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4年第22期

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嘉民

(吉林省安图县水利局,吉林安图1336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池塘等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池塘自身较为封闭的特性,导致水体流动循环不畅,加之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不断恶化,水体受到污染,水质问题频发,给池塘水产养殖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发展健康生态池塘水产养殖必须高度重视水质问题,分析池塘水质污染问题表现和危害,从源头出发,标本兼治,切实下大力气解决池塘水产养殖水质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池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的重要意义

1.1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状况

水产品的良好发育与生长对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若水质条件优质水产品便能顺利生产发育,水质状况差,甚至一些指标超出了水产品的生存承受能力范围,轻则影响水产品生长发育,重则造成水产品面积死亡,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1.2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是发展健康、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质问题不可避免地对水产品健康生长造成危害,间接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人们对水产品健康状况愈加重视。其次,大力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是当前环境下发展健康、生态、可持续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池塘水产养殖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2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锐减、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等因素都对自然水体构成严重危害,致使水质状态每况愈下,对池塘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综合来讲,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2.1池塘水体中PH值异常。PH值即酸碱度,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PH值异常对池塘水产品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水产品死亡。当PH值过低时,水体呈现酸性,致使在水中生长的水产品血液PH值降低,水产品动物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动物生理性缺氧,晕厥而浮出水面。当水体PH过高,水体呈碱性,此时水体腐蚀性强,容易对动物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引起动物大量死亡。此外,水体PH值异常还容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受到抑制,有机物常留水体,不易分解,水体毒性强,动物不易生存,更谈不上生长发育。

2.2水体中氨氮含量高导致水质变差。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会致使池塘动物中毒,引发动物肌肉痉挛,甚至出现不正常的游泳姿势,最终导致动物死亡。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主要源于池塘多为封闭性水体,水体不循环流动,加之水体中微生物分解,动物粪便排放,废料不当使用等因素。

2.3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对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动物死亡。它在养殖水产的池塘水体中出现主要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形成并残留下来的。水体中动物排放的粪便,微生腐物的分解产生大量氨氮,氨氮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种有毒物质。

2.4水体中产生亚硝酸亚的原因主要有:饲料投喂不当。对池塘中水产品投喂饲料要掌握好用量,如果饲料投喂过量,会致使水体中动物粪便增多,氨氮量随之大幅增加,致使水体中亚硝酸盐陡增;不当的水体消毒致使分解亚硝酸盐的细菌减少,亚硝酸盐长期残留于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池塘水体中含氧量低。池塘水体中缺氧,容易导致动物生长异常,极度缺氧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剧增,水质恶化。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工业产生的硫化物容易在水体中产生硫化氢物质,损害动物神经系统,甚至急性中毒造成动物大面积死亡。

3解决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树立生态观念,重视环境保护,防治池塘水体因人为因素导致水质下降。在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一定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生态理念,采取各种措施防治池塘等自然水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确保水质安全,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水产养殖业,提升池塘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3.2采取措施,确保池塘水体PH值处于正常范围,维护水质安全。水产养殖者应利用PH试纸定期对池塘水体的PH值进行测量,当水体PH过低,酸性强时,应该及时清塘,利用生石灰中和水体酸性,使水体PH上升,回归正常范围;当测量出水体PH过高,水体呈碱性时,应该使用漂白粉进行中和,降低PH值,使水体PH处于正常范围;同时,针对PH值过高的水体,要定期对池塘加注新水,稀释水体碱性,确保池塘水质安全。

3.3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增加水体含氧量,防止亚硝酸盐大量产生。首先,池塘中要配备增氧机和抽水机等设备,利用增氧机能够有效使池塘中上下水体循环,将上层含氧水补充到下层,将下层富含氨氮的水循环到上层,分散氨氮,补充氧气,减轻水体毒性,保证适应动物发育生长的水质标准。其次,池塘水体中应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投放氧化剂,使用次氯酸钠,确保池塘中水体含氧量达到0.3mg/ L-0.5mg/L标准;再次,在水体中投放活性炭,吸附水体中氨分子,或者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减少水体氮氨量,确保水体拥有充足的氧供水产动物生长。

