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校本教学研究

校本教学研究

校本教学研究

引用

太阳天使的校本教学研究校

一、什么是校本教学研究

以学校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定义。

“为了教学”——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校本考教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到校本教研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1、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化的课程实施,学校与教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

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同时具备了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对教学的切实帮助却要小得多。

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

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学校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普遍提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不同于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

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就应该对中小学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澄清。例如,有一些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仅由学校个别科研能人或者校外专家代劳,或者教育科研项目越做越大,甚至要形成某某理论,这不仅让广大教师对教学研究望而却步,也否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权力和责任。况且这样的研究游离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之外,脱离教师的经验范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不到应有的支持作用,所以,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整个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校本教研,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而且,评判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

生,不应该是学校之外的人。这并不是否定校外评价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确认校内评价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应该由学校师生自己确认,这一点在制度上应该获得更多肯定。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上完课反思一下自己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一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样的过程就形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教学的“回顾”,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使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按教学的过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

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校本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反思就好比是精神上的新陈代谢。作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如果不对此进行梳理,慢慢地,教师就会变成经验型的教师。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现有的经验,把那些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与方法,把那些不良的无效经验清除掉。没有这样一种内在机制,一个教师就不会很好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学后记、教师之间的讨论、对照理论反思等多种方式体现自己的反思;还可以作交流后的再反思,即在备课组或教研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反思。反思可以让教师养成思考与研究的习惯。

有一位教师在上完校本课程《专题性课外阅读》以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是“你最喜欢这节课中的哪个环节?”通过调查,他发现学生喜欢“新鲜而又能表现自己的活动”,如表演、分角色朗读、绘画、续编故事等方式。根据学生的意愿,这位教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上完这节课后,这位教师这样写道:“经过教学环节的调整,我发现在分组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尽力地体现各自的才能,下课铃声响了,还沉浸在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我

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所进行的活动是自主选择的:活动的主题是自己确定的,活动的形式是自由选择的。想想上一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想法,所以效果要差一些。通过调查以后,根据学生的提议对一些设计进行了调整,因为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了学生的想法,所以受到了学生的喜欢。”通过反思他明白了尊重学生差异的重要性,这会成为他今后教学的一个有效经验。

2、同伴互助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心得,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共同解决彼此的问题。

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

交谈。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没有主题,教师畅所欲言,结果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就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

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它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一条龙合作教学;同上一节课。

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校本研究要求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将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有一所学校二年级有八名语文教师,在某一学期,他们采取了分别上观摩课的方式来不断完善与修正教学。一个人上课,其他教师都来听,听完以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并不断修正,当最后一个教师上完课的时候,精品课就出来了。精品是怎么来的?是集体智慧创造的。一个再聪明不过的人,也不可能凭借一个人的智慧上出最后这一节精彩的课。

3、专业引领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教师而言,个人水平总是有限的,同事水平也比较接近,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做指导,就容易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不容易提升。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一般教育理论素养较高,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在研究中教师获得的是“如何做”的实践智能,研究的结果直接指向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完善与改进。

专业研究人员主要指课程专家、大学的研究人员、教研人员、学校的骨干教师等。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后,去读读理论书籍也是一种引领。一般来说,专业引领可以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与座谈等方式来进行。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就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一个研究的过程。

四、校本教学研究的方法

1、问题研究法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在校本教学研究中,有的教师只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则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满足于“大问题”、“大课题”

的后果是忽视、轻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真困惑。

①关注教学小现象

所谓教学小现象,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小”问题。关注教学小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教学小现象的研究,解决最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最切合教师的实际需要,能够让教师感受到踏踏实实的收获和成长。教师能够感受到研究的意义,就能够增强研究的动机,提高研究的兴趣。因为在这样的研究中,老师不仅能够有切身的收获,还能感受到研究的真实性。

二是通过教学小现象的研究,在最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问题,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并激发了大家的问题意识。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也是从问题出发的,有问题不一定有研究、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肯定不会有研究、有创造。在教学小现象的研究中,让教师意识到问题无处不在,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

从日常最不经意间发现的教学问题,从最正常的教学现象中发现小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从小现象的研究中理解课程改革,

实施课程改革。因为小现象距离教师最近,通过小现象的研究,可以使得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解,并深化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有助于在实践中将有关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②研究现实真问题

