH + PCl5 (a) CH3CH2CH2Br + NH3 答案:CH3CH2CH2NH2 + HBr

反应类型:亲核取代反应 (b) CH3COOH + CH3OH 答案:CH3COOCH3 + H2O 反应类型:酯化反应 (c) CH3CH2CH2OH + PCl5 答案:CH3CH2CH2Cl + POCl3 + HCl 反应类型:亲电取代反应 3. 请给出以下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机理: (a) CH3CH2CH2OH + H2SO4 (b) CH3CH2CH2COOH + NaOH (c) CH3CH2CH2Br + Mg (a) CH3CH2CH2OH + H2SO4 答案:CH3CH2CH2OSO2OH + H2O 反应机理:在酸性条件下,H2SO4负责质子化,使得CH3CH2CH2OH中的羟基离子化,生成CH3CH2CH2O+,然后与H2SO4中的SO42-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b) CH3CH2CH2COOH + NaOH 答案:CH3CH2CH2COONa + H2O 反应机理:在碱性条件下,NaOH负责质子化,使得CH3CH2CH2COOH中的羧基离子化,生成CH3CH2CH2COO-,然后与NaOH中的Na+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c) CH3CH2CH2Br + Mg

化学反应中的药物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药物化学反应药物化学反应是药物设计和合成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和改良药物分子结构,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药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原理和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物化学反应,以帮助读者了解药物设计和合成的基本知识。 1. 酰化反应 酰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化学反应,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加入酰基(-CO-)来改变其性质。酰基是一种常见的功能基团,可以改变分子的疏水性、氢键作用和电荷分布,从而调节其亲和力和生物利用度。酰化反应通常使用酸催化剂和反应物进行,例如酰化试剂和羧酸,反应生成酰化产物和水。 酰化反应也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和解毒。在身体内,酰化代谢可以将药物中的活性基团与内源性代谢产物结合,从而减少药物的毒性和排泄代谢。例如,酰基转移酶可以将乙酰化试剂与体内活性物质结合,形成乙酰化产物,降低毒性和代谢速率。

2.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化学反应,是通过在药物分子中引 入氧原子或氧化物基团来调节其亲和力和代谢途径。氧化反应通 常使用氧化剂、铜催化剂等进行,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还原物。 氧化反应可以用于药物代谢、代谢加速和氧化解毒。在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代谢酶,能够通过氧化反应将 药物分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水溶性代谢产物,从而加速药物的 排泄和代谢。 3. 还原反应 与氧化反应相对应的是还原反应,是通过还原剂或电子供体引 入电子或氢原子,从而改变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通常 使用铁、锰甚至发酵剂等还原条件,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和氧化物。 还原反应在药物设计和合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过氧化 物歧化酶(catalase)在身体内可用于分解药物代谢中产生的过氧 化物和自由基,从而减轻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药物化学简答题题目

药物化学简答题 1、前体药物的含义和用途 前药的含义:将有活性的原药经结构改造变成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在进入体内后经代谢释放出原药并产生预期的药理作用,该体外无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称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Prodrug)。 用途:⑴增加药物溶解度;⑵提高脂溶性,促进药物吸收;⑶增强药物的稳定性;⑷降低毒副作用;⑸延长作用时间;⑹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作用选择性;⑺消除药物不适宜的性质,使患者容易接受。 2、青霉素、头孢菌素的结构特点 (1)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具有一个四元的ß-内酰胺环; (2)都含有羧基,可形成钠盐或钾盐,水溶性提高; (3)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别含有3个和2个手性碳,均具有旋光性; (4)将青霉素的6位和头孢菌素的7位酰氨基水解,分别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7-氨基头孢烷酸(7-ACA)。以6-APA和7-ACA为原料,可制得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性质稳定,活性提高,抗菌谱扩大。 3、药物代谢反应的含义和分类 药物代谢:指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是药物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是人体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功能。 药物代谢一般分为两类,又称作两相,即Ⅰ相代谢与Ⅱ相代谢。 ⑴Ⅰ相代谢(生物转化):也称作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暴露出羟基、羧基、氨基、巯基等极性官能团。 ⑵Ⅱ相代谢(生物结合):由Ⅰ相代谢引入或暴露出的极性官能团与内源性成分葡萄糖醛酸、谷胱甘肽、甘氨酸、硫酸等发生共价键的结合反应,生成极性大,低毒、无毒或高水溶性的结合物,最终排出体外。 1

