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60种同类易混中药的比较

60种同类易混中药的比较

60种同类易混中药的比较
60种同类易混中药的比较

1、麻黄与桂枝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

桂枝发汗力弱,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

2、荆芥与防风

相同点:皆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

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用于疮疡兼有表证和吐衄下血。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3、紫苏和生姜

相同点:均有解表散寒、止呕之功,解鱼蟹毒,可用于风寒感冒、呕吐、鱼蟹中毒。

不同点:紫苏长于行气宽中,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生姜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治中焦虚寒引起的冷痛、呕吐、肺寒咳嗽,另可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4、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相同点:三药均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咽喉肿痛等。

不同点:薄荷长于宣散表邪,且还可清利头目,利咽喉,疏肝行气,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肝郁胁痛等;

牛蒡子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对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咯痰不利者尤为适宜;

蝉蜕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宣肺利咽,开音疗哑,还可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治疗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及小儿夜啼不安。

5、桑叶与菊花

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

6、柴胡、葛根与升麻

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7、石膏与知母

相同点均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等;

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

8、芦根与天花粉

相同点:均为清热泻火药,均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热病烦渴,消渴,肺热咳嗽等证。

不同点:芦根还能止呕、利尿,用于胃热呕逆,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

9、黄芩、黄连、黄柏

相同点: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10、金银花与连翘

相同点: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毒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

1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相同点:三药同出一源,均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丹毒等。

不同点:①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衄;②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③青黛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

12、生地与玄参

相同点:

不同点:

13、丹皮与赤芍

相同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发疹,血行瘀阻之痛经、闭经、胸痹绞痛、肢体麻木、关节痹痛、跌打损伤。

同中之异:清热凉血,牡丹皮优于赤芍;活血化瘀,赤芍优于牡丹皮。

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而不留瘀,且能透发阴分伏热,治疗阴虚无汗之骨蒸发热;赤芍又常于泻肝火。

14、丹皮与地骨皮

相同点: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痈、痈疡肿毒等证;

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15、大黄与芒硝

相同点:均能泻热通便,外用清热消肿,治疗肠燥便秘,疮疡肿毒。

不同点:大黄泻下力强,为治热结便秘主药;善于泻火,并能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利湿热,用于治疗湿病热毒、血热出血、瘀血、黄疸、淋证等。

芒硝长于软坚泻下,善除燥尿坚结,外用治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16、独活与羌活

相同点: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挟湿者。

不同点: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羌活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17、独活与威灵仙

相同点:均能祛风湿,止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

不同点:独活还具有解表功效,治疗风寒湿表证;还治少阴头痛;

威灵仙可消骨鲠,治疗骨鲠咽喉。

18、秦艽与防己

相同点:均具有祛风湿,止痹痛作用,治风湿痹证寒热均可。

不同点:秦艽还可通经络,退虚热,清湿热,用治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防已还可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19、五加皮与桑寄生

相同点:均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用于风湿痹证,筋骨痿软。

不同点:五加皮有温补之效,用于小儿行迟,体虚乏力;又可利水,用于水肿,脚气。

桑寄生还能固冲任、安胎,用于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20、苍术与厚朴

相同点:均可燥湿,用于湿阻中焦证。

不同点:苍术为健脾燥湿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表证夹湿及夜盲症。

厚朴为消除湿滞痞满要药。可治痰饮咳喘;腹胀,便秘,食积等,既能除无形之满,如气滞胸满、腹满;又能除有形之满,如食积、便秘等。

21、砂仁、白豆蔻

相同点:均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虚气滞证。

不同点: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

白豆蔻则多用于湿温初起。

22、茯苓与薏苡仁

相同点:均能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用治水湿内停诸证及脾虚证。

不同点: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湿热,并能除痹、消肿排脓,还可治疗风湿痹证,以及肺痈、肠痈等。

茯苓性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23、车前子与滑石

相同点:均可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淋漓不畅。

不同点:车前子还可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暑湿泻泄,目赤肿痛,目视昏花等。

滑石清热解暑、收湿敛疮,可用于暑热烦渴、湿温初起,湿疮、湿疹、痱子等。

24、干姜和生姜

相同点:均能温中散寒,温肺止咳,同治胃寒呕吐、冷痛及肺寒咳喘。相同之异点:干姜温里散寒力强,偏于温肺散寒而化饮。

生姜长于温胃止呕,尤善治胃寒呕吐。

不同点:干姜能回阳通脉,治疗亡阳证。生姜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25、附子与肉桂

