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随笔小品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情趣、探究理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难点】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思想情绪。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

1.苏轼,字______,号______,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的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2.潇洒东坡: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

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

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

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

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

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黄玉峰《说苏轼》【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

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

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苏轼此文“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3. 名句回顾: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 _____。

②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 ____。

③_______ _____,千里共婵娟。

④________ 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 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二、知识积累

1、请指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就,即)

(2)余戏.之曰(调笑,逗笑)

(3)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把)

(4)是日剧

...饮而归(是日:当天)(剧:厉害、严重,在此指痛快)

(5)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病好了)

(6)因往相.田(观察)

2、词类活用

(1)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

3、一词多义

①因往相田(观察)

②儿以薄禄相(相貌)

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互相)

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小病)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同“嫉”,妒忌)

4、翻译下列句子

(1)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

得别人的意思。

(2)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了,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那种

消极悲观的歌曲。

【合作互学】与【展示竞学】

1、庞安常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写他用意何在?

【明确】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自己“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

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为一名村医;自己诗文绝世,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

替儿孙寻得的“相才”,却被贬居僻远。拥有相似的境遇,同为天涯沦落之人。

生理上有缺陷的,也可以有超人的本领,成为一个高人;“我”呢,被贬到这里也说

不定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同为异人嘛。所以从此刻思想开始慢慢转为积极。“疾愈,与

之同游清泉寺。”

2、如何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句话?

【明确】

这三句蕴涵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现了对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对高尚精神

境界的追求。作者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抒发有关人生的哲理。“谁人生无再少”,以反诘唤起,“君看流水尚能西”以借喻作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

流水,匆匆向东流去,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未尝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焕发青春的光彩。人们常用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休将

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极其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补充]:心路历程

体会作者的感情(人生态度),是否一开始就是如此之豁达乐观呢?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

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

4.《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自喜渐渐不为人识。

5.《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

6.《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

死矣!

总结: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初到黄州也曾失意过,愤恨过,悲伤过,思想上

也消极过,记得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凡成大事者首先要有的境界是什么?昨夜

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自己动手建了一

座农舍,叫作“雪堂”,以雪命名,取静适之意。农舍后面有个亭,叫“远景亭”,东面山坡有几亩田地,因而就把自己叫作“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都保持着这样一种从容坦然

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在整个贬谪的人生旅途中,他都能超然于艰难困苦之上,精神的伟岸卓然屹立。

【检测验学】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相:观察

B.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白

C.休将白发唱黄鸡休:最终

D.是日剧饮而归剧饮:痛饮

C 休:不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C、D两项“西”活用,前者作状语,后者作动词)

3、下列有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庞安常这样一个“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

的“异”,其实也是为了写自己。

B.“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两句,正面运用乐府古辞句意。作者病好了,又

看见兰溪水向西流,很有感触,所以这样说。

C.“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D.本文笔法自由,行文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

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选B,应为反用其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

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⑦

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

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

解:二人都是西汉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宗:推崇,归附。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

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⑤使酒:酗酒任性。⑥岐山,在凤

翔境内。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⑧傥:或许。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向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矍然:吃惊的样子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答案:B (遁:隐匿)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方山子隐逸生活的一组是()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③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⑤俯而不答,仰而笑⑥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B (②表现方山子少年时豪气冲天,骑射技艺高强③表现他少时的侠气⑤表现

他在得知故交被贬时的情态,蕴涵了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

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

射杀,未能射中。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

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

答案:A 方山子出身豪富,少时任侠,壮年时才“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他家里四壁空空,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奴婢都有一种自得其乐的神情。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于是他和我在马上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的道理,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但他舍弃这一切,偏要来到穷山僻壤,如果没有什么自得之乐,难道会这样做吗?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西汉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

的游侠也都都敬重他。稍长大后,他改变从前的志趣和行为,发愤读书,想以此在当代施

展抱负,但是始终没得到重要。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住在茅

屋里,吃着粗茶淡饭,不再与俗士来往。他舍弃了原有的车马不坐,毁掉了原来的帽子和

礼服不穿戴,徒步在山里来来往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看到他戴的帽子,是方形的又高

