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上承殷商龟卜文化,下启诸子百家智慧,在由物取象,立象尽意,会意悟道的沉思与理性升华过程中铸成中华文化经典。“易”虽以卜筮外衣留存于世,但其并非是古人凭空虚构的单纯占筮精神产物。“易”是古代经圣高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第二章)。“易”的构架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具有超越时代的思维特征。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人们难以凭借所处时代的文化语言和经验知识来描述超越时代的理性思想,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将天地之道与人生哲理隐含在森罗万象的卦象与筮法之中。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现代智慧的开启,“神明之德”将渐露于世,“万物之情”亦可被世人领悟。通过“易”与现代科学知识及其认识方法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易学虽然古老,但其深藏的哲理与现代科学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透射出东方合理思想的质朴灵光。

一、筮法的象数内涵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构成,每爻非阴即阳,并且阴爻与阳爻要区分其老少变化。因此,一卦包含有六十四种变化,六十四卦共可衍生出四千零九十六种状态。以其象意“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第四章),即将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各种现象分类包含在卦象之中,从而“天下之理得矣”。具体卦象的产生是通过极展天地大衍之数的筮法来实现。

占筮采用五十根蓍草为工具,从中取一始终不用以此象征天地未开之始的太极。之后将余下的四十九策随意分二,分别握于左、右手中,此为第一营,象征太极生阴阳两仪。再从右手取出一策,放在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此为第二营。然后将左右手中的中蓍草分别四根一数,此为第三营。到此左右手中各自余数可能为一至四,将其依次分别夹于左手无名指、中指及食指之间,此为第四营。最后将左手指间的蓍草暂放一旁不用,此时所余之策为四十或四十四。上述四营为第一变。将第一变的余策再按四营规则(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继续进行操作,余策可能为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此为第二变。再进行第三变操作,余数可能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或三十六,用四除之,其商必为六、七、八、九中一数。依次定为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到此产生一爻(初爻),少阳和少阴称为静爻;老阴和老阳称为变爻。对大衍之数,再按取一不用,四营三变的操作法则演数,依次可得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总六爻而成一卦,从而获得明示事物状态的具体卦象,以此来开启人生立身处世之道。

筮法的数象约定与演习规则隐含有丰富的经验智慧和哲学思想。如取一不用,为象

征天地未开启之前的太极;分二操作,表示左象天,右象地;挂一象意表示人;揲四象四时等都是后世学者公认的象意思想。对于选四个可能的余数之商六、七、八、九为四象,并取九示阳,取六示阴等象数问题,则有不同的依据和考证见解,各类文献载有其详。在此笔者依据古人崇尚神灵的意向,并综合“易经”卦爻辞的象意和相关文献的解说给出一种推断。占筮形成年代晚于龟卜,龟卜依据甲壳裂纹直指神灵显吉凶;占筮倾向于理性法则,借神托辞断吉凶。可见筮法断吉凶含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理性智慧。考证筮法的数象应立足史载事实,以卦爻辞的思想宗旨为主,以“易传”的阐述为辅来进行分析而作结论。卦爻辞形成早于“易传”,其解说并不直言阴阳及四象,但其本质和内涵却直指阴阳与四象的基本思想。“易传”用阴阳及四象等观念解“易”,成就了《周易》的思想理论体系,使“易”成为一部完善的阴阳学说经典。因此,我们在不离卦辞和爻辞思想宗旨的前提下,仍可用“易传”的阴阳概念来解读筮法的数理象涵。

《周易》在解析时事吉凶趋向时,将事物存在与变化的万象归类为四种基本状态。在筮法中,揲之以四为象四时。春夏秋冬为气候的四种状态,春夏为阳,气候变化由暖到至热;秋冬为阴,气候由凉转达至寒,冬后回春暖,夏过入秋凉。在卦象的表述中,“易经”也将事物的运动变化状态概括为四种基本状态,具体可由乾、坤、泰、否四卦中相应的卦爻辞为代表来体现,而其它的卦爻辞的象意则是介于这四种状态之间或可归类于其中。泰卦上六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否卦上九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意即泰极则否,否极则泰,表明事物存在物极必反的态势。乾卦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意即龙在渊可潜可飞,表示事物存在一种隐动的态势;坤卦六四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意即此时事虽危,但行为收敛慎重可保平安,表示事物处在一种静中隐退的态势。由此可见,“易”以阴阳二元为基,同时又特别强调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根本,阴的变化在趋向上呈消退之势;阳的运动在趋向上呈涨进之态,事物变化至极则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总之,事物的运动变化既存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少阴、少阳),也存在物极必反的趋势(老阴、老阳),即事物的运动变化对应为阴阳两个方面,分属四种典型状态,需选用四个数来取象。

