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一、适应证

1. 肝血管瘤的诊断。

2. 评估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状态。

3. 肝脏的血流灌注评价(如肝血流量测定,肝动脉、门脉血流比的测定等)。

二、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

(一)肝血流灌注显像

1.病人准备: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静脉注射显像剂前1h口服过氯酸钾400mg。

¯,555~740MBq(15~20mCi)肘静脉弹丸式注射。

2.显像剂:常用99m TcO

4

3.显像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置探头于前后位或后前位投影位置,视野包括部分心室、腹主动脉、肝脏、脾脏和肾脏。显像仪配置低能平行孔通用型或高分辨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15%~20%,矩阵64×64或128×128。肘静脉弹丸式注射显像剂的同时启动显像仪进行连续动态显像。每2s一帧,共计 30帧。4.图像处理:对动态影像电影显示或应用ROI技术进行分析。

(二)肝血池显像

1. 病人准备:受检者无需特殊准备。静脉注射显像剂前1h口服过氯酸钾400mg。

2.显像剂:常用99m Tc标记的红细胞,555~740MBq(15~20mCi)。

3.显像方法

(1)显像时间:常规平衡后血池相于注药后5min、15min和30min各进行一次静态影像。延迟相于注药后1.5 ~ 2h进行静态影像,必要时延至4~6h。其采集和处理方法同肝胶体显像。

(2)平面显像:受检者取仰卧位,置探头于前后位或后前位投影位置,或依据病灶在肝内的部位,置探头于最能清晰显示病灶的投影位置。显像仪配置低能平行孔通用型或高分辨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128×128或256×256。

(3)断层显像:受检者取仰卧位,准直器、能峰及窗宽同平面显像,矩阵64×64或128×128。探头旋转360º,每3°~6°采集1帧,每帧采集时间 20~30s。

重建原始图像获得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图像。

(4)图像处理:用3D显示技术,可更直观地显示肝血管瘤的“热区”病变,肝胶体和肝血流与血池显像的对比分析,可对肝内占位性病变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四、注意事项

1. 根据标记红细胞方法的不同,其标记率须达到各方法的质控要求。

2. 需进行肝胶体和肝血流灌注与血池显像时,二者检查时间间隔不宜少于24h。

肝胶体显像的适应症: 1.肝脏大小、位置、形态的评估 2.肝Kupffer's细胞功能评价 3.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部位、大小和累及范围的诊断 4.上腹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了解腹部肿块与肝脏的关系 5.评估术前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肝脏残留功能 6.肝脏弥漫性病变的病情评估和随访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 (一)异常影像:1.肝血流灌注动脉相血流增加(1)全肝普遍增高往往是肝硬化、脉高压形成的表现之一(2)肝内胶体显像缺损区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可作为肝脏实质性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肝腺瘤)的一个特征,但部分血管瘤也有此表现 2.肝血池相: (1)不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异常缺损区在肝血池显像时仍见放射性分布缺损,无血液供应,100%良性病变,如肝囊肿、肝脓肿、钙化 (2)一般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病变区域在肝血池显像中的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组织相近,恶性病变 (3)过度填充:肝胶体显像显示的病变区域在肝血池显像中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二)临床应用: 1.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1)肝癌(原发性与转移性):在肝胶体显像时多呈单发或多发的放射性缺损,在血流灌注影像的动脉相,病灶区域放射性分布明显浓聚(动脉灌注阳性)。肝血池显像为“一般填充”,显示其具有丰富的肝动脉血供 (2)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血窦构成,在肝胶体显像时多呈现为单发的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肝血池显像时,病灶区域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周围组织,这种“过度填充”的影像特点是血管瘤的特征表现,是目前肝血管瘤作术前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3)肝囊肿、肝脓疡:在肝静态显像时同样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放射性缺损区,但因此类疾病病灶区域无血供,肝血流灌注显像及肝血池显像均表现为“不填充”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疾病名称:肝血管瘤(liver hemangioma) 发生机制: 肝血管瘤: 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目前就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血窦有完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线不清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内皮细胞不同程度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肝血管瘤为肝动脉末梢的动脉畸形。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激素在新血管组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推测类固醇作用于血管壁的徽结构——海绵状血管的一部分,可能机制为类固醇如强的松等抑制了血管壁胶原的生物合成;另一方面类固醇具有激发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报道称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同样临床研究证实,女性激素与肝血管瘤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关联。一项长期随访调查表明12.7%女性肝血管瘤患者在随访期间肿瘤增大,但明显增大者只占6.3%,接受激素治疗者有22.7%,其肝血管瘤直径增大,两倍于对照组。以上均说明肝血管瘤的生长和复发与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物,内源性如怀孕等,即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可使肿瘤生长加快或治愈后复发。另有报道肝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率高达78%,VEGF表达越高,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越旺盛,由此肝血管瘤应被视为新生物。但目前对激素在肝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机制尚未了解,有待我们深入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肝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核医学总结

