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福寿螺生长综述

福寿螺生长综述

福寿螺生长综述

摘要:福寿螺作为外来生物,在农业生产、寄生虫病传播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其危害与温度成正相关,与其繁殖世代成正相关。综述了这些年人们对福寿螺繁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福寿螺繁殖温度栖息

0 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属于软体动物们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在中国报道了许多不同形态和生活习性的福寿螺分布各地。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和中国的广东省。福寿螺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1-2]。.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

1 福寿螺形态

福寿螺初孵幼螺体长1.8-2.5mm,贝壳透明,有3个螺层,螺旋部红色,红色为肠道残留的未消化的卵黄[3]。福寿螺成螺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但福寿螺的螺旋部小.螵层极大;福寿螺成螺有7个螺层,螺壳外观光泽,有的螺壳上有深色条纹;福寿螺幼螺螺壳较薄,壳色鲜艳,成螺螺壳稍厚,可达2mm,壳高可达70mm以上,福寿螺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福寿螺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触角2对,是主要感觉器官。前触角为吻部突起,短;后触角较长,伸展后可超过螺体。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其眼睛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不能成象。福寿螺螺体左边有一条肺吸管,来源于外套膜,为外套膜缘皮肤折叠而成,有较强伸缩性,不用时收缩成一个较短的突起,当需要时,可伸展成长度达到螺体壳高2.5倍的粗大的管状结构,起呼吸作用,因此福寿螺潜在水下也可呼吸空气[4]。福寿螺靠腹足爬行,也能在水面缓慢游泳。福寿螺在水沟里1周内可向上爬行100m,向下爬行500m[5];成螺可年行2-3km。

2 福寿螺的繁殖

福寿螺雌雄异体,雄螺生殖器成管状,交配时通过管状生殖器与雌螺进行体内交配。每次交配一般需2—3小时,有时可长达3—5小时;福寿螺一次受精可连续多次产卵,产卵量大。交配后3—7天开始产卵,雌螺产卵时爬到离水面15—30厘米以上的池边干燥处、附着物以及水尘植物茎叶上产卵,其卵通过雌螺产卵时分泌的粘液粘附在附着物上。福寿螺产卵一般出现在晚上。一只成熟雌螺每隔3—5天产卵l块,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可达近万粒:福寿螺产卵的卵块大小不一,内含200---500个卵粒,多的可达1000粒卵[6]。气温28℃~34℃,湿度68%~75%条件下,福寿螺的受精卵7~10天,便可孵出仔螺,第二天可以摄食。福寿螺胚胎发育过程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等为7个时期。25℃气温下福寿螺从卵产生至孵出幼螺需274小时[7]。杨代勤等对湖北江陵福寿螺繁殖作了研究,水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7-9月为产卵高峰,每月产卵4—5块,产卵间隔5-6天,一年产卵15-20块,每次产卵200-500粒,一年可产卵5000—9000粒,幼螺108天性成熟[8]。

3 温度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福寿螺的活动致关重要。研究表明水温28℃左右时福寿螺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2℃时,福寿螺活动能力减弱;水温8℃~10℃时福寿螺能安全越冬,福寿螺的临界安全存活温度为8℃,临界致死温度为2℃[9]。研究报道福寿螺能在10-35℃的温度中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3—27℃,17℃是成年雌螺产卵的初始温度,25-30℃时产卵最旺盛,温度降到15℃以下时,福寿螺的活动和摄食能力明显下降,温度降至10℃时福寿螺停止活动和摄食,温度降至5℃时福寿螺会冻死[10]。研究报道福寿螺能耐受的临界低温是4℃[11]。报道福寿螺的致死高温为32℃以上,关于致死低温,认为福寿螺在0℃时可存活

15-20d,-3℃存活2d,-6℃存活仅6小时[12]。报道福寿螺的致死高温为40℃以上;致死低温是0℃可存活2d,-2℃存活2小时[13]。

4 福寿螺的栖息地

福寿螺一般栖息于各类流速缓慢或静止的淡水水域,多见于流速缓慢的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沼泽、沟渠、池塘、河流、湖泊、以及各类水田等处,常集群栖息在水域的边缘浅水处,或在水中吸附在水生植物的根茎上,也能短时间离开水域在陆地上生活。刘中丽认为福寿螺具有两栖性,能够离开水体依靠肺呼吸空气生存相当长时间,但是离开水后它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受限制。袁振生认为福寿螺栖息地一般水草丰盛、通气良好,它们能够忍受污浊的水质,但是更喜爱清洁的水体[14]。