大学药物合成教案

大学药物合成教案 大学药物合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药物合成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3.了解药物化学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2.药物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3.药物化学中的术语和概念 4.药物合成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5.案例分析及讨论 三、教学方法 1.讲授、互动、讨论 2.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3.实践操作、上机实验 四、教学流程 第一节: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1.药物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2.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区别 3.药物的成分和作用 第二节:药物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1.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药物合成过程的优化 第三节:药物化学中的术语和概念 1.反应物和产物 2.活化剂和催化剂 3.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 第四节:药物合成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1.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和高效性 2.中间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3.合成路线的优化和改进 第五节:案例分析及讨论 1.选择一种药物,分析它的合成路线和难点 2.讨论合成路线的优化和改进 3.讨论合成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第六节:实践操作、上机实验 1.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2.化学反应的操作和控制 3.上机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手段 1.教材:《药物化学》 2.软件:ChemDraw、Origin等科学软件 3.实验室设备:药物合成实验装置 4.文献:相关的药物合成研究论文

六、教学效果 1.学生能够熟悉药物化学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了解药物合成过程中的难点和挑战。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 1.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结合实例和案例,拓宽学生的思维。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对于安全问题和实验操作规范要进行重点强调。

间位取代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间位取代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 间位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药物研发领域。这种反应以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取代基被另一个取代基所取代为特征,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转化之一。 间位取代反应的机理复杂而多样,取决于反应物的结构和反应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该反应可以通过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以及自由基取代等机制进行。这些机制在反应体系中可以相互竞争,产生不同的产物。 间位取代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有机合成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适当的试剂,可以实现特定位置的取代,从而合成带有特定功能基团的目标化合物。同时,间位取代反应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在合成新药分子和药物分子修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间位取代反应仍将持续受到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随着有机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我们可以预见,间位取代反应将在更广泛的化学领域中得到应用,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他相关领

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重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间位取代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定义间位取代反应,解释其基本原理和机理。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间位取代反应的机理,包括反应过程、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变化等相关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间位取代反应的应用领域,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此外,我们还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的编排,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间位取代反应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反应。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3 目的

药物化学 简答题

药物化学简答题 1.结合5-氟尿嘧啶和尿嘧啶的化学结构分析,在嘧啶类抗代谢抗肿瘤药中,为什么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最强? 解析:5-氟尿嘧啶是运用电子等排理论,以氟原子代替尿嘧啶中的氢原子后而得;为尿嘧啶衍生物。由于氟原子半径和氢原子半径相近,氟化物的体积与原化合物几乎相等,加之C-F键比较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能在分子水平上代替正常代谢物,掺入肿瘤组织即导致肿瘤细胞的致死性合成,加之尿嘧啶掺入肿瘤组织的速度较其他嘧啶快,所以5-氟尿嘧啶抗肿瘤作用最强。 2.环磷酰胺注射溶解后为何马上使用? 解析:环磷酰胺的水溶液不稳定,磷酰胺基易水解,形成水中不溶物而产生沉淀,加热更易分解,失去生物烷化作用,故制成粉针剂,临用前新鲜配制,溶解后短期内使用。 3.分析处方,判断其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如不合理需采取什么措施?某患者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ml;维生素C注射液,5ml ,i.v.;10%葡萄糖液,500ml。 解析:不合理,磺胺类药物显弱酸性,且其弱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其钠盐的水溶液遇酸性药物会析出沉淀;维生素C注射液显酸性,两种药液混合会发生沉淀,所以应将上述两种注射液分别给药。

4.盐酸普鲁卡因、氨茶碱、地塞米松合用是否合理?分析下列处方是否合理?有位患者系支气管哮喘伴有神经官能症,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0.45g ;氨茶碱注射液0.125g ;地塞米松注射液5ml。 解析:不可合用,盐酸普鲁卡因偏酸性,氨茶碱偏碱性,两者合用后可析出普鲁卡因,使溶液呈现浑浊或沉淀,普鲁卡因进一步可发生水解失效。氨茶碱在pH=8以下亦不稳定,易变色,降效,甚至形成结晶。地塞米松与普鲁卡因混合可使后者分解,产生具有毒性的苯胺。 5.服用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和扑尔敏的司机为什么暂时不能驾驶车辆?如果司机要驾驶车辆,应选用哪种药物比较合适? 解析:因为苯海拉明和扑尔敏除了拮抗组胺H1受体产生抗过敏作用外,同时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其结构含有具较大脂溶性的基团,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进人中枢,产生中枢抑制作用,所以服药后易产生困倦,影响车辆驾驶。如果要驾驶车辆,可选择非镇静的H1受体拮抗剂,如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这些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已与经典的H1受体拮抗剂有所不同,通过引入亲水性基团,使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克服了中枢镇静的副作用。 6.结核病人服用利福平后,病人的尿液、粪便、唾液、泪液、痰液及汗液常呈橘红色,这是什么原因?

