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

(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

(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注意光照充足不一定热量丰富)

(4)降水多少的判断: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较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离海远降水较少,离海近,一般降水较多;暖流增加湿润程度;寒流加剧干燥程度。

(5)昼夜温差大小的判断: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

(6)水源:如果某一农业区域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等可说成水源丰富;如果位于有冰雪的高山地区的山麓地带可以说成:有山地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注意:不要把降水丰富或者是临海或者是附近有咸水湖误认为是水源充足。)如果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丰富的水源,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反之灌溉水源缺乏,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7)土壤:一般在山麓的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或三角洲或平原地区可说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温带草原地区黑土或黑钙土、土壤肥沃。比较贫瘠的土壤有: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土壤呈酸性、黏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土壤肥力较差。云贵高原,土层薄,土壤贫瘠。

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或劳动者素质高)、科技、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

(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果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就要考虑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和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如:经济作物、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小麦和玉米、乳畜产品等)。一般:如果某个农业区域附近人口稠密、城市多,市场需求量大;如果是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当地和本国需求量较小,可描述为靠近某某地区等国际消费市场(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反之人口稀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可判断为

市场需求量小。注意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类型或规模变化的影响。例如在城市周围粮食种植的规模缩小的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缩小,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比例下降、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粮食需求减少,对蔬菜、肉、乳、蛋、禽需求增加。某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缩小可能是市场需求量缩小,如果种植范围扩大可能是市场需求量增大。

(2)交通运输:商品性农业由于农产品主要用于销售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如:临海、临河分布水运便利、区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陆上交通便利)特别是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3)政府政策: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所以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都可以答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4)劳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较快,有充足的劳动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除外),一般可答出:劳动力丰富。而发达国家由于机械化水平高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一般答成:劳动者素质高。

(5)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生产可答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养殖)经验丰富。发达国家一般不答(确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也要答,如:地中海农业)

(6)科技水平:一般发达国家或发达的地区可答出:科技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较低)

(7)工业基础:发达国家一般答成: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如果农业区靠近工业区也可答成: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较高(如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问题

1、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

2、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引起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3、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的盐渍(碱)化

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

2、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

3、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二、围湖造田带来的环境问题(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水质恶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问题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土壤和水源、农作物产品质量下降

四、湿润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问题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肥力下降、河湖淤塞、洪涝灾害加剧。五、农业生产中排干沼泽湿地(东北三江平原)带来的问题

湿地面积缩小,湿地储水能力下降、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渔综合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防止旱涝灾害

3、开展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5、国家政策的扶持,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开发新能源、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理解和判断

1、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例如:(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地形(2)黑龙江的大豆生产的主导因素------土壤(黑土肥沃)(3)江南丘陵的茶树主导因素-------土壤(酸性土壤)(4)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海南的甘蔗种植的主导因素-----热量

2、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限制性因素(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

例如:(1)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的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而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3)四川盆地或西欧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光照

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1、水稻:喜湿、喜高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或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

2、小麦:耐旱;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3、棉花:对光照要求高新疆的长绒棉,埃及的长绒棉,中亚的棉花生产等

4、甘蔗:对热量和降水要求高,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

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海南等地)

5、甜菜:喜温凉耐盐碱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

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6、茶树: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有酸性土壤的地区(山坡上、排水较好)

7、苹果、梨子: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气候区(我国的山东、黄土高原等地)

8、天然橡胶、椰子、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热地地区

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1、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2、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3、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1、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引起市场需求的变化

2、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3、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以及对作物品种的改良会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以

及改变农作物的生长时间。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概况

(1)分布:主要在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3)作物:以水稻为主。

2.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1)小农经营。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 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比较低。

(4)水利工程量大。

总结: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三低、一高、一大、一小”

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

(1)自然因素

①季风气候或热带雨林气候,雨热同期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水源充足③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人们喜好大米。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4.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兴修水利,防止旱涝灾害;控制人口增长二、商品谷物农业

(一)、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

1、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我

国的东北、西北

(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势平坦广阔、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气候温和,夏季湿润。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

(1)共同之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气候表现为夏季降水多,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而肥沃等。

(2)不同之处:美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以及地广人稀等条件;有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3)可借鉴之处: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大规模的经营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大牧场放牧业

一、主要分布、形成条件、特点、

1、主要分布的国家:美国、阿根廷(养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2、形成条件:草场广阔、牧草茂盛

3、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二、典型代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一)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湿润、牧草茂盛

2、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3、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二)发展措施

1、培育良种牛

2、修建铁路,改

善交通运输条件3、开辟水源,

保证人畜引水和牧草生长用水

4、划区轮牧、种植饲料,缓解草

场压力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可借鉴之

处:①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农业生态环境;②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③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④培育优良畜种⑤开辟水源,保证人畜引水和牧草生长用水

⑥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

一、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市场灵活性强。

二、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措施:限制因素:水源措施:东水西调

三、混合农业的判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很大且差异不大

乳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附近(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等地,我国主要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2、生产对象:奶牛

3、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4、影响因素:市场和饲料

案例1:西欧乳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气候温和;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案例2:北美五大湖周围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气候阴冷潮湿,云雾较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牧草生长;周围经济发达,城市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饲料丰富

种植园农业

以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生产的有利条件:水热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交通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2、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结构单一

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特点

现代化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

传统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集约化程度低

商品农业生产条件条件的差异比较

1、法国和西班牙各自种植鲜花的优势?

