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进入21世纪,我国图书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出版业开始进入强社生存、弱社淘汰、行业大洗牌的竞争局势,在这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作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图书编辑,仅仅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出版业的需要,笔者认为新时期图书编辑在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基础上还应提升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出版发展趋势

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和把握图书出版工作的大政方针。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传承、发展、宣传先进文化的载体,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在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编辑加工各个环节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多出精品、服务广大读者。

对出版行业市场趋势、大格局要了然于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产品的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的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销售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图书的使用价值是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知识价值和审美情趣的统

一,是图书选题策划的要义,是图书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图书编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趋势、读者的阅读取向来精心策划选题、设计产品。

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出版社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每个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出版社专业出版方向、出版特色、销售渠道、营销能力、作者队伍建设、编辑能力、财力等因素,处理好局部与大局的关系。

实践证明,一些优秀的出版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他们在图书选题策划、图书产品设计过程中较好地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场需求大趋势和出版发行大格局密切相关。

二、倡导创新意识,注重文化传承

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节奏、新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表明,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动力和出路。图书编辑作为创新文化的主体,必须具备洞悉信息的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图书编辑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变化中善于发现新的文化需求,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图书出版工作的新境界。

要处理好文化传承和产品创新的关系。图书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以政治导向为前提、以图书市场的发展为依据、以图书产品为核心,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图书编辑要承担起开发、优化选题和原型作品的职责,使图书在内容、形式、体例、装帧设计等方面具有独创性,使原型作品在文化价值、知识价值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赋予每个选题鲜明的个性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和雷同。

要坚持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的有机统一。人类的创新活动遍布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图书编辑和出版社要承担起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责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成为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在选题策划时要提倡和鼓励内容的原创性、文本体裁、版式、装帧设计的独创性,图书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完美统一,才能以高质量取胜,出版社才能在图书市场和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树立市场意识,提升选题策划的能力

树立图书双效是决定选题策划成败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一样要受到市场的检验,图书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在图书市场的销售中才能实现。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选题策划是关键,而图书选题策划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图书编辑必须具有强烈的

市场意识,树立读者是图书市场的主体,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这一观念,深入细致地做好市场调研、认真研判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分析读者的阅读取向、阅读兴趣、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策划选题、设计产品。要根据目标读者群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确定图书的内容、体例、装帧、定价和印数,使图书产品“适销对路”。

树立全程策划观念。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版式装帧设计、印刷、宣传、营销、发行等诸多环节。成功的选题策划是将策划思想贯穿于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将选题策划与图书营销过程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已被现代营销理念所取代,图书编辑要想方设法突出图书的卖点,在图书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价格定位、成本核算、出版时机,发行折扣,宣传促销方式等方面策划到位、技高一筹,实现图书双效的最大化。

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百年老店是靠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诚实守信赢得顾客,出版社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出版业已进入品牌时代,当下优秀的出版社、著名出版人、双效俱佳的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在读者的心目中已渐渐形成品牌,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有明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和思路,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把本社、本人、本书打造成品牌的事业追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迅猛发展,编辑队伍迅速扩大.而这种令人欢欣鼓舞的现象,同时也给我们出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些隐忧.其中比较明显的一项就是,我们现在庞大的编辑队伍中,尚有一些人的专业素质和修养与现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就不利于我国图书出版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那么,对于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图书编辑来说,应具有怎样的素质与

修养呢?笔者以为概括起来讲,就是学,识,才,德四个方面。

一、编辑的"学"所谓"学",指的是"学问",是知识层次和结构.

过去人们往往称编辑为"杂家",这个"杂家"的含义是具有正负面的.负面的意思是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又都知之不深;正面的含义则是指编辑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杂"得有水平,"杂"而成家.但不论怎么说,"杂家"这种提法虽然抓住了编辑工作的某些特点,但却极不

完善和准确.一个编辑如果只是有着较宽的知识面,而缺乏自己的专长,那么在编辑工作中,对付一些专业性不很强的稿件也许还能胜任,但要审读和处理那些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书稿,恐怕就会力不从心了.所以现在又有人提出编辑应该成为"学者型"的编辑,对此,笔者也是有条件地赞同的.因为编辑在学问方面固然应该具有"学者"的素质,但并非是"学者"都能够成为称职的编辑,编辑的工作性质毕竟与专门从事科研着述的专家学者有所不同,所以对二者的要求自然也就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一个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博"而"专",一专多能的.具体讲就是:首先,一个编辑应该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

