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药对比

中药对比

中药对比
中药对比

麻黄VS桂枝

相同点:二药辛温,入肺膀胱经,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风寒犯肺之咳喘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治疗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和奔豚病等,为麻黄所不备。

荆芥VS防风

相同: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

同中之异: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为防风所不俱备。防风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治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羌活VS藁奔

相同: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等。

同中之异:○1发散表邪,羌活之力更大。

○2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

○3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之痛,以此为异。

桑叶VS菊花、

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喘,肺燥咳喘,血热证。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柴胡VS葛根VS升麻

相同点: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1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2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又次之。

○3葛根与升麻都能透疹,用于麻疹不畅,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大戟VS甘遂VS芫花

相同点:三要有度,均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治疗水肿、腹水实证,以及疮痈肿毒等,均反甘草。

同中之异:○1毒性:芫花为最,大戟次之,甘遂再次之。

○2泻水强度:甘遂>大戟>芫花。

○3泻水部位:甘遂主泻经遂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芫花泻胸中之水。

不同点:甘遂又治风痰,治癫痫;大戟又消瘰疬;芫花又祛痰止咳、杀虫,治疗寒痰咳嗽,虫积腹痛。(芫花性温,甘遂、大戟性寒)

羌活VS独活

二药性味均为辛苦温,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

独活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下部寒湿者为宜。

羌活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且作用部位隔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海风藤VS青风藤

均能祛风湿,通经络,应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青风藤又能利小便。

豨莶草VS臭梧桐

相同点:药性均寒凉,同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降血压,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等。

不同点:豨莶草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臭梧桐外洗又能治皮肤瘙痒、湿疹。

藿香VS佩兰

相同点:均能化湿解暑,同治暑湿中阻证,暑湿感冒。

同中之异:藿香发表之力大于佩兰,治暑湿感冒效捷;佩兰性平,化湿之功优于藿香治湿滞中焦尤佳。

不同点:藿香兼能止呕,佩兰又能辟秽浊,除中焦陈腐之气,治疗秽浊中阻之口甜口腻等。

砂仁VS白豆蔻

同:均善化湿解气,温中止呕。

不同: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白豆蔻多用于湿温初起)。

车前子VS滑石

同:二药均性味甘寒、质滑利,均能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治湿热淋证之常药。

不同:车前子:对湿热下注于膀胱之小便淋沥涩痛者尤为适宜;并能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肝肾亏损目暗昏花、痰热咳嗽。

滑石:善利窍、除湿热淋证外,善治石淋及尿闭,并能清热解暑,治暑湿、湿温、祛湿敛疮(外用)、治湿疹、湿疮、痱子。

川乌VS草乌VS附子

同:三药均为毛莨科植物、来源相近,均有毒,功能散寒止痛,祛风湿,活风寒湿痹痛及寒凝疼痛。

同中之异:毒性:草乌>川乌>附子,功用:草乌、川乌祛风散寒、止痛优于附子。

不同:附子又为回阳救逆要药,尚可补火助阳,治疗亡阳证、阳虚证为他二药所不及。

香橼VS佛手

相同: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治疗肝胃气滞证,痰湿咳嗽等。

不同:佛手疏肝和胃理气优于香橼,香橼化痰优于佛手。

神曲VS麦芽VS山楂

均有消食和中之功,均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证。

其中:神曲消导之力较强,消食兼能解表,多用于食积兼外感表邪者,并能助金石药物的消化吸收。

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积,又能回乳。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乳房胀痛等证。

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且能活血化瘀,用于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尽。

陈皮VS青皮

同:二药均为芸香科植物,性味辛苦温,均能理气,治食积气滞,脘腹疼痛证。同中之异:陈皮主治寒湿阻中之气滞,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尤佳,兼职外感风寒、脾虚气滞之腹痛。青皮能疏肝理气,尤益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乳房肿痛,寒疝疼痛。

不同:陈皮性较温,行气健脾,还能止呕,温化寒痰,治湿痰咳嗽,治胸痹疼痛证。青皮破气之力较强,能破气散结,治癥瘕证。

(说是老师上课时说了4组对比,这里的陈皮和青皮的对比是我自己弄的,仅供参考。)

地榆VS槐花

相同:二药均能凉血止血,常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常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槐花又能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

生姜VS干姜VS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散,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中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寒,为治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炒黑,辛味全无,辛散作用大减,味变苦涩,以温经止血见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故: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守能走,炮姜守而不走。

乳香VS没药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止痛要药。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疼痛及疮疡肿痛等证,常相须为用。入煎剂均需包煎,胃弱者慎服。

不同:乳香长于活血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故行气舒筋方中多用乳香,活血散瘀方中多用没药。

