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智能配电网专项规划

智能配电网专项规划

智能配电网专项规划
智能配电网专项规划

智能配电网专项规划

配电自动化规划

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供电企业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可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改进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能力,降低配电网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配网调度人员实施配电网监控、事故处理、可靠性分析、运行统计和业务培训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日益成熟,通过对十多年国内外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供电企业对配电自动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出了五种建设模式:简易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智能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近年来分别推出了一系列的配电自动化相关标准和规范,IEC 61970/61968等国际标准在我国的应用也逐步深入。2009年开始国内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又开展了新一轮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试点,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国内的县级电网都属于配电网范畴,县级供电企业一般承担了110kV /35kV高压配电网的调度管理,同时承担城镇10kV中压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县级中压配电网特点:城镇人口密集负荷高的区域以环型供电方式为主,城郊和乡村采用辐射型供电方式为主,馈线自动化实现的方式可以综合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模式。

基本思路

配电自动化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

(1)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在电网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供电条件、供电水平、电网结构和用户性质,因地制宜的选择方案及设备类型。

(2)重要用户多,负荷密度高,线路走廊资源紧张,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较

为敏感的区域是首期实施自动化的区域。在实施前必须经过电网改造,使供电半径趋于合理,网架和设备得到加强。

(3)负荷密度小,虽经改造但网架结构薄弱,线路间不具备互连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应按自动化目标规划,视条件分步实施。

(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须首先满足配电自动化基本功能,在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扩展管理功能。

(5)配电自动化通讯建设应与调度自动化通讯、集中抄表系统通讯等结合起来,并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裕量。

(6)主站系统设计应遵循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容错性,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配电自动化现状

通讯网以县调为中心,光纤网络辐射10个供电所8个变电站。结合原有载波通讯实现我旗范围内的自有5座变电站及代管3座变电站的所有通讯,实现了以太网、调度电话、MIS系统等模块的通讯。

电力通信光网络基本建成,以155M为主。

主要传输网:电力公司的传输设备以华为为主,其中调度大楼现有3台华为PCM,2台华为光设备。110kV变有载波通讯。

通信存在的问题

(1)新建城关站建成后,以太网接口与光口板不足,需要增加汇聚以太网板及光口板。

(2) 110kV变与县调度无光设备,已载波设备为主。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

电力公司配网调度自动化基础薄弱,目前尚无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和子站系统。配电网中环网柜、分支箱,落地式开关大多数没有预留自动化接口,环网柜中不具备有CT、PT、及电动操作机构。

目前已计划于2011年对1回线路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中将对大用户区域内1回出线实现馈线自动化功能。

电力公司目前与配网相关的应用系统有营销管理系统,GIS系统。

配电自动化规划方案

在分析配电网现状及其他城市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扎稳打的建设思路。首先建立坚强的10kV配电网络和具备自动化功能的一次设备;其次建设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借助配电监控小系统的管理,完善网络的基本图形、建立数据资料库,提高电力公司配电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馈线自动化和小系统组合的方式具体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建设以电压型为基础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利用RTU自身所具有的智能化检测功能,与开关设备配合,共同完成故障区段的隔离、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并且利用站内故障区段指示设备,通过计算站内断路器合分闸时间,判断出故障区段并通知运行人员检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无需通信系统,利用杆上设备自身智能化功能就能够独立完成架空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这一阶段的完成,可减少停电区间,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了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

(2)在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基础上,同时建设简易实用的配电监控管理主站小

系统,实现对馈电线路自动化开关的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达到提高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降低运行费用和运行人员劳动强度的目标

配电自动化一次设备和终端配置方案

主干线路推荐具备就地故障隔离功能以VSP5开关及配套设备构成的电压—时间型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支线线路推荐采用具备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和自动隔离相间短路故障的用户分界负荷开关及配套的控制器。

主干线路上的设备具备利用设备本身的智能功能来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区段、非故障区段自动恢复供电的馈线自动化功能,通过在主线路采用VSP5开关设备进行合理分段后,设备可以自动实现线路故障的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快速实现减少停电区间、缩短停电时间的要求,提高区域供电可靠性;支线线路上的设备可以自动切除单相接地故障和自动隔离相间短路故障,可以有效地减少支线线路及用户设备故障引起主干线路上的停电,从而大大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设备基本构成和技术参数

本方案采用的配电自动化设备由以下设备构成: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FZW28-12/630(VSP5);

电源变压器: SPS2-10/220

一体化遥控终端: D23PD/A

各设备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的基本特点如下: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FZW28-12(VSP5)采用真空灭弧室灭弧、SF6气体外绝缘结构,引出线采用密封电缆头结构,外带连接绝缘导线,具有体积小、免维护、安装方便等优点。开关具有手动、电动两种操作方式。在手动方式下,开关可以由操作人员在现场手动操作实现合、分。在自动方式下,开关在电网来电或RTU 发出合闸命令时,自动合闸;在电网掉电时无压释放,或RTU发出分闸命令时分开;在遇到故障时,RTU自动闭锁,使开关处于分闸状态。

开关内置三相测量CT,变比为600/5A或1A,精度0.5级,可以满足今后升级时计测的需要。

电源变压器SPS2-10/220的主要作用是为开关和控制器提供操作电源和检测信号以及满足将来计测的需要。这种供电方式可以避免户外控制器采用蓄电池作为供电电源所带来的维护和蓄电池性能不稳定的弊端。每组PT包含一个单相PT,安接在电源测。

一体化遥控终端单元RTU 具有智能化故障查寻、就地隔离功能和远方通信功能。RTU产品设计严谨,工业化程度高,结构具有全免维护特点,采用全密封镀金航空接插头,性能优越。

RTU既有远方通信功能又自带就地保护功能,可以实现就地手动操作和远方控制操作。

其就地保护功能包含了时限顺送/逆送功能:时限投入、时限锁定、瞬时加压锁定、两侧电源锁定;设备用于分段点和环网点功能可选功能。

其远方通讯功能可以实现“四遥”:

遥控:开关的“分”、“合”控制;

遥调:X时限设定、模式设定(分段或环网);

遥信:开关状态、RTU状态、开关两侧电源情况等;

遥测:开关两侧电压、相位差、三相电流。

设备应用原理

本方案推荐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压—延时方式。

对于分段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工作时开关为常闭状态。当线路因停电或故障失压时,所有的开关都打开。在第一次重合后,根据控制器设计的延时设置,线路分段一级一级的投入,直至投到故障段后线路再次跳闸,故障区段两侧的开关因感受到故障电压而闭锁。当站内断路器再次合闸后,正常区间恢复供电、故障区间通过闭锁而隔离。

对于联络点位置的开关,在正常时感受到两侧有电压时为常开状态,当一侧电源失压时,该联络开关开始延时进行故障确认,延时时间整定值为故障侧线路完成对故障确定并闭锁的时间。在延时时间完成后,联络开关投入,后备电源向故障线路的故障后端正常区间恢复供电。