自己的本专业方面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其次,编辑应该具备有关编辑工作方面的基础知识,这至少应该包括:

1.语文方面的知识.编辑审读书稿,除了要对它的思想内容把关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它进行文字加工.出版社现在实行的是责任编辑制,每一个责任编辑都要对其负责的书稿独立地进行文字加工,所以语言文字功夫就应是我们现在每一个编辑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而这方面的不足就会影响到图书的质量.近年来,一些图书中的错别字连篇,病句不断,语言不规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等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就缘于此.因此,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尽量掌握一些语法,词汇,修辞,逻辑等语文方面的知识,就是我们从事编辑工作一项基本任务。

2.理论,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应当具备相当的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要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精髓,它能给我们以观察问题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提高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特别是对于我们辨别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稿件质量的高低,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我们的编辑还应该了解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的出版法规,政策,法律.前几年,有些出版物对我国民族和宗教政策的掌握欠缺,因而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后果;还有一些出版物引起侵权等法律纠纷,这些都提醒我们,编辑工作应该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法律观念。

3.有关出版方面的知识.校对,设计,印刷等出版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是编辑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知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只要自己在工作中能多留心,多向有工作经验的同志请教,就不难掌握,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二、编辑的"识"。

所谓"识",就是"见识","眼光",人们常说"学识",可见"识"与"学"是有密切联系的.而编辑的"识"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能否对书稿的质量高低做出准确恰当的判断和评价.编辑的这种"识"是建立在"学"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学问素养,要想准确辨别出书稿的优劣,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有了"学问"也就一定有了"见识",读书不少而见识不高的人也是有的.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仅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将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样,"学"才能转化为"识"。

三、编辑的"才"。

这里的"才",指的是工作能力.一个优秀的编辑还应具有以下才能:

其一、组织才能。提出好的出书选题只是编出好书的第一步.好的选题能否最终实现为好的图书,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组织加工工作.编辑不仅是图书选题的提出者,往往也是实现选题的具体组织者,譬

如挑选和约请合适的作者,要求和协助作者按选题计划的要求来完成书稿,以致最后让书稿以最佳的成品形式到读者手中,这大量的组织

协调工作,往往都要依靠编辑去做,而能否做好这些工作,又往往直接关系到选题能否实现或很好地实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编辑提出了一些好的选题,但这些选题不是最后落空就是成书后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关编辑人员缺乏组织才能,不能很好地组织实施选题则往往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一个优秀的

编辑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其二、宣传才能。图书宣传对编辑来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当前,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各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对市场的需求非

常重视,但是一些出版社和编辑人员只是一味地去被动适应或盲目迎合,而缺乏主动的开拓和积极的引导,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出版社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编辑搞选题就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

而是要主动地去开拓,去占领,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读者加以宣传,对市场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形成图书出版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良性循

环机制.所以,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也应是一个好的宣传家。

其三、社交才能。做编辑和做学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结交作者,组织书稿,调查市场,联系读者等等,实际上都算是一种社交活动.所以一个优秀的编辑,就不能仅仅是学问家,而且也应是社会活动家。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汇总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 人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一个人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通过教育、舆论宣传、文化传播等途径,使其社会成员接受它的政治价值标准和规范并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斗争状况以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政治法律思想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起到导向和规范的 作用。同时,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又与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政治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带有 鲜明的阶级性。 是内在性。政治素质是政治主体自身内在的基本政治品质,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文化传习和政治社会实践,把从外界获得的政治知识内化为主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思维、政治情感、政治意向、政治品质、政治个性特点等基本属性。政治素质不是人的外在政治特点(政治

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

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 作为出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编辑”一词也常用于指称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本文所要陈述的是新时期下,“编辑”这一社会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众所周知,编辑是“守门人”,他把关决定哪些东西该印出来,变成书、杂志或者报纸。虽然编辑既不创作,也不制造(不造纸、不印刷),但却是决定这个社会能读到什么东西的人。新时期下,出版社转企改制,必须自负盈亏。“断奶”之后,市场随之兴起,看似读者要什么,编辑就得供应什么;网络兴起了,读者自己就做起了发行人,到处都可以直接贴文,还可以配图上稿,网络上人人都是出版家。前有狼,后有虎,编辑好像快喘不过气来了。 毫无疑问,只有足够优秀的编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被淘汰,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但是编辑?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编辑?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项基本素质: 首先,编辑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在我国,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政治家办报。同样,笔者认为,也要政治家办出版社。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特别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讲政治》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讲政治就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的进行。”毋庸置疑,这也包括我们的出版工作、编辑工作在内。任何出版物的编辑,都要有科学的世界观,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政治方向,做好政治把关工作。对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善于及时发现和防止错误的政治问题在出版物中出现。 其次,编辑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编辑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基础。编辑部门是知识密集的部门,编辑工作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比较丰富、比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适应编辑工作要求的。这就要求,编辑要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诸事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了解。与此同时,编辑也

