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英语

一、内容标准改为分级标准

总体部分删除对八级的要求,只保留了二级和五级的要求。

二、语言技能

一级标准

1.将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改为了语言技能的分级标准。

2.目标描述改为标准描述。

3.玩演部分

(1)将“能用英语做游戏”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游戏”;

(2)删除“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4.读写部分

添加“能模仿范例写词句”。

二级标准

1.说部分

(1)添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单叙述”;

(2)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2.写部分

(1)将“能模仿范例写句子”删除;

(2)将“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3.玩演视听部分

(1)删除“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30~40首”;

(2)将“能演唱英文歌曲”改为“能演唱简单的英文歌曲和歌谣”。

三级标准

1.读部分

将“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改为“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

删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四级标准

删除“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和“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删除六级---九级能力的内容。

三、语言知识

删除八级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

二级标准

1.语音部分

(1)删除“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和“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2)将“知道字母名称的发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

(3)添加“句子有重度”和“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2.词汇部分

(1)将“了解”改为“知道”;

(2)添加“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

(3)在“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后添加“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关话题”。

3.语法部分

(1)将原来的5小点内容归为第一大点“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

(2)在“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后增加“和名词所有格”;

(3)将“主要人称代词的区别”改为“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4)将“知道动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形式上的变化”改为“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5)将“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中的“和表意功能”删除。

(6)添加第二大点“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

五级标准

1.语音部分

(1)删除“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

(2)将“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2.语法部分

(1)添加“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2)删除“理解和掌握及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3)添加“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务等”。

3.功能部分

(1)删除“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和“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

(2)添加“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级别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4.话题部分

(1)删除“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和“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2)添加“围绕本级别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情感态度

删除八级情感态度标准内容

二级标准

删除“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和“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增加①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②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③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④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⑤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⑥遇到困难时能大胆求助。⑦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识。

五级标准

1.在“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后增加“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2.删除“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五、学习策略

删除八级学习策略标准内容

二级标准

1.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改为“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

2.添加“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3.将“学生英汉词典”改为“工具书”。

五级标准

1. 认知策略部分

(1)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后增加“主动探究,善于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2)删除“注意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2. 调控策略部分

(1)将“制定简单的”改为“制定切合实际的”;

(2)将“主要内容”改为“重点和难点”。

六、文化意识:

删除八级文化意识标准内容

二级标准

(1)将“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改为“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2)将“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改为“英语国家中典型的”;

(3)将“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改为“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

(4)添加“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五级标准

(1)删除“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和“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

(2)增加“了解英语国家的人的交往习俗”和“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3)在“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前添加“关注中外文化异同”;

(4)将“英语国家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改为“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5)将“英语国家重要的节假日”改为“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

