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共两次合作(最新)

国共两次合作(最新)

国共两次合作(最新)
国共两次合作(最新)

第一次

时间: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的: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改变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条件: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它是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党,二者目标一致。

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3)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共产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1937年9月23日开始至抗日战争结束标志:1937年底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目的:抗日救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赶出中国

条件:1)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国民党立即停止进攻苏区3)国民党需要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方式: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政治基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为挽救中国需要国共合作。

意义:1)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牵制了日本主要军力,为同盟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贡献。

第一次合作:

时间:1924年1月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目的:讨伐北洋军阀

条件:孙中山重新阐述了三民主义;共产党的妥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苏联的援助;

方式:党内合作

政治基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组成的革命联盟

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

4、中共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5、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6、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7、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6、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第二次合作

时间:1937年

标志: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目的:抗日

条件:1、广大民众要求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争取;

3、中共的积极争取;

4、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方式:党外合作,军事合作

政治基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开明地主以及一切支持抗日的力量组成的革命联盟

意义:1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

4、虽然抗战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高中历史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1

两次国共合作与两条战线 (2017—2018学年吉林松原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大举入侵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情绪,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国内、国际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力量分化整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政策也开始相应变化。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而国民党的政策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也逐渐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方向发展。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这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等五项要求,并同时提出四项保证: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林伯渠等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全国通电,号召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同一天,蒋介石公开发表准备抗战的谈话。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上海直接受到威胁。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在南京举行第五次谈判,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

浅谈两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两次国共合作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上共有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发展了民主革命,推进了北伐战争,后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下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共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的推动下,国共合作形成。1946年,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中华民族的觉醒更进一步。这些事实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下了的良好的基础。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党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对一致的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蚀和剥削的历史任务。在这个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是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所以国民革命或者联合抗日只是这个问题的现实反映和外化,国共两党在必要的历史时刻选择比较宽容的方式相互利用以达到共同的目的。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时,国共两党的独立性都相当大,并且缺少共同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是在各自为战。但是爱国热情是相当强大的驱动力,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军队顽强抗争,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做殊死的抗争。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各个战场上,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两个战场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不但挫败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而且使其陷入人民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国共两党军队的战斗和牺牲,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充分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唯一途径,是民族解放的决定性因素。两党在历史任务的要求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相同目标的不同阶级政党一个成功的合作案例。

论国共两次合作

论国共两次合作,毛泽东蒋介石之我见 一.两次合作的基本内容 第一次 时间: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的: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改变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条件: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它是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党,二者目标一致。 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3)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共产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1937年9月23日开始至抗日战争结束 标志:1937年底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目的:抗日救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赶出中国 目的:抗日救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赶出中国 条件: 1)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国民党立即停止进攻苏区 3)国民党需要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Kevin 学号:成 绩: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与启示 一、国共两次合作背景 第一次合作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需要强有力的同盟者。第二次合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两次合作都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但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是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而第二次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二、国共两次合作原因 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还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作出抉择和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是中共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是国民党政策转变的结果。国共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不过第一次合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分析 一、不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不同: 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小,国民党同样需要和共产党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相同点: 1)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 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更是一个首倡者。 3) 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不仅提出了具体策略,还 派代表直接帮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起到了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行 动方案上则体现了中共的独立自主。 4) 都取得了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毕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和共产党政策 失误而最终失败。第二次国共合作不仅完成了抗日大业,而且革命力量的壮大和党的建设 的成效为夺取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 (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

两次国共合作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联合阵线或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历史上有名的两次国共合作却也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1)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危机之中,而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非极其强大,至于国民党方面,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所以,国共两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所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而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为了抵抗在科技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日本,国共两党不得不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任务是有所不同的,第一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而第二次则是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2)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并肩作战,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3)两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合作积极行动,并提供对国共双方乃至民族和国家利益都有利的合作方案。同时自身也作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 第一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是开展工农革命,而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已经独立自主的开展斗争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自身力量也不断的壮大。 4)两次国共合作的性质是不同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的全民族爱国力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 中共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共产党的让步,在三年国共合作中,共产党没有军队,没有领导权)。 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破裂: 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 形势促使国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

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相同点 (1)从社会性质而言:中国的社会面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2)从相互关系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因国民党力量的相对强大而都是以国民党为主、共产党辅之,在一定程度上共产党主动纳入到国民党集团的行动体系。 (3)中共是推动者,国民党是破坏者和终结者。 (4)从外界反映而言:两次国共合作都得到了国内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也得到了国际正义力量的欢迎和声援,如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了苏俄的指导和扶助,第二次国共合作得到了美国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5)从历史影响而言:推动革命发展。 二、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合作的具体背景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展开之际,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同封建军阀、大资本家的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发生在生死攸关的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为社会主要矛盾。 (2)合作的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 (3)两党的相互地位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共两党都是较为弱小的党,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但都是革命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已是执政党,但却是反革命的面目。共产党通过武装割据只是控制着全国面积不大的根据地,是在野党,并仍是革命党。 (4)两党的结合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党内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党外合作 (5)共产党的成熟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还是一个刚成立不久处于幼年时期的党派,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中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特别是在发展自己的力量包括军事力量和预防国民党背叛革命方面准备不够,国民党破坏合作关系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又犯了极左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初步成长为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找到并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既打击了敌人又发展了自己。 (6)对世界的影响程度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影响并联合国民党,引导工农发动国民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军阀,但影响主要局限在国内,没有改变世界列强主宰国际秩序的格局;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中国战场抗击牵制了大部分日本侵略力量,即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的中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使中国第一次取得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也影响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国共两党自身登上了全国政治舞台,那么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使中华民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加快了中国历史接上世界历史潮流而非孤立存在状态的步伐。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1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共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37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林伯渠等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等,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进行了多次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