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 现代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要求馆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还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 标签:高校;图书馆;官员素质 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基地,其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文献信息基地,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平台,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使命。图书馆文明、高效的工作和服务是读者及时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在实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是核心因素,是图书馆社会功能的主要实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是影响乃至决定图书馆工作效率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也从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转型,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文献资源程序的采集网络信息资源的搜寻,还是文献信息的查询以及课题查新,读者培训乃至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传递、复制、下载,等均需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这都需要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既有图书情报知识,又有其他专业知识,且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按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有相当多数量的图书馆馆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难以完成筛选信息和评价信息的高层次工作。这种状况显然与现实的工作需求无法匹配,矛盾日益凸现,因此,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心理、作风等多方面的素养水平。人的素质是综合的,既包括科学技术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现状可以大致概括为:思想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不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培-养,主要在于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图书馆馆员如何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迎接时代的挑战,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思想素质 作为新时期的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注意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是非判断能力,认识到图书馆工作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塑造人类灵魂、陶冶人的情操的窗口,是一项推动经济发展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神圣事业。注重思想道德的修养,走出“图书馆工作人人皆能做好”的误区。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少儿图书馆与素质教育

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少儿图书馆与素质教育 摘要:少儿图书馆是校外教育的阵地,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少儿图书馆;素质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上指出:“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都在这里孕育养成”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下一代的水平。 一、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情趣、实践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还要求尊重少年儿童的个性,承认他们的兴趣和性向的多样性与素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使每个少年儿童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是目下的当务之急。 少儿图书馆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必须从少儿实际和少儿图书馆实际出发,科学地把握少儿主要特点,正确认识少儿素质教育的现状,是研究少儿图书馆和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图书馆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优势 1.少儿图书馆公益服务的优势。 少儿图书馆是公益服务性单位,凡是少年儿童只要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办理一定的手续或借书证,就可以免费成为该馆的读者。在这里,每一位读者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名次之别。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更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成绩普通的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成为另一领域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因为在另一领域的优秀促进学习的进步。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少儿图书馆这样广大的开放性,平等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2.少儿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儿童的知识欲求。 这对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来说,是首先所必须的。一般说来,每一个少儿图书馆都具有结构合理、比例适宜、内容丰富的藏书体系,能够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广泛的知识营养。这个优势是一般教育单位所不可比拟的。在学校里,学生一学期只能面对那么几本书,虽然读好那几本书也十分必要,但从知识面的角度说,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少儿图书馆有许多藏书比学校的课本更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图文并茂地把动物人格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所有这些,都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更加贴近,使之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既开扩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 3.少儿图书馆具有良好的优雅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和自觉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少儿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少儿喜爱的优秀书籍,还拥有优良的环境和优良的服务。少儿图书馆从馆舍的建筑风格到馆内布置,都充分体现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同时保持其端庄、宁静、优雅的本色。泰安市少儿图书馆屋舍舍俨然,馆周围花木葱郁、荫幽静谧、

2020年图书编辑工作总结模板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图书编辑工作总结模板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2020年图书编辑工作总结模板 图书编辑工作总结范文一 围绕优化服务功能、增强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入手,加大力度拓展图书馆教育和信息功能,从日常工作、读者活动、读者服务、文化资源共享等几方面入手。 一、日常工作。 保障开馆时间;坚持做好借阅记录,确保书籍不流失;为给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努力创设干净、美观、安静、整洁的读书环境,做到了标牌标准明显,室内清净安逸,图书摆放整齐有序;对新进的5000册图书进行整理、盖馆藏章、分类、上架,并利用图书管理软件对新书逐一进行登记。 二、读者活动工作。

