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概念题(共28小题)

1、教学系统设计:

2、系统方法:

3、认知结构:

4、学习需要:

5、认知发展:

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

7、认知策略:

8、教学媒体作用:

9、媒体内容:

10、生成型教学策略:

11、替代型教学策略:

12、先行组织者:

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14、学习策略:

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

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

17、支架式教学策略:

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

19、认知工具:

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

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

22、有意义学习:

23、“整合协调”策略:

24、发现学习的特点:

25、引导性材料:

26、绩效技术:

27、学习绩效:

28、教学绩效:

二、填空题(共51小题)

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12、认知结构有三种成分组成:()、()、()。

13、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有()需要分析法和()需要分析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的不同。

14、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起点能力。

15、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的四个基本步骤是(、、、)。

16、布卢姆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17、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通常涉及三个方面:(、、)。

18、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者任务是运用有关教学内容的(),用()等方式主动配合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研究,使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符合()的要求。

19、教学目标的功能:(、、、、)。

20、智力技能与言语信息不同,言语信息与()有关,而智力技能则与()有关。

21、智力技能是运用()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处理()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的能力,即处理()的能力。

22、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是达到优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23、掌握学习教学的变量有(、、、、)。

24、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第三阶段是()。

25、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是:()、()、()。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是()、()、()、()。

27、自主学习策略中,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适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有三种,即:围绕()的支架式学习、围绕()的抛锚式学习和围绕()的随机进入学习。

28、常用的认知工具有()工具、()工具、(绩效支持)工具、()工具。

29、乔纳森在论述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影响时指出: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指导的核心思想是对()的建构。从“参与性(被动的←→积极的)、生成性(呈现的←→创造的)、控制性(学生控制←→教师控制)”三个维度来看,乔纳森等认为:认知工具应表现出()思想;设计认知工具有助于帮助和促进(),更好地表述学习者所知道的知识以及正在学习的客体,帮助学习者搜集并处理解决问题所必需的重要信息。

30、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31、自主学习策略类型:(、、、

、、)。

32、自主学习策略特征有(、、)。

3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34、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学习策略的关键是提供大量的、与()相关的()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其基本要素是(、、、)。

35、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

36、信息化学习环境组成要素有(、、、)。

37、学习过程有(、、、)等环节。

38、常用的认知工具有(、、、、、)。

39、设计有效的教学资源必须遵循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指导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40、人际交互环境设计应包括(、、)。

41、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CLE)设计模型中的问题所需要的成分是(、、)。

42、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CLE)设计模型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是(、、)。

43、“学教并重”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ID模式、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学教并重”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理论和( )理论二者的结合。

44、奥苏贝尔的( “”)理论、( “”)理论和( )是()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 )与( )是( )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45、1997年何克抗教授根据教改实践,在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出了()模式和()模式,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

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46、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中,学习者特征库主要通过特征测量记录学习者的()、( )和(),既可用于了解学习者的主要特征,也可用于()。

47、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

48、要对以教为主ID模式教学给以全面的理论支持,不仅必须既研究()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又要研究()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且为了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还提出一套可以付诸实施的()。

49、“分析学习者特征”这一环节一般包含对学习者的(、和)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50、了解学习者的()基础和()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 );分析学习者的( )则是为了据此判定对当前学习者是否适合采用( )教学方式。所以,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认真分析是实现( )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51、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中由于有(、、),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相应地有(、、)。

三、多项选择题(共16小题)

1、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种类繁多,但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可分为()

A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B 以媒体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C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D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2、属于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是()。

A、史密斯-雷根模式 B 、肯普模式C、狄克-柯瑞模式 D 、加涅的系统分析模式

3、“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

A 组织策略

B 传递策略

C 评价策略

D 管理策略

4、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A、理论依附性

B、动态性

C、可扩充性

D、系统性

5、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6、教学设计是一门()学科或理论。

A 设计性B桥梁性 C 规定性 D 描述性

7、奥苏贝尔所指出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可利用性

B、加工性

C、可分辨性

D、稳固性

8、海尼希(Heinich,1990)等人认为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学习者特征的()。