“九”在中国古代为神秘大数。系辞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古人视河图洛书,灵龟蓍草为神物,河图洛书之数最大为九[1],龟壳腹板花纹分区块数为九[2]。关于九为极大至尊之数的喻象在传统文化的源流中随处可见,如天高曰九重,地幽深曰九泉,华夏之大分为九州,皇权至尊喻九鼎等。阳象征事物处在主动、涨进的态势,老阳为盛极之阳,故应以九象。为筮法操作方便起见,应选九、八、七、六连续四数表示四象。六为其中最小,可表示消退至极的老阴,七、八居中可分别表示相对稳定的少阳和少阴。《乾凿度》说:“阳动而进,变七为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为六,象其气之消也。”[2] 意即少阳变化表现为动进(七进九)而达老阳,少阴变化表现为消退(八退六)而至老阳。

六、七、八、九较好地体现了阴阳老少的变易关系。

《周易》据卦问吉凶,是采用本卦的变爻辞作为主要象意依据,再参照卦辞意涵整体综合求答。此种断卦规则的理性取向表明,“易经”特别注重事物变化的象意表征,老阴与老阳的象意最能体现事物变化的本质,所以卦爻的阴阳属性的数象表达,应取六示阴,取九示阳。实际上这是“易经”阴阳象意以变化作为思想内核主旨的具体体现。

变化万千的事物状态归类为四象是古人经验智慧和理性思索的表现,细细品味自然、社会与人交织的万象特征,可体悟到四象思想的理性奥妙所在。即使将其放在现代科学背景下去考释,仍可见这种隐喻智慧的合理思想。与人最近的宏观世界万象与电磁场密切相关,原子、分子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依赖于电磁作用;电子信息与能源网络的传输载体是电磁场;举足轻重的光世界本身就是电磁场。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其运动变化具有典型的四象内涵。磁作用于电荷只能使其速率不变地回旋;电场作用于电荷则可使其速率增长。可见磁场物理特征属阴性;电场物理特征属阳性。电磁场论其变化表现分为静磁、静电、变化磁场、和变化电场四大类,即电磁四象。电磁性态相对稳定的静磁与静电分别对应少阴(场)和少阳(场)。变化磁场产生电场,意即阴衰极而生阳;变化电场产生磁场,意即阳至盛而生阴。变化的电磁场体现了电磁的本质属性,其物理特性表明,变化磁场应为老阴(场),变化电场应为老阳(场)。由此可见,客观存在的电磁场,其运动的物理特征与“易”的四象内涵要旨对应隐含。电磁场的变易特征使我们能进一步体会四象的客观理性指向。实际上在现代自然科学发现揭示的自然奥秘中,一般都包含有四象的合理思想。

二、筮法的或然决定论思想

从现代科学测量机制特征的角度去思考筮法演卦断吉凶的过程,可将其视为一种认知测量(或观察)系统。占筮是一种虚拟测量过程,所问吉凶之事为测量对象,著草为测量工具,筮法是一种测量技术,占筮者即测量主体,所得卦象对应测量结果,卦辞与爻辞则是解释测量结果的准则(原理与定律),“易传”则是筮法测量的指导理论和思想。可见占筮认知系统与科学测量(或观察)认知系统十分类似,深入考究,可见其隐含有或然决定论的思想。

由筮法的推演过程可知,占筮虽然受严格的筮法规则制约,但其中的分二操作是完全的随意行为。每一爻中含有三次分二操作,一卦六爻共包含有十八次随意行为。由此可见,卦象的生成是蓍草在有规则的推演过程中的一种随机动态表现。卦象的生成不具有明确的因果秩序,占筮者不可由此(太极之始)一定能推得确定的彼(卦象)。筮法本身较大的随机性将导致卦象生成的不确定性,即象征事物状态的卦象生成具有一定的或然性。筮演结果所余商数六、七、八、九,呈现出一定的概率分布,商数六九产生的概率较小,商数七八产生的概率较大。依据现代概率论对筮法规则进行分析,可以精确系统地证明:老阴概率为1/16,老阳3/16,少阳5/16,少阴7/16。以此作为基础,可决定各个具体卦象生成的概率;并且各种卦象生成的概率不尽相同,如不含变爻的乾、坤