以4月23号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各中小学校,举办了“读经典,学史诗”的诵读活动;为庆祝建党94周年,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图书馆组织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共征集到卡通画作品50余幅,经典阅读卡120份,上报省市参加评比。 三、读者服务工作。 做好读者推荐新书、编制新书目录、开展送书服务、解答读者咨询、电子阅览室查询等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条件。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宣传周,通过印制宣传单,制作展览,让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四、文化资源共享工作。 图书馆是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20xx年已收到35万元的河北省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设备,但至今还未安装使用。现正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准备安装这批设备的各项事宜,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填补我县图书馆没有电子阅览室这项空白。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纪,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型的社会。人们的观念、生活及工作方式都发生巨变,这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新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良好的素质。 1 护理人员素质的核心——职业道德 1.1 思想品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的基本路线,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 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具有诚实的品格,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2 人格情操是职业道德的保证: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活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新世纪的护理人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1]。有较高的慎独修养,即使在没有护士长或病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按工作章程办事。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要有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 护理人员素质的内涵——知识、技能 2.1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从业的基础:21世纪的病人,不再是被动的被治疗与护理者,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医疗信息的普及化,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相关的医疗保健知识, 以及要求更好的治疗与护理。护士不仅是病人医疗护理措施的提供者,还应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2]。因此,护士知识结构也应与之相适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称“T”型结构模式,即由支柱作用的纵向知识 (主要是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起基础作用的横向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构成,这两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必要,将有利于护士职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 2.2 娴熟的专业技能是从业的条件: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要求,要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严格认真执行医嘱,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急、危重病人,护士应细致观察、要有敏锐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要从病人症状中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配合抢救,进行心身整体护理,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WTO指出, 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要求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护理人员应增加自身的实力,与病人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教会人们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将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有效地运用宣传、干预手段,动员教育对象改变旧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员的素养问题

浅谈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员的素养问题 全媒体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上采用纸媒、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通过广电、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技术,实现以电视、手机、计算机为用户终端的融合接收,达到质变后产生的内涵丰富新颖的传播形式。面对这一形式,图书馆员要积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勇于进行角色担当,加强信息素养的学习。 标签:全媒体知识素养角色担当信息素养 上海市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教授认为:今天图书馆正处在从纸媒时代进入全媒体时代的范式转换进程中,图书馆文献收藏已延伸到所有承载人类文明记录的全媒体信息资源;从包括博客、视频、产品样本在内的全媒体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编目,到虚拟和实体全媒体信息形态的知识服务,再到全媒体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图书馆的整个流程需要重新设计;当数字化走上主流舞台的时候,数字产品、图书、手稿等应该发挥各自的功能,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全媒体时代。 那么,作为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员,一定要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图书馆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的前途。2l世纪的图书馆需要21世纪的图书馆员来开创前景。图书馆员除了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素质 图書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发”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是指一个人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图书馆员所要掌握的这些系统知识只能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而且,这些教育往往以取得文凭或者学位而终结。比如,自2005年以来,欧洲的100所图书馆LIS学校,不停地针对图书馆学课程进行自审和反省式的探讨,希望培育出更好的图书馆学素质人才。 二、角色担当 根据工作的要求,将每一项工作进行细致分化。每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为了方便图书馆员的记忆,图书馆可以把该项工作的职务或者工作项目的作业手册或者工作手册的明细、流程以及统计加以详细的规定。比如,对图书馆中的采编员就有这样的要求:新书分类必须依据《中图法》进行分类标引与主

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天才的摇篮----论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图书馆开办的目的和职能,论述了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使这一作用得以发挥。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专长 有人说,图书馆是天才的摇篮。还有人说:学校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粮仓。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图书馆的功能就是为人才的培养做准备的,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小学图书馆的开办目的与职能。 江泽民同志提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1983年对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开办目的和职能。 现在社会上还有部分人存在这样的认识:中小学教育主要是教师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图书馆只是学校存放书籍的处所,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数据而已,只是学校的题库罢了,并无很大作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不用说安排专人管理图书,更不用说专门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了。这种认识导致一些学校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还有一些学校则不注意馆藏图书的结构,使得中小学图书馆不能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小学图书馆开办的目的所造成的。设立中小学图书馆的目的并非仅仅停留在藏书上,现代中小学图书馆的开办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的教育,成为培养真正人才的场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罗万象,能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收藏书籍更是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能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播知识的载体也多样化了,磁带、微缩胶卷、光盘、电话线、光缆等等;传播知识的媒介也在多元发展,如电视、电影、电话、网络,使人类信息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越来越直接、生动。磁带、微缩胶卷、光盘的收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也使现代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另外,营造中小学生阅览、自学的舒适环境,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开展校园网际交流,也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工作。 二、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在中小学的教育活动中,图书馆是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通过为学生提供文献阅览、借阅服务,开展阅读指导,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及举办各种讲座,报告会等,使广大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文献数据,从中汲取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德育方面。 在文献资料中,有不少的书籍是有利于学生德行培养的。一些名著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也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健全,使学生在个性、品质、伦理、毅志方面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书中保尔?柯察金那爱憎分明的个性,开朗的性格,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眼盲之后仍坚持写作的坚强毅志,对看过这本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留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2.智育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只凭在课堂上的学习来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是做不到的。课本知识仅仅给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一些简单的实验,而图书馆里丰富多样的视听