相同点: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

26、附子和干姜

相同点:均能温肺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脾胃有寒泻泄。

不同点:附子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及风寒湿痹证。

干姜回阳救逆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伏肺证。

27、陈皮与青皮

相同点:均能行气消滞,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不同点:陈皮性较平和,主理脾肺气滞,并能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及湿痰、寒痰壅肺之咳嗽、胸闷等证;

青皮善于疏肝破气,常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癥瘕积聚等证。

28、木香、香附、乌药

相同点:均能行气止痛,可治气滞腹痛。

不同点: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兼消食健胃,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痢疾里急后重等证;

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多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乌药长于散寒止痛、温肾,多用于治寒凝气滞而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寒疝腹痛以及肾阳不足而致的小便频数与遗尿。

29、小蓟与大蓟

相同点: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及热毒疮痈。

不同点:小蓟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大蓟又兼散瘀,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特别是吐血、咯血及崩漏。

30、白茅根和芦根

相同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不同点: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31、三七、茜草与蒲黄

相同点:均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之出血证。

不同点:三七:止血之主药,伤科之要药。用于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茜草:长于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用于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

蒲黄:长于止血,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化瘀而治瘀血所致心腹疼痛,产后腹痛及痛经等。利尿而治血淋涩痛。

32、郁金与姜黄

相同点: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证。

不同点:郁金苦寒,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利胆通黄,清心解郁,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

姜黄温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33、川芎与丹参

相同点:均能活血祛瘀,用于各种血瘀证。

不同点:川芎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用于血瘀气滞的诸痛证。能祛风止痛,善上行头目,为头痛、风湿痹痛要药。

丹参寒凉,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除烦安神,治热扰心神之失眠。

34、红花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活血祛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桃仁:破瘀生新为长适用于下焦瘀血,且寒热均可;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祛瘀力弱,长于通利血脉,常用于血脉瘀滞之证,又有活血化滞消斑作用,用治斑疹色暗等。

35、半夏与天南星

相同点: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毒以及毒蛇咬伤。

不同点: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

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36、川贝母与浙贝母

相同点: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

不同点: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黄黏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两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37、苦杏仁与紫苏子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长于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

紫苏子润降,长于降气兼能化痰,故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38、苦杏仁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二者作用均较强,桃仁稍弱;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诸痛及妇女经闭。

39、葶苈子与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40、朱砂与磁石

相同点: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惊厥抽搐等。

不同点:朱砂还用于疮疡肿毒,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姐毒的功效。

磁石尚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41、酸枣仁与柏子仁

相同点: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点: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42、石决明与决明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皆可治疗目赤肿痛、翳障偏热者。

不同点: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

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43.牡蛎与龙骨

相同点: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不同点:牡蛎平肝潜阳功效为优,又有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功;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又可收湿敛疮。

44、天麻与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可清热,则长于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

45、僵蚕、全蝎、蜈蚣

相同点: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痈肿毒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蛇虫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散结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痒疹等。

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46、麝香、冰片,

相同点:均辛香走窜,均善开窍醒神,治闭证神昏,常相须为用治闭证。

不同点:麝香性温,开窍通闭力强,为开窍醒神要药,闭证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麝香入血分善于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既治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又治跌打瘀肿、疮疡、风湿顽痹,还能催产下胎,治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冰片性微寒,为凉开之品,开窍力较麝香为逊,主治热闭神昏,兼治寒闭。还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外用治疮疡,初期者能消散清热,已溃者能防腐生肌,还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道流脓等证。

47、人参与党参

相同点: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

党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48、人参与黄芪

相同点:均为补气要药,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并能补心、肺、脾气,以及能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

黄芪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消肿,可用于相应气虚的多种病证。

49、黄芪与白术

相同点:均能补气、利水、止汗。

同中之异:黄芪补脾肺之气,白术主要补脾气;黄芪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白术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黄芪补气利水,白术补气燥湿。

不同点:黄芪能托毒、生血、通络。

白术能补气安胎。

50、白术与苍术

相同点: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可治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证。

不同点: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可用于气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

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证及夜盲证。

51、杜仲与续断

相同点: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肾虚腰痛脚弱、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不同点:杜仲以补肝肾为重,且可安胎降压,故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不及杜仲。但能行血通脉、续筋骨为重,为补而不滞之品,又是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崩漏等常用药。