两卦的概率分别为(5/16)6和(7/16)6。[5]因此卦象的获得又具有概率上的确定性,由各种卦象的概率分布可预测性来体现,对卦象生成所能决定就是概率。综合占筮操作的随机性和卦象生成概率的确定性而言,卦象的生成(测量结果)既具有不确定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整体概率决定性的一面。概率决定性不等同于机械决定论的规律,分二操作的或然性不等同于毫无规则的随机事件,而游离于规律之外。筮法所映现的思想既不与严格的决定论宗旨相符,也不与毫无因果关系的非决定论相合。易之筮法所寓含的思想既不是或然的,也不是决定的,同时在某一个侧面上又是或然的,又是决定的。或然性和决定性是筮法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筮法概率的决定性由分二或然操作表现出来;而分二操作的或然性是为了求得具有确定性概率的卦象,通过这种决定性的目的反过来体现或然性。或然性与决定性构成了互补辨证关系,其理性实质体现了或然决定论的基本思想。

如前所述的量子力学理论告诉我们,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服从或然决定论。量子理论的或然决定论思想丰富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易的筮法却非常奇妙地蕴含了这种理性思想。

三、筮法的主客体关系

筮法操作系统既是一种测量系统,也是一种占筮认知系统。占筮操作者,是筮法断吉凶活动的认识者和组织者,为认识主体。所断吉凶之事为人处在天地之中所遇的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属于认识客体的范畴。客体(吉凶之事)通过占筮操作进入主体(占卜者)的认识范围,筮法将主体与客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进一步探索易的占筮过程,可以发现其中隐含有主观参与客观的哲学思想。作为主体的占卜操作者与具体卦象的获得在占筮过程中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彼此紧密相联。如前所述,虽然占筮过程遵守严格的揲蓍之法,但“分二”操作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占卜操作者的自由意愿。不同的占卜操作者同时来占卜同一件事,尽管都遵守同一约束法则,仍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占卜操作者并不是一位从属被动的机械操作者,而是一位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者。对于生成的具体卦象实质上包含有占卜者的操作效应,即占卜操作者的行为对获得的卦象要产生影响,同时占卜者诚信神所指示的吉凶之事已含在卦象之中(实际上是筮法客观约定的自在行为寓含在蓍草的分布变化之中)。我们不可能在卦象中区分出那一部分是主观的操作效应,那一部分是客观的自在行为。主观和客观在这里共同产生的结果没有绝然可分的界限,二者的作用效应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可见生成的卦象并不是一种必然的绝对的客观实在,它包含了主观的参与选择,主观已介入到客观的规定中去了。这种依赖于主观参与的认识事物方式是主客二体在占筮过程中相依互容的表现,象含了人所认识的实在特征,表明观察事物的结果包含有一定的主观相对性。

在量子力学中,量子测量存在不可避免的主体介入效应,对微观客体的认识,不能

抛开观察过程和测量系统的影响。客体的本来面目应当在主客体的相互关联中去领悟,企求获得客体自在状态的绝对知识是很难办到的。玻尔认为:“不存在一个量子世界,只在一个量子力学的抽象描述。说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自然界怎样行动是错的。物理学处理的的只是关于自然界我们能说些什么。”海森位则说得更加明白:“自然科学不是自然界本身,而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一部分,因而也就依赖于人。”在物理学家看来,量子力学述说的并不是自然的自在潜在性,因之于人的参与才使之从其自在转化为现实,但这个现实并不是那个自在的实在,它包含了人的参与。物理学家在量子力学中所阐述的主体参与思想与“易”的占巫过程所隐含的哲理表现出极大的相融性,前者所映现的精神是后者在当今科学层次上的复归。