A、学习态度

B、起点特征

C、学习风格

D、一般特征

9、新观念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是()。

A、并列组合关系

B、类属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总括关系

10、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11、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

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12、教学设计中一个比较规范的学习目标所包括的要素是()

A、对象

B、行为

C、条件

D、标准

E、评价

13、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通常设计()

A、范围

B、重点

C、难点

D、序列

14、国内外比较流行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是()

A、支架式教学策略

B、抛锚式教学策略

C、随即进入教学策略

D、启发式教学策略

E、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15、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是()

A、课堂讨论

B、角色扮演

C、合作

D、协同

E、伙伴

F、竞争

16、绩效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系统论

B、行为科学

C、认知科学

D、神经科学

E、人力资源管理

F、教学系统设计

四、判断改错题(共23小题)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描述性理论。

2、教学论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

3、瑞格卢斯提出了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微策略,梅瑞尔提出了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4、细化理论的两个过程指的是:一个是目标的设计,另一个是一系列细化等级的设计。

5、ID1和ID2的划分主要依据是教学理论。

6、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

7、通过学习需要分析确定教学从哪里开始,通过学习者分析确定为什么要教学,通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

8、认知策略是运用符号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智力技能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9、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态度和动机,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10、所谓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否具有“可分辨性”。

11、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它是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性规定。

12、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中结果。

13、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者特征。

14、教学内容是知识、意识、态度规范的总和。

15、意义建构是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协作是学习过程中异常重要的条件,会话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情境则是学习过程中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应给予特别关注的地方。

16、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来源于“认知发展理论”;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源自“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17、自主学习策略中支架式学习是围绕“事物多面性”进行,抛锚式学习是围绕“概念框架”进行,随机进入学习是围绕“真实问题”进行的。

18、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核心的功能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

19、加涅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对概念、事实、规则等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可能教学效果更高一些,建构主义提倡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方法对于良构领域的知识如何问题解决、策略学习则更加合适。

20、“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流程的两个分支中以教学内容来选择“传递-接受”教学或者“发现式”教学。

21、先行组织者“整合协调”策略来说,由于先行组织者和当前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上下位(或下上位)关系,具有同化、吸收新知识的固着点,因而能直接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

22、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时实施“逐级归纳”策略,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是实施“渐进分化”策略。

23、网络环境下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分析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变量则是为了据此判定对当前学习者是否适合采用“传递一接受”教学方式。

五、匹配题(共5小题)

1、请在右栏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左栏的学者配对()(1)加涅A、双主教学设计模式

(2)梅瑞尔B、细化理论(ET)

(3)何克抗C、教学处方理论

(4)瑞格卢斯D、成分显示理论(CDT)

(5)史密斯-雷根E、九五矩阵

(6)郑永柏F、教学事件理论

2、下列左边的学习风格和右边的学习方式配对()

(1)场依存性 A通过直接的动手经验学习,希望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2)场独立性 B通过阅读和听课的方式进行学习。

(3)具体-序列 C对社会学材料的学习与记忆效果较好。

(4)具体-随机 D通过试误法,从探索经验中迅速得出结论。

(5)抽象-序列 E善于从演讲中抓住要点,理解意思。

(6)抽象-随机 F知觉比较稳定,不易随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3、请将左栏学习者的认知表现和右栏的认知风格进行配对()(1)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 A、场独立型

(2)倾向于深思熟虑,错误较少 B、场依存型

(3)独立自觉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 C、沉思型

(4)很快的检验假设,做出反应较快 D、冲动型

4、请在右栏的教学内容组织编排理论和左栏的学者配对()(1)布鲁纳 A 最短路径序列

(2)奥苏贝尔 B 直线编排

(3)梅瑞尔 D 螺旋式编排

(4)加涅 C 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

5、请在右栏的教学教学目标理论和左栏的学者配对()

(1)加涅 A 教学目标三要素模式

(2)布鲁姆 B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3)辛普森和哈罗 C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4)克拉斯五 D 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5)马杰 E 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六、简述题(共41小题)

1、教学系统设计具有哪些特征?