一条馈线上的杆上设备与变电站内的出线断路器配合,通过重合闸后各开关控制器检测的两侧电源状态,来决定管理区段是否故障、控制器是否应当闭锁,再通过计算断路器从合闸到分闸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出引起线路跳闸的线路区段,由站内的故障指示设备指示出发生故障区段,通知运行人员检修。通过这种方式,线路实现了故障区段的隔离、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恢复,并迅速通知站内人员故障发生区段,进行电力恢复。

图为环网供电的故障隔离过程。

图环网供电的故障隔离过程

图所示手拉手线路为例,CB1、CB2分别为线路站1和站2的出线断路器,线路上分别安装了开关PVS“B”“C”“D”“E”“F”“G”,其中除作为联络开关的“E”为常开开关外,其余在正常工作时为常闭。这些开关的控制器具有延时设置键,根据线路的状况,分别将“B”“C”“D”“F”“G”的控制器延时设为7s、7s、7s、7s、7s,表示当各级开关在感受到一端来电时,通过上述的延时时间完成关合,而环网点开关“E”的控制器延时时间设置为45s。

下面给出了当线路c区段发生短路故障时,整条线路的工作过程。

(1)在正常状态下,CB1、CB2和除PVS“E”以外的所有开关均关合。

(2)假设当故障发生在c段,因短路引起断路器CB1跳闸,PVS“B”、PVS

“C”、PVS“D”因失压而同时断开。这时,PVS“E”的控制器因感受到一侧掉电而开始计数。

(3)断路器CB1经过延时后重合闸,开关顺序延时关合至PVS“B”。

(4)当关至PVS“C”时,因再次关合短路点引起线路再次跳闸。这时,PVS “C”和PVS“D”因感受到其区间故障而锁扣。

(5)CB通过再次重合闸,顺序延时将正常区间恢复供电。

(6)环网点开关PVS“E”在计时过程中始终未感到一方的供电,因此,在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关合PVS“E”,由CB2给位于故障区间后端的正常区段d。

通过上述工作方式,系统完成环网结构的供电恢复。

设备与变电站断路器重合闸配合原则及实现方式

本套设备与站内出线断路器实现二次重合闸配合使用,第一次重合闸,判定故障区间开闭所故障线路前后开关,第二次重合闸恢复故障前端正常线路的供电。同时因为控制器有一个 3.5秒的故障确认时间,故重合时间一般设定为5秒,大于3.5秒的故障确认时间。特别说明:应用该套设备时并没有比常规方式多进行了一次重合,其第二次重合是恢复送电的过程,相当于常规方式第一次重合失败后派人修复故障后恢复送电的操作。

馈线自动化设备布置与应用

本次馈线自动化改造实施范围是将四子王110kV变电站和城关35kV变电站手拉手联络的线路进行合理分段,将线路按照1.5km处安装一台分段开关布置,达到快速实现减少停电区间、缩短停电时间的目标,有效地减少主干线路上的停电范围。

馈线自动化设备布置方案

馈线自动化及通信建设是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当部分工作需要线路停电才能施工。因此馈线自动化及通信建设宜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四子王110kV变电站

FD1923政府线

FD4

FD5

FD2

FD3

FD6

城4线FD11

FD7FD9

城1线

921乌兰花线

FD12城2线

城3线

FD14

FD16

FD13FD15

FD8FD10

FD17

FD21FD22

FD18

FD19

FD20

922南梁线城关35kV变电站

分段开关

联络开关

图 配电自动化改造接线示意图

馈线自动化设备与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通信方案 通信设计原则

(1)开放性: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及系统设备均应具有标准的通信接口及多种标准的通信规约,可以与各种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实现无缝连接。通信系统能随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功能变更、电力线路调整而方便的扩充和升级,并能适应以后配网自动化系统大规模扩展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连;

(2)先进性:采用目前国内外配网自动化工程实践中最先进、成熟,适合国情、适合具体应用的通信技术;

(3)经济性:采用具备尽可能高性价比的通信方式与通信设备;

(4)兼容性:可随着城市电力容量的扩展、改造而方便的进行调整,兼容不同的技术和各种通信介质,能与不同的国内外厂家的产品配套使用;

(5)可靠性:通信是自动化系统的神经,无论选择哪一种通信方式,可靠性都应该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通信设计

(1)建设方案

对于主干线路实现“三遥”功能的终端设备通信方式采用光纤自愈双环网方式。

图8-3为主站—终端用光纤双环自愈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8-3 主站—终端用光纤双环自愈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2)通信配置

表8-1 通信配置

序号设备名称

1 通信光缆ADSS(12芯)/ GYFTY(12芯)

2 光Modem

配电监控管理主站小系统配置方案

总体目标

实现电压型线路故障快速定位。区馈线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作为四子王旗电

力公司配电设备的监控、管理中心。实时监控SCADA功能,实现配网设备的监视和控制。该系统能够实现配网故障检测分析处理,实现调度辅助决策。该系统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动作时发出告警和短信,根据变电站开关变化SOE,计算电压型线路的故障区间,给调度和维护人员提供设备异动信息,方便快速处理问题。

电力公司配电监控管理系统软、硬件采用成熟、标准、先进的方案和产品,系统具有开放性、安全性、可集成性和易维护性,能够与将来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口,避免重复的接入和调试。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采用单机结构,配置1台无线通信服务器和1台监控主机,以及短信模块、网络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

主站小系统实现功能描述

(1)SCADA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

与终端(FTU)通讯,支持多种规约。实时采集开关设备的遥测、遥信等数据。具体包括:

遥测量(有功,无功,电压,电流,温度,功率因数等);

遥信量(开关,保护信号,远方、就地状态等);

终端记录的SOE事件信息;

采集其他自动化设备及其它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网络传来的非实时数据。具体包括:

GPS系统时钟同步信号

采用动态通信规约库,支持国内外通用的各种通信规约,支持非通用通信规约的开发扩充。常用规约:

新部颁CDT规约(DL451-91)

IEC101接收/转发规约

IEC-870-5-104

支持全双工方式通讯,传输速率300,600,1200,2400,4800,9600bps 可选。

支持以太网络通信方式接入配电自动化设备

能够接收处理不同格式的遥测量,遥信量,电度量,并处理为系统要求的统一格式。

能够接收处理FTU记录的SOE事件信息并可按照时间顺序显示

能处理对配电设备的遥控、遥调等下行信息。

具有通讯过程监视诊断功能,能够:

具有通道中断报警功能

显示相应通信规约报文

显示通道运行状态

具有与GPS设备接口,实现与卫星时钟(GPS)的对时。

数据处理

遥信处理

可对每个遥信量进行逐个定义,用汉字表示开关、刀闸名称

开关状态人工置数

可对遥信进行取反

遥测处理

遥测工程量转换

越限报警处理

遥控和遥调

可对各FTU接入的开关正确控制;

遥控和遥调具备权限设置;

操作使用对话框进行,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遥控操作时,可以要求核对设备的相关辅助信息;