五灵脂VS蒲香

相同点: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均治疗淤血腹痛、产后腹痛等,以及瘀阻经脉之出血,均需包煎,常相须为用,如“失笑散”。

同中之异:活血化瘀五灵脂为优,止血蒲香见长。

不同点:五灵脂又能解毒,治疗毒蛇咬伤等,不可与人参共服;蒲香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小便不利、血淋等。

桃仁VS红花

相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治疗淤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

同中之异:桃仁苦泄下行,善治淤血蓄于脏腑之如狂或发狂,小腹硬满等;红花辛温通经,善治淤血滞于经络之身痛腹痛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不同:桃仁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治疗肠燥便秘,咳喘。

(藏红花甘凉,活血之力大于红花,又能凉血解毒。)

穿山甲VS王不留行

相同点:二药均能去瘀血,通经络,下乳汁,治疗淤血闭经、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缺乳等。

同中之异:穿山甲祛瘀通络优于王不留行,又治顽痹症;王不留行祛瘀通经优于穿山甲,又治跌打伤痛等。

不同点:穿山甲能消痈排脓,治疮痈肿痛,瘰疬痰核等,王不留行尚能利尿通淋,治疗石淋、砂淋等,也常用耳穴贴压剂。

三棱VS莪术

相同点:二药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经闭、产后瘀痛及食积气滞之证。

不同点:三棱破血力较强,莪术长于行气消积。

竹茹VS竹沥VS天竺黄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科,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成人惊痈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沥长于清心除烦,止呕,多用于痰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海藻VS昆布

相同:二药均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瘿瘤、瘰疬、痰核、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不同: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昆布利水消肿优于海藻,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

紫菀VS款冬花

相同: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肺燥咳嗽,痰饮咳喘等,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款冬花质润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

马兜铃VS枇杷叶

相同: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喘、燥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马兜铃性寒,平喘优于枇杷叶,枇杷叶性微寒,止咳优于马兜铃。不同:马兜铃又能清肠疗痔,治疗痔疮,枇杷叶又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

葶苈子VS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咳热咳喘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1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以及皮肤水肿等症。

○2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延水气,,邪盛喘满不能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能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磁石VS朱砂

磁石、朱砂均为重镇安神常用药,二药质重性寒入心经,均能镇心安神。

磁石益肾阳,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酸枣仁VS柏子仁

相同: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牡蛎VS龙骨

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于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症。

但牡蛎平肝潜阳功效较优,又能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而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

天麻VS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偏寒,则长于清热,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钩藤降血压不宜久煎。

僵蚕VS全蝎VS蜈蚣

相同点:僵蚕、全蝎、蜈蚣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痈肿毒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虫蛇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瘙痒。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如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苏合香VS安息香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气芳香,功能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治疗闭证神昏,胸腹疼痛等,皆宜做丸散剂。

同中之异:开窍醒神,苏合香性温,主治寒闭证,安息香性平,寒闭热闭皆宜;辟秽止痛,苏合香治疗寒凝、痰阻、血瘀之胸痛见长,安息香治疗气滞血瘀之心腹疼痛见长。

人参VS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且可用于病情较重者,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

其次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又用于治脾肺气虚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好,而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兼热之证为宜。

此外,二药还可益气生津,均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症,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志,还可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人参VS党参VS黄芪

三药皆具有补气之功,且唱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党参补气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

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VS苍术

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

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症及夜盲证。

刺五加VS绞股蓝VS红景天

相同点:均能益气健脾。

不同点:刺五加又能补肾安神;绞股蓝又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红景天又能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淫羊藿VS巴戟天VS仙茅

相同点: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治疗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白带清稀等,以及筋骨痿弱,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阴虚火旺慎服。同中之异:补肾壮阳淫羊藿优于巴戟天,仙茅,祛风湿巴戟天优于淫羊藿,仙茅性温燥有毒,善除寒湿痹痛,能温脾止泻。

肉苁蓉VS锁阳

相同点: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以及肠燥便秘。

同中之异: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质润,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为陕甘宁补益圣品,兴阳固精优于肉苁蓉。

补骨脂VS益智仁

相同点:均能温补肾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主治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以及脾肾阳虚之久泻等。

同中之异:○1药性之异:补骨脂性热,兴阳之力大于益智仁;○2归经之异:二药均归脾肾经,然补骨脂色黑偏入肾经;益智仁气香偏入脾经;○3归脾经之异,补

骨脂入脾经善走下,主治脾寒泄泻,益智仁入脾经兼走上,功能摂唾涎,治疗脾虚多涎症。

沙苑子VS白蒺藜

相同点:明目,治疗视物昏花。

同中之异:沙苑子主治肝肾之不足之视物昏花,白蒺藜主治风热上攻之视物昏花。不同点:沙苑子善补肾固精,治疗肾阳虚证;白蒺藜善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证,又可疏肝解郁,祛风止痒,治疗肝郁证,风疹瘙痒等。