52、当归与熟地黄

相同点: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

不同点:当归补血行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可用于血虚血寒诸证,以及风湿痹痛、痈疽疮疡、且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诸证。

熟地黄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可治疗肝肾精血亏损诸证。53、生地黄与熟地黄

相同点:生地黄与熟地黄均能养阴滋阴,可用于治疗阴虚证。

不同点:生地黄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其滋阴力不及熟地黄。

熟地黄甘温,功专补血滋阴而益精髓。长于治血虚证及肝肾亏损诸证。

54、白芍与赤芍:

相同点: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

不同点:在功能上,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

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55、麦冬与天冬

相同点:两者药性均为清热生津滋阴之品,同具养肺阴、润肠通便之功,同治肺燥痰粘、劳嗽咯血、内热消渴及阴损肠燥便秘,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

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56、龟甲与鳖甲

相同点:均能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皆能用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两者相须配伍,效用倍增。

不同点:龟甲又能补肾健骨、养血补心,凡阴血亏虚所致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诸症为良品。

鳖甲长于于退虚热、软坚散结,常用于癥瘕积聚、肝脾肿大、闭经等证。

57、五味子与乌梅

相同点: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渴。

不同点: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

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毒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毒,治胬肉外突等。

58、肉豆蔻与白豆蔻

相同点: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不同点: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

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59、莲子与芡实

相同点: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

不同点:莲子又能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

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60、南沙参与北沙参

相同点;均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的作用,均可用于肺热阴虚引起的燥咳或劳嗽咯血及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

