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哲学生活中必背原理有哪些

哲学生活中必背原理有哪些

哲学生活中必背原理有哪些
哲学生活中必背原理有哪些

哲学生活中必背的哲学原理年级:高二科目:政治时间:3/16/2013 15:55:8 新

哲学生活中必背原理有哪些

答:同学,你好,现提供以下资料供你参考:

一、辩证唯物论有关原理、方法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制约因素:客观上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观上是立场不同,人生观不同,世界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方法论(辩证法部分)

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①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我们要①坚持适度原则;②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6、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

6、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①含义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5认识总是发展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原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发展规律,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4、人的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亦即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6.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同时集体应当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7、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8.人的本质属性原理

[原理内容]: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这是由于: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反对“人性自私论”。

9.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这根本的、决定的作用。(2)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和意志。

1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1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3)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1)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时,就要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①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要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④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12.崇高的理想的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1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4.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②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1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改善两者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天道酬勤系列之《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篇

天道酬勤政治宝典之哲学篇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至三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018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Ⅰ辩证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要求(1)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认识论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①---④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7、真理的特点: 这里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以真理为指导,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要求我们正确对待错误,并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真理。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 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9 “观念的东西不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 2、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 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 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 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 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1 必然性是指 2 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 3 确定的趋势; 4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5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 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2 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3 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 4 存在, 5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6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7 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8 在一定条件下,9 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认识的本质(认识论) 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⑵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⑶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⑷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⑸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⑹实践是检验反映真实与否的唯一标准。 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认识论) 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有区别的: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

范文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 1/ 8

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 2020 年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复习必背提纲(精华版)第二、三、四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个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哲理的应用模式:先表述哲理(原理即世界观,这要求我们+方法论。 )再具体说明题目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这观点。 材料体现有几个哲理,答案就要分几点组织。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即唯物论)(涉及物质和意识、客观和主观规律等概念)单元课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备注:本条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条子哲理,一般分开用)【重点掌握】⑴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可分为二个哲理:【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即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 3/ 8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重点掌握】【原理】: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哲理常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该点只有题材中涉及到意识对人的影响时使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规律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重点掌握】【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广东省华州市第六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1 / 6 2020----2021届高二《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第一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3、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7、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9、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10、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3、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运动变化的中把握事物。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8、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 部分到联系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要从全面的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 (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高考必背哲学原理整理

(必修4)哲学原理整理 一、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3课)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把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7.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8.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辩证唯物论(第4、5课)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原理内容也表述为,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善于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拆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要善于在共性指导下研究个性,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主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方】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影响事物性质,要求我们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恰当处理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

《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归纳(2019.3.5)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第二、三单元)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第4、5课) 一、意识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①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五、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七、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第6课) 一、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这告诉我们真理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如果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B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Ⅰ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一、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是多样的,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四、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五、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强调整体的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作用)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