海狗肾VS海马

相同点: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尿频

等,研末服每次1-2g,阴虚火旺慎服。

同中之异:海狗肾补肾壮阳优于海马。

不同点:海狗肾兼能补精髓,治疗精气清冷,头晕耳鸣,海马兼活血散结消肿,治疗郑家积聚及跌仆损等。

玉竹VS石斛

均味甘性寒,皆归胃经。同具养阴,生津止渴之效,共治胃阴亏虚所致的口渴,咽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等症,常相须配伍。

然玉竹又归肺经,养肺阴,润燥止咳,常用于肺阴虚诸证。另外,玉竹甘而不敛邪,若与疏散风热药配伍,可治阴虚风热表证。

石斛还入肾经,滋肾阴,降虚火,,多用治肾阴虚诸证。此外,石斛尚能养阴明目,用治肝肾阴虚,目暗不明等症。

黄精VS山药

均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脏,均为气阴双补之品。

然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兼益气,多用于肺脾肾阴虚诸证。山药长于补肺脾肾气,兼有涩性而益阴,常用于肺脾肾气虚诸证。

由鉴于此,凡肺脾肾气虚证为主,阴虚为次者宜选山药;凡肺脾肾阴虚为主,气虚为次者宜选黄精。

此外,宜视患者答辩情况定夺。

女贞子VS旱莲草

相同点:补益肝肾,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牙齿松动等。

同中之异:女贞子补肾明目强腰膝优于旱莲草,旱莲草补肾乌须黑发优于女贞子。不同点:旱莲草兼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尿血,便血,崩漏等,女贞子兼清退虚弱,治疗五心烦热等。

(红色的对比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大家参考一下)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等1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熟悉生姜、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蝉蜕、升麻、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熟悉:龙胆、苦参

?掌握: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

?熟悉:紫草、水牛角

?掌握: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

?熟悉: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

?掌握:青蒿、地骨皮

?熟悉:银柴胡、胡黄连

?掌握: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巴豆

?掌握独活、威灵仙、白花蛇、木瓜;秦艽、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豨莶草、徐长卿、雷公藤、狗脊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豆蔻、佩兰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掌握橘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青皮、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莱菔子、山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雷丸、鹤草芽、南瓜子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益母草、红花、乳香、牛膝等药;

?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药、桃仁、鸡血藤、骨碎补、穿山甲、水蛭、斑蝥等药;

?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桔梗、杏仁、苏子、葶苈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朱砂、磁石、酸枣仁、远志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

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龙骨、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掌握麝香、冰片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苏合香、石菖蒲、蟾酥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葚、龟甲、鳖甲。

?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珍珠母、刺蒺藜、蜈蚣、白僵蚕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麻黄根;五味子、乌梅;肉豆蔻、赤石脂;山萸肉、莲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五倍子、浮小麦、诃子、禹余粮、罂粟壳、芡实、桑螵蛸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常山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

?熟悉瓜蒂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以上是每一章节可能重要的要,大家参考)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中药功效对比速记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痰饮蓄水,寒凝血滞诸痛)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半身风寒湿痹) 藁本解表散寒除湿止痛(颠顶头痛) +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阳明经眉棱骨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少阴头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前额鼻内胀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包煎。鼻渊苍耳子散加辛夷细辛)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辛散耗气,虚人多汗禁用)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宣肺祛痰解毒散肿,滑肠通便(气虚便溏慎用)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醋炙),退热截疟(柴胡截肝阴) 升麻解表,升阳举陷(炙)透疹,清热解毒(生)(齿痛口疮,阳明热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项背强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生泻煅敛,先煎)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忌乌头,肌注流产)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胃火,心火小肠火) 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压,瘰疬瘿瘤,乳痈)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畅通便(不宜久煎)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炒用)(肺热咳嗽,高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痢疾,善清心经之火)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骨蒸劳热)