核医学 第一讲总论、甲状腺 ※一、定义、内容及核物理基础 1、※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2、※核物理基本概念: ①核素:凡具有特定质子数、中子数及核能态的一类原子称为核素。 ②同位素: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③同质异能素:有相同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但核能态不同的一类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3、核衰变 (1)核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γ衰变、电子俘获 (2)核衰变规律:衰变公式→Nt=N0e-λt ①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目,也称为放射性强度。国际单位Bq(贝克)。即一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惯用单位Ci(居里) 1 Ci = 3.7×1010Bq 1 mCi = 37 MBq ②半衰期 A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衰变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生物半衰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③常见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99m Tc→6.02小时;131I→ 8.04天;89Sr→50.55天125I→59.7天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防护 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指电离辐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体后所形成的结果。 ②放射性防护: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 A外照射防护三个基本原则:时间、距离、屏蔽 B内照射防护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二、核医学仪器 1、闪烁照相机:γ照相机 2、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利用注入人体的单光子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射线在计算机辅助下重建影响,构成断层影像的仪器。 3、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为显像剂,对脏器或组织进行功能,代谢成像的仪器。 4、功能测定仪: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肾图仪、局部脑血流测定仪、心功能仪 5、其它:活度计,污染、剂量监测仪等 三、放射性药物 1、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药物或制剂称放射性药物,须符合药用要求,即安全、有效而性能稳定。 2、常用的99m Tc标记的脏器显像剂,放射性药品临床用途: 99m TcO4-甲状腺、心血池、血管、麦克尔憩室显像等 99m Tc-MIBI心肌灌注断层 99m Tc-ECD、HMPAO脑血流断层 99m Tc-MAA肺灌注显像、静脉血管造影99mTc-MDP骨骼显像 99m Tc -DTPA肾脏(肾小球功能)显像 99m Tc -EC、MAG3肾脏(肾小管功能)显像99mTc -DMSA肾脏皮质显像 99m Tc -PHY肝脏显像 99m Tc -EHIDA肝胆动态显像 99m Tc -DX105淋巴显像 3、常见诊断与治疗用放射性药物:99m Tc(锝)、131I、125I、201Tl(铊)、67Ga(镓)、111In(铟)、18F、13N、11C、15O;32P 、89Sr(锶)、90Y (铱)、153Sm(钐)等 ※※四、显像原理 ㈠合成代谢㈡细胞吞噬㈢循环通路㈣选择性摄取㈤选择性排泄㈥通透弥散 ㈦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㈧特异性结合 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 ①按显像时间分为: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 ②按部位分为: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③按影像维线分为: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 ④按显影时间分为: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 ⑤按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分为:阴性显像和阳性显像 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不摄取。 阳性显像: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活度高于正常脏器组织的显像。 ※五、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 (一)原理:甲状腺具有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在空腹条件下口服放射性131I后,经胃肠吸收后随血流进入甲状腺,并迅速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其摄取的量及速度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利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获得不同时间的甲状腺摄131I率并生成曲线,以此来评价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二)方法: 1、服药前准备:在接受本检查前停用含碘丰富的食物或药物,以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2-4周。 2、检查当日病人应空腹;口服131I 溶液3-5μci。 3、核素多功能脏器功能测定仪 (三)正常值判断标准 1、一般2-3小时的摄131I率为15%-25% 2、4-6小时的摄131I率为20%-30% 3、24小时的摄131I率为30%-60% 4、2小时-6小时的摄131I率为24小时的50%左右,两者之比值在0.37-0.6之间。