3.4减少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沉积,保证健康水质。亚硝酸盐是有毒物质,池塘中应常备增氧机,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换量,适时为池塘更换新水,使亚硝酸盐硝化反应更加彻底,减少亚硝酸盐沉积,提升池塘水质状况;其次,对水产动物的饲养应制定合理的计划,防止投喂过度造成饲料残渣与动物粪便的过度沉积,从源头上减少亚硝酸盐的形成,维持水质健康。

3.5增加池塘水体的含氧量,改善水质状况。水体中氧气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天气、气温影响,又与水产动物的饲养数量和密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改善水体含氧状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池塘常备增氧机,同时应确保增氧机合理使用。夏天气温较高,池塘中上层水体温度高,含氧量足,下层水体温度低,含氧量偏低,在这时开动增氧机能够使上下水体有效循环,确保整个池塘水质适合水产动物生长。

根据池塘面积,水体含氧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避免追求水产品的高养殖量导致长期缺氧的情况产生。

3.6减少水体中硫化氢物质,确保水质安全。硫化氢是一种能够麻痹动物神经系统的有毒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在解决硫化氢污染中,环保部门一定要加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行为,对于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养殖者要增加水体含氧量,通过氧化反映消耗硫化氢物质;同时,要视情况对池塘加注新水,利用新水中的金属离子使硫化氢物质沉淀,维护水质健康。

综上所述,池塘水产养殖面临的水质问题很多,为此,水产养殖者一定要认真剖析污染形成机理,以科学的手段治理各类水质污染,确保池塘水质健康,为池塘水产养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段启.草原型水库池塘河蟹养殖试验[J].现代农业,2010(07).

[2]陈伟杨.河蟹养殖前期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方法[J].科学养鱼,2010(04).

摘要:池塘水产养殖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水质不仅事关水产品生长发育健康状况,更是间接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安全。文章中,笔者主要探讨池塘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成因,并从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业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旨在解决池塘水质问题,发展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的方法和措施,以维护水产养殖健康状况,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关键词:池塘;水产;养殖;水质;问题;方法

267

--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是,着力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加强海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病灾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重视海水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海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适度控制规模。 关键词:海水养殖;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中心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2008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5. 6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40. 3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7. 4%,海水养殖业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 以上,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 左右。 一、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 1.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碳汇功能突出 海水养殖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2.海水养殖品种多、产量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0 年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为99 种,在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有67种,占总数的2/3。其中鱼类35 种、甲壳类14 种、贝类42 种、藻类8 种,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分别有18 种、9 种、30 种和8 种。 3.市场前景广阔 联合国营养组织和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鱼类是人类21 世纪最佳动物源蛋白质,全世界有1/6 人口将鱼类作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品相对于畜产品,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不同于畜产品,产品差别使得海水养殖产品拥有自身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属于高档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 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 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v 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 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 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 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 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 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 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 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米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和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渔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模式。随着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受到科学研究者和渔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其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作为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得较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化学、生物和综合处理等多项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暴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工厂化养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期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进技术和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关的高效养殖工程设施和设备。 1. 增氧技术 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和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2mg/l,用于工厂化养殖水体处理的硝化细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工厂化养殖系统溶解氧消耗主要来自养殖鱼类代谢、代谢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处理等,系统所需溶解氧根据所养鱼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随着养殖密度和投饵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养殖对象、养殖密度、水体循环量等因素来确定增氧方式。 1.1空气增氧 由于各种增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养殖池很难应用,因此,空气增氧多采用风机加充气器的办法,以小气泡的形式增氧。这种办法虽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资小的特点,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 C温度),28 C时仅为0.455kg