浅谈中药质量的控制

【摘要】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主要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在医疗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首先保证中医用药的质量,结合正确运用这些药物去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反之,中药质量不能保证,轻则影响临床疗效,重则危及生命,为此,中药质量工作尤应重视和加强。下面就如何加强中药质量的控制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 1 中药种植质量及中药药源的管理 中药地道药材的生产种植管理应视同现代药品定点厂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讲,中药药源的布局,地道药材基地的建设、开发和研究都应有必要的法令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既巩固原有的地道药材基地,而保证中药种植质量,还要有长远和统一规划并进一步开发新药源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先例。他们很讲究中药理论生态学的研 《本草衍义》中讲“丸药必须择川地所宜者,帽药力具……,究——地道药材(中药质量要求), 若不推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中药生长的土壤地理条件,气候、水质等因素都关系到中药原植物体内各种物持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古人云:“橘生淮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历代医学家们用药很药物产地。如川贝母、浙贝母、川黄莲、川芎、宁夏枸杞、怀山药、秦当归、陕枣、辽细辛、怀牛膝及川、牛膝等,既地道药材的运用,实际上也就是对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标准的要求控制。因此,我们应给予加强政策性的扶持,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创造有特点的生产条件,保证定型,定点中药生产基地——地道药材基地的发展,即扩大优质药材的生产,又是确保和提高中药种植质量的关键。 2 中药采收与干燥质量控制 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说:“丸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药、实,采之有实,失其地,则性味不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药采收时间与药材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各种植物药性,功效由于生长年限不同,采集时节不同,对中药生化成分的积累均有明显差异。如:雅连、丹皮等以五年生为好,厚札、杜仲、黄柏等以15年以上者为好。再者,干燥方法不同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控制。《神农本草经》序例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名有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中药加工和干燥方法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如:菊花直接晒干挥发没含量高,烘干次之,干品更次之,含量仅为生晒品的43%。为了保证中药质量,保证医疗临床的疗效,中药采收,干燥必须按前人所教导的各类药材采收季节及干燥的正确方法。 3加工炮制质量控制 目前,《中药药典》不能完全统一全国中药炮制标准而各省炮炙规范各异。 为使中药达到中医用药的质量标准,保证安全有效,就必须经过加工炮炙,中药经过炮炙是用以提高中药质量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陈嘉漠《本草蒙筌》中认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地则气味反失”。由于炮炙方法不同,达到的目的和作用也不同,也意味着中医临床的可证性和标准化达不到。如“黄芪顺切和横切饮片,它们各自煎出液含量测定就有明显区别,既是同一方法,由于辅料不同,温度不同均要影响药物的功效”。又如“元胡的炮炙”,醋炙与醋煮两法煎出液测定差别很大,并且南、北各省的醋质也各尽不同。再如:“酒制品,黄酒与白酒之分,其成分和含量也不同等”。通过多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认为不同地区的炮制质量控制差别很大,主要反应在临床疗效不明显。就振兴中医工作以来,中药工作有所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也有所提高。但仍然发展不平衡及存在一定的质量方面的问题。医和药不能截然划开,都要同步发展,药的质量是振兴中医的关键,建设国家要有重点的,定点的中药饮片继续政策上照顾,资金设备上的投入和扶持,以生产标准规范化的炮制品,使之达到中药饮片全国标准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中成药比较汇总

1、感冒清热颗粒与感冒退热颗粒; 感冒清热颗粒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退热颗粒: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 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2、保济丸与保和丸;

保济丸:藿香、白芷、苍术、厚朴、橘红、茯苓、薏苡仁、菊花、白蒺藜、神曲、薄荷、谷芽、木香、葛根、天花粉、钩藤。解表,去湿,和中。保济丸用于腹痛腹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舟车晕浪,四时感冒,发热头痛。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消食和胃。用于食积。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3、麻仁丸与麻仁润肠丸; 麻仁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厚朴白芍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麻仁润肠丸: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4、黄连上清丸与牛黄上清丸; 黄连上清丸:黄连桅子连翘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黄柏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

黄赤。 牛黄上清丸: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5、黄连上清丸与黄连养肝丸; 黄连上清丸:黄连桅子连翘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黄柏桔梗川芎石膏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不同中药炮制前后功效比较

常用中药不同炮制品的功效比较 中药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才可入药,如莱菔子生升熟降,蒲黄生行熟止,首乌生泻熟补,川乌生毒熟减,苍术生猛熟缓,延胡索生效熟增,药物经过炮制加工可以减毒、增效、除杂,还可以缓和药性,达到其他目的。下面我把一些常用中药及其炮制后的功效归纳总结,以期对初学中医者更好的掌握和合理的应用中药有所帮助。 一、炒法 (一)清炒法 1.炒黄 决明子:生决明子清肝热,润肠燥,炒决明子平肝养肾,用于头痛眩晕。 莱菔子:生升熟降。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后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酸枣仁:生枣仁,治胆热嗜眠,炒枣仁治胆虚不寐。 薏苡仁:生的长于清热利湿,炒的健脾止泻。 火麻仁:生的通便,炒火麻仁补虚。 2.炒焦 山楂:生山楂活血化瘀,焦山楂消食除胀止泻,山楂炭止痢。 栀子:生栀子长于泻火。生栀子粉:外敷治扭挫伤痛。栀子仁:治热。栀子皮治表热。栀子连壳:清上焦热。栀子去壳:清下焦热。 炒栀子:清热除烦。焦栀子:适于脾胃虚弱者。栀子炭:凉血止血。 汁炒栀子:除烦止呕。 槟榔:生槟榔杀虫。炒槟榔:消食导滞,治痢疾里急后重。炒的槟榔(强),焦的(体弱)。 川楝子:生川楝子杀虫、疗癣兼止痛。焦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盐制疗疝止痛。 3.炒炭 荆芥:芥穗治表证无汗。炒荆芥治表证有汗,荆芥炭散热止血。