21世纪人才标准

根据上述八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未来人才要具备“八会”,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

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 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

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摘要:为了回应网络兴起环境下各种“唱衰传统媒体”的言论,解读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笔者从学术研究行为和学术期刊出版行为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内生条件,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路径。 网络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唱衰传统媒体”是当前的“主流舆论”,各种基于网络的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以此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触动着传统媒体人的神经,似乎是传统媒体人都彻底“OUT”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网络改变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改变?应该坚守些什么?对于学术期刊这种传统媒体,网络给它带来了哪些改变?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如何应对?学术期刊编辑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难道懂得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就能够成为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了吗?传统纸本形态的学术期刊也许将来会彻底消失或者存量会趋于零,那么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本质是否就完全改变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哪些条件可以内生出学术期刊编辑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顺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试图从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这个逻辑起点开始,梳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内生条件,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学术研究与学术期刊 学术研究行为的主要特征是逻辑链条的建构,主要目的是解释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解释客观世界的角度来说,学术研究就是要透过现象来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使现象产生的因素可能有无数个,学术研究必须找出控制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同的学者可能对控制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不同的认识,只要是自身的逻辑自洽都应该属于学术研究。从逻辑链条建构的角度来说,或长或短的逻辑链条总要有一个逻辑起点,这就涉及基本的前提和假设。由于学者对事物的看法可能有很多种,前提和假设这个逻辑起点也就可能有很多种,于是学术研究所建构的逻辑链条就可能多种多样,各种逻辑链条只要是自身的逻辑自洽就应该没有对与错之分,所以学术应该是超越对错的或者说学术是无对错的。[1]学术超越对错的特征内在地要求“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也就是科斯所说的“思想市场应该与经济市场并驾齐驱”[2]。正是由于学术超越对错的特征,学术期刊这种学术交流平台或者说思想市场的基础设施才有了产生和发展的最为原始的充足理由。学术期刊可以视为不到场的讨论会,虽然没有学术期刊同样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但是学术期刊可以使学术交流和讨论建制化、日常化和高效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原本应该是专业化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学者会形成不同的圈子或者群体,而不同的圈子或者群体需要不同的学术期刊这种学术交流平台。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期刊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产品的高效生产也就自然地依赖于学术期刊编辑的高素质化。 二、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 学术期刊的生产要由学术期刊编辑来完成,能够支撑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本职工作的素质要求就是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甚至是市场社会整体转型的大环境中,学术期刊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术、市场、宣传这三重逻辑的束缚。 [3]学术逻辑就是要符合学术传播的规律,市场逻辑就是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宣传逻辑就是要符合宣传者的需求。与这三重逻辑相对应,学术期刊编辑就内在地需要具备学术素质、市场素质和宣传素质。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学术素质,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能够深入理解和洞察学术研究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或者说思想市场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能够对学术论文这种学术期刊产品的生产要素或者说原材料的组织、审查和规范化处理的规律全面了解。至于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要基于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而定。对于特定的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更多趋向于