4.1 栖息密度

福寿螺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在湿地福寿螺个体较大,密度较高。自然湿地的福寿螺可达100只/m2,夏威夷芋头田密度最高记录为130只/m2,菲律宾的稻田一般是2-5只/m2,最高可达150只/m2,日本稻田为3-19只/m2[15];在广西融水县和北流市发现稻田密度中福寿螺密度的最高记录是140只/m2[16-17]。Alejandra认为食物丰足度、温度、水的硬度等大量生物与非生物因素都会影响福寿螺的种群密度[18]。

5 福寿螺营养来源

福寿螺食性杂,偏食植物性饲料,主要饲料有浮萍、青菜叶、红薯藤、嫩绿青草、水浮莲、瓜果叶皮、麸皮、米糠、玉米粉等,也食少量的禽畜粪肥、腐殖质、甚至死鱼及禽畜尸体等等,几乎取食环境中的任何有机物质,在饥饿情况下连新闻报纸也吃[19],有时也攻击其它螺类与螺卵。但正常情况下福寿螺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它们喜食软而易消化的植物,其生长速率与喜食植物的丰富度有关[20]。在研究不同饵料对福寿螺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报道在浮萍、苎麻叶、空心莲子草中,浮萍喂养的福寿螺生长速度、性成熟和产卵量等最好。福寿螺能够通过水中化学信号从较远距离探测到喜食植物的存在。尽管对不同食物有一定偏爱,但是它们对食物的区别性不强,食性非常广。

参考文献:

[1] 张文重. 金宝螺之生态研究[J]. 贝类学报, 1985(11): 43-51.

[2] 李彦铮, 巫文隆. 台湾福寿螺的研究[J]. 贝类学报, 1996(20): 45-50.

[3] 王彝豪. 福寿螺的养殖和生态特点[J]. 动物学杂志, 1988, 23(1): 1-3.

[4] 胡自强, 胡运瑾. 福寿螺的形态构造[J]. 动物学杂志, 1991, 26(5): 4-6.

[5] Ozawa A, Makino Y. The influence of shell size, snail density and water depth in paddy fields on injury of young rice seedling by the apple snails, Pomacea canaliculata [J]. Shizuoka, 1997, 42: 23-29.

[6] 王智. 苹果螺实验种群的殖习性研究[J]. 内陆水产, 2003(2): 34-35.

[7] 谢嗣光. 大瓶螺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水产学报, 1994, 18(1): 40-43.

[8] 杨代勤, 陈芳, 刘百韬. 福寿螺繁殖和生长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学院报, 1994, 14(1): 40-44.

[9] 王彝豪. 福寿螺的养殖和生态特点[J]. 动物学杂志, 1988(1): 1-3.

[10] 刘中丽. 热带福寿螺的引种养殖与气候适应性区划[J]. 华北农华学报, 1989(3): 116-120.

[11] 敖鑫如.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及养殖试验[J]. 江西大学学报, 1990(2): 30-34.

[12] Mochida O. Spread of freshwater Pomacea snails from Argentina to Asia [D]. Micronesia: 1991.

[13] 周卫川, 吴守芬, 杨佳琪. 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03(1): 25-28.

[14] 袁振生, 陈朝晖, 何怡. 水产贝类新品种大瓶螺的养殖观察[J]. 动物学杂志, 1987(2):

17-19.

[15] Cowie R. Apple snails as agricultural pests: their biology, impacts and management. In Barker G. M. Molluscs as Crop pests [J]. 2002: 145-192.

[16] 李金旺, 周海, 卢曦. 免耕稻福寿螺防除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 2004(4): 292-293.

[17] Alejandra L. Pomacea canaliculata: Life-history, Traits and their Plasticity [J]. 2002, 26(1): 83-89.

[18] 蓝继新, 冼东源. 融水县农田福寿螺回升原因及治理对策[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 22(9): 10-12.

[19] Josh R, Chi J. Longhorned grasshopper: a predator of golden apple snail egg masses in the Philipines [J]. 2001, 26(3): 83-85.

[20] 徐汝梅. 生物入侵—数据集成、数量分析与预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1-343.