法国:科技水平更高,离消费市场更近

西班牙:劳动力成本较低,热量丰富,鲜花上市早

2、欠发达地区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地价较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当地政府的支持去考虑;不利条件可从: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交通条件,离消费市场的远近,资金方面去考虑

3、到国外去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可从:可从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地价较低,劳动

力丰富而廉价,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去考虑

1.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喜”字梨、“福”字苹果等,这主要是因为() A.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

B.销往欧美等西方国家,适应外国人的心理

C.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即市场的需求决定生产类型

D.使用农药的结果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是()

A.气候B.政策C.科技D.市场

3.湖北江汉平原的甲鱼到上海销售,主要得益于()

A.发达的通信网络B.快捷的交通运输

C.优厚的倾斜政策D.优越的地理位置

(2010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

C.地形D.土壤

5.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水利工程近日开工,该灌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能发展水田1 306万亩,其中新增水田663万亩,改善水田643万亩。据此回答6~8题。6.三江平原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A.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B.纬度低,生长期长

C.可耕荒地多D.灌溉水源充足

7.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最大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

8.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要得益于()

A.地形平坦,地广人稀B.机械化程度高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黑土地的土壤肥沃

(2012年湖南长沙模拟)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产品流通,积极实施扩容改造项目,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9~10题。9.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A.商品农业B.传统农业C.粗放农业D.混合农业

10.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茄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种植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②土壤肥沃③昼夜温差大④病虫害较少⑤灌溉水源充足⑥热量条件好

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④

1.读某区域地图(图1)及某国家首都内罗毕的气候特征图(图2),完成(1)~(2)题。

(1)内罗毕周围地区适宜种植园艺作物,传统园艺作物以茶叶和咖啡为主。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

B.地处低纬,地势较高,气候全年温暖,年温差小

C.河流众多,流量稳定,灌溉水源充足

D.地处低纬,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园艺作物以花卉为主,并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东临印度洋,海洋运输便利,便于花卉销售到国外市场

B.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花卉市场需求量大

C.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

D.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政策支持

4.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的()。

①黄土高原②云贵高原③江南丘陵④华

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

是()。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②扩大

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3)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2.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1)~(2)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为乳畜业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的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许多动植物还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比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因此,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推动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供城乡水资源。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众多的沼泽、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蓄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

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多种矿砂和盐类资源。盐湖中,不仅富含大量的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普通盐类,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

提供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我国水能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位,沿海多河口港湾,蕴藏着大量的潮汐能;从湿地中直接采挖的泥碳可用于燃烧,湿地中的林草可作为薪材,这些是湿地周边农村重要的生活能源;湿地还有着重要的水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惠于此。

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 【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1.阻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阻碍 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 自然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科学技术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比较稳固, 进展变化较快。 5.要紧农业地域类型: 、 、 、 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 2.实质: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进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点。当堂练习一、单选题 1. 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 A . 都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 . 通过改造地势,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进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 . 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阻碍是决定性的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畴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进展因素的是地势3.阻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势 C.土壤 D.市场 4.受交通运输阻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米 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要紧缘故是()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 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缘故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要紧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土壤 C.地势 D.水分 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要紧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 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 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要紧由于()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双选题 11.世界要紧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 A.美国 B.法国 C.荷兰 D.新西兰 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要紧依靠于()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 C.政策 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进展 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进展迅速的缘故是() A.平原地势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都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影响 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 ·光照及温差: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2、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3、土壤 ·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4、科技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 5、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工业基础 ·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②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热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⑤冬雪春融,利于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⑥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较肥沃 弊: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严重,影响生长和收成; ②夏季降水多,洪涝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 ④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品种有限;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考纲: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的考查。 2.从考核方式上看,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 命题趋势: 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农业地域类型在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重在分析农业的影响因素、农业的分布、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展望高考】——农业区位问题的类型 1、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全面性) 2、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主导性) 3、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变化因素(动态性) 【解题技巧】——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1.全面性——综合思维、全面眼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 如分析我国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主要的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因素: 东北平原——有利区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不利区位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有利区位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区位是光热充足; 不利区位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有利区位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 不利区位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主导性——寻求主导需求 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农业区位因素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因素比较稳定,因素的发展变化较快: ①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②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通过发展温室农业、梯田农业、灌溉农业,分别改造了、、等自然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第十六讲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1)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热组合及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农业类型、农作物品种及耕作制度。 (2)地形:不同地形适宜发展不同农业类型。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会引起农业的不同。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4)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1)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大。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 (4)科技:加大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重要手段。 (5)政策:对农业生产宏观调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1.大范围地区