四、关于《周易》科学观的思考

易经的哲理不仅在物理学中得到了映现,而且在其它科学领域也可以得到印证。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易的六十四卦编排与生物学中的遗传密码有着非常严格的对应关系。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思想至少应部分归功于中国古代八卦的影响。伟大的物理学家玻尔对中国的阴阳学说非常赞赏。中国的哲学、宗教、中医学、天文学等都可以在“易”的构架中找到渊源。尽管如此,我们仍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周易》的科学观。《周易》实际上是古人经验智慧、直觉顿悟与理性思维的共同结晶,其赖以产生的根基是经验认识和理性的执著追求及其对神灵崇拜的社会基础。虽然可以找到诸多的现代科学成果与的“易”的精神相吻合,但并不能表明先民的认识已深入到现代科学领域,反过来也不应因易是卜筮之书而简单地否定其中所隐含的合理科学思想。无论是自然行为,还是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立身处世之道,其最基本的内在规律在哲学层次上都存在高度的相融性和一致性。古代经圣高贤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的宏观现象以及所处时代的世态炎凉进行理性深思与审视,是可以领悟到阴阳变易的深邃要旨,其思想亦可自觉不自觉地与自然、社会的普适之道相合。“易”之所以能体现现代智慧,其根源应在如此。现代科学理论的价值也存在类似彰现与宏扬方式。如薛定谔建立量子力学方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其本人虽知其重要性,但这种卓越的理论价值对现代科学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影响如此至深则是其当时不可料及的。量子论和相对论所隐含的深邃幽微智慧同样是经过众多后辈物理学家的不断深入剖析才使其折射出理性的光辉。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现代科学虽然带来了如此昌盛的文明,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对“易”的思想作进一步的阐释与现代科学发现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易”的思想能启发诱导新的科学发现,而对自然奥秘认识的加深反过来又能使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易”的思想,使“易”所象含的科学思想与迷信外衣不断分离,理性逐渐摆脱蒙昧而得到进一步弘扬,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中再显其卓越的经验智慧与理性思想。

参考文献

1.吴翔,沈葹等.文明之源——物理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李梅.量子力学与微观实在”.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1.

3.李梅.《周易》筮法的哲学思想及其科学观,东疆学刊,2007,3.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54TSCAH0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06090010 姓名:孙培军得分: 易经与哲学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尤其对《易经》中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人们同时也在判断中寻求着《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就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关键词:易经哲学思想宇宙观唯物观发展观人生观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浅淡《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象数思维 高立珍①孟彪①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5-02 1《周易》象数思维的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其思维方式众多,而《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可谓独树一帜。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各个领域。所谓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象与数进行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象以定数,数以证象,以发展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1]。古代对于象数的认识发轫于占筮,《左传》僖公十五年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和“数”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象”是《周易》最重要的范畴,它既指卦象,又指物象,物象中既有有形状可见的“形”,又有无形状可见但却可以感受的“象”。 《周易》中的“象”是圣人对深奥之理的诠释,而象又是通过数来表示的。《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二、三、四、五称为生数,六、七、八、九、十称为成数。2 《黄帝内经》对“象”思维的发挥应用 《黄帝内经》继承了《周易》象思维的内含,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书中不仅有《阴阳应象大论》等以“象”命名的专论,还提出了:“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将人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五味,五音,五谷,五臭,七窍等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划分,也常依象而分,一种是按五行取象而划分的“五行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智慧 摘要: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 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 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 内部的整体和谐。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周易;管理;思想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从现代管理的观点看,《周易》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借鉴意义。本文就《周易》管理观作一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择定一个历史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在社会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社会文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所以,管理实践是属人的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得以实现。 尽管周易世界中肯定天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有》之上九爻辞),但周易经传中皆有大量记录人事、肯定认为的记录,这些记录事实上是对易前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概率”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其中依然存在巫术或神学的影响,但可以看出人与“神”之间的斗争,如“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之初六爻),将人的地位置放于天命之上,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占卜作为人类对未知命运的一种想象,在周易中已很少看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神的记载了,并且从龟占到蓍占,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人从神的手中夺取自己的命运主动权。“占卜,作为巫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力量,传达着神的旨意,把握着人的命运,指挥着人的行动。从这一角度看,占卜巫术束缚、否定、甚至扼杀着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要通过人的占卜来通晓神意。这无疑承认,人可以获得神的智慧和力量,人与神共同地掌握着人的命运和活动。从这一方面说,占卜巫术又部分地肯定着人的智慧和力量,包涵着人为了把握自身命运而寻求掌握未来的方式,探索现实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神权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相当短暂,从周易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将自身命运的管理权,从神的手里争取回来。[1] 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所谓的“人道观”是指人类社会生存的必由法则,人道从属于天地之道,人为天地所生,但同时人类并非是盲目地遵从于历史,相反是可以利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发挥主观之能动性,创造社会文明,改变历史。《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泰卦》的《象传》也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遵从天地变、自然规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所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