地榆:生地榆凉血解毒,炭止血。 蒲黄:生行血破瘀止痛,炭止血。 生: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干长于温中,治脾寒或腹部寒痛。煨肠胃之寒,炮下焦之寒,炮炭温血分之寒,止血,汁治胃寒呕吐,皮行水消肿。 藕节:生的凉血化瘀,藕节炭收涩止血。 槐花:生的清热泻火,槐花炭凉血止血。 侧柏叶:生的止咳生发,炭止血。 茜草:生的凉血化瘀,炭止血。 乌梅:生的生津、安蛔,炭止血。 (二)加辅料炒 1.麸炒 僵蚕:生僵蚕散风热,祛风定惊;麸炒化痰散结。 枳实:生枳实长于攻下,炒行气消胀。枳壳同枳实,但力不及枳实强,作用和缓偏行下焦之气。 2.米炒 党参:生党参益气生津,米炒健脾止泻,蜜炙补中益气。 3.土炒 山药:生山药多用于虚劳痰嗽及消渴,土炒补脾止泻,麸炒补脾肺肾。 白术:生白术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益气,焦白术健脾止泻。 4.砂烫 鳖甲:生滋阴退热,醋鳖甲软坚散结。 龟甲:生龟甲滋阴潜阳,醋龟甲滋阴止血。 5.蛤粉炒 阿胶:生阿胶滋阴补血,润燥,止血。蛤粉炒治阴虚咳嗽。蒲黄炒止血。

中药横向比较

中药横向联系 △善通鼻窍药物: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入汤剂宜包煎:辛夷、旋复花、蚕沙、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葶苈子、赤石脂、五灵脂、蛤粉、白芥子、紫苏子、蒲黄等。 △入汤剂宜先煎:牡蛎、海浮石、海蛤壳、龙骨、石决明、紫贝齿、石膏、代赭石、珍珠母、龟甲、鳖甲、水牛角、磁石、附子、草乌、川乌等。 △入汤剂宜后下: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草豆蔻、檀香、木香、沉香、肉桂、钩藤等。 △入汤剂不宜久煎:紫苏、荆芥、鱼腥草、青蒿、雷丸、鹤草芽等。 △入汤剂宜烊化冲服:阿胶、龟板胶、鹿角胶。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芦根、紫草等。 △截疟:柴胡、鸦胆子、青蒿、草果、槟榔、生首乌、常山等。 △散结:夏枯草、连翘、山慈姑、玄参、蚤休、拳参、浮海石、瓦楞子、海蛤壳、浙贝母、川贝母、穿山甲、斑蝥、禹白附、蜈蚣、全蝎、僵蚕、京大戟、泽漆、海藻、昆布、牡蛎等。 △安神:镇心安神: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珍珠母、紫贝齿、琥珀等。 养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莲子、龟甲、麦冬、百合、大枣、龙眼肉、五味子、人参等。 宁心安神:远志、合欢皮、合欢花、夜交藤、茯苓、茯神、石菖蒲、丹参等。 △明目:清肝明目:桑叶、菊花、夏枯草、秦皮、蒲公英、紫花地丁、熊胆、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羚羊角、赤芍、槐花、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等。 疏风明目:蔓荆子、刺蒺藜、桑叶、菊花、木贼、谷精草、蝉蜕等。 补肝肾明目: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沙苑子、石斛、复盆子等。 △乳痈肿痛:蒲公英、紫地丁、漏芦、半边莲、丝瓜络、王不留行、牛蒡子、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远志等。 首选-蒲公英。 △止汗:自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五倍子、酸枣仁、黄芪、白术等。 盗汗: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五倍子、酸枣仁、牡蛎、白芍、知母、黄柏、地骨皮、银柴胡、龙骨、糯稻根须等。 △安胎:理气安胎:苏梗、砂仁、陈皮、紫苏等。 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 补肝肾固冲任养血安胎:桑寄生。 补肝肾固冲任安胎:杜仲、续断、菟丝子、桑寄生。 补气安胎:白术、党参。 △回乳:麦芽。 △退虚热: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黄柏、粉丹皮、龟甲、鳖甲、知母等。 △治湿热黄胆:栀子、蒲公英、玉米须、茵陈蒿、金钱草、虎杖、苦参、矮地茶、垂盆草、地耳草、秦艽、地锦草、黄芩、黄连、黄柏、白鲜皮、半边连、大黄、淡竹叶、山豆根木香、龙胆草、郁金等。 △利咽:疏风利咽:薄荷、牛蒡子、蝉蜕、桔梗等。 解毒利咽:牛蒡子、大青叶、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金荞麦、青黛等。 △消散痈肿:白芷、牛蒡子、菊花、野菊花、天花粉、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紫地丁、银花、连翘、穿心莲、白花蛇舌草、拳参、蚤休、山慈姑、熊胆、牡丹皮、大黄、薏苡仁、鱼腥草、仙鹤草、紫珠、白及、穿山甲、半夏、天南星、远志、红藤、败酱草、马齿苋、大蓟、白蔹、商陆、巴豆、京大戟、青黛、丹参、桃仁、王不留行、芒硝、甘遂、金钱草、小蓟、瓜萎、络石藤等。 △肠痈肿痛: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牡丹皮、大黄、薏苡仁、瓜蒌、桃仁、金银花、络石藤等。 △疳积发热: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等。 △目赤翳障:蝉蜕、木贼、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秦皮、赤芍、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蔓荆子、熊胆等。 △皮肤瘙痒:刺蒺藜、夜交藤、荆芥、薄荷、蝉蜕、浮萍、蕲蛇、蚕沙、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僵蚕、椿根皮、野菊花、防风、白芷等。 △润肠通便:生地黄、玄参、杏仁、苏子、胖大海、桃仁、肉苁蓉、榧子、决明子、火麻仁、郁李仁、冬葵子、柏子仁、蜂蜜、冬瓜仁、生首乌、当归、瓜蒌、锁阳、核桃仁、苏子、黑芝麻、天冬、麦冬、桑椹子、知母等。 △化瘀止血:三七、茜草、降香、花蕊石、蒲黄、血余碳、五灵脂等。 △利水通淋:鱼胆草、金钱草、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沙、石苇、冬葵子、灯心草、白茅根、萆薢、琥珀、蒲公英、王不留行、地锦草、蛇舌草等。 △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锦草、黄芩、马齿苋、地榆、贯众、苎麻根、水牛角等。 △清心热:丹参、竹叶、淡竹叶、栀子、黄连、胡黄连、金银花、连翘、麦冬、灯心草、百合、浮小麦、紫花地丁、大青叶、水牛角、莲子心、玄参、朱砂等。