2.小范围地区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农业生产若以无限地获取农产品为目的,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违反自然规律,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考向一农业区位因素 (2017·江苏学测21 )下图为“我国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造成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土壤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各地春耕春播时间整体呈现由南向北推迟的特点,2~5月间我国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致使春耕春播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2017·宿迁学测一模)贵州省江侗乡“稻鱼鸭系统”是根据当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图1为“稻鱼鸭生产景观图”,图2为“稻鱼鸭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A.植被B.水源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016·南京学测一模)2016年1月中旬,“新疆特色产品年货节”在淘宝启动。继红枣、葡萄干、核桃后,面粉、大米等农副产品也将“触网”。基于电子商务的产、销、购服务渗透到农村,有利于新疆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的消费者和市场。据此完成下题。 3.新疆发展农产品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答案 C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 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对区域的自然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件,进行逐条审视,(如自然因素的四大方面一一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然后重点评析其优势明显的因素;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①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地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地势低注)因此地形是它的主导区位因素。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条件(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是当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不是限制性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塔里木河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或河水灌溉,当地水源就成为主导因素。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国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看农业生产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都是面向市场生产的,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类型及生长特性: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 (4)看优势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其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典型模板: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A.气候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等土层深厚,易于耕作的地形区。 c.土壤:肥沃如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如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位置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f.社会:消费偏好、种植历史、生产经验等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总结点拨: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优势因素、制约因素、主导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很多,有些是有利于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属于优势因素。有 些制约农业生产,属制约因素。 抓住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 因素进行决策,称为主导因素。 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案例延伸:下列材料是何种因素对其农业产生影响? (1)南方丘陵梯田(龙脊梯田照片) (2)新疆哈密瓜丰收照片 (3)南方丘陵的花园照片 (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5)美国人爱喝咖啡。距美国较近的巴西扩大咖啡生产。(巴西咖啡树景观图) (6)山东东营渤海海边,一千多亩优质海水稻稻穗累累,正在进行收割。(渤海水稻景观图) 教师搜集 资料、图片,并 以幻灯片播给 学生 学生起 立发言 调动学 生积极性和 主动性,丰富 课堂内容,让 学生用理论 解决实际问 题。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年水 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在这十几年 把耕地改了几次:“水稻田-甘蔗地 -鱼塘-花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 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影响农业 区位选择的因 素不是一成不 变的,尤其是社 会经济因素。 学生自 由发言,总结 规律:由社会 经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变 迁。 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获取 知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生 分析图表,对 比归纳的能 力;理论联系 实际。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重点强化卷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60】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第2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 1.A 2.D 下图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H市的某优质荔枝采摘区,据图回答下题。 3.广东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和小年的产量有时相差几倍乃至

几十倍。近些年,广东荔枝种植的大小年差别越来越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少,有利于荔枝的稳产 B.荔枝的市场需求稳定,农民扩大荔枝的生产面积 C.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进步,克服过去完全“看天吃饭”的做法 D.虫害不再隔年发生,保证了荔枝的稳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荔枝产量的稳定,是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的结果,C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5.影响Y农产品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地形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距城市20~60千米范围内,X农产品的利润位于其他两种农产品之上,利润最高。第5题,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Y农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说明市场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完整word版)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 主要制约因素: 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

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C.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农业区位因素

第九单元农业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种植业 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在我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 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一般是指对自然条件的选择较严、技术要求复杂、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用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故又称“技术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我国纳入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三料(饮料、香料、调料)作物、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等。 畜牧业 畜牧业,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畜禽等以取得肉、蛋、奶、羊毛、皮张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林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渔业 渔业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水域,采集捕捞与人工养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渔业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 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区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区位因素一、知识讲解 1.区位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决定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二、经典高考试题 1.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

(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故选A。第(2)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的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故选D。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故选A。答案(1)A(2)D(3)A 2.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荐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Word版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主要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 1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分析 2 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与区位选择 四、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谈话法 五、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内容。想一想人类主要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三大产业活动中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师】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1、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PPT】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师】农业生产的对象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生长受什么条件影响最大(自然因素)【PPT】景观图片:我国农业的空间格局体现出南稻北麦,冬耕西牧的特点,反映出农业有什么特点?(地域性)农民一年当中春播、夏锄、秋收、冬藏反映出农业生产还具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过渡】了解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后,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农业格局能不能调换一下?(不能)为什么?(农业生长受自然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板书】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类比这个方法我们想一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有哪些?(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因素)这三大类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我们接下来重点分析。 首先学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提起自然因素,大家说自然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熟悉自然因素各个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PPT】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