主站向FTU发出的所有遥控命令都在显示画面上操作。遥控操作的每个步骤完成后,自动记录操作过程。记录内容包括:遥控对象名称,操作员名,遥控性质,命令发出时间,遥控执行结果等信息;

对遥控操作过程中的系统信息或操作信息具有储存、打印、查询功能。

控制过程主要由调度员人工启动,可以在单线图上进行,也可以在相应的设备列表上进行。

告警处理

事故时声光或语音报警等;

当越限告警时,可通过报警窗口显示,并根据需要打印记录;

各种事项告警。

事件顺序记录(SOE)

事件顺序记录(SOE)以毫秒级时标记录线路开关或继电保护的动作,它们由变电站或配电终端设备形成,传送至主站。主站将接收到的事件顺序记录保存在历史事件库中。主站系统提供历史事件浏览工具,可按照厂站、时间等显示或打印事件顺序记录,供调度人员按照设备动作的顺序分析系统的事故。

SOE记录包括日期、时间、厂站名、事件内容和设备名,主站系统按照设备动作的时间顺序,将SOE记录保存到历史数据库中。

人机联系子系统

统一的窗口风格;

可灵活设计系统监控画面;

显示的画面类型:配电系统图、站端接线图、曲线图、棒图、系统配置图、用户自定义的各种画面等显示形式。

显示内容

遥测、遥信(开关、保护信号等)等;

操作员执行的所有操作都应严格受到权限的控制,没有相应操作权限的操作员无法执行相应的操作。

时钟同步

主站系统定时或人工与各测控终端对时。

短信告警功能

系统在收到用户分界开关变位、零序接地、相间保护动作信号后,能够以短信形式通知相关人员。

短信通知按照权限来设置,可按照设备、出线、变电站为单位,进行短信通知的设置,可设置多个电话号码。

短信通知的内容包括:时间、设备名称、信息类型、信息动作种类(合、分、动作、复归等)、线路设备维护人员电话等。

具有短信模板设置功能,可按照设备类型进行短信模板编辑设置。

(2)实时数据管理功能

可查看所管理的用户分界开关模拟量、遥信量、参数等;

模拟量显示名称、原码、工程值、系数等信息;

遥信量显示名称、原码、取反标志等信息;

参数显示名称、参数值等信息;

可以读取设备运行参数,并修改;

可以修改设备系数、取反等相关信息;

可进行遥控、对时处理。

(3)历史数据管理功能

把遥信变化信息、SOE信息、遥测越限信息,保存在历史库中;

系统可对这些信息进行查询、统计分析,导出EXCEL、打印;

按照名称、编号、终端地址、事项类型、事项时间等,对事项进行查询统计,并导出报表和打印;

统计用户分界开关动作次数,可按设备、动作类型等分类查询统计。

(4)设备录入维护功能

提供灵活的设备录入工具,维护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名称、设备所属区域(供电公司、变电站、线路)、设备出厂编号等;

可维护设备通信的相关参数,包括:设备电话号码、链路地址、通信规约、连接主站IP、端口号等;

可维护接入终端类型,支持不同厂家的FTU设备;

可维护遥信、遥测、参数等名称信息;

提供不同的通道、终端、设备查询方法,列表显示维护的设备信息。

硬件及软件配置方案

图系统结构示意图

(1)硬件及软件配置要求

监控主机

完成接入所有的配网终端的规约处理和数据采集,实现人机界面、数据处理、短信转发等SCADA功能。采用一台商用PC计算机来完成。

表监控主机技术要求

CPU 1个Intel酷睿双核CPU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

内存4G

时钟速度大于2.66GHz

硬盘大于160GB

网络接口2个100/1000M网口

无线通信服务器:完成无线模块登录、监视处理,负责无线通道的建立、维护,转发监控主机和配电终端数据。采用一台商用PC计算机来完成。

表无线通信服务器技术要求

CPU 1个Intel酷睿双核CPU

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

内存4G

时钟速度大于2.66GHz

硬盘大于160GB

网络接口2个100/1000M网口

网络设备:由两台交换机和一台防火墙组成,完成网络交换接入。还配置一台短信模块,负责发送短信。

交换机采用CISCO2960交换机,防火墙采用国产设备,选用H3C公司的防火墙,短信模块采用标准GSM的MODEM。

(2)硬件配置方案

表网络设备硬件配置方案

序号名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数量

1 通信及采集服务器PC计算机或工作站,Intel双核CPU,4G内存,160G硬

盘,2个网络接口,

集成声卡、显卡,DVD-ROM,22寸液晶显示器。

1台

2 监控管理工作站PC计算机或工作站,Intel双核CPU,4G内存,160G硬

盘,2个网络接口,

集成声卡、显卡,DVD-ROM,22寸液晶显示器。

1台

3 短信模块四信FH1003短信模块1台

4 交换机CISCO 2960-24TT 2台

5 防火墙H3C SecPath F100-S(100-240VAC)

防火墙(吞吐量100Mbps,不少于4个100M电口(2内

网、2外网),包过滤,NAT,用户认证,日志审查,入

侵检测)

1台

(3)软件配置方案

表软件配置方案

序号名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数量

1 数据库SQLSERVER2000数据库软件1套

2 操作系统Windows XP 2套

3 SCADA功能软件1套

4 无线通信功能软件1套

5 短信转发功能软件1套

6 监控管理应用软件1套

7 设备维护功能软件1套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

馈线自动化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

表8-6 馈线自动化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备注

1 馈线自动化设备

(SPS+RTU)

套23 3.0 69.00

2

用户分界负荷开关

(开关本体+控制器)

套22 4.8 105.60 预留分支线新增开关

3 馈线自动化设备

(SPS+TTU/FTU)

套107 3.0 321.00 合计495.60万

通信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

通信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单价(万)小计(万)备注

1 通信光缆ADSS(12芯)

/GYFTY(12芯)

km 94.41 3.2 302.11 ADSS12芯

2 光Modem 台25 0.6 15.00 主光Modem +主干线开关数量

合计289.62万

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及支持软件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

配电监控管理小系统及支持软件设备明细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名称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

1 硬件

通信服务器1台 3.0 3.0 监控管理工作站1台 3.0 3.0 短信模块1台0.2 0.2 交换机2台 1.5 3.0 防火墙1台 3.0 3.0

2 软件

SCADA功能软件1套9.0 9.0 实时、历史数据库软件1套 5.0 5.0 无线通信功能软件1套 3.0 3.0 短信告警功能软件1套 2.5 2.5 监控管理软件1套7.5 7.5 设备维护管理功能软件1套 5.5 5.5

3 安装调试系统搭建、数据录入、安装调试1套 3.0 3.0

合计47.70万元

配电自动化投资汇总

表配电自动化投资估算汇总表

序号设备名称投资估算(万元)

1 馈线自动化成套设备495.60

2 通信设备302.11

3 配电监控管理系统47.70

4 投资总估算845.41万元

电动汽车充电站专项规划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县级以上城镇人民政府要制定规划,优先在城镇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不仅对当地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就业市场。完善高效的能源供给网络是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又是智能化电网的重要发展环节。充电站的建设需要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模式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规划、布局方面也