福寿螺生长综述

福寿螺生长综述 摘要:福寿螺作为外来生物,在农业生产、寄生虫病传播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其危害与温度成正相关,与其繁殖世代成正相关。综述了这些年人们对福寿螺繁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福寿螺繁殖温度栖息 0 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属于软体动物们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在中国报道了许多不同形态和生活习性的福寿螺分布各地。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和中国的广东省。福寿螺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1-2]。.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 1 福寿螺形态 福寿螺初孵幼螺体长1.8-2.5mm,贝壳透明,有3个螺层,螺旋部红色,红色为肠道残留的未消化的卵黄[3]。福寿螺成螺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但福寿螺的螺旋部小.螵层极大;福寿螺成螺有7个螺层,螺壳外观光泽,有的螺壳上有深色条纹;福寿螺幼螺螺壳较薄,壳色鲜艳,成螺螺壳稍厚,可达2mm,壳高可达70mm以上,福寿螺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福寿螺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触角2对,是主要感觉器官。前触角为吻部突起,短;后触角较长,伸展后可超过螺体。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其眼睛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不能成象。福寿螺螺体左边有一条肺吸管,来源于外套膜,为外套膜缘皮肤折叠而成,有较强伸缩性,不用时收缩成一个较短的突起,当需要时,可伸展成长度达到螺体壳高2.5倍的粗大的管状结构,起呼吸作用,因此福寿螺潜在水下也可呼吸空气[4]。福寿螺靠腹足爬行,也能在水面缓慢游泳。福寿螺在水沟里1周内可向上爬行100m,向下爬行500m[5];成螺可年行2-3km。 2 福寿螺的繁殖 福寿螺雌雄异体,雄螺生殖器成管状,交配时通过管状生殖器与雌螺进行体内交配。每次交配一般需2—3小时,有时可长达3—5小时;福寿螺一次受精可连续多次产卵,产卵量大。交配后3—7天开始产卵,雌螺产卵时爬到离水面15—30厘米以上的池边干燥处、附着物以及水尘植物茎叶上产卵,其卵通过雌螺产卵时分泌的粘液粘附在附着物上。福寿螺产卵一般出现在晚上。一只成熟雌螺每隔3—5天产卵l块,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可达近万粒:福寿螺产卵的卵块大小不一,内含200---500个卵粒,多的可达1000粒卵[6]。气温28℃~34℃,湿度68%~75%条件下,福寿螺的受精卵7~10天,便可孵出仔螺,第二天可以摄食。福寿螺胚胎发育过程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等为7个时期。25℃气温下福寿螺从卵产生至孵出幼螺需274小时[7]。杨代勤等对湖北江陵福寿螺繁殖作了研究,水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7-9月为产卵高峰,每月产卵4—5块,产卵间隔5-6天,一年产卵15-20块,每次产卵200-500粒,一年可产卵5000—9000粒,幼螺108天性成熟[8]。 3 温度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福寿螺的活动致关重要。研究表明水温28℃左右时福寿螺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2℃时,福寿螺活动能力减弱;水温8℃~10℃时福寿螺能安全越冬,福寿螺的临界安全存活温度为8℃,临界致死温度为2℃[9]。研究报道福寿螺能在10-35℃的温度中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3—27℃,17℃是成年雌螺产卵的初始温度,25-30℃时产卵最旺盛,温度降到15℃以下时,福寿螺的活动和摄食能力明显下降,温度降至10℃时福寿螺停止活动和摄食,温度降至5℃时福寿螺会冻死[10]。研究报道福寿螺能耐受的临界低温是4℃[11]。报道福寿螺的致死高温为32℃以上,关于致死低温,认为福寿螺在0℃时可存活

黄金螺

黄金螺 学名]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 产地]全国各地 [栖地]溪流、池塘、水田 黄金螺 [尺寸]7cm 左右 [分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 [说明]原产于阿根廷,卵为鲜红色常附著於岸边。 [形态特征]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一对,眼点位于后触手基黄金螺部,口位于吻的腹面。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体螺层膨大,螺旋部极小,壳面光滑,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脐孔大且深,厣为褐色角质薄片,具同心圆生长纹,厣核偏向螺轴一侧。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个内脏囊,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雄螺生殖孔开口于交接器顶端,雌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 生活习性: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玉米、麸皮等精饲料,幼螺以细萍、腐殖质、精饲料为主。饥饿状态下,成螺也会残食幼螺和螺卵。 生殖习性: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良好饲养条件下,3~4月龄可达性成熟。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产卵历时20~80分钟。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3~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受精卵在空气中孵化需10~15天,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