不同点: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0

中约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 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 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 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 根茎的切片。 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 nthesKirilowii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 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 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 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 nu srhy nchophllaHa nee 、白蜡树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 [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 [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质坚硬,不易破碎,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类圆形薄片。切面淡黄褐色,半透明角质样,光滑。质坚脆。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乌黑色。质较硬。气微腥,味极苦。 [鉴别要点] 半夏、水半夏、天南星三者同科不同属,药用部位均为块茎,但形态有异,半夏类球形,稍偏斜,水半夏为圆锥形似橘核或椭圆形,天南星为扁球形。 3.川贝母 [饮片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rillana unibractear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 Fririllaria przema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松贝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型,匀称“怀中抱月”顶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在中医药研究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中药的鉴定,只有把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中药饮片鉴别常用的方法以中药的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手摸、眼看、鼻嗅、口尝、辅以耳听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2016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李峰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一)基本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 发表时间:2017-08-04T15:37:07.8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作者:张丽萍 [导读] 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目的:探讨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方法:从不同类别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中,通过性状,科属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对几种平时工作中易混淆中药饮片性状简要论述,能够使中药调剂和验收人员比较清晰的区分这几种饮片。结论: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定技术,从而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61-01 中药理论是中医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基础,中医在开处药方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身体具体状况、辩证内容,另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药材之间的配伍和禁忌问题,中药饮种片在中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中有几种极易混淆,如果对此没用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认知不但不能及时改善患者病情甚至对治疗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就当前临床几种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种片稍作介绍,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 北五味即辽五味,为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个头较南五味大,外皮紫红或暗红,显油性,肉较南五味厚,表面常被“白霜”,种子1~2枚,肾形、光滑而有光泽。南五味子为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果实较小,表面暗红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种子1~2枚,表面黄棕色颗粒状。 2.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较水半夏偏于球形,有的稍微偏斜,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则稍重于半夏。 3.山豆根与北豆根 山豆根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略平坦,有豆腥气,味极苦。北豆根根茎呈长圆柱形,长可达50厘米,外皮易剥落,折断面不整齐,纤维性,木部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1]。 4.香加皮与五加皮 香加皮为藦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较五加皮厚,多呈卷筒状或槽状,栓皮易片状脱落,质地稀松而脆,易折断,但断面不整齐,有浓厚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应与五加皮严格区分使用。五加皮为五加科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面有横向皮孔,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5.当归与独活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饮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黄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纹,横切面环纹明显,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有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质部比约1:1,质柔韧,香气浓郁而舒适,味甜而后微苦辛。独活与当归为同科植物,形态极相似,但独活皮部与木质部比约为2:3,香气浓郁而沉浊,味苦辛略有麻舌感。 6.桔梗与南沙参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根的切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周边弯曲或具缺刻,外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纵沟,横长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切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习称“菊花心”,可见浅棕色至棕色的环纹及裂隙,质硬脆,无臭,味微甜而后苦。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根的切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残留外皮部分呈黄褐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须根痕,切面黄白色,多裂隙,体轻质松,无臭,味微甘。 7.关木通与川木通 关木通外表颜色一般常见为灰黄色或者棕黄色,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干燥状态下情况,可见有残余的栓皮存在,横切面的皮部相对较窄,在木部可发现导管小孔排列整齐,并和表现出白色的射线有所交织,成为蜘蛛网状,在髓部的表现相对较浅,对残余栓皮进行摩擦,可闻到樟脑样的臭气。川木通属于绣球藤、毛莨科植物小木通的干燥藤茎,其残余的皮部相对更加容易撕裂,皮部表现为黄棕色,相对于关木通而言颜色更深,木部的导管孔被白色射线分割,成为若干束,在其中心可发现有黄棕色或者接近白色的髓,部分则为空腔。 8.泽泻与三棱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呈类圆形,长圆形,倒卵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呈圆椎形,略扁,表面黄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麻辣感, 9.泽兰与佩兰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气微,味淡[2]。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圆柱形,有明显的节及纵棱沟,表面黄棕或黄绿色,有的带紫色,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叶绿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10.小结 中医治疗需要从整体着手,患者病情、病症、辩证归类以及药材处理等都有极为细致的讲究,了解容易混淆但存在差异的中药饮种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医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保障患者健康和康复质量提供重要前提。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执业中药师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1、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1~2mm为薄片,2~4mm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 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 为中片,4~5mm为厚片,5~10mm为短段,10~15mm为中段,长约30mm为长段等,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木香的周边具网状皱纹,即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因此饮片外表面显得较为粗糙,有时呈鳞片状剥落,单子叶植物根、根茎外表无木栓层,外表面较为光滑,如麦冬、天冬。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形成层成环,呈放射状纹理,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层环,皮部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如百部、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如狗脊根茎饮片中柱呈圆形环,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U”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有的中药饮片具异常构造如牛膝、川牛膝,具同心多层异型锥管束环,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大黄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呈小孔洞,如川木通饮片。皮类中药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折断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饮片、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e Hsiao et K. C. 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 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 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 展鉴别。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 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 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 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 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 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 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诸多 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 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 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对此,本文将基于 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 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 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 乳白色或浅黄白色。半夏气味轻但味辛辣麻舌刺喉,而水半夏气味较小且味道微涩。 2.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植物 科属鉴别。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而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其次,从形状与切 面鉴别。大血藤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并且栓皮脱落后呈红棕色,鸡血藤虽表面也呈 灰棕色,但其栓皮脱落后为红褐色。大血藤切面为平整环状,可见六处嵌入黄白 色木质部与被红棕色射线隔开的导管小孔,鸡血藤切面不整齐裂片状,木质部呈 淡红色以及导管小孔不规则,除此之外其皮部内侧往往会产生红褐色或黑棕色树 脂状分泌物。 3.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也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对此笔者认 为这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植物科属鉴别。山豆根属于豆科植 物越南槐,而北豆根则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其次,从大小与质地鉴别。山豆根 直径为0.5~1.5cm,质地坚硬,而一般北豆根要小于前者,其直径仅为0.3~ 0.8cm,质地韧脆;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等鉴别。山豆根切面往往呈 现出皮部淡棕色、白棕色以及木部黄白色,并且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而北豆根