核医学相关专业知识-7试题

核医学相关专业知识-7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核素显像在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价,错误的是 A.核素显像不仅显示脏器的形态、位置、大小等解剖性信息,更重要的是反映该脏器的生理、生化,乃至病理过程 B.核心脏病学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冠心病,特别是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 C.PET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对心肌存活的判断是目前该领域的“金标准” D.对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首次通过法十分有效,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好于超声心动图 E.核素显像的图像分辨率差,图像不如CT、MRI等清晰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对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首次通过法有较大的限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如超声心动图,因为此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仪器的灵敏度及分辨率不高,弹丸注射质量差,采集时间短等。 2.固态食物和液态食物的胃排空开始于什么时间 A.液态食物和固态食物进入胃后即开始 B.液态食物和固态食物进入胃后均延迟一段时间 C.液态食物延迟一段时间,固态食物立刻开始 D.液态食物立刻开始,固态食物延迟一段时间 E.没有一定规律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固态食物和液态食物的胃排空,液态食物立刻开始,固态食物延迟一段时间。 3.下列肝脏占位性病变中血供丰富的是 A.肝血管瘤 B.肝囊肿 C.肝硬化结节 D.肝脓肿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肝血管瘤是血供丰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4.与99m Tc-IDA结构最为相似的生理物质是 A.球蛋白 B.胆汁酸 C.维生素B12 D.胆红素 E.葡萄糖醛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与99m Tc-IDA结构最为相似的生理物质是胆红素。 5.肝血流灌注显像肝影何时出现 A.早于肾脏影 B.早于脾脏影 C.与肾影同时出现 D.与脾影同时出现 E.迟于肾脏影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肝血流灌注显像肝影迟于肾脏影出现。 6.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18F-FDG葡萄糖代谢显像结合评价存活心肌,错误的是 A.灌注、代谢显像均正常,是心肌存活的表现 B.灌注、代谢均缺失,即灌注/代谢匹配,也表示心肌有一定的活力 C.灌注异常,代谢存在,即灌注/代谢不匹配,是心肌存活的表现 D.灌注、代谢均缺失,即灌注/代谢匹配,表示心肌梗死或者瘢痕 E.18N-NH3灌注/18F-FDG代谢PET显像检测存活心肌较SPECT显像方法,如201Tl再注射法、99m Tc-MIBI硝酸盐介入法等更为准确可靠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灌注、代谢均缺失,即灌注/代谢匹配,则表示心肌无活力,是心肌组织完全梗死、瘢痕化的表现。 7.不是消化道出血显像的诊断依据是 A.放射性不随时间移动的热区 B.示踪剂进入肠腔内 C.放射活性随时间增高 D.放射性在消化道内移行 E.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所作的高计数的静态影像中最为清晰

核医学习题汇总(带答案)

临本班核医学习题汇总 一、绪论 1.名词解释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阈值存在。不超过就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无阈值。 2.简答——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2)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选择题: 1.核医学影像与其他影像比较: A.可以反映密度的变化 B.可以反映回声的改变 C.可以反映氢核密度的变化 D.可以反映代谢、血流和功能改变

E.空间分辨率更高 2.核医学显像类型的分类,下列错误的是: A.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 B.局部显像和断层显像 C.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D.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 E.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 3、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____ ____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 A.卢姆加特 B.亚历山大.丹拉斯 C.卡森 D.特克尔 4、1968年美国John Hopkins医学院的Henry Wager教授确立“______”的概念,1969年开始医院的同位素科开始改名为______科。 A.同位素 B.核医学 C.放射免疫 D.核素