福寿螺事件与外来生物入侵

福寿螺事件与外来生物入侵

一从福寿螺事件说起 2006年春夏之交,北京市发生了“福寿螺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担忧。据北京市卫生局的最后调查,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黄寺店、劲松店于2006年5月20日至8月8日经营的凉拌螺肉(又称香香嘴螺肉)中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造成食用过黄寺店凉拌螺肉的81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其中住院60人,门诊21人;造成食用过劲松店凉拌螺肉的57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医院共诊断160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卫生监督机构调查确认病例138人,其他病人因拒绝接受调查,或在外地,或没有联系方式,无法调查。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原因认定为厨师对福寿螺加工不当,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黄寺店、劲松店被依法罚款共计41万余元。 这一事件,导致相关产品市场和养殖单位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一时间成了新闻报道的热点。其实,福寿螺之害,由来已久。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流域,广泛分布于湖、池塘、沼泽等区域,水陆双栖,食多种新鲜植物。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到广东,1984年开始在广东广为养殖。[1]由于养殖过度,又被随意放到野外,结果迅速扩展到广西、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福寿螺极易适应地方环境,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刚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其喜欢幼嫩的秧苗。它散布很快,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从1988年开始,福寿螺在广东省37个县的土地上造成了巨大损失。[2]1985年,它又从广东被引入到福建的晋江县养殖,其中一部分逃到了野外,从1992年开始产生危害。据报道,2006年,在南宁市的一些稻田间,福寿螺数量每平方米少的有40个,多的达到177个,整个广西稻田受灾面积达到250万亩。入侵到农田中的福寿螺可快速散布到湿地及其他自然淡水环境中,可能造成对原生水生植物的破坏,改变原始栖息地,往往成为与当地原生螺类等水生动物互相竞争的胜者。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类似福寿螺这样的外来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小龙虾、牛蛙以及外形可爱、被当作宠物的巴西龟等等,还有各种外来植物,比如沿着三峡向下游扩散的紫茎泽兰、疯长的水葫芦以及引起枯草热疾病的豚草等。目前,我国已发现有几百种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杂草、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和野生动植物疾病等。 就在广西为灭螺而战的时候,河北省却在开展另一场战争——消灭黄顶菊。黄顶菊也是来自异国他乡的“生态杀手”,暂时还不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和许多外来生物一样,黄

福寿螺养殖技术

福寿螺养殖技术 福寿螺养殖技术有以下四个要点: 1、养殖场所准备 养殖场地可选择适宜的池塘就可,面积无需过大,3-5亩也可,几平米也可,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水深在1米以内,在养殖时在在水面上栽植水生植物,如浮萍或藻类,这样既可为福寿螺提供一个避暑避光生存环境,还能提供天然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水生植物的面积也不宜过大,约占整个水面的三分之一即可,过大会起到反作用。为了方便管理,可用竹杆将水面围成数个区域,竹杆也能成为雌螺的产卵场所,很多鱼类都会以幼螺喂食,养殖前要要清塘处理,而排水和进水口要放置过滤网,一为其他鱼类混入,二是防止螺逃离。 2、放苗 放苗时要根据水质、饵料以及管理条件有计划的进行,一般刚孵化的幼螺,每平米可放养5000个左右,而生长半月后,体重到2-3克的幼螺,则每平米放养2000-3000个。按照这个比例随着螺的不断生长,逐渐减少养殖密度,可按照每平米5000个的密度放养,随螺的生长逐步捕大留小,也可在放养按照成年的规格放养,在到生长一起捕捉。放养时要根据螺的同生长规格进行分群饲养,这样它的摄食量一致,方便投喂管理。 3、饵料投喂 要想又快又好的养好福寿螺,这饵料的选择和投喂量极为关键,一般每日投喂量时福寿螺体重的十分之一,随着它的生长逐渐加大投喂量。饵料也要粗精结合,新鲜不腐变,一般青饲料和精饲搭配投喂,精饲占福寿螺体重的0.5%,投喂时先投喂青饲料,待青饲料吃完后,在投喂精饲,这样有利于营养累积,促进螺开始生长,增加体重。另外福寿螺忌光照直射,所以投喂时间也要注意,白天福寿螺沉入水中栖息,晚上出来摄食,所以投喂时间应在傍晚。

4、水质管理 福寿螺只要在饵料充足下会生长极快,所以吃得多就会拉的多,大量的排泄物会导致水质不断变差,水质变差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影响螺的生长或造成死亡,所以在养殖时水质的管理极为重要。为保其健康生长,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在静水环境养殖的一般7-10天就要换一次水,而在微流水环境可20-30天换一次水。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及措施研究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及措施研究 广福村位于南方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农作物。近年来,广福村却频繁发生福寿螺灾害,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就广福村福寿螺灾害的概述及措施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 1. 福寿螺的特点 福寿螺是一种生活在湿地和水田中的软体动物,其种群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喜欢啃食植物叶片,对农作物有严重危害。福寿螺的出现不仅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2. 灾害影响 近年来,广福村频繁遭受福寿螺灾害,福寿螺对稻田和蔬菜等农作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福寿螺啃食植物叶片,导致作物叶片减少,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的收入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3. 灾害原因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湿地和水体的过度开发、水质污染等都为福寿螺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导致其种群快速增长,从而引发了福寿螺灾害。 二、灾害措施研究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福寿螺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导入福寿螺的天敌,如鱼类和鸟类,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还可以通过培育抗福寿螺的水稻品种,逐渐减少福寿螺的数量。 2. 农药防治 农药防治是一种传统的福寿螺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灭杀福寿螺。农药防治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伤害。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容易导致福寿螺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弱农药的杀虫效果。 3. 管理控制