要考虑如何与城镇电网紧密结合。

规划原则

遵照国家对汽车产业的调整以及能源的节约办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关政策规划、标准与规定,汽车充电站专项规划原则如下:

(1)全面规划,考虑长远发展,使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项目效益;

(2)充电站建设坚持“再生利用,节能环保”的原则,达到社会、环境、经济三重效益的最大化;

(3)考虑到未来发展变化,在设计上留有中远期发展空间;

(4)充电站的规划应与电网规划紧密结合,以保证充电站的供电质量与可靠性,同时不对公网造成谐波污染。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简介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技术和使用特性,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充电方案的选择,现今普遍存在常规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3种模式。

常规充电

常规充电(普通充电)充电电流较低,约为15A。常规蓄电池的充电方法都采用小电流的恒压或恒流充电,一般充电时间为5~8h,甚至10~20h。

(1)优缺点分析

常规充电模式的优点为:尽管充电时间较长,但因为所用功率和电流的额定值并不关键,因此充电器和安装成本比较低;可充分利用用电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可提高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常规充电模式的主要缺点为充电时间过长,当车辆有紧急运行需求时难以满足。

(2)适用范围

设计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尽可能大,需满足车辆一天运营需要,仅仅利用晚间停运时间充电;由于常规充电以相当低的电流为蓄电池充电,因此在家里、停车场和公共充电站都可以进行;常规充电站一般规模较大,以便能够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快速充电

常规蓄电池的充电方法一般时间较长,给实际使用带来许多不便。快速充电电池的出现,为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快速充电又称应急充电,是以较大电流短时间在电动汽车停车的20min~2h 内,为其提供短时充电服务。一般充电电流为150~400A。

(1)优缺点分析

快速充电模式的优点为:充电时间短;充电电池寿命长(可充电2000次以上);没有记忆性,可以大容量充电及放电,在几分钟内就可充70%~80%的电;由于充电在短时间内(约为10~15min)就能使电池储电量达到80%~90%,与加油时间相仿,因此,建设相应充电站时可不配备大面积停车场。

缺点在于:充电器充电效率较低,且相应的工作和安装成本较高;由于采用快速充电,充电电流大,这就对充电技术方法以及充电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计量收费设计也需特别考虑。

(2)适用范围

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适中,即在车辆运行的间隙进行快速补充电,来满足运营需要;由于相应的大电流需求可能会对公用电网产生有害的影响,因而快速充电模式只适用于专用的充电站。

机械充电

机械充电即电池组快速更换系统,是通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组来达到为其充电的目的。由于电池组重量较大,更换电池的专业化要求较强,需配备专业人员借助专业机械来快速完成电池的更换、充电和维护。

(1)优缺点分析

机械充电的优点为:电动汽车用户可租用充满电的蓄电池,更换已经耗尽的蓄电池,有利于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也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对更换下来的蓄电池可以利用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了充电成本,提高了车辆运行经济性;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解决了充电时间乃至蓄存电荷量、电池质量、续驶里程长及价格等难题;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组中单电池的问题,进行维修工作,对于电池的维护工作将具有积极意义,电池组放电深度的降低也将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寿命。

这种模式应用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是:电池与电动汽车的标准化;电动汽车的设计改进、充电站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电池的流通管理等。

(2)适用范围

车辆电池组设计标准化和易更换;车辆运营中需要及时更换电池来满足运行,充电站中电池充电和车辆可实现专业化快速分开;由于电池组快速更换需要专业化进行,因而电池组快速更换模式只适用于专用的充电站。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充电模式各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应用中,可以将上述三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实际的行驶要求。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原则

(1)充电站规划要符合国家、地方有关充电站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要与城镇总体规划、城镇交通规划相协调。

(2)根据充电站的服务特性,其规划布局要遵循“面线结合”的原则。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目前的充电站布局原则:县乡道由各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指标标准;镇区充电站服务半径应控制在0.9公里~1.2公里之间。

(3)充电站的位置要满足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交通安全、消防规定等要求。

(4)充电站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5)充电站规划布局需具备一定的弹性,既能满足近期需求,又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建设规模及投资

建议在建设1~2座机械快换充电站,用于电动公交车能量供给,并且在充电站中建设一部分快充装置,用于小型电动车能量供给。

电动公交车机械快换充电站整体布局如图8-4所示。

图8-5 充电站整体布局图

每座充电站设计满足10辆电动公交车运营需求,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充电站建设初期要预留一定的场地,作为将来扩建用地。前期10辆电动公交车采用电池集中更换的方式。

充电区域主要为电动公交车电池充电,每个充电站配置30kW电池充电系统10套,同时装设应急整车充电机1套,功率75kW;安装15个10kW交流充电桩,面向小型电动汽车充电。考虑换电池机器人及相应配套设备的用电需求,充电站最大功率小于1000kW。

充电站设计采用两路10kV线路供电,分别从不同变电站的10kV公用线路接入,线路和配变设计须满足“N-1”要求。

单座充电站投资费用估算如表8-10所示。

表8-10单座充电站投资费用估算表

序号类别子项目规格单位数量单价(万元)小计(万元)

1 电池充电系统

充电机30kW 台10 25 250 充电机架-- 个10 0.5 5

2 应急整车充电

充电机75kW 台 1 18 18 直流充电桩-- 台 1 3 3

3 交流充电桩-- 10kW 台15 10 150

4 电池维护设备电池充放电机-- 台 1 30 30

5 电池更换系统-- -- 套 2 85 170

6 计费系统-- -- 套 1 20 20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中心城区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研究