新课标六大变化

六大变化 新课标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历史与社会、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初中科学等学科。对比“旧课标”“新课标”有哪些变化呢?对此, 省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高定量分析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负担 本次修订的“新课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切,从标准 层面科学安排了课程容量和难度,为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奠定基础。主要体现在:(1)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如4~6年级的数学中删除了“了解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等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2)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如语文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建议中提倡“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力争扭转多年 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达“四会”要求的做法。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 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3)一些学科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容量。如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做了大的调整,对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大幅减少, 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删除了众数、中位数等内容。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 的内容,删除了极差、频数折线图等内容。同时,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 以“选学”的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又控制 了课程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 2各科课程渗透强化德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各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德育,即修订后 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 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如英语新课标修订的重点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浅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1-08-09T10:42:37.50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梁永红[导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梁永红(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郑州452370)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在教学 中仍存在着较多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本文将从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这方面探讨一下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教学。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情感体验主体近两年来,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方法都不用了,今后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另外,有些老师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个专家说,对新课程改革还有一点感受;听两个专家讲,就变得模糊了;再听第三个专家一讲,你讲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以前一样。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处于彷徨状态,有点无所适从了,到底今后的语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呢? 先从教师说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的关注有一些新表现:(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这些是在以精英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框架中难以实现的,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 这些变化在语文课堂上是怎么表现的呢? 一、教育理念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我们将看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例:王老师担过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迫于开学后的压力,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望着办公室桌上如山的作业,有时感觉批改它们真是一种折磨。一天,她突然有一个想法:让学生“自设作业”。学生先是吃惊,马上便是一种带有新鲜感的激动和喜悦。“自设作业”的要求就是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第二天,她打开作业,这是怎样的一些“作业”啊——有“老师,考考你”,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的;有的申请当下次班会的主持人,并设计了活动方案;有的干脆是一幅“我的自画像”,画自信而调皮;更有别出心裁的孩子,像精心侍弄一个花园那样,把自己的作业点缀得多姿多彩。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当下午放学前她把作业发下去时,孩子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机会,王老师又指点他们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突出语文性。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同学的作业中生了根。同时王老师还高兴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成绩也随着学习兴趣的浓厚而“水涨船高”了。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张老师进行了发现式学习的尝试,即“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后来,他尝试上了一节语文课——《三顾茅庐》。初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以后,他布置学习课文,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把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领悟文章的妙处,然后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一番话还真的起了作用。“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了更多自由的空间;“看谁思维最敏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时教室内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神力都高度凝聚到对课文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了。 三、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这样,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方式也将随之建成。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范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母亲节前夕的一节说话课上,她问学生:“小朋友,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大家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尽管一年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说话还不十分规范、连贯,但说起他们的妈妈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范老师抓住契机,夸奖、鼓励他们并让他们写下来,伴着“我的好妈妈”的音乐创设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了不说不快之感。写完后让一些学生念,并和小朋友一起点评,学生当场修改后范老师接着给学生准备了一份书信的格式,教小朋友们运用,同时教给了他们一些急用又不会写的字,放学后,学生都乐滋滋地揣着这封信回家了。 周一返校后,学生个个都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汇报………… 其中李佳度的妈妈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范老师,当我看到儿子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时我真的好感动,你不但教会了我儿子拼音识字,而且还教他怎样做人。作为家长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在范老师的课上,当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了愉快的时候,课程也就适应了学生的发展。范老师的这节课从小处着眼,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独生子女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只知被动地接受爱的现象,抓住“母亲节”这一契机,罗列妈妈平时对孩子的关爱,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爱妈妈、尊敬妈妈的思想情感。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科学性与思想化统一的原则,既训练了说话与写话能力,又使学生从小懂得了学会关心他人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金融学》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院校财经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是我院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系统的掌握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信用、信用形式以及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和利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的构成等问题,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经营、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我国货币金融政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等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将抽象的金融知识与表象化的经济问题结合、深奥的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并能用相关的理论解读现实的经济现象和金融现象,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简单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而站在高度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微观金融活动,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XX中学2015年寒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教案 时间:2015年1月24日 地点:XX 参加人员:XX中学全体教师 培训人:XX 主题: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内容: 一、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全国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继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

任务要求。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 二、什么是“有效课堂”? ?定义: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 ?目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三、构建“有效课堂”具备的条件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指明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 ?采取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 四、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第2页(共8页) ▽▽▽▽▽▽▽▽▽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 组织者和 指导者 ,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基本工具 。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综合性艺术表演 性质的,另一类是 音乐创 编 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 音乐创作实践 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 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创作尝试与练习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的是( A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D ) A 、人文性 B 、审美性 C 、实践性 D 、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C )。 A 、主要途径 B 、有效途径 C 、重要途径 D 、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 、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 、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 、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 A )、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 、课程目标 B 、课程理念 C 、课程思想 D 、课程结构 6、( B )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A 、演奏歌曲 B 、演唱歌曲 C 、认识简谱 D 、学会五线谱 7、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有演唱、演奏音乐主题,追踪听辨音乐主题,( B )音乐主题。 A 、学习 B 、复习 C 、预习 D 、巩固 8、怎样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审美的学习环境。 B 、其次,还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材料。 C 、此外,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D 、最后,“以审美为核心”还意味着,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时候,不用始终坚持一定的审美标准。 9、( D )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改小策略 敦化市第三中学时海英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传统式教育已彰显出它的弊端:老师备课、讲课、批作业,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这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全部。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现成的理论知识,而大纲中要求培养的技能、态度、价值观等都无法获得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需要进行改革,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从2011年起,我们学校的领导就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首先在6个实验班采取“两个同步”的教改模式。在初步探索中有了一定的收效。自2012年9月起,教改工作在全校铺开。我们八年级语文组也在语文课的教学上进行了改革和尝试:积极倡导学案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使学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孩子们真正感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两个同步”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教师课前的备课”同步,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这其实就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学策略,以“还学生以自主,还教育以本色”为理念,以“精讲高效、精练互助”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

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总的教改方向的指引下,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精诚团结,互助合作,在不断的总结和提炼中,构建了语文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一、语文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教学流程: 自学感知 ---自主研读---合作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升(一)、自学感知。 老师出示预习学案,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先独自完成学案内容,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重 点是1、2号(学师)给3、4号(学徒)检查,指出错误地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包括梳理文章的结构以及说说初读感 受。先小组内发言,之后派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可修正补充, 老师最后总结。 (二)、自主研读。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2、布置自主研读内容及需要完成的题目。(包括读课文;划出疑 难点;需要思考的问题;划出文中精美的段落和句子,赏析美点、妙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等。)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主要是组长检查成员的自学情况, 不足之处由其它同学补充。并将仍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巡视,掌握各组学习进展情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