广福村可以通过加强水体和湿地的管理控制,限制福寿螺的繁殖和生长。可以采取清 理水体杂草,改善水质等措施,减少福寿螺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福寿螺的种群数 量。 4. 宣传教育 在防治福寿螺灾害方面,广福村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农民们的防治意识 和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福寿螺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们对福寿螺 灾害防治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防治意识。 三、结语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措施的研究,相信可以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减轻灾害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损失。在未来的工作中,广福村需要继续加强福寿螺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更多的科研研究,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好的 生产生活环境。

福寿螺情况汇报

福寿螺情况汇报 福寿螺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近期的调查和研究,现就福寿螺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福寿螺是一种会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外来有害物种,其分布范围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地区。福寿螺是淡水蜗牛,善于适应各种水域环境,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扩散能力,对农田粘土、田坎等造成破坏,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根据我们对全市各个区县的调查情况来看,福寿螺在我市存在广泛分布的趋势。首先,我们在不少农田中发现了福寿螺的存在,且数量逐年增加。其次,部分河流、湖泊以及水塘、大棚等水体也存在着福寿螺的滋生。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福寿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福寿螺对于农田的粘土和田坎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会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次,福寿螺会与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使得农作物受到更多的竞争压力,降低了产量和质量。此外,福寿螺还会成为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危害人畜健康,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 为了解决福寿螺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首

先,我们加强了对福寿螺的监测和调查力度,及时掌握其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农田和水源地的管理,清除福寿螺的滋生地,削弱其数量的繁殖基础。此外,我们还通过教育宣传,增强了农民和居民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福寿螺的数量仍然大幅增加,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其次,部分农民对于防治措施的认识和实施意愿不高,影响了防控效果的得到最大化。同时,防治工作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配合度。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对福寿螺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监测和调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防治措施,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福寿螺的危害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和减轻,我市的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以上是本次福寿螺情况汇报的内容,请领导批示。 谢谢!

福寿螺的养殖技术

福寿螺的养殖技术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大苹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贝类。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引进,进行繁殖和试验,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福寿螺肉色金黄,脆嫩味美,是供人们享受的佳肴。据测试,螺肉蛋白质含量为29.3%,脂肪含量为0.3%,此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是一种很有发展的养殖水产品。 福寿螺生命力强,很少患病;适应性广,容易饲养;食性广泛,麸皮、豆饼粉及鲜嫩水陆生草类,都可作为福寿螺的饵料;生长迅速,产量高,周期短,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幼螺经半年饲养,个体可达200g,一般亩产可达2000―3000kg;繁殖力强,孵出后的幼螺,饲养4个月便可产卵,在水温适宜时,每15―30d产卵一次,每次产卵100―200粒,卵产出7―15d后孵出幼螺。因此,积极开展养殖福寿螺的生产,不仅可丰富市场水产品花色品种,也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源,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一、生活习性 福寿螺的螺体呈圆椎状、宽螺蚊,黄褐色,个体大;喜阴怕光,喜洁怕脏,适宜在清新的浅水中生活。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12℃以下活动力减弱;水温8℃时基本停止活动,进入冬眠;6℃以下会被冻死。在适宜温度下螺摄食量大,生长快,尤以傍晚食量最多。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构成主要以人工饵料为主,辅以天然饵料。幼螺喜食绿萍、麸皮、豆饼粉、腐殖质等细小饵料,成螺主食鲜嫩水生植物、青菜和各种无毛刺的青草,辅以商品饲料。 雌螺个体大,螺身短,厣微凹;雄螺个体小,螺身长,厣凸起。生产中一般以每4―6只雌螺配一只雄螺为宜。交配后雌螺傍晚爬离水面,在植物茎叶、地壁或竹竿上产卵。卵呈胶块状,粉红色。