中心城区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27T16:23:08.2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董彬彬 [导读]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而配电网身为电力系统中连接供电厂与用户的桥梁,其的运转水平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水平。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信宜供电局 525300)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撑,而配电网身为电力系统中连接供电厂与用户的桥梁,其的运转水平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水平。如今,城市的中心区域配电网往往会承担着高负荷、高密度等供电任务,处于整个配电网的核心区域,所以对于中心城区配电网的建设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随着各项先进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如今的配电网已经再向着全面智能化的道路不断的前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与学识,从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分布式电源等领域进行着手,深入的探讨如今智能配电网在中心城区的建设与探究,以期望可以为我国的智能配电网系统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中心城区;智能配电网;改造研究 智能电网作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目前电网建设的研究热点。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建设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1.智能配电网规划目标的构建 1.1网架和设备的规划 配电网是由架空配电线路或电缆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补偿电容器、开关柜、各种开关设备等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和计量仪表、通信和控制设备等二次设备组成。配电网架规划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第一步。 1.1.1网架规划 网架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要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接线清晰可靠;正常供电方式能满足N-1准则,特别重要用户能满足N-2要求,N-1率达到100%。线路接线方式以双联络为主,单联络为辅,原部分复杂的多联络方式将按上述两种接线方式进行重组或优化改造。改造完成后,环网率达到100%,开关设备自动化比例达到100%。 1.1.2设备规划 对运行年限较长及运行状况较差的10kV开关柜进行更换,使之满足配电自动化建设要求;在现有运行状况良好但不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环网单元、配电室开关柜的10kV开关柜加装电动操作机构、CT、辅助接点、故障指示仪等;业扩及城网改造设备,将按照配电自动化要求进行配置;改造完成后,试点区域内10kV线路设备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1.2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电源目标: 分布式电源一般来说是一些分散在用户附近的小型发电单元,有风力发电、微型燃气轮机等。通常情况下,分布式电源不需要高压配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需要中压或者低压的配电,而且自身具有波动性和随机选,并没有固定的数值。这也构成了智能配电网的另一个建设目标“即插即用”。想要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先了解其的特性。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并不具备准确测量的能力,往往有着很大的随机选和波动性,很容易让电网的运行造成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带来深远的影响。因而在智能配电网系统中需要建立动态实时系统,要全天候的无时不刻的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时的监测其的运行状态和功率因素等数值。 微网目前也是智能配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用其的自身特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分布式电源的可靠性,提升电能的传输质量,并能提高对能源的使用效率。构建微网智能系统时,要通过静态开关实现和电网的联通,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自主的选择并网还是孤岛,并能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得出结论,有效的实现两种运行状态之间的不断转换。 2.中心城区智能配电网建设与规划研究 2.1与城市发展环境相协调的智能配电系统建设规划研究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愈发紧张。配电系统规划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在配电系统规划中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和视觉美化因素,同时合理地利用土地等紧张资源,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优化资产利用率。实际规划中应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实地调研典型城市的配电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衔接情况,归纳分析城市发展对配电系统规划资源和环境约束,提出优化配电系统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的建议方案。研究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挖掘和规划方法、城市地区电缆接线模式、无功配置、中性点接地方式、继电保护和配电自动化方案;研究提高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的视觉相容性的方法等等。 2.2智能电网新型负荷特性下的负荷分析预测研究 用户互动是智能电网的一个显著特征。传统电网中绝大部分中低压配电用户都无法主动参与电网运行控制,且只有少量大型工业用户能够参与负荷调控。在下一代智能电网中,借助双向通信与网络技术,中低压配电用户能够根据实时的电价信息选择用电设备的开关时间,从而在高峰负荷时产生平移负荷消峰作用。这将从根本上对改善负荷曲线、提高电网利用效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智能电网中大量中低压用户与大量储能设备(例如电动汽车)的参与电网互动为负荷曲线的改善提供了可能,这部分负荷调控潜力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能够达到10~20%以上,将可能进一步改善负荷曲线。这对缓解城市地区供电紧张、挖掘电网供电潜力具有重要价值。负荷分析和预测是电网规划的基础和依据,研究智能电网的新型负荷特性与负荷预测方法以及电网规划建设的应对措施对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很高迫切性。 2.3电源接入原则 (1)根据电力系统的相关规定,在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时候,对其安装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需要符合行业的继电保护技术规程,不得违规操作。(2)需要有明确的并网点来应对分布式电源的系统接入,在构建智能分布式配电系统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其的最大输出容量,以及短路电流的水平,满足构建的标准,让分布式电源用户可以顺利方便的自发自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的发生。(3)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也需要满足国家各项的电能指标,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存在,必须要进行第一时间的严肃处理。(4)对智能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的设备,也需要进行认真负责的对待。要对所监测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估,达到信息的及时分享等效果。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