秦汉象数基础:卦象与卦气

秦汉象数基础:卦象与卦气 邓易 汉代是易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先秦遗学的在这里得到极大程度的完善, 1、理论体系的构建。 先秦至汉初,由于战乱以及政治斗争等原因,多数典籍被毁,易学文化的传承也只能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这期间是“有师无书”,知识都储存在脑袋里边,没有整理成文形成一个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术。及至汉兴,以经学取仕,民间立馆传经之风盛行,才逐步将先秦遗学整理成文,完成了易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工作。 2、打破“孔易”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 《高士传》记载:“自孔子授《易》,五传至何。及秦禁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何传之不绝。”汉兴经学,但同为先秦遗学的“史巫易”已经沦为“旁门左道”而为“官学”所弃登不得大雅之堂,故“孔易”得以独领风骚传之不绝。及至孟喜“改师法”开说“灾异”的先河之后,学者将“卦象”与“卦气”并举解释《周易》,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汉易”,为后世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易学的多元化发展。 “孔易”传至田何、丁宽,一直都是以先秦“礼学”解释《周易》卦爻,而到了汉朝,由于“卦气”的引入,解释《周易》的方法就变得多种多样,主要有荀爽说“升降”、虞翻说“卦变”、京房说“变通”、郑玄的“太玄”等。而“卦气”最终亦被纳入“官学”之列与“正统”的“孔易”平分秋色,可谓登峰造极荣耀之至了。“卦气”在易学地位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灾异学”,因此“卦气”的“崛起”实际上就是谶纬学的“复兴”。只可惜谶纬学仍改不了“怪力乱神”的秉性,几与“妖言惑众”等同,所以隋炀帝一怒之下都将之焚烧殆尽这是后话不提。 汉易虽然杂众,却是杂而不乱。所谓杂,是解释《周易》方法各异。之所以不乱,是因为尊古。汉易学者的“易学”其实好比就是玩橡皮泥,你捏成这样,我捏成那样,但无论怎样捏弄,还是那块橡皮泥。花样虽多,却也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一、卦象。 《说卦》举例了很多八卦类象,如“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五四”以来有不少易学者认为是汉儒的发明,这显然是不假思索的说法。其实“卦象”之说由来已久,早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记载,陈厉公生敬仲,陈侯使筮之,遇《观?否》,说:“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於土上,山也。”又《吝