富贵竹一般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福寿螺 田螺养殖技术

富贵竹一般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当我们买回竹茎的时候,要把基部的叶子去掉,然后把基部切成斜口的,这样可以增大对养料的吸收。生根前3到4天这样就要换一次水,当中可以放两块小木炭放腐。半个月内不要随便移动富贵竹的位置,这样移来移去对没生根的竹子不好。半个月之后基本基本可以看到白色须根。 长根之后如果我们是选择水养的话,那这时候就不要经常换水了。水用井水最好了,如果是自来水那就要沉淀一天哦,水要干净,不能有油脂,脏水,硬水都可能导致烂根。 如果是要土培的话,那就等根须长得比较多的时候再移栽到土里。盆土用沙质壤土,每盆栽3株-4株。之后每天浇点水,保持土壤湿润就行了。 虽然富贵竹喜阴湿环境,但是光照也是有讲究的,摆放的地方最好能获得散射阳光的照射,不要摆在电视旁边,风扇和空调能吹到的地方,以免造成叶子枯萎。 富贵竹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0-35摄氏度,所以夏季是最适合富贵竹生长的,低于10度就停止生长,低于5度就会被冻伤。所以冬天的时候不要把富贵竹放在室外,防止水结冰。 水养的富贵竹不要放化肥,可以每个月放点营养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能使叶片保持翠绿。

土培的富贵竹一个月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每盆施用量约1克至2克就可以了。 富贵竹养殖方法:富贵竹叶子发黄怎么办? 第一,新买的富贵竹叶子发黄,主要是因为富贵竹还没有长根,没有根,营养当然跟不上,肯定要黄,再加营养液也白搭。 对策:耐心等上1个月左右,摸一下杆子,只要杆子还是硬硬的,只要剪掉黄叶,泡在清澈的玻璃瓶里,不久就会长出叶。 第二,养殖季节不对。 对策:水养最适宜的瓶插时间为4—9月,因为这段时间最容易发根成活。富贵竹比较耐寒,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温度过低要想办法升温。 第三,水质,水质腐败或者自来水养殖都会造成叶片发黄。 对策:凉开水或者纯净水养殖富贵竹最好。 第四,光照过暗,富贵竹无法得到足够的阳光,光合作用没法进行,叶绿素无法形成,造成叶子发黄。 对策:将富贵竹移到阳台等光线较好的地方,但要尽量避免阳关直射。 第五,光照过强,长期将富贵竹置于强光之下,强光照射造成叶子发黄。 对策:将富贵竹移到阳台等光线较好的地方,但要尽量避免阳关直射。夏天可移植室内,一般光线就可健康生长。

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区别及食用注意事项

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区别及食用注意事项作者:暂无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2013年第12期 王海英南宁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福寿螺和常见的中国圆田螺及中华圆田螺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福寿螺与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外形的主要区别有:福寿螺贝壳较大,近圆盘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占壳高的89%,螺旋部较小,脐孔大而深,壳口无黑色框边,卵生。中国圆田螺比福寿螺稍小,呈 长圆锥形。中华圆田螺比中国圆田螺稍小,呈卵圆形。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均有6~7个螺层,体螺层占壳高的68%,螺旋部较大,脐孔呈缝状,壳口有黑色框边,卵胎生。由于福寿螺 与田螺均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在食用福寿螺及田螺时一定要煮熟。 关键词: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广州管圆线虫 2006年,凉拌福寿螺肉曾经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在北京出现,福寿螺一时成为“过街老鼠”,消迹于餐馆的餐桌上。然而,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田螺一直深受南方广大民众喜爱, 由于担心误食福寿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使得一些民众对于端上餐桌的螺产生了疑虑,而不 敢放心食用。只有正确识别福寿螺和田螺,才能消除这些疑虑。那么如何区分福寿螺与田螺? 如何才能消除食用福寿螺以及田螺的安全隐患? 福寿螺与田螺的形态识别 要在外形上区分福寿螺和田螺,首先应先了解腹足纲贝壳形态一些部位的名称(见图1)。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 瓶螺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 9 8 1 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在我国分布于广东、 广西、海南、台湾、福建、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浙江、上海、江西等地。福寿螺雌雄异体,个体较大,有完整的螺旋形贝壳,成螺壳高40~80mm,壳径70mm以上。贝壳呈黄褐色, 表面光滑。螺体右旋,贝壳近似圆盘形,螺层5~6层,体螺层膨大。脐孔大而深。雌螺壳口单薄,外唇直或略湾,厣周缘平展;雄螺壳口增厚,外唇向外反翘,厣外缘的中部略隆起,上下 缘向软体部凹[1]。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田螺在中国大部地 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等。中国圆田螺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中型个体,壳高约44.4mm,宽27.5mm。壳质薄而坚固,外形呈宽圆锥形,有6~7个螺层,皆外凸,各螺层高、宽度增长迅速。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的高度,体螺层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黄褐色,光滑,无肋,具有细密而明显的生长线。壳口卵圆形,周缘完整,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在体螺层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使脐孔呈缝状。厣角质,卵 圆形,黄褐色,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纹,厣核靠近内唇中央[2]。 中华圆田螺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区,贝壳较中国圆田螺稍小。壳质蒲而坚固,外形呈卵圆形。有6~7个螺层,各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前种宽而短,体螺层极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明显。壳面呈黄褐色或黄绿色,光滑,无肋,具有明显的生长线。壳口卵圆形,周 缘完整,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略肥厚,遮盖脐孔,使脐孔呈缝状。厣与中国圆田螺 相同[2]。福寿螺与中国圆田螺以及中华圆田螺的主要外部形态区别见表1。