基于生态农业园的水产养殖排水水质改善技术

Vol.28No.4 Ap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上) 2012年4月在实际操作中,为体现生态农业园的生态模式,可使用水生经济作物浮床、放养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建造生态护 岸对排水水质进行改善.可以在河道中种植水葫芦等去污能力较强的水生作物,或种植空心菜等经济作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园区经济效益.为软化园区中的硬质护岸,可以采用生物材料构成的生物混凝土技术,恢复河岸两侧的生态植被,在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养殖业生产的水产品无论在价格、种类还是品质上都已渐渐无法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只能通过加大养殖密度的方法来增加产量.这就为我国的水产品养殖业带来了诸如水产品种类的减少,质量的退化,养殖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大量滥用,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造成了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量超标,质量检测不过关等问题.而这样的水产品被人食用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极为严重.多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直受到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近几十年来,通过对水产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完善水产养殖业的质量检测体系,增强环保意识等方法,在确保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排水的排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与其它的废水相比,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具有浓度高,水力负荷高,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如果在排放到天然河道之前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当前水域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2排水水质改善处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因为水产养殖排水具有污染物种类少,污染物含量变化小,但排水量极大,污染负荷高等特点,加上其间歇性排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产养殖排水的处理难度.对水产养殖排水水质的处理既要满足排放标准,有要满足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的基本要求.目前,水产养殖排水水质改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2.1物理处理技术 2.1.1 过滤技术 过滤技术主要包括膜过滤技术和机械技术.机械过滤主要采用过滤设备,通过吸附作用去除养殖排水中的参与饵料,养殖生物的排泄物,甚至重金属等溶解态的污染物.膜过滤技术是指通过采用不同孔径的膜滤除颗粒物,截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程.其中横流式微滤及超滤技术提供了为膜过滤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小粒径颗粒物的去除方法.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养殖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所产生的废水的处理. 2.1.2泡沫分离技术 该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与工业废水的 处理当中.其原理是通过向污水中大量注入空气, 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附着在微小气泡上,并被这些气泡带上水面形成泡沫,然后只需分离水面泡沫就可达到去除污水中溶解态、悬浮态污染物的目的.近年来,在处理养殖排水时也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其拥有为养殖水提供溶解氧,避免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等优点,然而由于淡水养殖排水缺乏电解质,形成的泡沫有限,导致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2.1.3其他污水处理技术 除上述两种方法以外,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物理处理方法还有排换水和机械增氧两种.除此之外还有反渗透技术、活性炭吸附以及高分子重金属吸附等处理方法.2.2化学处理技术 2.2.1紫外辐射消毒技术 通过紫外辐射进行消毒,可以有效破坏水中残留的臭氧并杀死大量病菌,具有低成本、无毒等优点.目前,国外对这种技术的应用较为成熟,在国内也有许多生态农业园开始应用,这一技术主要还是应用于水产养殖排水的循环应用方面. 2.2.2混凝沉淀技术 所谓混凝沉淀即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目前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石灰、铁盐及有机絮凝剂等.由于化学药品大多含有有毒物质,所以这一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与养殖用水,而是用来处理水产养殖排水. 2.2.3臭氧氧化处理技术 基于生态农业园的水产养殖排水水质改善技术 王 芳 (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于水产养殖排水的排污量大,污染负荷高,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本文结合生态农业园自身特点从生态学原理出发, 对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浮床、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水生动物,修筑生态护岸等污水处理办法,进行详细介绍.在改善排水水质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园的经济效益.