二、核物理基础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 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药物于普通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含有放射性,通过药物发射的射线作用达到诊断、治疗以及示踪研究的目的,而不依赖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1.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 A.I-131 B.P-32 C.Au-198 D.Tc-99m 2.放射性核素衰变衰变的速度取决于____。 A.衰变常数 B.放射性活度 C.衰变时间 D.环境温度 E.比活度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____的影响. A.受压力因素 B.受温度 C.受化学状态 D.不受任何环境因素 4.用于显像的放射性药物必须具备的主要性质是______。 A.高能量 B.生物半衰期短 C.选择性的浓聚在靶器官 D.贮存寿命长 简答:

影像核医学在肝脏疾病诊断价值中的研究现状

影像核医学在肝脏疾病诊断应用 摘要:一直以来,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很高,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都对其造成影响。肝脏疾病包括很多,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等。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影像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CT、MRI、B超、内镜等。虽然,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某些疾病中如肝占位性病变、肝炎等疾病不如其他检查方法。然而由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显像剂的开发应用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SPECT、PET的性能不断提高,加之PET/CT、SPECT/CT和PET/MRI 的开发应用,使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肝脏疾病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转移瘤的定位,以及肿瘤放化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均有较其他影像方法和内镜技术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影像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显像黄疸肝脏占位性病变 正文: 1、影像核医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疾病。其原理就是将具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引入人体内,通过成像设备在体外对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γ射线进行采集和处理后获得图像。在肝脏疾病中,影像核医学利用其特性在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肝脏疾病的影像核医学检方法 2.1、肝动脉灌注显像 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标记的红细胞随血流到达肝脏后,立即启动显像仪器连续、快速采集肝动脉灌注显像。这种显像般采用2~3秒每帧的速度连续采集30帧肝动脉灌注动态影像。此种显像方法能了解到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 2.2、肝血池显像 肝血池显像的原理:肝脏是具有丰富血池的器官,应用核素标记红细胞可示踪肝脏内血池变化或血供丰富的病灶。 2.3、门静脉分流显像: 门静脉分流显像有两种:一种是肝胶体显像,其原理是静脉注射放射性胶体类显像剂,约有85%以上可被肝巨噬细胞摄取并均匀地分布于肝实质中。当肝脏摄取显像剂后,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进行肝胶体显像。然后依据显像剂在肝实质影像中的分布,分析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及肝脏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另外一种就是经直肠门静脉显像或十二指肠门静脉显像,显像后根据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绕过肝脏进入心脏的对比,进行半定量分析,可测定门静脉分流指数,心/肝摄取比值等参数。根据肝脏与心脏的放射性比值的变化,估计门静脉分流情况,其分流大小与门静脉压力也有一定关系,可推测门静脉压力的变化。 2.4、胶体断层显像: 原理:由于胶体显像剂同位素锝99mTC-植酸钠等可被肝脏星形细胞和多角细胞吞噬,可显示肝脏结构改变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灶。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应用SPECT在体表连续或间隔一定角度旋转,旋转总度数为360或180,3度每帧或6度每帧。由计算机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三维图像,分析肝脏血池或肝脏结构的变化。 2.5、肝胆动态显影: 是静脉注射可被肝细胞选择性摄取、分泌的肝胆显像剂时,随血流到达肝脏后迅速分布于肝组织中,继而经胆道系统排入肠道。核素显像仪器可以获得显像剂通过肝胆系统的一系列影像。 3、影像核医学在肝脏疾病的应用 3.1、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肝炎综合征鉴别:

肝血池显像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肝血池显像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 效评价的具体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22例, 年龄在21到71岁之间,具有上腹不适、腹胀的临床表现。78例患者均已经做了 B超及CT的检查,最后进行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检查,病灶较大者,也可直 接做平面显像检查,病变在平面显像显示不清或者是病灶较小的患者,追加进行 肝断层显像,断层厚度为6.25mm,横断、矢状、冠状的断层图像。结果应用SPECT检查肝血管瘤,阳性率可达100%;CT检查的阳性率为74.4%、假阳性 率为25.6%;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56.4%,假阳性率为43.6%。结论 SPECF 肝血流-血池显像在对于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诊断以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 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肝血池显像肝血管瘤诊断 肝血管瘤为一种近几年来较为常见的肝脏的良性病变,由于其与肝脏的恶性 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完全不同,所以及时的对肝血管瘤作出准确的诊断来区别于恶 性肿瘤就显得尤其重要。核素肝血池显像技术对肝血管瘤有极其高的诊断价值, 并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在21到71岁之间,具有上腹不适、腹胀的临床表现。78例患者均已经做了B超及CT的检查,最后进 行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检查。 1.2 检查设备 德国西门子ECAM型SPECT仪器,配低能通用型准直器。采用体内核标记红 细胞法,经肘静脉注射亚锡焦磷酸盐(PYP)10 mg,约30min后静脉注入新鲜Tco4 约550~740MBq,包括前位、右侧位以及后位静态显像在内的常规肝血池显像。 1.3 SPECT方法 让患者空腹口服高锰酸钾400mg,随即静脉注射亚锡焦磷酸钠20mg,30min 后,并叮嘱患者按SPECT仪器所显示的病变清晰体位卧于探头下,在肘静脉处弹 丸式注入NaTCO420mg/ <1.5ml,随即以每帧2s连续采集30帧,即为肝血流相,然后在5.15,30min不改变体位的同时各摄入1帧,必要时可延长到1-2h,并加摄左前斜、右前斜、右侧以及后位像,为肝血池显像。弹丸式注射要求注入 到较大的静脉,注射的体积<1.5ml,注射速度要快。在1s内完成注射。 2 结果 2.1 应用SPECT检查肝血管瘤,阳性率可达100%;CT检查的阳性率为74.4%、假阳性率为25.6%;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56.4%,假阳性率为43.6%。 78例肝血管瘤的B超、CT及 SPECT的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 2.2 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后的3~6个月内的心瘤计数比均明显升高 (£=4.8,4.5,4.0;P均<0.01),但升高的程度差异较大,67例患者经治疗 后的心瘤计数比超过了正常心肝计数比的70%,其中7例患者的心瘤计数比趋于 正常的心肝计数比,4例患者治疗后心瘤计数比未达到正常心肝计数比的60%,

核医学显象剂归纳

核医学整理: 第一部分显像剂 心血管系统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成像:201Tl (redistribution) ;99m 存活心肌检测:201Tl;99m Tc-MIBI;(p72)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18F-FDG 心血池显像:FPRNA/ERNA 99m TcO4-;99m Tc-DTPA;99m Tc-MIBI (p76)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131I (p88) 甲状腺静态显像:99m TcO4- (p91) 甲状腺动态显像:99m TcO4- (p95)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全身显像:131I (p96);18F-FDG (p98);99m Tc-MIBI (p99); 201Tl (p100) 甲状旁腺显像:99m Tc-MIBI 甲状旁腺减影现象:201Tl/99m Tc-MIBI + 99m TcO4-(甲状旁腺不摄取)

骨骼系统 核素骨显像:85Sr2+、18F-NaF、99m Tc-MDP(p113) 泌尿系统 肾动态显像:99m Tc、131I的化合物(p135)——肾动脉血流灌注;肾实质功能;肾图:99m Tc-MAG3、131I-OIH——肾浓聚、排出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99m Tc-DTPA 膀胱显像:99m Tc-DTPA 肿瘤显像 肿瘤代谢显像:18F-FDG、其他(P161)、76Ca、201Tl、99m Tc-MIBI(p184)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99m T c-ECD;99m Tc-HMPAO;133Xe等惰性气体。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18F-FDG 脑脊液间隙显像:99m Tc-DTPA 胃肠系统 唾液腺显像:99m TcO4- 异位胃粘膜显像:99m TcO4- 胃肠道出血显像:99m Tc-RBC 胃排空功能测定:99m Tc-SC(硫胶体)、99m Tc-DTPA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一.肝硬化 (1)二维 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 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 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 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 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 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 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 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 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 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 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 二.脂肪肝 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 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 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 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 三.原发性肝癌 1.二维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高,RI>0.70 ✓CEUS:(1)呈现“快进快出” (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 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 环靶征 四.含液性病变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先天性多囊肝 •肝包虫