几种常用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几种常用相似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发表时间:2019-05-07T10:40:41.9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罗仁书何治勇刘廷杰[导读] 当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中,有很多性状相似,但是功效却不同,在临床使用中由于保管不当,可能混淆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影响治疗质量。 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罗仁书何治勇刘廷杰摘要:当前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中,有很多性状相似,但是功效却不同,在临床使用中由于保管不当,可能混淆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影响治疗质量。故此,应该做好性状相似易混中药饮片鉴别工作,把握不同中药饮片特点,结合临床治疗要求进行选择,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就几种常见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鉴别展开分析,以便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中药饮片;性状相似;北豆根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我国的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很多中药饮片性状相似易混,如果混淆使用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当前常见的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而言,尽管性状相似,但是功能却不同,需要把握不同中药饮片特质,在临床治疗中准确鉴别与合理使用,提升治疗效果。加强常见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饮片鉴别研究,可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1 北豆根与山豆根 1.1北豆根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其性状特征为:细长圆柱形,伴有短节状和弯曲细根;直径为0.3cm~0.8cm;北豆根表面呈现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和突起根痕,外皮很容易剥离;饮片切面皮较薄,木部呈现为类白色和淡黄色;饮片为圆形,厚2mm,直径4mm~8mm。北豆根不容易折断,伴有气微、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和祛风止痛功效[1]。 1.2山豆根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其性状特征为:不规则的结节状,有长短不一的分枝;饮片表现为圆形,直径0.7cm~1.5cm,厚度为2mm。顶端有茎基,外表呈现棕色至棕褐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皱纹;饮片切面木部为淡黄色,皮部则为浅棕色;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利咽的作用。 2 川牛膝和牛膝 2.1川牛膝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呈近圆柱形,长30cm~60cm,直径0.5cm~3cm;表面为灰褐色或黄棕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纵皱纹和突起皮孔;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作用。 2.2牛膝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细长圆柱形,部分牛膝稍有弯曲,长15cm~70cm,直径0.4cm~1cm;表面呈现淡棕色或灰黄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纵皱纹和侧根痕;质地坚硬,易于折断,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2]。 3 木香与川木香 3.1木香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度5cm~10cm,直径0.5cm~5cm;表面呈现灰棕色,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皱纹、纵沟和侧根痕,切面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作用。 3.2川木香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cm~30cm,直径1cm~3cm;根部伴有黏稠胶状物,呈现暗褐色或黄褐色,纤维束形成密集的斜方形网纹;质地坚硬、气味苦,具有行气止痛功效[3]。 4 防风与前胡 4.1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呈现棕色和棕灰色;直径0.5cm~2cm;靠近根部区域有毛状叶基,伴密集节纹,质地柔软,有纵皱纹和突起;切面平坦,存有裂隙;气微甜,有香气,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4.2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其性状特征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直径1.0cm~2.0cm左右,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饮片密布纵沟纹和皱缩;切面表现为黄白色,有突起根痕和黄色小油点,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前胡边缘有裂隙存在;质地坚实、气味苦,易于折断,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功效。 5 附子和白附子 5.1白附子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其性状特征为: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长2cm~5cm,直径1.0~3.0cm;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的功效。 5.2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同白附子形状相似。其加工方法包括盐附子、淡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等,其中当属白附片和黑顺片为主;黑顺片表面呈现暗黄色,白附片呈现黄白色,半透明状;气味淡。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不可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等联合使用,临床应用中很容故意混淆。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 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个货呈类球形,有的稍微偏斜,较水半夏偏于球形,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较为光滑。断面洁白富于粉性。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稍重于半夏。 商陆与人参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其饮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横切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纹,质硬,不易断,味甘淡,久嚼麻舌。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顶端根茎习称芦头,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断面形成层环处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甘。 何首乌与红药子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个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形成层环明显。红药子呈不规则团块状,紫褐色至深红色,较何首乌色深,断面皮部无“云锦状花纹”,髓部有异常维管束。 关木通与川木通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表面灰黄或浅棕黄色,有残余栓皮,横切面皮部窄色浅,木部有整齐的导管小孔与类白色射线交叉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表面残余皮部易撕裂,皮部黄棕色。较关木通深,木部导管孔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中心有类白色或黄棕色的髓,有时为空腔。 秦艽和龙胆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 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的切片。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片、长圆形、厚约1 mm,边缘有明显纵沟或凹凸纹。②切面皮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木部黄或浅黄色。③切面中央有十字形花纹,将横切面分成四个小方格,俗称方胜纹,每个方胜纹有一半圆形木心。④气特异,味苦,微涩。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或坚龙胆Gentiana nges. cens Franch的根及根茎的切片。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薄片,长圆形,厚l-2 mm。②外表面灰棕色,可见众多细密环纹。③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④导管群呈点状环列,隐约可见,髓明显。⑤皮木比为2:1。⑥质脆易折断,吸潮后变软,气微,味极苦。 二者的鉴别提要二者的饮片很相似,区别点是:秦艽根茎部切成的饮片,由于木间木栓组织包围维管束而形成方胜纹;龙胆木质部束不连成环,因而木心明显。秦艽和龙胆在构造上共同点是内皮层细胞分隔;不同点是秦艽木质部内有木间韧皮部束,根茎部切片的髓部还有髓内韧皮部束,而龙胆没有。 生草乌、生白附子 1、生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 nezoffii Reichb.块根的切片。鉴 别特征:①饮片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薄切片,淡灰褐色。②外表皮褐色易剥落。③皮部较窄,灰褐色,形成层环纹不规则呈多角形。④木部较少宽,淡黄灰色,木质部束在形成层环纹内侧成短束状,皮木之比为1:3—4。⑤质地坚、气微、味辛辣麻舌、