所谓现实真问题,指具有真实作用的问题,而不是那些虚假的没有研究意义的问题。现实真问题主要和假问题相对,它涉及到教育的诚信,也涉及到教育者的良心。具体而言,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真实而非虚假。研究的问题是现实中真正遇到的、发现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研究而制造的虚假问题。

二是实用而非作秀,研究的是实用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切实帮助的问题。不实用的问题是作秀的问题,对于实际没有帮助,不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任务。

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反思提升”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这个旅程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听课和研讨交流寻找问题。在一次语文课上,教师上《翠鸟》这篇课文。根据传统的讲课顺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翠鸟有哪些特征,概括起来后由教师总结,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譬如“

第二阶段是设计方案。教师要深入分析问题,通过整理、收

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方案是暂时的、开放的,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正。例如,在小学朗读课上,一位教师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再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在朗读中存在读错现象。经过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的朗读占课堂教学总时间的57%,也就是说时间是够的,所以课后朗读抽测,孩子们多数都读得下来,但出错率却达到2.7%,还有,孩子们在朗读时自己出现了错误,同桌不会互相指正、纠错,老师在其他的环节上又没有过多的指导,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后果。经过这样的一些分析后,这位老师就提出了一个较明确的研究课题:“低年级学生朗读中纠错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是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校本教学研究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要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就“听课”者而言,“行动”不仅包括观察方案是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的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

第四阶段是反思提升。总结提升是最后一个阶段。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结束之后,需要对整个的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归纳经验,找出研究中的不足,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反思。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

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这一环节至少包括几个环节:每一,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感受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第二,总结和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可以说,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特征,是维持校本教研不断推进的基本保障。没有反思,也就没有校本教研。

2、课例研究法

校本教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行动研究。以课例作为研究的载体,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研究,通过课例讨论、情境设计、行为反省等行动,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课例研究的整个流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期间有两轮在寻找差距中的反思与调整。通过对一个课例的研究,找出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理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修改原来的课堂设计,再到课堂去实施,通过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听课,再结合新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差距,重新调整与设计。在这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的上升,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互相反思,寻找对策。这个问题虽然是本次研讨中产生的,但却触及到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研究,学校组织我们邀请其他教研组一块儿进行交流,明

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3、课题研究法

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选择学校新课程实施“龙头课题”,通过行政要求、发动激励、自愿报名等多种措施,组织全校尽可能多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形成一种推动教师参与研究的学校氛围。“龙头课题”的确定一般从新课程的总体要求中寻找挂钩点,从学校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从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校本教学研究要基于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可是教师的问题太多了。“考试与评价怎么进行?”“小组合作怎么办?”“尊重学生是不是学生说了算?”“课程资源是怎么回事?”“课本上练习内容大幅度减少了怎么办?”“搞新课程是不是就不要基础了?”……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针对这些问题,也曾经让专家讲、教研员讲、听研讨课、开讨论会……办法没少想,但是依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静下心来思考,他们找出了问题所在:活动本身组织简单,方式单一,特别是活动没有主线,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突出主题,抓住核心,各个击破,不求多求全,只求实求精”的策略就提了出来。有了区域性的策划,各个学校根据区域性的主题,策划自己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在学校层面,围绕课堂教学策划的活动有:好课的标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名师的足迹等;围绕教学评价的主题有:档案袋

的研究、考试与课堂改革的研究等;围绕教学小现象的主题有:板书的思考、作业的研究、提问的研究等。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找到了许多新颖有效的研究方式:进行学生访谈、新旧教案比较、新旧教材比较、新旧课堂教学实录的比较分析、教学能手课的思考、新旧课堂评价标准的比较、新旧试卷的比较、质量调查、照片研究、录像思考、我的教育故事等。所有的研究只为一个目的:解决问题,改革教学。为此,他们试着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实践中,一改过去集体备课强调统一的做法,变成平等讨论、共同探究。备课时,教师把各自带来的不同备课资料和若干个来自教学中的困惑,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各抒已见,然后再集体研讨,整理出较好的设计思路供大家分享。同时,提倡教师备个性化的教案,在教学常规的检查中,将检查教师的教案改为着重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

五、校本教研的模式

(一)以“关键人物”为主的教研模式

围绕学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专长、有影响或能成为关注点的教师,开展某一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一模式具有主题集中、与课堂紧密联系、有助于及时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等特点。这里的关键人物可以是教研组长,可以是骨干教师,可以是某个项目的主持人,也可以是处于某一活动中心的人物,参加过校外培训承担了推广应用任务的教师等等。培训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二是活动策划。教学问题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解决