影像核医学消化系统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消化系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肝动脉灌注阳性 2、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 3、肝血池显像一般填充 4、肝血池显像不填充 5、尿素呼气试验 三、填空题 1、胃食道反流显像是利用含有显像剂的饮料在胃内存留期间,在上腹部——————,观察————————————— 以及—和—————。 2、胃排空显像剂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混匀于————内。 3、当肝脏功能减低时,肝实质显像可见————和———显像明显。 4、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实质显像呈现为放射性分布———区肝血池显像呈————。 5、原发性肝癌肝实质显像多呈现为单发放射性分布缺损,血池显像为———,动脉灌注显像为动脉灌注————。 6、肝胆显像时,肝细胞性黄疸由于受损害的肝细胞摄取和排泌能力减低,故肝脏显影————,而心肾放射性分布 o

7、先天性胆道闭锁患者的肝胆显像特点是:肝脏显影清晰,24h 后肝脏仍显影,胆道系统和肠道—————。 8、胃肠道出血显像前为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口服———和静脉注射———。 9、肝胆显像时,可行—————、—————和—————等介入试验。 10、异位胃黏膜常发生在回肠部的———、————以及———。 四、选择题 (一)A 型题 1、儿童胃肠道出血病灶定位诊断时,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是 A、十二指肠反流显像 B、异位胃黏膜显像 C、99T C-RBC胃肠道出血显像 D、胃肠道X线动脉造影 E、51Cr-RBC胃肠道出血 2、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的医学影象表现是 A、赶血池显像呈部分填充 B、赶血池显像未见填充C赶血池显像呈过度填充 D、肝实质显像呈放射性分布浓聚 E、肝脏肿瘤阳性显像呈放 射性浓聚 3、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肝胆显影象特点是 A、肝脏影象出现和消退延缓 B 、肠道内放射

