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月经周期的调节解读

月经周期的调节解读

月经周期的调节解读
月经周期的调节解读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月经来潮: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地Gn—B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休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最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剧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末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旧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一、初潮 月经首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般在13—15岁,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二、周期 自月经来潮的第—天算起,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5—35天,平均28大。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 三、持续时间和经血量 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d到7—8d不等,多数在3—6d间。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行人用放射性59fec或51c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经血量,前者为10—55ml,后有为35—58ml,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ml者为病理状态。 四、经血特点 为暗红色,血虽过多时为鲜红。瓜内含有蜕变的内膜碎片、富颈教液、阴道上皮细胞、细雨及白细胞等。经血·般木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块者。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经血量超过正常。经血不凝的主要原因为破坏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经血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破坏其他凝血因子的话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执业护士知识指导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执业护士知识指导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第五节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及临床表现 下丘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受到兴奋即产生Gn-RH,通过丘脑下部与垂体之间的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使之分泌FSH和少量LH。这些垂体激素使卵巢内的卵泡发育成长,并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而分泌愈来愈多的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生。日益增多的雌激素,将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使FSH的分泌减少,但促进LH的分泌。排卵前LH分泌明显增多,卵泡生长迅速,终至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卵子,即排卵、排卵后LH急聚下降,而后LH和FSH协同作用,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其中粒层黄素细胞及卵泡细胞将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并随着黄体发育产生愈来愈多的孕激素,使增生的内膜转入到分泌期或月经前期。黄体期孕激素与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协同对下丘脑及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排出的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即退化,孕激素及雌激素的分泌随之渐减少,导致子宫内膜的退化剥落,月经来潮。下丘脑、垂体因卵巢激素浓度的下降而不再受抑制,于是一个新的性周期又从此开始。 一、初潮月经首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候及健康状况等,一般在13~15岁之间,也有早到10~12岁或迟到17~18岁的。 二、周期自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一般25~35天,平均28天。 三、持续时间和经血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从1~2天到7~8天不等,多数在3~6天之间。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来作粗略的估计,有人用放射性59Fe或51C 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来测定人的经血量,前者为10~55ml,后者为35~58ml,并认为总失血量超过80ml者为病理状态。 四、经血特点为暗红色,血量过多时为鲜红。血内含有退变的内膜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细菌及白细胞等。经血一般不凝固,但偶亦有小凝血块者。如有较大血块出现,说明经血量超过正常。经血不凝的主要原因为破坏后的内膜释放出多量活化物质,将经血内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成流动的分解产物,内膜内还含有破坏其它凝血因子的活化酶,使凝血受到影响。 五、经期症状一般无特殊症状,有时可有全身不适、困乏、乳房胀痛、手足发胀、下腹及背部酸胀下坠等,还可有便秘、腹泻(前列腺素作用)、尿频及纳差。个别的有头痛、失眠、心悸、精神抑郁或易激动等,多在月经后自然消失。 【

初读中医调理月经周期的理论和方法

初读中医调理月经周期的理论和方法 031413124 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特色)1班刘智慧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一般每月1次,经常不变,信而有期,故又称为月讯、月信或月水。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体生理发育的结果,它的出现标志着女性生殖生理功能的初步成熟,具备了孕育的基本条件。从初潮到绝经,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在21~35天也属正常范围。此外,月经经常两月一至称为“并月”;三月一至称为“居经”或者“季经”;一年一行称为“避年”;终生不行经而能受孕称为“暗经”。 女性月经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生化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其中,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行经、养胎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道路,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因此,妇女月经的生理特点,与脏腑、经络、气血、天癸、胞宫的有密切的联系。 月经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肾气充盛,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肾气盛,则先天之精能化生天癸,并能使天癸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逐渐成熟,通过天癸的作用,产生月经;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是促进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天癸通达于任脉,任脉所司之精、血旺盛,而冲脉承受各经之精血,血多而旺盛,冲任二脉精血充盛,血海能按时盈满,血溢胞宫,月事按时而下,则月经来潮。因此,月经是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而形成。 此外,脏腑、气血、督带脉等也参与了月经的产生。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二者一升一降,一阴一阳化生水谷精微,其清者上注心肺,经脾化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