实现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在于研究开发适合其特点的方法与工具。文章基于第23届国际供电会议规划分会(CIRED2015-S5)中的相关议题,从负荷模拟和预测、网络模拟和表示、规划中广泛涉及的电气计算和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与智能配电网规划有关的方法和工具,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0引言 传统配电网规划一般仅考虑了最严重工况的情形(如最大负荷的预测值),而采用节点负荷的历史极大值对配电网荷载能力及电压分布进行校核计算,这样造成规划方案一般都会事先预留较大的容量裕度,且对配电设备一般不设置监控手段。在负荷增长率较快和无分布式电源(DG)接入的情况下,这种传统方式尚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负荷越来越主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造成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确定性的规划方法,必然造成电网容量的利用率低、投资建设成本高、故障风险难于掌控等负面后果,而这些又都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障碍。 为了提高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未来的规划应该主要考虑大概率事件以及小概率大损失事件,这依赖于对长期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测管理,而这又依赖于量测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相应地,配电网规划方法和工具的研究重点也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考虑不同的负荷量测方式和预测方式。由于可以利用从智能电表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实现基于每小时/每季度的电能计量数据构建较为精确的负荷模型,包括一年以上的预期负荷变化曲线以及描述这一预期变化曲线的正态分布函数。 2)考虑低压网络(LV)规划的需求。由于在低压系统中接入了大量可再生能源,出现了像电动汽车这样具有潜在高同时率的新型负载,并且要求更高的供电质量和用电效率,因此,配电网规划重点必然会逐渐从中压系统转向低压系统。 3)摒弃传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由于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量测和控制手段变化以及规划模型的经济性,在对长期规划方案进行选择时,应采用负荷和DG出力的概率模型来模拟风险,通过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未来发电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应采用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在模型中用概率密度函数取代一个个确定性的数值,潮流计算结果则由期望值及其概率分布组成。 国际供电会议(CIRED)致力于展现和推广供电技术及管理方面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包括网络元件、电能质量、运行控制和保护、分布式能源、配电系统规划和DSO监管等6个研究分会。其中,配电系统规划分会(S5分会)包含以下4个议题: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网络发展、配电规划、方法及工具。本专题连载分别对应上述4个议题,推出了4篇系列文章:系列文章之一介绍了配电网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的风险管控方法;系列文章之二和之三分别介绍了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为系列文章之四,主要介绍能够支持配电网规划和投资的创新性方法、模型与工具;后续还将有3篇文章,主要介绍与智能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有关的案例分析。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城市配网规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城市配网建设、改造的依据。配网是传输电能的高速公路,唯有网架结构合理、选点布局科学,才能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增长,做中长期的规划和预测,逐一排查电网的薄弱环节,按照区域性、季节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按照适当的超前原则,做好配电设备的选型工作,精除用电“瓶颈”现象。面对未来几年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科学地完成城市配网规划工作,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安全和可靠水平,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和节能降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乃是各级决策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 国内配电网规划的规定 城市配电网规划应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区电网规划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编,配电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选择一致,近期宜为5年,中期宜为10年,远期宜为15年及以上。 配电网规划宜按高压配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网分别进行,两者之间应相互衔接。高压配电网应编制近期和中期规划,必要时应编制远期规划。中低压配电网可只编制近期规划。 配电网规划应在对规划区域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区域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开展。配电网各阶段规划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近期规划应解决配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网络建设、改造和调整,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能力、质量和可靠性。近期规划应提出逐年新建、改造和调整的项目及投资估算,为配电网年度建设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2、中期规划应与地区输电网规划相统一,并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重点选择适宜的网络接线,使现有网络逐步向目标网络过渡,为配电网安排前期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余声望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余声望 发表时间:2020-01-16T10:44:19.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余声望[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用电量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运维压力。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524400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用电量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运维压力。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配电网逐渐成为配电网规划的主流,智能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了供电效率和安全性。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配电网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管理方面不够成熟,技术层面的要点掌握还不到位等。因 此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促使智能配电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配电网规划;应用 一、配电网运行管理的不足 1.1建设水平落后 现阶段,配电网的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智能配电网应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设计科学合理,供电也更加高效;但经济落后地区智能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其供电可靠性较差、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用电体验,同时不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2管理方式不科学 配电网运行管理的水平和手段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管理不科学,导致线路损耗过大、负荷过重、停电频繁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广大用户的正常生活,也给电网运行维护带来较大压力。 1.3自动化程度低 目前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还是远远落后于输电网,总体的供电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质量,也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二、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2.1智能自动化技术 随着配电网规划的不断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实际运行中,智能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实现了对配网自动化规划方案内容的有效规范,并带动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智能调度信息一体化功能,构建相应的配电自动化主站,且形成主站、子站等。继而便于系统操作人员开展相应操作行为。此外,智能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也逐渐实现了智能预警运行模式,因此操作人员可通过监测信息的观察及时发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最终将故障损失降至最低。另外,智能自动化技术也逐渐实现了实时调度、远方监控、分布式等功能,并基于用户终端配电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信息的有效采集及处理,保障了骨干网络通信需求,且提升了信息整体利用效率。 2.2参数量测技术 参数量测技术也是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应用中的表现形式,同时,参数量测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也逐渐实现了数据向数据信息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在对系统进行操控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全面掌控评估电网运行现状,避免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用户窃电行为,同时达到精准化的电费评估效果。此外,在传统配电网中电磁表计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智能配电网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应强调对参数量测技术的应用,从而达成电力部门与用户间的双向沟通,缓解传统配电网规划中凸显出的高峰电费费率计算问题,达到最佳的费率计算状态。 2.3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 近年来,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配电网规划中,而其技术的应用源自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的合理应用为用户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条件,即通过在用户周围安置分布式发电的方式促使用户可利用用户端平台对系统运行方式进行操控,最终达到配电网平衡调节的目标。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分布式发电可被划分为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几种类型,其缓解了传统配电网技术层面的问题,且实现了不消耗化石燃料发电过程。同时,并网方式较为灵活也是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凸显出的优势。为此,应强化其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合理运用。 2.4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 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电网技术规范》中强调了运用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的重要性,因而在此基础上,政府在实施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将其融入到其中,并对其展开大力推广行为,争取到2020年将电动汽车数量提升至400万辆。在配电网规划中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其可实现削峰填谷的配电网运行目标。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度,达到最佳的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此外,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电动汽车交换电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应安装滤波设备,继而缓解配电网运行中凸显出的电能质量问题,为用户营造高质量的用电环境。 三、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3.1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配电网发展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配电网运行效果关系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怎样更好的优化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进而得到了重视,关系着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智能配电网复杂度、规模大小关系着通讯范围,并且随着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发展,网络化配电技术也得到了重视,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与配电智能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配电网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智能配电网调度技术综合了配网全景信息一体化的调度计划、信息搜集,形成了系统的运行控制体系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配电调度技术具备线上决策控制功能,其中包含智能预警技术、优化调度技术、事故处理、恢复技术,提高了配电网运行效果。 3.2微网技术发展 智能配电网微网是基于电子技术、可再生能源下衍生的新型技术,具有储能性与综合性特点。智能配电网是储多技术结合并兼容,实现了热能与电能的持续供应。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配电工作控制,系统运行能够与并网一同展开实现了有效连接。微网技术能够为独立系统提供热能、电能,有助于配网灵活运行,进一步提升边远地区用户用电体验。 3.3 ADA技术发展

