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7.(2021成都中考)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的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8.(2019河南中考)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答案: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2021广东中考节选)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和,这是燃烧的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上层盏内油温,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炷油三(2)放热升高挥发(3)BCD

10.(2022天津中考)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影响环境,二氧化碳可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9.2 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g,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答案:(1)石油

(2)2NaOH+CO2Na2CO3+H2O

(3)C6H12O6+6O26CO2+6H2O

(4)10.813.6

11.(2022四川南充中考改编)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

)受温度和pH

2

影响,根据某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下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至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2)工业行业大类中,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

(5)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

)受温度和pH影响的规律是。

2

答案:(1)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2)钢铁

(3)CH4+2O2CO2+2H2O

(4)CO2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5)温度一定,pH越大半衰期越长;pH一定,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或温度一定,pH越小半衰期越短;pH一定,温度越低半衰期越长)

模拟预测

1.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可采用的方法是()

A.添加足够多的燃料

B.只需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只需通入足够多的空气

D.既通入足够多的空气,又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既要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又要增大氧气的浓度。答案:D

2.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解析:该反应中镁与氧结合生成了氧化镁,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故B正确;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固体和黑色颗粒,不能将结论当成现象来叙述,故C错误;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D正确。

答案:C

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天然气的燃烧没有温室气体产生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气和煤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的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等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很多,因此煤燃烧更容易导致酸雨,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二者燃烧都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天然气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说明天然气中含有硫元素。

答案:A

4.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解析: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铜丝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熄灭,故选A。

答案: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③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氧化反应并放热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②⑤

解析:急速的燃烧不一定发生爆炸,当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②错误;燃烧不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故③错误。

答案:B

6.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

解析:图A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错误;图B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错误;图C所示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正确;图D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错误。

答案:C

7.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燃煤会产生二氧化硫,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填“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形成酸雨。可以用碱液吸收二氧化硫,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会生成亚硫酸钠(Na2SO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实验室里,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2X+5SO22MnSO4+K2SO4+2H2SO4。其中X的化学式为。(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所致。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A.SO2

B.NO2

C.PM2.5

D.CO

解析:(1)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酸雨的pH<5.6,即小于正常雨水的pH,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SO2+2NaOH Na2SO3+H2O;(3)据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2KMnO4+2X+5SO22MnSO4+K2SO4+2H2SO4反应前含有5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锰原子,10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2个钾原子,2个锰原子,5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故2X中含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X为H2O;(4)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故C正确。

答案:(1)CH4(2)低于SO2+2NaOH Na2SO3+H2O(3)H2O(4)C

8.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填字母)。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 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解析:(1)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①装置B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可作干燥剂,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干扰实验;②装置C盛放的试剂应为浓硫酸,目的是通过装置C是否增重测定H元素的有无,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烧碱溶液,目的是通过装置D是否增重测定C元素的有无,如果先经过NaOH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到浓硫酸中,影响水的测定结果,因此要将气体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③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中不含CO2;装置C增重1.8g,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1.8g水,则含H元素的质量为×100%=0.2g;装置D增重2.2g,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2.2g二氧化碳,同理可知含C 1.8g×2

18

元素0.6g,故1.6g气体X中含H元素0.2g、含C元素0.6g,含O元素的质量=1.6g-0.2g-

0.6g=0.8g,由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0.6g∶0.8g=3∶4,因此1.6gX气体中含有

1.4gCO,由此可知气体X中没有CH4,剩下0.2g气体为H2。

答案:(1)验纯CH4+2O2CO2+2H2O

(2)①除去CO2、H2O②b、a③H2和CO

9.(1)图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2)当划火柴时,人们发现直立火柴,火焰会慢慢熄灭,若慢慢倾斜倒立火柴,则燃烧更旺(如图2),原因是。

(3)纸火锅(如图3)在各个城市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

是。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作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