课程标准理论卷

课程标准理论测试卷 姓名: 一、选择题:根据新课程标准,选择正确答案(20分) 1、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应该——————————,看学生思考的层次和看老师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A、看学生主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 B、看老师是否讲解到位 C、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 D、看老师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2、—————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具体—— A、教师,实施者 B、学生,参与者 C、行政领导,参与者 D、校长,实施者 3、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5、6年级完成————; A、第五册—第八全册 B、第九—第十二全册 C、一级目标,二级目标 D、二级目标,三级目标 4、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 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A.县级管理 B。一级管理 C。二级管理D。三级管理 5、内乡县小学、初中是从——————年实施新课改的。

A、2003 B、2004 C、2006 D、2008 6、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读写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能正确——————————。 A、朗读课文 B、背默课文 C、表演小节目 D、书写字母和单词 7、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 A、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 B、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C、能说最常用的日常套语 D、能唱一首英语歌 8、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玩演的要求: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等。 A、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 B、用简单的英语讲简单的故事 D、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D、能看懂英文动画片 9、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A、合理地教 B、创造性地使用 C、按照要求使用 D、按部就班地用 10、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 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A、读懂 B、写出 C、背诵 D、描写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新课标变化对比表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 曾长春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有几点显著变化?我想围绕“显著变化”,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列举: 一、彰显课程内涵和理念 1.课程目标具体、明晰 《(实验版)课标》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四点要求出发,指出语文教育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出语文教育五个方面的改革和改革的原则,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语文课程努力的方向;这不便于教师把握和操作,在实践中容易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2011版)课标》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提出了当今世界语言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的高新要求,特别强调

“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贴近语文本质,凸显学科特点,有了具体、明晰的课程目标。 2.课程内涵和作为 《(实验版)课标》在“课程的性质”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性质的共性是“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独特个性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具体明确地指出了课程内涵。课程内涵指明了教学所作所为:交流沟通——工具性、信息性;优秀文化——人文性;思想文化修养——思想性;精神成长——人格品质。 3.课程基本理念 ⑴强调语文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增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语;提出“通过优化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⑵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由原来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⑶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上,将原来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⑷在学习方式方面,将原来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改为“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加了“语文学习应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使“问题意识”得到了凸显;同时还明确了学习方式中包含的更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在教学中只顾让学生合作探究,而不顾合作探究的内容和价值,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目标的现象。 ⑸在建设语文课程方面,由原来的“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改为“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在语文教育艰难曲折的道路之上,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于今天的母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重视课程目标和内容 1.三维目标的整合。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总目标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等内容,《(2011版)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3.增加“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4.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这是适应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新要求,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处理连续性文本材料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课程标准总纲是什么? 悬赏分:30 |解决时间:2009-3-10 13:58 |提问者:偶林鱼 最佳答案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其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即《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那么,新课标与现行的指导纲要(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相比有哪些不同呢?在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理解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并对信息技术新课标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就把我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献给大家分享并恳请指正。 一、课程目标 (1)《指导纲要》将小学、初中、高中合在一起,列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2)《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它标志着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信息素养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三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1)

中学课程标准理论通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课程标准是______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______和______。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______的学习基本要求。 3.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______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4.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___、___和______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____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___、___、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6.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___和___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7.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______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______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______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______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______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______的愿望和能力。 9. 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______和______。 10.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____、____和、____。 二、选择题(50 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A.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 B. 课程内容目标 C. 各门课程的特点 D. 课程内容的难易 2. 课程标准管理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其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C. 传授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 D. 传授各种知识和能力 3.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包含() 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参考书目A.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是()A.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B.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完整word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泸州市泸南中学易建洪 一、结构的变化 新标准在保持《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体例不变的基础上,在结构上有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从五个方面来看其变化 (1)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方面:从数学的学科特点重新定义 (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11版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教育的功能:从学科性及价值的提法作了调整。 (实验稿)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版新课标)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数学课程的性质: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性质更具人性化提得更高远。 (实验稿)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011版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4)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有价值”“必需的”数学等的提法置疑,从课堂教学建构角度强调理念而有所改变 (实验稿)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

毛概新课程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2014 级高职各专业) 专业带头人:张海鸿 系主任:谭清国 教学中心: 批准日期: 二○一五年一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应专业:高职大一各专业 开设时间:第二学期 学时数:3h/周 总学时数:72 现代职教课程在线课时+翻转课堂课时: 18h + 36h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同时又是“05”新方案的核心课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即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一步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

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努力把实现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这将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文明生活、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依据 在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概论》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组织安排教学,并根据“现代职教课程线上学习与翻转课堂面对面学习”基本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2、课程目标定位 《概论》课向学生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富有理论性,而且政治性很强。讲授《概论》课不同于讲授其他课程,不能阐述教师的一家之言。突出《概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概论》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 3、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或任务设计思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