近现代史论文-国共的两次合作

国共两次合作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每次合作都创下了很大的成就。国共合 作推动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国共两次合作 虽然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所表现出从合作内容到合作形式 不尽相同,但是通过国共两次合作汲取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 那就是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更快更稳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动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渺小和不足的。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区域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那时,中国共 产党还很弱小,甚至主要活动都要在地下展开。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主要 是开展工农革命,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领导权,破坏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 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彻底 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形势是,一九三一

两次国共合作比较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与深刻启示: 1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同时也为中共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 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使得外国列强刮目相看。 4虽然抗战辛苦,可是它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一,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第二,在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问题上,政党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应让位于长远利益. 第三,在政党合作中,要学会团结,妥协,斗争. 二.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 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7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8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今天看,新政能取得成功,在于它通过提升中下层人群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长,使美国化解了经济危机并向消费型、福利型社会成功转型。 三:中日关系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 1、古代中日关系: (1)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到中国学习交流。 (2)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 (3)明朝时期,日本倭寇入侵中国沿海,戚继光抗倭,解除了倭患。 2、近代中日关系: (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2)1900年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7年—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重庆五三、五四大轰炸、六五大惨案等暴行。 3、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 (1)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发表《中日联合申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问题分析: 1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a、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 b、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落后就会挨打,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战争给中国人民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维护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与分裂之我的认1

浅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及我的认识 在战火不断,社会动乱的年代里。为打到军阀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即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两次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直接影响了当代中国历史。 所以,研究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大的合作,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形势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之中。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各反动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是相当渺小的。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并且这个党在几经挫折后并没有多少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进步政党和各社会阶层必须走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形势是,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到了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华北事变以后,中共认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的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面对日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攻,国共两党必须停止内战并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目标: 由合作背景可知,两次合作的历史任务有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任务,第二次国共合作把“抗日救亡”当作目标。 两次国共合作的合作方式: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合作后,国民党改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党外合作。 两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两次国共合作的倡议都是中共方面率先提出的,而且中共方面还为促成国共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国共合作的战役有哪些 国共合作时间 提起国共合作,很多人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在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面,总共有两次十分著名的国共合作,并且这两次国共合作都取得了十分耀眼的成果,都以战争的胜利而告终的。那么,这两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呢? 国共合作时间可以说是处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可以说是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的,当时的国内情况是十分危急的,基本上是到了一种民族命运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的。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了合作的关系,而到了1927年的时候,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最终国共两党的合作得以破裂,可以说这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终结标志。 而国共第二次合作则是在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对外抗战中,即是抗日战争时期。自从1937年的爆发的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对外的抗战目标,即开始了正式的国共合作。而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与1946年的时候,国共两党的关系正式破裂,可以说是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国共合作时间总共有两个,每一次国共合作都是出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可以说只有形成了统一对外的战线,才能够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能够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应先。 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国共的两次合作是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二七”惨案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领悟到,要想打败强悍的敌人,就必须要联合别的武装力量共同作战。于是,共产党选择了当时赞成革命的国民党。而国民党内部急需改组,也需要共产党的帮助。在这种大形势下,两党的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起来。1935

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3、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 1、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三、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斗争目标不同。 第一次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的斗争目标是日本帝国主义。 2.参加的力量不同。 第一次是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及团体、海外华侨,更具复杂性和广泛性。 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民党仅有小块根据地及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也无军队;第二次合作时,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4.组织形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合作时,未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 5.国际条件不同。 第一次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第二次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重重,也支持中国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四、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 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基本经验: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一国两制”,完成统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方针、独立自主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两次国共合作的结果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则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转向成熟,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度破坏统一战线时,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同时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次合作的原因于任务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展了大革命,进行了北伐,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国民会议运动,扫除封建军阀。而第二次合作主要任务就是反抗日本侵略。

国共两次合作(最新)

第一次 时间: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 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目的: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改变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条件: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它是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党,二者目标一致。 意义: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3)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共产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1937年9月23日开始至抗日战争结束标志:1937年底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目的:抗日救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其赶出中国 条件:1)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国民党立即停止进攻苏区3)国民党需要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 方式: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政治基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为挽救中国需要国共合作。 意义:1)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牵制了日本主要军力,为同盟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doc

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姓名:孙起辉 学号:104021020019 班级:10级机制专升本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与中国国民党长期和分阶段的合作中,既相互协作,又坚持斗争;既取得了成绩,也经历的挫折;既积累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直接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 研究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大的合作,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共合作两次统一战线异同

论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 国共合作,是指国共两党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从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求同存异,而组成并不断扩大的联合阵线或统一站战线,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一、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 两次国共合作,从总体上讲,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史条件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发生的。其共同的革命任务也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然而,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两次国共合作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具体革命任务,都呈现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形式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因帝国主义加紧掠夺和军阀的连年混战,而陷入日益加深的危机中。而要对付帝国主义及其中国代理人即各反对军阀的势力,当时中国各进步政党的单个力量显然都是渺小和不足的。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及海外等几个分散据点燃起了“星星之火”,到中共三大的时,党员不过四百余名。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力量有所发展,但也不过是一个占据广东建立区域政权的政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走上了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道路。也正如宋庆龄说的那样,“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①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其共同的革命任务,自然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内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其重点打击的是帝国主义控制下和操纵下的中国封建军阀。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形势是,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到了一九三七年,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国际上,以苏联、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同盟国正在以与德国、意大利(日本后来加入)为代表的轴心国交战,中国获得国际援助十分有限。所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的军事进攻,中国人民只有暂缓进行国内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