世界上最大的田螺

世界上最大的田螺 问:界上最大的田螺是哪个? 答:福寿螺是最大的淡水田螺,直径可达五厘米,一般的也三厘米左右。 福寿螺简介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1981年引入中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食用生的或加热不 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 至死亡。 福寿螺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 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 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 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 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生长繁殖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 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 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 期74天,日均温29.5℃,相对湿度87%。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

物种介绍福寿螺

福寿螺 中文异名:大瓶螺、苹果螺、雪螺 鉴别特征: 贝壳较薄,卵圆形;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光滑。壳顶尖,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厣角质,卵圆形,具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特性: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底栖性,雌雄异体。食性杂。有蛰伏河冬眠习性。3月上旬开始交配,再近水的挺水植物茎尚或岸壁上产卵,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卵渐成粉红色。一只雌性福寿螺通常1年产2400~8700个卵,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然是水生种类,淡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 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 作为高蛋白质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倒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倒天然湿地。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重点抓好越冬成螺河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其它案例1、生态杀手“一枝黄花”蔓延苏浙赣等地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大面积入侵苏、浙、赣等地,它曾在上海蔓延后导致30多种乡土植物物种消亡,还通过争光、争肥等方式排挤路边草以及棉花、玉米等旱地农作物。 2、水葫芦在我国南方大量滋生蔓延20世纪60年代,水葫芦作为猪饲料从南美洲引入我国。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耐热怕寒的水葫芦逐渐失去利用价值而无人采收,在我国南方大量滋生蔓延。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理水葫芦灾害的费用都在5亿元以上。 3、广州黄埔检验检疫局半月内三次截获红火蚁今年6月,广州黄埔检验检疫局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从美国进口废纸中三次截获入侵红火蚁。红火蚁因其繁殖迅速、危害性大,被列入世界上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人被火蚁叮咬后会产生如火灼伤般的疼痛感,体质敏感者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反应,严重者死亡。 4、清道夫吞食珠江四大家鱼雄霸一江清道夫是原产拉丁美洲杂食鱼类,它对于一般家里养鱼的市民来说应该一点都不陌生,吃水族箱里的鱼粪和垃圾,能免去人们清洗鱼缸的麻烦,但是它生长速度飞快,而且会吞食同一水箱里养殖的