的,需要有系统跟进的活动,这些活动是需要策划的。三是活动组织。校本教学研究多以参与式为主,如何在这种多方互动的形式中有序开展并主持活动是成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四是提升专业水平。教学研究需要专业上引领,如何在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中体现他们引领的作用,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五是提高、提炼与总结的能力,通过参与式的讨论和教师个人的反思,把教师们的意见与反思进行归纳与整理。

流动站是这些骨干教师的平台,教研室一直对他们直接指导。面对很多成员觉得在开展活动时实效性低的感觉,教研室就专门以“如何提高校本教学研究的实效性为题”进行行动研究,并提出了阶段性计划。第一阶段是帮助他们分析实效性低的原因并找出对策,学校再依次去解决;第二阶段是学校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第三、四阶段是学校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的同时,教研人员深入学校,共同参与活动;第五阶段是教研室组织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二)利用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校本教研模式

1、校际联动教研模式

这是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谋求共同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联动可以是同一学区学校的联动模式,比较多的采用设立学区学科教研组,进行跨校的教研活动,

如公开课、研究课、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学科教学评比等。在农村学校布点相对分散的地区,也可以利用这种联片的形式。

2、示范校带一般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示范校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支持一般校,提高一般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以示范校为基地,将联片学校教师请进来,进行课例研讨是联片教研最普遍的活动方式。课例研讨的方式包括“多次实践与反思”,“一人同课多轮”和“同课异构”三种形式。“多次实践与反思”采取“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行动教育模式;“一人同课多轮”指一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短期内进行2—3轮授课与反思;“同课异构”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商定出相同的课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通过分析、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教学方式,做到扬长避短。这样的形式有效地突破了教师教学的难点问题。课题研究包括基于实践经验的随机性小课题和基于共性问题、有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的规划性课题。小课题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围绕问题学习理论,依据理论和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对策,教研组进行概括、总结,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在不断研讨反馈中形成解决的策略。而规划性课题基本流程为: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课题——理论学习——合作研究——实践改进——评估反思。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教者

讲课,进行自我评估与反思;集体看课,做课堂观察;报告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课堂问题探讨和提出改进建议;专业指导,小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

(三)利用“外力”支持的校本教研模式

1、地区教学研究培训机构的支持模式

地区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本身承担着指导本地区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的职责,学校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机构对学校教研活动的专业支持作用,比如公开课观摩、新课程实施的展示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等。还包括由地区组织的新课程的指导或备课活动;由地区专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如教研员、科研员等)深入学校蹲点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带动学校教学研究等。

2、各种教育社团、行业协会与学校合作模式

有许多跨学校的社会团体,如各级教育学会、心理辅导协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特级教师沙龙等。这些社团集中了系统内及系统外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人士,可以为学校提供某一方面的专业支持。

3、专业机构和学校合作模式

专业机构是指高等院校和其他不承担直接指导学校教育教

学工作的研究机构。学校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依靠他们,并从中获得专业支持。专业机构和学校合作开展的教学研究形式主要有项目合作,即学校和专业机构共同承

担某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任务,学校可以成为其中的实验点,承担其中的子项目研究工作。专业机构和学校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的另一种形式是基地合作,即中小学成为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基地学校(或称为项目学校),专业机构提供学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帮助。

六、集体备课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对某单元(模块)、某节课教学设计进行集体研课,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其一般流程为:

教师自备简案(备课标、教材、学生、教与学法等)→集体研讨(达到五统一:课标要求、重点难点、自学提纲和自学检测、基础训练题、能力拓展题)→一人主备→组长把关→统一印制→同案操作(操作时可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正)→二次备课(课后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案进行第二次加工)

说明:学科组要统一进度

七、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职责

作为校长,首先要做到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二是明确校长在校本教研中的工作职责。那么,校长应履行哪些职责呢?