是。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实验验证】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解析:(1)实验1:通过实验可知,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燃烧,因此可以得出燃烧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实验2:扣在玻璃杯中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而空气中的蜡烛不会熄灭,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要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实验3: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需要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能燃烧,因此可以得出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2)当划火柴时,如果直立火柴,则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如果火焰在火柴梗的下方,燃烧产生的热量充分的给火柴梗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则燃烧更旺。(3)由于火锅内的水蒸发吸收热量,因此纸火锅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纸火锅在使用时不会被火点燃;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可使固体酒精与空气隔绝;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会熄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答案:(1)实验1: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果直立火柴,则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如果火焰在火柴梗的下方,燃烧产生的热量充分地给火柴梗加热,很容易使温度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3)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Ca(OH)2CaCO3↓+H2O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含答案)含答案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45分钟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2·兰州中考)在“甘肃省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中,由兰州分馆设计 制作的“清洁绿色能源”专题展览引起各方关注。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 B.风能 C.地热能 D.石油 2.下列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 )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4.(2012·广州中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5.氢气作为能源,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分析其原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虽然制氢气的资源丰富,但制取成本高 B.高效、经济的制取氢气的方法还在研究之中 C.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 D.氢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就会发生爆炸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引起的,而缺氧窒息又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发生火灾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并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7.(2012·泸州中考)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7.(2021成都中考)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巩固复习题精编(含详细 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巩固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详细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C.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2.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H2和空气 B.H2和天然气 C.N2和O2 D.CH4和CO2 3.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B.C.D.4.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氦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天然气和氮气 D.氮气和氧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6.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二、多选题 7.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

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有助于促进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8.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化石燃料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颜色深暗的黏稠状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炭是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制得的,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和碳元素,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硫、氮等 9.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B.探究CO2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三、填空题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________. 12.石油中主要含________ 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 不同,可将石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有下列能源:化石燃料、太阳能、煤气、汽油、沼气、氢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 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 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实验★★★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选择题、填空题 3. 化石燃料★★选择题 4. 能源与环境★★★选择题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选择题、填空题。 6.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 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 A B (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 (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 C D (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 (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 (2)木炭用作吸附剂 A.A B.B C.C D.D 4.鉴别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必须用到的是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紫色石蕊的水

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下列类推:①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④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⑥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 6.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 (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 (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A.(2)(4)B.(1)(3)(4)C.(1)(2)(4)D.(1)(2)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8.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空调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 9.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观察颜色 D.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解析:A 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解析:C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 解析:C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 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选项气体X水温/℃ A氮气45 B氧气10 C空气80 D二氧化碳100 A.A B.B C.C D.D C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含答案)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答案: (1)放出热量 (2)吸收热量 (3)石油 (4)CH 4+2O 2=====点燃CO 2+2H 2O (5)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7)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8)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9)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10)最理想 (11)2H 2+O 2=====点燃2H 2 O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果分析 出现热气腾腾现象,试管外壁发烫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①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②有些反应是放热的,称为放热现象,如物质的燃烧等。 ③有些反应是吸热的,称为吸热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谈重点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其反应条件并无直接关系,即反应条件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不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3)能量的利用 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 ②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陶瓷、水泥、发射火箭。 ③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 ④食物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例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因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煤燃烧发电 解析: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燃烧、光合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其能量变

