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哲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哲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1、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6、c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9、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10、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11、d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12、d
a、主

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13、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14、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15、d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16、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17、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18、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19、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20、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31、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32、abcde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33、cde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34、ade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35、abcd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36、be
a、按血缘

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37、acde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38、abcde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39、abcde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40、abc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7分)
41、[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7分)
42、[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6分)
43、[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

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44、[参考答案]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5、[参考答案]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1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3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2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2分)
(4)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2分)


46、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46、[参考答案]
(1)人中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2分)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2分)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续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3分)
(2)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惩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2分)
(3)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一是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产实行调节和控制,

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分)


47、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47、[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2010年公考常识判断自然科技常识试题及答案

整理自:https://www.docsj.com/doc/9d8146134.html, 2009-9-14 16:40:01 在线报名

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晌
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二、时间
(一)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24小时区,因为地球每21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间。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

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的,日期相关1天。
(三)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1 2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 h/1 5°、4min/1°、4s/1°。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
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
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4.晨昏线(圈):
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四、大气层
(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 9%。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3.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

密切。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能量转换。其过程包括:
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保存热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 5%~9 5%都被近地面40米~50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应为一23°C,实际为15°C。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8°C之多。
五、暴雨洪涝的形成条件和防御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了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水汽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监测防御: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六、厄尔尼诺现象及危害
在热带太平洋海区,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寒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可是有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增温,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当它发生时,赤道带大范围海区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如信风本来由东向西吹,可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风向突然变为向东吹,使得本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暖流位置向东移动,从而影响太平洋东岸海洋生态,如水温升高,大量鱼类死亡。还有一种与

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由此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温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出现的次数也会增多。
七、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一)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
(二)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
不利影响: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D.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答案】C
【解析】沙尘暴天气发源于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不止是蒙古高原,A项错误;B、D项错误,C项正确。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

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 o 7号小麦和中花1 o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
(四)海洋生物技术
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内容。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感测与

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三、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材料等。在20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80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超导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新型合金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结构材料和新功

能材料,如高效能的陶瓷材料、有机氟材料、高功能的黏合剂等。从材料的构成来说可以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三大门类。近些年来,出现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竞相发展的趋势。一些新兴金属材料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传统铁、铅、锌、铝等金属更新品种,与宇航、电子、原子能等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出现了如快速冷凝金属的非晶体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潜在的新用途,它是一门用单个原子和分子建造事物的科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微型化。
四、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发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能力提升练习
1.1856年,法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开展天气预报服务。天气预报的产生是源于( )。
A.好奇
B.生产
C.生活
D.战争
2.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各类创新型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可以被称作是( )。
A.信息经济
B.知识经济
C.创意经济
D.市场经济
3.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海南省、云南省的别称依次分别是( )。
A.赣、渝、琼、滇、黔
B.赣、渝、黔、琼、滇
C.赣、渝、蓉、琼、黔
D.赣、渝、贵、琼、云
4.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 )。
A.电力网
B.电视网
C.交通网
D.电信网
5.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
A.探空气球
B.人工降雨
C.卫星通讯
D.大气环流探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1854年11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一艘法国旗舰,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于是下令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报告这场风暴的起因。1 85 5年3月,勒弗里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建议,由政府组织气象观测网

,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1 85 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用电报传送各地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2.A【解析】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3.B【解析】略
4.D【解析】电信网是建立广泛联接的基础设施,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电信网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终端设备是我们最终用户直接使用的设备,包括电话机、传真机、电传机、寻呼机、手提电话、数据终端、图像终端等。把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依靠的是传输设备,如电话线、电缆、光缆、通信卫星等。传输设备不和最终用户直接发生关系,但是它确实是现代通信中的驿道,、
5.C【解析】空间技术是指为进出、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含地球以外的天体)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工程技术。其中探索、开发、利用太空的技术包括航天器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和返回等技术,航天器的跟踪、测控、通信技术、返回着陆场技术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