1、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管理,并把教师参加教研与培训所需要的经费投入放到首要位置予以保证,为教科研工作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2、要整合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建立直接

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做到分工到人,责任明确。

3、要建立校本教研的各种制度,构建校本教研考核激励机制,以保障和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4、校长要身体力行,与业务校长一道筹划教学研究,指导教导处及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计划(既要有学期安排,更要有长远规划),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定期表彰、奖励教研成果。

5、校长要以身作则,主持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相关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力求成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

6、校长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带头人。

八、对学校的要求

1、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制度,如课题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际教研制度等。

2、制订学校校本教研长远规划及学年校本教研计划。

3、扎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校长要以身作则,俯下身去,狠抓落实,同时,作好记载和材料的整理。

4、建立和完善相配套的校本教研评价激励机制,以促进、引导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牌。

思考题:

1、你认为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中哪些对自己的实践研究有启发?

2、结合你校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谈谈你对集体备课的理解。

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1000字 校本教研活动是指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创 新活动。它不仅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 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下面将介 绍几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一、教学研讨会 教学研讨会是一种由教师自主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其目的主 要是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教师们可 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疑惑、问题,相互交流,协同探讨。在教学研讨会上,每位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 的观点,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观摩课 教学观摩课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 通过观摩别人的授课,从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观摩课中,教师能够看到其他教师的教 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等,从而受益匪浅。 三、小组研究 小组研究是一种以学科或教育问题为中心,教师自主组织的校本教 研活动方式。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共同 探讨一些问题,集思广益,形成一定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同时,小 组成员还可以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提 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种针对某一课程或教学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校 本教研活动方式。教师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教师 能够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 经验,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 五、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是一种让教师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探究教学改革方案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成功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应用。 六、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教学规范和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校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和实验。通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实际支持。 综上所述,以上六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它们能够让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学校的校本教研计划(精选6篇)

学校的校本教研计划(精选6篇) 学校的校本教研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育局、教研室整体工作思路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校本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知道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聊,。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三、工作重点 开展集体备课。总体思路是“提前备课,集体悟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即教师提前备课,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课后撰写,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和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

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深化“课例研讨”校本教研模式。同组教师备同一节课,听同一节课,评同一节课。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三个一,说出一个优点,找出一个不足,提出一点希望。然后推选出一名教师上汇报课,课前说课,课后说反思,集体评议。 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举本校之“名师”,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展骨干老师示范课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加强地方课教学的研究力度,提高团队合作研究能力,积极参加上级教学竟赛活动。 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各项制度,以制度促发展,用制度作保障。 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四、管理方式 我校教研活动实行三级管理模式: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 本学期,我们主抓语、数、外三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由六个备课组组成。数学教研组由五个备课组组成。所有的英语老师既是一个备课组也自成一个教研组。 每学期每个备课组根据本组教师反映的教学问题,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并将主题上报教导处。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无论理论学习、备课、上课、反思、评课等都紧扣这主题。 每一次活动都要有记录期末整理好相关资料上交到教导处。 教研活动时间安排: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4篇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4篇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精选4篇)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介绍我们眼中学困生的有关情况 (1)本期前几次考试成绩。成绩长期在50分以下;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 (2)平时作业阅读题基本不做或错误率较高; (3)阅读题基本不得分。 三、我们组确定的帮助措施

1、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 2、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 3、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 4、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 四、具体安排 时间:双周二下午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四-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主持人:_ 中心发言人:_ 记录人:_ 主持词: 感谢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录相课,下面请各位老师结合这节课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各位教师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请我们各位特邀嘉宾各抒已

校本教研计划(15篇)

校本教研计划(15篇) 校本教研计划1 我校在区教育局领导下,依据本学期的校本教研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用心探索,为提高教学治理和教研水平推进课改,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做了一些工作,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建立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只有充分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用心参与教研活动。 二、整体布局,构成规模 依据我校的实际状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构成八大板块: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综合组、艺术组、体育组、英语科学组、幼儿组。八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三、加强教学研究,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1、抓好教学常规的治理工作

在当前课改的理念下,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偏离常规教学。教导处认真的抓教师的教学评估细则,这样促使教师不仅仅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潜力。 2、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新理念。 在学校工作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各学科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等活动,并进行论坛,这样激发了全体教师用心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去,注重实效的活动,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潜力。 (1)、开展了全员性的教师论坛,并且对较好的论坛材料进行了经验交流, (2)、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一次学习《新课标》测试活动。 (3)、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把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求各任课教师自学收集信息资料,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学,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学习新教师的新观念、共同提高。 (4)、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竞技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本学期计划每位青年教师做到了"六个一":每月写一个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设计一个具有新意的教案、上一节具有教改新意的邀请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是指教师们依托学校自身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 的一种形式。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 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 动形式。 第一种形式:教师交流会 教师交流会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之一。教师们 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定期的教师交流活动。在交流会上, 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经验和困惑,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 方法。 第二种形式: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教师教学交流方式。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教 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并进行记录和反思,有助于其他教 师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种形式:教师合作备课 教师合作备课是指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协调,共同 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作备课,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减轻备课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分享和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种形式:小组研究