高耸起,都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式吗?”于是都称他为“方

山子”。

我降职外调到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

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

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

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

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

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在他的眉宇间,仍然能看到那股精悍的神气,这难道会是一个

隐居山中的人吗?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参与政事的话,到现在已得高官荣

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

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但他舍弃这一切,偏要来到

穷山僻壤,如果没有什么自得之乐,难道会这样做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东坡专题——《游沙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意。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巅峰”。 3.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难点】 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 1、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 2、预习《游沙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他是谁呢?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今天我们借助《游沙湖》这篇文章来给苏东坡开一个小小的专题。 (出示:东坡专题)让我们首先走进东坡诗文。 二、东坡诗文 Ppt展示诗文,师生共同回顾,教师总结东坡的精神。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的旷达 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东坡的豪迈 3.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东坡的深情 4.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东坡的理趣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纵一苇之所如)——东坡的闲情 三、东坡奇才 接下来让我们感悟他“奇”在何处? 1.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开创了湖州画派…… 2.他是美食家,发明家——东坡肉,东坡巾,东坡扇,东坡提壶……

上林赋及译文

上林赋 两汉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戾。逾波趋浥,涖涖下濑。批岩冲拥,奔扬滞沛。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于是乎鲛龙赤螭,??渐离,鰅鰫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明月珠子,的砾江靡。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其南则隆冬生长,涌水跃波。其兽则?旄貘嫠,沈牛麈麋,赤首圜题,穷奇象犀。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其兽则麒麟角端,騊駼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六庵注。 “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夷嵕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扦于楯轩,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之伦,暴于南荣。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盘石振崖,嵚岩倚倾。嵯峨磼礏,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驳荦,杂臿其间,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崒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钜野。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攒立丛倚,连卷欐佹,崔错癹骫,坑衡閜砢,垂条扶疏,落英幡纚,,纷溶箾蔘,猗狔从风,藰莅卉歙,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偨池茈虒,旋还乎后宫,杂袭絫辑,被山缘谷,循阪下隰,视之无端,究之无穷。 “于是乎玄猨素雌,蜼玃飞鸓,蛭蜩蠼猱,獑胡豰蛫,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蟜枝格,偃蹇杪颠。隃绝梁,腾殊榛,捷垂条,掉希间,牢落陆离,烂漫远迁。若此者数百千处。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壄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

最新太阳教学设计 (3)汇编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与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一般特点。你们还记得太阳有哪些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远大热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太阳的特点。 3、太阳那么大,那么远,那么热,与我们的关系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 4、课文中有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也说明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你觉得这句话讲得对吗?你从哪儿体会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研读文本 1、学生自由读文。 2、师生探究交流: 随机交流: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指生读。你知道了什么? B、语言转换。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有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看看云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 吸热凝成漂浮越聚越多 B、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雨雪 C、风又是怎么形成的?风——有冷有热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我们利用太阳光可以干什么? B、我们平时是怎样利用太阳光杀菌的?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抓重点词:到处……到处……没有……没有…… 3、师生合作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 四、引出互文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如果近点,地球就像金星一样,热得像一团蒸汽;远点,就像火星,冷得像一个冰的世界。只有地球离太阳的位置刚合适。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位置。

游沙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doc

游沙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游沙湖》出自于《东坡志林》,是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游沙湖》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游沙湖》阅读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游沙湖》阅读题目(一) 1.本文题为"游沙湖",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于是,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作者写词抒怀。 2.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游沙湖》阅读答案(一) 1.得了病(或"得疾") 求医(或"求疗") 同游清泉寺 2.(2分)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游沙湖》阅读题目(二) (1)本文的行文顺序是以________为序,苏轼游记文章的写作特色是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汉语。 ①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②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3)文中写到作者作歌一首,从其"歌"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游沙湖》阅读答案(二) (1)时间感情自然流露 (2)①我在那里置买了田地,因为到沙湖视察田地生了病。②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口,你把眼睛当作耳朵,我们都是一时奇异的人呀!"③谁说人生不会再有年少的时候,你看这里的流水还能往西流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3)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豁达大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可以看出。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习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二)读课文至少3遍,认会“彤、陪”,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彤、霞、陪、趁”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使用: (一)熟读课文,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自学提示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自学提示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自学提示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自学提示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课中(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5、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上林赋》全文配图及翻译

《上林赋》全文配图及翻译 《上林赋》全文共14段,现将各段落按层次和描绘的场景配图如下: 一、第一段: 1.“无是公听然而笑曰”。 这句话单独为一层,主要描写了大臣笑谈天下事的场景。如图: 2.“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故未可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而正诸侯之礼,徒事争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第一段剩下的内容为第二层,主要描写了西汉时期内部各国的势力和形势。如图:

二、第二段: 1.“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这一部分为第二段第一层,主要描写了上林苑的总体形象和植被情况。如图: 2.“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径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一部分为第二层,主要描绘了上林苑周围的河流分布情况,如图: 3.“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这一部分为第三层,主要描写了上林苑河流的景观。如图:

4.“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陕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滭弗宓汩,逼侧泌”。 这一部分为第四层,主要描绘了河流流出山口的壮美景观,如图: 5.“横流逆折,转腾潎洌,滂濞沆溉;穹隆云桡,蜿胶戾,逾波趋浥,莅莅下濑,批岩冲壅,奔扬滞沛“。 这一部分为第五层,主要描写了河流惊涛拍岸的场景,如图:

6.“临坻注壑,瀺灂损坠,湛湛隐隐,砰磅訇磕,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这一部分为第六层,主要描写了河流飞流直下的场景,如图: 7.“驰波跳沫,汩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这一部分为第七层,主要描绘了宁静悠远的河流,如图: 8.“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 这一部分为第八层,描绘了浩大悠然的江流,如图: 9.“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

苏轼《游沙湖》原文、注释及全文翻译 苏轼《游沙湖》全文翻译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当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 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注释: 1.相:察看 2.庞安常:人名 3.颖悟:聪颖,有悟性 4.戏:开玩笑 5.辄:就 6.异人:奇异的人 7.甘:甜 8.萧萧:风雨声 9.子规:杜鹃鸟 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附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③耑:作者的堂侄。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人B.私心C.蹉跎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17.(4分)(1)贬官,降职(2)是,本来是(3)完成,准备好(4)过去的,早有的18.(2分)C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地名)贪

游沙湖

游沙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字,理解文意及重点文言字词“相”。 2.能力目标:质疑答疑,提高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前提下,尝试背诵。教学难点:感悟苏轼疏放、乐观的情怀。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探究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积累,能自主判断并分析一些文言语法现象。 一1、导入: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说“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而另一位文坛名人方方在《喜欢苏东坡》一文中这样评价苏轼:“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都足以证明苏轼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1 、导入 “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黄玉峰《说苏轼》 2、背景: 苏轼为官几起几落,可以说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说起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一场“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贬黄州,在此期间,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官场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颠峰。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两赋一词(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传世名作。那么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他是否一蹶不振了呢?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以后生活的呢?在同一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二、文本解读,品味鉴赏 内容提示:本文的第一段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及作者与庞安常相识过程,第二段写同游清泉寺。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及注释,疏通文意。 2、从题目看,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与一般的游记(如《游褒禅山记》)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特点: a..篇幅短小 b.不以记游为主)(重点不在“游”,在“感”) 3、一起来看一下,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品,它不以记游为主,写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 第一部分写人,写庞安常的“异”。用的字极少,但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使人物个性极为鲜明。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善于抓住他的特点,选取一二典型事例点化成文,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

九年级物理22.3太阳能学案

三、太阳能 【学习目标】1、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2、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用语言表述出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和应用。 1、我们常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长期使用这些能源会不会导致能源危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冬天我们晒太阳是利用了什么能源?它会不会枯竭和污染? 2、举例说明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它有哪些特点? 3、举例说明太阳能有哪些应用?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4---P177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太阳能本质上是能。 (2)、太阳能以形式向外传播。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1)我们今天使用的实际上是远古生物储蓄的太阳能。 (2)我们使用的水能和风能等也是通过转化产生的。 3、太阳能的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强;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弱。 5、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工作电压较低的物品上。 6、在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三者当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 _ __。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阅读课本P174---P177内容,小组结对子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一)、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P175页图22.3-4,说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2、太阳能的来源和优缺点: 3、组内讨论你所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讨论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探究1: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

司马相如《子虚赋》原文及译文

司马相如《子虚赋》原文及译文 楚使子虚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1)。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2),亡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王车架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3)。掩兔辚鹿(4),射麋脚麟(5)。鹜于盐浦(6),割鲜染轮(7)。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唯(8)’’。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

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9),隆崇嵂崒(10)。岑崟参差(11),日月蔽亏。一交一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12),下属一江一河(13)。其土则丹青赭垩(14),雌黄白坿(15),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16),瑊玏玄厉(17),碝石碔砆(18)。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19),芎藭菖蒲(20),一江一蓠蘼芜(21),诸柘巴苴(22)。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23),案衍坛曼。缘似大一江一,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24),薛莎青薠(25)。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26),东蘠雕一胡一。莲藕觚卢(27),菴闾轩芋(28)。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29),玳瑁鳖鼋(30)。其北则有一陰一林:其树楩柟豫章(31),桂椒木兰,檗离朱杨(32),樝梨梬栗(33),橘柚芬芬;其上则有鹓鶵孔鸾(34),腾远射干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2014.4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理清文脉 2、比较《游沙湖》作为一篇游记与《游褒禅山记》的不同之处 3、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