为生态农业园区水产养殖排水水质的改善和生态农业园区经济收益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生态农业园;排水水质;经济效益;养殖排水中图分类号:X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035-02 35--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4年第22期 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嘉民 (吉林省安图县水利局,吉林安图1336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水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发展池塘等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池塘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池塘自身较为封闭的特性,导致水体流动循环不畅,加之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不断恶化,水体受到污染,水质问题频发,给池塘水产养殖带来诸多困扰和挑战。发展健康生态池塘水产养殖必须高度重视水质问题,分析池塘水质污染问题表现和危害,从源头出发,标本兼治,切实下大力气解决池塘水产养殖水质问题,进而不断提升池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的重要意义 1.1水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对象的生长状况 水产品的良好发育与生长对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若水质条件优质水产品便能顺利生产发育,水质状况差,甚至一些指标超出了水产品的生存承受能力范围,轻则影响水产品生长发育,重则造成水产品面积死亡,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1.2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是发展健康、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质问题不可避免地对水产品健康生长造成危害,间接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人们对水产品健康状况愈加重视。其次,大力解决池塘水产养殖中水质问题是当前环境下发展健康、生态、可持续水产养殖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池塘水产养殖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2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锐减、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等因素都对自然水体构成严重危害,致使水质状态每况愈下,对池塘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综合来讲,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2.1池塘水体中PH值异常。PH值即酸碱度,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PH值异常对池塘水产品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水产品死亡。当PH值过低时,水体呈现酸性,致使在水中生长的水产品血液PH值降低,水产品动物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动物生理性缺氧,晕厥而浮出水面。当水体PH过高,水体呈碱性,此时水体腐蚀性强,容易对动物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引起动物大量死亡。此外,水体PH值异常还容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受到抑制,有机物常留水体,不易分解,水体毒性强,动物不易生存,更谈不上生长发育。 2.2水体中氨氮含量高导致水质变差。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会致使池塘动物中毒,引发动物肌肉痉挛,甚至出现不正常的游泳姿势,最终导致动物死亡。池塘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主要源于池塘多为封闭性水体,水体不循环流动,加之水体中微生物分解,动物粪便排放,废料不当使用等因素。 2.3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对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动物死亡。它在养殖水产的池塘水体中出现主要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形成并残留下来的。水体中动物排放的粪便,微生腐物的分解产生大量氨氮,氨氮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种有毒物质。 2.4水体中产生亚硝酸亚的原因主要有:饲料投喂不当。对池塘中水产品投喂饲料要掌握好用量,如果饲料投喂过量,会致使水体中动物粪便增多,氨氮量随之大幅增加,致使水体中亚硝酸盐陡增;不当的水体消毒致使分解亚硝酸盐的细菌减少,亚硝酸盐长期残留于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池塘水体中含氧量低。池塘水体中缺氧,容易导致动物生长异常,极度缺氧时会导致动物死亡。 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剧增,水质恶化。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工业产生的硫化物容易在水体中产生硫化氢物质,损害动物神经系统,甚至急性中毒造成动物大面积死亡。 3解决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树立生态观念,重视环境保护,防治池塘水体因人为因素导致水质下降。在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一定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生态理念,采取各种措施防治池塘等自然水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确保水质安全,发展高效、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水产养殖业,提升池塘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3.2采取措施,确保池塘水体PH值处于正常范围,维护水质安全。水产养殖者应利用PH试纸定期对池塘水体的PH值进行测量,当水体PH过低,酸性强时,应该及时清塘,利用生石灰中和水体酸性,使水体PH上升,回归正常范围;当测量出水体PH过高,水体呈碱性时,应该使用漂白粉进行中和,降低PH值,使水体PH处于正常范围;同时,针对PH值过高的水体,要定期对池塘加注新水,稀释水体碱性,确保池塘水质安全。 3.3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增加水体含氧量,防止亚硝酸盐大量产生。首先,池塘中要配备增氧机和抽水机等设备,利用增氧机能够有效使池塘中上下水体循环,将上层含氧水补充到下层,将下层富含氨氮的水循环到上层,分散氨氮,补充氧气,减轻水体毒性,保证适应动物发育生长的水质标准。其次,池塘水体中应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投放氧化剂,使用次氯酸钠,确保池塘中水体含氧量达到0.3mg/ L-0.5mg/L标准;再次,在水体中投放活性炭,吸附水体中氨分子,或者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减少水体氮氨量,确保水体拥有充足的氧供水产动物生长。 3.4减少池塘水体中亚硝酸盐沉积,保证健康水质。