四川丘陵地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标准化提升探讨

四川丘陵地区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标准化提升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4:45:41.1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杨刚 [导读] 本文通过对遂宁地区的农村配电网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配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遂宁供电公司四川遂宁 629001 摘要:农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于整个配电网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管理部门重视城市配电网建设,忽视农村配电网的精准规划。造成农网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缺乏科学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遂宁地区的农村配电网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农村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将农村配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以提高农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农网规划配电网建设 1引言 近几年,郊区城镇的工业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而农村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一直以来,由于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农网处于配电网末端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网的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供电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造农村配电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大了农网资金的投入。通过农网改造,农村电网的设备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电能质量差、供电可靠性差、停电频繁、事故频发的状况大大改善了,配电网结构趋于合理,供电能力明显增强,电能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 农村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开展农网大规模改造工程以来,农网的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农网基础比较薄弱,还有大量的中、低压线路设备急需改造,农网改造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农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对农网的整体规划,造成农网结构不合理,对于过载线路或台区,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用电缆,增大配变容量,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仅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有时反而给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麻烦。 (2)过载线路多,供电半径长。10kV线路主干长度、线路负载率、主干线截面、10kV线路装接配变容量、配变负载率等不合理,负荷过重线路多、供电半径过长,急需进行改造。 (3)现有农村配电网是辐射型供电接线模式,不能能满足“N-1”原则。 仍有很多条农网线路是无互供备用能力的辐射型供电模式,网架结构比较薄弱,将无法对上级配电网形成有效的支持,加上各镇负荷密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规模,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用电负荷将进一步猛增,使原有线路的供电压力增大,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 (4)农网低压网络薄弱。 低压电力网普遍存在装备陈旧落后、供电半径长、导线截面小、绝缘水平低、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足等问题。 3 提升农网规划及建设水平的措施 3.1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 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建立配网工程项目库,初步筛选出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迸行评审论证,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最终确定农网改造项目。由于“规划在先,技术把关在后”,项目都符合遂宁区经济发展要求,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3.2科学规划农网网架水平。 配电网规划是农村电气化和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配电网规划相关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与城镇的规划应相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原来农村配电网在建设上总体相对滞后,原有10kV农网线路辐射范围广,迂回和“卡脖子”现象严重。因此,在规划设计和总体布局上,按照“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形成10kV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采用优化的原则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农网供电的可靠性。 3.3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 根据农村用户居住位置、供电户数、地形等综合因素,打破原来以村、组产权界限供电方式,不以行政区域为依据,针对农村用户分散、负荷不集中、电力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供电半径大、高耗能配变多、安全隐患到处存在的情况,在规化设计中重点改善农村网络布局和结构,新建和改造结合,以供电安全、合理、可靠为前提,力争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合理确定变压器的位置。在允许的供电半径范围内,按配变“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布点。新建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与农村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遂宁公司对0.4kV的低压配电网以架空线为主,实行分区分片供电,以配变为中心,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区供电,避免迂回供电、卡脖子线路。同时,要尽量少占农田,线路要尽量短,转角、跨越尽量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 3.4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 加装补偿装置,实现无功优化。在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遂宁公司根据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在农网改造中,确定无功优化方案,以台区为单位,从配电网的末端入手,优先补偿低压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加强对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推广自动投切装置,使变压器10kV侧的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0.90以上。更新和改造高能耗的电气设备。对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原则上以更新为主,将现有高损耗变压器更换为低损耗型,采用带有载调压的变压器,对电压合格率的情况应每月进行1次技术分析,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 3.2.4加强农村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 鉴于农村配电网片大面广,设备数量多,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频繁,不但影响供电安全,也威胁人身安全,所以遂宁公司高度重视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 发表时间:2018-04-16T11:20:37.3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作者:张欣1 李登武2 聂桂春3 [导读] 摘要:配电网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生产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用电保障,是促进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 (1.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55; 2、3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要:配电网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生产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用电保障,是促进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但是原有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水平较低,地下管线铺设不够合理,配电网设备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出现运行故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配网资产无法正常提取折旧,没有考虑配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配电网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这些都是城市传统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而智能配电网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城市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配电网规划 一、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的意义 首先,基于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采用先进的科学监测和管理技术,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扩展系统的运行容量,降低设备损耗,科学配置、合理优化电网资源,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智能配电网在满足用户基本需要的同时,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牢固、稳定的电力需求,避免因电压不稳而造成的断电情况出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三,智能配电网的电力能源一般以新能源为主,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对提高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能源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能配电网内涵与特征 2.1智能配电网内涵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可以与用户直接相连,智能配电网涵盖了配电自动化的全部内容,且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目前,在建设智能配电网的过程中,总结智能配电网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物理实体电网为基础,包括各种配电基础设施、开关、配电终端、传感器等;第二,融合了各种现代先进技术,如:传感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第三,智能配电网支持各种能源形式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用户自备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的接入和使用,其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可调,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显著提升,提高了能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2.2智能配电网特点 2.2.1支持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 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燃料电池、小型燃气轮机等,智能配电网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 2.2.2更高的供电可靠性 智能配电网具有自愈功能,并且通过分布式电源微网(MicroGrid),在主电网停电时保障重要用户的供电,最大程度地降低电网故障对用户的影响。 2.2.3更高的电能质量 通过无功补偿的优化控制,实现电压的稳定,保证电压合格率;实现敏感用电设备的不间断连续供电;应用动态电压补偿器(DVR)保证线路故障与重合闸期间的供电;应用固态断路器实现双路供电电源的“0”秒无缝切换。 2.2.4能够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 实时采集电网及其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提供潮流、负荷电能质量、停电范围、故障位置、设备状态监测等实时信息,解决配电网“盲管”问题。 三、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 3.1分布式发电 相比较传统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优势为:一是发电过程不消耗化石燃料,对环境好;二是并网方式灵活;三是靠近用户负荷,降低配电网中的传输损耗。然而,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性、发电成本高、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分布式发电技术大规模的并网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分布式电源控制保护监控测量一体化技术日益成熟;国家政策的鼓励促使用户建设分布式电站有了经济效益;分布式制造类行业标准的日趋完善提升了分布式发电产品的整体质量。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作为未来配电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出台了相关的设计准则规范,以适应电力生产低碳化的发展。 3.2电动汽车充换电 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问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政府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推广,计划到2020年争取实现电动汽车500万辆的目标。电动汽车数量的大规模增长对电网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电动汽车相当于一个个移动的储能设备,合理的经济措施引导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平滑电网负荷;另一方面,充换电设施的电力电子开关给配电网带来了电能质量问题,需要就地安装滤波设备,保障电网可靠运行。 四、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提升城市配电网规划质量的要点 4.1提高技术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提升城市配电网规划质量,要逐渐提高技术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智能配电网系统的科学化和良性化运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在智能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规划人员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有效学习,加强对分布式发电技术、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学习。 4.2建立健全智能配电网监督机制 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提升城市配电网规划质量,要建立健全智能配电网监督机制,为智能配电网规划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城市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需要,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原动力。城市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接受上一级输电网或地方电厂的电力,另一方面还要起着向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电源的作用。如何保证城市高压配电网既有充足的接受电力的能力,又能安全可靠地给下一级中低压配电网提供优质可靠的电源,是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原则 在电力市场条件下,高压配电网规划必须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提高电力需求预测的水平,以电力需求为导向,既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规划所安排的电网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供售电量的增长。 高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也要贯彻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加强高压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 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法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越来越高的新要求。使近期城市高压配电网的建设,能够兼顾长远目标,更好地发挥送变电工程的效益。 高压配电网规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行业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坚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高压配电网的技术创新,以确保高压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综上所述,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将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的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 在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工作中应体现如下四点原则[1]: (1)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能源分布,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高压配电网的骨干网架结构。 (2)电网配套发展原则。电力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是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必须同时加大输变电设施、调度通信自动化设施等的规划和 ◆ 华北电力大学 孔维利 陈广娟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侯 勇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与配电网的结合愈加紧密,现阶段已经出现了智能配电网,这种智能配电网不仅实现了高效供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提供提供有力保障,应用在配电网规划中,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配电网技术仍处发展阶段,在技术水平方面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技术管理方面还有待创新完善。 标签:智能配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应用 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配电网中,使得诞生了智能配电网技术,由于该技术可以为配电网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有效保障电力能源的使用安全,所以智能配电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配电网规划工作中。但是目前对于智能配电网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技术层面的要点还掌握不到位,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智能配电网”的概念分析 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这一先进的智能配电网技术较为充分地综合整合了计算机、通信网络、控制技术等较为前沿的尖端技术,使其能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综合型运用。另外,在智能配电网的移动配备上也安置了配电网的终端设备,逐渐形成可视化的完善型配电网管理新形式。再者,在实践过程中,更为注重不断鼓励相关电力用户直观地参与到监督环节中去,及时发现并解决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态势新循环。 2、配电网运行管理现状 由于配电网直接面向于广大的用户,所以为了使用户可以安全可靠的使用电力能源,必须要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管理。然而目前我国配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重点包括以下三点:配电网建设水平落后。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配电网建设十分滞后,导致电力能源供给质量无法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最终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发展;目前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还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能的供给质量,所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十分关键。总之,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想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由于不可避免存在电能损耗问题,使得经常出现停电状况,导致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3、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3.1智能自动化技术