关于中药材质量

如何从源头把控中药材质量 GAP或可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2013年6月24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65种中药材中,超过七成的样品含有多种农药残留。报告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事实上,近几年的“两会”期间,中药材的质量问题就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近年来中药材用量的不断加大,其质量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伪品、替代品增多。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随着新的药用品种被开发和利用,代用品层出不穷。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二是未按GAP要求进行种植,达不到用药质量要求。如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等,形成劣品。三是炮制不当。有的药材对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药材加工者却经常忽略这一点。四是运输储存不当。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 中药材的质量监管涉及到种植、采收加工、炮制、贮运保管、市场销售和使用等环节,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中药材既具有农副产品的属性,又具有药品的属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监管非常复杂。按照目前的“行规”,中药种植领域的主管部门为农林部门,中药材市场监管属于工商部门,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由药监部门监管,而医院开方、抓药则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药对外贸易则由商务部主管。 这种多部门监管的格局,导致中药材领域在基础科研方面很难做到相互协调和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上也难以统一,在监管上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责可能出现重合交叉或者真空地带……这种一个“媳妇”6个“婆婆”的多部门监管方式看似 各司其职,却直接导致了对中药材产业链监管的缺失。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引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涉及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起开始推动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但由于药材生产的特殊性、学术争议和成本较高等诸多原因,GAP并未获得像GMP那样的强制认证。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底,我国已认证通过66个中药材品种共152个GAP种植基地。 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对于增加和完善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促进中药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乃至推进我国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天然药物室主任季申博士日前在第一届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需加快发展。 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染色剂突破安全性限制,将导致中药安全性

相似中药功效对比

麻黄与桂枝均具发散风寒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其中麻黄发汗力大于桂枝,故麻黄唯风寒表实无汗者适用,而桂枝不论表实表虚、无汗有汗,皆可应用。此外,麻黄味兼苦,善开宣肺郁而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肺气不宣之咳喘证及风水水肿证。然桂枝又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每治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痛经经闭,以及阳气不振、气化失司之胸痹心痛、痰饮水肿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功用对比: 荆芥与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每相须为用,以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风疹瘙痒。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而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疼,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用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桑叶与菊花功用对比: 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均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且常相须为用;并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然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每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痈肿疮毒。 柴胡、升麻、根功用对比: 柴胡、升麻、根均为发表升阳之品,均可用于风热表证、脾胃阳气下陷证。其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外感高热;然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善清散而发表,主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而根甘辛性凉,入脾胃而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从升阳而论,柴胡、升麻能升清阳以举陷,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此外,升麻、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柴胡则善疏肝解郁,常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还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根尚可生津止渴,善治热病口渴及热消渴。 石膏与知母功用对比: 石膏与知母均入肺胃经,都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均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后清热敛疮生肌,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而知母甘苦性寒质润,清中有润,既能润肺燥、滋胃阴,治肺燥咳嗽、热消渴;又能滋肾阴、降虚火,治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中药鉴别比较