_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_一_目录_周易经传研究专辑_

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总第八十七期)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 (周易经传研究专辑) 【通论】 读易誌疑,李源澄 周易源流考,蔡介民 易学蠡测,徐芹庭 六庵易话(一),黄寿祺 六庵易话(二),黄寿祺 易经要略,林尹 易卦构成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乔一凡 论周易十翼,简宗梧 怎样看待易经,王兆麟 周易叩键,王震 周易浅谈,黄庆萱 【周易的起源、形成、释名及版本】 八卦为上古数目字说,胡怀琛 八卦为原始语根考(上、中、三、四),周了因 述八卦的世界性兼评一般的错误,周了因 八卦所含之数字性,叶国庆 关于易经卦画起源之研究,刘钰 易卦的来历,陈温桂 易卦爻表现着上古的数学知识,岑仲勉 易卦源于龟卜考,屈万里 易经以月神宗教为基础,杜而未 中国的八卦与南洋文化互关,杜而未 重论八卦的起源———结绳、八卦、二进法、易图的新探讨,陈道生 八卦及中国文字起源的新发现,陈道生 八卦起源,汪宁生 易卦与或然率———易经研究之一,钟启禄 “易”的抽象和“易”的秘密———圭表和日影的启示,刘文英 《周易》是篡改伏羲卦系而成书,蒋 信 《周易》与天文学之关系浅探,徐传武 八卦起源说综述,张晓林 《周易》起源于“占月术”———兼论《易》的文化背景,张文 八卦起源新探,詹石窗 彝族传统文化与《易经》破译,马啸 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卦源新探,黄 国卿 《周易》是上古巫觋文化的产物———《周易》源于巫术探讨 (一),陈建国 《周易》是巫术活动的记录———《周易》源于巫术探讨 (二),陈建国 《易》论———论易的起源和发展,金景芳 关于易经若干经义的商榷,遁翁等 周易的编纂和编者的思想,李镜池 易经卦爻辞之形成与律则,徐芹庭 古易蠡测———兼谈《周易》的成书,温公翊 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王新春 “重”“错”之义与六十四卦的生成,向世陵 八卦释名,章绛 论易之命名,胡韫玉 周易名义考,黄优仕 周易卦名释义,林义光 周易筮辞考,李镜池 易名考原,王  周易卦名考释,李镜池 论日出为易,黄振华 周易名义考———六庵读易丛考之一,黄寿祺 爻在易卦中扮演的角色,吴力行 《周易》书名浅说,邓球柏 周易几个基本问题的拟策,朱晓海 《周易》释名及其经纬,黎子耀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钮恬 周易经传之文学的结构和错简(上),严灵峰 周易经传之文学的结构和错简(下),严灵峰 易传附经的起源问题,林丽真 周易经传分合考,徐儒宗 【周易的作者、年代及性质】 孔子作易驳议,章绛 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余永梁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顾颉刚 易传探源,李镜池 易疑,[日]内腾虎次郎 论《十翼》非孔子作,钱穆 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顾颉刚 论观象制器的故事出京氏《易》书,钱玄同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胡适 98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 内容提要: 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 {一} 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二}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上承殷商龟卜文化,下启诸子百家智慧,在由物取象,立象尽意,会意悟道的沉思与理性升华过程中铸成中华文化经典。“易”虽以卜筮外衣留存于世,但其并非是古人凭空虚构的单纯占筮精神产物。“易”是古代经圣高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第二章)。“易”的构架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具有超越时代的思维特征。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人们难以凭借所处时代的文化语言和经验知识来描述超越时代的理性思想,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将天地之道与人生哲理隐含在森罗万象的卦象与筮法之中。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现代智慧的开启,“神明之德”将渐露于世,“万物之情”亦可被世人领悟。通过“易”与现代科学知识及其认识方法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易学虽然古老,但其深藏的哲理与现代科学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透射出东方合理思想的质朴灵光。 一、筮法的象数内涵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构成,每爻非阴即阳,并且阴爻与阳爻要区分其老少变化。因此,一卦包含有六十四种变化,六十四卦共可衍生出四千零九十六种状态。以其象意“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第四章),即将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各种现象分类包含在卦象之中,从而“天下之理得矣”。具体卦象的产生是通过极展天地大衍之数的筮法来实现。 占筮采用五十根蓍草为工具,从中取一始终不用以此象征天地未开之始的太极。之后将余下的四十九策随意分二,分别握于左、右手中,此为第一营,象征太极生阴阳两仪。再从右手取出一策,放在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此为第二营。然后将左右手中的中蓍草分别四根一数,此为第三营。到此左右手中各自余数可能为一至四,将其依次分别夹于左手无名指、中指及食指之间,此为第四营。最后将左手指间的蓍草暂放一旁不用,此时所余之策为四十或四十四。上述四营为第一变。将第一变的余策再按四营规则(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继续进行操作,余策可能为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此为第二变。再进行第三变操作,余数可能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或三十六,用四除之,其商必为六、七、八、九中一数。依次定为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到此产生一爻(初爻),少阳和少阴称为静爻;老阴和老阳称为变爻。对大衍之数,再按取一不用,四营三变的操作法则演数,依次可得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总六爻而成一卦,从而获得明示事物状态的具体卦象,以此来开启人生立身处世之道。 筮法的数象约定与演习规则隐含有丰富的经验智慧和哲学思想。如取一不用,为象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

周易本源正宗古筮法--《周易参伍筮法》,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肯定了“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是求卦的筮法。卢泰以为,公元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之以九宫配八卦、四时的占筮方法乃“参伍筮法”也。在西汉或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九宫占盘了。卢泰:对“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解释:伍为数词,即五。所谓数指:12345678910 ;其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在生数和成数中5为尊贵之数,因所有生数和成数皆由5变化而来。如,生数1=5-4;成数6=5+1等等.故,伍有数主数祖之称。伍,《说文解字》为会意词,从人,从五,五的本意是指天地相交。引申为人在旁边观察天地交合的宇宙变化。相参伍也;参做动词,有参拜伍之意。伍字本身,有一人居左参拜(观)五之象。九宫中,伍居中宫,其他四正四隅环立亦显参拜之阵象,故九宫图即参伍图也!另,参即三,伍即五。三五乃三个伍之意。(古时称十五为“叁伍,”此即参天两地倚数之和;参天,指生数中的三个奇数或说阳数135;两地,指生数中的两个偶数或阴数24;参天两地,乃12345的统称。之和为15),九宫中四奇四偶加中五各方向相邻三数之和皆“参伍”三个五(15)也,由此可知,“参伍”实是九宫图的取象和特殊数字结构之变称,另一种称呼。九宫图,即参伍图。而参伍筮法定卦使用的天(后天八卦)地(后天八卦九宫)盘,定局用的时空盘(九宫八卦二十四节令72局)乃是周密完整的体现“参伍以变,错综数”演卦方法的时空盘都是记录天文历法时空布局的九宫盘!它能准确有序地演绎出易经64卦,并经得住“左国”卦例的验证。其旋