探讨配电网规划中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

探讨配电网规划中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12T11:03:59.5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作者:李晓涛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升,国家对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太仆寺供电分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700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升,国家对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能源的智能化控制,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配电网规划中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配电网方面,由于人们对配电网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配电网智能化成为新形势下配电网规划的新需求。在无数学者不断的研究下,智能配电网技术问世,在解决配电网存在问题的同时逐步带领电力行业稳步发展,使得供电效率和安全性都大为上升。而且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随着研究的深入,必然会进一步在电力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智能配电网的简析 智能配电网在智能电网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国内外学者在对其进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将配网侧化为自身研究重点,且在配电网高级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出了其运行特性。此外,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智能配电网充分运用了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且在智能配电网设备设置的过程中安置了配电网终端设备,继而形成了可视化的配电网管理形式。另外,智能配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更为注重鼓励电力用户参与到监督环节中,继而及时发现配电网运行中凸显出的问题,形成安全且经济的运行状态。 2配电网规划发展现状 配电网本身属于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同时配电系统与用电用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需要不断提升配电网规划,才能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不断优化配电网规划技术,提升配电网输送电量的质量,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配电输送环境,满足社会基本用电需求。当前配电网规划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发展问题。首先是配电网的很多建设不够创新,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不能保证供电质量。其次是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电能损耗过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后是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自动化手段以及运行程度不够优化,导致供电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配电网规划过程中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配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具体是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大量使用智能配电网技术,有效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从而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参数量测技术方面的应用以及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以下对几种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 3.1智能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配电网规范的不断进步,智能自动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它结合了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可以很好地执行配电网信息调度工作,构建标准的自动化主站和子站,从而完成配电网相关的规划工作。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体现各个方面,例如智能预警,该功能可以有效确保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具体是在配电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和检测,一旦检测到配电网中存在异常信息,系统便会发生警报,这样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相关故障的处理,从而有效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智能自动化技术还存在实施调度和远程监控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存在使得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2参数量测技术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配电网参数预测技术是智能配电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参数量测技术能够帮助配电网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转换,并且操作人员操作起来比较便捷。通过对配电网数据统计以及量测,将配电网规划数据进行转换,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系统的提示进行配电操作,同时全面掌握数字信息,准确对电网的运行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电网运行现状。这种参数量测技术很好对配电网规划期间的各种问题进行预防,比如说用户偷电或是地区漏电等,还能对用电量进行准确评估,及时计算出用电费,保证电费计算更加精准。传统的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计算用电字数都是采用电磁表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智能配电网的需求,所以开始引进配电网参数量测技术,这样能够在保证配电网部门准确掌握用电数字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方便,改善在传统用电数字计算期间出现的高峰电费计算繁琐以及各种民事纠纷问题,提高计费准确率基础上,帮助配电网实现最佳的计费效果,保证配电网实现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参数量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准确计算用电率,帮助配电网企业更好的完善配电率管理政策,深入到用户应用中,尽量满足配电网用电率管理需求基础上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根据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分析出,配电网规划中不断加强对用参数量测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来讲意义非凡,是促进配电网发展的必要选择,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对参数测量技术的重视,加强对其的应用。 3.3分布式能源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地球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全面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一次能源成功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一种高效的、新型的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Generation,DG)应运而生。针对如今极其严峻的环境能源格局,将有更多的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太阳能与风能光伏发电接入到系统中。分布式电源本身的输出功率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其位置计划以及安装容量提高了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规划方案设计和规划决策中,一定要对等效负荷预测(等效负荷预测、最大负荷预测、分布式电源输出预测)、环境价值、系统备份和一系列附加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4对智能配电网设备的维护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智能电网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电网的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相关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降低电力设备的损耗程度,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维护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配电单位运营管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会同有关电力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我国配电网多年积累的成熟有效经验和科技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7个附录,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城市配电网规划、供电电源、配电网络、高、中、低压配电网以及配电网二次、用户供电、节能环保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或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穗路6号,邮政编码51062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参编单位:佛山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 天津电力设计院沈阳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余建国刘映尚邱野李韶涛白忠敏夏泉宇文争营吕伟强阎沐建李朝顺黄志伟李伟孟祥光魏奕李成汪筝宗志刚王桂哲陈文升主要审查人:余贻鑫郭亚莉葛少云曾嵘曾涛吴夕科唐茂林韩晓春吴卫蔡冠中李字明刘磊刘沛国万国成李海量胡传禄项维丁学真蒋浩。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1) 3城市配电网规划 (4) 3.1规划依据、年限和内容、深度要求 (4) 3.2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 (4) 3.3经济评价要求 (5) 4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 (6) 4.1一般规定 (6) 4.2对城市发电厂的要求 (6) 4.3分布式电源 (6) 4.4对电源变电站的要求 (6) 5城市配电网络 (7) 5.1一般规定 (8) 5.2供电分区 (8) 5.3电压等级 (8) 5.4供电可靠性 (8) 5.5容载比 (9) 5.6中性点接地方式 (10) 5.7短路电流控制 (10) 5.8网络接线 (11) 5.9无功补偿 (12) 5.10电能质量要求 (13) 6高压配电网 (15) 6.1高压配电线路 (15) 6.2高压变电站 (21) 7中压配电网 (25)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王宪安 04111978 电气10班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1、该领域对“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作用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贯穿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户和调度各环节的现代电网。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需求,降低成本,实现智能化将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重点。 智能配网将在未来10-20年内完成,其目标是实现自愈功能(包括通过继保再整定(RPR)实现电力系统保护及更新;故障定位和隔离;网络重构;电压与无功控制);优化功能,以使资源和设备得到最好的应用;预测功能,而不只是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跨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的分布式;合并监视、控制、保护、维护、EMS、DMS和市场管理功能;对攻击更安全。 本项目所列四个研究方向分别研究了: ?含分布式电源的自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该项研究契合并 支撑了研究目标的“自愈功能”。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系统集成技术;该研究项目契合了研究目标的‘优化功 能’,并为微网技术的实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智能配电网运行的信息支撑关键技术:该项目为配电网研究目标的“合并监视、 控制、保护、维护、EMS、DMS和市场管理功能”提供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支撑。 ?基于GIS的智能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研究:研究了智能配电网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 新课题,并研究集信息技术、优化技术为一体的电网规划平台,为电网建设的科 学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研究内容 1)基于GIS的智能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研究 基于GIS的集数据管理、网络分析与评价、网络优化规划、配电通信网规划、规划系统评价与经济型分析为一体的规划平台是配电网科学规划的基础,对配电网科学化管理和经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是配电网发展的必然需求。 (1)配电网规划平台的理论研究: 该部分包含: ?基于GIS和多种不确定信息的空间分布负荷预测理论的研究,以小区为单位研 究分布负荷的分类、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基于不确定信息的模糊预测方法, 开展基于需求侧管理下的电力负荷预测; ?研究基于多种环境信息的智能变电站选址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电压等级变电 站选址的目标限定和约束因素,以多种环境信息为载体,采用基于GIS的信息 处理技术量化、简化约束因素,建立基于GIS约束的多目标变电站选址数学模 型;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供电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研究分布式电源的 引入对配电网各类指标的影响,建立考虑负荷转移的中压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 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配电网综合供电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层次化评价方 法,同时开展基于GIS的面向区域(重点区块)或大用户的供电能力及最佳抢 修路径的分析与评价; ?含分布式电源的能源消耗结构评价模型的研究,研究基于图形界面的不同电压 等级、不同区域的网络损耗的一体化分析模型和评价体系;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的研究,研究分布式电源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