浅谈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养

浅谈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标签:职业素质专业知识技能读者服务 人们常说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我觉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更是一个良心工作。要做好这项良心工作,图书管理员除了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还应该具备下列重要的职业素质: 1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要实现这一宗旨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保障。图书管理是一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学科,图书的新旧更替日益频繁,各种学科知识越分越细相互重叠,还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使知识的组织管理、信息采集、传递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图书馆员必须要有事业心、责任心,愿意投身图书馆事业,保持良好的心里素质,理性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和图书管理的重要性。热爱图书馆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好的图书管理员必然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应该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积极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图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从而推动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应该想方设法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而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借书、还书,付出的也绝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图书管理员应该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2 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科学的进步,图书馆功能在不断的扩大,图书馆工作方式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理念的升华,无论是传统服务,还是推进的各项活动或工程,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去适应。首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不仅能准确快速的进行新书上架工作和图书整理工作,而且能满足读者需要的多样化的、简单高效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于读者。同时还要研读一些图书管理方面的论文、论著,了解图书管理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其次不断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能水平。现代图书馆最基本的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借用,还简化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流程,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同时网络环境下,网上电子资源服务的增加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等等都需要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因此馆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再者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现今的图书馆工作牵扯到很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只有把图书馆所需的各个专业技术掌握好了,才能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衔接

浅论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浅析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本文结合21世纪的新型世界的快速发展状况及当今我国从传统专业教育向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及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创新的实施方面,阐明了21世纪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人才培养、 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科技日益发达,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进因素。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21世纪我国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性的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商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十一世纪人才说》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们党现在确立的人才观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 而未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能力方面,有研究者认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一致认为,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李开复曾说,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正如他所说的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解析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解析摘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合理地规划图书馆藏书结构,营造良好的馆内外环境,给予大学生舒适的读书氛围。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高校图书馆;大学素质教育;作用及对策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全面性的教育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且不断提高教育者受教育的水平。现如今,高等院校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培养,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个性全面发展颇为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中人文精神被提及的最多,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人文文化氛围突出的场所,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 1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电子设备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方法能更简单,更轻松的获取知识。所以他们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图书馆内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大量的电子网站和电子设备都冲击着纸质阅读。满足大学生们多元化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学生们对这些电子设备充满着好奇性、依赖性,只要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可以轻易查找的信息,便不会“舍近求远”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但是图书馆通过它特殊的育人环境潜移默化的具备育人功能,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培养学生德、智、体、

美全面的发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1.1图书馆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图书馆不仅仅拥有大量的书籍和资料,还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使学生们可以安静地学习。图书馆外观弘大,馆内温馨,硬件设施也十分强大,所以是一个十分适合学习的场所,通常在图书馆内会聚集了很多热爱学习又十分优秀的学生,他们大部分的闲余时间都会待在图书馆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所以图书馆内拥有十分适合学习的学习氛围,大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弱的,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带动他,他就可以忍受学习的枯燥,不知不觉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比如说,大部分的本科专业的学生都想要继续深造读研,所以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都会因为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选择放弃,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来到图书馆学习,因为图书馆有许多和他们一样志同道合的学生,可以互相鼓励,一起进步,而且图书馆的氛围会自觉地让人心境平和,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思考模式。 1.2图书馆具有引导甚至引领的导向作用 图书馆内的各种书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纯美的各类书籍,书籍类型本身就具有引导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着很多闲余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各类书籍获取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开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应用能力。

图书编辑应具备哪些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c5096808.html, 图书编辑应具备哪些能力 作者:吴盛楠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8期 摘要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是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承担者。因此,编辑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呢? 关键词图书编辑能力 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是书籍编辑活动。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文化产品相继出现,编辑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就出版物的编辑活动而言,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1]而图书编辑是专门 从事图书编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1]而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可见,编辑对于图书的出版工作是多么重要。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呢?笔者认为,合格的图书编辑应具备如下五种基本能力: 一、政治认知能力 出版以传播知识信息为己任,出版领域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充满各式各样复杂的情况。作为图书编辑,必须要从思想、政治、事实等多角度对这些知识信息做出准确的评估,从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稿件,进而汇集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粮。因此,编辑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基本观点和深刻内涵,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在出版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武装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抵御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把好政治关和思想关。 二、策划能力 策划就是筹划、谋划。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体现在搜集、研究图书信息,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挖掘潜在市场,实现策划创新等方面。 在内容过剩和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海量的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编辑需要从中发现和过滤高质量的内容,从而打造出能够吸引读者的图书,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实现出版业自身的价值。因此,编辑要深入了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态势和出版格局,在策划选题时,要深刻了解自己策划的选题在市场中所占的分量,明白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心理现状,不