中药饮片鉴别

1.半夏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半夏为类圆形薄片,直径1~1.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有的可见小凹点状的棕色根痕。切面类白色,粉性,洁白细腻,或角质状。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2.天南星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1.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天南星为扁长肾形薄片,直径1.5~6.5cm,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的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切面黄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类圆形薄片。切面淡黄褐色,半透明角质样,光滑。质坚脆。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3.浙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肾形、新月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1~3cm。外表面类白色至黄白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淡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的可见根的残基。切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粉性,边缘色较浅。气微,味苦。 4.川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1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类圆形、肾形、细条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0.3~2.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有的可见棕褐色基部和稍尖的顶端。切面类白色,粉性,有的可见中间微凹的长条形浅槽。质坚脆。气微,味微苦。 【鉴别要点】以上四种均为常用饮片,形态相似,均属单子叶植物,色白、粉性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半夏、天南星为块茎,须根在上端围绕茎生长,显麻点状须根痕,半夏为类圆形,天南星为扁长肾形,两者大小也不同。浙贝母、川贝母为鳞叶,须根生长在下部鳞茎盘上,饮片弯曲明显,均含有生物碱而味苦。浙贝母片型较大,川贝母较小,有的一端尖。 5.人参 【饮片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的切片。

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9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 吴君陈斌菲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目的] 增强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与应用能力。[方法] 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与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结果] 通过性状鉴别要点可以简单、快速鉴别饮片。[结论] 提高临床中药饮片鉴别能力,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 [关键词]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功效应用 中药易混淆饮片是指药材名同物异,或性味功效相近而混用,或非正品当做正品应用的药材品种。尤其是名称相似和颜色相近的,极易混淆,可能造成配方错误。虽然现在中药鉴别方法很多,但对于基层岗位上工作的大多数中药人员来说,性状鉴别在实际工作中更实用。孔增科等主编的《易混淆中药品种辨析与临床应用》收载常用中药正品及其混淆品138组,430多个品种共560多种饮片。笔者经工作实践总结出9组易混淆饮片如下: 1 黄芪、红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1],二者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都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二味中药饮片性状鉴别在于:(1)外表面:黄芪外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而红芪表面呈灰红棕色。(2)木部:黄芪木部具有裂隙,而红芪质坚而致密。(3)皮部所占比例:黄芪切断面皮部占半径的2/5~3/5,而红芪皮部约占1/3~1/2。 2 青果、西青果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西青果,又名“藏青果”,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为清热生津,利咽解毒,用于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咽喉干燥。二者药材主要鉴定点:(1)两端性状:青果两端钝园,西青果一端尖,另一端钝。(2)果实内部:青果内有3室,各有种子1粒;西青果内部只有1室,常呈空心状。 3 通草、小通草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而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及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二个功效相似,都有清热,利尿,下乳之功。二者饮片鉴别最主要的差异是断面:通草断面是空心的,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而小通草断面是实心的。 4 木通、川木通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而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二者功效相似,都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主要鉴别点:(1)外表面:木通表面灰棕色到灰褐色,而川木通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2)切面:木通切面皮部较厚,棕褐色;川木通皮部极薄,常脱落,木部淡黄棕色或淡黄色,其间密布细孔状导管。(3)味:木通味微苦而涩,川木通微淡。 5 姜黄、片姜黄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而片姜黄为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二者都具有破血行气,通径止痛之功。鉴别点:(1)表皮颜色:姜黄表皮为深黄色,片姜黄为灰黄色。(2)切面颜色和质地:姜黄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片姜黄为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具多数筋脉点。 6 桃仁、苦杏仁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二者都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桃仁还具有活血祛瘀之功。鉴别点:(1)形状上:桃仁为扁长卵形或类卵圆形,苦杏仁扁心形。(2)最肥厚部位:桃仁在上半部位,而苦杏仁在下半部分。(3)圆点:二者都具有圆形合点。桃仁合点在钝圆端的一侧,而苦杏仁在圆端中间。(4)味:苦杏仁味较桃仁苦。因桃仁价格比苦杏仁价高2-3倍,不良商家往往将苦杏仁掺入桃仁中销售。 7 黄柏、关黄柏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关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二者功效都为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从2005版药典开始分成黄柏和关黄柏,主要原因是二者的成分含量不同,二者干燥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