小组研究是指由几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共同选定一个教学主题, 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小组 内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种形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种针对某个特定教学问题或挑战,教师们进行系统性 研究和探索的方式。教师们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实地调研、文献梳理、数据分析等工作,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种形式:教学调研 教学调研是指教师们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教师们可 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 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七种形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们可以回 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检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从中发现问题和 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八种形式:教学展示 教学展示是指教师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和学 生作品,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其他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和学习,吸取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4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4篇) 校本教研期末工作总结篇一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教科处开校工作计划,参加竞赛和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变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枢二小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

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13个教研组整合为现在的7 个教研组,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 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共分为十二个小节来探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实施问题、优势和前景。 一、制定背景和目的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作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二、方案的重要性 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可以将教育实践和研究相结合,增强学校的科研 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通过定制研究方向和目标,学校能够针对本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三、实施中的问题 在实施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支持、缺乏教师积极性以及缺乏学生参与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认真对待和解决,才能提高方案的实施效果。 四、培养教师专业素养 制定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通过参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教师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灵活运用能力。 五、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根 据方案的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还可以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通过方案的 实施,学校可以邀请社区组织和专业人士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强学校与社区的衔接,推动更多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七、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制定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学 校的特色优势。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制定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化。 八、推动教育改进和创新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可以推动教育改进和创新。通过研究和实践,学校可以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九、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可 以通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合理分配教师、课程、设备等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教学质量。 十、促进教育教学评价的改进 学校校本教育教学研究方案的制定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评价的改进。通过对方 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学校可以了解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校本教学研究的概念、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方式、实施措施、评价体系、难点与挑战、重要意义、倡导者、倡导理论、具体案例和总结等十二个方面展开回答。 1. 概念 校本教学研究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探索和实践,研究和改进教学 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以学校为基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教师主导、学校领导支持,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2. 目标 校本教学研究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并 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3. 主要内容 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资源的 研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的了解,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通过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研发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客观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4. 实施方式 校本教学研究的实施方式一般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指由学 校领导组织统筹,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分配教师任务。自下而上则是由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小组,进行教学研究。 5. 实施措施

校本教学研究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制定研究计划、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评价等。制定研究计划可以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时间表;组建研究团队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研究的效果;开展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现状和问题所在;数据分析和评价可以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6. 评价体系 校本教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注重教师的研究 过程、参与程度和专业能力等;结果评价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改善程度。 7. 难点与挑战 校本教学研究的难点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意愿的培养、领导支持的落实、研究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教师参与意愿的培养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激励机制;领导支持的落实需要学校领导重视、资源保障以及政策支持;研究成果的应用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和宣传推广。 8. 重要意义 校本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 成效;可以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促进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9. 倡导者 校本教学研究的倡导者包括学者、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学者通过研究和推 广校本教学研究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支持和项目资助,推动校本教学研究的发展。 10. 倡导理论

校本研究教学设计

校本研究教学设计 校本研究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校及其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育问题为研究课题,以教师为主体、协同参与的一种研究形式。它旨在促进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水平。 校本研究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和课题。在选择研究的课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有实践意义的教育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第二步,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教师需要设计一套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步骤、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式等。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材、教具的准备等。 第三步,实施研究活动。教师按照设计好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并同时进行数据的收集,例如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反馈等。 第四步,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反馈、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形成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研究成果。教师根据研究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总结出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第六步,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教师可以将研究成果与其他教师交流和分享,提供给学校进行教育决策和教学改革的参考。同时,可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校本研究教学设计,教师不仅可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进步。因此,校本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背景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根据教育部的指导,各个学校都要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然而,很多学校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如何组织研究团队和分配研究任务等。 二、确定研究方向 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研究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调研,包括学生的需求与期望、教师的意愿与能力等,找到学校教学研究领域的瓶颈与痛点。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入手,从而确定研究方向。 三、制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方向后,需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行的,能够指导研究工作的进行。例如,我们可以设定研究目标为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出研究的价值。 四、分配研究任务 建立起研究目标后,就需要组织研究团队,分配研究任务。研究团队的成员可以包括学校的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同时,要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和专长,合理分配研究任务,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五、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是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 收集资料,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整理和归纳,形成系统化的数据,以支撑后续的研究工作。 六、开展研究探究 在收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开展研究探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专家 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研究探究的过程需要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真实可行的方法和结果是研究探究的关键。 七、验证与总结 研究探究的结果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小规模试点、实践教学等方式,验证研究探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修正并完善研究方案,以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八、推广与应用 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成果应该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 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向其他学校推介研究成果,并与其共享资源和经验。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并不断推动校本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九、评估与反馈 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后,要及时进行评估与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 反馈、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研究成果的影响和效果。评估和反馈的结果可以反哺研究方案的修正,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十、团队建设