2、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不同之处?

3、简述ID1和ID2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他们的代表模式。

4、简述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5、简述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6、简述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7、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变量

8、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9、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都有哪些内容?

10、为实施需要分析(评估)教学设计者所具备的能力

11、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12、运用教学目标编写方法ABCD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3、简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处理好哪几个问题?

14、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分类教学方法

15、简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6、简述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

17、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18、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19、简述有效的教学策略所具备的要素。

20、简述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所需要的教学条件。

21、简述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2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角度简述教师要发挥的主导作用。

23、简述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24、简述乔纳森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模式的影响和改进

25、简述应用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6、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称为第三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ID3)的原因。

27、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

28、简述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和内容

29、简述协作式学习的优点。

30、简述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31、简述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主要作用。

32、简述应用乔纳森建构主义观点指导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过程。

34、简述乔纳森提出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原则

35、简述认知工具的作用。

36、简述以教为主ID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37、简述以学为主ID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38、简述先行组织者的主要功能。

39、简述认知结构在意义接受学习中的作用。

40、简述双主模式教学设计流程所具有的特点。

41、简述绩效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七、论述题(共12小题)

1、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迪克-凯瑞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和斯密斯-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进行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认为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对教学设计比较重要?如何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相关信息?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过程的四个概念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4、比较分析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法。(第三次作业)

5、论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6、论述学习策略的含义和特征

7、论述信息化学习环境对学习内容的作用

8、论述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不能全面支持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和以教为主ID模式的理由。

9、比较建构主义理论和奥苏贝尔理论的优缺点。

10、试述绩效技术定义与教学设计定义的对比分析。

11、论述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共同点和不同点。

12、论述绩效技术的关键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 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答案仅供参考 以下为陶江伟 一、概念题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经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

激的符号成分。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能够随意经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广义) 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侠义) 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经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经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二、填空题 1、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预备能力的分析),(目标技能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词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 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本课的范读视频。 2.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3.教师为学生解读关于“词”的知识。

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1.若已知工质的绝对压力P=,环境压力Pa=,则测得的压差为(B)A.真空pv= B.表压力pg=.真空pv= D.表压力p g= 2.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的准平衡过程中工质压力降低,则(A) A.技术功为正 B.技术功为负 C.体积功为正 D.体积功为负 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的特点是(B)=0 =>W s>s′>s″>s′s>s″ 16.可逆绝热稳定流动过程中,气流焓的变化与压力变化的关系为(B) ====pdv 17、饱和湿空气的相对湿度(B)A.>1B.=1C.<<<1 18.湿空气的焓h为(D)湿空气的焓湿空气的焓干空气与1kg水蒸汽焓之和干空气的焓与1kg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焓之和 二、多项选择题 1.单位物量的理想气体的热容与_____有关。(ACDE)A.温度B.压力C.气体种类D.物量单位E.过程性质 2.卡诺循环是__AD___的循环。 A.理想化 B.两个定压、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C.效率最高 D.可逆 3.水蒸汽h-s图上的定压线(AD)A.在湿蒸汽区为直线B.在过热蒸汽区为直线C.在湿蒸汽区为曲线 D.在过热蒸汽区为曲线 E.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是斜率不同的直线 4.理想气体经绝热节流后,前后稳定截面上的__BD___相等。 5.A.压力B.温度C.比体积D.焓E.熵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 第三章: 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 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 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4、什么是交往动机? 5、教学媒体: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7、人际环境设计: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与环节。 8、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定义: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2、系统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主要在教学实施阶段之前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按照预期的计划行事,计划贯彻的越完整越准确越好,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3、关系论教学系统设计: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而是逐渐看是重视教学的“生命性”,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时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_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热工基础》试卷A

2011-2012硅酸盐专业《热工基础》期末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流体的密度—— 2、静压强—— 3、体积流量—— 4、发热量—— 5、相对湿度—— 6、黑体—— 7、干燥—— 8、完全燃烧—— 9、高温系数—— 10、干球温度—— 二、填空:(25分) 1.煤的工业分析法组成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空气过剩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3.表示固体和液体燃料组成的基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4.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燃烧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干燥学中空气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不完全燃烧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表示湿度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为了测定方便; ______表示空气的相对干燥能力;________便于干燥计算。 三、简答题:(25分) 1、燃烧计算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对煤进行工业分析? 3、如何根据雷诺准数的大小来判断流体的流态? 4、冬天用手接触相同温度的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为什么?