亚硝酸盐是有毒物质,池塘中应常备增氧机,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换量,适时为池塘更换新水,使亚硝酸盐硝化反应更加彻底,减少亚硝酸盐沉积,提升池塘水质状况;其次,对水产动物的饲养应制定合理的计划,防止投喂过度造成饲料残渣与动物粪便的过度沉积,从源头上减少亚硝酸盐的形成,维持水质健康。 3.5增加池塘水体的含氧量,改善水质状况。水体中氧气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来自天气、气温影响,又与水产动物的饲养数量和密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改善水体含氧状况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池塘常备增氧机,同时应确保增氧机合理使用。夏天气温较高,池塘中上层水体温度高,含氧量足,下层水体温度低,含氧量偏低,在这时开动增氧机能够使上下水体有效循环,确保整个池塘水质适合水产动物生长。 根据池塘面积,水体含氧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避免追求水产品的高养殖量导致长期缺氧的情况产生。 3.6减少水体中硫化氢物质,确保水质安全。硫化氢是一种能够麻痹动物神经系统的有毒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在解决硫化氢污染中,环保部门一定要加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乱排乱放污染环境的行为,对于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养殖者要增加水体含氧量,通过氧化反映消耗硫化氢物质;同时,要视情况对池塘加注新水,利用新水中的金属离子使硫化氢物质沉淀,维护水质健康。 综上所述,池塘水产养殖面临的水质问题很多,为此,水产养殖者一定要认真剖析污染形成机理,以科学的手段治理各类水质污染,确保池塘水质健康,为池塘水产养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段启.草原型水库池塘河蟹养殖试验[J].现代农业,2010(07). [2]陈伟杨.河蟹养殖前期常见水质问题及处理方法[J].科学养鱼,2010(04). 摘要:池塘水产养殖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水质不仅事关水产品生长发育健康状况,更是间接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安全。文章中,笔者主要探讨池塘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成因,并从发展健康、生态水产养殖业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旨在解决池塘水质问题,发展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的方法和措施,以维护水产养殖健康状况,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关键词:池塘;水产;养殖;水质;问题;方法 267 --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高投饵的水产养殖模式下,水质恶化、病害增多药残问题突出。养殖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缺氧和有毒代谢物增多等等,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应此如何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应素,为让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持池塘生态环境就显得由为重要。以下就池塘水体及生态环境调控的三种方法供参考。 1、物理调控法 冬天干塘清淤,提高池塘肥力延缓池塘老化。干塘后经过冬天严寒风吹日晒,能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氧气氧化分解底泥,消除中间还原物的产生,对经后养殖时的水环境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适当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保障水源质量,做到春浅(50厘米)、夏满(平台坡面80厘米)、秋勤(勤换水)。从而使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当池塘失控恶化时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加注新水后可以冲淡池中的有机物,平衡池塘生物量增加氧气。 使用机械增氧,让水上下对流增加和氧气的接触面,也就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使用增氧机要做到三开、两不开、一随时。三开机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机(4小时),连续阴雨半夜开机(12时—8时),两不开机不论天气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缺氧浮头随时开。如傍晚浮头则开机后一直到明天清晨。(物理调控的好处是不给养殖环境带来污染,但是会增加生产消耗。) 2、化学调控法 化学调控就是利用化学特有的性质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一个方法合理施肥,施肥可以增加池塘的生物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水质,使池水透明度适中增加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氮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施肥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重基肥、巧磷肥。抓两头就是春秋两季用有机肥,夏天用无机肥,重基肥就是清塘后的第一次肥料要施得重,施磷肥时PH值要在7.5—8.5,不能低也不能高,比如石灰清塘后要隔10天到15天再施,不然造成磷肥失效或肥力降低。施有机肥时要加微生物制剂发酵或生石灰消毒后再用。 第二个方法化学增氧,指在突发情况下,如断水停电池塘浮头时。要用化学增氧,市面上有过氧化钙、过氧碳酸氢钠全池泼洒。 第三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水质改良剂,定期使用它可以调节PH值增加水体硬度,培植浮游生物沉降有机质改良水质,同时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一般要求每个月用一次,每立方米用10—15克,使用生石灰要注意以下几点。新开挖的塘和清淤后的塘不能用生石灰,因为没有淤泥缓冲力比较弱一般不使用生石灰。生石灰在使用时要选择晴天上午现配现用,下午3点以后和下雨或天气闷热水温28度以上不能用。生石灰还不能和酸性的漂白粉同时使用,也不能和敌百虫一起用,因敌百虫遇钙会起化学反应变成敌敌畏,毒性增加危害养殖水产品。定期使用含氯杀菌消毒剂起到灭菌杀藻的作用(化学调控的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治标不治本,用量过大还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用得不好还会带来损失。) 3、生物调控法 就是利用生物来调整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水产养殖自动化设计方案