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方案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一套 适合本校教育发展需求的课程研究计划。校本课程研究方案旨在促进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意义、制定过程、实施策略和评估机制等。 一、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意义 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的特殊需求。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资源都存在差异,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参与制定和实施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潜力。最后,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制定过程 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制定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首先,学校需要组建专门的 课程研究团队。这个团队由教育专家、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共同制定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其次,团队成员需要进行课程研究和教学实践。他们可以参考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方案。然后,团队成员需要对校本课程研究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他们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最后,学校需要将校本课程研究方案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校本课程研究方案的内容

学校校本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校本研究逐渐被大多数学校所引入。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为单位,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由学校开展的一种针对教育教学问题、关系师生实际需求与发展、依据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新型研究形式。校本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反思意识,同时也推动实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 因此,学校应该制定校本研究方案,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开展校本研究,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 2.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反思意识; 3.积极参与并推动实践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学校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学校,研究的问题也是全校师生所共同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要保证研究的整体性。

2.实用性原则:学校校本研究必须着重关注教育教学实践和校本实际,研究要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出发,力求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行动。 3.创新性原则:学校校本研究应该保持独立性和新颖性,推陈出新,突破常规,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4.民主性原则:学校校本研究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师生的权益和利益,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内容与流程 (一)研究的内容 学校校本研究的内容应该贴近学校实际,着重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质量调查研究。 2.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3.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研究。 4.教学评估和教师发展研究。 5.学校管理与组织研究。 (二)研究的流程 1.确定研究主题、目的和研究问题。 2.组建研究小组,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

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3篇)

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3篇)校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校本课题是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由学校自主开发、自主实施和管理的科研课题,校本课题的研发,作为校本教科研的三大内容之一,既是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的基本思路,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走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道路,我校特制订校本课题研究管理和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题的开发 校本课题的开发将从遵循如下原则和思路: 1、“校本课题”是针对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而提出的、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加以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2、主张能够坚持“理念先进、选题实际、便于实施、示范特色”的原则; 3、课题申报以科组为主,鼓励合作,鼓励个人申报,鼓励跨学科申报; 4、立足于黉舍现有资源,鼓励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5、坚持“先培训后立项,边实施边培训”,在做中学。 校本课题研讨的技术门路:

因此,校本课题的开发可从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等几方面选题: 1、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2、黉舍定位研讨; 3、学校各职能处室制度建设研究; 4、黉舍分配制度改革研讨; 5、学校人事管理和激励机制研究; 6、黉舍教育教学质量及其评价研讨; 7、教师考核及其评价研究; 8、学校高效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9、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研究; 10、黉舍文化建设研讨; 11、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关系研究; 12、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技巧; 13、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14、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研讨; 15、中学课堂组织和管理研究; 16、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17、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研究; 18、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校本教研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教师自发组织的、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的研究活动。通过校本教研,学校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究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校本教研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探究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和意见; 2.分析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3.发现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问卷调查:通过向学校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他们对校本教研的态度、 参与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 2.访谈:选择几所学校,对校本教研的组织方案、实施情况、取得的成 果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校本教研的具体情况。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和意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持积极态度,认为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加强校本教研组织、提供更多资源支持等。 2. 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教师将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积极参与其中。校本教研的实施效果较为明显,比如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实践也更加研究性和实践性。