5、流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定? 五、计算题(20分) 1、水从三段串联管路流过,管路直径分别为:d1=100mm, d2=50mm, d3=25mm, ω3=10m/s,求ω1和ω2. 2、已知标态下CO2的密度为1.96kg/m3, O2的密度为1.43kg/m3,CO 的密度为1.25kg/m3, N2的密度为1.25kg/m3。今测得某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的体积百分比:CO2 =28.8% ,O2=1.0% ,CO =0.2%,N2=70%,求此废气标态时的密度。 3、一炉壁由耐火砖砌成,厚度δ=250mm,耐火砖内表面温度t1=1000℃, 外表面温度t2=100℃, 耐火砖平均导热系数为λ=1.28W/(m.℃)。求通过炉壁的热流量。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1)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 4.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2 5. 学校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 6.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 7. 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 8.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分)

9. 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10.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 11.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 12.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 14.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2 15.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 17.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2分)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文件夹:“学习文件夹”又称档案袋评价,是近年来英、美、日等国教育界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我们认为学习文件夹是由教师和学生收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如文章、美术作品、文学作品、作业、试卷、评语、调查记录、照片等,可以是—学年的,也可以是一学期的。这些学习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形成文档,用于学习者对学习的回顾、自我评价及其他形式的外部评价。根据学习文件夹内容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产品文件夹、过程文件夹和进步文件夹三种类型。 2、认知发展: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面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围绕认知发展,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发展的机制和阶段性问题。在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方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影响。 3、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这里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以及对学习外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会随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而有些则表现出一贯性,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那些持续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看所具有的学习风格。 4、研究性学习: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5、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6、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可以是现实的具有物质因素的如家庭、学校、课堂等构成的学习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并不存在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场所。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除了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人类教师等物理资源,还应搭建任务情境等资源,这是其核心所在。 7、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从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理论提出了各种教学策略,有些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的教学策略如:加涅的九阶段教学策略、梅瑞尔的基本呈现方式与业绩和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 8、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源);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教学系统设计题

教学系统设计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进行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4.教学材料设计的心理学依据包括以下方面:注意、____、记忆、_____。? 5.在教学评价中,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_。? 6.第三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_______、完成体验阶段和_____。? 8.利用计算机确定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可以使用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9.在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媒体质量水平主要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0.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工作,分别是软件的__________和软件的_____。?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2.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分析的方法是()。? A.只能观察???????????????????? B.只有问卷? C.只好用态度量表?????????????? D.态度量表、观察、问卷、会谈都可以? 3.学习动机对学习与保持的影响是()。? A.学习动机越高越好? B.学习动机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 C.学习动机对学习与保持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D.学习动机对学习只产生正的作用? 4.“在化学实验时,一不小心,药物会泼溅出来”,这在学习需要的分析中属于()。? A.感到的需要?????????????????? B.表达的需要? C.紧急事故需要???????????????? D.预期的需要? 5.“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中,属于()。? A.识记???????????????????????? B.领会? C.运用???????????????????????? D.综合? 6.在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从如下所述中的哪一个层次开始?? ()? A.课程???????????????????????? B.单元? C.节次???????????????????????? D.知识点? 7.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 A.“教无定法”,不必选择?????? B.教师会什么方法即用什么方法? C.根据最新提倡的方法?????????? D.按教学中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8.教学设计成果是()。? A.就是教学方案? B.一个课件? C.网络课程? D.可以包括教学方案、教学材料和课程等? 10.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是()。? A.发挥首创精神,主动学习,实现自我反馈?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教学系统设计有什么不同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最初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始的,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教材、 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这个层次的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在固定的教 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比较复杂的教学系统,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 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 3.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分为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小步子呈现教学信息,当学习者出现正确反应时应及时予以强化。行为主义学派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外显行为与强化的思想,以及尊重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 认知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学应该按照信息的心理加工顺序准备教学活动。 4.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所持的知识观是主观主义的,即人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主观建构的,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期末试卷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适用 (闭卷,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什么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热力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称为热力过程。可逆过程的主要特征是驱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即准静过程,且无耗散。 2. 温度为500°C 的热源向热机工质放出500 kJ 的热量,设环境温度为30°C ,试问这部分热量的火用(yong )值(最大可用能)为多少? 答: =??? ? ?++- ?=15.27350015.273301500,q x E 303.95kJ 3. 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T 1吸收热量Q 1向低温热源T 2放出热量Q 2,证明:由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和功源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 。假设功源的熵变△S W =0。 证明: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孤立系统熵增为 (1分) 对热机循环子系统: 1分 1分 根据卡诺定理及推论: 1分 4. 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右图所示。若将隔板抽去,试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状态参数(T 、P 、u 、s 、v )如变化,并简述为什么。 答:u 、T 不变,P 减小,v 增大,s 增大。 自由膨胀 12iso T T R S S S S S ?=?+?+?+?W 1212 00ISO Q Q S T T -?= +++R 0S ?= iso S ?=