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乌台诗案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太阳》导学案

21、太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带拼音的字词读5遍. 2.加上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就到处是黑暗。 3、请用上“有了……才……”以及“如果没有……就……”两个句式说说太阳与石油的关系。 我展示,我提高。 1、写出雨雪的形成与太阳的关系。 提示:地面上的水→水蒸气→云→雨雪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1、太阳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上“√” 1)、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导学案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理清文脉 2、比较作为一篇游记与的不同之处 3、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

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乌台诗案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和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决预习练习 三、疏通文意并赏析 1、文章第一段写什么?是怎么写的? 2、文中穿插的几句戏言有什么作用?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太阳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难点是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导学指导】 阅读课本154—157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 2.大部分太阳能以和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3.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是我们 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4.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生物体的 能。在它们死后,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和。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 5.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太阳能来,这个过程实际 上是把太阳能转化为能;二是用太阳电池把能转化为能。 6.小组讨论后回答:①说说课本图1 7.3—4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②说说课本图17.3—5和17.3—6中的能量转化。 7.小组讨论后回答:①太阳能有哪些优点?②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哪些?③你知道生 活和生产中太阳能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8.【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15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________下发生________,释放巨大的________。 3.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大部分太阳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辐射。 4.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常见的化石燃料,而这些化石燃料的能源其实都来自于________能。 6.太阳灶是将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能,它的反射面通常要用________镜,以便将太阳光________并________,以获得高温。 7.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的物品上。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③耑:作者的堂侄。④孤:同“辜”。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17.(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 (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

《太阳》预习学案

《太阳》预习学案 《太阳》预习学案1: 一、熟读课文5遍,给二类字注音;画出自然段;总结课文并谈感受。 二、给下列词注音。 摄氏度姓氏野兽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治疗疗效抵达 庄稼麻烦杀害预言预习估计凝成杀菌凝结干涸 三、组词。 差( ) 庄( ) 兽( ) 繁( )蔬( )较( )预( )抹( ) 着( ) 压( ) 鲁( ) 敏( )疏( )咬( )舒( ) 沫( ) 底( )稼( ) 存( ) 值( )麻( )杀( ) 唾( ) 涌( ) 抵( )嫁( ) 荐( ) 殖( )嘛( )刹( ) 垂( ) 勇( ) 四、我会填。( )渴( )死、( )( )不生、( )地叫起来 ( )的世界、( )的水流、( )地放着、 AABC式: ABCC式: AABB式: 五、造句。 匆匆忙忙:. 一瞬间:.

清澈:. 六、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颤( ) 咽( )倒( ) 藏( ) 钻( ) 颤( )咽( ) 倒( ) 藏( ) 钻( ) 悄( ) 传( ) 载( )为( ) 挨( ) 悄( ) 传( ) 载( ) 为( ) 挨( ) 《太阳》预习学案2: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一)学习生字、会组词。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熟读课文,标画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列数字的作用。 三、测试 一、拼一拼,写一写。 chà shìzhuāng jia cún

晋书·左思传 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晋书·左思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晋书·左思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粗野鄙贱的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D.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C.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16《太阳》-部编版

《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 4 个生字,会写“摄、氏”等 9 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日夜不停”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情境导入】 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 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 哪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太阳。我们今天就来通过课文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太阳的知识吧。 聚焦课文 课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具有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然后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知识精讲: 1. 后羿射日——增加趣味性,引起兴趣 小朋友,课文最开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传说呢?对,就是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是不可信的。那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课文要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因为这样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2. 说明方法 小朋友,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叶圣陶曾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所以说,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说明白了。想要说明白了,说明文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说明方法,小朋友们,我们就一起来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把!

(1)列数字 太阳的第一个特点是远。我们来看课文关于距离远的这段描写。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我们发现里面用了很多数字。 明确:这其实就是一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小朋友,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呢?显然列数字的方法更具体确切、有较强的说服力。 (2)作比较 太阳的第二个特点是大。太阳的体积很大。文中是怎么形容它的大呢?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明确: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等于一个太阳的体积。这样说完之后,我们就对太阳到底有多大,有一个直观的想象了。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把地球的体积和太阳的体积作比较。 A. 关联词运用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小朋友,本句运用了“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小朋友,请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保证意思不变。 (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举例子 A. 太阳的第三个特点是热,温度高。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课文写钢铁的这部分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通过举钢铁这个例子来说明太阳的温度到底有多高。 B. 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有了太阳,植物和庄稼才能发芽。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有了太阳,才让远古时代的植物变成煤炭。有了太阳,才会形成雨雪的降落。有了太阳,空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