3. 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从访谈中发现,校本教研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组织不严谨、资源缺乏、交流与合作不畅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学校加强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研究结论 校本教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进途径,能够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如组织管理不严谨、资源缺乏等。因此,建议学校加强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参考文献 1.张三. (2020). 校本教研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影响[J]. 教育研究, 15(2), 56- 72. 2.李四. (2019). 校本教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教育发展研究, 10(3), 33- 45. 3.王五. (2018). 校本教研的实施与管理策略[J]. 教师教育研究, 20(1), 112-126. 以上是本次校本教研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感谢您的阅读!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4篇)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透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 (二)透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透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四)透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我校科研课题,使之应运到实际的教学中,使教科研一体化。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透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 研究。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我校本学期设立三个教研组,即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综合 教研组。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职责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 长期蹲点在语文教研组,李晓庆老师多年毕业班教师,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蹲点数学教研组和曲晓娜老师蹲点综合教研组。本学期我们大 胆选用年轻教师作为教研组长(葛琼和王晓青),具体组织教研活 动。数学组活动时间为每周四第二节课后,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每周 三第二节课后,综合组活动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力 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潜力。组织教师利用校际交流的机会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校长讲座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10篇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10篇 一、前言 校本教研活动是指学校内部开展的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系统性、持续性、专业化的研究活动。本文将记录我参与的10篇校本教研活动,包括活动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果等方面。 二、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主题: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观察等方式,分析小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习惯,并探讨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调查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和文献资料,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2.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爱好的书籍; 3.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增强理解能力; 4.鼓励孩子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发挥个性特点。 三、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 主题: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际教学活动,探讨初中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初中生进行调查和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和文献资料,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阅读与积累,扩大学生词汇量; 3.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归纳、多比较; 4.加强写作规范化教育。 四、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主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实际课堂观察和教育心理测评等方式,探讨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实际课堂观察和心理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和测评,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数据和文献资料,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注重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5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5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5篇 本学期英语教学教研活动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己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篇1) 这学期来我校在总课题负责人晋江市进修学校姚永宁副校长及东石教委办蔡思展主任和教委办教研员的指导下,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理念进行校本教研,以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起点,组织老师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现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与实施《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担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三级教研网络机制;构建《山前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山前小学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方案》,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为了更好的进行校本教研,确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落实“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学期初,各教研组让各学科教师对自已在教育教学过程的遇到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并写在教育教学问题单上,然后利用每周三、周四的教研时间或学校qq群进行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教研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进行梳理、筛选,取出较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二次诊断,提升形成学校的校本小专题进行研究,确定校本小专题后组织引导老师们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把学习的观点与体会记录在校本教研学习文献摘要记录单上,然后进行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初

2023年校本教研项目方案(10篇)

2023年校本教研项目方案(10篇) 校本教研项目方案1 一、项目的提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校本教研是基层教师以研究为途径,以修炼进步为目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是对学校业务工作整体进行反思与改进后的行动。 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校本教研的定位、功能与实施方式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校本教研的计划性、针对性较差,校本教研低层次重复活动较多,实质性的质疑和讨论较少,教师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相对缺乏;从而使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同时,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评估体系,不能发挥评估对于校本教研应有的诊断、改进作用。 因此,开展校本教研的模式与评估研究,把实际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理论概括和提升,总结、构建一系列符合我市各层面、各区域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评估体系,对于保证我市校本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取得实效,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 二、项目的基础 1.理论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普遍认识到了作为新课程改革重点的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出版了许多专著,从理论上对校本教研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其理论研究成果可资借鉴。例如顾绫元、王洁主编的《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丛书》、郑金洲著的《校本研究指导》等。

2.已有研究和工作基础:我市已经出台《关于校本提高工作“研修一体”实施意见》《哈尔滨市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我市曾在全市范围内举行校本研修成果汇报展示月活动,并进行了校本研修方面的评估检查工作。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对全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包括校本教研)的大规模调研,掌握我市小学校本教研的第一手资料;各区、县(市)和一批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很多做法富有特色。 3.人员基础:项目负责人、项目核心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科研水平,曾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重点课题的研究;项目负责人中有三位区县教研室主任,熟悉本地区校本教研工作的总体情况,能够保证项目研究和实施的质量。 三、项目的内容 1.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2.校本教研评估研究 四、项目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项目研究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组织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三结合的队伍进行专题研究;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以点带面开展研究,两条线的研究互相配合和补充,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地结合,并取得实效。 1.调查法:在项目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项目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行动研究法:在项目研究中要使参与项目研究的学校和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在实践中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