转的天盘趣(趋)时而行与地盘相错,时空定位都是实在的而非虚拟想象象征的主观的人为规定。 实用“参伍筮法”操作步骤及举例: 分四步: 一、取时:将起卦时的公历换算成农历;如,公历1997年9月26日21时20分,换算成农历为:丁丑年、已酉月、辛末日、已亥时;(八字算命的四柱)。 二、定局:查看时空占盘和万年历以农历日,(日柱)所在二十四节气位,定出阴阳局、几局。如上,辛未日节气处于秋分(亦即九宫兑位),故应为阴局。(阴局:离宫夏至起至坎宫大雪止。阳局:坎宫冬至至巽宫芒种止。) ;几局呢?据阴阳局与节气对应关系及每局(甲子旬头)上(子午卯酉)中(寅申巳亥)下(辰戌丑未)三元规定,大暑、秋分七一四,辛末日(己巳旬头属中元)为中阴一局。 三、定卦:查阴一局六旬周流表以时辰,定旬头。如上,已亥时,属甲午旬所辖,故旬头为甲午(兑卦值旬)。以旬头所在宫定出值旬卦(兑),同时以时辰下临数(二)定出值时卦(坤)。如上,计算表如此: 甲午乙末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七六五四三二一九八七(甲午对七数,可能是午地支数有七;倒数因是阴局)可见七兑卦为值旬卦;二坤卦为值时卦。至此,己明确了时间、局数、值旬头(值旬卦)、

自然辩证法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哲学思想

中文摘要: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以来,我们开始所面临的生各式各样的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深入思考。生态文明是人类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于我们反思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关键字: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生态价值 绪论: 全球性生态危机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忧虑,环境的恶化与残破,境意识之严重缺失"自然平衡能力遭到人为破坏而难以维继,从其表象上看生态危机是自然其深层蕴含则人们的生态意思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国多年来坚持不懈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取得成果的总结,是对全球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做出的庄重承诺,更是对子孙后代和全世界人民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为缓解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不仅有人类观念上的挣扎,更有实践上的艰辛,不仅仅是某个地区人民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需要摆脱工业文明以来盲目的开发方式,以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合乎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来建设生态文明"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 生态破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痼疾之一。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 人类就开始掌握大规模地破坏和毁灭生态环境的能量。最初的大规模破坏是焚毁森林以播种粮食, 森林的毁灭是生态灾难之源。所以不难发现存在很多灿烂的古文明都因后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崩溃而消逝与历史长河中。(生态的哲学朱小丰)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生产“制造”从自然界中选择部分有用的原料,再按照人的想法重新“合成”,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工物”。这些”人工物“满足人类的需求,被人骄傲地称为“精美制品”,像洗涤剂、制冷剂、防腐剂、塑料等不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在自然界中是无法降解或者很难降解,成为自然系统的垃圾。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是燃烧所排放的废气会改变大气的成分,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和一系列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二是工业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用完了地球亿万年的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或迟或早要被用光。 二、生态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程度。社会发展也要求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生态问题频繁出现,而生态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持。([ 1 ] 余谋昌. 生态学哲学[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以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 从而为审视社会发展与生态提供了一具 有人和自然双重尺度的参照系统。 1社会政治与生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治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纵观历史, 我们会发现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过程。从表现上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政治的表现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者似乎联系不大,可以说, 当今世界范围的环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完整版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 思想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