1:荆芥防风辛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无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均可用。同时也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力较强风热风寒感冒均选用。又能透疹消疮。而防风治松润有,风药之润极之称能胜湿,止痛止金,用于外感,风湿头痛,身重肢痛等症。2:细辛麻黄均能发表解汗可用于治风寒感冒。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足麻黄但散寒,能力更胜一筹。既可治一般风寒感冒,尤善用于寒犯少阳无汗恶寒,发热脉沉。长于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治疗头面诸窍,及患风湿痹痛,及痰饮咳喘等症。麻黄辛开苦泄,重在宣发,卫气开通腠理发汗解表,主扇肺与膀胱经风寒。主治表时无汗的风寒感冒重症,还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肺气闭遏的和喘息促的风水水肿症。 3:薄荷牛蒡子与蝉蜕山药均能疏散风热,透疹利烟,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无汗,头痛,麻疹初起,透而不发,风疹,瘙痒等症。薄荷辛凉芳香,发汗之力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真能宣肺祛痰,股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咳痰不畅者,牛蒡子最为适宜。牛蒡子还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熄风止惊。 4: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铜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五行肝阳上亢,头晕目眩,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的目赤肿痛。但桑叶疏散风热能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能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5:柴胡升麻葛根皆能发表,生杨俊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证。柴胡升麻能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神马狗狗又能透疹治疗麻疹初起透而不发。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邵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要药又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升麻主神脾胃之气。升阳举陷制力强,并善于清热解毒。葛根主升脾胃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葛根定能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有很好疗效。葛根还能通经活络,解酒毒也可用于治疗眩晕头痛,中风偏瘫酒毒伤中 6:石膏知母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用于治疗,细分食了正症,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等,二者常相须使用,不同之处在于石膏,重在清脏腑,湿热泻肺,胃火用于肺热咳嗽,此外,煅石膏,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烧烫伤等,但是知母甘苦,性寒质润,具有滋阴润燥作用,既可用于肺热咳嗽,又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7:黄连黄芩黄柏,性味皆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美相须为用,但黄芩片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片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泻痢,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者多用黄百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凳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8:连翘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于热毒疮疡,风热感冒,温热病等,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尤,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于治疗热毒血痢。 9: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功效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作用大,但大青叶凉血消斑能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散结效果好,青黛清肝定惊好 10:我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症,但玄参泻火,解毒能力强,故咽喉肿痛,多用生地黄凉血养阴力好故血热出血,阴虚内热,消渴多用。 11:大黄芒硝均为写下药,常相须使用治疗,肠燥便秘,但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洗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要,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除燥屎坚结多外用治疮痈肿痛。大黄苦寒沉降又泻火,凉血解毒,清利湿热,治疗热毒症,出血症及湿热内蕴等症。且可活血,