核医学要点总结

1、放射性核衰变: 原子核只有在中子和质子的数目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时才稳定。当原子核中质子数过多或过少,或者中子数过少或过多,原子核便不稳定。这时的原子核就会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个过程称~或蜕变(简称核衰变)。 2、核衰变的类型: (1)α衰变: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个核素的过程称~ (2)β—衰变:放射性核素的核内放射出β—粒子的衰变。 (3)β+衰变(正电子衰变): β+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不足的核素。可以看做是β—衰变相反的过程,即核中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同时释出一个正电子及一个中微子,故核子总数也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而原子质量数不变。 (4)电子俘获衰变: (5)γ衰变:即γ跃迁/同质异能跃迁,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通过发射γ光子释放过剩能量的过程。 3、韧致辐射: 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货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射线发射出来,称~。韧致辐射释放的能量与所通过介质的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与带电粒子的质量成反比,并且随带电粒子的能量增大而增大。 4、电离辐射的作用机制: (1)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 ①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的断裂而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功能和代谢的障碍。②间接作用:指放射线作用于体液中的水分子,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形成化学性质活泼的产物——自由基,继而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损伤。 (2)电离辐射的继发作用: 5、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时间与剂量成正比。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辐射场逗留。 (2)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与剂量成反比。 (3)屏蔽保护:人与源之间设置防护屏障。根据辐射源种类,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 6、γ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注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γ射线,经过准直器准直进入NaI晶体,使晶体分子受激发产生荧光光子,后入射到光电倍增管,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光电倍增管有多个联极可以倍增光电子,光电子聚集在阳极产生电位差,随之阳极电压又恢复到原来水平,不断重复形成一系列脉冲讯号经前置器放大,再经计算机处理还原成图像或数据。 7、放射免疫分析(RIA): (1)基本原理: ①基础: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Ag)和非标记抗原(Ag,即标准抗原)和被测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核医学报告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 二、肾慢动态显像 双肾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内未见显像剂滞留。 三、DTPA肾图 双肾图a、b、c三段均正常。 C~20~: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 ml/min ) 左:右:总:(总参考值≥68) 1. 双肾血流灌注和功能正常; 2. 双侧上尿路引流通畅。 双肾受损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双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轮廓欠清。 二、肾慢动态显像 双肾显影,位置和大小正常。双肾皮质摄取和清除显像剂速率减低。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显像剂滞留。 三、DTPA肾图 双肾图:a段低矮,b段斜率减低,c段下降缓慢。 C~20~:左 % 右 % (参考值≥40%) 四、GFR( ml / min ) 左:右:总:(总参考值≥68) 1. 双肾血流灌注减低; 2. 双肾功能受损; 3. 双侧上尿路引流未见不畅。 肾静态正常 静脉注射^99m^Tc-DMSA 2小时后行肾静态显像。 后位: 双肾显影,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 双肾内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 双肾未见异常 右肾异常 “弹丸”式静脉注射^99m^Tc-DTPA后即刻行肾动态显像 一、肾动脉灌注显像 左肾血流灌注影像正常;右肾血流灌注影像模糊,轮廓不清。 二、肾慢动态显像 左肾位置和大小正常,皮质摄取及清除显像剂速率正常。右肾位置正常,影像小而淡,皮质摄取和清除显像剂速率明显减低。注药后20分钟及排尿后,双肾盂肾盏未见明显显像

核医学名解和大题重点

核医学 1反向再分布:是指负荷显像为正常分布,而静息或延迟显像出现放射性缺损区;或者负荷显像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静息或延迟显像时其缺损区更为严重。 2.冬眠心肌:由于长期冠状动脉低灌注状态,局部心肌通过自身调节反应减低细胞代谢和收缩功能,减少能量消耗,以保持心肌细胞的存活,当血运重建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 3顿抑心肌:指短时间内血流灌注障碍(2-20分钟)引起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恢复血流灌注后,心脏功能延迟恢复,恢复时间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冠脉血流的储备功能。 4前哨淋巴结:是指首先直接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回流和转移的第一个或第一站淋巴结。若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区域内其他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非常小。 5.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骨骼影像异常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膀胱不显影或轻度显影,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极低。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6“炸面圈”样改变: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呈明显“冷区”改变,而环绕冷区的周围则出现显像剂分布异常异常浓聚的“热区”改变,即呈现“冷区”和“热区”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图像,称为“炸面圈”样改变。 7闪烁现象:是骨转移患者治疗中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在经过治疗后的几个月内,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病灶可呈一过性放射性摄取增加的显像,即“闪烁现象”,并不代表患者病情恶化,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体外分析:泛指以离体组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本中成分或其含量的检测技术。具体在核医学中,它是指有别于体内进行的放射性核素核素显像和核素治疗,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或反应杯中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8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是核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同位素(瓜成叩6):凡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一类原子,被此互称同位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10同质异能素(Isomer):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激发态的原子与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 11放射性核素: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状态的核素。 12.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13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称为电子俘获。 14内转换电子:在原子核内,当质子转换成中子后,有时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其将通过放射出丫射线的形式回复到基态,或把能量转给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发射出来,这种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 15特征X射线(characteristic X ray):在原子核外,内层电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子补入,两电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转换成X射线释放出来,这种x线叫做特征x线。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消化系统