周易占筮方法

周易占筮方法 《周易》占筮方法历代以来讳莫如深,多有隐藏。笔者研究数卷著作,结合实践验证,方法确然可靠,笔之于书,以正简册。下录易传论述原文,并用白话翻译。注:【】文字为笔者所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五个数字相加各有合数。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数二十五,即1+3+5+7+9=25;地数三十,即2+4+6+810=30; 天地之数共计五十五,即25+30=55; 这些数造成了各种变化,并且使得鬼神之道得以运作。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去六以为六爻】。 在进行广泛推演时,准备五十五根筹策,相应地去掉六根筹策,作为一卦含有六爻位置的代表。 其用四十有九、【置一于前、以象太极】。 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筹策,从中取出一根筹策放置在占筮者面前,用以象征究竟真实之存在。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将此四十八根筹策任意分成上下两组,上面的一组象征上天,下面的一组象征下土; 从象征上天的一组中取出一根筹策放到上下两组中间,这样三部分象征上天、下土、中人的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接下来,再以四根筹策为一个单位。将上面的一组除以四,得出余下的筹策合并到一块放在左边,用以象征闰月。 由于每五个回归年中有两个闰月,所以再将下面的一组同样除以四,得出余下的筹策合并到一块放在右边,用以象征第二个闰月。 做完上述步骤,左边的筹策和右边的筹策,以及放在上下两组中间的一根筹策,共计三个部分。把这三个部分的筹策合并到一个地方,即是一变完成。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即6×4×9=216.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即6×4×6=144.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总数是三百六十,相当于地球在黄道一年运动的360度。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易经》上下两篇,共有六十四卦,其策数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就相当于万物的数目了。 即64卦,共计384爻。阳爻192个,阴爻192个。192×4×9+192×4×6=11520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周易》与唯物辩证法

《周易》与唯物辩证法 作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杜小安 内容提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问题,而研究《周易》与唯物辩证法的内在契合性和共同性,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蕴含着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二十世纪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郭沫若、金景芳等学者大胆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批判继承了中国古代易学义理派的思想传统,深入探索了《周易》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周易》研究的现代化,开辟了易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周易》义理派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周易》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内涵,通过对《周易》进行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探索《周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契合点和共同点,使《周易》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著作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造福每一个现代人和现代家庭,造福每一个社会团体,造福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从而实现《周易》提出的“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价值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并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他们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重新的阐释,使之能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和“古为今用”的基本原则大量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品格。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间蕴含的深层次的契合之处决定的。作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表现形式,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有强大的现实实践指导功能,而且具有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主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它认为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客观存在的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矛盾法则。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不仅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思想。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 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 与艺术思想的著作。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 代设计的集中体现, 同时书中有关造物、 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 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 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 正如风水学 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 《周礼-春官-大卜》 表明了“易” 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 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 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周易》 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 正是其作为设计存 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 它对原始先人观察、 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 述。“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 运动的抽象把握。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 “坤 ” 为地, “震 ” 为雷,巽为风, “ 离 ” 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 之关键。 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 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在这里,卦象 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 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 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 《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 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包
1/9

自然辩证法

绪论——析意“辩证法” 一、什么叫“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词意析: 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的艺术、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这就是论证或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苏格拉底以问答求真知的方法——辩证法。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源头 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周易》通过阴和阳两种符号的不同叠加组合,反映万物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就是从正反两面的矛盾对立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古代一个哲学学派“名家”被译成英文时,有时译作“(诡辩家)”,有时译作“(逻辑家)”或“(辩证家)”。名家与后三者有些相同,但并非完全相同。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问题。 公孙龙、春秋末年邓析 辩证法内蕴的智慧,是有标准、讲正理的智慧,不是那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狡黠。“名家”中惠施的科学主义学派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与小的相对性)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孔子:“扣其两端而竭焉。”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说他的思维方法是“扣其两端而竭焉。”主张认识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仔细推敲,穷追不舍,尽量思辨地搞清道理。从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科学上常获得惊人的发现和创造,对立思辨和发散式思维的结果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 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 杂家:吕氏春秋 《似顺》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周易》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 张涛 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大体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涌动、回荡、传播,对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 《周易》有着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和谐精神、和谐理念的重要渊薮。众所周知,《周易》以变为本,倡导变革,呼唤创新,但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要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和谐,进而实现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这就是《周易》的中正思想:《周易》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每卦有上体、下体之分,二为下体之中,五为上体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中,或曰得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周易》又提出了“太和”思想: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相反相成,协调一致,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最高的和谐状态时,就称为“太和”。《易传·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按照这种文化价值理想,人类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实践活动都应以“太和”这种最高境界、最理想状态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天人整体和谐,各种变革和创新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周易》倡导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这一和谐理念就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社会发展的诸要素,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和谐是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最终能够推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局面。 二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概括为天人关系,名曰天人之际。在中国历史上,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焦点,而其中一种贯穿始终的见解是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周易》是这一思想的重要源头,而其中这种天人关系的背后,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则是天道与人道如何协调,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周易》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人道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上古先民正是通过对天道规律的体察来指导人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