【精选】中药学归纳-对比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3-02-22T13:19:27.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郭晓梅[导读]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郭晓梅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西汾阳 032200) 【摘要】本文从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问题,探索了由于市场上中药材良莠不齐导致伪劣草药与日俱增,讨论了通过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如何规范化管理中草药。 【关键词】中草药质量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针对目前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抓住机遇,制定相应对策来保护中药,以提高中药质量。现把几年来在中药房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剖析如下: 1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1.1 种植不当,护养不归。中药材的种植有严格要求,对土质、气候、周围环境及采收时间、加工方式等一般都有讲究。由于大量产生,不少缺乏经验的农民种植药材时,该向阳的却向阴,该春季采集的却夏季收,该晾干的却晒干,为了防治病虫害而施农药,致使药材农药残留量普遍超标,反而影响药材质量。 1.2 随意引种,资源改变。中药材的种植有一定的地域性,许多品种只有生长在特定地区和自然环境中才具有其特有的药理、生理作用,因而药材引种应遵循自然条件相似,逐步驯化的规律,才能保证引种药材的质量[1]。而目前不少地方忽视了药材生长的地域性,随意引种,许多引种药材在性状上、质量上都产生了变异,导致品质下降,影响药效,体会不到地道药材的价值。 1.3 真伪混淆,以假乱真。[2](1)伪造品种:如有些草药资源不足,价格昂贵,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需要最大,货源供不应求或长期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一些不法商贩借机进行伪造以假充真,用胡萝卜伪造藏红花,天麻用土豆做成,用莪术的根茎雕刻染成三七参,山茱萸按【中国药典】规定中间的核只能含有3%-5%,现在造假者把含量增加到30%左右,这样一来造假者赚了黑心钱,中药的疗效却没有了保障等等。(2)真伪混淆品种:真伪混淆类药材比较复杂,有些由于近源植物或同种科属的植物,其外形气味相同或相似,不易辨认,因而容易造成药材混淆。如海南土砂仁、红壳砂红冒充砂仁,凉山虫草混为冬虫夏草。有时由于药农技术水平低,缺乏识别能力,在采收药材时出现错采错收现象,如将伞形科植物迷果芹的根误当党参采收。(3)掺伪品种:掺假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问题。如红花、银花用糖水或蜂蜜与混沙石粉拌和后揉入花心,故意使假;酸枣仁里掺核壳;蒲黄是花粉、花丝和花药的混合体。(4)非药用部分增加:非药用部分入药明显增加,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如草乌的地上残留茎约1cm长,约占草乌重量的15%,灯心草中的非药用部分可达30%之多。(5)发霉变质,虫蛀鼠咬:由于药材仓储条件差,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药材发霉变质,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用于临床,影响疗效。(6)过季采收:如春柴胡,为省标收载的伞形科植的狭叶柴胡的干燥全草,3月中旬至4月硬茎未抽出前采挖。而药用中不足无根的地上部分,就是已开花结果的秋柴胡或混有其他的品种。还有益母草,药典要求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而临床所有的益母草有的则为已收果实的无叶干枯茎枝。 2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 2.1 由于药材伪劣品种增多,饮片的伪劣品种也随之增多,主要表现在一些贵细紧俏品种,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多,如银花加盐水、鸡内金掺糖、掺沙等。 2.2 炮制不规范,工艺不稳定。炮制加工不规范,如加工前不净选,不去除泥土杂物,用“死水”清洗药材,相互污染,炮制工艺不稳定,去除贝壳类动物不规范、炒煮、炒焦、炒炭无标准,蒸、煮、烊无定时,辅料用量无定数。 3 提高中药质量的管理建议 3.1 提高人的素质:鉴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中药质量关键在人,恳望上级行政部门、卫生医药管理部门、药厂及各单位药剂科,要继续深入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严格按照【中草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3]执行,其次是制药部门要求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执法严明,彻底消除人为制售假劣药品的因素,以质量第一求生存。 3.2 发挥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药品监督人员及各医院药检人员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产、收、供、用各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层层把关,分段负责,杜绝伪造假药的市场,对伪造假药者、购销假药者依法制裁。 3.3 加强开展医药研究:根据中药质量的特殊性、复杂性,呼吁上级有关管理部门,集中国内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深入开展中药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定量监测分析,从而加强对中药质量的控制,使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可与西药媲美。 3.4 提高中药专业人员的水平:上级医药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监督员、药检员及中药人员的培训,不但要提高他们对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专业员的积极作用,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争取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使假劣药品无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中草药种植于小红【中国中医药报】2006.2 [2]中草药真伪鉴别实用大全徐明等2003.6.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重点]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 重点]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正名: 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 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 写红参付红参西洋参: 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三七: 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 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干姜: 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 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 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大黄: 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 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山豆根: 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山茨菇: 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千年健: 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 写生川乌付生川乌; 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川芎: 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川牛膝: 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 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天麻: 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 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 : 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 写南星、天南 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 : 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 天葵子。 太子参 : 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 写木香、广木香、云木 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 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 ; 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 : 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 : 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 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 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 戟天。 甘草: 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 : 写炙甘草、 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 : 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 : 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龙胆 : 写龙胆、苦龙胆、龙胆草均付龙胆。 玉竹: 写玉竹、肥玉竹、萎蕤均 付玉竹。 石菖蒲 : 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 北沙参 : 写北沙参、莱 夏付生半夏 写法夏、法半夏均付法半夏 仙茅: 写仙茅、仙茅根付仙茅。 白及: 写白及付白及 ; 写白及粉付白及粉。 白术: 写白术、于术、焦白术付麸 炒白术。 白芍 : 写白芍、杭白芍、亳芍、白芍药、炒白芍均付炒白芍,写白芍炭 付白芍炭。 白芷 : 写白芷、香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均付白芷 阳参、北条参、细条参、珊瑚菜均 付北沙参 皮。 生姜皮 : 写生姜皮、姜皮均付生姜 片姜黄 : 写片姜黄、片子姜均付片姜黄 半夏 ; 写姜半夏付姜半夏。写生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