动物的生活习性

动物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体型较大,外形似熊,头较圆像猫,因而得名。大熊猫体长1.2~1.5米,体重50~80千克,体毛以白色为主,但四肢与肩胛部有连片的黑色毛区,眼区有形似眼镜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也皆为黑色。因其毛色黑白相间,主要栖息于山高、谷深、树高、竹密。茂密的竹林既是它们的食料基地,又是其藏身和繁育后代的场所。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大熊猫虽属食肉类,却喜素食,偶尔亦吃动物,但主要食物为少数几种细小的箭竹类的笋和较青嫩的茎、叶,俗称花熊和竹熊,是中国特产。 大熊猫的食谱 食竹高手 竹子是大熊猫最爱吃的食物,约占食物总量的99%,每天约食竹子25公斤。其中被吸收的仅17%。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内,大熊猫主食竹类达9属40余种。 在圈养条件下,为保证大熊猫的营养需求,还会为其提供适量的精饲料、水果、蔬菜等。野生大熊猫偶尔还会捕食竹鼠一类的小动物。 大熊猫的手掌 大熊猫的前掌有五只手指及一只由腕骨演化而成的伪拇指,这有助于灵巧而紧紧地抓住竹子。 大熊猫的牙齿 当大熊猫慢慢长到7月龄时就开始换牙齿,它的臼齿大小约是我们的七倍,具有宽阔表面,强而有力的颌骨及坚固的牙齿,有助压碎磨碾竹子。 大熊猫特殊的消化系统 大熊猫具有典型是肉动物的消化道,单室胃,没有盲肠。大熊猫以竹子为生,除了能够消化,吸收竹子细胞内含物质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纤维素,排出竹节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分辨。这种独一无二的消化营养方式,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草食类动物都很难见到。竹子是低营养食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大熊猫具备了吃得多,排泄快,选食优竹,不冬眠以及少运动、少消耗等特征。 排粘 排粘是大熊猫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大熊猫的消化道壁上有大量的粘液腺,当大熊猫的竹子采食量减少时,胃肠道正常分泌的粘液也会减少,多余的粘液滞留、粘附在肠壁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通过肠管的急剧运动,将连同部分坏死、脱落的肠粘膜细胞一起排出题外。粘膜能够使竹便成形,减少消化道内的摩擦,起到保护作用。在排粘期间,大熊猫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以及倦卧等现象。 疾病 在自然界生活的大熊猫因受到气候环境条件、采食方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容易患很多疾病,其中寄生虫感染列第一位,消化道疾病列第二位,呼吸道疾病第三。此外还有外科病、脏器疾病等等。比如长期咀嚼质地坚硬的竹子造成牙齿磨损较快,十多年后,大熊猫的臼齿就残缺不全,导致体况下降;蛔虫病、肠套叠等疾病也时有发生。由于大熊猫生存于高山峡谷地带,每年的二三月,由于气候寒冷,积雪深厚,食物短缺,大熊猫需要下至低海拔地区觅食,导致年老体弱大熊猫发病率增高,所以二三月是大熊猫生病死亡率最高的季节。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跨学科案例分析试卷答案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6月线下中考二模 跨学科案例分析试卷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其中42-45选择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分)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为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宜人的滨水空间,在采集河道水样时发现水体中有不少福寿螺,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福寿螺形似田螺,原产地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我国因福寿螺个大,壳薄肉多,产肉率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开始引进作为食用螺。福寿螺很好饲养,喂浮萍、白菜即可。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每年3~11月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产卵不受水的限制,能爬上岸产卵,1只雌螺1年可繁殖幼螺32万余只。由于福寿螺的口感不好,肉硬,且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养殖户认为市场前景不佳,便放弃养殖,但清塘工作往往又不彻底,导致福寿螺进入了中国自然水体。 42.福寿螺生活在淡水流域,据图1所示其外形很像田螺,身体有贝壳保护,其应属于______。 A.线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43.据图2分析,福寿螺原产地气候特点是______。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D.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44.一般而言,福寿螺在我国生长最适宜的季节是__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5.福寿螺刚刚进入中国自然水体中,其种群数量发展变化的曲线最符合的是__ _。 46.据图3可知,福寿螺侵入中国自然水体后就广泛地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地区(选填北方或者南方)。据图2、3和所学知识分析福寿螺能广泛地分布在我国这些区域的因素有哪些?并阐述说明其理由。(请从两种角度进行分析回答阐述) 47.为了解决福寿螺生物侵入问题,某科研小组研究化学制剂贝螺杀在治理福寿螺中的作用时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见表1)。本组实验研究控制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贝螺杀对福寿螺的影响 48.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也会适当引入一些外来物种,这样的成功案例也不少,例如上海的行道树法国梧桐等。那么,在今后引入外来物种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请同学们提出合理建议并简述其原因。(请从两种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回答阐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作品-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类别:

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研究 摘要:室内观察福寿螺取食草本植物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浮萍和五爪金龙,木本植物枸树、羊蹄甲和苦楝新鲜叶片的差异,以及其取食不同植物叶片后排泄物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72小时后,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枸树、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羊蹄甲、浮萍、秧苗、苦楝、五爪金龙。福寿螺取食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的量显著高于取食水稻幼苗量。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后其排泄物溶液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蟛蜞菊、水花生、海芋、浮萍、秧苗、枸树、凤眼莲和羊蹄甲。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水稻移栽后分别施用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新鲜叶片,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与常规施用密达杀螺药后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没有差异,而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含量、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施用密达杀螺的小区。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秧苗嗜食性防治危害 1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和生长速度极快。我国内陆于20世纪80年代从台湾引进,并进行人工养殖,以获得高经济收益。但由于该螺食味较差,被弃养,迅速入侵到水田和其它水体,对生态环境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1-4]。其主要危害对象有水稻、茭白、菱角、水生蔬菜等[5,6],其中以水稻的受害程度最重。田间调查表明,福寿螺孵化后7-15天即开始取食水稻幼苗的幼嫩部分。在华南地区水稻移栽后10-15天最易受福寿螺的取食危害,是水稻主要受害期。其危害形式表现为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严重的减产,如不加以防治可至绝产。早在1991年在广东就已有66.7万hm2稻田受福寿螺危害[7]。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和百螺敌等)[8-10],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强福寿螺的抗药性,增加防治的难度,同时对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广泛采用的化学药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百螺敌均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