其他主治系列-核医学【代码:345】-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消化系统[单选题]1.梅克尔憩室位于回肠末端,距回盲瓣约()处。 A.2.5~3cm B.0.5~1cm C.1.5~2c(江南博哥)m D.1~1.5cm E.3.5~4cm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梅克尔憩室位于回肠末端,距回盲瓣约0.5~1cm处。 [单选题]2.门静脉输入肝脏的血量占肝输入血量的()。 A.70%~80% B.20%~30% C.50%~60% D.30%~40% E.80%~90%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门静脉输入肝脏的血量占肝输入血量的70%~80%。 [单选题]3.对诊断贲门失迟缓症有较高敏感性的是()。 A.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 B.胃食管反流显像 C.胃排空试验 D.食管通过显像 E.肝胆动态显像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对诊断贲门失迟缓症有较高敏感性的是食管通过显像。 [单选题]4.反流指数GER超过()判断为胃食管反流。 A.6% B.3% C.5% D.4% E.7%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反流指数GER超过4%判断为胃食管反流。 [单选题]5.影响胃排空的主要因素除外()。 A.食物组成 B.患者体位 C.患者体重 D.患者性别

E.食物体积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影响胃排空的主要因素:①食物组成;②体积;③重量;④热卡; ⑤食物颗粒大小;⑥一天中的不同时间;⑦性别;⑧体位;⑨负荷;⑩药物。[单选题]6.单纯液体试餐的正常胃排空时间T1/2为()。 A.15~25分钟 B.3~4分钟 C.10~20分钟 D.5~10分钟 E.20~30分钟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单纯液体试餐的正常胃排空时间T1/2为10~20分钟。 [单选题]7.99m Tc硫胶体在血清中的半衰期T1/2约为()。 A.15分钟 B.3分钟 C.8分钟 D.6分钟 E.20分钟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99m Tc硫胶体在血清中的半衰期T1/2约为3分钟。 [单选题]8.99m Tc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中,可用来鉴别小肠出血的位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胰高血糖素 E.生长激素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99m Tc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中,可用来鉴别小肠出血的位置的是胰高血糖素。 [单选题]9.99m Tc标记红细胞消化道出血显像可以探测到出血率低达()的出血部位。 A.0.1m1/min B.0.05m1/min C.0.01m1/min D.0.5m1/min E.1.0m1/min 正确答案:A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考试:2021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真题模拟及答案(3)

核医学技术中级职称考试:2021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真题模拟及答案(3) 共172道题 1、下列哪项是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剂延迟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优点?()(单选题) A. 可用于AFP防性肝癌的定性、定位诊断 B. 定性阳性率为50%~60%左右 C. 肝门区肿瘤因受胆道系统影响而难以检出,容易漏诊 D. 虽可检出2cm以下肝癌病灶,但检出率较低 E. 局部胆汁淤滞造成的假阳性 试题答案:A 2、肝胆动态显像时为减少胆囊不显影引起假阳性,可以采用()。(单选题) A. 哌替啶 B. 解热镇痛药 C. 地西泮 D. 缓慢静脉注射(3分钟以上)Sincalide E. 静脉注射呋塞米 试题答案:D 3、下列药物不是肝胆动态显像的显像剂的是()。(单选题) A. 99m Tc-Mebrofenin B. 99m Tc-IDAS C. 99m Tc-EHIDA D. 99m Tc-PAA

E. 99m Tc-MIBI 试题答案:E 4、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介入试验常用的介入因素除外()。(单选题) A. CKK B. 脂餐试验 C. 吗啡 D. 苯巴比妥 E. 地西泮 试题答案:E 5、肝胆延迟显像中发现病灶处放射性逐渐增高考虑为何种疾病?()(单选题) A. 转移性肝癌 B. 肝血管瘤 C. 原发性肝细胞癌 D. 肝囊肿 E. 肝硬化结节 试题答案:C 6、正常人肝胆动态显像胆囊一般在多长时间显影?()(单选题) A. 45分钟内 B. 5分钟内 C. 30分钟内 D. 10分钟内 E. 60分钟内 试题答案:A 7、下列哪种疾病99m Tc-RBC肝血池显像,呈过度填充?()(单选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