5. 试由开口系能量程一般表达式出发,证明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后工质的焓值不变。(绝热节流过程可看作稳态稳流过程,宏观动能和重力位能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答:开口系一般能量程表达式为 绝热节流过程是稳态稳流过程,因此有如下简化条件 , 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质量守恒,有 代入能量程,有 6. 什么是理想混合气体中某组元的分压力?试按分压力给出第i 组元的状态程。 答:在混合气体的温度之下,当i 组元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体的容积(中容积)时对容器壁面所形成的压力,称为该组元的分压力;若表为P i ,则该组元的状态程可写成:P i V = m i R i T 。 7. 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是否就愈大,愈有利?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否,温差愈大,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愈小,耗功越大。(2分) 证明:T T w q T T T R ?==-= 2 2212ε,当 2q 不变,T ?↑时,↑w 、↓R ε。即在同样2q 下(说明 得到的收益相同),温差愈大,需耗费更多的外界有用功量,制冷系数下降。(3分) 8. 一个控制质量由初始状态A 分别经可逆与不可逆等温吸热过程到达状态B ,若两过程中热源温度均为 r T 。试证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多,对外做出的膨胀功也大。

教学设计复习题19章

08教技——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12分 12个 判断:10分 10个 名解:16分 4个 简答:32分 4个 论述:30分 第一章教学设计导论 1、名词解释题: #教学分析: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最后进行入门技能分析,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2、说明题: #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系统化方法关心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习者要会什么,能做什么。 第二,系统化方法的成功建立在各成分之间的仔细关联上,特别是教学策略和所期望的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教学特别针对要教的技能和知识,并为产生这些学习输出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换句话说,教学只是由那些与要学什么有关的活动组成的。 第三,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所设计的教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用的次数越多越好,用的人越多越好。因为是可复用的,所以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评估它,去修改它。在系统化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用于决定哪部分教学需要修改,而且直改到满意为止。 3、填空题: #教学分析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最后进行(入门技能)分析。 4、简答题: #为什么说迪克&凯里模型方法是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 迪克&凯里模型方法由相互作用的九个基本步骤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在一起产生出预期的结果。由于整个过程一直在收集系统有效性的数据,所以最终的产品能够不断修改直至达到所需要的质量水准。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对材料的修改,都是为了使教学尽可能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5、判断题: 1、所谓系统化教学设计,说的就是迪克模型× 2、迪克模型与教学理论没关系× 3、迪克模型的各个阶段只能顺序执行× 4、书中所说的教学设计指的就是迪克模型的“开发教学材料“阶段× 5、因为迪克模型非常重视与教学相关的所有系统因素的分析,所以产生的教学必然是个 别化的教学× 6、只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才需要用系统化方法开发× 7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如果发现是教学分析有问题,则前面所完成的阶段都得重做× 8、系统化方法产生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 9、系统化方法只对设计师有意义,老师没必要学× 10、系统化教学设计过程共有九个模块× 1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个人体验√ 12、个别化教学的最低要求是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步调。√ 13、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 14、迪克&凯里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15、教学过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 第二章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 1、名词解释题: #需求评估: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需要抓住某个机会,而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是分析组织预想状态与现在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对问题进行精确描述的过程。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3.公式d u = c v d t 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 4.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 5.在T —S 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 6.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 7.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程最为省功。 8.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 T q d d c ,可知理想气体的p c 为一过程量; 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 11.在管道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滞止参数都相同。 12.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 13.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 14.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15.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 16.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 17.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 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19.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 20.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 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 21.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功。 22.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Δh=c p ΔT=0。 23.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 p =∫c p dT 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 24.在p -v 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