水产养殖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追求至善 凭技术开拓市场/凭服务树立形象 圣启科技?河北

第一部分:概述 (2) 1、养殖业发展现状 (2) 2、水产养殖环境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4) 第二部分:系统组成 (5) 1、养殖水质监测站: (6) 1、1、监测站概述. (6) 1、2、监测站配置. (6) 1、3、传感器选择. (6) 2、数据传输层(数据通信网络):6 3、远程监控中心 (7) 第三部分:系统功能 (7) 第四部分:系统特点 (12) 结束语 (12)

第一部分:概述 1、养殖业发展现状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们 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 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

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 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 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工厂化养殖过程所用的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机械化、自动化 程度不够高,水处理设备落后,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近年来,鱼类赖以生存的江河湖泊和浅 海等水体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致使渔业资源日趋衰退,从自然界中捕获到的名、特、优水产品的数量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水产养殖生产经营者多以追求产量和近期经济效益为目标,养殖密度过高,加上保护养殖环境意识淡薄,养殖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随之而来的是药物滥用 现象较为普遍,以至于水域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传 统养殖业中大量养殖污水的排放,又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得发展传统养殖业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日 益突出。因此,用具 有占地面积小、用水量少、无污染、不收地域、环境、气候等影响的密集化工厂化集约模式代替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势在必行,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是水产养殖远程监控。 影响水产养殖环境的关键参数就是水温、光照、溶氧,ph值等,水质的好 坏关系到养殖效益、养殖效果、养殖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的水产养殖业其水质监测基本上仍处于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人工监测阶段,其耗时费力、精确度不高,并且需要有专业人 员进行操作。同时鉴于养殖池群规模大,范围广、来回不方便等特点,传统的靠取水样测水样的 控制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实时性的需要。我们平时如能做到不间断的监控水质的变化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采用 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能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

新型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

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设备 西安言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设备能有效除去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该工艺适用于精养模式水产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育苗和大规模塘鱼暂养等领域。 水环境污染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挑战,水质恶化使养殖和育苗成本增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增高、效益下降,产生的药残、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水产品品质和国际贸易;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加剧了我国水环境污染,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原水水质对水产养殖和育苗十分重要,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难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机化合物(简称环境激素),虽然浓度低(多在μg/L水平),对育苗毒害很大。环境激素通过排污、倾废、渗漏、径流等多种方式进入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潜在威胁日趋严重,特别是针对育苗产业,由于种苗对环境毒素特别敏感,环境激素危害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技术瓶颈,目前沿海对虾育苗成活率还不到10%,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激素。养鱼先养水,最好的水产养殖方式是实现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发展设施渔业水处理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阶段,没有高效生化处理措施,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更加缺乏对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小分子有毒化合物解毒处理措施,这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司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 设备特点 1、系统成熟稳定,即可单独用于景观水体的净化,又可结合生态净化措施,处理工艺即高效,快捷、确保水质清澈,生态环保,节能降耗,。 2、精滤系统独创的内置自动曝气溶氧装置,渗井精滤装置、生化处理(生物膜)、消毒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集成于一体,相辅相成,不仅对藻类、SS、TP、TN、悬浮物、固体颗粒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对有机物(CODcr、BODs)和NH3-N 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全面改善水质。

水产养殖学论文: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水产养殖概述 水产养殖所指的是在人为调控之下的繁衍、养育以及获得水生动植物的生产行为。其大致涵盖了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由苗种培育成水产品的整个环节。 2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2.1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 伴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已在上海、江苏、北京以及天津等地区进行了部分试点工作与运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环节的运用大致展示在以下几个层面。 (1)水环境监控 其和农业物联网在大棚种植里面的运用相同,运用传感器来检测池塘水里面的溶解氧、氨、pH、亚硝酸盐以及氮等其它相关的指标。经过无线传递同时转换处理以后,将有关信息与数据传输至养殖户中。养殖人员经过监控终端、手机以及电脑等方