21世纪核心素养 外国人怎么说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从此,“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好奇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怎么讨论的?本期国际教育就来梳理国际社会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 如果简单回顾国际社会对于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自二战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 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个对“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国际社会也因此出现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样的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可。 21世纪生存挑战是什么 所谓“21世纪核心素养”就是人类社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教育概念。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扁平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交通的便捷、信息的透明、国际人口和资金的快速流动正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如果说20年前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似乎还停留在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经济运作的层面,离我们个体的生活比较遥远;那么20年后我们无论愿意与否,将毫无选择地参与这个扁平的国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又面临着很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战争冲突等。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社会价值的生产链条。以往,工业时代的价值链条是一个生产资料驱动型的,首先开采物质和生产资料,通过加工、组织市场推广和分发,最后提供产品服务和创造社会价值。而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价值链条则是数据驱动型的。数据其实就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创意。创造性将在未来社会的价值链条中发挥原点作用。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必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变化。 国际社会探寻核心素养之路 虽然“21世纪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近些年才“热炒”的概念,但事实上,国际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21世纪之前。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应对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出版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习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为你自己。这四个“学会”虽然未冠以21世纪核心素养的名称,但

编辑的基本素养

编辑的基本素养 读《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我深为丛书作者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尤为可贵的是对书海情有独钟,不懈泛舟夜航,永远不知疲倦。其共同点是“三不”:无一人不苦读,无一人不自成风格,无一人不勤于笔耕。我想,一位称职的编辑不是也需要这“三不”吗? 敬业须读“五车书” 一般地说,报刊上每篇优质文稿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稿件的前期阶段,它的内在质量的优劣、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实践经验及其所付出劳动诸因素。后期阶段,它经过编辑工作形成社会共有的最终精神产品,其质量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编辑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及其再创造劳动的成效。因此,对于一个编辑工作者必备的知识素质,就不能仅仅用“为他人作嫁衣裳”或“红笔、剪刀加糨糊”所能涵盖得了的。这就是说,编辑作为一门专业,专业知识为其从业者所必备;同时编辑工作又是一门渗透力特别强的专业,各种学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它的触角无所不及,故编辑还必须具备尽可能广博的知识。读的书要多,多多益善;涉猎的知识要博,越博越好。包括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这可以保证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讲政治,把好关。编辑读书多,各方面知识丰富,在编审改稿中才能应对自如,不至于将常识性错误放过,使瑕疵出现在精神产品上。前些年,报刊上就曾出现过把墨鱼、章鱼都说成是营养价值丰富的著名鱼类,把很普通的沙鸥说成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鸟兽之类的笑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就是由于写文章的作者缺乏生物方面的知识,也因为审稿把关的编辑欠缺生物学常识。江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编辑要打好知识根底。首先要努力掌握与自己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特别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剧增的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新学科相继建立,知识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编辑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对直接服务于或能为编辑工作所借鉴的知识,如文史哲经法等需要深学一些之外,还应对数理生化、农工商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应该有个常识性的了解,一旦处理这方面的稿件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致出错。 自成风格铸特色 报刊贵在有个性,有特色。特色是某一报刊独立于报刊之林的内蕴力。成熟的报刊都有自身的整体特色,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宗旨、读者定位及栏目设置上。报刊社的特色是由支撑它的各个编辑迥然不同的风格融合交织而成。这种风格也就是编辑的个性风格。 个性风格体现出编辑本人的业务取向和知识积累的鲜明个性特征。或以新颖鲜活、科学实用见长;或以短小精湛、扎实独特的新成果致胜;或重视点滴的基础开掘与积累,精心追求恒久价值;或约名家之作,保证质优档高,获取名人效应;或专为青年学子架梯搭桥,扶植新秀成长……每个编辑都可以从独特的理性角度充分论证自己选择的合理性。这种价值取向一旦定型,编辑的个性风格便得以实现。上海有家日报副刊主任始终将编专版视为一门艺术,将全身心的精力都用在编辑专刊的刻意追求中,从组稿一直到设计编排版面都融入他那种独特雅逸的风格以及他对人生的追求。实际上当一份报刊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一切都是无法掩饰的,编辑的风格品味、学识修养都会跃然纸上,一露无遗。 应当指出的是,编辑的个性风格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报刊社的总体特色,报刊社也要为编辑形成自我风格创造条件。卓有远见的报刊社老总的责任就在于熟知每个编辑的个性风格,力求使他们都能扬其所长,展其才智,这样才能弹奏出报刊社整体特色的强音。 笔耕不辍“炼金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