药物化学简答题

抗生素 1.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哪几大类?各举一例药物。 (1)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2)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5)其他:氯霉素 2.简述青霉素对酸、碱、酶的不稳定性,试以反应式表示。 (1)在强酸条件下或氯化高汞的作用下,β-内酰胺环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青霉酸与水生成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释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青霉醛。另一途径为青霉酸脱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在分解为D-青霉胺和青霉醛。在弱酸(pH=4)的室温条件下,侧链上羰基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β-内酰胺环,再经重排生成青霉二酸,青霉二酸可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2)在碱性条件下,碱性基团向β-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加热时易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氯化高汞青霉噻唑酸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3)在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酶中亲核性基团向β-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加热时易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氯化高汞青霉噻唑酸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3.简述寻找耐酸、耐酶、广谱青霉素的研究方法。 (1)耐酸青霉素的设计原理:天然青霉素V的6位酰胺侧链上连有吸电子基,可阻碍电子转移,避免分子内重排,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为寻找耐酸青霉素提供了基本思想,即在6位酰胺基的α位引入O、N、X等电负性原子,从而合成了一系列耐酸的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的设计原理:通过改变6位侧链,引入立体障碍大的基团,可以阻止青霉素和β-内酰胺酶的活性中心作用,同时可以限制侧链和酰胺C=O之间的单键旋转,迫使青霉素分子变成一种与酶活性中心不易适应的构型,降低了青霉素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从而保护了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3)广谱青霉素的设计原理:对G+菌的作用低于青霉素G,但对G-菌却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析原因是由于其侧链为亲水性。受之启发,合成一系列含有NH2,COOH,SO3H的侧链的半合成青霉素。 4.为什么青霉素G不能口服?而青霉素V却可以口服?为什么青霉素G的钠盐或钾盐必须做成粉针剂型? 青霉素G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重排而失活。因此不能口服,通常将其做成钠盐或钾盐注射使用,但其钠盐或钾盐的水溶性碱性较强,β-内酰胺环会发生开环生成青霉酸,失去抗菌活性。因此青霉素的钠盐或钾盐必须做成粉针剂使用。 青霉素V:具有耐酸性,不易被胃酸破坏。 5.奥格门汀是由哪两种药物组成?说明两者合用起增效作用的原理。 临床上使用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组成复方制剂称为奥格门汀,可使阿莫西林增效130倍,用于治疗耐阿莫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光谱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但会被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而失活。克拉维酸是有效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与多数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可使阿莫西林免受β-内酰胺酶的钝化,用于治疗耐阿莫西林细菌所引起的感染。 6.简述天然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稳定性,并说明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属离子的食物一起使用的原因。 (1)天然四环素具有易产生耐药性,化学结构在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等缺点。不稳定部位为C-6位的羟基和C-4位的二甲胺基。在酸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和C-5α上氢发生消除反应,生成无活性橙黄色脱水物。在pH2-6条件下,C-4二甲胺基很易发生可逆反应的差向异构化,生成差向异构体。4位差向异构化产物在酸性条件也还会进一步脱水生成脱水差向异构化产物。在碱性条件下,C-6上的羟基形成氧负离子,向C-11发生分子内亲核进攻,经电子转移,C环破裂,生成无活性的具有内酯结构的异构体。(2)分子中含有许多羟基、烯醇羟基及羰基,在近中性条件下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和钙离子形成黄色的络合物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上,小儿服用后会发生牙齿变黄色,孕妇服用后其产儿可能发生牙齿变色、骨骼生长抑制。因此小儿和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7.试从红霉素的不稳定性说明半合成红霉素药物的设计原理,并举出两例药物。 结构存在多个羟基以及在其9位上有一个羰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发生分子内的脱水环合。在酸性液中,C-6上的羟基与C-9的羰基形成半缩酮的羟基,再与C-8上氢消去一分子水,生成8,9-脱水-6,9-半缩酮衍生物。然后C-12上的羟基与C-8-C-9双键加成,进行分子内环合,生成6,9,-9,12-螺旋酮。(2)①早期对红霉素的结构修饰主要是将红霉素制成各种酯类和盐类的前体药物目的是增加红霉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红霉素乳糖醛酸盐、琥乙红霉素②后期主要是针对红霉素酸降解的机制对大环内酯进行改造。在红霉素在酸降解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基团有C-9酮,C-6羟基,C-12羟基和C-8氢,因此结构修饰主要在这些部位进行。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 8.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共性?为什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 (1)共同特点:①结构:含氨基糖,碱性多元醇②抗菌谱:广谱,对G-菌的作用强于G+③作用机制相似:抑制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④副作用相同,听觉毒性,肾毒性⑤易产生耐药性。(2)一些耐药菌会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灭活。包括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这些酶的作用均使卡那霉素失去活性。 9.为什么红霉素口服后生物利用度极低? 水溶性小,只能口服,但在胃酸中不稳定,易分解迅速失去活性。 合成抗菌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