式均能够即时掌握养殖环境的具体情况,无需到现场进行评判同时运用相应的措施。 (2)区域管理监控 对于养殖水域的管理监控大致涵盖了养殖水域内的气象环改变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管。 (3)動物生长情况监控 经过创建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合理的针对养殖水质情况、饲料投入的数量、养殖的密度等相关的参数实施分析,同时按照最终的分析结果实施分类、分塘、差异化的管理。 (4)产品储藏、运输、加工过程监控 物联网能够针对产品的养殖、加工以及出售等环节实施全流程的追踪。仅需要在产品包装里面植入相应的标签代码,便能够经过查询系统,针对产品相关的信息实施检索。顾客在购置水产品的时候,如果有存在疑问的,仅需扫描二维码,便能够获悉此产品的养殖地、次号、责任主体、生产的日期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等大量有缘的信息,以确保顾客能够了解产品的来源,寻求责任主体。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修改后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 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0一六年一月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2016年碧江区和平乡淡水养鱼产业化扶贫项目 2、项目性质: 养鱼 3、项目财政扶贫资金额度: 2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碧江区和平乡人民政府 5、项目负责人:李晶电话:

6、监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7、项目主管单位:碧江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8、负责人:田源电话: 9:项目依托单位:碧江区畜牧水产中心 10、项目负责人:陈世友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鱼苗补助方案 1、建设地点:和平乡德胜屯村老屋场吴家坝(建设时间:从2016年1月-6月) 德胜屯村位于和平南部,全村有农户546户,其中贫困户137户,贫困人口346人。通过淡水养鱼项目养殖的实施,将带动德胜屯村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主要养殖鱼苗及规模 本项目占地70亩,鱼塘长470米,宽100米。 购买鱼苗(规格10-15㎝):200000尾。 3、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本项目补助标准根据碧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碧江区2016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碧扶领发[2016]14号)文件执行。 本项目基础设施总投资为125.6万元(自筹);鱼苗总投资2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万元;共计145.6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如下: 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概算表 本项目补助方式:实行先养后补的方式执行。 三、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2011-12-21 15:54:23 网络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 一、水质恶化的原因 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引发鱼类疾病的经常发生。 二、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及危害 1、氨氮超标(> 0."2毫克/升)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残饵、鱼类排泄物及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易富营养化,水面经常出现挥之不散的泡沫,水色易老化,严重时(高温、PH值> 9."0)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2、硫化氢超标(> 0."1毫克/升)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硫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对鱼具有较强毒性。 3、亚硝酸盐超标(> 0."1毫克/升)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

0."1毫克/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类产生危害。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4、PH值水体PH值过低(≤ 6."5),可造成养殖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类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PH值过高 (≥10),则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诱发鱼类烂鳃病。 水质恶化一方面会引起鱼类焦躁不安、游塘、厌食、浮头,活力、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恶化的水环境容易造成大量有害菌群的孳生,从而很容易引起更多疾病的发生。 三、水质恶化的对策 1、适时开动增氧机 根据增氧机的三大功能(增氧、搅水、曝气)和池水溶氧的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增氧机,能够增加池水溶氧,改善水质,降低饵料系数。 (1)在高温季节,晴天坚持每天中午开机两小时(12:00-14:00),可减轻或减少浮头发生,能搅动水体,打破温度、PH值等跃层,还清“氧债”,有利于加速底泥中有机物分解、循环,防止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形成和增加,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2)阴雨天,浮游植物造氧能力低,白天不开机,否则会加速浮头发生,这种天气夜里往往发生浮头,夜晚应早开机防止浮头。 (3)有浮头预兆,夜间要早开机预防浮头,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浮头,开机后不能停机,要一直开到天亮日出。 (4)高温晴好天气,黎明时可适当开机发挥增氧机的曝气功能,使夜间积聚的有害气体逸出水面。 2、定期换水和加注新水