人文地理部分之农业区位因素讲与练 -学生

高考地理复习之人文部分之农业区位因素讲与练 1,按主要区域划分:印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澳 大利亚混合农业。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进行考察,并在不同地区进行对比考察。 2,按主要作物品种进行考察,比如地中海气候下的葡萄,新疆的葡萄;新 疆的苹果,美国的苹果,山西和陕西的苹果,山东的苹果; 棉花:尼罗河谷地,中亚,新疆,印度,华北平原,美国的棉花带 小麦:中国华北,美国小麦带,加拿大的小麦商品率是最高的,澳大利亚的小麦畜牧业:英国,西欧其他国家,新西兰,伊朗(羊毛地毯) 玉米:美国,中国东北,墨西哥,巴西等 作物新品种的开发,种植条件和贸易条件的改善,商品率的高低,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都需要有所考虑的。 课堂练习: 1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公司、运输公司均属于() A.生产区域专业化B.农业生产机械化 C.生产过程专业化D.农业生产商品化 2 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不属于那里的主要产品有() A.木材B.蔬菜C.花卉D.水果 3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5 图2-2-6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6 图2-2-7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 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 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 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 7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 8 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9 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茶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10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有() A.江汉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1)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地理本1002班赵静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于地理本1002班的赵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而渗透农业活动理念,这种层层递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寓教寓乐中获得知识。 从教材来看,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继上一章学习城市区位因素后对区位的再一次分析,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打下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让学生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农业活动理念。 课标要求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当然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下面我谈谈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知道生活中某些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并且高一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推理和自学能力,对情境教学有很大兴趣。但学生并不知道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没有形成农业活动理念。故我的解决策略为:从生活中的身边案例入手,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各因素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主体地位。

相应的重点: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地理因素 整节课以“小明农耕记”创设具体情境对农业区位因素展开探索,因而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就成为整个探索过程的核心,即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活动 在核心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合理布局显得生疏,无从下手,因而将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针对于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说明农业区位选择时要考虑的地理因素 过程与方法:小组内合作分析信息,表达交流各地理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呢?谈谈我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情境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充分体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呢?下面我将详细的谈谈的教学过程: 整堂课从新课导入、在具体的情境和案例中探索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课堂小结及学以致用。 首先看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学 我是通过播放一组优美的农业景观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和学生的情感朗诵导入新课,

农业的区位因素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考目标定位】 一、1.农业区位的含义 自然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科学技术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5.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 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当堂练习一、单选题 1. 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 A . 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 . 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M 的高度 C . 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 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

C.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D.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3.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 4.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M 5.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 6.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 7.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土壤 C.地形 D.水分 8.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 9.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 10.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双选题 11.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出口国是() A.美国 B.法国 C.荷兰 D.新西兰 12.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 C.政策 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13.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

农业区位因素 (1)

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 (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着,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 (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注意光照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 (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 (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注意光照充足不一定热量丰富) (4)降水多少的判断: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较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离海远降水较少,离海近,一般降水较多;暖流增加湿润程度;寒流加剧干燥程度。 (5)昼夜温差大小的判断: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 (6)水源:如果某一农业区域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等可说成水源丰富;如果位于有冰雪的高山地区的山麓地带可以说成:有山地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注意:不要把降水丰富或者是临海或者是附近有咸水湖误认为是水源充足。)如果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丰富的水源,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反之灌溉水源缺乏,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7)土壤:一般在山麓的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或三角洲或平原地区可说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温带草原地区黑土或黑钙土、土壤肥沃。比较贫瘠的土壤有: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土壤呈酸性、黏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土壤肥力较差。云贵高原,土层薄,土壤贫瘠。 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或劳动者素质高)、科技、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 (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果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就要考虑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和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如:经济作物、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小麦和玉米、乳畜产品等)。一般:如果某个农业区域附近人口稠密、城市多,市场需求量大;如果是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当地和本国需求量较小,可描述为靠近某某地区等国际消费市场(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反之人口稀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可判断为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农业区位因素”说课稿 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农业区位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会后我们以本课题的说课稿为载体,对“案例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深刻的反思。近几年,银川市的各学校积极开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实践。以下的说课稿主要结合“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学生不能学——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和归纳表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能学——针对学生的问题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基于认知基础自主学习——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有效教学的设计理念,呈现“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指某地区各种农业部门和生产方式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对农业区位进行选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能够分析各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程度,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掌握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以必修1内容为基础,又为必修3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章涉及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课程特色明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位尤其重要。本章内容从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农业生产活动入手。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