化由化学变化产生;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没发生化学变化,是太阳能转化成了热能。 答案:B 2.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是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它们都是混合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①煤 a.性质:黑色固体,有光泽,具有可燃性。 b.组成元素: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氮、硫、氧等元素。 c.形成:古代植物遗体深埋在地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d.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这个过程叫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②石油 a.性质:黑色黏稠状的液体。 b.组成元素: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c.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深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d.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这个过程叫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辨误区煤、煤气与罐装煤气的区别 ①煤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但由于煤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严重,因此可把煤加工成煤气使用。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②罐装“煤气”不是煤气而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物质。 ③天然气 a.成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含有其他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b 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它可以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可利用沼气煮饭、发电,沼气肥是很好的农家肥。沼气的利用为农民解决了燃料问题,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均不可再生,哪种燃料较清洁呢? 是天然气啊,因为它既不含硫,又不含氮,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它还是气体燃料,燃烧更充分。 【例2—1】以下说法违背科学事实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 B.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炭是化学变化 C.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是化学变化 D.煤燃烧时产生污染的元素是硫和氮 解析:三大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炭组成以碳元素为主;石油组成以众多有机物为主;天然气以CH4为主。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蒸馏分离是物理变化。煤中含有S、N等杂质元素,燃烧时产生大气污染物SO2、NO2等。 答案:C (2)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①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 解析:B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 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 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解析:B 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解析:B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练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禁放烟花爆竹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秸秆露天焚烧 2.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 4.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C.家用煤加工成峰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B.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缓慢氧化不会放热 C.称量10.0g氯化钠固体时,应先在托盘天平左盘放好药品,然后在右盘放10g砝码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7. 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湿抹布扑灭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 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未来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CH4·n H2O)属于冰 D.开发利用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10.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一一燃料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卫星、军事上。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都可以作为燃料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11.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1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扑灭 B.铁强化酱油中的“铁”指的是单质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简答题(共30分) 13.(10分)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推荐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能优化单元训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训练 中考回顾 1.(2014福建厦门中考)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2.(2014福建漳州中考)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B.一氧化碳 A.粉尘 D.二氧化硫 C.甲烷 答案:D 3.(2014福建厦门中考)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 答案:B 4.(2014福建莆田中考)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5.(2014福建龙岩中考)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答案:A 6.(2014福建泉州中考)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旅游资源丰富,请你一起领略泉州的魅力。 (1)泉州小吃“牛肉羹”的主要原料有牛肉、地瓜粉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2)品尝名茶“铁观音”习惯先闻茶香。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能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是。 (3)泉州特色民俗表演“火鼎公婆”是利用木炭在铁锅中燃烧来制造“火鼎”效果,演员摇 动扇子使木炭燃烧更剧烈,其化学原理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乙醇 2.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3.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5.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6.“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7.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衣料中的蚕丝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建筑高楼大厦时用到的钢是纯净物 D.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8.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 Zn+H2SO4(稀)=ZnSO4+H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 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 D.电解水:2H2O2H2↑+O2↑ 9.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积极开发太阳能 10.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A.只有C B.只有N C. C和O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探究题测试(含答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探究题 附答案 1、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发现,金属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岀白光,没有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 端伸入内焰,导岀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 4、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 验一。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 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 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查阅资料】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 焰与其 _ 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 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__ (填 “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物质 熔点/ J C 沸点/ C 燃烧时温度/C 石蜡 50 〜70 300〜550 约60 0 铁 1 535 2 750 约 1 800 钠 97.8 883 约 1 400 2、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杯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 火柴靠近铜管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1)A 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 压,则烧瓶内 沸水的温度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 3、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下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 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岀疑问。 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 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a 试管中白 磷没有燃烧 【反思与评价】 (1)改 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___ (2)赵同学指出图2装置有不 6n't ri» t (WK 曲厳 HO 铜管 8 I I 序轻庶比輩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及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 B.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 C.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 2.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了灯芯的着火点 4.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5.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A.开发新能源,实行低碳排放 B.煤炭脱硫,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植树造林,减少土壤沙漠化 D.污水要集中排放到大海和江河中 6.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O2,此方法是化学变化 B.N2可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CO2能灭火,只利用了CO2的化学性质 D.CO和H2均有还原性、可燃性和毒性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8.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区别硬水和软水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学生设计实验时,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如图),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B.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C.用碱石灰和醋酸钠固体加热制甲烷气体D.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示实验既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又说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B.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所示实验既说明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又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 D.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可 燃不助燃 4.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通电 氢气+氧气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5.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①都产生热量;②都有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都很缓慢;⑤都要与氧接触;⑥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④ 6.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下列物质鉴别的方法错误的是() A.木炭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观察颜色 D.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重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详解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可倒入蔬菜,降温灭火 B.加油站不应建有围墙 C.煤矿井下应保持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D.夜间闻到“燃气”气味,应开灯及时查明漏点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若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在着火的初期,正确做法是 A.打开门窗通风B.拨打电话求救C.乘坐电梯逃生D.用灭火器灭火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H2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关闭活塞,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6、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7、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的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氧气参与B.通过降低着火点就可以阻止燃烧 C.油锅着火可以浇水扑灭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都要严禁烟火

综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以站立姿势跑出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打开窗户跳出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2O5属于氧化物 ②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③“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 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 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措施可行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做燃料B.修高烟囱争取把废气排到高空 C.CO还原氧化铜时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D.为防止酸雨危害庄稼,在田地里放置活泼金属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B.C与CO2反应放热 C.C、CO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D.CO、CO2都有毒 7、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能力)——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图中所涉及的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3.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程度很小的载客工具。下列交通工具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A.复兴号高速列车 B.柴油汽车 C.天然气汽车 D.氢动力汽车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

通常要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先开灯进行检查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岀热量,而煤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D.气态燃料与空气接触充分,可提高燃料利用率 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