浅谈水产养殖之鱼类养殖

浅谈水产养殖之鱼类养殖 发表时间:2018-06-19T16:35:36.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吴玲霞[导读] 摘要: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邢台市任县农业局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 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而我国在其中的鱼类增养殖发展相对比较快速。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业海水 一、引言 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从单一养殖种类转到多种鱼类混养,是我国养鱼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使我国的养鱼业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朝时,我国的池塘养鱼已从粗养逐步向精养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8%。第二阶段:徘徊阶段,1958—1979年。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养殖业所占比例逐年快速增加。在世界上,水产品的增长绝大部分依靠海洋,而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我国水产的特色。 21世纪是由绿色革命向蓝图革命的世纪,是生物技术大发展的世纪。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迎接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实现鱼类增养殖业的现代化。 二、我国海水养鱼业的热潮及发展趋势 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对象变化势态。海水鱼类养殖长期落后于藻类、贝类及虾类,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展迅速,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海基型养殖,和以水循环及水质控制为特色的养殖工厂为主的陆基型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养殖种类越来越多,大黄鱼、牙鲆、大菱鲆及花鲈等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先后突破,但鲷鱼类、石斑鱼类等种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批量培育尚有许多难关,多数优良种类的苗种供不应求。在海洋鱼类资源枯竭,渔场面积收缩小,海产鱼类日显短缺,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海水鱼类养殖将成为我国 21 世纪海水养殖业的主要热点,乃至海洋产业的主要台柱之一。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①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②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③补充纯氧;④臭氧杀菌;⑤建立免疫防疫体系;⑥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⑦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⑧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 三、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产量居世界首位,最高年产量达2.1×105t[1]。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1988年筹建了世界最大的养鲍工厂,1993年扩展到88000m2,1997年创造了RHD鲍育苗新工艺,确保了苗种质量,养殖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年产量340t,产值1.5亿元,创汇1700万美元。与此同时,牙鲆的工厂化养殖开始形成,1990年以后牙鲆工厂化养殖初步规模,一般产鱼10~15kg/m2,市场销售价格在200~300元/kg。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2001年山东莱州明波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海水工厂化内循环养殖的技术研究,系统中采用了高效过滤、泡沫分离、生物净化、臭氧消毒、温度调控等先进技术。 结语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种质检测技术研究和种质标准制定严重滞后。必须尽快研制主要养殖对象的种质鉴定技术,制定种质标准,加强管理。要建立现代化的海水养鱼业,就必须大力提高种苗科技水平;要产量,更要质量;要增大投入,更要提高效益。为此,大力选育良种乃是必由之路。而良种的育成绝非短期行为所能周效,必须下决心及早攻关。使传统的育种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结合,有可能在不太长久的时期内选育出新的优异种质。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xx 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xx 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时,水体pH 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 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 明 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 根据xx 的状况掌握施肥量: 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 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 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 鱼和鳙鱼3-5 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 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 '下去为适 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 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250-400 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 1.5 2.5 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 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 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 值等多种功效,在 6、7、 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 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 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 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 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 厘米。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平决定着养殖的成败。目前,我国鱼类养殖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问题的解决尚在探索过程中。针对鱼类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养殖技术的发展。 标签:水产;养殖技术;鱼类养殖;鱼病防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都迅速地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在增长的需求刺激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水产养殖中仍旧存在着科学理论缺少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而我们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才能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 1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1.1 科学理论指导缺乏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的数量及面积正在不断的增加,但渔民的专业养鱼水平却不高,乱用、滥用药物的现象还常有发生[1]。渔民安全用药的意识过于淡薄,政府部门对此的监督和指导较少,导致不规范的行为不断出现。在用药的过程中,渔民对药物的用途和药性没有进行了解,甚至不看说明书,对药物的剂量、给药方式、用药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鱼类一旦发病,局面就变的非常难以控制。 1.2 养殖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渔药发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且从事专门研究的人才匮乏,缺乏最基础的理论研究。而鱼药的生产没有专门的机构,多是顺带着生产。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上具体的数据,很多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药物残留等问题。 2 水产养殖技术问题探究 2.1 水质的调节 2.1.1 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水是鱼类生活的载体,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问题[2]。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主要有适当施肥和加注新水。 施肥时要根据池塘的状况即池水的溶氧量和浮游植物数量来确定施肥量。要根据所养殖鱼的种类来进行调节,调节到鱼类最适宜的水质。基肥一般情况下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