热工基础复习考试复习题

试卷一 一、选择(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某系统经过一个任意不可逆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表达式()正确。 (a) ds > dq/T ( b ) ds < dq/T ( c ) ds=dq/T 2.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其状态参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ρ为密度 ) 。 (a)F=F(ρ,v,T) ( b ) F=F(ρ,v,P) ( c ) F=F(ρ,P,T) 3.用压力表测量容器内氧气的压力,压力表读数为 25bar 。已知当地大气压力为 1bar ,则氧气的真实压力为() bar 。 (a) 26 ( b ) 25 ( c ) 24 4.在 p - v 图上,经过同一状态点的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比绝热过程线斜率的绝对值() (a) 大( b )小( c )相等( d )可能大,也可能小 5.理想气体 1kg 经历一不可逆过程,对外做功 20kJ 放热 20kJ ,则气体温度变化为()。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6.同一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绝热压缩和多变压缩( 1

1.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在热力循环中,如果工质不向冷源放热,则该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 100% ()。 3.沸腾状态的水总是烫手的。 ( ) 4.蒸汽抽汽回热循环每级抽汽量越大,循环热效率越大。 ( ) 5.绝热过程一定是定熵过程。 ( ) 6.供热系数一定大于 1 ,制冷系数也一定大于 1 。 ( ) 7.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总不等于 1 。() 8.任意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是。 ( ) 三、填空(本大题 16 分,每小题 2 分) 1、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于换热器时的简化形式 2、2kg 空气从 300K 定压加热到 700K 时的吸热量为 kJ (空气比定压热容 =1.004 kJ/ ( kg ·K )) 3、当湿蒸汽的干度 x = 0 时,工质全部为。 4、一不可逆热机在高温热源 T h 和低温热源 T l 之间工作。高温热源熵变–1.5kJ/K ;低温热源熵变2.5kJ/K ,热机在绝热压缩过程中熵变 0.2kJ/K ;绝热膨胀过程中熵变 0.7kJ/K ;取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和热机为系统,则完成循环后此系统的 熵变S 系 = ___ kJ/K 。 5、已知氧气在 250K时=0.913 kJ/(kg·K),=0.653 kJ/(kg·K)。则该气 体的气体常数R g =___kJ/(kg·K)。 6、一热泵工作时向高温热源传递热量 50kJ, 消耗掉的机械能 20 kJ, 供暖系数为。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教学系统设计》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形成性练习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_________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的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信息显示的________,信息处理的________,交互界面人性化,信息传输的_____________。 8、著名教学设计专家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策略,这三种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传递策略 C、评价策略 D、管理设计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 A、记忆 B、运用 C、发现 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经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 A、教学条件变量 B、教育方法变量 C、教学模式变量 D、教学结果变量 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 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 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 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A、理论依附性 B、动态性 C、可扩充性 D、系统性

教学系统设计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题 答案仅供参考 以下为陶江伟 一、概念题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编写学习目标ABCD模式:为了便于记忆,研究者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4、媒体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成分。具体包括:画面资料、画面组合序列、教师的活动、语言的运用、刺激的强度等内容。 5、随即进入教学策略: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6、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定义,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广义) 何克抗的定义,指个体关于特殊只是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侠义) 7、学习需要分析: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支架式教学策略:来源于“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9、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